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9367U -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 Google Patents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79367U
CN208379367U CN201820719939.7U CN201820719939U CN208379367U CN 208379367 U CN208379367 U CN 208379367U CN 201820719939 U CN201820719939 U CN 201820719939U CN 208379367 U CN208379367 U CN 208379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water drainage
kerbstone
oil
cur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99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远
孙勇
刘昊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99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79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79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79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路缘石及包括该排水路缘石的道路,该排水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路缘石本体上形成有自其路面侧壁体延伸至其另一侧壁体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上沿排水方向依次设有粗过滤单元和精过滤单元,粗过滤单元与精过滤单元之间围设形成过流缓冲槽道。通过粗过滤单元、过流缓冲槽道与精过滤单元配合,可有效提高路缘石的截污能力,应用在钢铁行业等企业内部道路时,可降低污泥、杂物、油污等进入厂区排水系统的比例,可有效降低排水系统清理频率,提升排水效率,保障厂内排水顺畅。

Description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路缘石及包括该排水路缘石的道路,尤其涉及可供钢铁企业道路排水的排水路缘石。
背景技术
现有钢铁企业内部基本不设置排水路缘石,在遇到需要与排水沟或是排水管网相连接的部分时,多采用不设置路缘石的形式,留出一段豁口用于排水。这种设置方式虽简易,易于实施,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钢铁企业内部道路粉尘大、杂质多、部分区域油污重,现有的散排方式不易于污物的集中收集与清理,其进入厂区排水管网后,对排水管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极易堵塞,影响排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排水路缘石及包括该排水路缘石的道路,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排水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所述路缘石本体上形成有自其路面侧壁体延伸至其另一侧壁体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沿排水方向依次设有粗过滤单元和精过滤单元,所述粗过滤单元与所述精过滤单元之间围设形成过流缓冲槽道。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过流缓冲槽道的槽底位于所述粗过滤单元以及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下方。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精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路缘石本体上。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过滤板具有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填充有滤料。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滤料包括级配过滤砾石或除油滤料,所述除油滤料包括吸油毡、活性炭、改性纤维球的至少一种。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粗过滤单元安设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路面侧壁体上,所述精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另一侧壁体上且与所述粗过滤单元正对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过流缓冲槽道的槽腔通过第一隔墙分隔为第一沉淀区和第一除油区,且过流方向为自所述第一沉淀区流向所述第一除油区,于所述第一隔墙上和/或于所述第一除油区内设有第一过滤除油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粗过滤单元安设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路面侧壁体上,所述精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另一侧壁体上,沿所述路缘石本体长度方向,所述粗过滤单元与所述精过滤单元错位布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过流缓冲槽道的槽腔通过第二隔墙分隔为第二沉淀区和第二除油区,所述第二沉淀区与所述第二除油区沿所述路缘石本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于所述第二隔墙上和/或于所述第二除油区内设有第二过滤除油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道路,包括路基,所述路基的至少一侧设有分隔带,所述分隔带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串接的多块路缘石,至少其中一块所述路缘石采用如上所述的排水路缘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粗过滤单元、过流缓冲槽道与精过滤单元配合,可有效提高路缘石的截污能力,应用在钢铁行业等企业内部道路时,可降低污泥、杂物、油污等进入厂区排水系统的比例,可有效降低排水系统清理频率,提升排水效率,保障厂内排水顺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路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路缘石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第一隔墙的排水路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水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11,所述路缘石本体11上形成有自其路面侧壁体延伸至其另一侧(即远离路面2的一侧)壁体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沿排水方向依次设有粗过滤单元12和精过滤单元13,所述粗过滤单元12与所述精过滤单元13之间围设形成过流缓冲槽道14。其中,优选地,上述粗过滤单元12安设于该路缘石本体11的路面侧壁体上,精过滤单元13则安设于该路缘石本体11的另一侧壁体上,二者之间具有相对较长的过流缓冲槽道14,便于污物沉降收集,而且,由精过滤单元13过滤下来的过滤物在该过流缓冲槽道14内暂存,可以防止该排水路缘石由于过滤物堆积而堵塞,保证其排水效率。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述过流缓冲槽道14的槽底位于所述粗过滤单元12以及所述精过滤单元13的下方,可以提高污物的沉降效果以及便于过滤物的收集,避免该过流缓冲槽道14中的沉淀物持续冲刷精过滤单元13而影响过滤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地,上述粗过滤单元12的过水底端与路面2平齐或稍高于路面2,则上述过流缓冲槽道14的槽底位于路面2以下,对于路缘石本体11高度小于该过流缓冲槽道14槽深的情况,可以利用该路缘石本体11下方的土基或路基。
作为优选地实施例,上述路缘石本体11一般为混凝土结构,如采用C30混凝土。上述粗过滤单元12采用格栅板121,该格栅板121可以是混凝土制格栅板121,也可以是铸铁等金属制格栅板121,如采用铸铁结构预埋于路缘石混凝土内;本实施例中,该粗过滤单元12还包括格栅框架122,该格栅板121可拆卸地安装于该格栅框架122内,如该格栅框架122上开设有插槽,该格栅板121可以竖直地嵌插在该插槽内,在该格栅板121顶部安装一提手即可实现该格栅板121可插拔地安装在该格栅框架122中。该格栅框架122优选为是矩形框架,可采用上述的预埋于路缘石混凝土内的方式。上述精过滤单元13也优选为采用板体结构,即所述精过滤单元13包括过滤板131,所述过滤板13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路缘石本体11上;同样地,其可借鉴上述格栅板121可拆卸安装方式,即在路缘石本体11上设置过滤板框架132,该过滤板131可插拔地安装在该过滤板框架132上,具体结构从略;易于理解地,相较于上述格栅板121,该过滤板131应能过滤颗粒度更小的污物/杂物,其可采用过滤网式结构。本实施例中,考虑路缘石所应用场所较为粗放,尤其是对于钢铁企业内部道路,水质较差,因此采用格栅式和板式过滤单元,但并不排除可以采用其它的精细过滤结构,如上述的粗过滤单元12也可采用过滤网,上述的精过滤单元13可采用袋式过滤单元、管式过滤单元等。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实施例,上述精过滤单元13除包括过滤网式的过滤板131外,还可进一步包括滤料,即所述过滤板131具有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填充有滤料,可有效地提高该精过滤单元13的过滤效果。基于上述的过滤板131可拆卸安装在路缘石本体11上的结构,更换该过滤板131即可实现滤料的更换,从而保证该路缘石的排水效果及过滤效果,以及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路段而采用不同的滤料;或者,该过滤板131为可拆卸结构,从而可进一步地方便更换其中的滤料,具体地,该过滤板131包括板框、安装于该板框前面板上的前过滤网和安装于该板框后面板上的后过滤网,板框前面板与板框后面板可以采用卡扣连接、铰接或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前过滤网与后过滤网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围设形成上述的填料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滤料包括级配过滤砾石或除油滤料,所述除油滤料包括吸油毡、活性炭、改性纤维球的至少一种。其中,级配过滤砾石适用于普通场地使用,而除油滤料则适用于油污场地使用;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水路缘石适用于有油污存在可能的道路,如钢铁企业相关厂区道路等,避免油污进入厂区排水系统而影响排水管网的使用,降低后续污水处理负担。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精过滤单元13的过水底端位于粗过滤单元12的过水底端下方,以便提高排水效率。具体地,上述过滤板131底端位于格栅板121底端下方,本实施例中,二者的高度差在2~5cm范围内,优选为3cm。
对于粗过滤单元12与精过滤单元13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本实施例提供两种具体实施方式:
(1)如图1和图2,所述粗过滤单元12与所述精过滤单元13正对设置,该结构的路缘石易于设计及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过流缓冲槽道14的槽腔通过第一隔墙分隔为第一沉淀区和第一除油区,且过流方向为自所述第一沉淀区流向所述第一除油区,于所述第一隔墙上和/或于所述第一除油区内设有第一过滤除油机构。其中,上述第一隔墙可以为竖向设置的隔墙,第一沉淀区与第一除油区可以为沿路缘石本体11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且第一沉淀区靠近道路侧;上述第一隔墙也可以为倾斜设置的隔墙,其顶端优选为连接于上述格栅框架122顶部,其底端则连接在过流缓冲槽道14的远离路面2的槽壁上(即精过滤单元13正下方的槽壁上)。上述排水通道的排水路径即为粗过滤单元12-第一沉淀区-第一除油区-精过滤单元13;水体中的油污可以通过上述第一过滤除油机构截留。易于理解地,该第一隔墙可以采用上述的带有除油滤料的除油过滤板131,以构成上述的第一过滤除油机构;对于在第一除油区内设置第一过滤除油机构的方式,第一隔墙可以采用过滤网以便过水,在该第一除油区内填充吸油毡、活性炭或改性纤维球等除油滤料。优选地,采用上述倾斜设置的第一隔墙,并在其上方堆置改性纤维球或活性炭等除油滤料,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固体过滤物可以沉降在过流缓冲槽道14的槽底,而且由于过流缓冲槽道14是顶部开口设计(或者在顶部用钢丝网等防止滤料溢出)的,在下雨或道路冲洗时可以对第一隔墙上方的滤料进行清洗,以提高其过滤效率及效果。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3,上述第一隔墙15也采用倾斜设置的滤网式隔板且两端分别固定在过流缓冲槽道14的两个槽壁上,在该第一隔墙15上方设有分流板16,该分流板16呈倒V型或W型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格栅框架122底部和过滤板框架132底部,在该第一隔墙15与分流板16之间形成填料区,用于堆置改性纤维球或活性炭等除油滤料;分流板16的作用在于将入水与出水分离,保证入水经过填料区后再流出过流缓冲槽道14,如图3,优选为采用W型分流板,其具有两个下折弯部和一个上折弯部,其中,两个下折弯部优选为梯形槽的结构,梯形槽的水平槽底为便于过水的滤网式底板。
(2)沿所述路缘石本体11长度方向,所述粗过滤单元12与所述精过滤单元13错位布置,二者优选为完全错位,即二者在同一竖向平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这种方式可以延长过流缓冲槽道14的长度,因而可以达到更好地污物沉降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过流缓冲槽道14的槽腔通过第二隔墙分隔为第二沉淀区和第二除油区,所述第二沉淀区与所述第二除油区沿所述路缘石本体11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于所述第二隔墙上和/或于所述第二除油区内设有第二过滤除油机构。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隔墙优选为竖直设置;易于理解地,上述第二沉淀区位于粗过滤单元12正下方,上述第二除油区位于精过滤单元13正下方,上述排水通道的排水路径即为粗过滤单元12-第二沉淀区-第二除油区-精过滤单元13,水体中的油污可以通过上述第二过滤除油机构截留。同样地,该第二隔墙可以采用上述的带有除油滤料的除油过滤板131,以构成上述的第二过滤除油机构;对于在第二除油区内设置第二过滤除油机构的方式,第二隔墙可以采用过滤网以便过水,在该第二除油区内填充吸油毡、活性炭或改性纤维球等除油滤料。由于过流缓冲槽道14的长度相对较长,因此便于上述第二沉淀区与第二除油区的设置,保证除油效果的同时,不影响排水流量;进一步地,可设置自第二沉淀区向第二除油区的方向,该过流缓冲槽道14的槽底具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水体从第二沉淀区向第二除油区内流通。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道路,包括路基2,所述路基2的至少一侧设有分隔带,所述分隔带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串接的多块路缘石,至少其中一块所述路缘石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排水路缘石,该排水路缘石的具体结构此次不作赘述。
优选地,如图1-图3,排水路缘石附近的路面2具有一定的坡度,坡度以不小于1%为佳,以便将路面2积水导流至该排水路缘石处。优选为是沿路面长度方向及路面宽度方向均具有排水坡度,以形成向粗过滤单元12处汇聚的低洼区域。
进一步地,在精过滤单元13后侧设置一段排水坡道3,将排水路缘石与排水沟或排水管网相连,排水坡道3的材质优选为采用M10砂浆,坡度不小于1%,用于导流污水,并与其它区域阻隔开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水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本体上形成有自其路面侧壁体延伸至其另一侧壁体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沿排水方向依次设有粗过滤单元和精过滤单元,所述粗过滤单元与所述精过滤单元之间围设形成过流缓冲槽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缓冲槽道的槽底位于所述粗过滤单元以及所述精过滤单元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路缘石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具有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填充有滤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包括级配过滤砾石或除油滤料,所述除油滤料包括吸油毡、活性炭或改性纤维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单元安设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路面侧壁体上,所述精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另一侧壁体上且与所述粗过滤单元正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缓冲槽道的槽腔通过第一隔墙分隔为第一沉淀区和第一除油区,且过流方向为自所述第一沉淀区流向所述第一除油区,于所述第一隔墙上和/或于所述第一除油区内设有第一过滤除油机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单元安设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路面侧壁体上,所述精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另一侧壁体上,沿所述路缘石本体长度方向,所述粗过滤单元与所述精过滤单元错位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水路缘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缓冲槽道的槽腔通过第二隔墙分隔为第二沉淀区和第二除油区,所述第二沉淀区与所述第二除油区沿所述路缘石本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于所述第二隔墙上和/或于所述第二除油区内设有第二过滤除油机构。
10.一种道路,包括路基,所述路基的至少一侧设有分隔带,所述分隔带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串接的多块路缘石,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块所述路缘石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路缘石。
CN201820719939.7U 2018-05-15 2018-05-15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Active CN208379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9939.7U CN208379367U (zh) 2018-05-15 2018-05-15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9939.7U CN208379367U (zh) 2018-05-15 2018-05-15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79367U true CN208379367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7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9939.7U Active CN208379367U (zh) 2018-05-15 2018-05-15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79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0772A (zh) * 2018-05-15 2018-07-27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0772A (zh) * 2018-05-15 2018-07-27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CN108330772B (zh) * 2018-05-15 2024-04-26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2697B (zh) 漂浮物拦截装置
CN209276936U (zh) 一种公路路面排水集水装置
CN212742596U (zh) 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
CN210315768U (zh) 一种便于收集雨水的骨架护坡
CN208379367U (zh)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CN108330772A (zh) 排水路缘石及道路
KR20150047908A (ko) 비점오염 저감 장치
CN205276453U (zh) 漂浮物拦截装置
CN213295934U (zh) 一种积水可快速排出式海绵城市透水路基
CN212129416U (zh) 一种公路桥梁路面排水结构
CN213836355U (zh) 一种高速公路涵洞渗漏水防治结构
CN212956842U (zh) 高速公路隔离带的排水系统
CN114922277A (zh)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海绵型边沟结构
CN211285128U (zh)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112609528A (zh)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24495A (zh) 一种一体化路缘石双过滤排水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6167997U (zh) 一种井下沉淀池硐室
CN217298497U (zh) 海绵城市铺设结构
CN211143242U (zh) 一种防堵塞的市政集水井
CN216474327U (zh) 一种城市道路透水型人行道结构
CN216074726U (zh) 道路桥梁过滤排水系统
CN211973736U (zh) 市政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CN217439127U (zh)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海绵型边沟结构
CN211171601U (zh) 一种一体式防堵塞桥面雨水排水口
CN217231324U (zh) 再生骨料防积水路面铺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59 Liufang Avenue, Donghu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e Souther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 59 Liufang Road, CCEPC Industrial Park, Donghu High-tech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Urb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