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4395U -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4395U
CN208504395U CN201821126969.3U CN201821126969U CN208504395U CN 208504395 U CN208504395 U CN 208504395U CN 201821126969 U CN201821126969 U CN 201821126969U CN 208504395 U CN208504395 U CN 208504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combustion zone
fire grate
air
gas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69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
张凝
王友才
任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269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4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4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4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包括气化区、燃烧区、燃尽区和进料装置。燃烧区包括设置成Π形的第一燃烧区和第二燃烧区。第一燃烧区设置在气化区上方,且在气化区与第一燃烧区连接处形成均匀收缩的喉口。燃尽区与第二燃烧区底部相通,形成折返式物流通道。气化区底部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炉排,炉排内部采用空气或水冷却。炉排底部设置有第一风室,内设挡板。炉排末端设置有落料通道,底部设置有水封槽。喉口外部环绕着设置有第二风室,通过二次风口和三次风口与喉口相通。二次风口、三次风口分别布置在喉口的下倾斜面和上倾斜面,且出风形成的旋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物料在小型焚烧炉的倾斜炉排上干燥、气化,使得物料反应均匀、稳定,合理配风提高了气化率和燃尽率。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用于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气化和燃烧,属于固体废弃物气化燃烧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热解或气化、燃烧一直是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由于我国的生活垃圾成分复杂,水分、灰分含量高等特点,单独的热解气化或者燃烧在适用性方面常常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应用采用炉排进料干燥和循环床燃烧的联合垃圾焚烧技术,从而增强垃圾适应性,并获得较好的垃圾处理效果,但往往适用于大型化垃圾焚烧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通过炉排干燥、气化和上部空间燃烧,能够同时保证初始排放和燃尽率。同时通过导热油换热,为其它工艺提供热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气化焚烧炉,包括气化区、燃烧区、燃尽区和设置在所述气化区前部的进料装置;所述燃烧区包括设置成Π形的第一燃烧区和第二燃烧区,所述第一燃烧区设置在所述气化区上方,且在气化区与第一燃烧区连接处形成均匀收缩的喉口;所述燃尽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底部相通,形成折返式物流通道;所述气化区底部设置有炉排,所述炉排设置在所述进料装置下方,并与所述进料装置的进料通道形成梯级固体物料通道;所述炉排底部设置有第一风室;所述炉排以所述进料装置的一侧为起始端,炉排向下倾斜布置且末端设置有落料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喉口外部环绕着设置有第二风室,所述第二风室分别通过二次风口和三次风口与所述气化区和所述第一燃烧区相通;所述二次风口布置在所述喉口的下倾斜面,所述三次风口布置在其上倾斜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风口和三次风口均环绕喉口均匀设置若干个,且所述二次风口倾斜向下设置,三次风口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二次风口出风形成的旋向与所述三次风口出风形成的旋向相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风口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α<45°;所述三次风口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15°<β<4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排选用固定炉排,炉排内部采用空气或水冷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室内设置有若干个垂向布置的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炉排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沿炉排的纵深方向设置所述挡板能够以挡板和炉排底部的连接线为轴从垂向朝着炉排的进料方向调节角度,调节角θ为0<θ<9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落料通道底部设置有水封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化区和所述第一燃烧区内壁面布置有耐火材料;所述第二燃烧区的上部内壁面布置有耐火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燃烧区中下部靠近壁面设置有盘管,所述盘管内通入导热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燃尽区内布置有若干组对流管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通过严格控制的合理配风,在炉排上实现干燥、热解和渣燃尽三段式反应,能够大大提高燃料适用性的同时具有很高的气化率;2)喉口及其布风设计,增强了气化气的扰动,实现了高温强紊流燃烧;3)折返式燃烧室的设计增加燃烧时间并促进燃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气化焚烧炉示意图。
图中:1-气化区;2-第一燃烧区;3-喉口;4-第二燃烧区;5-燃尽区;6-给料装置;7-炉排;8-第一风室;9-挡板;10-水封槽;11-第二风室;12-二次风口;13-三次风口;14-盘管;15-对流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气化焚烧炉,适用于小型化生活垃圾的气化和燃烧,其容量以处理生活垃圾的热值计,为60万kcal/h~300万kcal/h。
如图1所示,一种气化焚烧炉,包括气化区1、燃烧区、燃尽区5和设置在气化区1前部的进料装置6。
进料装置6包括料斗、推料器,并在进入气化区1的部位形成进料通道。气化区1底部设置有炉排7,炉排7选用固定炉排,炉排内部采用空气或水冷却。炉排7设置在进料装置6下方,并与进料装置6的进料通道形成梯级固体物料通道。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在进料装置6中,通过料斗在推料器的推动下,从进料通道进入气化区1,然后跌落在炉排7上表面,形成一次翻动,有利于废弃物的松动和气化剂进入废弃物内部。以进料装置6的一侧为起始端,炉排7向下倾斜布置且末端设置有落料通道。落料通道底部设置有水封槽10。
炉排7底部设置有第一风室8,用于通入废弃物气化所需的气化剂。气化剂包括空气、水蒸气。第一风室8内设置有若干个垂向布置的挡板9,挡板9固定在炉排7下方,从第一风室8底部一侧进入的气化剂,在送风压力的作用下大部分直接喷向第一风室8的另一端,然后折返式回流,回流过程中在挡板9的作用下形成折流。同时挡板起到分区域配风的作用。挡板9能够以挡板9和炉排7底部的相交线为轴,朝着炉排7的进料方向调节角度,调节角θ为0<θ<90°,增强了风室的配风调节能力。通过挡板9与第一风室8的合理配风,使得炉排7上的物料分为三段:干燥、气化和渣燃尽。
在不断进入的废弃物自身推动和下倾重力的作用下,废弃物在炉排7上缓慢的向落料通道一侧移动,并在此过程中,逐渐被干燥和气化,气化后的残渣在炉排7末端气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燃烧,燃尽渣从落料通道掉落到水封槽10中。
燃烧区包括设置成Π形的第一燃烧区2和第二燃烧区4。第一燃烧区2设置在气化区1上方,且在气化区1与第一燃烧区2连接处形成均匀收缩的喉口3,使得喉口3部位横截面积缩小气速增大。
喉口3外部环绕着设置有第二风室11,第二风室11通过二次风口12与气化区1相通,并通过三次风口13和第一燃烧区2相通。二次风口12布置在喉口3的下倾斜面,即气化区1向喉口3的减缩面上;三次风口13布置在其上倾斜面,即喉口3向第一燃烧区2的渐括面上。二次风口12和三次风口13均设置若干个,且环绕轴向均匀布置,即环绕着气化区1或第一燃烧区2均匀布置。二次风口12倾斜向下设置,二次风口12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α<45°。三次风口13倾斜向上设置,三次风口13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15°<β<45°。为形成最好的扰动,二次风口12出风形成的旋向与三次风口13出风形成的旋向相反。即,如二次风口12出风形成顺时针旋向,则三次风口13出风形成的旋向为逆时针;反之,如二次风口12出风形成逆时针旋向,则三次风口13出风形成顺时针旋向。
废弃物在炉排7上气化产生的气化气到达喉口3部位时,在二次风口12和三次风口13分别通入的二次风和三次风强烈扰动下发生燃烧。
气化区1和第一燃烧区2内壁面布置有耐火材料,第二燃烧区4的上部内壁面也布置有耐火材料。在气化区形成蓄热气化,在燃烧区形成蓄热燃烧。第二燃烧区4中下部靠近壁面设置有盘管14,盘管14内通入导热油。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导热油,使80℃左右的导热油温度升高到300℃左右,以供有机肥生产过程高温高压水解装置所需,或用作其它用途。
燃尽区5与第二燃烧区4底部相通,形成折返式物流通道。燃尽区5内布置有若干组对流管束15。进一步与烟气换热进行余热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包括气化区(1)、燃烧区、燃尽区(5)和设置在所述气化区(1)前部的进料装置(6);所述燃烧区包括设置成Π形的第一燃烧区(2)和第二燃烧区(4),所述第一燃烧区(2)设置在所述气化区(1)上方,且在气化区(1)与第一燃烧区(2)连接处形成均匀收缩的喉口(3);所述燃尽区(5)与所述第二燃烧区(4)底部相通,形成折返式物流通道;所述气化区(1)底部设置有炉排(7),所述炉排(7)设置在所述进料装置(6)下方,并与所述进料装置(6)的进料通道形成梯级固体物料通道;所述炉排(7)底部设置有第一风室(8);所述以所述进料装置(6)的一侧为起始端,炉排(7)向下倾斜布置且末端设置有落料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喉口(3)外部环绕着设置有第二风室(11),所述第二风室(11)分别通过二次风口(12)和三次风口(13)与所述气化区(1)和所述第一燃烧区(2)相通;所述二次风口(12)布置在所述喉口(3)的下倾斜面,所述三次风口(13)布置在其上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口(12)和三次风口(13)均环绕喉口(3)均匀设置若干个,且所述二次风口(12)倾斜向下设置,三次风口(13)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二次风口(12)出风形成的旋向与所述三次风口(13)出风形成的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口(12)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α<45°;所述三次风口(13)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15°<β<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7)内部采用空气或水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室(8)内设置有若干个垂向布置的挡板(9),所述挡板(9)安装在所述炉排(7)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9)能够以所述挡板(9)和所述炉排(7)底部的相交线为轴朝着所述炉排(7)的进料方向调节角度,调节角θ为0<θ<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通道底部设置有水封槽(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区(1)和所述第一燃烧区(2)内壁面布置有耐火材料;所述第二燃烧区(4)的上部内壁面布置有耐火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烧区(4)中下部靠近壁面设置有盘管(14),所述盘管(14)内通入导热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区(5)内布置有若干组对流管束(15)。
CN201821126969.3U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Active CN208504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6969.3U CN208504395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6969.3U CN208504395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4395U true CN208504395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6969.3U Active CN208504395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43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4779A (zh) * 2018-07-17 2018-10-12 北京环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4779A (zh) * 2018-07-17 2018-10-12 北京环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6575B (zh) 一种生活垃圾热解燃烧炉及其运行工艺
CN108644779A (zh)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CN104501210A (zh) 一种生物质炊事烤火炉具
CN202581285U (zh) 节能型生物质锅炉炉膛
CN104990086B (zh) 一种流化床垃圾焚烧炉
CN102242935A (zh) 一种新型垃圾与生物质燃料焚烧炉及焚烧方法
CN107314374A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一次风进风管
CN202303351U (zh) 燃生物质多元内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8504395U (zh)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CN204534557U (zh) 一种基于燃气/燃油锅炉改造的生物质微米流态燃烧设备
CN102012038A (zh)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配风系统
CN203757694U (zh) 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燃烧生物质锅炉
CN201954537U (zh)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冷却返料装置
CN201875689U (zh) 新型多功能燃烧装置
CN208237877U (zh) 一种组合炉排气化焚烧炉
CN203605213U (zh) 一种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CN105864790A (zh) 一种防止炉膛结焦的垃圾焚烧炉
CN206803176U (zh) 一种多层往复式气化燃烧炉
CN206143139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焚烧一体炉
CN102192591A (zh) 立式生物质热风炉
CN201487967U (zh) 一种逆燃式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
CN205535967U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
CN101144623A (zh) 新型节能环保气化燃炉
CN108343968A (zh) 一种组合炉排气化焚烧炉
CN106382623A (zh) 新能源智能化双旋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1, 8th Floor, Building 1, No. 10 Xue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e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505, Annex Building, A79 Shuang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ANQ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