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4565U - 一种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4565U
CN208394565U CN201721921153.5U CN201721921153U CN208394565U CN 208394565 U CN208394565 U CN 208394565U CN 201721921153 U CN201721921153 U CN 201721921153U CN 208394565 U CN208394565 U CN 208394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ive wheel
group
spandrel girder
counterweight
hauling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11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为民
梁鑫旺
张文欣
邱建龙
李中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 Xi'ao Elevator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Z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Z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Z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11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4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4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4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包括曳引机、对重和轿厢,所述对重和轿厢布置在井道内,所述对重有两组,分列轿厢两侧;所述曳引机上绕置有牵引索,牵引索的一端直接与轿厢连接,牵引索的另一端分别两股,各股分别绕经相应的导向轮后与其中一组对重相连。本实用新型电梯绕绳方式简洁,结构简单,减少钢丝绳交叉磨损的情况发生,并且提高井道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单开门或多开门的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曳引电梯,大多为单开门或者前后双通开门的电梯,针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也有部分电梯做到了三开门,更有甚者做到了四开门。这种多开门的电梯,大大增强了电梯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以四面开门电梯为例,大多数为有机房结构,电梯使用受到限制,且井道利用率低,很大的井道里只能装很小的电梯;也有一些无机房结构的四开门电梯,但结构复杂,返绳轮众多,且钢丝绳相互交叉,存在磨损严重等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绳方式简洁的电梯,结构简单,减少钢丝绳交叉磨损的情况发生,并且提高井道利用率。
一种电梯,包括曳引机、对重和轿厢,所述对重和轿厢布置在井道内,所述对重有两组,分列轿厢两侧;所述曳引机上绕置有牵引索,牵引索的一端直接与轿厢连接,牵引索的另一端分别两股,各股分别绕经相应的导向轮后与其中一组对重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计两组对重,使单组对重小巧轻便,节省所占空间,并充分利用井道空间。通过设计轿厢直接与牵引索相连,牵引索另一端与分列轿厢两侧的对重分别连接,使结构简洁,有效的减少了钢丝绳相互交叉的情况,从而降低了钢丝绳磨损严重的安全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索采用曳引比1:1绕置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轮包括第一导向轮和两组第二导向轮,所述牵引索与对重相连的一端分为两股,首先一起沿相同或不同的圆周方向绕过第一导向轮,之后各股分别绕经相应的一组第二导向轮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
进一步简化绕绳结构,避免钢丝绳相互交叉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每组第二导向轮中,至少包括一个主导向轮,且主导向轮处在该组第二导向轮所对应的对重上方。
主导向轮用以导引牵引索与其下方的对重相连。
作为优选,在井道内安装有一根承重梁,曳引机安装在该承重梁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于承重梁的下表面,所述两组第二导向轮安装于承重梁的上表面,且分别处在第一导向轮水平方向的两侧。
对于无机房井道,可通过上述布置方式进一步节省井道顶层空间。
作为优选,其中一组第二导向轮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导向轮,与该组第二导向轮对应的一股牵引索经由所述辅导向轮避让所述曳引机。
辅导向轮用以在第一导向轮和主导向轮之间导向,以避开曳引机所在位置,防止牵引索如钢丝绳等相互交叉。
作为优选,牵引索经由第一导向轮后,其中一股直接延伸绕向不具有辅导向轮的一组第二导向轮的主导向轮;
另一股直接绕向具有辅导向轮的一组第二导向轮的辅导向轮。
作为优选,在井道内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根承重梁,曳引机安装在下承重梁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在下承重梁上,各组第二导向轮中,辅导向轮安装在上承重梁上,主导向轮的安装方式为;
均安装在上承重梁上;
或均安装在下承重梁上;
或其中一组第二导向轮的主导向轮安装在上承重梁上,另一组第二导向轮的主导向轮安装在下承重梁上。
作为优选,具有辅导向轮的一组第二导向轮中共有两个主导向轮和一个辅导向轮。
对于无机房井道,可通过上述布置方式,利用两根承重梁有效的将钢丝绳区分开,避免了钢丝绳之间因相互交叉而磨损严重,降低了安全风险。
作为优选,在井道内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根承重梁,曳引机安装在下承重梁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在下承重梁上,第二导向轮共有三个,布置方式为:
其中两个第二导向轮位于上承重梁上,另一个第二导向轮位于下承重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下承重梁的下表面,所述牵引索与对重相连的一端先从第一导向轮的下方绕过,之后一股向上从两个上承重梁上的第二导向轮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另一股从下承重梁的第二导向轮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或
三个第二导向轮均位于上承重梁上,所述牵引索与对重相连的一端先从第一导向轮的下方绕过,之后一股向上从其中两个第二导向轮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另一股从第三个第二导向轮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或
三个第二导向轮分别为导向轮一、导向轮二、导向轮三,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下承重梁的下表面,导向轮一和导向轮三位于下承重梁的上表面,导向轮二位于上承重梁的上表面,所述牵引索与对重相连的一端先从第一导向轮的下方绕过,之后一股向上依次从导向轮二、导向轮一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另一股从导向轮三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
上述布置方式更加简洁。
牵引索绕过曳引轮或导向轮前后,需要在竖直方向穿越支撑梁时,为了避免与支撑梁的干涉,可选的方式是在支撑梁水平方向的一侧穿过;或每根支撑梁为并排布置的两根子梁,而牵引索则恰在两根子梁之间穿过;或在支撑梁上直接开设避让孔,牵引索在相应的避让孔穿过。
各导向轮位于所在承重梁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一般可理解为在承重梁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安装轴承,导向轮的轮轴相应的与轴承转动配合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梯结构对于有机房和无机房类型的井道均适用,可以使轿厢面积最大化,充分利用井道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中轿厢在井道中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牵引索另一绕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牵引索另一绕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梯牵引索另一绕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
100、轿厢; 101、缓冲器;
13、上承重梁; 14、下承重梁; 15、曳引机;
16a、导向轮; 16b、导向轮; 16c、导向轮;
16d、导向轮; 17、牵引索; 17a、牵引索;
17b、牵引索; 18a、对重; 18b、对重;
18c、缓冲器; 18d、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轿厢架为现有技术,不作具体描述。可以采用单开门、双开门、三开门、四面开门的多种结构。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轿厢或轿厢架在井道内的安装方式为,在井道内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根承重梁,分别为上承重梁13和下承重梁14,下承重梁14上安装有曳引机15以及导向轮16a,上承重梁13上安装有导向轮16b、导向轮16c、导向轮16d。
曳引机15的曳引轮上绕置有牵引索17,牵引索17的一端与轿厢100 连接,牵引索17的另一端沿同一方向绕经下承重梁14的导向轮16a后分为两股,即牵引索17a和牵引索17b。
牵引索17a依次经过导向轮16c、导向轮16d连接至对重18a,对重 18a下方为安装在井道底部的缓冲器18c。牵引索17b经过导向轮16b连接至对重18b,对重18b下方为安装在井道底部的缓冲器18d。轿厢100 下方为安装在井道底部的缓冲器101。
本实用新型中牵引索采用曳引比1:1绕置方式,通过各导向轮的引导,避免了牵引索复杂穿绕以及磨损,保证了使用安全,简化了曳引机以及轿厢顶部的结构。
参见图2,相对于图1,本实施方式中,在井道内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根承重梁,分别为上承重梁13和下承重梁14,下承重梁14上安装有曳引机15以及导向轮16a,和导向轮16b,导向轮16a安装于下承重梁14 的下表面,导向轮16b安装于下承重梁14的上表面;上承重梁13上安装有导向轮16c和导向轮16d。
曳引机15的曳引轮上绕置有牵引索17,牵引索17的一端与轿厢连接,牵引索17的另一端沿同一方向绕经下承重梁14的导向轮16a后分为两股,即牵引索17a和牵引索17b。
牵引索17a经过导向轮16c、导向轮16d连接其中一对重;牵引索17b 经过导向轮16b连接至另一对重。
参见图3,相对于图1,本实施方式中,在井道内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根承重梁,分别为上承重梁13和下承重梁14,下承重梁14上安装有曳引机15以及导向轮16a,导向轮16b和导向轮16d,导向轮16a安装于下承重梁14的下表面,导向轮16b和导向轮16d安装于下承重梁14的上表面;上承重梁13上安装有导向轮16c。
曳引机15的曳引轮上绕置有牵引索17,牵引索17的一端与轿厢连接,牵引索17的另一端绕经下承重梁14的导向轮16a后分为两股,即牵引索 17a和牵引索17b。
牵引索17a经过导向轮16c、导向轮16d连接其中一对重;牵引索17b 经过导向轮16b连接至另一对重。
图1至图3中,导向轮16c相当于辅导向轮,用于引导牵引索避让曳引机,而导向轮16b和16d相当于主导向轮,相应的对重吊置在主导向轮下方。
参见图4,相对于图1,本实施方式中,在井道内仅安装有一根承重梁,相当于图3中的下承重梁14,下承重梁14上安装有曳引机15以及导向轮16a,导向轮16b和导向轮16c。导向轮16a安装于下承重梁14的下表面,导向轮16b和16c安装于下承重梁14的上表面。
曳引机15的曳引轮上绕置有牵引索17,牵引索17的一端与轿厢连接,牵引索17的另一端绕经曳引机15的曳引轮后分为两股,即牵引索17a和牵引索17b。
牵引索17a和牵引索17b从不同方向绕经导向轮16a后,牵引索17b 再经过导向轮16b连接至对重18b;牵引索17a再经过导向轮16c连接至对重18a。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显然这些改动和变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保护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殊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包括曳引机、对重和轿厢,所述对重和轿厢布置在井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有两组,分列轿厢两侧;所述曳引机上绕置有牵引索,牵引索的一端直接与轿厢连接,牵引索的另一端分别两股,各股分别绕经相应的导向轮后与其中一组对重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采用曳引比1:1绕置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包括第一导向轮和两组第二导向轮,所述牵引索与对重相连的一端分为两股,首先一起沿相同或不同的圆周方向绕过第一导向轮,之后各股分别绕经相应的一组第二导向轮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每组第二导向轮中,至少包括一个主导向轮,且主导向轮处在该组第二导向轮所对应的对重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井道内安装有一根承重梁,曳引机安装在该承重梁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于承重梁的下表面,所述两组第二导向轮安装于承重梁的上表面,且分别处在第一导向轮水平方向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第二导向轮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导向轮,与该组第二导向轮对应的一股牵引索经由所述辅导向轮避让所述曳引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牵引索经由第一导向轮后,其中一股直接延伸绕向不具有辅导向轮的一组第二导向轮的主导向轮;
另一股直接绕向具有辅导向轮的一组第二导向轮的辅导向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井道内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根承重梁,曳引机安装在下承重梁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在下承重梁上,各组第二导向轮中,辅导向轮安装在上承重梁上,主导向轮的安装方式为;
均安装在上承重梁上;
或均安装在下承重梁上;
或其中一组第二导向轮的主导向轮安装在上承重梁上,另一组第二导向轮的主导向轮安装在下承重梁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具有辅导向轮的一组第二导向轮中共有两个主导向轮和一个辅导向轮。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井道内安装有上、下布置的两根承重梁,曳引机安装在下承重梁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在下承重梁上,第二导向轮共有三个,布置方式为:
其中两个第二导向轮位于上承重梁上,另一个第二导向轮位于下承重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下承重梁的下表面,所述牵引索与对重相连的一端先从第一导向轮的下方绕过,之后一股向上从两个上承重梁上的第二导向轮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另一股从下承重梁的第二导向轮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或
三个第二导向轮均位于上承重梁上,所述牵引索与对重相连的一端先从第一导向轮的下方绕过,之后一股向上从其中两个第二导向轮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另一股从第三个第二导向轮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或
三个第二导向轮分别为导向轮一、导向轮二、导向轮三,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下承重梁的下表面,导向轮一和导向轮三位于下承重梁的上表面,导向轮二位于上承重梁的上表面,所述牵引索与对重相连的一端先从第一导向轮的下方绕过,之后一股向上依次从导向轮二、导向轮一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另一股从导向轮三上方绕过后与相应的一组对重相连。
CN201721921153.5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电梯 Active CN208394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153.5U CN208394565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153.5U CN208394565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4565U true CN208394565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65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1153.5U Active CN208394565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4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3324B2 (en) Elevator
CN106946117B (zh) 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
CN109626176B (zh)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CN209383241U (zh) 曳引比6:1的重载型电梯结构
CN108100831A (zh) 一种改进的电梯
CN207226724U (zh) 一种具有减坠装置的电梯
CN205034918U (zh) 别墅电梯背包电梯轿架
CN208394565U (zh) 一种电梯
CN111362103A (zh) 一种背包龙门架式电梯
CN105555698A (zh) 电梯的轿厢
CN103863927A (zh) 电梯三片上开门联动机构
EP3097042B1 (en) Low-construction trolley for wire rope hoist
CN207792434U (zh) 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驱动装置
CN203754189U (zh) 电梯三片上开门联动机构
CN110921467A (zh) 一种汽车电梯
CN201190072Y (zh) 多动力电梯
CN109132797B (zh) 一种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吊挂系统
CN208150752U (zh) 一种改进的电梯
CN208980118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绳头固定装置
CN107686036A (zh) 一种电梯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的连接结构
CN207016303U (zh) 一种电梯轿厢悬挂装置
CN207046637U (zh) 一种适用于无对重背包梯的新型绕绳结构
CN208898346U (zh) 电梯曳引机构及家用电梯
CN201850027U (zh) 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
CN206735565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无机房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9

Address after: Room 305-w, 3rd floor, No.11 Lane 1888, Caoyang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Patentee after: Xin Xi'ao Elevato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46, Qichao Road, Chang'an Town (Nongfa District),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XIZ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