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4878U - 分中治具 - Google Patents

分中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4878U
CN208304878U CN201820778098.7U CN201820778098U CN208304878U CN 208304878 U CN208304878 U CN 208304878U CN 201820778098 U CN201820778098 U CN 201820778098U CN 208304878 U CN208304878 U CN 208304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conduit
jacking block
groove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780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焕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780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4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4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48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中治具,包括:基座,用于承载工件,基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槽道,基座沿其宽度方向设有第二槽道;定位机构,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推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下方的第一顶块、第二顶块及第一弹性件,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顶块使其两自由端在第一槽道两端处沿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两第一抵持件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弹性推抵第二顶块使其两自由端在第二槽道两端处沿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两第二抵持件沿基座的宽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上述分中治具可将工件长度方向的两侧夹紧,达到工件长度及宽度两个不同方向分中的目的。

Description

分中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外壳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中治具。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外壳的组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分中治具对电子产品的外壳进行分中定位,以保证电子产品的外壳的组装作业精度。传统的分中治具通常只能实现对工件某一个方向的分中定位,而对于长度与宽度两个方向均存在公差的外壳,该分中治具并不能有效地保证外壳的分中定位精度,从而导致外壳的组装作业精度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分中治具,该分中治具能够实现两个不同方向均存在公差的工件的稳定和精准定位。
一种分中治具,包括:
基座,用于承载工件,所述基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槽道,所述基座沿其宽度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一槽道垂直相交且连通的第二槽道;
定位机构,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两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道的两端,且可反向同步滑动;两所述第二抵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槽道的两端,且可反向同步滑动;
推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下方的第一顶块、第二顶块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顶块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顶块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一顶块与所述第二顶块之间,所述第一顶块的两自由端可贯穿所述基座伸入至所述第一槽道两端处,所述第二顶块的两自由端可贯穿所述基座伸入至所述第二槽道两端处;及
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顶块使其两自由端在所述第一槽道两端处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两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推抵所述第二顶块使其两自由端在所述第二槽道两端处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所述两所述第二抵持件沿所述基座的宽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进而以使两所述第一抵持件及两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将所述工件长度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块的两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顶块的两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斜面;每一所述第一抵持件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三斜面;每一所述第二抵持件设有与所述第二斜面相配合的第四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于其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所述第二槽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顶机构还包括用于所述第二顶块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顶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复位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一槽道的底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抵持件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构成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三弹性件弹性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及
用于所述第二抵持件复位的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槽道的底壁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抵持件朝向所述第三凹槽的一侧还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共同构成第二容置槽,所述第四弹性件弹性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上,以将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限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两第一滑动部,两所述第一滑动部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及两所述第一滑动部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用于穿设所述基座的底部并伸入至所述第一槽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两第二滑动部,两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及两所述第二滑动部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顶块的一端弹性抵接,所述第二滑动部用于穿设所述基座的底部并伸入至所述第二槽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持机构,所述压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持机构用于压持所述工件的顶部以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持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转轴;及
压持件,用于抵接所述工件的顶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转轴驱动所述压持件相对所述基座绕所述转轴的轴向转动,以及驱动所述压持件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压持件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上述分中治具,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顶块使其两自由端在第一槽道内两端处沿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两第一抵持件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弹性推抵第二顶块使其两自由端在第二槽道内两端处沿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第二抵持件沿基座的宽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进而以使两第一抵持件及两第二抵持件分别将工件长度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紧,达到工件长度及宽度两个不同方向分中的目的,实现两个不同方向均存在公差的工件的稳定和精准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分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分中治具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分中治具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分中治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分中治具100包括基座110、定位机构130及推顶机构120。基座110用于承载工件。工件可以为电子产品的外壳。基座110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槽道111,基座110沿其宽度方向设有与第一槽道111垂直相交且连通的第二槽道112。
定位机构130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抵持件131和第二抵持件132。两第一抵持件131设置于第一槽道111的两端,且可反向同步滑动。两第二抵持件132设置于第二槽道112的两端,且可反向同步滑动。
如图3及图4所示,推顶机构120包括第一驱动件140、设置于基座110下方的第一顶块121、第二顶块122及第一弹性件123。第二顶块122位于基座110与第一顶块121之间。第一弹性件123弹性抵接在第一顶块121与第二顶块122之间。第一顶块121的两自由端可贯穿基座110伸入至第一槽道111两端处。第二顶块122的两自由端可贯穿基座110伸入至第二槽道112两端处。
第一驱动件140能够驱动第一顶块121使其两自由端在第一槽道111内两端处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两第一抵持件131沿基座110的长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123弹性推抵第二顶块122使其两自由端在第二槽道112内两端处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第二抵持件132沿基座110的宽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进而以使两第一抵持件131及两第二抵持件132分别将工件长度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基座11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分别为X轴、Y轴及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第一槽道111沿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延伸。第二槽道112沿Y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延伸。工件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分别与基座11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平行。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0设置于基座110的底部,并与第一顶块121连接。第一驱动件140能够驱动第一顶块121使两自由端沿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移动从而推抵两第一抵持件131沿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反向同步移动,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123驱动第二顶块122的两自由端沿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移动从而推抵第二抵持件132沿沿Y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反向同步移动,进而以使两第一抵持件131及两第二抵持件132分别将工件沿X轴及Y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的两侧夹紧。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顶块121的两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一斜面121a,第二顶块122的两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斜面122a。每一第一抵持件131设有与第一斜面121a相配合的第三斜面131a,每一第二抵持件132设有与第二斜面122a相配合的第四斜面132a。通过第一斜面121a与第三斜面131a的斜楔配合,从而实现第一顶块121对第一抵持件131沿基座11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转化。通过第二斜面122a与第四斜面132a的斜楔配合,从而实现第二顶块122对第二抵持件132沿基座11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转化。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块121与第二顶块122交错设置。第一顶块121的两自由端穿设基座110的底部而伸入至第一槽道111内。第二顶块122的两自由端穿设基座110的底部而伸入至第二槽道112内。两第一斜面121a朝向第一槽道111的中部设置。两个第三斜面131a朝向第一槽道111的两端设置。两个第二斜面122a朝向第二槽道112的中部设置。两个第四斜面132a朝向第二槽道112的两端设置。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最佳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21a和第三斜面131a的斜楔角度(第一斜面121a或第三斜面131a与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形成的夹角)为20度。第二斜面122a和第四斜面132a的斜楔角度(第二斜面122a或第四斜面132a与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形成的夹角)为20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顶块121包括第一连接部121b和两第一滑动部121c。两第一滑动部121c相对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21b的两端。第一连接部121b及两第一滑动部121c形成“U”型结构。第一连接部121b用于与第一驱动件140连接。第一滑动部121c用于穿设基座110的底部并伸入至第一槽道111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21a设置于第一滑动部121c远离第一连接部121b的一端。进一步地,基座11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3。第一通孔113与第一槽道111连通。第一通孔113用于供第一滑动部121c的穿设。
进一步地,第二顶块122包括第二连接部122b和两第二滑动部122c。两第二滑动部122c相对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22b的两端。第二连接部122b及两第二滑动部122c形成“U”型结构。第二连接部122b用于与第一弹性件123远离第一顶块121的一端弹性抵接。第二滑动部122c用于穿设基座110的底部并伸入至第二槽道112内。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2b与第一连接部121b垂直设置。第二连接部122b位于基座110与第一连接部121b之间。第一弹性件123弹性抵接在第一连接部121b与第二连接部122b之间。第二斜面122a设置于第二滑动部122c远离第二连接部122b的一端。进一步地,基座1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14。第二通孔114与第二槽道112连通。第二通孔114用于供第二滑动部122c的穿设。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推顶机构120还包括用于第二顶块122复位的第二弹性件124。第二弹性件124弹性抵接在基座110与第二顶块122之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24弹性抵接在基座110与第二连接部122b之间。
当第一驱动件140驱动第一顶块121的两端在第一槽道111内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向下(Z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解除工件的夹紧时,此时第二弹性件124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124能够提供沿Z方向的反方向的弹力,并可克服该状态下第一弹性件123沿Z方向的弹力而驱动第二顶块122的两端在第二槽道112内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向下(Z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进而实现第二顶块122的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第二弹性件124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弹性件123的弹性模量,避免因第二弹性件124的弹力过大而影响第一弹性件123对第二顶块122的两端在第二槽道112内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向上(Z方向)的弹力驱动。
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基座110于其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第二槽道112,由于每一第二槽道112的两端成对设置有第二抵持件132,从而可以增大工件宽度方向两侧的受力区域范围,提高工件宽度方向的分中定位精度。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机构130还可包括用于第一抵持件131复位的第三弹性件133。第一槽道111的底壁设有第一凹槽111a。第一抵持件131朝向第一凹槽111a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凹槽131b。第一凹槽111a与第二凹槽131b共同构成第一容置槽134。第三弹性件133弹性收容于第一容置槽134内。
当第一驱动件140驱动第一顶块121的两端在第一槽道111内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向下(Z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解除工件的夹紧时,此时第一斜面121a与第三斜面131a分离,第三弹性件133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弹性件133能够提供弹力并驱动第一抵持件131在第一槽道111内远离工件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抵持件131的自动复位。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定位机构130还可包括用于第二抵持件132复位的第四弹性件135。第二槽道112的底壁设有第三凹槽112a。第二抵持件132朝向第三凹槽112a的一侧还设有第四凹槽132b。第三凹槽112a与第四凹槽132b共同构成第二容置槽136。第四弹性件135弹性收容于第二容置槽136内。
与上述第三弹性件133的作用原理类似,当第一驱动件140驱动第一顶块121的两端在第一槽道111内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向下(Z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解除工件的夹紧时,第二顶块122的两端在第二弹性件124的弹力驱动下在第二槽道112内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向下(Z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此时第二斜面122a与第四斜面132a分离,且第四弹性件135处于压缩状态,第四弹性件135能够提供弹力并驱动第二抵持件132在第二槽道112内远离工件移动,进而实现第二抵持件132的自动复位。
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机构130还包括盖板137。盖板137盖设于第一抵持件131和第二抵持件132上,以将第一抵持件131和第二抵持件132分别限位于第一槽道111和第二槽道112内。
如图4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块121上设有第五凹槽121d。第二顶块122朝向第五凹槽121d的一侧设有第六凹槽122d。第一弹性件123的两端分别收容于第五凹槽121d和第六凹槽122d内,以便于第一弹性件123相对第一顶块121与第二顶块122之间的定位安装。
如图1及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工件相对基座110的放置稳定性,上述分中治具100还可包括压持机构150。压持机构150设置于基座110上。压持机构150用于压持工件的顶部以将工件固定于基座110上。在本实施例中,压持机构150包括两个。两个压持机构150相对基座110沿基座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压持机构150包括第二驱动件151和压持件153。第二驱动件151设置于基座110的底部。第二驱动件151具有转轴152。压持件153用于抵接工件的顶部。压持件153通过转轴152转动设置于基座110上。第二驱动件151用于通过转轴152驱动压持件153相对基座110绕转轴152的轴向转动,以及驱动压持件153相对基座110沿转轴152的轴向移动,以使压持件153将工件固定于基座110上。
具体的,当工件相对基座110定位放置以后,第二驱动件151可通过转轴152驱动压持件153相对基座110绕转轴152的轴向(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转动,以及驱动压持件153相对基座110沿转轴152的轴向(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移动,使得压持件153能够与工件的顶部抵接,进而将工件压持固定于基座110上。
上述分中治具100,工作时,将工件放置于基座110上,第一驱动件140驱动第一顶块121使其两自由端在第一槽道111内两端处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向上移动,第一弹性件123被压缩产生弹力从而推抵第二顶块122使其两自由端在第二槽道112内两端处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向上移动,在第二顶块122的两自由端的第二斜面122a分别与两第二抵持件132的第四斜面132a的斜楔作用下,两第二抵持件132同步地在第二槽道112内逐渐向工件的中心靠拢,从而将工件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紧,第一顶块121的两自由端在第一槽道111内两端处沿基座110的厚度方向继续向上移动,在第一顶块121的两自由端的第一斜面121a分别与两第一抵持件131的第三斜面131a的斜楔作用下,两第一抵持件131同步地在第一槽道111内逐渐向工件的中心靠拢,从而将工件长度方向的两侧夹紧,达到工件长度及宽度两个不同方向分中的目的,进而实现两个不同方向均存在公差的工件的稳定和精准的定位。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用于承载工件,所述基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槽道,所述基座沿其宽度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一槽道垂直相交且连通的第二槽道;
定位机构,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两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道的两端,且可反向同步滑动;两所述第二抵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槽道的两端,且可反向同步滑动;
推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下方的第一顶块、第二顶块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顶块位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顶块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一顶块与所述第二顶块之间,所述第一顶块的两自由端可贯穿所述基座伸入至所述第一槽道两端处,所述第二顶块的两自由端可贯穿所述基座伸入至所述第二槽道两端处;及
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顶块使其两自由端在所述第一槽道两端处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两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推抵所述第二顶块使其两自由端在所述第二槽道两端处沿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推抵所述两所述第二抵持件沿所述基座的宽度方向反向同步移动,进而以使两所述第一抵持件及两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将所述工件长度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块的两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顶块的两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斜面;每一所述第一抵持件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三斜面;每一所述第二抵持件设有与所述第二斜面相配合的第四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于其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所述第二槽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机构还包括用于所述第二顶块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顶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复位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一槽道的底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抵持件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构成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三弹性件弹性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及
用于所述第二抵持件复位的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槽道的底壁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抵持件朝向所述第三凹槽的一侧还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共同构成第二容置槽,所述第四弹性件弹性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上,以将所述第一抵持件和所述第二抵持件分别限位于所述第一槽道和所述第二槽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两第一滑动部,两所述第一滑动部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及两所述第一滑动部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用于穿设所述基座的底部并伸入至所述第一槽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两第二滑动部,两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及两所述第二滑动部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顶块的一端弹性抵接,所述第二滑动部用于穿设所述基座的底部并伸入至所述第二槽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持机构,所述压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持机构用于压持所述工件的顶部以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中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转轴;及
压持件,用于抵接所述工件的顶部,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转轴驱动所述压持件相对所述基座绕所述转轴的轴向转动,以及驱动所述压持件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压持件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CN201820778098.7U 2018-05-23 2018-05-23 分中治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04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8098.7U CN208304878U (zh) 2018-05-23 2018-05-23 分中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8098.7U CN208304878U (zh) 2018-05-23 2018-05-23 分中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4878U true CN208304878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5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7809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04878U (zh) 2018-05-23 2018-05-23 分中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48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7747A (zh) * 2019-04-10 2019-06-14 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锁螺丝固定装置
CN111015282A (zh) * 2019-12-17 2020-04-1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大公差零件的精加工方法
CN111300093A (zh) * 2020-03-09 2020-06-19 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压合治具
CN111376199A (zh) * 2020-04-14 2020-07-0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橡胶堆的固定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7747A (zh) * 2019-04-10 2019-06-14 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锁螺丝固定装置
CN109877747B (zh) * 2019-04-10 2024-03-15 深圳贝仕达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锁螺丝固定装置
CN111015282A (zh) * 2019-12-17 2020-04-1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大公差零件的精加工方法
CN111300093A (zh) * 2020-03-09 2020-06-19 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压合治具
CN111376199A (zh) * 2020-04-14 2020-07-0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橡胶堆的固定装置及设备
CN111376199B (zh) * 2020-04-14 2021-10-01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橡胶堆的固定装置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04878U (zh) 分中治具
CN203993748U (zh) 一种压销治具
CN101576573B (zh) 插拔装置
CN201455702U (zh) 超薄工件端面铣削夹具
CN105965440A (zh) 触摸屏拆卸装置
CN207522754U (zh) 一种基于木工制造用修边设备
CN202727543U (zh) 一种跑台丝印机的网板固定夹具
CN207578217U (zh) 柱状工件外部拉压夹紧装置
CN205870050U (zh) 微调型夹压定位装置
CN206216277U (zh) 一种自动定心夹紧器
CN205147894U (zh) 一种多工位液压夹具
CN204421802U (zh) 联轴器中心找正装置
CN107470472A (zh) 一种用于生产压缩机排气消音盖的高效冲压模具
CN208606661U (zh) 一种汽车中下护板检具
CN203745297U (zh) 一种经编布牢固度测试装置的定位结构
CN207431748U (zh) 一种加工中心用工件夹紧器
CN208223952U (zh) 一种精密五金产品强度检测装置
CN208928909U (zh) 一种旋转压合式金属折弯结构
CN208214657U (zh) 对中夹具装置和焊接设备
CN216520111U (zh) 一种厨房水管检修用连管器
CN208391872U (zh) 一种摩托车右曲柄专用夹具
CN203171467U (zh) 浮动压紧装置
CN207155314U (zh) 一种传动轴拨叉加工工装
CN205734022U (zh) 机械加工用夹压定位装置
CN207910652U (zh) 轴承安装装置及端盖轴承安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