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4095U - 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4095U
CN208394095U CN201821076637.9U CN201821076637U CN208394095U CN 208394095 U CN208394095 U CN 208394095U CN 201821076637 U CN201821076637 U CN 201821076637U CN 208394095 U CN208394095 U CN 208394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ressing device
rubbish
transport box
sealed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66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陈华
陈超
张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hree Di Loc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hree Di Loc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hree Di Loc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hree Di Loc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766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4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4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4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理移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该密封式转运箱包括:投放空间、暂存空间和储存箱体;投放空间与储存箱体通过第一隔板隔开,暂存空间与储存箱体相通形成洞口;在暂存空间内设置有进料推压装置;进料推压装置的初始位置能够堵塞洞口;当垃圾到达投放空间的指定高度时,进料推压装置远离洞口,且进料推压装置上的垃圾掉落在暂存空间内;然后,进料推压装置靠近洞口直至恢复初始位置,且进料推压装置推动垃圾到达储存箱体。该密封式转运箱解决了垃圾外溢和产生异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理移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也愈发严重,如何有效快捷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逐渐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现代城市的一大特点在于土地资源的紧缺,而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占用相当多的土地资源以收集垃圾。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如下:首先由安置在人口集中地区的众多小型垃圾收集设施收集垃圾,之后由垃圾收集车收集小型垃圾收集设施中的垃圾,垃圾收集车将收集到的垃圾集中运送至垃圾转运站,运送至垃圾转运站的垃圾收集至垃圾转运箱中,最后由垃圾转运车运送转运箱至垃圾集中处理场所进行集中处理。
其中,现有的垃圾转运箱为敞口式结构,其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垃圾外溢的问题,同时会有异味产生,让人有不舒服感,影响小区的环境和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密封式转运箱,以解决垃圾外溢和产生异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式转运箱,包括:投放空间、暂存空间和储存箱体;
所述投放空间位于所述暂存空间的上方,且两者连通形成投放箱体;所述投放箱体和储存箱体并排连接,且所述投放空间与所述储存箱体通过第一隔板隔开,所述暂存空间与所述储存箱体相通形成洞口;
在所述暂存空间设置有进料推压装置;其中,所述进料推压装置的初始位置能够堵塞所述洞口,且所述进料推压装置位于所述投放空间的正下方;当垃圾到达所述投放空间的指定高度时,所述进料推压装置远离所述洞口,且所述进料推压装置上的垃圾掉落在所述暂存空间内;然后,所述进料推压装置靠近所述洞口直至恢复初始位置,且所述进料推压装置推动垃圾到达所述储存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式转运箱还包括用于检测垃圾到达所述投放空间的投放口处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投放空间的投放口处,且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进料推压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推压装置包括进料推头和用于驱动所述进料推头移动的进料驱动机构;
所述进料推头内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沿延伸方向的一端贯穿所述进料推头,以使所述进料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暂存空间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料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驱动机构包括进料油缸,所述进料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暂存空间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料油缸的活塞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油缸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进料油缸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进料油缸驱动的油泵和用于控制所述油泵运行的电机;
在所述投放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机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远离所述储存箱体,且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暂存空间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空间和所述容纳空间通过第二隔板隔开;
所述第二隔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投放空间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搭接在所述进料推压装置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暂存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口,所述第一检测口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与所述第一检测口同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推头包括第一上顶板、第一下底板、用于推动垃圾的推动侧板和两个相对的梯形侧板;
所述梯形侧板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梯形侧板的长边与所述第一上顶板连接,所述梯形侧板的短边与第一下底板连接;所述梯形侧板的直角边与所述推动侧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式转运箱,投放空间和暂存空间相通,且投放空位于暂存空间的下方,在暂存空间内设置进料推压装置,当进料推压装置在初始位置时,进料推压装置的上表面为投放空间的底壁,且进料推压装置堵塞暂存空间与储存箱体相通形成洞口;当进料推压装置远离洞口后,投放空间与储存箱体通过暂存空间相通。
该密封式转运箱的工作过程为:首先,进料推压装置处于初始位置,将垃圾从投放空间的投放口投放至投放空间内,且垃圾落在进料推压装置的上表面;当垃圾达到投放空间的指定高度,再投放垃圾可能溢出时,启动进料推压装置,使进料推压装置远离洞口,进料推压装置上的垃圾由于投放空间的侧壁的作用,掉落在暂存空间中;最后,使进料推压装置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进料推压装置推动垃圾到达储存箱体中。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料推压装置能够将投放空间内的垃圾推至储存箱体内,减少了出现垃圾外溢的情况,使环境干净;同时通过进料推压装置将储存箱体和投放空间隔离,从而减少了异味的散放,提高用户舒适度,同时能够减小对小区的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以解决垃圾外溢和产生异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包括:地埋式垃圾站和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将所述密封式转运箱放置在所述地埋式垃圾站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通过将密封式转运箱放置在地埋式垃圾站内,能够实现密封式转运箱升到地面以上或者下降到地面以下。其中,密封式转运箱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式转运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式转运箱的剖视图,其中进料推头堵塞洞口;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式转运箱的剖视图,其中进料推头离开洞口;;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式转运箱中进料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湿转运箱;200-干转运箱;300-进料推压装置;110-投放口;120-卸料门;121-卸料油缸;210-投放空间;211-第一隔板;212-洞口;213-第二隔板;220-暂存空间;221-第一检测口;230-储存箱体;240-容纳空间;241-第二检测口;310-进料推头;320-进料油缸;321-电机;311-第一上顶板;312-第一下底板;313-推动侧板;314-梯形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式转运箱,包括:投放空间210、暂存空间220和储存箱体230;投放空间210位于暂存空间220的上方,且两者连通形成投放箱体;投放箱体和储存箱体230并排连接,且投放空间210与储存箱体230通过第一隔板211隔开,暂存空间220与储存箱体230相通形成洞口212;在暂存空间220内设置有进料推压装置300;其中,进料推压装置300的初始位置能够堵塞洞口212,且进料推压装置300位于投放空间210的正下方;当垃圾到达投放空间210的指定高度时,进料推压装置300远离洞口212,且进料推压装置300上的垃圾掉落在暂存空间220内;然后,进料推压装置300靠近洞口212直至恢复初始位置,且进料推压装置300推动垃圾到达储存箱体230。
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式转运箱,投放空间210和暂存空间220相通,且投放空位于暂存空间220的下方,在暂存空间220内设置进料推压装置300,当进料推压装置300在初始位置时,进料推压装置300的上表面为投放空间210的底壁,且进料推压装置300堵塞暂存空间220与储存箱体230相通形成洞口212;当进料推压装置300远离洞口212后,投放空间210与储存箱体230通过暂存空间220相通。
该密封式转运箱的工作过程为:首先,进料推压装置300处于初始位置,将垃圾从投放空间210的投放口110投放至投放空间210内,且垃圾落在进料推压装置300的上表面;当垃圾达到投放空间210的指定高度,再投放垃圾可能溢出时,启动进料推压装置300,使进料推压装置300远离洞口212,进料推压装置300上的垃圾由于投放空间210的侧壁的作用,掉落在暂存空间220中;最后,使进料推压装置300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时,进料推压装置300推动垃圾到达储存箱体230中。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料推压装置300能够将投放空间210内的垃圾推至储存箱体230内,减少了出现垃圾外溢的情况,使环境干净;同时通过进料推压装置300将储存箱体230和投放空间210隔离,从而减少了异味的散放,提高用户舒适度,同时能够减小对小区的环境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式转运箱还包括用于检测垃圾到达投放空间210的投放口110处的传感器,传感器设置在投放空间210的投放口110处,且传感器与进料推压装置300电连接。通过传感器检查到投放口110处是否存满垃圾,当存满垃圾时,传感器发送信号到进料推压装置300,进料推压装置300开始工作,将垃圾推到储存箱体230内。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进料推压装置300包括进料推头310和用于驱动进料推头310移动的进料驱动机构;进料推头310内具有容纳腔,且容纳腔沿延伸方向的一端贯穿进料推头310,以使进料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暂存空间220的侧壁连接,进料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容纳腔的内壁连接。通过进料推头310的内部具有容纳腔,进料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暂存空间220的侧壁连接进料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容纳腔的内壁连接,能够使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进料推压装置300所占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进料驱动机构包括进料油缸320,进料油缸320的固定端与暂存空间220的侧壁连接,进料油缸320的活塞与容纳腔的内壁连接。通过进料油缸320的活塞活动带动进料推头310移动,从而使进料推头310能够推动垃圾,使垃圾到达储存箱体230内。
其中,可以设置的进料油缸320个数有多个,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进料油缸320,可以设置两个进料油缸320,为了使进料推头310稳定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料油缸3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进料油缸320交叉设置。
为了使推动移动的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进料推头310的底壁与暂存空间220的底壁通过滑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料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进料油缸320驱动的油泵和用于控制油泵运行的电机321;在投放空间21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机321的容纳空间240,容纳空间240远离储存箱体230,且容纳空间240位于暂存空间220的上方。通过电机321的转动,使油泵运行,从而通过油泵为进料油缸320提供动力,实现进料油缸320的活塞的伸长或收缩。其中,将放置电机321的容纳空间240位于投放空间210的一侧,且在暂存空间220的上方,能够使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结构的所占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投放空间210和容纳空间240通过第二隔板213隔开;第二隔板213倾斜设置,以使投放空间210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第二隔板213的下端搭接在进料推压装置300的上表面。
另外,为了方便安装和检测电机321或进料油缸320,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暂存空间22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口221,第一检测口221与第一隔板211相对;在容纳空间24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口241,第二检测口241与第一检测口221同侧。通过打开第一检测口221能够安装或检测进料油缸320,通过打开第二检测口241能够安装或检测进料油缸320。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料推头310包括第一上顶板311、第一下底板312、用于推动垃圾的推动侧板313和两个相对的梯形侧板314;梯形侧板314为直角梯形结构,梯形侧板314的长边与第一上顶板311连接,梯形侧板314的短边与第一下底板312连接;梯形侧板314的直角边与推动侧板313连接。这样就使,第一上顶板311能够大于第一下底板312,推动侧板313为竖直面,方便推动垃圾的同时能够减少进料推头310在移动过程中,垃圾进入到容纳腔中,影响进料油缸320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储存箱体230的侧端设置有卸料门120,卸料门120与投放箱体的位置相对,其中,卸料门120的上端与储存箱体230的第二上顶板铰接,卸料门120的下端与储存箱体230的第二下底板扣锁连接。
为了提高自动化,卸料门120通过卸料油缸121打开或关闭。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卸料油缸121的固定端与的第二上顶板连接,卸料油缸121的活塞与卸料门120的上端连接。
此外,垃圾的种类有需要,为了方便垃圾的处理,将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极垃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并排设置两个密封式转运箱。
具体的,如图1所示,密封式转运箱包括湿转运箱100和干转运箱200。其中,当投放箱体与储存箱体230沿横向并排连接时,湿转运箱100和干转运箱200两个沿纵向并排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包括:地埋式垃圾站和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将所述密封式转运箱放置在所述地埋式垃圾站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通过将密封式转运箱放置在地埋式垃圾站内,能够实现密封式转运箱升到地面以上或者下降到地面以下。其中,密封式转运箱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空间(210)、暂存空间(220)和储存箱体(230);
所述投放空间(210)位于所述暂存空间(220)的上方,且两者连通形成投放箱体;所述投放箱体和储存箱体(230)并排连接,且所述投放空间(210)与所述储存箱体(230)通过第一隔板(211)隔开,所述暂存空间(220)与所述储存箱体(230)相通形成洞口(212);
在所述暂存空间(220)内设置有进料推压装置(300);其中,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的初始位置能够堵塞所述洞口(212),且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位于所述投放空间(210)的正下方;当垃圾到达所述投放空间(210)的指定高度时,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远离所述洞口(212),且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上的垃圾掉落在所述暂存空间(220)内;然后,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靠近所述洞口(212)直至恢复初始位置,且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推动垃圾到达所述储存箱体(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垃圾到达所述投放空间(210)的投放口(110)处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投放空间(210)的投放口(110)处,且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包括进料推头(310)和用于驱动所述进料推头(310)移动的进料驱动机构;
所述进料推头(310)内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沿延伸方向的一端贯穿所述进料推头(310),以使所述进料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暂存空间(220)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料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驱动机构包括进料油缸(320),所述进料油缸(320)的固定端与所述暂存空间(220)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料油缸(320)的活塞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油缸(3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进料油缸(320)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进料油缸(320)驱动的油泵和用于控制所述油泵运行的电机(321);
在所述投放空间(21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机(321)的容纳空间(240),所述容纳空间(240)远离所述储存箱体(230),且所述容纳空间(240)位于所述暂存空间(220)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空间(210)和所述容纳空间(240)通过第二隔板(213)隔开;
所述第二隔板(213)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投放空间(210)的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隔板(213)的下端搭接在所述进料推压装置(300)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暂存空间(22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口(221),所述第一检测口(221)与所述第一隔板(211)相对;在所述容纳空间(24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口(241),所述第二检测口(241)与所述第一检测口(221)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推头(310)包括第一上顶板(311)、第一下底板(312)、用于推动垃圾的推动侧板(313)和两个相对的梯形侧板(314);
所述梯形侧板(314)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梯形侧板(314)的长边与所述第一上顶板(311)连接,所述梯形侧板(314)的短边与第一下底板(312)连接;所述梯形侧板(314)的直角边与所述推动侧板(313)连接。
10.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式垃圾站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式转运箱,将所述密封式转运箱放置在所述地埋式垃圾站内。
CN201821076637.9U 2018-07-06 2018-07-06 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Active CN208394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6637.9U CN208394095U (zh) 2018-07-06 2018-07-06 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6637.9U CN208394095U (zh) 2018-07-06 2018-07-06 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4095U true CN208394095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31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6637.9U Active CN208394095U (zh) 2018-07-06 2018-07-06 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4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94590U (zh) 一种翻斗投料预压式垃圾储存中转设备
CN101804895A (zh) 前进前出垃圾中转成套设备
CN108657701A (zh) 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CN210794473U (zh) 小区智能垃圾收集系统
CN113998345B (zh) 一种垃圾车调控系统
CN110386387A (zh) 负压式垃圾收集压缩箱、系统及方法
CN110712905A (zh) 智能密闭式垃圾压缩贮存机及其垃圾处理方法
CN208394095U (zh) 密封式转运箱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CN102317182A (zh) 垃圾存储
CN208394114U (zh) 垃圾转运箱及垃圾清理系统
CN109230068A (zh) 一种城镇垃圾收集压缩系统
CN203903237U (zh) 餐厨垃圾转运站
CN202114060U (zh) 垃圾压缩打包处理机
CN208576992U (zh) 顶部上料分体式垃圾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垃圾压缩站
CN109335425B (zh) 一种城建用垃圾桶清理装置
CN210456106U (zh) 负压式垃圾收集压缩箱及其系统
CN203094913U (zh) 通道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CN112875110B (zh) 一种用于垃圾中转站的复合式卸料单元及垃圾转运方法
CN111169873B (zh) 一种环卫清理车
CN113060437B (zh) 城市社区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US10773885B2 (en) Dynamic movable integrated system for waste collection
CN211618921U (zh) 智能密闭式垃圾压缩贮存机
CN208932160U (zh) 一种下沉式垃圾收集结构及基于物联网的垃圾收集系统
CN108529100A (zh) 垃圾转运箱及垃圾清理系统
CN217023883U (zh) 一种垃圾投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