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7787U - 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27787U
CN208527787U CN201821839169.6U CN201821839169U CN208527787U CN 208527787 U CN208527787 U CN 208527787U CN 201821839169 U CN201821839169 U CN 201821839169U CN 208527787 U CN208527787 U CN 208527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bolted
bottom end
fixed block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9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诚
陈怡�
陈林锡
章国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hengx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hengx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hengx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hengx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391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27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27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277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支撑柱和控制器,通过在挡轮顶端中部设置调节装置,经过控制器启动第二驱动电机进行运转,进而带动螺纹杆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进行转动,同时,带动滑块在滑条前端进行滑动,同时对下压装置进行移动,达到了可方便的对管材位置进行调节的有益效果,并且在第一支撑板顶端左后部设置伸缩装置,经过控制器启动并控制外部设置的供气设备由气管对缸筒前端中部进气孔进行导入气体,经过调节旋钮和电磁阀的作用,从而控制缸筒内气体膨胀速率,活塞受到缸筒中的压力,从而推动当中活塞杆向右移动,达到了为进行弯管时对该驱动轮进行往返运作提供便捷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管材就是用于做管件的材料,不同的管件要用不同的管材,管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管件的质量,而在对管材进行加工成型时,多要用到机械设备,并且管材进行弯管也是加工当中重要的一类,现有普通弯管材加工成型设备只能加工成型弹簧形螺旋管,加工精度不高,批量生产时产品的一致性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管材位置进行调节操作不够方便,并且在进行弯管时对该驱动轮进行往返运作不够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以解决管材位置进行调节操作不够方便,并且在进行弯管时对该驱动轮进行往返运作不够便捷的麻烦,达到可方便的对管材位置进行调节,并且为进行弯管时对该驱动轮进行往返运作提供便捷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包括第一支撑板、支撑柱、控制器、电源线、光电传感器、第一导轨、弯管轮、第一驱动件、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挡轮、计数滚轴、下压装置、第一驱动轮、第二导轨、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第二驱动件、螺距滚轮、底板、驱动电机、支撑板座、减速机、传动齿轮、万向连轴器、第二驱动轮、第二支撑板、调节装置和伸缩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底端四边角落通过手弧焊方式与支撑柱顶端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下部与控制器顶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控制器左端下部与电源线右端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导轨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第一支撑板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弯管轮底端中部与第一导轨顶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端中部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右端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左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挡轮底端与第一支撑板顶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计数滚轴左端与挡轮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压装置底端与调节装置顶端后部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伸缩装置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左端与伸缩装置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中后部与第二导轨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伸缩装置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中部之间与第一支撑板右中部顶底两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顶端左右两部转动连接有螺距滚轮,所述底板顶端与驱动电机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板座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前端外表面中部与传动齿轮左边前端外表面中部通过皮带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顶端与第二支撑板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减速机底端与第二支撑板顶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万向连轴器贯穿减速机顶端中部,并且万向连轴器与减速机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驱动轮底端均通过手弧焊方式与万向连轴器顶端进行焊接,所述调节装置由支撑立板、滑条、第三支撑板、滑块、第二驱动电机、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螺纹杆组成,所述支撑立板前端中上部螺栓连接有滑条,所述第三支撑板后端与支撑立板前端中部进行焊接,所述滑块后端中部与滑条前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底端与第三支撑板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底端与第三支撑板顶端右部中段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底端与第三支撑板顶端左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螺纹杆左端与第二驱动电机右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螺纹杆同时贯穿滑块左右两端中上部、第一固定块左右两端中上部和第二固定块左右两端中上部,并且螺纹杆均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进行转动连接,螺纹杆与滑块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底端与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压装置由立板、支撑条、压条和弹簧组成,所述立板左端上部与支撑条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压条同时贯穿立板左右两部中段,并且压条与立板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弹簧设置于压条顶端左中部与支撑条底端中部之间,并且弹簧顶底两端均与压条和支撑条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滑块顶端左右两部通过手弧焊方式与立板底端进行焊接,所述伸缩装置由缸筒、端盖、调节旋钮、活塞杆、气管和电磁阀组成,所述缸筒顶底两端面均呈矩形状且分别与端盖顶底两端通过梅花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旋钮后端与端盖前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活塞杆外表面呈圆柱状且其下部与缸筒顶端中部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端盖前端中部插接有气管,所述电磁阀左端前部插接有气管,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端盖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包括第一支撑板、支撑柱、控制器、电源线、光电传感器、第一导轨、弯管轮第一驱动件、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挡轮、计数滚轴、下压装置、第一驱动轮、第二导轨、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第二驱动件、螺距滚轮、底板、第一驱动电机、支撑板座、减速机、传动齿轮、万向连轴器、第二驱动轮和第二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和伸缩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底端四边角落通过手弧焊方式与支撑柱顶端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下部与控制器顶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控制器左端下部与电源线右端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导轨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第一支撑板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弯管轮底端中部与第一导轨顶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端中部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右端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左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挡轮底端与第一支撑板顶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计数滚轴左端与挡轮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压装置底端与调节装置顶端后部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伸缩装置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左端与伸缩装置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中后部与第二导轨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伸缩装置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中部之间与第一支撑板右中部顶底两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顶端左右两部转动连接有螺距滚轮,所述底板顶端与第一驱动电机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板座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前端外表面中部与传动齿轮左边前端外表面中部通过皮带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顶端与第二支撑板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减速机底端与第二支撑板顶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万向连轴器贯穿减速机顶端中部,并且万向连轴器与减速机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驱动轮底端均通过手弧焊方式与万向连轴器顶端进行焊接,所述调节装置由支撑立板、滑条、第三支撑板、滑块、第二驱动电机、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螺纹杆组成,所述支撑立板前端中上部螺栓连接有滑条,所述第三支撑板后端与支撑立板前端中部进行焊接,所述滑块后端中部与滑条前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底端与第三支撑板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底端与第三支撑板顶端右部中段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底端与第三支撑板顶端左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螺纹杆左端与第二驱动电机右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螺纹杆同时贯穿滑块左右两端中上部、第一固定块左右两端中上部和第二固定块左右两端中上部,并且螺纹杆均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进行转动连接,螺纹杆与滑块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底端与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压装置由立板、支撑条、压条和弹簧组成,所述立板左端上部与支撑条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压条同时贯穿立板左右两部中段,并且压条与立板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弹簧设置于压条顶端左中部与支撑条底端中部之间,并且弹簧顶底两端均与压条和支撑条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滑块顶端左右两部通过手弧焊方式与立板底端进行焊接,所述伸缩装置由缸筒、端盖、调节旋钮、活塞杆、气管和电磁阀组成,所述缸筒顶底两端面均呈矩形状且分别与端盖顶底两端通过梅花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旋钮后端与端盖前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活塞杆外表面呈圆柱状且其下部与缸筒顶端中部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端盖前端中部插接有气管,所述电磁阀前端中部插接有气管,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端盖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第一驱动件、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电磁阀均通过控制器与电源线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外形和大小均相同,并且其底端前后两边均设置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滑条前端中段设置有固定孔,并且固定孔设置有八个。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外表面中部螺纹条的间距为5mm,并且螺纹杆外表面中部螺纹条之间的深度为4mm。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设置有两个,并且端盖底端面与第一支撑板顶端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顶端设置有固定件,并且固定件设置有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旋钮前端设置有凹凸块,并且凹凸块外表面设置有条纹状的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的型号为SDVN08-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型号为86电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管材位置进行调节操作不够方便的问题,通过在挡轮顶端中部设置调节装置,经过控制器启动第二驱动电机进行运转,进而带动螺纹杆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进行转动,同时,带动滑块在滑条前端进行滑动,同时对下压装置进行移动,达到了可方便的对管材位置进行调节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在进行弯管时对该驱动轮进行往返运作不够便捷的麻烦的问题,通过在第一支撑板顶端左后部设置伸缩装置,经过控制器启动并控制外部设置的供气设备由气管对缸筒前端中部进气孔进行导入气体,经过调节旋钮和电磁阀的作用,从而控制缸筒内气体膨胀速率,活塞受到缸筒中的压力,从而推动当中活塞杆向右移动,达到了为进行弯管时对该驱动轮进行往返运作提供便捷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支撑板-1、支撑柱-2、控制器-3、电源线-4、光电传感器 -5、第一导轨-6、弯管轮-7、第一驱动件-8、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挡轮-10、计数滚轴-11、调节装置-12、下压装置-13、伸缩装置-14、第一驱动轮-15、第二导轨-16、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第二驱动件-18、螺距滚轮-19、底板-20、第一驱动电机-21、支撑板座-22、减速机-23、传动齿轮-24、万向连轴器-25、第二驱动轮-26、第二支撑板-27、支撑立板-121、滑条-122、第三支撑板-123、滑块-124、第二驱动电机-125、第一固定块 -126、第二固定块-127、螺纹杆-128、立板-131、支撑条-132、压条-133、弹簧-134、缸筒-141、端盖-142、调节旋钮-143、活塞杆-144、气管-145、电磁阀-146。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调节装置12、伸缩装置14、支撑立板121、滑条122、第三支撑板 123、滑块124、第二驱动电机125、第一固定块126、第二固定块127、螺纹杆128、缸筒141、端盖142、调节旋钮143、活塞杆144、气管145 和电磁阀146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第一支撑板1、支撑柱2、控制器3、电源线4、光电传感器5、第一导轨6、弯管轮7第一驱动件8、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挡轮10、计数滚轴11、下压装置13、第一驱动轮15、第二导轨16、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第二驱动件18、螺距滚轮19、底板20、第一驱动电机21、支撑板座22、减速机23、传动齿轮24、万向连轴器25、第二驱动轮26、第二支撑板27、立板131、支撑条132、压条133和弹簧13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包括第一支撑板1、支撑柱2、控制器3、电源线4、光电传感器5、第一导轨6、弯管轮7、第一驱动件8、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挡轮10、计数滚轴11、下压装置13、第一驱动轮15、第二导轨16、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第二驱动件18、螺距滚轮19、底板20、驱动电机21、支撑板座22、减速机23、传动齿轮24、万向连轴器25、第二驱动轮26、第二支撑板27、调节装置12和伸缩装置14,第一支撑板1底端四边角落通过手弧焊方式与支撑柱2顶端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下部与控制器3顶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控制器3 左端下部与电源线4右端进行插接,第一导轨6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第一支撑板1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弯管轮7底端中部与第一导轨6顶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端中部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8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9右端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8左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挡轮10底端与第一支撑板1顶端进行螺栓连接,计数滚轴11左端与挡轮10右端进行转动连接,调节装置12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10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下压装置13底端与调节装置12顶端后部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1 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伸缩装置14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驱动轮15左端与伸缩装置14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中后部与第二导轨16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伸缩装置 14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驱动件18中部之间与第一支撑板1右中部顶底两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驱动件18顶端左右两部转动连接有螺距滚轮19,底板20顶端与驱动电机21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板座22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24,驱动电机21前端外表面中部与传动齿轮24左边前端外表面中部通过皮带进行转动连接,传动齿轮 24顶端与第二支撑板27底端进行转动连接,减速机23底端与第二支撑板 27顶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万向连轴器25贯穿减速机23顶端中部,并且万向连轴器25与减速机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驱动轮26和第一驱动轮15底端均通过手弧焊方式与万向连轴器25顶端进行焊接,调节装置12由支撑立板121、滑条122、第三支撑板123、滑块124、第二驱动电机125、第一固定块126、第二固定块127和螺纹杆128组成,支撑立板121 前端中上部螺栓连接有滑条122,第三支撑板123后端与支撑立板121前端中部进行焊接,滑块124后端中部与滑条122前端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25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块126 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右部中段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块127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左部进行螺栓连接,螺纹杆128左端与第二驱动电机125右端中部进行插接,螺纹杆128同时贯穿滑块124左右两端中上部、第一固定块126左右两端中上部和第二固定块127左右两端中上部,并且螺纹杆128均与第一固定块126和第二固定块127进行转动连接,螺纹杆 128与滑块124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支撑板123底端与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10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下压装置13由立板131、支撑条 132、压条133和弹簧134组成,立板131左端上部与支撑条132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压条133同时贯穿立板131左右两部中段,并且压条133与立板131进行滑动连接,弹簧134设置于压条133顶端左中部与支撑条132底端中部之间,并且弹簧134顶底两端均与压条133和支撑条 132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滑块124顶端左右两部通过手弧焊方式与立板131底端进行焊接,伸缩装置14由缸筒141、端盖142、调节旋钮143、活塞杆144、气管145和电磁阀146组成,缸筒141顶底两端面均呈矩形状且分别与端盖142顶底两端通过梅花螺栓进行螺栓连接,调节旋钮143后端与端盖142前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活塞杆144外表面呈圆柱状且其下部与缸筒141顶端中部进行滑动连接,端盖142前端中部插接有气管145,电磁阀146左端前部插接有气管145,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端盖142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包括第一支撑板1、支撑柱2、控制器3、电源线4、光电传感器5、第一导轨6、弯管轮7第一驱动件8、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挡轮10、计数滚轴11、下压装置13、第一驱动轮15、第二导轨16、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第二驱动件18、螺距滚轮19、底板20、第一驱动电机21、支撑板座22、减速机23、传动齿轮24、万向连轴器25、第二驱动轮26和第二支撑板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12和伸缩装置14,第一支撑板1底端四边角落通过手弧焊方式与支撑柱2顶端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下部与控制器3顶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控制器3左端下部与电源线4右端进行插接,第一导轨6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第一支撑板1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弯管轮7底端中部与第一导轨6顶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端中部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8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9右端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8左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挡轮10底端与第一支撑板1顶端进行螺栓连接,计数滚轴11左端与挡轮10右端进行转动连接,调节装置12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10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下压装置13底端与调节装置12顶端后部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伸缩装置14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驱动轮 15左端与伸缩装置14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中后部与第二导轨16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伸缩装置14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驱动件18中部之间与第一支撑板1右中部顶底两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第二驱动件18顶端左右两部转动连接有螺距滚轮 19,底板20顶端与第一驱动电机21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板座22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24,第一驱动电机21前端外表面中部与传动齿轮24左边前端外表面中部通过皮带进行转动连接,传动齿轮24 顶端与第二支撑板27底端进行转动连接,减速机23底端与第二支撑板27 顶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万向连轴器25贯穿减速机23顶端中部,并且万向连轴器25与减速机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驱动轮26和第一驱动轮15底端均通过手弧焊方式与万向连轴器25顶端进行焊接,调节装置12由支撑立板121、滑条122、第三支撑板123、滑块124、第二驱动电机125、第一固定块126、第二固定块127和螺纹杆128组成,支撑立板121前端中上部螺栓连接有滑条122,第三支撑板123后端与支撑立板121前端中部进行焊接,滑块124后端中部与滑条122前端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 125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块126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右部中段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块127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左部进行螺栓连接,螺纹杆128左端与第二驱动电机125 右端中部进行插接,螺纹杆128同时贯穿滑块124左右两端中上部、第一固定块126左右两端中上部和第二固定块127左右两端中上部,并且螺纹杆128均与第一固定块126和第二固定块127进行转动连接,螺纹杆128与滑块124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支撑板123底端与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10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下压装置13由立板131、支撑条132、压条133和弹簧134组成,立板131左端上部与支撑条132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压条133同时贯穿立板131左右两部中段,并且压条133 与立板131进行滑动连接,弹簧134设置于压条133顶端左中部与支撑条 132底端中部之间,并且弹簧134顶底两端均与压条133和支撑条132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滑块124顶端左右两部通过手弧焊方式与立板131 底端进行焊接,伸缩装置14由缸筒141、端盖142、调节旋钮143、活塞杆 144、气管145和电磁阀146组成,缸筒141顶底两端面均呈矩形状且分别与端盖142顶底两端通过梅花螺栓进行螺栓连接,调节旋钮143后端与端盖142前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活塞杆144外表面呈圆柱状且其下部与缸筒141顶端中部进行滑动连接,端盖142前端中部插接有气管145,电磁阀 146前端中部插接有气管145,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端盖142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光电传感器5、第一驱动件8、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第二驱动件18、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驱动电机125和电磁阀146均通过控制器3与电源线4进行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126和第二固定块127的外形和大小均相同,并且其底端前后两边均设置有螺纹孔,稳固方便,增加了外观的和谐性。
其中,所述滑条122前端中段设置有固定孔,并且固定孔设置有八个,稳定性强,方便拆卸。
其中,所述螺纹杆128外表面中部螺纹条的间距为5mm,并且螺纹杆128外表面中部螺纹条之间的深度为4mm,方便稳固,调节性能好。
其中,所述端盖142设置有两个,并且端盖142底端面与第一支撑板1顶端相平行,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稳固。
其中,所述端盖142顶端设置有固定件,并且固定件设置有四个,增加稳固效果,方便进行拆卸。
其中,所述调节旋钮143前端设置有凹凸块,并且凹凸块外表面设置有条纹状的防滑纹,增大了摩擦力,使得进行抓附转动方便。
其中,所述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的型号为SDVN08-4,感应力强,耐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的型号为86电机,稳定,噪音小。
本专利所述的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是一种属于金属感应的线性器件,传感器的作用是把各种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量,在生产过程中,位移的测量一般分为测量实物尺寸和机械位移两种;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21,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工作原理:首先,将该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移动至合适位置进行放置稳固,然后,当进行操作进行弯管时,加工前确认管材管径,弯曲直径,螺距数值及圈数,通过在控制器3的触摸屏上输入而确认管材加工数据,放入管材于第一驱动轮15与第二驱动轮26之间,并通过下压装置13 经过拉动压条133在立板131处进行滑动,经过管材置于压条133下部通过弹簧134的作用,可压制管材不会压死管材,从而保证管材的顺畅进料,接着,通过在挡轮10顶端中部设置调节装置12,经过控制器3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25进行运转,进而带动螺纹杆128在第一固定块126和第二固定块127之间进行转动,同时,带动滑块124在滑条122前端进行滑动,同时对下压装置13进行移动,达到了可方便的对管材位置进行调节的有益效果,进而进行调节合适位置,驱动第二驱动轮26前进到指定位置自动停止,令第二驱动轮26与第一驱动轮15夹持管材,再启动第二驱动件16的驱动电机161,从而使传动万向连轴器164分别带动第一驱动轮11和第二驱动轮13旋转,第一驱动轮11和第二驱动轮13带动管材前进,待管口端面与弯管轮相切点重合,管材停止前进,同时,通过在第一支撑板1顶端左后部设置伸缩装置14,经过控制器3启动并控制外部设置的供气设备由气管 145对缸筒141前端中部进气孔进行导入气体,经过调节旋钮143和电磁阀146的作用,从而控制缸筒141内气体膨胀速率,活塞受到缸筒141中的压力,从而推动当中活塞杆144向右移动,达到了为进行弯管时对该驱动轮进行往返运作提供便捷的有益效果,以方便驱动第一驱动轮15在第二导轨16上来回移动,驱动弯管轮7前进,到指定位置停止前进,第二驱动轮26 与第一驱动轮15转动,带动管材向前,驱动弯管轮7向左挤压,而使直管开始变形形成弯管,待产品弯曲至半圈(或指定弯管弯曲程度),产品位于螺距装置的螺距滚轮19上方,驱动螺距装置的螺距滚轮19上升而令产品弯曲段受向上的推力而被抬高,当到指定位置停止向上移动,则使得弯管形成指定的扭曲状,螺距滚轮19上升的高度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最后,再次启动二驱动轮26与第一驱动轮15转动,根据产品形状需求,控制其位移距离,待加工完成自动停止,取出成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包括第一支撑板(1)、支撑柱(2)、控制器(3)、电源线(4)、光电传感器(5)、第一导轨(6)、弯管轮(7)、第一驱动件(8)、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挡轮(10)、计数滚轴(11)、下压装置(13)、第一驱动轮(15)、第二导轨(16)、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第二驱动件(18)、螺距滚轮(19)、底板(20)、第一驱动电机(21)、支撑板座(22)、减速机(23)、传动齿轮(24)、万向连轴器(25)、第二驱动轮(26)和第二支撑板(2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12)和伸缩装置(14),所述第一支撑板(1)底端四边角落通过手弧焊方式与支撑柱(2)顶端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下部与控制器(3)顶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控制器(3)左端下部与电源线(4)右端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导轨(6)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第一支撑板(1)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弯管轮(7)底端中部与第一导轨(6)顶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端中部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9)右端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驱动件(8)左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挡轮(10)底端与第一支撑板(1)顶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计数滚轴(11)左端与挡轮(10)右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12)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10)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压装置(13)底端与调节装置(12)顶端后部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伸缩装置(14)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15)左端与伸缩装置(14)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中后部与第二导轨(16)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底端通过梅花螺栓与伸缩装置(14)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18)中部之间与第一支撑板(1)右中部顶底两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18)顶端左右两部转动连接有螺距滚轮(19),所述底板(20)顶端与第一驱动电机(21)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板座(22)顶端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2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前端外表面中部与传动齿轮(24)左边前端外表面中部通过皮带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24)顶端与第二支撑板(27)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减速机(23)底端与第二支撑板(27)顶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万向连轴器(25)贯穿减速机(23)顶端中部,并且万向连轴器(25)与减速机(2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26)和第一驱动轮(15)底端均通过手弧焊方式与万向连轴器(25)顶端进行焊接,所述调节装置(12)由支撑立板(121)、滑条(122)、第三支撑板(123)、滑块(124)、第二驱动电机(125)、第一固定块(126)、第二固定块(127)和螺纹杆(128)组成,所述支撑立板(121)前端中上部螺栓连接有滑条(122),所述第三支撑板(123)后端与支撑立板(121)前端中部进行焊接,所述滑块(124)后端中部与滑条(122)前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5)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右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126)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右部中段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127)底端与第三支撑板(123)顶端左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螺纹杆(128)左端与第二驱动电机(125)右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螺纹杆(128)同时贯穿滑块(124)左右两端中上部、第一固定块(126)左右两端中上部和第二固定块(127)左右两端中上部,并且螺纹杆(128)均与第一固定块(126)和第二固定块(127)进行转动连接,螺纹杆(128)与滑块(124)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123)底端与底端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与挡轮(10)顶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压装置(13)由立板(131)、支撑条(132)、压条(133)和弹簧(134)组成,所述立板(131)左端上部与支撑条(132)右端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压条(133)同时贯穿立板(131)左右两部中段,并且压条(133)与立板(131)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34)设置于压条(133)顶端左中部与支撑条(132)底端中部之间,并且弹簧(134)顶底两端均与压条(133)和支撑条(132)通过手弧焊方式进行焊接,所述滑块(124)顶端左右两部通过手弧焊方式与立板(131)底端进行焊接,所述伸缩装置(14)由缸筒(141)、端盖(142)、调节旋钮(143)、活塞杆(144)、气管(145)和电磁阀(146)组成,所述缸筒(141)顶底两端面均呈矩形状且分别与端盖(142)顶底两端通过梅花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旋钮(143)后端与端盖(142)前端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活塞杆(144)外表面呈圆柱状且其下部与缸筒(141)顶端中部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端盖(142)前端中部插接有气管(145),所述电磁阀(146)前端中部插接有气管(145),所述第一支撑板(1)顶端面呈矩形状且其左后部与端盖(142)底端通过六角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5)、第一驱动件(8)、第一直线位移传感器(9)、第二直线位移传感器(17)、第二驱动件(18)、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驱动电机(125)和电磁阀(146)均通过控制器(3)与电源线(4)进行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26)和第二固定块(127)的外形和大小均相同,并且其底端前后两边均设置有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122)前端中段设置有固定孔,并且固定孔设置有八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28)外表面中部螺纹条的间距为5mm,并且螺纹杆(128)外表面中部螺纹条之间的深度为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42)设置有两个,并且端盖(142)底端面与第一支撑板(1)顶端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42)顶端设置有固定件,并且固定件设置有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143)前端设置有凹凸块,并且凹凸块外表面设置有条纹状的防滑纹。
CN201821839169.6U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27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9169.6U CN208527787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9169.6U CN208527787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27787U true CN208527787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78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916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27787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27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2181A (zh) 一种用于折弯机的自动送料结构以及送料方法
CN205571073U (zh) 一种气动多规格半自动弯管机
CN206622492U (zh) 万向型材成型机
CN209792325U (zh) 一种送料旋转机械手
CN102513827A (zh) 直线滑轨自动化生产线
CN106111711B (zh) 一种铜线表面可清理式拉丝机组
CN209439226U (zh) 一种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用牵引装置
CN109047404A (zh) 液压弯管机
CN108355914A (zh) 一种手机触摸屏用面壳点胶装置
CN206254028U (zh) 一种可自动研磨的研磨装置
CN209502854U (zh) 一种金属滚丝用液压滚丝机
CN208527787U (zh) 一种用于管材加工的成型设备
CN204182735U (zh) 一种型材卷弯机
CN204934265U (zh) 弯管机
CN208513979U (zh) 一种用于控制焊接工件用抬升机构
CN203972686U (zh) 自动打圈机
CN110560605A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精密调直机
CN109746314A (zh) 一种可调离散辊滚压成形机
CN202174122U (zh) 多头螺旋铜管成形专用设备
CN208544802U (zh) 一种新型调整机架
CN202951744U (zh) 弯管机管件助推装置
CN107081355B (zh) 小直径开缝薄壁套筒数控双轴柔性滚弯成型机及成型方法
CN209477121U (zh) 一种消音包咬边装置
CN204770047U (zh) 一种金属管材折弯机
CN215322734U (zh) 一种血液制品制备输送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