CN208602470U - 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 Google Patents

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2470U
CN208602470U CN201820021608.6U CN201820021608U CN208602470U CN 208602470 U CN208602470 U CN 208602470U CN 201820021608 U CN201820021608 U CN 201820021608U CN 208602470 U CN208602470 U CN 208602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guide
train
rail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216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敏
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an Air Column (beijing)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jian Air Column (beijing)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jian Air Column (beijing)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jian Air Column (beijing)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216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2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2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2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中轨道列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旨在解决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成本高、安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轨道列车底部设置有导引部,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包括设置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的单条导轨;单条导轨与导引部的一侧配合用于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导引、以及在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通过相互之间的拉/推力稳定悬挂式轨道列车。车站包括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降低了轨道交通系统的成本,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中轨道列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的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车站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的车辆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目前已经呈井喷式提高,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尤其在人口繁多和道路错综复杂的大中型城市中,一旦出现交通拥堵,会造成人们出行不便,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中可以采用空中轨道列车分担一部分交通压力,即通过在空中开辟新的交通轨道来缓解日益提高的交通压力。
空中轨道列车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撑于空中的轨道梁以及悬挂于轨道梁上并能够沿轨道梁行驶的列车,列车的底部设有导引部,导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向轮,当列车进站停车时,列车通过导引部与岛式导轨相配合使得导向轮与岛式导轨以滚动的方式引导列车进站。但是,由于岛式导轨具有两条导轨,体积庞大、笨重,需要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岛式导轨才能够保证岛式导轨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轨道交通系统的投资成本;而且,由于岛式导轨被架设在空中,当需要对岛式导轨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需要进入岛式导轨进行高空作业,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极大地降低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
基于上述现状,如何降低轨道交通系统的成本、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就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成本高、安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的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悬挂式轨道列车底部设置有导引部,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包括设置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的单条导轨;单条导轨与导引部的一侧配合用于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导引、以及在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通过相互之间的拉/推力稳定悬挂式轨道列车。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单条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第一导轨与悬挂式轨道列车行进方向平行设置,第一导轨与导引部配合使悬挂式轨道列车受朝向站台侧的横向拉/推力;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导轨在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时将导引部导引至第一导轨;第三导轨与第一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三导轨在悬挂式轨道列车出站时将导引部由第一导轨导引出站。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导轨和/ 或第三导轨为直线导轨,且与第一导轨按照预设夹角设置;或者,第二导轨和/或第三导轨为曲线导轨,曲线导轨按照预设的曲率设置,且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的第一端的切线与第一导轨共线,第三导轨与第一导轨的第二端的切线与第一导轨共线;或者,第二导轨和/或第三导轨由至少一段直线导轨和至少一段曲线导轨构成。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通过固定装置装设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导轨、和 /或第三导轨通过固定装置装设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导轨的连接端与第一导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或者,第三导轨的连接端与第一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第二导轨和 /或第三导轨为直线导轨时,预设夹角为α,α大于等于0.5°,且α小于等于89°。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三导轨上设有第三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与第三导向槽依次连通并与导引部相配合以引导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或出站。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导引部的底部设有导向轮,第一导向槽的宽度与导向轮的宽度相适配;并且/或者,第二导向槽的宽度由第二导向槽的自由端向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的连接端逐渐减小;并且/或者,第三导向槽的宽度由第三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的连接端向第三导向槽的自由端逐渐增大。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导轨工作状态位置和非工作状态位置切换的收放装置;其中,通过收放装置切换至非工作状态位置时,悬挂式轨道列车在通过车站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接触。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收放装置为升降机构,单条导轨通过升降机构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连接,用于根据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单条导轨的高度。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收放装置为转动机构,单条导轨通过转动机构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转动连接,用于根据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单条导轨的空间位置。
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收放装置为横向收缩机构,单条导轨通过横向收缩机构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连接,用于根据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单条导轨的水平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车站包括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包括设置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的单条导轨;单条导轨与导引部的一侧配合用于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导引、以及在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通过相互之间的拉/推力稳定悬挂式轨道列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由两条导轨构成的岛式导轨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单条导轨的设计方案,不需要采用支撑结构对导条导轨进行支撑,只需要通过固定装置就能够保证单条导轨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连接固定的稳定性,简化了导向稳定装置的结构,缩小了导向稳定装置的体积、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成本;而且,由于单条导轨靠近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维修人员在站内即可对单条导轨进行维修,避免了高空作业,避免了引发安全事故,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导轨工作状态位置和非工作状态位置切换的收放装置;其中,通过收放装置切换至非工作状态位置时,悬挂式轨道列车在通过车站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接触。当列车经过车站停车时,收放装置将单条导轨调整至工作状态位置,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导引部的一侧与单条导轨配合以便于引导列车进站停车;当列车经过车站不停车时,收放装置将单条导轨调整至非工作状态位置,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在通过车站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接触,从而使得列车能够直接地、快速地通过该车站,从而保证了列车的行驶速度,缩短了列车的运行时间,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方案1: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的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底部设置有导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包括设置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的单条导轨;
所述单条导轨与所述导引部的一侧配合用于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导引、以及在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通过相互之间的拉/推力稳定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条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
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行进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导引部配合使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受朝向站台侧的横向拉/推力;
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时将所述导引部导引至所述第一导轨;
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导轨在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出站时将所述导引部由所述第一导轨导引出站。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为直线导轨,且与所述第一导轨按照预设夹角设置;或者,
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为曲线导轨,所述曲线导轨按照预设的曲率设置,且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导轨共线,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端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导轨共线;或者,
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由至少一段直线导轨和至少一段曲线导轨构成。
方案4:根据方案2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通过固定装置装设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装设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
方案6:根据方案3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或者,
所述第三导轨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方案7:根据方案3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为直线导轨时,所述预设夹角为α,α大于等于0.5°,且α小于等于89°。
方案8:根据方案2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三导轨上设有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三导向槽依次连通并与所述导引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或出站。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的底部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宽度与所述导向轮的宽度相适配;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由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连接端逐渐减小;并且/或者,
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宽度由所述第三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连接端向所述第三导向槽的自由端逐渐增大。
方案10:根据方案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导轨工作状态位置和非工作状态位置切换的收放装置;
其中,通过所述收放装置切换至非工作状态位置时,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在通过车站的过程中不与所述单条导轨接触。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为升降机构,所述单条导轨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所述单条导轨的高度。
方案12:根据方案10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为转动机构,所述单条导轨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转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所述单条导轨的空间位置。
方案13:根据方案10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为横向收缩机构,所述单条导轨通过所述横向收缩机构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所述单条导轨的水平位置。
方案14:一种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包括方案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
方案15: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方案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五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六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尽管本申请是结合轨道列车来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该单轨导向稳定装置显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场合,这种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成本高、安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的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车站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旨在通过单条轨道引导列车进站,简化了导向稳定装置的结构,缩小了导向稳定装置的体积、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成本;而且,由于单条导轨靠近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维修人员在站内即可对单条导轨进行维修,避免了高空作业,避免了引发安全事故,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
参见图1至图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四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五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的第六状态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轨道列车1底部设置有导引部11,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包括设置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的单条导轨 2;单条导轨2与导引部11的一侧配合用于悬挂式轨道列车1进站导引、以及在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通过相互之间的拉/推力稳定悬挂式轨道列车1。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由两条导轨构成的岛式导轨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单条导轨2的设计方案,不需要采用支撑结构对导条导轨进行支撑,只需要通过固定装置3就能够保证单条导轨2与站内列车1停靠部连接固定的稳定性,简化了导向稳定装置的结构,缩小了导向稳定装置的体积、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成本;而且,由于单条导轨2靠近站内列车1停靠部,维修人员在站内即可对单条导轨2进行维修,避免了高空作业,避免了引发安全事故,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导引部11为向列车1的顶部凹陷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向轮111,凹槽结构靠近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 1停靠部的导向轮111与单条导轨2以滚动的方式配合。
为了提高单条导轨2引导列车1进站或者出站的效果,单条导轨2包括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第一导轨21与列车1行进方向平行设置,第一导轨21与导引部11配合使列车1受朝向站台侧的横向拉/推力;第二导轨22与第一导轨2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导轨22在列车1进站时将导引部11导引至第一导轨21;第三导轨23与第一导轨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三导轨23在列车1出站时将导引部11由第一导轨21导引出站。
优选地,第二导轨22和/或第三导轨23为直线导轨,且与第一导轨21按照预设夹角设置,预设夹角为α,α大于等于0.5°,且α小于等于89°。优选地,预设夹角为1°到45°,更进一步地,预设夹角为 2°到30°,再进一步地,预设夹角为3°到15°,如,4°、6°、8°、 10°、12°、14°等。
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向远离站内列车1停靠部的方向偏离;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也向远离站内列车1停靠部的方向偏离;第一导轨21位于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或者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与站内列车1停靠部之间。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为第二导轨22远离第一导轨21的一端,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为第三导轨23远离第一导轨21 的一端。
当列车1进站时,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22将列车1引导至第一导轨21的过程中,由于预设夹角较小,使得列车1能够平稳地由第二导轨22进入第一导轨21,避免了列车1晃动;当列车1停车时,由于第一导轨21位于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或者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与站内列车1 停靠部之间,使得列车1在第一导轨21停车时受到了斜向的拉力,该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与列车1在竖直方向的重力相互作用以保持列车1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平衡,该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与列车1受到的水平方向的拉力相互作用以防止列车1沿水平方向晃动,保证了列车1停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当列车1出站时,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三导轨 23将列车1引导出站,由于预设夹角较小,使得列车1能够平稳地由第一导轨21进入第三导轨23,避免了列车1晃动。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向靠近站内列车1停靠部的方向偏离;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也向靠近站内列车1停靠部的方向偏离;第一导轨21向远离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的方向偏离。
当列车1进站时,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二导轨22将列车1引导至第一导轨21的过程中,由于预设夹角较小,使得列车1能够平稳地由第二导轨22进入第一导轨21,避免了列车1晃动;当列车1停车时,由于第一导轨21向远离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的方向偏离,使得列车1在第一导轨 21停车时受到了斜向的推力,该推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与列车1在竖直方向的重力相互作用以保持列车1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平衡,该推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与列车1受到的水平方向的推力相互作用以防止列车1沿水平方向晃动,保证了列车1停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当列车1出站时,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三导轨23将列车1引导出站,由于预设夹角较小,使得列车1能够平稳地由第一导轨21进入第三导轨23,避免了列车1晃动。
优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导轨21上设有第一导向槽 211,第二导轨22上设有第二导向槽221,第三导轨23上设有第三导向槽 231,第二导向槽221、第一导向槽211与第三导向槽231依次连通并与导引部相配合以引导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或出站。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槽211的宽度与导向轮的宽度相适配;第二导向槽221的宽度由第二导向槽221的自由端向第二导向槽221与第一导向槽211的连接端逐渐减小;第三导向槽231的宽度由第三导向槽231 与第一导向槽211的连接端向第三导向槽231的自由端逐渐增大。
当列车1进站时,由于第二导向槽221的宽度由第二导向槽 221的自由端向第二导向槽221与第一导向槽211的连接端逐渐减小,使得导向轮在初始进入第二导向槽221时导向轮和第二导向槽221之间具有一定的容错范围,便于导向轮能够与第二导向槽221进行对准,实现了准确导引的目的;在导向轮完全进入第二导向槽221时,由于第一导向槽211 的宽度与导向轮的宽度相适配,避免了列车沿水平方向晃动,保证了列车1停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当列车1出站时,第三导向槽231的宽度由第三导向槽231与第一导向槽211的连接端向第三导向槽231的自由端逐渐增大,避免了导向轮与第三导向槽231发生碰撞,使得列车1能够平稳地由第一导轨21进入第三导轨23,避免了列车1晃动。
为了能够使列车1更加平稳地进站或者出站,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也可以为曲线导轨,曲线导轨按照预设的曲率设置,且第二导轨22与第一导轨21的第一端的切线与第一导轨21共线,第三导轨23与第一导轨21的第二端的切线与第一导轨21共线。
优选地,曲线导轨的曲率与列车1进站或者出站的形式轨迹的曲率相匹配,进而避免了列车1在进站或者出站的过程中晃动,使得列车1能够平稳地进站或者出站,提高了列车1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导轨22可以由至少一段直线导轨和至少一段曲线导轨构成,以满足不同的列车1运行的轨迹,提高单条轨道的应用范围,保证列车1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均能够稳定的进站。另外,第三导轨23可以由至少一段直线导轨和至少一段曲线导轨构成,以满足不同的列车1运行的轨迹,提高单条轨道的应用范围,保证列车1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均能够稳定的出站。
优选地,第一导轨21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平行设置,以便于乘客能够上车或者下车。
优选地,第一导轨21的长度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的长度相匹配,延长了列车1停靠的范围。
在上述结构中,第二导轨22也可以与第一导轨21的第一端一体成型,第三导轨23也可以与第一导轨21的第二端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进行生产,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
为了提高第一导轨21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导轨21通过固定装置3装设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第二导轨22的连接端与第一导轨2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导轨23的连接端与第一导轨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当列车1进站时,由于第二导轨22的连接端与第一导轨2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首先与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接触,使得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与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之间的碰撞为柔性碰撞,柔性碰撞能够进一步避免列车1通过第二导轨22进站的过程中发生晃动,提高了列车1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当列车 1出站时,由于第三导轨23的连接端与第一导轨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最后与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接触,使得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与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之间的碰撞为柔性碰撞,柔性碰撞能够进一步避免列车1通过第三导轨23出站的过程中发生晃动,提高了列车1 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优选地,第二导轨22的高度由第二导轨22的连接端向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逐渐降低,进一步地,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的高度低于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的高度;优选地,第三导轨23的高度由第三导轨23的连接端向第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逐渐降低,进一步地,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的高度低于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的高度。
当列车1进站时,由于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的高度低于列车1 底部的导引部11的高度,避免了第二导轨22的自由端与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发生碰撞,从而提高了列车1的安全性。当列车1出站时,由于第三导轨23的自由端的高度低于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的高度,使得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与第三导轨23逐渐分离,避免了避免列车1通过第三导轨23出站的过程中发生晃动,提高了列车1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为了提高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23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导轨22、和/或第三导轨23通过固定装置3装设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 停靠部,提高了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23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23意外掉落而引发安全事故,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
为了使列车1能够快速通过不需要停车的车站4,如图4至 9所示,固定装置3包括用于导轨工作状态位置和非工作状态位置切换的收放装置;其中,通过收放装置切换至非工作状态位置时,悬挂式轨道列车1在通过车站4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2接触。如图4至图6所示,当列车1经过车站4停车时,收放装置将单条导轨2调整至工作状态位置,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1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导引部11的一侧与单条导轨2配合以便于引导列车1进站停车;如图7至9所示,当列车1经过车站4不停车时,收放装置将单条导轨2调整至非工作状态位置,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1在通过车站4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2接触,从而使得列车1能够直接地、快速地通过该车站4,从而保证了列车1的行驶速度,缩短了列车1的运行时间,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优选地,收放装置为升降机构,单条导轨2通过升降机构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连接,用于根据列车1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单条导轨2的高度。如图4至图6所示,当列车1经过车站4停车时,升降机构将单条导轨2升高至第一预设位置,并因此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1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导引部11的一侧与单条导轨2配合以便于引导列车1进站停车;如图7所示,当列车1经过车站4不停车时,升降机构将单条导轨2 降低至第二预设位置,并因此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1在通过车站4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2接触以便于使列车1直接通过车站4,从而保证了列车1 的行驶速度,缩短了列车1的运行时间,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优选地,升降机构使得单条导轨2沿竖直方向移动,以调节单条导轨2的竖直位置。
优选地,升降机构为可以调成单条导轨2空间高度的装置,优选地,升降机构为升降机、升降杆、升降台等。
优选地,收放装置为转动机构,单条导轨2通过转动机构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转动连接,用于根据列车1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单条导轨2的空间位置。如图4至图6所示,当列车1经过车站4停车时,转动机构将单条导轨2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因此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 1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导引部11的一侧与单条导轨2配合以便于引导列车1进站停车;如图8所示,当列车1经过车站4不停车时,转动机构将单条导轨2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因此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1在通过车站4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2接触以便于使列车1直接通过车站4,从而保证了列车1的行驶速度,缩短了列车1的运行时间,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优选地,转动机构为使得单条导轨2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 停靠部转动连接的装置,优选地,转动机构为转轴、齿轮传动机构等。
优选地,收放装置为横向收缩机构,单条导轨2通过横向收缩机构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连接,用于根据列车1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单条导轨2的水平位置。如图4至图6所示,当列车1经过车站4停车时,转动机构将单条导轨2升长至第一预设位置,并因此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1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导引部11的一侧与单条导轨2配合以便于引导列车1进站停车;如图9所示,当列车1经过车站4不停车时,转动机构将单条导轨2收缩至第二预设位置,并因此使得悬挂式轨道列车1在通过车站4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2接触以便于使列车1直接通过车站4,从而保证了列车1的行驶速度,缩短了列车1的运行时间,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优选地,横向收缩机构为可以使得单条导轨2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装置。优选地,横向收缩机构为机械式伸缩机或者液压式伸缩机。
上述过程中,通过第一预设位置的设定,可以给出列车1通过单条导轨2进站停车的结论,以便于乘客上下车。其中,第一预设位置为单条导轨2能够与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相配合的位置,当然第一预设位置也可以为其他位置,只要满足通过单条导轨2引导列车1进站或者出站的目的即可。
上述过程中,通过第二预设位置的设定,可以给出列车1进站不停车的结论,以便于列车1快速通过该车站4。其中,第二预设位置为单条导轨2与列车1底部的导引部11不接触的位置,当然第二预设位置也可以为其他位置,只要满足通过列车1通过该站不停车并快速通过该站的目的即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收放装置3可以是手动的、电动的、气动的、自动的。为了实现对收放装置3的控制,还包括控制装置,收放装置3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当列车1通过车站4的信号为进站停车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收放装置3将单条导轨2处于工作状态,使得列车1通过单条导轨2进站停车;当列车1通过车站4的信号为进站不停车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收放装置3将单条导轨2处于非工作状态,使得列车1在通过车站 4的过程中不与单条导轨2接触以便于使列车1直接通过车站4,从而保证了列车1的行驶速度,缩短了列车1的运行时间,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进一步地,车站4的屏蔽门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当收放装置3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屏蔽门打开,以便于乘客上下列车1;当收放装置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屏蔽门关闭,以防止乘客从高空坠落,提高了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4,车站4包括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采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简化了导向稳定装置的结构,缩小了导向稳定装置的体积、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成本;而且,由于单条导轨2 靠近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维修人员在站内即可对单条导轨2进行维修,避免了高空作业,避免了引发安全事故,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采用上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简化了导向稳定装置的结构,缩小了导向稳定装置的体积、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重量,从而降低了导向稳定装置的成本;而且,由于单条导轨2 靠近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1停靠部,维修人员在站内即可对单条导轨2进行维修,避免了高空作业,避免了引发安全事故,提高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的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底部设置有导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包括设置于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的单条导轨;
所述单条导轨与所述导引部的一侧配合用于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导引、以及在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通过相互之间的拉/推力稳定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
所述单条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
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行进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导引部配合使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受朝向站台侧的横向拉/推力;
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时将所述导引部导引至所述第一导轨;
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导轨在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出站时将所述导引部由所述第一导轨导引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为直线导轨,且与所述第一导轨按照预设夹角设置;或者,
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为曲线导轨,所述曲线导轨按照预设的曲率设置,且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导轨共线,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端的切线与所述第一导轨共线;或者,
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由至少一段直线导轨和至少一段曲线导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通过固定装置装设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装设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或者,
所述第三导轨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导轨和/或所述第三导轨为直线导轨时,所述预设夹角为α,α大于等于0.5°,且α小于等于8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三导轨上设有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三导向槽依次连通并与所述导引部相配合以引导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进站或出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的底部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宽度与所述导向轮的宽度相适配;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由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自由端向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连接端逐渐减小;并且/或者,
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宽度由所述第三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连接端向所述第三导向槽的自由端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导轨工作状态位置和非工作状态位置切换的收放装置;
其中,通过所述收放装置切换至非工作状态位置时,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在通过车站的过程中不与所述单条导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为升降机构,所述单条导轨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所述单条导轨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为转动机构,所述单条导轨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转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所述单条导轨的空间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为横向收缩机构,所述单条导轨通过所述横向收缩机构与所述站内悬挂式轨道列车停靠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列车进站是否停车来调节所述单条导轨的水平位置。
13.一种用于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
14.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轨导向稳定装置。
CN201820021608.6U 2018-01-05 2018-01-05 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Active CN208602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1608.6U CN208602470U (zh) 2018-01-05 2018-01-05 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1608.6U CN208602470U (zh) 2018-01-05 2018-01-05 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2470U true CN208602470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59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21608.6U Active CN208602470U (zh) 2018-01-05 2018-01-05 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247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0163A (zh) * 2019-06-04 2019-08-16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建筑物的空中列车轨道及空中列车
CN110182230A (zh) * 2019-07-01 2019-08-3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悬挂式轨道梁及气动系统
CN110239569A (zh) * 2019-07-01 2019-09-17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CN112677998A (zh) * 2020-12-30 2021-04-20 重庆和冠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轨道系统及其车站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0163A (zh) * 2019-06-04 2019-08-16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建筑物的空中列车轨道及空中列车
CN110182230A (zh) * 2019-07-01 2019-08-3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悬挂式轨道梁及气动系统
CN110239569A (zh) * 2019-07-01 2019-09-17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CN110239569B (zh) * 2019-07-01 2023-12-19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CN110182230B (zh) * 2019-07-01 2024-01-3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悬挂式轨道梁及气动系统
CN112677998A (zh) * 2020-12-30 2021-04-20 重庆和冠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轨道系统及其车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02470U (zh) 站内单轨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CN104890520B (zh) 一种侧向受电器及电动车辆
JP5330836B2 (ja) 車輌用ライン
CN105383512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防倾覆装置及操作方法、轨道车辆转向架
ES2564129T3 (es) Sistema de transporte
CN206086721U (zh) 悬挂式空中列车车站对接装置
CN105658496A (zh) 用于保护人员免受移动的轨道车辆伤害的保护壁
CN106494415A (zh) 轨道车辆
CN101475005A (zh) 有轨飞机
CN110789536B (zh) 垂直升降式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CN102941854A (zh) 设置在高架路下方的悬挂式轨道交通
CN106494433A (zh) 轨道车辆
CN106494431A (zh) 轨道车辆
CN106428026A (zh)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乘车安全保护装置
CN106494412A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06809220B (zh) 一种可在普通路面随意上落的装配梯式轿箱组合空中巴士系统
CN208393355U (zh) 站内导向稳定装置、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及其车站
CN113371602A (zh)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智能灯架
CN208789665U (zh)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停靠站
CN209555672U (zh) 一种轨道和升降机构
CN209008574U (zh) 空中轨道列车系统
CN209008573U (zh) 空中轨道列车系统
CN208563197U (zh) 一种道路桥梁安全防护结构
CN207972626U (zh) 一种可无停上下客的智能轨道交通系统
CN206766032U (zh) 一种列车安全踏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