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车。
背景技术
搬运车主要用于短距离的物料运输并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加工设备组成柔性生产线,用来搬运不同的材料和零部件,提高了移动式输送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但是,很多搬运车的搬运装置部分灵活度不高,工作方向单一,只可在二维平面内进行抓取动作,并且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材料从车上脱离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搬运车。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搬运车,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具有一承载面;
万向车轮,所述万向车轮设置于所述车架上;
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包括底座、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叉剪伸缩结构和机械手爪,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车架的承载面上,所述第一机械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械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机械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机械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机械臂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叉剪伸缩结构连接,所述叉剪伸缩结构远离所述第二机械臂的一端与所述机械手爪连接;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机械臂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机械臂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机械臂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机械臂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与所述叉剪伸缩结构驱动连接;
第一挡板,所述车架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呈弧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上开设有限位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设置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机械臂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第二机械臂与第一机械臂的转动连接,使得机械手爪可以多向移动、对待运输材料进行夹持,该搬运车体积小、重量轻、且机械手可以多方位地转动、对材料进行夹持转移,使得转移材料更为便捷、灵活,方便省力。并且通过第一挡板的设置,对承载面上的材料进行限位阻挡,使其不会从车架上脱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搬运车,包括车架100、万向车轮300、机械手、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微型气缸、第一挡板和第三电机。
具体地,所述车架100具有一承载面110,承载面110用于承载待搬运转移材料,所述万向车轮300设置于所述车架100上,使得车架100可以360°转动,所述机械手包括底座210、第一机械臂220、第二机械臂230、叉剪伸缩结构240和机械手爪250,所述底座210设置于所述车架100的承载面110上,用于连接第一机械臂220和车架100,所述第一机械臂220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2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械臂2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机械臂23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机械臂220驱动连接,例如,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第一机械臂220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机械臂220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以第一机械臂220与底座210的连接处为转动点转动。所述第二机械臂2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机械臂220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叉剪伸缩结构240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机械臂230驱动连接,例如,所述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机械臂230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二机械臂230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以第二机械臂230与第一机械臂220的连接处为转动点转动,所述叉剪伸缩结构240远离所述第二机械臂230的一端与所述机械手爪250连接,也就是所述叉剪伸缩结构240第一端与第二机械臂230连接,第二端与机械手爪250连接,所述微型气缸与所述叉剪伸缩结构240驱动连接,通过微型气缸的驱动使得叉剪伸缩结果进行伸缩,通过所述叉剪伸缩结构240的伸长缩短以调节其长度,使得机械手爪250伸出和收回,使得机械手爪250可方便地对待搬运材料进行夹持。
为了实现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之间的转动连接,一个实施例是,第一机械臂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转动孔,第二机械臂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和第二转动孔内设置一转动轴,第二机械臂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电机与转动轴驱动连接,这样,第二电机驱动转动轴在第一转动孔内转动时,转动轴带动第二机械臂转动,实现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之间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例如,所述叉剪伸缩结构240包括若干叉剪伸缩单元,各所述叉剪伸缩单元首尾依次活动连接,例如,两个叉剪伸缩单元之间铰接,例如,设置于两端的叉剪伸缩单元为第一叉剪伸缩单元和第二叉剪伸缩单元,第一叉剪伸缩单元与第二机械臂230连接,第二叉剪伸缩单元与机械手爪250连接,例如,第二叉剪升降单元包括一对呈X型的叉剪伸缩臂,两个叉剪伸缩臂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一叉剪伸缩臂连接,另一端与另一叉剪伸缩臂连接,微型气缸与所述连杆驱动连接,例如,微型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和推杆,推杆与连杆连接,通过气缸本体的驱动推杆做往复运动,从而推动叉剪伸缩臂张开或合拢,实现叉剪伸缩结构240的伸缩。
通过第一机械臂220与底座210的转动连接、第二机械臂230与第一机械臂220的转动连接,使得机械手爪250可以多向移动、对待运输材料进行夹持,该搬运车体积小、重量轻、且机械手可以多方位地转动、对材料进行夹持转移,使得转移材料更为便捷、灵活,方便省力。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架10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510,所述第一挡板410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510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510开设于车架100上与承载面110相邻的侧面上,即第一滑槽510开设于车架100的侧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挡板410滑动设置于所述车架100上,通过转动第一挡板410至适当的位置,对设置于承载面110上的材料进行限位阻挡,使其不会从车架100上脱离。
进一步地,例如,所述车架100开设有第一滑槽510、第二滑槽520和第三滑槽530,所述第一滑槽510、第二滑槽520、第三滑槽530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槽510、第二滑槽520、第三滑槽530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搬运车包括第一挡板410、第二挡板420和第三挡板430。第一挡板410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二挡板420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三挡板430上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510内,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520内,第三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530内,通过这种设置,当机械手对材料进行夹持搬运时,第一挡板410、第二挡板420、第三挡板430转动至滑槽相对远离机械手的位置,并且第一挡板410、第二挡板420与第三挡板430相对设置,使得搬运货物工程中第一挡板410、第二挡板420和第三挡板430不会妨碍机械手的搬运操作,当机械手完成搬运、将材料转移至车架100的承载面110上,第一挡板410在第一滑槽510内滑动、第二挡板420在第二滑槽520内滑动、第三挡板430在第三滑槽530内滑动,例如,第一挡板410与第三挡板430转动至相对的两侧位置上,第二挡板420转动至第一挡板410与第二挡板420的旁侧,使得其对待搬运材料进行限位阻挡,避免材料在转运过程中从车架100上发生落件现象。
进一步地,例如,所述第一滑槽510呈弧形,例如,所述第一挡板410呈弧形,例如,所述第一滑槽510呈半圆形,例如,所述第一挡板410的截面呈半圆形,使得第一挡板410可以方便地转移,不会阻挡机械手的移动。
例如,所述第二滑槽呈弧形,例如,所述第二挡板呈弧形,例如,所述第二滑槽呈半圆形,例如,所述第二挡板的截面呈半圆形,例如,所述第三滑槽呈弧形,例如,所述第三挡板呈弧形,例如,所述第三滑槽呈半圆形,例如,所述第三挡板的截面呈半圆形。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材料在转运过程中从车架100上脱落等现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110上开设有限位槽120,通过机械手爪250的夹持将材料搬运转移至限位槽120内,通过限位槽120的限位使得材料不会脱离车架100。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材料在转运过程中从车架100上脱落等现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110设置有防滑垫,例如,所述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增加其表面的摩擦力以防止它从承载面110上脱离,通过机械手爪250的夹持将材料搬运转移至防滑垫的表面,通过材料与防滑垫表面的摩擦力使材料不会脱离车架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