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1398U -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1398U
CN208411398U CN201820907466.3U CN201820907466U CN208411398U CN 208411398 U CN208411398 U CN 208411398U CN 201820907466 U CN201820907466 U CN 201820907466U CN 208411398 U CN208411398 U CN 208411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groove
reinforcement part
linking arm
moun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074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志强
雒飞虎
徐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074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1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1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1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固定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所述右悬置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和连接臂,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凸台,所述凸台远离所述连接臂设置,相邻凸台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相邻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相邻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靠近所述连接臂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稳定性好,安全可靠,不容易松动,便于安装,强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固定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噪声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噪声的大小是衡量汽车质量水平重要指标,因此,汽车噪声的控制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汽车的噪声源有多种,有些是被动产生的,有些是主动发生的。其成因主要为以下的振动源和声源:发动机燃烧和惯性力引起的振动通过发动机悬置和副车驾传到车身上,引起车身结构振动,并进一步向车内辐射中频噪声,伴随发动机运行产生的排气噪声、进气噪声、风扇噪声、结构噪声等由空气通过车身的孔、洞、缝隙传至车内或通过车身板壁透声至车内;由传动系质量不平衡及齿轮啮合产生的振动传到车身,引起车身振动,并进而辐射中频噪声至车内;机械运转发出的噪声由空气传播至车内等。其中,悬置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发动机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影响整车乘坐舒适性。
悬置元件两边各有一个支架,一个与动力总成相连,另一个与车身或者车架相连。,成为汽车发动机的悬置支架,汽车发动机的悬置支架是汽车发动机与车身连接的重要部件。当汽车动力总成在急速扭矩的作用下而产生震动时,将会导致车内噪音大,影响乘坐的舒适性,而悬置支架能有效地隔离发动机的振动阻止其向车身或副车架传递。目前,一般工厂生产的悬置支架强度不高,存在应力集中,容易断裂,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右悬置支架稳定性低、存在应力集中,强度不足,容易断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所述右悬置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和连接臂,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凸台,所述凸台远离所述连接臂设置,相邻凸台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相邻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
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相邻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靠近所述连接臂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凸台为圆台结构,所述凸台的上平面为机加面,所述机加面的平面度为0.3mm。
进一步的,每个凸台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第二侧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凸台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呈三角形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通过圆弧连接,所述圆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三凸台以及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凹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圆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相切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加强部,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一加强部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连接臂的连接处和/或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连接臂的连接处设置有台阶。
作为优选的,所述右悬置支架一体铸造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安装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不同位置处设置凹槽,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凹槽以及凹槽之间的加强筋在空间上交错设置,并在相邻凹槽之间形成加强筋,使得安装板在与连接臂的连接端和非连接端处的强度均加强,能够使得安装板受到的应力分布均匀,提高右悬置支架的整体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将凸台布置为三角形形状,提高了右悬置支架的稳定性,并并一步提高了右悬置支架的整体强度;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悬置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加强,从而减少了动力总成的震动对整车的影响,限制了动力总成的抖动量,提高了整车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悬置支架的第一侧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悬置支架的第一侧面的示意图;
图中,1-连接臂,2-安装板,21-第一侧面,211-凸台,212-第一凹槽,213-第一加强筋,22-第二侧面,221-第二凹槽,222-第二加强筋,3-安装孔,4-环槽,5-台阶,6-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给出了发动机右悬置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参阅图1和图2,所述右悬置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2和连接臂1,所述安装板2包括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所述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21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凸台211,所述凸台211远离所述连接臂1设置,相邻凸台211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212,相邻第一凹槽212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13,
所述第二侧面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221,相邻第二凹槽221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222,所述第二加强筋222靠近所述连接臂1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安装板2类似于四边形结构,包括四个顶点,包括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3个凸台211为例说明,所述凸台211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呈三角形布置,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的第一顶点处,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的第二顶点处,所述第三凸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的第四顶点处。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通过圆弧6连接,所述圆弧6在厚度上从所述安装板2的第一侧面21延伸至所述安装板2的第二侧面22,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212,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的第一凹槽212为一个,记为凹槽I,所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的第一凹槽212为一个,记为凹槽II,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I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三凸台连接,所述凹槽II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连接,所述凹槽I和凹槽II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13,所述第一加强筋213与所述圆弧6连接,将所述所述圆弧6分为两段。
进一步的,设置在所述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的连接线上,所述连接臂1上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连接臂1一侧与所述安装板2的第三顶点接触,所述连接臂1的另一侧沿所述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的连接线向所述安装板2的第四顶点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6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台连接,所述圆弧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台连接,所述圆弧6的一侧与所述凹槽I和凹槽II接触,所述圆弧6的另一侧悬空,所述圆弧6类似于加强筋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I和凹槽II之间的第一加强筋213将所述圆弧6分隔为两部分,即形成一个以连接点为原点,向外侧散开的3个加强筋,连接点与第一加强筋213以及连接点与圆弧6之间形成3个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右悬置支架的整体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凹槽I和凹槽II的个数仅是一个优选方案,并不对其进行限定,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凹槽I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凹槽II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相邻凹槽I和凹槽II之间形成第一加强筋213。
作为优选的,所述凸台211为圆台结构,所述凸台211高出所述第一侧面21一定距离,作为优选的,所述凸台211高出所述第一侧面21的距离为3~6mm,所述退台211上高出所述第一侧面21的平面为上平面,所述上平面为机加面,所述机加面的平面度保证在0.15~0.45mm。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凸台211高出所述第一侧面21的高度仅是一个优选方案,并不对其尺寸进行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所述凸台211的上平面的平面度也仅是一个优选方案,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不同需求确定机加面的平面度。
进一步的,每个凸台211上均设置有安装孔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3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上,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凸台上,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均贯穿所述第二侧面22。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直径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直径相同仅是一个优选方案,在其它可实施的方案中,其直径也可以不同,具体直径根据需要设定。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211的上平面上均设置有环槽4,所述环槽4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的外侧,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外侧设置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环槽,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相同。
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侧面21分隔为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一端与所述连接臂1连接,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凸台21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一加强部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面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凹槽221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部上。
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221为3个,所述第二凹槽221包括凹槽III,凹槽IV和凹槽V,所述凹槽III,凹槽IV和凹槽V依次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III,凹槽IV和凹槽V的形状不同,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III,凹槽IV和凹槽V的长度逐渐增长。进一步的,相邻凹槽之间形成第二加强筋222。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在所述第二侧面22的一端端面上也均设置有环槽4,具体的包括第四环槽、第五环槽和第六环槽,所述第四环槽、第五环槽和第六环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环槽、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一一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凹槽221的个数仅是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凹槽221的尺寸也仅是一个优选方案,可以根据不同要求下CAE分析后设定。
通过在安装板的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的不同位置处设置凹槽,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上的凹槽以及凹槽之间的加强筋在空间上交错设置,并在相邻凹槽之间形成加强筋,使得安装板2在与连接臂1的连接端和非连接端处的强度均加强,从而使得能够使得安装板2受到的应力分布均匀,提高右悬置支架的整体强度,右悬置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加强,从而减少了动力总成的震动对整车的影响,限制了动力总成的抖动量,提高了整车的NVH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连接臂1的连接处和/或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连接臂1的连接处设置有台阶5,所述台阶5使得所述安装板2与所述连接臂1之间的连接得到过度,降低了所述右悬置支架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所造成的断裂程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右悬置支架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右悬置支架的安装板2的厚度为20mm~30mm,所述右悬置支架采用铝合金材料,并对成型后的右悬置支架进行表面防护,作为优选的,对所述成型后的右悬置支架进行耐水性及耐雾性处理,通过对所述成型后的右悬置支架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右悬置支架的应力集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板2的厚度仅是一个优选方案,在其它可选方案中,厚度也可以是任一能够实现的值。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人员要通过对加强筋进行合理且正确的利用,将其很好的利用到右悬置支架的结构设计中,提高了整个右悬置支架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在将右悬置支架组装后放置24小时,并在放置24小时候进行性能试验,作为优选的,以表1测试条件为例进行测试:
表1
抽取3件产品(右悬置支架)进行50万次的疲劳强度性能试验后,通过ACE分析后得出结论:3件产品均合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悬置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2)和连接臂(1),所述安装板(2)包括第一侧面(21)和与所述第一侧面(2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22),
所述第一侧面(21)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凸台(211),所述凸台(211)远离所述连接臂(1)设置,相邻凸台(211)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212),相邻第一凹槽(212)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13),
所述第二侧面(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221),相邻第二凹槽(221)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222),所述第二加强筋(222)靠近所述连接臂(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1)为圆台结构,所述凸台(211)的上平面为机加面,所述机加面的平面度为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台(211)上均设置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贯穿第二侧面(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1)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呈三角形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通过圆弧(6)连接,所述圆弧(6)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三凸台以及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凹槽(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相切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21)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加强部,所述凸台(21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连接臂(1)连接,所述第一加强部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22)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连接臂(1)的连接处和/或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连接臂(1)的连接处设置有台阶(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悬置支架一体铸造成型。
CN201820907466.3U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Active CN208411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7466.3U CN208411398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7466.3U CN208411398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1398U true CN208411398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07466.3U Active CN208411398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13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8983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连接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8983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连接支架
CN110978983B (zh) * 2019-12-20 2021-11-3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连接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1139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CN105270090B (zh) 一种后驱电动车承载式后桥装置
CN205706142U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CN201851585U (zh) 柴油机曲轴平衡组件
CN208749439U (zh) 客车排气系统的发动机后处理器总成固定装置
CN102029894A (zh) 一种汽车排气吊挂结构
CN209225242U (zh) 前副车架发动机悬置安装加强装置及汽车
CN107891737A (zh) 一种悬置系统及汽车
CN201569425U (zh) 扭转减震器跳动检测用夹具
CN206718947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后支架总成
CN202867595U (zh) 一种车用发动机曲轴前端连接结构
CN20274303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连接支架
Sithik et al. Simplified approach of chassis frame optimization for durability performance
CN205876565U (zh) 一种集成有金属支架的塑料进气歧管
CN205930232U (zh) 一种后置客车发动机尾端安装机构
CN211121981U (zh) 一种发动机简易测试台架
CN203948557U (zh) 一种mpv车型谐振块
CN201538230U (zh) 排气吊耳装置
CN204432296U (zh) 一种前稳定杆上支架
CN206394429U (zh) 一种排气系统吊耳
CN103407359A (zh) 减震降噪的加强型发动机后悬置
CN203727151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02866995U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支架
CN202847407U (zh) 一种车辆动力总成系统
CN203485734U (zh) 一种轻卡前支撑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