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6601U - 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6601U
CN208536601U CN201821035473.5U CN201821035473U CN208536601U CN 208536601 U CN208536601 U CN 208536601U CN 201821035473 U CN201821035473 U CN 201821035473U CN 208536601 U CN208536601 U CN 208536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urnace
fire door
material channel
necking down
dow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54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顺银
吴东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j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j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j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Yaj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354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6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6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6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包括炉门、物料通道,其中:炉门设置在物料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物料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加热炉加热室;物料通道的长度方向包含两个或三个工位,物料通道的高度高于工件10mm‑50mm。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结构简单,工件热处理效果好,且环保,有益效果明显;此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热处理生产线,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应用广泛,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背景技术
辊棒式加热炉设备在国内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普及,产品的成熟度也日渐升高。但是,普通辊棒炉设备,不可避免的,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与缺点。
辊棒式加热炉一般采用可控气氛,即连续向炉内通入保护气氛,以使工件表面不发生期望之外的化学反应,同时,加热炉向外排出废气。而通常情况下,现有辊棒炉在工件刚刚进入炉内后便立即开始加热,入口处与炉膛高度相同或者相差不大,从而导致大量空气随同工件一起进入炉内,对炉内气氛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气氛碳式波动大,并且,气氛也会随同炉门的开启外溢至大气,污染环境;此外,加热炉产生的高温废气直接排放,导致大量的热能浪费,余热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大减少加热炉的气氛外溢以及空气进入量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包括炉门、物料通道,其中:炉门设置在物料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物料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加热炉加热室;物料通道的长度方向包含两个或三个工位,物料通道的高度高于工件10mm-50mm。
进一步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还包括隔门,隔门倾斜设置在物料通道长度方向的任意两个工位之间。
进一步的,加热炉的炉壁对应隔门安装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隔门倾斜滑动开启与关闭的导向容纳腔,隔门的下侧贴紧导向容纳腔内壁。
进一步的,隔门与竖直面之间呈5°-15°夹角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隔门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钢丝绳、换向轮、以及液压伸缩装置,其中:钢丝绳的第一端倾斜连接隔门,第二端绕过换向轮水平连接液压伸缩装置的伸缩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废气排放管道以及废气净化装置,其中:废气净化装置设置在加热炉外;废气排放管道贯穿炉门与隔门之间的炉壁连通物料通道与废气净化装置。
进一步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进气管、气膛、出气管、点火装置,其中:进气管的始端连接废气排放管道,末端连通至气膛;出气管的始端连通至气膛,末端连通至大气;点火装置位于出气管的末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换气室以及抽真空装置,其中:炉门与隔门之间形成换气室,抽真空装置的抽空端贯穿炉壁与换气室连通。
进一步的,换气室内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
进一步的,物料通道的底部布置有用于输送物料的辊棒传输装置,辊棒传输装置配有独立的传输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物料通道的长度方向包含两个或三个工位,物料通道的高度高于工件10mm-50mm,缩颈的狭长物料通道的设置,使得工件由物料通道进入加热炉加热时,可有效减少进入炉内的空气量,从而有效降低气氛的碳式波动,保证工件的热处理效果;同时,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炉内气氛外溢至大气,从而更加环保。
2、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结构简单,工件热处理效果好,且环保,有益效果明显;此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热处理生产线,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应用广泛,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门、2-物料通道、31-隔门、32-导向容纳腔、33-钢丝绳、34- 换向轮、35-液压伸缩装置、36-废气排放管道、4-密闭腔室、5-加热室、6-炉壁、7-工件、8-辊棒传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包括炉门1、物料通道2,其中:炉门1设置在物料通道2的第一端的端部,物料通道2的第二端连通至加热炉加热室5;物料通道2的长度方向包含两个或三个工位,物料通道2的高度高于工件10mm-50mm。
具体的,物料通道2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确定,而并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或者三个工位,本实用新型优选的设置三个工位;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进入加热炉的空气量,又保证工件7的顺利进入,物料通道2的高度最多高于工件50mm,最少应高于工件10mm,经过多次试验反复验证,优选的物料通道2的高度高于工件20mm或者30mm。工件7需由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进入加热炉加热室5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物料通道2的结构尺寸设计,使得物料通道2的用于工件7传输的通道截面尺寸远远小于加热炉加热室5的用于工件7传输加热的通道截面尺寸,从而在加热炉的入口处形成缩颈的狭长物料通道,缩颈的狭长物料通道使得工件7由物料通道2进入加热炉加热时,可有效减少随工件7进入炉内的空气量,从而有效降低气氛的碳式波动,继而保证工件7的热处理效果;同时,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炉内气氛经炉口外溢至大气,从而更加环保。当然,在加热炉的出口处为了防止气氛随工件7的输出外溢至大气,同样可以设置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的炉口缩颈结构。
进一步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还包括隔门31,隔门31倾斜设置在物料通道2长度方向的任意两个工位之间。
具体的,当物料通道2长度方向包含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时,隔门31设置在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之间;当物料通道2长度方向包含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与第三工位时,隔门31可以设置在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之间,或者隔门31可以设置在第二工位与第三工位之间。隔门31的设置使得隔门31与炉门1之间形成密闭腔室4,从而当工件7输入时,关闭隔门31后打开炉门1,当工件7 传输至第一工位时,关闭炉门1后打开隔门31,继而再将工件7输送入加热室 5加热,由此可见,隔门31的设置可以为工件7传输提供衔接密闭腔室4,从而进一步地减少空气的进入以及气氛的外溢,从而进一步降低气氛的碳式波动,工件7热处理效果会更好,设备也更加环保。
进一步的,加热炉的炉壁6对应隔门31安装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隔门31倾斜滑动开启与关闭的导向容纳腔32,隔门31的下侧贴紧导向容纳腔32内壁。
具体的,导向容纳腔32的设置主要用于实现隔门31的滑动开启与关闭,因此优选的导向容纳腔32与隔门31具有同样的倾斜角度;此外由于隔门31的倾斜设置使得隔门3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贴紧导向容纳腔32的内壁,继而保证了隔门31的密封效果;当然,导向容纳腔32的对应隔门31贴紧的一面还可以设置密封结构,此时隔门31与密封结构密闭贴紧,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密封结构的具体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现有密封结构,例如设置密封圈。
进一步的,隔门31与竖直面之间呈5°-15°夹角倾斜设置。该倾斜角度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隔门31将物料通道2的分段分割;另一方面,隔门31 水平方向投影尺寸尽量小的前提下保证隔门31可以紧贴导向容纳腔32的内壁保证密封性,且可尽可能地减小了隔门31所占据的空间,即减小了隔门31的加工尺寸。
进一步的,隔门31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钢丝绳33、换向轮34、以及液压伸缩装置35,其中:钢丝绳33的第一端倾斜连接隔门31,第二端绕过换向轮34水平连接液压伸缩装置35的伸缩端。
具体的,钢丝绳33的第一端的倾斜角度与隔门31的倾斜角度一致,即钢丝绳33第一端与隔门31处于同一平面,从而保证钢丝绳33上的拉力全部用于隔门31的倾斜滑动开启与关闭,而不会存在垂直于隔门31方向的作用力,使得钢丝绳33上拉力最小,即液压伸缩装置35的负载最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液压伸缩装置35的使用安全性,并相应提高了液压伸缩装置35的使用寿命。此外,液压伸缩装置35的水平布置,使得设备结构更加整齐且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的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还包括废气排放管道36以及废气净化装置,其中:废气净化装置设置在加热炉外;废气排放管道36贯穿炉门1与隔门31之间的炉壁6 连通物料通道2(更具体的应为密闭腔室4)与废气净化装置。
具体的,加热炉内产生的废气由加热室5流至物料通道2,最后经废气排放管道36排出至废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排放。当高温废气流经物料通道2时,将对物料通道2内输送的工件7进行预加热,从而有效利用了废气的热能,节约能源。更具体的,当工件7进入物料通道2且位于第一工位时,关闭炉门1,此时仍然保持隔门31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将工件7至于密闭腔室4内;随后通过废气排放管道36抽吸加热室5内的高温废气流至密闭腔室4,对密闭腔室4内的工件7进行预热;预热完毕后,打开隔门31,继而将工件7传输至加热室5 进行加热。为了实现加热室5内的高温废气可以流通至密闭腔室4,可以选择在隔门31上设置通孔,或者在隔门31的底部留有一定量的通风间隙,为保证隔门31的密封效果通孔可设置为可开合的通孔;或者,在加热炉炉壁6内设置连通加热室5与密闭腔室4的通道,通道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类阀门。
进一步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进气管、气膛、出气管、点火装置,其中:进气管的始端连接废气排放管道36,末端连通至气膛;出气管的始端连通至气膛,末端连通至大气;点火装置位于出气管的末端,用于点燃排出的废气。
具体的,出气管的末端竖直向上,其末端上方可以罩设喇叭状集气罩,燃烧后的废气经喇叭状集气罩聚集后排放至大气;其中,喇叭状集气罩内还可以安装气体泄露报警装置,用于监测废气是否燃烧充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的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还包括换气室以及抽真空装置,其中:炉门1与隔门31之间形成换气室,抽真空装置的抽空端贯穿炉壁6与换气室连通。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换气室即为前面所提及的密闭腔室4。当工件7需要进入加热炉进行热处理时,首先关闭隔门31,由于加热炉工作期间且不进料时,炉门1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当隔门31关闭时,隔门31与炉门1之间形成换气室;继而通过抽真空装置或废气净化装置将换气室内的废气抽离;而后再打开炉门1将工件7输送至第一工位后再次关闭炉门1,此时再次通过抽真空装置将换气室内的空气抽出,从而保证无空气随工件7进入加热炉;当空气抽空后,通过废气净化装置抽取高温废气至换气室(即密闭腔室4)对工件7进行预热;预热完毕后,打开隔门31,将工件7输送至加热室5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换气室内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用于监测换气室内气压,通过气压监测判断换气室内空气是否排尽。
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的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物料通道2的底部布置有用于输送物料(此处的物料可以理解为工件)的辊棒传输装置8,辊棒传输装置8配有独立的传输驱动装置。具体的,传输驱动装置可以为驱动电机,物料通道2的第一工位对应的辊棒传输装置8配有独立的传输驱动装置,从第二工位开始对应的辊棒传输装置8可以与加热室处采用同一传输驱动装置或者同样配有独立传输驱动装置,使得驱动控制更精准直接,此外也减小了驱动电机的负载,从而提高了加热炉的运行可靠性。当然,辊棒传输装置8的传输驱动装置也可以全部与加热室内传输驱动装置采用同一传输驱动装置,从而减少了加热炉所需的驱动电机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物料运输通道狭小而长,此外配合隔门31形成密闭腔室4结构,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进入加热室5的空气量,减少了气氛耗量,降低设备运行使用成本,又改善了工件7的产品质量。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门、物料通道,其中:
所述炉门设置在所述物料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物料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加热炉加热室;
所述物料通道的长度方向包含两个或三个工位,所述物料通道的高度高于工件10mm-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门,所述隔门倾斜设置在所述物料通道长度方向的任意两个所述工位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的炉壁对应所述隔门安装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所述隔门倾斜滑动开启与关闭的导向容纳腔,所述隔门的下侧贴紧所述导向容纳腔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门与竖直面之间呈5°-15°夹角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门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钢丝绳、换向轮、以及液压伸缩装置,其中:
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倾斜连接所述隔门,第二端绕过所述换向轮水平连接所述液压伸缩装置的伸缩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排放管道以及废气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废气净化装置设置在加热炉外;
所述废气排放管道贯穿所述炉门与所述隔门之间的炉壁连通所述物料通道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包括进气管、气膛、出气管、点火装置,其中:
所述进气管的始端连接所述废气排放管道,末端连通至所述气膛;
所述出气管的始端连通至所述气膛,末端连通至大气;
所述点火装置位于所述出气管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气室以及抽真空装置,其中:
所述炉门与所述隔门之间形成所述换气室,所述抽真空装置的抽空端贯穿炉壁与所述换气室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室内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通道的底部布置有用于输送物料的辊棒传输装置,所述辊棒传输装置配有独立的传输驱动装置。
CN201821035473.5U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Active CN208536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5473.5U CN208536601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5473.5U CN208536601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6601U true CN208536601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8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5473.5U Active CN208536601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66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1767A (zh) * 2021-07-13 2021-09-07 南京睿源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热冲压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1767A (zh) * 2021-07-13 2021-09-07 南京睿源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热冲压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13351767B (zh) * 2021-07-13 2023-08-11 杭州同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热冲压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5193A (zh) 一种电弧炉密闭加料装置和烟气温度控制方法
CN112628771A (zh) 一种瓦斯蓄热氧化高温烟气熔盐换热系统和方法
CN107267169A (zh) 一种捣固焦炉机侧装煤烟尘定向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8536601U (zh) 一种加热炉炉口缩颈结构
CN206940725U (zh) 浮法玻璃生产线
CN108870958A (zh) 热风循环蓄热式辐射管加热密封辊道窑炉
CN206269150U (zh) 一种基于rto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06204223U (zh) 一种高效隧道式断续热解炉
CN206875956U (zh) 可变容台车式电阻炉
CN105858649B (zh) 石墨高温膨化炉
CN104713123A (zh) 铝熔炼炉油气两用的蓄热分级贫氧燃烧装置
CN207227339U (zh) 一种捣固焦炉机侧装煤烟尘定向控制系统
CN109696059A (zh) 一种回收高温固体料余热的装置
CN201281421Y (zh) 一种隧道吸风管
CN105483367B (zh) 一种烘干尘泥球的网带窑
CN212769886U (zh) 一种高压水蒸气制备活性炭设备
CN205228143U (zh) 一种砖坯烘干烧结的系统
CN107201239A (zh) 一种捣固焦炉机侧装煤烟尘防逸散系统及方法
CN207197083U (zh) 一种沸腾干燥装置
CN206958953U (zh) 一种防火抗风压输煤器
CN106398731A (zh) 一种高效隧道式断续热解炉
CN207147236U (zh) 一种古建青砖的烧制设备
CN210321139U (zh) 一种全自动天然气隧道窑
CN218270240U (zh) 一种窑炉降温装置
CN201272692Y (zh) 一种能回收废气的碳化硅冶炼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