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1982U - 一种贮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贮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1982U
CN208431982U CN201721837705.4U CN201721837705U CN208431982U CN 208431982 U CN208431982 U CN 208431982U CN 201721837705 U CN201721837705 U CN 201721837705U CN 208431982 U CN208431982 U CN 208431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
limit assembly
protrusion
filt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377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377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198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1544 priority patent/WO2019128761A1/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19531A priority patent/KR102454994B1/ko
Priority to EP18896062.9A priority patent/EP3734195A4/en
Priority to US16/771,179 priority patent/US20210172660A1/en
Priority to JP2020534467A priority patent/JP7046190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1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1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贮液器包括盖体、壳体、过滤组件、导流管,盖体与壳体固定且密封设置,贮液器还包括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与盖体相连接,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一限位组件相对设置,滤件置于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限位组件之间,滤件的一侧与第二限位组件相抵接,滤件的另一侧与第一限位组件相抵接,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设置,相对提高了贮液器的过滤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贮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贮液器。
背景技术
贮液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配件,其作用是储存冷媒、过滤杂质、吸收水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今车辆对清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贮液器作为一个起干燥过滤作用的媒介,对其过滤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保证冷媒的清洁性。
实用新型内容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组件与壳体密封设置的贮液器,相对提高的贮液器的过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贮液器包括盖体、壳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且密封设置,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相连接;
所述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滤件、分子筛,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底部、第一凸部、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自所述底部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导流管包括凸部、主体壁部,所述凸部凸伸设置于所述主体壁部的外周侧,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凸部抵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贯穿所述底部,所述导流管穿过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一凸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导流管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底部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二凸部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设置;
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凸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滤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之间,且该滤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抵接,所述滤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抵接。
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设置,相对提高的贮液器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贮液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盖体、筛网、垫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过滤组件与壳体一侧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过滤组件与壳体另一侧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贮液器盖体与导流管及筛网、垫圈组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盖体与导流管及筛网、垫圈组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盖体与导流管及筛网、垫圈组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贮液器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贮液器导流管与过滤组件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10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贮液器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1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贮液器剖面示意图;
图12为第四种实施方式的贮液器剖面示意图;
图13为第五种实施方式的贮液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9,贮液器100包括盖体1、壳体2、过滤组件3、导流管4、筛网5、垫圈6。盖体1部分置于壳体2内,盖体1与壳体2固定且密封设置。导流管4的一端与盖体1相连接。筛网5与盖体1固定。
盖体1包括周壁部11及肩部12,肩部12的外周侧当量直径大于周壁部11的内周侧当量直径。壳体2的开口端包括配合部22,配合部22与肩部12限位配合,使盖体能够与壳体限位配合。周壁部11与壳体2的内侧壁可为间隙配合,方便盖体与壳体装配。盖体1与壳体2通过焊接固定。盖体1具有第一口13及第二口14,第一口13与第二口14中的一个为冷媒进口,第一口13与第二口14中的另一个为冷媒出口。壳体2具有贮液腔23,第二口14与该贮液腔23相连通。盖体1朝向壳体2的底部的一端定义为盖体的第一端部17,盖体的第一端部17朝向分子筛34方向,盖体的第一端部17设有第一限位凹部15及第二限位凹部16。第一限位凹部15及第二限位凹部16自盖体的第一端部17凹陷设置。第一限位凹部15与第一口13连通,第二限位凹部16与第二口14连通。导流管4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凹部15内。导流管4包括第一侧壁部41、第一端口42、第二端口43,第一端口42与第二端口43分别位于导流管4的两端。第一口13与第一端口42相连通,第二端口43与贮液腔23相连通,从而使第一口与贮液腔相连通。第一侧壁部41位于导流管4的径向外周侧,第一侧壁部41与第一限位凹部15的内侧壁可为间隙配合,方便吸液管与盖体的安装。第一侧壁部41还设置有导引侧面411,该导引侧面411与第一限位凹部15的侧壁相对设置,方便导流管与第一限位凹部的安装。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限位凹部15的内侧壁包括倾斜部18,倾斜部18与导流管4相对设置,也能够实现方便导流管与盖体安装的作用。盖体包括至少一个凹槽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包括一个凹槽部151,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数量的凹槽部。凹槽部151凹设于第一限位凹部15的内侧壁。贮液器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71,第一密封件71部分位于凹槽部151内,第一密封件71与导流管4的外周侧紧密接触,能够对盖体与导流管密封设置,防止冷媒内漏。
所述筛网5与所述盖体的第一端部17固定,所述筛网5置于所述壳体2内,筛网5包括过滤部51及周缘部52,周缘部52自过滤部51部向外设置。周缘部52与第二限位凹部16的内侧壁抵接,且周缘部52与第二限位凹部16的底壁抵接,使筛网限位安装于第二限位凹部内。垫圈6的外周侧壁与第二限位凹部16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垫圈6的底壁与周缘部52抵接,周缘部52置于第二限位凹部16的底壁与垫圈6的底壁之间,垫圈6至少部分置于第二限位凹部16内,筛网5及垫圈6与第二限位凹部16限位设置,通过垫圈使筛网限位安装于第二限位凹部内。筛网5包括若干筛孔53,所述筛孔53与所述第二口14相连通,使冷媒能够通过筛网过滤。
过滤组件3包括第一限位组件32、第二限位组件31、滤件33、分子筛34,过滤组件3置于壳体2内。第二限位组件31朝向壳体2的底部,第一限位组件32朝向盖体1方向。第一限位组件32及第二限位组件31相对设置,滤件33置于第一限位组件32与第二限位组件31之间,滤件33的一侧与第一限位组件32抵接,具体地,滤件33与第一限位组件32的外底壁抵接,滤件33的另一侧与第二限位组件31抵接,使滤件限位在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之间,防止在冷媒过度冲刷力的作用下,滤件发生位置移动,影响过滤效果。第二限位组件31包括第二限位件311,第二限位件311包括第一限位孔3111、第三凸部31121、第四凸部31122、第一底部3113。第三凸部31121及第四凸部31122朝向远离滤件33的一侧,第三凸部31121自第一底部3113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滤件34的一侧凸伸设置,第四凸部31122自第一底部3113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滤件34的一侧凸伸设置,第一限位孔3111贯穿第一底部3113,第一限位孔3111的内侧壁为第三凸部31121的内侧壁。导流管4的部分外侧壁与第三凸部31121的内侧壁限位配合,第三凸部31121的内侧壁位于导流管4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导流管4的外侧壁与第三凸部3112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导流管4的端部与第三凸部31121的自由端大致平齐设置,使导流管与第二限位件固定。第四凸部31122的外侧壁位于壳体2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第四凸部31122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可为间隙配合,方便第二限位件与壳体的安装。导流管4包括凸部44、主体壁部45,该凸部44凸伸设置于该主体壁部45的外周侧。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限位配合;或者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限位配合,本实施方式中,凸部44与第二限位组件31抵接,具体地,凸部44与第一底部3113抵接,使第二限位组件与导流管限位设置。
第一限位组件32至少包括第一限位件321,第一限位件321包括限位孔3211、第一凸部32121、第二凸部32122、底部3213。第一凸部32121自底部3213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滤件34的一侧凸伸设置,限位孔3211贯穿底部3213,限位孔3211的内侧壁为第一凸部32121的内侧壁,导流管4穿过限位孔3211,导流管4的部分外侧壁与第一凸部32121的内侧壁限位配合,第一凸部32121的内侧壁位于所述导流管4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导流管4的外侧壁与第一凸部32121的内侧壁可为间隙配合,具体可为小间隙配合,导流管4的外侧壁与第一凸部32121的内侧壁间的径向距离为0-0.25mm,方便导流管与第一限位件的安装。第二凸部32122自底部3213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滤件34的一侧凸伸设置,第二凸部32122的外侧壁位于壳体2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第二凸部32122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内侧壁可为间隙配合,具体可为小间隙配合,第二凸部32122与壳体2的内侧壁的径向距离为0-0.28mm,方便第一限位件与壳体安装,防止第一限位组件安装过程中对壳体的内壁的刮擦。
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凸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壳体限位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包括限位凸部21,该限位凸部21凸设于壳体2的内侧壁,限位凸部21包括第一限位凸部24及第二限位凸部25,第一限位凸部24与盖体1的距离大于第二限位凸部25与盖体1的距离。第二限位组件31与限位凸部21限位设置,第四凸部31122与所述限位凸部21限位配合,从而实现第二限位件与壳体的轴向限位。第一限位件321与壳体2限位设置,从而实现第一限位件与壳体的轴向限位。贮液器100包括第一腔1001、第二腔1002、第三腔1003,第一腔1001至少包括第一限位组件32一侧的区域,第二腔1002至少包括第二限位组件31一侧的区域,第三腔1003至少包括第一限位组件32及第二限位组件31之间的区域,第一限位件321还包括通孔3215,通孔3215贯穿底部3213,第二限位组件31至少包括第二限位件311,第二限位件311的底部包括连通孔3115,第一腔1001通过通孔3215与第三腔1003连通,第二腔1002通过连通孔3115与第三腔1003连通,使冷媒能够通过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经过滤件过滤。分子筛34置于第一限位组件32一侧,分子筛能够吸收冷媒中的水分。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底部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底部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组件32包括一个过滤网35,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过滤网,第二限位组件也可以包括过滤网。过滤网35与底部3213的外底壁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贮液器的过滤效果。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外周侧的外壁向所述导流管方向凹陷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凹部包括第一凹部3114及第二凹部3214。第二限位组件31包括第一凹部3114,第一凹部3114自第二限位组件31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导流管4方向凹陷设置,具体地,第一凹部3114自第四凸部31122的外壁向第三凸部31121凹陷设置。第一限位组件32包括第二凹部3214,第二凹部3214自第一限位组件32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导流管4方向凹陷设置,具体地,第二凹部3214自第二凸部32122的外壁向第一凸部32121凹陷设置。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只设置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一限位组件中的一个包括凹部。贮液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该密封件部分位于凹部内,本实施方式中,贮液器100包括第二密封件72、第三密封件73,第二密封件72部分置于第一凹部3114内,第三密封件73部分置于第二凹部3214内,第二密封件72与壳体2的内周侧壁紧密接触,第三密封件73与壳体2的内周侧壁紧密接触,过滤组件3与壳体2的内侧壁密封设置,能够对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一限位组件与壳体密封设置,防止冷媒内漏。当然可以根据凹部的数量,设置数量相当的密封件。
贮液器工作时,当盖体1位于壳体2下方时,冷媒由第一口13流入,然后通过导流管4进入壳体1内,分子筛34吸收冷媒中的水分,冷媒经第二限位组件31和滤件33、第一限位组件32的过滤,一部分液态冷媒通过筛网5从第二口14流出贮液器100,气态冷媒处于贮液腔23内,从而实现对冷媒过滤杂质、吸收水分、气液分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媒的流动方向可与上述过程相反,当盖体1位于壳体2的上方时,冷媒由第二口14流入,然后通过筛网5过滤进入壳体1内,冷媒经第一限位组件32、滤件33、第二限位组件31过滤,分子筛34吸收冷媒中的水分,一部分液态冷媒通过导流管4从第一口13流出贮液器100,气态冷媒处于贮液腔23内,从而实现对冷媒过滤杂质、吸收水分、气液分离。
请参考图10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贮液器101包括导流管4’。第二限位组件31’包括第二限位件311’,第二限位件311’包括第一限位孔3111’、第三凸部31121’、第一底部3113。第一限位孔3111’贯穿第一底部3113。第一限位孔3111’的侧壁为第三凸部31121’的内侧壁,导流管4’的外侧壁与第三凸部31121’的内侧壁可为间隙配合,方便导流管与第二限位件安装。导流管4’贯穿第一限位组件32’,导流管4’包括凸部44、主体壁部45’,该凸部44凸伸设置于该主体壁部45’的外周侧,凸部44与第一限位组件32’抵接,使第一限位组件与导流管限位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组件31’包括一个过滤网35,过滤网35与第一底部3113固定。贮液器101内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与贮液器100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1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贮液器102包括盖体1、壳体2’、过滤组件3”、导流管4。过滤组件3”包括第一限位组件32’、第二限位组件31、滤件33、第三限位组件91、滤垫36、分子筛34’。滤垫36的一侧与第三限位组件91抵接,滤垫36的另一侧与分子筛34’抵接,分子筛34’置于滤垫36与第一限位组件32’之间,分子筛34’的一侧与滤垫36抵接,分子筛34’的另一侧与第一限位组件32’抵接。第二限位组件31和第三限位组件91与壳体2’限位设置。第三限位组件91包括第三限位件911,第三限位件911包括第五凸部91121、第六凸部91122、第二限位孔9111、第二底部9113,滤垫36与第三限位组件91的外底壁抵接。第五凸部91121自第二底部9113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滤垫36的一侧凸伸设置,第六凸部91122自第二底部9113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滤垫36的一侧凸伸设置。第二限位孔9111贯穿第二底部9113,第二限位孔9111的内侧壁为第五凸部91121的内侧壁,导流管4的部分外侧壁与第五凸部91121的内侧壁限位配合,第五凸部91121的内侧壁位于导流管4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凸部44与第三限位组件91限位配合。第六凸部91122的外侧壁位于壳体2’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导流管4的外侧壁与第五凸部91121的内侧壁可为间隙配合,第六凸部91122的外侧壁与壳体2’的部分内侧壁可为间隙配合,方便第三限位组件与壳体的安装。第三限位件911还包括流通孔92,流通孔92贯穿第二底部9113。第二限位组件和/或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凹部,凹部自第二限位组件和/或第三限位组件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导流管方向凹陷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组件31和第三限位组件91分别包括第一凹部3114及第二凹部9114,第一凹部3114自第二限位组件31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导流管4方向凹陷设置,第二凹部9114自第三限位组件91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导流管4方向凹陷设置。贮液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且该密封件与壳体的内周侧壁紧密接触,本实施方式中,贮液器102包括第二密封件72、第三密封件73,第二密封件72部分位于第一凹部3114内,第三密封件73部分位于第二凹部9114内,第二密封件72及第三密封件73与壳体2’的内周侧紧密接触。壳体2’包括限位凸部21,限位凸部21包括第一限位凸部24及第二限位凸部25,第一限位凸部24及第二限位凸部25自壳体2’的内侧壁向导流管4方向凸出,第六凸部91122与限位凸部21限位配合,第三限位组件91与第一限位凸部24限位配合,第二限位组件31与第二限位凸部25限位配合,使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三限位组件与壳体限位设置。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过滤网与第二底部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限位组件91包括一个过滤网35,过滤网35与第二底部9113固定。
请参考图12所示,第四种实施方式,贮液器103包括盖体1、壳体2’、过滤组件3”、导流管4。过滤组件3”包括第二限位组件31”、第一限位组件32、滤件33、第三限位组件91’、滤垫36、分子筛34’。导流管4包括凸部44、主体壁部45,凸部44凸伸设置于主体壁部45的外周侧,凸部44与第三限位组件91’抵接。滤垫36的一侧与第三限位组件91’抵接,滤垫36的另一侧与分子筛34’抵接,分子筛34’的另一侧与第一限位组件32抵接,第二限位组件31”和第三限位组件91’与壳体2’限位设置。第三限位组件91’包括第五凸部91121,导流管4的外侧壁与第五凸部9112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使第三限位组件与导流管固定。第二限位组件31”和第三限位组件91’分别包括第一凹部3114及第二凹部9114,第一凹部3114自第二限位组件31”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导流管4方向凹陷设置,第二凹部9114自第三限位组件91’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导流管4方向凹陷设置。贮液器103包括第二密封件72、第三密封件73,第二密封件72部分位于第一凹部3114内,第三密封件73部分位于第二凹部9114内,第二密封件72及第三密封件73与壳体2’的内周侧紧密接触。壳体2’包括第一限位凸部24及第二限位凸部25,第一限位凸部24及第二限位凸部25自壳体2’的内侧壁向导流管4方向凸出,第三限位组件91’与第一限位凸部24抵接,第二限位组件31”与第二限位凸部25抵接。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底部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组件31”包括一个过滤网35,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1”包括第二限位件311,所述第二限位件311包括第一底部3113,过滤网35与第一底部3113固定。
请参考图13所示,第五种实施方式,贮液器104包括过滤组件90、吸液管4、壳体2’,过滤组件90包括第二限位组件31”、第一限位组件32”、滤件33’、分子筛34’。第二限位组件31”包括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01及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02,第一限位组件32”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21’及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21”,滤件33’包括第一滤件331’及第二滤件331”。第一滤件331’置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21’与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01之间,第一滤件331’的一侧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21’抵接,第一滤件331’的另一侧与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01抵接,使第一滤件限位在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与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之间。第二滤件331”置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21”与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02之间,第二滤件331”的一侧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21”抵接,第二滤件331”的另一侧与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02抵接,使第二滤件限位在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之间。分子筛34’置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21’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21”之间,分子筛34’的一侧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21’抵接,分子筛34’的另一侧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21”抵接,使分子筛限位在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01和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02分别包括第一凹部3011及第二凹部3021,第一凹部3011自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01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吸液管4方向凹陷设置,第二凹部3021自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02的外周侧的外壁向吸液管4方向凹陷设置。贮液器104包括第二密封件72及第三密封件73,第二密封件72部分位于第一凹部3011内,第三密封件73部分位于第二凹部3021内,第二密封件72及第三密封件73与壳体2’的内周侧壁紧密接触。壳体2’包括第一限位凸部24及第二限位凸部25,第一限位凸部24及第二限位凸部25自壳体2’的内侧壁向吸液管4方向凸出,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301与第一限位凸部24限位配合,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302与第二限位凸部25限位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贮液器,包括盖体、壳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且密封设置,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相连接;
其特征是,所述贮液器还包括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滤件、分子筛,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底部、第一凸部、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自所述底部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导流管包括凸部、主体壁部,所述凸部凸伸设置于所述主体壁部的外周侧,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凸部抵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贯穿所述底部,所述导流管穿过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一凸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导流管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底部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二凸部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设置;
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凸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滤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之间,且该滤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抵接,所述滤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外周侧的外壁向所述导流管方向凹陷设置,所述贮液器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且该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周侧壁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二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三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及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限位件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部,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至少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底部包括连通孔,所述第一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分子筛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三凸部、第四凸部、第一限位孔、第一底部,所述滤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外底壁抵接,所述第三凸部自所述第一底部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四凸部自所述第一底部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底部,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侧壁为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所述导流管的部分外侧壁与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导流管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所述第四凸部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壳体限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及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及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所述滤件包括第一滤件及第二滤件,所述第一滤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之间,所述第一滤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抵接,所述第一滤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抵接,所述第二滤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之间,所述第二滤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抵接,所述第二滤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抵接,所述分子筛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之间,所述分子筛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抵接,所述分子筛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三限位组件和滤垫,所述滤垫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限位组件抵接,所述分子筛置于所述滤垫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之间,所述分子筛的一侧与所述滤垫抵接,所述分子筛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抵接;所述限位凸部包括第一限位凸部及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三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第五凸部、第六凸部、第二限位孔、第二底部,所述滤垫与所述第三限位组件的外底壁抵接,所述第五凸部自所述第二底部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垫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六凸部自所述第二底部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垫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孔贯穿所述第二底部,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侧壁为所述第五凸部的内侧壁,所述主体壁部与所述第五凸部的内侧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五凸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主体壁部的外周侧,所述第六凸部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三限位件还包括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底部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底部固定;和/或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底部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与所述盖体固定,所述筛网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盖体具有第一口及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中的一个为冷媒进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中的另一个为冷媒出口,所述筛网包括若干筛孔,所述筛孔与所述第二口相连通,所述筛网包括过滤部及周缘部,所述周缘部自所述过滤部向外设置,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部,所述盖体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凹部,所述第二限位凹部自所述盖体的第一端部凹陷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凹部与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内侧壁抵接,且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底壁抵接,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的外周侧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垫圈的底壁与所述周缘部抵接,所述周缘部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底壁与所述垫圈的底壁之间,所述垫圈至少部分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外周侧的外壁向所述导流管方向凹陷设置,所述贮液器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且该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周侧壁紧密接触;
所述贮液器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二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三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及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限位件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部,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至少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底部包括连通孔,所述第一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分子筛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一侧;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三凸部、第四凸部、第一限位孔、第一底部,所述滤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外底壁抵接,所述第三凸部自所述第一底部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四凸部自所述第一底部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底部,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侧壁为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所述导流管的部分外侧壁与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导流管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所述第四凸部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壳体限位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及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及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所述滤件包括第一滤件及第二滤件,所述第一滤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之间,所述第一滤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抵接,所述第一滤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抵接,所述第二滤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之间,所述第二滤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抵接,所述第二滤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抵接,所述分子筛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之间,所述分子筛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一子件抵接,所述分子筛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第二子件抵接;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底部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底部固定;
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与所述盖体固定,所述筛网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盖体具有第一口及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中的一个为冷媒进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中的另一个为冷媒出口,所述筛网包括若干筛孔,所述筛孔与所述第二口相连通,所述筛网包括过滤部及周缘部,所述周缘部自所述过滤部向外设置,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部,所述盖体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凹部,所述第二限位凹部自所述盖体的第一端部凹陷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凹部与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内侧壁抵接,且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底壁抵接,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的外周侧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垫圈的底壁与所述周缘部抵接,所述周缘部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底壁与所述垫圈的底壁之间,所述垫圈至少部分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外周侧的外壁向所述导流管方向凹陷设置,所述贮液器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且该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周侧壁紧密接触;
所述贮液器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二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一侧的区域,所述第三腔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及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限位件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部,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至少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底部包括连通孔,所述第一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分子筛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一侧;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三凸部、第四凸部、第一限位孔、第一底部,所述滤件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外底壁抵接,所述第三凸部自所述第一底部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四凸部自所述第一底部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件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底部,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侧壁为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所述导流管的部分外侧壁与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三凸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导流管的部分外侧壁的外周侧,所述第四凸部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壳体限位设置;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三限位组件和滤垫,所述滤垫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限位组件抵接,所述分子筛置于所述滤垫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之间,所述分子筛的一侧与所述滤垫抵接,所述分子筛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抵接;所述限位凸部包括第一限位凸部及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三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限位配合;
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第五凸部、第六凸部、第二限位孔、第二底部,所述滤垫与所述第三限位组件的外底壁抵接,所述第五凸部自所述第二底部的内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垫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六凸部自所述第二底部的外周缘朝向远离所述滤垫的一侧凸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孔贯穿所述第二底部,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侧壁为所述第五凸部的内侧壁,所述主体壁部与所述第五凸部的内侧壁限位配合,所述第五凸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主体壁部的外周侧,所述第六凸部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壳体的部分内侧壁的内周侧,所述第六凸部与所述限位凸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三限位件还包括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底部;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底部固定;和/或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底部固定;
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与所述盖体固定,所述筛网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盖体具有第一口及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中的一个为冷媒进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中的另一个为冷媒出口,所述筛网包括若干筛孔,所述筛孔与所述第二口相连通,所述筛网包括过滤部及周缘部,所述周缘部自所述过滤部向外设置,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部,所述盖体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凹部,所述第二限位凹部自所述盖体的第一端部凹陷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凹部与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内侧壁抵接,且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底壁抵接,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的外周侧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垫圈的底壁与所述周缘部抵接,所述周缘部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底壁与所述垫圈的底壁之间,所述垫圈至少部分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内。
CN201721837705.4U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贮液器 Active CN208431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7705.4U CN208431982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贮液器
PCT/CN2018/121544 WO2019128761A1 (zh) 2017-12-25 2018-12-17 一种贮液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207019531A KR102454994B1 (ko) 2017-12-25 2018-12-17 액체 저장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18896062.9A EP3734195A4 (en) 2017-12-25 2018-12-17 LIQUID STORAGE TANK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REFORE
US16/771,179 US20210172660A1 (en) 2017-12-25 2018-12-17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20534467A JP7046190B2 (ja) 2017-12-25 2018-12-17 貯液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7705.4U CN208431982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贮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1982U true CN208431982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37705.4U Active CN208431982U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贮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1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1488B2 (en) Fluid filter with localized flow attachment
JP5283776B2 (ja) フィルタカートリッジハウジング取付けシステム
US8132675B2 (en) Filter having baseplate with internal gasket location
CA2402146A1 (en) Recharge and filter assembly with replaceable cartridge
CA2845718C (en) Hydraulic spin-on filter cartridge having base plate supporting radially directed seal
CN105964076A (zh) 具有平衡密封的空气过滤器
CN102538323B (zh) 空调制冷系统及其贮液器
US20190111363A1 (en) A filter insert and a filter arrangement
US20200155978A1 (en) Water purifying filter cartridge structure
CN208431982U (zh) 一种贮液器
US20160354713A1 (en) Filter Element and Filter System with Partial-Flow Filtering
CN105764589A (zh) 包括转接器件的过滤器装置
BR112015022547B1 (pt) Cartucho de filtro compósito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o mesmo
AU2016200667A1 (en) Filter with dissolvable seal
US10213712B2 (en) Liquid filter assembly
CN109959193A (zh) 一种贮液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50785A (zh) 一种旋装式滤清器
CN209399620U (zh) 一种贮液器
CN110404327B (zh) 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KR20030030501A (ko) 열교환기의 리시버 드라이어
CN209295493U (zh) 一种贮液器
CN209399618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US20120285876A1 (en) Filter manifold mount
CN220843855U (zh) 漏水器和冷藏集装箱
CN218088994U (zh) 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