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5493U - 一种贮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贮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5493U
CN209295493U CN201821608019.4U CN201821608019U CN209295493U CN 209295493 U CN209295493 U CN 209295493U CN 201821608019 U CN201821608019 U CN 201821608019U CN 209295493 U CN209295493 U CN 209295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ole
liquid reservoir
accommodating cavity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80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080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5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5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5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贮液器,包括容置腔,盖体与壳体固定且连接处密封设置,盖体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一管的一端的端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一管的另外一端位于容置腔,第一出口与第一管的流道连通,贮液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置于容置腔,第一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器固定,第一管的流道通过过滤器与容置腔连通,贮液器还包括导流杯,导流杯置于容置腔,导流杯位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下方,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导流杯下方,这种结构的贮液器可以根据系统需要将容置腔的部分气相制冷剂排出且部分液态制冷剂贮存贮液器内、或者将容置腔的部分液态制冷剂排出且部分气相制冷剂贮存贮液器内。

Description

一种贮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贮液器。
背景技术
贮液器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配件,其作用是储存冷媒、过滤杂质和吸收水分,贮液器包括第一管,第一管的一端固定,第一管的另外一端置于贮液器内,工作中,气液两相制冷剂由第一进口进入贮液器内,液相制冷剂从第一出口流出贮液器,气相制冷剂留存于贮液器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贮液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贮液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且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盖体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的端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另外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管的流道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固定,所述第一管的流道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导流杯,所述导流杯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导流杯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所述导流杯下方,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所述导流杯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盖体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一管的一端的端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一管的流道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导流杯位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下方,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导流杯下方,第一进口与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和第二进口与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导流杯上方,这种结构的贮液器可以根据系统需要将容置腔的部分气相制冷剂排出且部分液态制冷剂贮存贮液器内、或者将容置腔的部分液态制冷剂排出且部分气相制冷剂贮存贮液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贮液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贮液器沿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贮液器上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贮液器下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贮液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贮液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贮液器另一角度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5所示,贮液器100包括主体部1,主体部1设置有容置腔11。主体部1包括壳体12和盖体13,盖体13与壳体12固定且连接处密封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3与壳体12均为金属材质,盖体13与壳体12可以通过焊接实现两者固定设置,当然,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盖体13与壳体12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例如塑料等。
盖体13包括第一进口131、第二进口135、第一出口132、第二出口133,第一进口131和第二进口135与容置腔11连通。
贮液器100还包括第一管2,第一管2的一端位于第一出口132,第一管2的另外一端位于容置腔11,第一出口132与第一管2的流道连通。贮液器100还包括第一过滤器3,第一过滤器3置于容置腔11,第一管2的一端位于第一过滤器3内且与第一过滤器3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2的部分外侧壁与第一过滤器3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气液两相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一进口131进入容置腔11,第一管2的流道通过第一过滤器3与容置腔11连通。贮液器100还包括导流杯9,导流杯9置于容置腔11,导流杯9位于第一进口131和第二进口135的下方,第二出口133通过管道与容置腔11连通的连通口72位于导流杯9下方,第一进口131与容置腔11连通的连通口1311和第二进口135与容置腔11连通的连通口1351位于导流杯9上方,使得液相制冷剂经过第一过滤器3过滤后,进入第一管2的流道,然后从第一出口132流出,而气相制冷剂贮存于容置腔。或者,气液两相制冷剂从第二进口流入容置腔,气相制冷剂从第二出口流出,液相制冷剂贮存于容置腔。
盖体13包括第一凹部134,第一凹部134自第一出口132的内侧壁凹陷设置。贮液器100包括第二密封件4,第二密封件4部分置于第一凹部134,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壁与第一凹部134的壁部抵接,第二密封件4的内侧壁与第一管2的外侧壁抵接,第二密封件4能够对第一管2与第一出口132之间密封设置,防止制冷剂从第一管与第一出口之间流出,使得液相制冷剂能够很好的从第一出口流出。
第一管2包括凸部21和主体壁部22,凸部21凸伸设置于主体壁部22的外周侧,第一过滤器3包括第一过滤网31和第一支架部32,第一过滤网31与第一支架部32固定,第一过滤网31位于第一过滤器3的周侧部,第一支架部32的一端与凸部21抵接,使得第一过滤器与第一管限位安装。第一支架部32的另一端与壳体12的内底壁抵接,第一出口132的内壁包括第一台阶部1321,第一管2的另外一端与第一台阶部1321抵接,使得第一管能够与主体部在贮液器的轴向固定。
第一支架部32包括第二凹部321,第二凹部321自第一支架部32的内侧壁凹陷设置。贮液器100包括第三密封件5,第三密封件5部分置于第二凹部321内,第三密封件5的外侧壁与第二凹部321的壁部抵接,第三密封件5的内侧壁与第一管2的外侧壁抵接,第三密封件能够对第一管与第一过滤器之间密封设置,防止制冷剂不经过第一过滤器进入第一管的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贮液器100还包括内管6和外管7,内管6的一端与第二出口133所对应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设置,具体地,内管6可以通过胀径工艺与盖体13安装,内管6的另外一端置于容置腔11。外管7置于容置腔11,内管6至少一部分伸入外管7内。
内管6的外侧壁与外管7的内侧壁形成第一流道71,内管6内形成第二流道61,第一流道71与第二流道61连通,第二出口133与第二流道61连通。外管7包括至少一个流通孔,流通孔72贯穿外管7的侧壁,流通孔72与第一流道71连通,使得气相制冷剂能够通过流通孔进入第一流道,然后进入第二流道后从第二出口流出贮液器。本实施方式中,外管7包括两个流通孔72,方便流通孔72的加工。
导流杯9与内管6固定,导流杯9包括底板部91和折弯部92,折弯部92和底板部91连接,折弯部92朝向壳体12的底部,底板部91位于第二进口135的下侧,流通孔72位于底板部91的下侧,使得从第二进口进来的制冷剂能够打到导流杯上,不会直接通过流通孔进入第一流道。进一步的,底板部91包括第一孔911,内管6穿过第一孔911,内管6的外侧壁与第一孔91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使得导流杯9与内管6固定。底板部91包括第二孔912,第一管2穿过第二孔912,第一管2的外侧壁与第二孔912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使得导流杯与第一管固定。折弯部92的外侧壁与壳体12的内侧壁相距一定距离,使得制冷剂能够从导流杯与壳体之间流到壳体的底部。
贮液器100还包括挡板20,挡板20包括板部201和弯折部202,弯折部202与板部201连接,弯折部202的外侧壁与壳体12的内侧壁间隙配合,能够对第一管和外管进行径向限位,避免工作中的振动导致的第一管和外管的晃动。板部201与凸部21抵接,使得挡板与第一管限位安装。
挡板20包括第三孔2011和第四孔2012,第三孔2011和第四孔2012贯穿板部201。外管7穿过第三孔2011,第三孔2011的内侧壁与外管7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使得挡板与外管固定。第一管2穿过第四孔2012,第四孔2012的内侧壁与第一管2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使得挡板与第一管固定。
贮液器100还包括干燥包50,干燥包50置于导流杯9和挡板20之间,干燥包50通过扎带与外管7固定,干燥包内的干燥剂能够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
盖体13包括凸起部136,凸起部136自盖体13的内端面向容置腔11凸出设置,第二出口133贯穿凸起部136,底板部91与凸起部136相抵接,使得底板部与盖体的内端面之间有间隙,能够保证第二进口出来的制冷剂能够进入容置腔。凸起部136包括凹槽部1361,凹槽部1361自凸起部136的内侧壁凹陷设置。贮液器100包括第一密封件30,第一密封件30部分置于凹槽部1361内,第一密封件30的外侧壁与凹槽部1361的底壁抵接,第一密封件30的内侧壁与内管6的外侧壁抵接,使得制冷剂不会从内管与第二出口之间流出贮液器。
贮液器100还包括第二过滤器40,第二过滤器40包括第二支架部401和第二过滤网402,第二过滤网402与第二支架部401固定,第二过滤网402位于第二过滤器40的周侧部。外管7与第二过滤器40固定,第二支架部401的内壁包括第二台阶部4011,外管7的一端与第二台阶部4011抵接,外管7的另外一端与底板部91固定,第二支架部401的底部与壳体12的内底壁抵接,底板部91与盖体13抵接,使得外管在轴向与主体部固定。外管7包括贯通孔73,贯通孔73贯穿外管7的底部,贯通孔73通过第二过滤网402与容置腔11连通,使得油能够通过第二过滤网过滤后从贯通孔进入第二流道。内管6位于容置腔11的一端与外管7的底部相距一定距离,使得第一流道能够与第二流道连通。
请参考图6-图7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贮液器101包括第二管8,第二管8为U型管结构,第二管8的一端与第二出口133所对应的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设置,第二管8的另一端置于容置腔11内,第二出口133通过第二管8的流道与容置腔11连通,第二管8的一端与导流杯9固定,第二管8的另外一端位于底板部91的下侧。气相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二管部的端口进入第二管的流道,然后从第二出口流出贮液器。这种结构贮液器的制冷剂中的油能够随制冷剂通过U型管排出贮液器,有利于回油。
本实用新型的贮液器100包括第一进口131、第二进口135、第一出口132和第二出口133,第一管2的一端位于第一出口132,第一管2与盖体13安装,内管6和外管7组件的一端位于第二出口133,内管6与盖体13安装;制冷时,气液两相制冷剂从第一进口131流入容置腔11,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过滤器3过滤后从第一出口132流出,气态制冷剂贮存于容置腔11;制热时,气液两相制冷剂从第二进口135流入容置腔11,气相制冷剂通过流通孔72进入第一流道71、第二流道61,然后从第二出口133流出,油通过贯通孔72进入第二流道61,然后从第二出口133流出容置腔11,液态制冷剂贮存于容置腔11,这样设计能够实现贮液的同时还能够进行气液分离,将贮液器和分离器的功能集成为一体,不仅可节省系统装配空间,还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减轻整体重量。
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贮液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且连接处密封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的端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另外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管的流道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固定,所述第一管的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导流杯,所述导流杯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导流杯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所述导流杯下方,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所述导流杯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所对应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所述内管的另外一端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外管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内管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外管,所述导流杯与所述内管固定,所述导流杯包括底板部和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和所述底板部连接,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板部位于所述第二进口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为U型管结构,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所对应的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管的流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杯固定,所述第二管的另外一端位于所述底板部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壁形成第一流道,所述内管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外管包括至少一个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位于所述外管的侧壁,所述流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包括第一孔,所述内管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孔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所述底板部包括第二孔,所述第一管穿过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一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孔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所述折弯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距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包括板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板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挡板包括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外管穿过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一管穿过所述第四孔,所述第三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外管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所述第四孔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管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包括凸部和主体壁部,所述凸部凸伸设置于所述主体壁部的外周侧,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的一端与所述凸部抵接,所述第一支架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抵接,所述第一出口的内壁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抵接,所述板部与所述凸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自所述盖体的内端面向所述容置腔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出口贯穿所述凸起部,所述底板部与所述凸起部相抵接,所述凸起部包括凹槽部,所述凹槽部自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壁凹陷设置,所述贮液器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部分置于所述凹槽部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部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侧壁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支架部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固定,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周侧部,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抵接,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固定,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内壁包括第二台阶部,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所述外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底板部固定,所述底板部与所述盖体抵接,所述外管包括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穿所述外管的底部,所述贯通孔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外管的底部相距一定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所对应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所述内管的另外一端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外管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内管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外管,所述导流杯与所述内管固定,所述导流杯包括底板部和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和所述底板部连接,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板部位于所述第二进口的下侧;
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壁形成第一流道,所述内管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外管包括至少一个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贯穿所述外管的侧壁,所述流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所述底板部包括第一孔,所述内管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孔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所述底板部包括第二孔,所述第一管穿过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一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孔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所述折弯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距一定距离;
所述贮液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包括板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板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挡板包括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外管穿过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一管穿过所述第四孔,所述第三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外管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所述第四孔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管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
所述第一管包括凸部和主体壁部,所述凸部凸伸设置于所述主体壁部的外周侧,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的一端与所述凸部抵接,所述第一支架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抵接,所述第一出口的内壁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抵接,所述板部与所述凸部抵接;
所述盖体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自所述盖体的内端面向所述容置腔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出口贯穿所述凸起部,所述底板部与所述凸起部相抵接,所述凸起部包括凹槽部,所述凹槽部自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壁凹陷设置,所述贮液器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部分置于所述凹槽部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部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侧壁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抵接;
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支架部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二支架部固定,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周侧部,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抵接,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固定,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内壁包括第二台阶部,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所述外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底板部固定,所述底板部与所述盖体抵接,所述外管包括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穿所述外管的底部,所述贯通孔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外管的底部相距一定距离。
CN201821608019.4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贮液器 Active CN209295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8019.4U CN209295493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贮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8019.4U CN209295493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贮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5493U true CN209295493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2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8019.4U Active CN209295493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贮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5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3417B2 (ja) フィルタカートリッジハウジング取付けシステム
US4182136A (en) Suction accumulator
US6158503A (en) Air conditioning condenser having a fluid tank with interchangeable cartridge
GB2266764A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ccumulator
CA1262828A (en) Suction accumulator
CA1138665A (en) Liquid accumulator
JP2007511355A5 (zh)
US9377228B2 (en) Receiver drier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improved filter
KR20080101921A (ko) 유동 통과 장치 및 유동 통과 장치에 부착된 카트리지
CN109843411A (zh) 尤其是用于气体过滤的圆形过滤元件
CN106931689B (zh) 一种贮液器及具有该贮液器的制冷系统
CN209295493U (zh) 一种贮液器
US6389843B2 (en) Receiver dryer with bottom inlet
US4009596A (en) Suction accumulator
CN212390662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汽车空调系统
JP2011500212A5 (zh)
CN110360774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09399618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110749132B (zh) 一种贮液器
CN209848636U (zh) 具有较小无效空间的干燥罐
US4041728A (en) Suction accumulator
CN208365882U (zh) 一种分液器及压缩机
CN208504808U (zh) 一种一体式回流管路及具有该一体式回流管路的汽车空调液气分离器
CN219318700U (zh) 一种贮液器
KR20030030501A (ko) 열교환기의 리시버 드라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