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9506U - 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9506U CN208559506U CN201820697005.8U CN201820697005U CN208559506U CN 208559506 U CN208559506 U CN 208559506U CN 201820697005 U CN201820697005 U CN 201820697005U CN 208559506 U CN208559506 U CN 2085595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member
- floor side
- floor
- back door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包括后纵梁、后纵梁加强板和后门槛内板,所述后纵梁加强板均与所述后纵梁、所述后门槛内板和后轮罩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均与后地板和所述侧围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与所述后纵梁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纵梁和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后纵梁加强板提升了后纵梁工艺成型性且为后轮罩工装推进起导向功能,简化固定连接工艺,提高生产节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
背景技术
后纵梁贯穿车辆下车体后部,是车身后部最重要的承载体之一。后纵梁不仅决定了备胎舱的装载能力,同时后纵梁在后碰中将会吸收主要的碰撞能量。后纵梁在车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后纵梁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碰撞、强度、刚度等各个方面的性能要求,也需要结合零件结构、材料等考虑工艺可行性,同时兼顾成本要求。
现有的后纵梁(如图1所示)存在以下问题:(1)后轮罩01与后纵梁02和后地板03搭接导向功能不足,装配配合困难;(2)摆臂安装支承座04通过后纵梁加强板05与后门槛06、侧围07连接,传力路径较少,底盘载荷只能由后纵梁02承受;(3)后门槛06与后纵梁02、后轮罩01均不直接搭接,整体刚度和强度性能较差;(4)后纵梁加强板05对于碰撞的贡献比较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其优点是后纵梁加强板提升了后纵梁工艺成型性且为后轮罩工装推进起导向功能,简化固定连接工艺,提高生产节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包括后纵梁、后纵梁加强板和后门槛内板,所述后纵梁加强板均与所述后纵梁、所述后门槛内板和后轮罩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均与后地板和所述侧围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与所述后纵梁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纵梁和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后纵梁上固定连接有扭力梁安装支承座,所述扭力梁安装支承座与所述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
所述后纵梁、所述后门槛内板和所述侧围从内向外依次围设有三层式腔体。
所述后纵梁加强板均与所述后纵梁、所述后门槛内板和所述后轮罩焊接固定,所述后门槛内板均与所述后地板和所述侧围焊接固定,所述后门槛内板与所述后纵梁侧面焊接固定,所述后纵梁和所述后地板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包括后纵梁、后纵梁加强板和后门槛内板,所述后纵梁加强板均与所述后纵梁、所述后门槛内板和后轮罩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均与后地板和所述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与围和所述后纵梁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纵梁和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这样,后纵梁加强板与后纵梁固定连接且为两个单独的零部件,将现有的后纵梁局部实现了分体式结构,即分成了后纵梁和后纵梁加强板。将现有的后纵梁实现分体式,提升了后纵梁工艺成型性,提高材料利用率,增加了材料选择的灵活性,利于降低成本。后纵梁加强板与后纵梁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将后纵梁加强板与后纵梁固定即可。后纵梁加强板与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只要能将后纵梁加强板与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即可。后门槛内板与后地板、侧围、后纵梁均固定连接,其中以上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只要能将后纵梁加强板与后地板、侧围和后纵梁固定连接即可。后门槛内板作为单独的零部件,其从原有的后门槛上分出的一部分,实现了将现有的后门槛分成了分体式后门槛内板部分。后门槛内板先与后纵梁、后纵梁加强板、后地板固定连接,然后再与侧围固定连接,可以简化焊接过程工艺,提高生产节拍,并提升制造精度。后纵梁加强板与后轮罩固定连接,后纵梁加强板为后轮罩工装推进起导向功能;后纵梁加强板与后轮罩固定连接时,可以X向横向调整,其可控制与后轮罩的搭接质量和尺寸,提高此区域尺寸精度。后纵梁加强板与后轮罩固定连接,只要能将后纵梁加强板与后轮罩固定连接即可。后纵梁加强板与后轮罩固定连接,后门槛内板与侧围固定连接,为底盘关键安装点载荷分散和传递增加了路径,避免了应力集中,从而能提高后纵梁加强板装置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提升承载能力和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后纵梁加强板提升了后纵梁工艺成型性且为后轮罩工装推进起导向功能,简化固定连接过程工艺,提高生产节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另一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号说明
1、后纵梁;2、后纵梁加强板;3、后门槛内板;4、后轮罩;5、后地板;6、侧围;7、扭力梁安装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6相关各图,包括后纵梁1、后纵梁加强板2和后门槛内板3,所述后纵梁加强板2均与所述后纵梁1、所述后门槛内板3和后轮罩4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3均与后地板5和所述侧围6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3与所述后纵梁1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纵梁1和所述后地板5固定连接。这样,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纵梁1固定连接且为两个单独的零部件,将现有的后纵梁1局部实现了分体式结构,即分成了后纵梁1和后纵梁加强板2。将现有的后纵梁1实现分体式,提升了后纵梁1工艺成型性,提高材料利用率,增加了材料选择的灵活性,利于降低成本。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纵梁1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将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纵梁1固定即可。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只要能将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即可。后门槛内板3与后地板5、侧围6、后纵梁1均固定连接,其中以上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只要能将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地板5、侧围6和后纵梁1固定连接即可。后门槛内板3作为单独的零部件,其从原有的后门槛上分出的一部分,实现了将现有的后门槛分成了分体式后门槛内板3部分。后门槛内板3先与后纵梁1、后纵梁加强板2、后地板5固定连接,然后再与侧围6固定连接,可以简化焊接过程工艺,提高生产节拍,并提升制造精度。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轮罩4固定连接,后纵梁加强板2为后轮罩4工装推进起导向功能;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轮罩4固定连接时,可以X向横向调整,其可控制与后轮罩4的搭接质量和尺寸,提高此区域尺寸精度。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轮罩4固定连接,只要能将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轮罩4固定连接即可。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轮罩4固定连接,后门槛内板3与侧围6固定连接,为底盘关键安装点载荷分散和传递增加了路径,避免了应力集中,从而能提高后纵梁加强板2装置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提升承载能力和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后纵梁加强板2提升了后纵梁1工艺成型性且为后轮罩4工装推进起导向功能,简化固定连接过程工艺,提高生产节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纵梁1上固定连接有扭力梁安装支承座7,所述扭力梁安装支承座7与所述后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这样,扭力梁安装支承座7与后纵梁1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只要能将扭力梁安装支承座7固定连接在后纵梁1上即可。扭力梁支承座与后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只要能将扭力梁安装支承座7固定连接在后门槛内板3上即可。扭力梁安装支承座7固定在后纵梁1上,提高汽车底盘关键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提升承载能力和舒适性。后纵梁加强板2与后轮罩4固定连接、后门槛内板3与侧围6固定连接,可以为汽车底盘关键安装点载荷分散和传递增加了路径,避免了应力集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汽车底盘安装点的承载能力和舒适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后纵梁1、所述后门槛内板3和所述侧围6从内向外依次围设有三层式腔体。这样,后纵梁1、后门槛内板3和侧围6从内向外依次形成三层腔体。后纵梁加强装置通过设置三层腔体,其三层腔体提高了局部侧碰性能,进而提高车辆碰撞安全性能。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后纵梁加强板2均与所述后纵梁1、所述后门槛内板3和所述后轮罩4焊接固定,所述后门槛内板3均与所述后地板5和所述侧围6焊接固定,所述后门槛内板3与所述后纵梁1侧面焊接固定,所述后纵梁1和所述后地板5焊接固定。这样,后纵梁加强装置通过设置焊接方式连接各零部件,焊接固定方式容易且较稳定,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后门槛内板3先与后纵梁1、后纵梁加强板2、后地板5焊接连接,然后再与后地板5焊接连接,从而简化焊接过程工艺,实现焊点均匀分布,提升生产节拍。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1)、后纵梁加强板(2)和后门槛内板(3),所述后纵梁加强板(2)均与所述后纵梁(1)、所述后门槛内板(3)和后轮罩(4)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3)均与后地板(5)和侧围(6)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3)与所述后纵梁(1)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纵梁(1)和所述后地板(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1)上固定连接有扭力梁安装支承座(7),所述扭力梁安装支承座(7)与所述后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1)、所述后门槛内板(3)和所述侧围(6)从内向外依次围设有三层式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加强板(2)均与所述后纵梁(1)、所述后门槛内板(3)和所述后轮罩(4)焊接固定,所述后门槛内板(3)均与所述后地板(5)和所述侧围(6)焊接固定,所述后门槛内板(3)与所述后纵梁(1)侧面焊接固定,所述后纵梁(1)和所述后地板(5)焊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97005.8U CN208559506U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97005.8U CN208559506U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9506U true CN208559506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8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97005.8U Active CN208559506U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9506U (zh) |
-
2018
- 2018-05-11 CN CN201820697005.8U patent/CN2085595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14248B2 (en) |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EP2562065B1 (en) | Integral body of ultra-micro pure electric vehicle at low speed | |
CN103693115B (zh) |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 |
US9487239B2 (en) | Vehicle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
EP2291308B1 (en) |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 |
CN110329357A (zh) | C柱加强板连接结构 | |
CN107487370B (zh) |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 |
CN215851491U (zh) | 双环后部车身结构 | |
CN212950847U (zh) | 一种后侧围加强框架组件 | |
CN114537531A (zh) | 车身 | |
US8297690B2 (en) | Motor vehicle body | |
CN109014638B (zh) | 框架式铝合金车身总成的焊接方法 | |
CN208559506U (zh) | 一种加强型后纵梁组件 | |
CN112590940A (zh) |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 |
CN110816662A (zh) | 车辆 | |
CN211223612U (zh) |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 |
CN215851505U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 |
CN205345058U (zh) | 汽车顶盖后横梁焊接总成 | |
CN214001840U (zh) |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 |
CN201538357U (zh) | 汽车前纵梁 | |
CN101138990A (zh) | 一种轿车的封闭式后地板加强梁架 | |
CN204775532U (zh) | 一种汽车中前围板与汽车地板的连接结构 | |
CN207416947U (zh) | 车辆及其前副车架 | |
JP4528146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 |
CN106394690B (zh) | 一种车身框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