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8891U -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8891U
CN208558891U CN201821185522.3U CN201821185522U CN208558891U CN 208558891 U CN208558891 U CN 208558891U CN 201821185522 U CN201821185522 U CN 201821185522U CN 208558891 U CN208558891 U CN 208558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yre surface
tread
pneumatic tire
groun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855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淑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855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8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8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88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该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的断面轮廓包括外轮廓线及内轮廓线,所述外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和所述内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在胎肩处一一对应衔接,使所述胎面的花纹厚度从胎面中心线往胎肩减缩至0mm,且所述外轮廓线具有一设置在胎面中心处的直线段;所述胎面的花纹结构包括一设置在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连续花纹块及多个设置在胎肩区域的间隔花纹块,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陆比大于所述胎肩区域的陆比。该轮胎的设置能确保轮胎在加速行驶时的直行、牵引及磨耗性能,同时减轻轮胎重量。

Description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和具有该车轮的两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的不断推行及城市路面的不断改善,两轮车的车型也不断变换,尤其是燃油踏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车等均往轻量化发展,要求省电或省油,且要求具有行驶速度感,故对其配套的轮胎要求也较严苛,要求其配套的轮胎在轻量化的同时不损失其他性能。现有的两轮车用轮胎如图1所示,轮胎1’的胎面花纹深度H’设置较深,花纹陆比(即胎面花纹的接地面积与胎面花纹总面积之比)设置较高,使得轮胎的重量过重,车辆在行驶中会耗油或耗电。另现有两轮车的前轮胎面采用周向花纹沟设计,花纹边缘成分低,当轮胎在加速行驶时无法有效牵引;后轮胎面采用横向花纹沟设计,其花纹边缘成分较高,当轮胎在行驶时直进性欠佳。
基于以上问题,拟对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进行优化设计,确保轮胎在加速行驶时的直行、牵引及磨耗性能,同时减轻轮胎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能确保轮胎在加速行驶时的直行、牵引及磨耗性能,同时减轻轮胎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轮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所述胎面的断面轮廓包括外轮廓线及内轮廓线,所述外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和所述内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在胎肩处一一对应衔接,使所述胎面的花纹厚度从胎面中心线往胎肩减缩至0mm,且所述外轮廓线具有一设置在胎面中心处的直线段;所述胎面的花纹结构包括一设置在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连续花纹块及多个设置在胎肩区域的间隔花纹块,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陆比大于所述胎肩区域的陆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其将胎面的断面轮廓设置成外轮廓线及内轮廓线,外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和内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在胎肩处一一对应衔接,使所述胎面的花纹厚度从胎面中心线往胎肩减缩至0mm,以减轻轮胎重量;然后,外轮廓线在胎面中心处设置直线段,使轮胎充气后,轮胎胎面弧度较平缓,中心接地面积变大,可提高轮胎磨耗性能。另外,胎面的花纹结构采用在胎面中心接地区域设置连续花纹块,在胎肩区域设置间隔花纹块,且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陆比大于胎肩区域的陆比,可确保轮胎在加速行驶时的直行、牵引性能,且该花纹结构的设置能进一步减轻轮胎重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充气轮胎,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直线段的两线端点均通过一圆弧段搭接一由胎面外凸的外弧线段。
所述内轮廓线为一由胎面外凸的内弧线。
所述直线段的宽度为胎面宽度的10%-25%。
所述连续花纹块呈条形状,且连续花纹块上设有多个弯折沟,多个弯折沟从靠近所述胎面中心线往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边缘处延伸成两列,两列弯折沟沿轮胎周向交错布置。
所述弯折沟的弯折角度为75°-145°,所述弯折沟的沟宽从弯折沟的前端往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边缘处由窄渐宽设置。
所述弯折沟的弯折开口朝向所述胎肩区域或与轮胎的行进方向同向或反向。
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宽度为胎面弧宽的30%-50%,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陆比为70%-95%,所述胎肩区域的陆比为25%-5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轮,其包括上述的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轮,其通过轮胎胎面的断面轮廓及花纹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车轮的整体重量减轻,实现轻量化,且不损失轮胎的其他性能,如轮胎的直行、牵引及磨耗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两轮车,其包括上述的车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车,其通过车轮的轮胎胎面的断面轮廓及花纹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车轮的整体重量减轻,实现轻量化,且不损失轮胎的其他性能,如轮胎的直行、牵引及磨耗性能,从而使两轮车满足省电或省油及行驶速度感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轮胎胎面的断面轮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胎面的断面轮廓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胎面中心接地区域花纹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胎面中心接地区域另一花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5中,横向方向为轮胎轴向,竖直方向为轮胎周向,CL为胎面中心线,箭头指向为轮胎行进方向,朝向CL为胎面内侧,背向CL为胎面外侧,指向箭头方向为前端,背向箭头方向为后端。术语 “外凸”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上术语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轮胎的重量较重,且轮胎在加速行驶时的直行、牵引及磨耗性能欠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轮胎通过将胎面的断面轮廓设置成外轮廓线及内轮廓线,外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和内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在胎肩处一一对应衔接,使胎面的花纹厚度从胎面中心线往胎肩减缩至0mm,以减轻轮胎重量;然后,外轮廓线在胎面中心处设置直线段,使轮胎充气后,轮胎胎面弧度较平缓,中心接地面积变大,提高轮胎磨耗性能。另外,胎面的花纹结构采用在胎面中心接地区域设置连续花纹块,在胎肩区域设置间隔花纹块,且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陆比大于胎肩区域的陆比,确保轮胎在加速行驶时的直行、牵引性能,且该花纹结构的设置能进一步减轻轮胎重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下面参考图2-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1、胎侧2和胎唇3。
其中,胎面1的断面轮廓采用弓形设计。具体为,胎面的断面轮廓包括外轮廓线11及内轮廓线12。外轮廓线11具有一直线段11a和两外弧线段11b;直线段11a设置在胎面中心处,外弧线段11b设置在胎面中心的两侧,外弧线段11b的弧状由胎面1外凸;然后直线段11a与两外弧线11b的结合处采用圆弧11c过渡搭接形成外轮廓线11。内轮廓线12采用由胎面1外凸的内弧线设计。然后,内轮廓线12两线端点和外轮廓线11两线端点在胎肩处一一对应衔接,即相交点A,使两者结合的胎面1的花纹厚度H1从胎面中心往胎肩花纹厚度H2减缩至0mm;外轮廓线11的两线端点就是两外弧线段11b远离直线段11a的端点。胎面1的断面轮廓如此设置,使轮胎充气后,胎面1的弧度较平缓,中心接地面积较大,以提高轮胎磨耗性能。另,内轮廓线12和外轮廓线11结合的花纹厚度H1从胎面中心往胎肩花纹厚度H2减缩至0mm,可减少胎面中心往胎肩的花纹厚度,使得轮胎达到轻量化。在本实施例中,外轮廓线11的直线段11a的宽度W1设置为胎面1宽度W的10%-25%,若直线段11a宽度W1设置太宽,则胎面中心部位的花纹厚度太厚,无法减轻轮胎重量,接地面积太大,其直进性能不佳;若直线段11a宽度设置太窄,则轮胎的接地面积将变小,磨耗性能会降低。
下面参考图3描述胎面1的花纹结构。轮胎胎面1分为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和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两侧的胎肩区域S,其中,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宽度W2设置为胎面1弧宽TW的30%-50%。为确保轮胎直进性能和磨耗性能,进一步减轻轮胎重量,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花纹为连续条形花纹块10,胎肩区域S的花纹为多个多边形周向间隔花纹块组成(本实施例为多个多边形花纹块20、30组成);连续条形花纹块10设置在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内,且其宽度与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宽度W2等宽设置,然后,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花纹设置在花纹厚度H1的厚处,胎肩区域S的花纹设置在花纹厚度H2的薄处,在本实施例中,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花纹厚度H1大于3.5mm为厚处,胎肩区域S的花纹厚度H2小于3.5mm为薄处。另外,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陆比高于胎肩区域S的陆比,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陆比定义为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陆地面积与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总面积之比,胎肩区域S的陆比定义为胎肩区域S的陆地面积与胎肩区域S的总面积之比。具体的,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陆比优选设置为70%-95%,可确保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磨耗性能;胎肩区域S的花纹陆比优选设置为25%-50%,可进一步减轻轮胎重量。
图4为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花纹结构图,为进一步确保轮胎牵引性能和磨耗性能,在连续条形花纹块10上设置多个弯折沟101,弯折沟101从靠近胎面中心线CL往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边缘处延伸成两列,两列的弯折沟101沿轮胎周向相互交错设置。各弯折沟101的弯折角度α优选设置为75°-145°;各弯折沟101的沟宽W4从弯折沟101的前端往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边缘处由窄渐宽设置,且沟宽W4的落差为1.0mm-2.5mm。在本实施例中,弯折沟101的前端不横跨胎面中心线CL,且弯折沟101由短沟101a和长沟101b相互搭接而成。另外,弯折沟101的弯折开口朝向胎肩区域S,如此设置,可确保轮胎磨耗性能,增加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边缘成分,提高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牵引性能,确保轮胎在加速行驶时的直行、牵引及磨耗性能。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另一花纹结构图,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相同的地方不做详细赘述,在此仅说明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在于:连续条纹花纹块10的弯折沟101′可横跨胎面中心线CL,该弯折沟101′由长沟101b′和短沟101a′相互搭接而成,且弯折沟101′的弯折开口可与轮胎行进方向反向,亦可与轮胎行进方向同向(弯折开口指长沟101b′与短沟101a′相互连接的指向或指短沟101a′、长沟101b′相互连接的指向),如此设置,可确保轮胎磨耗性能,增加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边缘成分,提高胎面中心接地区域Cr的牵引性能,确保轮胎在加速行驶时的直行、牵引及磨耗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的断面轮廓包括外轮廓线及内轮廓线,所述外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和所述内轮廓线的两线端点在胎肩处一一对应衔接,使所述胎面的花纹厚度从胎面中心线往胎肩减缩至0mm,且所述外轮廓线具有一设置在胎面中心处的直线段;所述胎面的花纹结构包括一设置在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连续花纹块及多个设置在胎肩区域的间隔花纹块,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陆比大于所述胎肩区域的陆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的两线端点均通过一圆弧段搭接一由胎面外凸的外弧线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廓线为一由胎面外凸的内弧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的宽度为胎面宽度的10%-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花纹块呈条形状,且连续花纹块上设有多个弯折沟,多个弯折沟从靠近所述胎面中心线往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边缘处延伸成两列,两列弯折沟沿轮胎周向交错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沟的弯折角度为75°-145°,所述弯折沟的沟宽从弯折沟的前端往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边缘处由窄渐宽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沟的弯折开口朝向所述胎肩区域或与轮胎的行进方向同向或反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宽度为胎面弧宽的30%-50%,所述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陆比为70%-95%,所述胎肩区域的陆比为25%-50%。
9.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10.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轮。
CN201821185522.3U 2018-07-25 2018-07-25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58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5522.3U CN208558891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5522.3U CN208558891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8891U true CN208558891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8552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58891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8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9562B (zh) 不平整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轮胎
CN104002623B (zh) 充气轮胎
CN104718090A (zh) 充气轮胎
CN107160948A (zh) 机动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03460618U (zh) 低滚阻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2686414B (zh) 用于两轮式车辆的轮胎胎面
CN208558891U (zh)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车轮及两轮车
CN208576370U (zh) 一种提升湿地性能的uhp轮胎
CN204526666U (zh) 一种摩托车用充气轮胎
CN206287759U (zh) 中长途导向轮轮胎花纹
CN203902168U (zh) 载重汽车长途全轮位轮胎胎面花纹
CN207403502U (zh) 一种suv全地形轮胎花纹
CN205989631U (zh) 一种低噪声车辆轮胎
CN208867790U (zh) 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及车轮
CN204278944U (zh) 一种心形泥地轮胎
CN210337463U (zh) 街跑两用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08290866U (zh) 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7891709A (zh) 一种suv全地形轮胎花纹
CN207579465U (zh) 一种客运车辆全轮位专用轮胎胎面花纹
CN202782522U (zh) 街跑车两用充气轮胎
CN208053002U (zh) 一种用于越野行驶的充气式摩托车轮胎
CN207028722U (zh) 三轮车用充气轮胎
CN203902169U (zh) 载重汽车拖车轮胎胎面花纹
CN105480023A (zh) 一种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CN114905892B (zh) 一种电动车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