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95480U -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95480U
CN208495480U CN201820457999.6U CN201820457999U CN208495480U CN 208495480 U CN208495480 U CN 208495480U CN 201820457999 U CN201820457999 U CN 201820457999U CN 208495480 U CN208495480 U CN 208495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group
folding
around
around folding
typ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79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新
黄凤先
黄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rumen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rumen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rumen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rument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579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95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95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95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流水线上设置有流动载具,流水线一侧设置有绕折模组,绕折模组上设置有绕折载具,绕折载具上设置有可放置L型零件的凹槽,绕折载具一侧设置有用于夹住零件的绕折夹具,绕折夹具与一机械旋转臂连接,绕折模组上方设置有取料模组,取料模组通过一移载模组前后左右移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组运动模组对零件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绕折夹具与零件位置对应准确,通过夹爪气缸对零件进行按压定位,保证定位精度,采用机械旋转臂进行自动折弯,可实现一次性折弯到位,相比人工折弯效率高,降低了产品报废率,折弯效果好,产品质量高,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L型零件(如图1所示),需要对其进行折弯加工;传统的加工方式为工人手持折弯,由于人工折弯的位置并不进行精准定位,会存在较大偏差,可能会进行多次折弯校正,这会导致零件折弯处损伤;粗心的工人可能没有发现折弯后的小偏差,但这会降低产品质量,影响企业效益;人工折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安全性差,在人工操作不慎时,会导致工人受伤,影响折弯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流水线,所述流水线上设置有流动载具,所述流水线一侧设置有绕折模组,所述绕折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运动模组,所述第一运动模组上方前后移动设置有第二运动模组,所述第二运动模组上方左右移动设置有第三运动模组,所述第三运动模组上方转动设置有绕折载具,所述绕折载具上设置有可放置所述L型零件的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均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分别与一夹爪气缸连接,所述绕折载具一侧设置有用于夹住所述零件的绕折夹具,所述绕折夹具与一机械旋转臂连接,所述机械旋转臂设置在一沿所述绕折载具方向前后运动的第四运动模组上,所述第四运动模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均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绕折模组上方设置有取料模组,所述取料模组通过一移载模组前后左右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料模组上下移动设置在所述移载模组上,所述取料模组上设置有气动吸盘,所述取料模组一侧设置有视觉检测装置,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移载模组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移载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电动滑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台上的第二电动滑台,所述第一电动滑台、第二电动滑台上均设置有限位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CCD组件,所述CCD组件下方设置有光源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接通气管的通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流动载具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L型零件折弯前状态的折前槽,所述折前槽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L型零件折弯后状态的折后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组运动模组对零件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绕折夹具与零件位置对应准确,通过夹爪气缸对零件进行按压定位,保证定位精度,采用机械旋转臂进行自动折弯,可实现一次性折弯到位,通过取料模组、视觉检测装置以及移载模组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全自动取料折弯放料,相比人工折弯效率高,降低了产品报废率,折弯效果好,产品质量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零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示意图二。
图5为A部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工作台1,流水线2,流动载具3,绕折模组4,第一运动模组5,第二运动模组6,第三运动模组7,绕折载具8,凹槽9,压板10,夹爪气缸11,绕折夹具12,机械旋转臂13,第四运动模组14,限位装置15,取料模组16,移载模组17,气动吸盘18,视觉检测装置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2 ~图5所示,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流水线2,流水线2上设置有流动载具3,流水线2一侧设置有绕折模组4,绕折模组4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运动模组5,第一运动模组5上方前后移动设置有第二运动模组6,第二运动模组6上方左右移动设置有第三运动模组7,第三运动模组7上方转动设置有绕折载具8,绕折载具8上设置有可放置L型零件的凹槽9,凹槽9两侧均设置有压板10,压板10分别与一夹爪气缸11连接,绕折载具8一侧设置有用于夹住零件的绕折夹具12,绕折夹具12与一机械旋转臂13连接,机械旋转臂13设置在一沿绕折载具8方向前后运动的第四运动模组14上,第四运动模组14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装置15,限位装置15均设置有缓冲器,绕折模组4上方设置有取料模组16,取料模组16通过一移载模组17前后左右移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取料模组16上下移动设置在移载模组17上,取料模组16上设置有气动吸盘18,取料模组16一侧设置有视觉检测装置19,视觉检测装置19设置在移载模组17上。
原理:绕折载具8通过第一运动模组5实现前后运动,通过第二运动模组6实现左右运动,第一运动模组5和第二运动模组6一般采用电机和丝杆组合;绕折载具8通过第三运动模组7实现转动,第三运动模组7可以采用电机和涡轮蜗杆组合;凹槽9两侧的压板10用于压住L型零件两侧,压板10上面与夹爪气缸11的其中一个夹爪连接(此处的夹爪气缸11是指夹爪能向两侧180°转动打开的夹爪气缸11,使用时如有干涉可拆掉其中一个夹爪),通过控制夹爪气缸11即可实现压板10的压住与松开状态。机械旋转臂13通过第四运动模组14实现沿绕折载具8方向的前后运动,第四运动模组14可采用直线气缸与导轨组合;机械旋转臂13前进时为绕折夹具12避位状态,后退时通过绕折夹具12夹住零件,由压板10对零件进行按压定位,再通过机械旋转臂13实现折弯。取料模组16通过视觉检测装置19和移载模组17的配合,气动吸盘18取料后将待折零件送至绕折模组4,通过压板10将零件定位,绕折夹具12夹住零件后通过机械旋转臂13将零件折弯,松开压板10,再通过气动吸盘18将折弯后的零件送至流动载具3。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2所示,移载模组17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电动滑台、设置在第一电动滑台上的第二电动滑台,第一电动滑台、第二电动滑台上均设置有限位件。电动滑台安装方便,动作敏捷,控制精度高,可保证移载模组17动作准确,进而保证零件定位精准,提高折弯质量。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2所示,视觉检测装置19包括CCD组件,CCD组件下方设置有光源件。安装方便,像素高,配合光源件拍摄清晰,有助于准确定位,便于控制。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凹槽9内设置有用于接通气管的通孔。利用真空吸住零件,保证零件定位精准后无松动,提高产品质量。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2所示,流动载具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L型零件折弯前状态的折前槽,折前槽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L型零件折弯后状态的折后槽。流动载具3上同时设置折前槽和折后槽,便于取料模组16取料以及放料,运动路线简单,便于控制系统的控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组运动模组对零件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绕折夹具与零件位置对应准确,通过夹爪气缸对零件进行按压定位,保证定位精度,采用机械旋转臂进行自动折弯,可实现一次性折弯到位,通过取料模组、视觉检测装置以及移载模组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全自动取料折弯放料,相比人工折弯效率高,降低了产品报废率,折弯效果好,产品质量高,实用性强。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5)

1.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流水线,所述流水线上设置有流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一侧设置有绕折模组,所述绕折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运动模组,所述第一运动模组上方前后移动设置有第二运动模组,所述第二运动模组上方左右移动设置有第三运动模组,所述第三运动模组上方转动设置有绕折载具,所述绕折载具上设置有可放置所述L型零件的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均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分别与一夹爪气缸连接,所述绕折载具一侧设置有用于夹住所述零件的绕折夹具,所述绕折夹具与一机械旋转臂连接,所述机械旋转臂设置在一沿所述绕折载具方向前后运动的第四运动模组上,所述第四运动模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均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绕折模组上方设置有取料模组,所述取料模组通过一移载模组前后左右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料模组上下移动设置在所述移载模组上,所述取料模组上设置有气动吸盘,所述取料模组一侧设置有视觉检测装置,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移载模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电动滑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滑台上的第二电动滑台,所述第一电动滑台、第二电动滑台上均设置有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CCD组件,所述CCD组件下方设置有光源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接通气管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载具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L型零件折弯前状态的折前槽,所述折前槽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L型零件折弯后状态的折后槽。
CN201820457999.6U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Active CN208495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7999.6U CN208495480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7999.6U CN208495480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95480U true CN208495480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6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7999.6U Active CN208495480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954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0653A (zh) * 2021-12-28 2022-04-08 昆山赛腾平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软板自动化折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0653A (zh) * 2021-12-28 2022-04-08 昆山赛腾平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软板自动化折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14891U (zh) 齿轮齿条自动对中夹紧机构
CN103956631B (zh) 端子自动焊接设备及端子自动焊接方法
CN107116801A (zh) 一种贯流风叶自动焊接机
CN208732084U (zh) 一种光学镜片芯取机的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06592716U (zh) 一种用于背光源拍摄定位的相机调节机构
CN207616228U (zh) 一种自动夹取搬运装置
CN107351076A (zh) 一种用于高通量核酸样本移液工作站的自锁智能机械抓手
CN108127679A (zh) 直线电机式片材运载装置
CN108081294A (zh) 一种可变向变距机械手
CN110170598A (zh) 用于插件的引脚的整形设备及整形纠偏系统
CN208495480U (zh) 一种用于l型零件的全自动绕折机构
CN103832194A (zh) 自动补偿cnc雕刻机
CN107555155B (zh) 一种电动机定子铁芯转移装置
CN108067699B (zh) 一种自动焊锡机总成
CN206732651U (zh) 一种柔性不对称夹具
CN106695230B (zh) 一种焊接用回转式双工位变位机
CN205363875U (zh) 机械臂
CN205430498U (zh) 烧录设备的摄像头模组检测装置
CN209175746U (zh) 一种紧凑型四轴机械手
CN209256196U (zh) 一种电梯零部件焊接的定位夹紧装置
CN104551269B (zh) 多角度攻牙机
CN203875887U (zh) 一种冲压生产线上的工件搬运机构
CN208390475U (zh) 一种不合格品自动检测分离装置
CN206718500U (zh) 一种贯流风叶自动焊接机
CN206084554U (zh) 取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