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0597U - 一种热流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流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0597U
CN208410597U CN201820739781.XU CN201820739781U CN208410597U CN 208410597 U CN208410597 U CN 208410597U CN 201820739781 U CN201820739781 U CN 201820739781U CN 208410597 U CN208410597 U CN 208410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plate
flow distribution
interface structure
hot runner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397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传喜
孟庆春
段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hui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ohui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ohui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ohui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397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0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0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05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流道结构。热流道结构包括:中部分流板、转接分流板、端部分流板以及分流管道,中部分流板开设有中部流入接口结构以及中部流出接口结构;转接分流板开设有转接流入接口结构以及转接流出接口结构;转接分流板开设有端部流入接口结构以及端部流出接口结构;分流管道具有能够与中部流出接口结构和转接流出接口结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道流入接口结构以及能够与转接流入接口结构和端部流入接口结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道流出接口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标准化制造各部件,从而维修和更换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热流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热流道结构是注塑成型领域里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目前热流道结构上的主要零部件:主射嘴、热嘴以及气缸等,都实现了标准化,市场购买后基本上不用加工,直接安装在热流道结构上就能够使用。
但是,由于每个产品的模具大小和浇口尺寸位置都有区别,热流道结构中每个模具的分流板尺寸外形都是不一样,造成唯独最大零件分流板不能实现标准化制造的问题,也不能实现库存。
以往热流道系统方案的分流板,用由一整块方形钢料加工而成,通过加工中心的铣削加工,将钢料四周的材料切削,铣出其外形。这种方案在大型热流道中,要块非常大的钢料,浪费掉非常多了材料,而且加工时间长,而且要昂贵大型加工中心才能加工制造,一般的小工厂基本难加工这种大型件。加工出的分流板一旦出现错误,会造成整块材料都需换掉的报废风险。整个零件不具有互换性,下次维修替换分流板时,要重新定制加工一整块材料重新加工制造,订制成本极高。
在传统大型热流道结构方案中,也有将分流板拆分为几块分流板组装而成,整体还是方形料,这只是便于加工,减少钢材坯料体积,减小加工机床要求,适合小型机器加工制造,加工的几块分流板没有互换性,只是为了适合加工方便,适当的节省原材料成本,适合小型机床,减少加工和原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结构,旨在解决热流道结构更换和维修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流道结构,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模腔,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部分流板,所述中部分流板开设有供所述流体进入的中部流入接口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中部流出接口结构;
转接分流板,所述转接分流板开设有一个供所述流体进入的转接流入接口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转接流出接口结构;
端部分流板,所述端部分流板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转接分流板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进入的端部流入接口结构以及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端部流出接口结构;
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分流管道具有能够与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和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道流入接口结构以及能够与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和所述端部流入接口结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道流出接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结构包括两所述转接分流板,所述中部分流板包括两个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各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分别通过所述分流管道连接对应的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结构包括六个所述端部分流板,各所述转接分流板包括三个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各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分别通过所述分流管道连接对应的所述端部流入接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连接各所述端部流出接口结构且用于将所述流体注入所述模腔的热嘴以及设置于所述端部分流板上且用于控制所述热嘴开/关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热嘴开/关的阀针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针往复运动的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充电发热的加热管,所述中部分流板、所述端部分流板以及所述转接分流板上均设置用于加热并保持预定温度的所述加热管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管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各所述中部分流板、各所述端部分流板以及各所述转接分流板均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管的加热槽。
进一步地,各所述加热槽成对开设且分别位于各所述中部分流板、各所述端部分流板以及各所述转接分流板相对的两侧板面,各所述加热管成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充电发热的加热套,各所述分流管道上均套设用于使其保持预定温度的所述加热套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套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用于将所述管道流出接口结构紧固连接至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或端部流入接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中部流入接口结构且用于承接外部所述流体的主射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所述分流管道的管道流入接口结构能够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和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流管道的管道流出接口结构能够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和所述端部流入接口结构其中的任意一个,从而将整个热流道结构可拆卸地组装起来,中部分流板、转接分流板、端部分流板以及分流管道均可模块化、标准化制造,互换性强,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维修和更换时,只需单独替换某个零部件,不用将整块分流板替换掉,节省成本和时间,操作维修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热流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中部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转接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端部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分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加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第一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第二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
100、热流道结构;10、主射嘴;20、中部分流板;21、第一加热管;51、加热套;52、紧固螺母;50、分流管道;41、第三加热管;31、第二加热管; 32、气缸;30、端部分流板;40、转接分流板;70、热嘴;80、加热槽;22、中部流出接口结构;25、中部流入接口结构;44、转接流入接口结构;42、转接流出接口结构;37、端部流入接口结构;35、端部流出接口结构;55、管道流入接口结构;56、管道流出接口结构;311、第一温度传感器;511、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热流道结构100,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模腔。注塑成型技术是一种将熔融态的塑胶流体注入模具的型腔内的加工法,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流体是熔融状态的塑胶流体。注塑成型技术需要的设备主要有:注塑机和模具,模具包括热流道结构100和模具型腔,热流道结构100用于连接注塑机和模具型腔。热流道结构100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模具型腔浇口处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从而使热流道结构100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
使用热流道结构100进行塑胶流体的浇注,能够节省塑胶材料且塑件表面美观,同时内部质量紧密、强度高。还可以使模具的构造简单,成形容易、加快成形速度、减少成形时生成过多的料头、节省塑料原料,利于生产自动化、扩大模具应用。
流道结构100包括主射嘴10、分流板以及分流管道;分流板包括中部分流板、转接分流板以及端部分流板。主射嘴10用于从注塑机承接所述塑胶流体且连接中部分流板。中部分流板、转接分流板、端部分流板用于分流所述流体。
所述中部分流板20开设有供所述流体进入的中部流入接口结构25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中部流出接口结构22。所述转接分流板40开设有一个供所述流体进入的转接流入接口结构44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转接流出接口结构42;所述端部分流板30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转接分流板40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进入的端部流入接口结构37以及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端部流出接口结构35;所述分流管道50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分流管道50 具有能够与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22和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42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道流入接口结构55以及能够与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44和所述端部流入接口结构37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道流出接口结构56。主射嘴10连接中部流入接口结构25。本实例中的中部分流板20、转接分流板 40以及端部分流板30都属于可以标准化制造的分流板且内部均开设有用于分流所述流体的分流道。
所述分流管道50的管道流入接口结构55能够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22和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42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分流管道50的管道流出接口结构56能够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44和所述端部流入接口结构37其中的任意一个,从而将整个热流道结构100可拆卸地组装起来,中部分流板20、转接分流板40、端部分流板30以及分流管道50均可模块化、标准化制造,互换性强,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维修和更换时,只需单独替换某个零部件,不用将整块分流板替换掉,节省成本和时间,操作维修简单,成本可以至少降低25%。
所述热流道结构100包括两所述转接分流板40,所述中部分流板20包括两个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22,各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22分别通过所述分流管道50连接对应的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44。所述热流道结构100包括六个所述端部分流板30,各所述转接分流板40包括三个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 42,各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42分别通过所述分流管道50连接对应的所述端部流入接口结构3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分流板20的分流方向为两个。所述转接分流板 40的分流方向为三个。相应地,中部分流板20的每个分流方向均连接有分流管道50。中部分流板20和转接分流板40通过分流管道50连接,具体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22连接管道流入接口结构55,转接流入接口结构44连接同一分流管道50的管道流出接口结构56。转接分流板40和端部分流板30通过分流管道50连接,具体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42连接管道流入接口结构55,端部流入接口结构37连接同一分流管道50的管道流出接口结构56。
具体地,分流管道5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圆形的分流管道50不但方便选材,也便于加工,特别适用于大型分流板的生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方管。分流管道50的两个端部进行标准化设计,大大降低生产周期,并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各分流道的端部采用无堵头设计,减少各分流板的加工及装配工作,保证流道转角位置的平顺,方便流道的抛光,有利于换色生产,而且热流道结构100大幅减重,方便吊装;
所述热流道结构100还包括连接各所述端部流出接口结构35且用于将所述流体注入所述模腔的热嘴70以及设置于所述端部分流板30上且用于控制所述热嘴70开/关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热嘴70开/关的阀针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针往复运动的气缸32。塑料流体在热流道结构100中要流动平衡,各热嘴70就要同时打开使塑料流体同步填充各型腔,阀针式热嘴70 便于同时启动浇口的打开,有利于填充设计平衡。阀浇口热流道结构100的塑料模具结构最复杂,它与普通多头热流道结构100塑料模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多了一套阀针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通过阀针控制热嘴70的开/闭,再通过气缸 32实现阀针的开/闭往复运动,从而控制熔融状态塑料流体注入模具型腔。
所述热流道结构100还包括充电发热的加热管,所述中部分流板20、所述端部分流板30以及所述转接分流板40上均设置用于加热并保持预定温度的所述加热管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管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11。
所述加热管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分流板20上的第一加热管21、设置在所述端部分流板30上的第二加热管31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接分流板40上的第三加热管41。各加热管可以用来加热并保持各分流板的预定温度。
各所述加热管成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各分流板相对的两侧板面。具体地,所述加热管的形状可以为环形;所述中部分流板20、所述端部分流板30以及所述转接分流板40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加热管的环形加热槽80,所述加热槽80也成对开设。所述加热管分别嵌置于各加热槽80内。加热管的形状也可标准化制作,模块化组装,因此交货期短且更换方便。本实例中,第一加热管21和第三加热管41可以互换使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11优选为热电偶。
所述热流道结构100还包括充电并发热的加热套51,各所述分流管道50 上均套设有用于加热并保持预定温度的所述加热套51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套51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11。所述加热套51套设于各分流管道50上,加热套51的形状也可标准化制作,模块化组装,因此交货期短且更换方便。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11优选为热电偶。
所述热流道结构100还包括紧固螺母52,所述紧固螺母52用于将所述管道流出接口结构56紧固连接至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44或端部流入接口结构 37。紧固螺母52均可标准化制作,模块化组装,因此交货期短且更换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流道结构100实现了标准化、模块化制造分流板,无需专门定制分流板,通过分流管道和分流板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组装出相应的热流道结构100,节省钢料、降低成本和缩短加工周期。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板与分流管道之间采用螺纹联接,类似与整体式系统中热嘴70与分流板的连接方式,封胶可靠装配方便,特别适用于大型分流板,将热分流板转变为模块化,再组装而成。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于大型注塑模具热流道结构100,设计灵活。解决了单板整体式分流板体积庞大,加工困难,加工量多,加工耗时长,材料浪费严重,尺寸大吊装困难,维修维护难度和成本大的问题。
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分流板和分流管道且标准化。因此,使用灵活性高及应变能力强,同时使用价廉且高质量的零部件,可以降低热流道结构100的造价,有利于热流道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是发展热流道模具的关键。本实用新型是标准化模块来实现热分流板的制造,大大简化了分流板的制作过程,缩短制作工期,减少了成本和材料,实现了热流道结构100最后一步标准化制造,可以库存备件,快速组装交付客户,具有突破性的创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流道结构,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模腔,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部分流板,所述中部分流板开设有供所述流体进入的中部流入接口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中部流出接口结构;
转接分流板,所述转接分流板开设有一个供所述流体进入的转接流入接口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转接流出接口结构;
端部分流板,所述端部分流板至少设有一个,所述转接分流板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进入的端部流入接口结构以及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端部流出接口结构;
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分流管道具有能够与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和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道流入接口结构以及能够与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和所述端部流入接口结构其中任意一个可拆卸连接的管道流出接口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结构包括两所述转接分流板,所述中部分流板包括两个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各所述中部流出接口结构分别通过所述分流管道连接对应的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结构包括六个所述端部分流板,各所述转接分流板包括三个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各所述转接流出接口结构分别通过所述分流管道连接对应的所述端部流入接口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连接各所述端部流出接口结构且用于将所述流体注入所述模腔的热嘴以及设置于所述端部分流板上且用于控制所述热嘴开/关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热嘴开/关的阀针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阀针往复运动的气缸。
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充电发热的加热管,所述中部分流板、所述端部分流板以及所述转接分流板上均设置用于加热并保持预定温度的所述加热管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管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中部分流板、各所述端部分流板以及各所述转接分流板均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加热管的加热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热槽成对开设且分别位于各所述中部分流板、各所述端部分流板以及各所述转接分流板相对的两侧板面,各所述加热管成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充电发热的加热套,各所述分流管道上均套设用于使其保持预定温度的所述加热套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套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用于将所述管道流出接口结构紧固连接至所述转接流入接口结构或端部流入接口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中部流入接口结构且用于承接外部的所述流体的主射嘴。
CN201820739781.XU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热流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10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9781.XU CN208410597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热流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9781.XU CN208410597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热流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0597U true CN208410597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3978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10597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热流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05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0229A (zh) * 2021-08-26 2021-11-16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一种注塑装置的注塑控制方法
CN115383999A (zh) * 2022-08-23 2022-11-25 安徽润康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新型轴芯模具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0229A (zh) * 2021-08-26 2021-11-16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一种注塑装置的注塑控制方法
CN115383999A (zh) * 2022-08-23 2022-11-25 安徽润康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新型轴芯模具结构
CN115383999B (zh) * 2022-08-23 2024-04-09 安徽润康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新型轴芯模具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10597U (zh) 一种热流道结构
CN101394981B (zh) 用于制造复合体的集成系统装置
CN106626260B (zh) 塑料检查井井座注塑模叠层式热流道浇注装置
CN102825730A (zh) 模组化冷流道系统
CN101157267A (zh) 一种高光无熔痕塑料模具温度控制系统
CN105799124A (zh) 一种液态硅胶注射模具冷流道装置
CN202156000U (zh) 一种时序控制热流道模具
CN208410599U (zh) 一种浇注流道结构
CN208410598U (zh) 一种浇注流道结构
CN201552728U (zh) 用于镜面/超镜面制品注塑模具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01192891Y (zh) 一种高光注塑模具的电加热式温度控制装置
CN201291543Y (zh) 一种组合模芯
CN114953363B (zh) 用于热流道模具的内嵌流道镶件机构
CN202062583U (zh) 热流道双段加热喷嘴
CN108081551B (zh) 热流道系统
CN209812981U (zh) 热流道注塑成型的热嘴机构
CN207972249U (zh) 一种铰链式热流道机构用分流板
CN202278705U (zh) 高分子材料多色微积分幻彩注射成型装备
CN213891060U (zh) 一种可调节转注口的注塑模具
CN208410608U (zh)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CN107186965B (zh) 一种控压注塑模具成型装置
CN220593923U (zh) 一种电池产品注塑热流道
CN206748930U (zh) 一种可快速成型的手机外壳注塑模具
CN210475484U (zh) 一种恒温压铸模具
CN214353913U (zh) 一种精准射料的阀针式热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