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08761U - 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08761U CN208408761U CN201820829925.0U CN201820829925U CN208408761U CN 208408761 U CN208408761 U CN 208408761U CN 201820829925 U CN201820829925 U CN 201820829925U CN 208408761 U CN208408761 U CN 2084087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er belt
- brush head
- driving
- mechanical arm
- head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包括有第一传送带、翻转机构、第二传送带,翻转机构包括有固定座、转动轴、翻转机械臂、第一驱动装置,翻转机械臂的悬空端设有机械抓手以及托板,第一传送带的上方与第二传送带的上方分别设有正面毛刷头组和反面毛刷头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传送带、翻转机构、第二传送带的配合,实现了齿轮的毛坯工件的连续运输、正面去毛刺、翻转、反面去毛刺的工序,从而实现了齿轮的毛坯工件的自动双面去毛刺,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让设备更加自动化,提高了去毛刺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去毛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
背景技术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齿轮可分为锻造齿轮和铸造齿轮。相比锻造齿轮,铸造齿轮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所以在要求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基本都会采用铸造齿轮。其中铸造齿轮的常用的铸造方式为压力铸造,压力铸造的生产效率高,而且加工精度更好。通常的压铸成型的齿轮产品还需要通过后续很多工序的处理:切压铸水口料、端面打磨抛光及去毛刺等工序。但是,一般的刷毛刺的设备只能刷单面的毛刺,在齿轮的毛坯工件完成一面的去毛刺之后,需要人工将毛坯翻转,在送入刷毛刺的设备中进行第二面的去毛刺工序,导致去毛刺工序需要配置人工进行辅助加工,于是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工人需要不断地翻转工件,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较大,而且生产效率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去毛刺的加工效率的双面去毛刺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包括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传送带、翻转机构、第二传送带,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有固定座、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转动轴、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翻转机械臂、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翻转机械臂的悬空端设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机械抓手以及用于托住工件的托板,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表面的高度差与所述翻转机械臂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托板用于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口相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入口小于所述翻转机械臂长度的两倍,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方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方分别设有正面毛刷头组和反面毛刷头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械抓手包括有与所述翻转机械臂平行的抓取杆、驱动所述抓取杆靠近和远离所述翻转机械臂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械臂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送带对应所述正面毛刷头组的位置设有第一永磁辊轴,所述第二传送带对应所述反面毛刷头组的位置设有第二永磁辊轴。
进一步,所述正面毛刷头组包括有若干个第一毛刷头、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毛刷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反面毛刷头组包括有若干个第二毛刷头、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毛刷头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在两个丝杆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传送带、翻转机构、第二传送带的配合,实现了齿轮的毛坯工件的连续运输、正面去毛刺、翻转、反面去毛刺的工序,从而实现了齿轮的毛坯工件的自动双面去毛刺,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让设备更加自动化,提高了去毛刺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俯视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正视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翻转机构的俯视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包括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传送带1、翻转机构2、第二传送带3,所述翻转机构2包括有固定座21、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21上的转动轴22、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2上的翻转机械臂23、驱动所述转动轴2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4,所述翻转机械臂23的悬空端设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机械抓手25以及用于托住工件的托板26,所述第一传送带1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上表面的高度差与所述翻转机械臂23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托板26用于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出口相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入口小于所述翻转机械臂23长度的两倍,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上方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上方分别设有正面毛刷头组4和反面毛刷头组5。
所述固定座21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之间,所述翻转机械臂23的所述机械抓手25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4的驱动下可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入口上方的其中之一。所述转动轴22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3的高度相匹配,让所述翻转机械臂23位于水平的时候,可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入口上方的其中之一。所述机械抓手25用于抓取从所述第一传送带1输送过来已经打磨一面的工件,所述托板26用于托住工件,避免工件往下掉;当所述机械抓手25已经抓取固定一个工件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4驱动所述翻转机械臂23向上转动180度,然后到达所述第二传送带3入口的上方,此时所述机械抓手25放开工件,便可以将已翻转的工件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入口处,进行反面的去毛刺。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为伺服电机,除此之外,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4也可为液动马达、气动马达等常用手段的替换。
参照图2、图3,优选地,所述机械抓手25包括有与所述翻转机械臂23平行的抓取杆251、驱动所述抓取杆251靠近和远离所述翻转机械臂23的驱动气缸252,所述驱动气缸252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械臂23上。所述驱动气缸252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翻转机械臂23连接所述抓取杆251,当所述驱动气缸252驱动所述抓取杆251往所述翻转机械臂23靠近的时候,便可以抓取工件;当所述驱动气缸252驱动所述抓取杆251往所述翻转机械臂23远离的时候,便可以放开工件,实现所述机械抓手25的抓取、放开的功能。
参照图2,优选地,为了工件在经过所述正面毛刷头组4和所述反面毛刷头组5更好地固定,所述第一传送带1对应所述正面毛刷头组4的位置设有第一永磁辊轴11,所述第二传送带3对应所述反面毛刷头组5的位置设有第二永磁辊轴31。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永磁辊轴11和所述第二永磁辊轴31,工件在经过所述正面毛刷头组4和所述反面毛刷头组5便会增大与传送带的摩擦力,避免随便晃动,让去毛刺的效果更好。
参照图1、图2,优选地,所述正面毛刷头组4包括有若干个第一毛刷头4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毛刷头4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2,所述反面毛刷头组5包括有若干个第二毛刷头51、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毛刷头51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52。其中,最优地,所述第一毛刷头41和所述第二毛刷头51的数量均为四个,且依次沿着工件运输的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2均通过齿轮传动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毛刷头41和所述第二毛刷头51。
参照图1、图2,优选地,为了便于调节所述第一毛刷头41、所述第二毛刷头51与工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2分别在两个丝杆驱动装置6的驱动下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为:工件从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入口进入,进行正面的去毛刺,然后通过所述翻转机构2的翻面、运输,进入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入口,随后进行反面的去毛刺,从而完成齿轮的毛坯工件的双面去毛刺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1、所述翻转机构2、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配合,实现了齿轮的毛坯工件的连续运输、正面去毛刺、翻转、反面去毛刺的工序,从而实现了齿轮的毛坯工件的自动双面去毛刺,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让设备更加自动化,提高了去毛刺的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设置的第一传送带(1)、翻转机构(2)、第二传送带(3),所述翻转机构(2)包括有固定座(21)、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21)上的转动轴(22)、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2)上的翻转机械臂(23)、驱动所述转动轴(2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4),所述翻转机械臂(23)的悬空端设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机械抓手(25)以及用于托住工件的托板(26),所述第一传送带(1)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上表面的高度差与所述翻转机械臂(23)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托板(26)用于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出口相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入口小于所述翻转机械臂(23)长度的两倍,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上方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的上方分别设有正面毛刷头组(4)和反面毛刷头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抓手(25)包括有与所述翻转机械臂(23)平行的抓取杆(251)、驱动所述抓取杆(251)靠近和远离所述翻转机械臂(23)的驱动气缸(252),所述驱动气缸(252)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械臂(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对应所述正面毛刷头组(4)的位置设有第一永磁辊轴(11),所述第二传送带(3)对应所述反面毛刷头组(5)的位置设有第二永磁辊轴(3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毛刷头组(4)包括有若干个第一毛刷头(4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毛刷头(4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2),所述反面毛刷头组(5)包括有若干个第二毛刷头(51)、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毛刷头(51)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2)分别在两个丝杆驱动装置(6)的驱动下上下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9925.0U CN208408761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9925.0U CN208408761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08761U true CN208408761U (zh) | 2019-01-22 |
Family
ID=65113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29925.0U Active CN208408761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0876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26463A (zh) * | 2019-05-31 | 2019-08-16 | 沈阳友联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单套dod式喷码机的双面喷码方法及装置 |
CN110421434A (zh) * | 2019-09-06 | 2019-11-08 | 辽宁工业大学 | 一种全自动双面去毛刺机 |
-
2018
- 2018-05-30 CN CN201820829925.0U patent/CN2084087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26463A (zh) * | 2019-05-31 | 2019-08-16 | 沈阳友联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单套dod式喷码机的双面喷码方法及装置 |
CN110421434A (zh) * | 2019-09-06 | 2019-11-08 | 辽宁工业大学 | 一种全自动双面去毛刺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92190U (zh) | 汽车轮毂旋转振动抛光装置 | |
CN107042465B (zh) | 一种五金工具加工用零部件抛光设备 | |
CN107214586A (zh) | 一种环形五金件打磨抛光装置 | |
CN208408761U (zh) | 一种双面去毛刺设备 | |
CN203918702U (zh) | 一种双头双工位盘式刹车片钢背打磨除锈装置 | |
CN200981198Y (zh) | 转盘式自动喷砂机 | |
CN111496662A (zh) | 一种选矿用摇床床面耐腐耐磨涂料喷涂设备 | |
CN200977621Y (zh) | 磨块抛光装置 | |
CN202344364U (zh) | 全自动砂带磨样机 | |
CN207077291U (zh) | 一种抛轮式拉丝装置 | |
CN207027173U (zh) | 一种机械手用的砂带磨削机 | |
CN203426819U (zh) | 抛光轮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去毛刺机 | |
CN108326668A (zh) | 双面打磨的带钢专用去毛刺机 | |
CN110549177B (zh) | 一种回转体表面的机器人打磨装备与方法 | |
CN204772017U (zh) | 一种圆杆、圆管的抛光机 | |
CN201856154U (zh) | 多工位抛光系统 | |
CN110328571A (zh) | 无缝气瓶肩部修磨机 | |
CN201055973Y (zh) | 一种玻璃喷沙机 | |
CN108908035A (zh) | 一种镁合金管棒材外表面修磨装置 | |
CN202684220U (zh) | 起子头弧面加工设备 | |
CN212814752U (zh) | 一种鞋子生产用多工位移印机 | |
CN107321964A (zh) | 一种铸铁件后清洗流水线及其清洗方法 | |
CN208728747U (zh) | 一种汽车钥匙外齿铣齿机 | |
CN208358244U (zh) | 一种可多面抛光的拉手加工用直线式自动抛光机 | |
CN208375042U (zh) | 一种用于螺母抛光机的螺母矫正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