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9397U - 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9397U
CN208289397U CN201820770400.4U CN201820770400U CN208289397U CN 208289397 U CN208289397 U CN 208289397U CN 201820770400 U CN201820770400 U CN 201820770400U CN 208289397 U CN208289397 U CN 208289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lock
plate
plane
pla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704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ichu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ichu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ichu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ichu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704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9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9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9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包括切割架、第一台板、第一转动座、主托块、压铆架、第二台板、上料架、联轴器、进料电机、进料梁、立柱、横梁、长管、下拉管、平梁、短管、进料组件、上料组件、切割组件、压紧组件、冲压组件、铆接组件和移动组件;本实用新型将切割、冲压和铆接工序整合在一台设备上,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了铝边框的频繁周转运输,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有效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多个太阳能板拼装后需要在外部装设一个铝框架,制作铝框架所需的铝边框需要经过切割、冲压和铆接后才能进行组装,以往的铝边框的切割、冲压和铆接工序分别在切割、冲压和铆接设备上完成,切割、冲压和铆接设备均需要配备一个工人进行操作,同时,设备之间的运输周转也需要配备工人,人工成本较高,频繁的周转运输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加工效率较低,多台设备的占地面积也较大,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将切割、冲压和铆接工序整合在一台设备上,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了铝边框的频繁周转运输,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有效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的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包括切割架、第一台板、第一转动座、主托块、压铆架、第二台板、上料架、联轴器、进料电机、进料梁、立柱、横梁、长管、下拉管、平梁、短管、进料组件、上料组件、切割组件、压紧组件、冲压组件、铆接组件和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架的上方固定有第一台板,所述切割架的前侧固定有压铆架;所述压铆架的上方固定有第二台板;所述第一台板的上平面中部固定有第一转动座和主托块,所述第一转动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切割组件,所述主托块位于两个切割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冲压组件和两个对称分布的铆接组件,所述切割架的右侧设置有进料梁,所述进料梁的下侧侧面上固定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立柱;所述进料梁的上侧侧面上设置有上料组件,所述进料梁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上料架,两个所述上料架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进料组件;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长管,两个所述长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的下侧侧面两端,所述横梁的下侧侧面中部固定竖直分布的下拉管;所述下拉管的下端后侧固定有水平分布的平梁,所述平梁的另一端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短管,所述短管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台板的上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护罩、前板、后板、第一底板、第一丝杠、第一手轮、第一内螺纹块、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手轮、第二丝杠、第二内螺纹块、平移板、第二滑块、第二导轨、第一凸座、摆动块、第一销轴、第二凸座、第三凸座、第二销轴、垫板、第二底板、第三导轨、第三滑块、第三底板和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一台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一导轨,每个所述第一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均固定在第一底板的下平面上,所述第一底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前板和后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导轨,两个所述第二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平移板的下平面两端;所述平移板的上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一凸座组合,所述第一凸座组合包括两个第一凸座,所述垫板的下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凸座组合,所述第二凸座组合包括两个第二凸座;每个第一凸座组合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座之间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插入连接有一个摆动块,所述摆动块的一端穿插连接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穿插连接在两个第一凸座之间;两个所述摆动块的另一端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插入连接在两个第二凸座组合中的两个第二凸座之间,所述摆动块的另一端穿插连接有一个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分别插入连接在两个第二凸座之间,所述摆动块能分别围绕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与第一凸座组合和第二凸座组合实现相对转动,所述垫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导轨,两个所述第三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两个第三滑块,每个所述第三滑块的上方均固定在第三底板的下平面上;所述前板和后板的外侧之间固定有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箱体、轴承套、转轴、从动带轮、传动带、主动带轮、锯片罩、锯片、进给气缸、牵引板和副托块;所述第三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第一电机和箱体,所述箱体的前侧固定在前板的后侧平面上;所述箱体的内部嵌入固定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中插入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穿过箱体并插入固定在从动带轮的一侧中心,所述传动带的一端套设在从动带轮上,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套设在主动带轮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插入固定在主动带轮的一侧中心;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箱体并插入固定在锯片的中心,所述锯片的一部分穿过前板并伸出到前板的前侧,所述前板的后侧平面上还固定有锯片罩,所述锯片罩罩设在锯片的外侧,所述第三底板的后侧固定有牵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进给气缸,所述进给气缸的伸缩端固定在牵引板上;所述平移板的下平面中部固定有第二内螺纹块,所述第二内螺纹块中穿插螺接有横向分布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穿过护罩并插入固定在第二手轮的一侧中心,所述第二丝杠的另一端插入连接在第二转动座中,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下方固定在第一底板的上平面上,所述第一底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第一内螺纹块,所述第一内螺纹块中穿插螺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穿过护罩并插入固定在第一手轮的一侧中心,所述第一丝杠的另一端插入螺接在第一转动座的一侧内部;所述前板的前侧平面上均固定有一个副托块,所述副托块位于锯片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板的上平面前侧均设置有一个压紧组件,两个所述压紧组件的位置与两个副托块的位置相互配合,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连接板、第三转动座、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压块;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第一台板的上平面前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第一台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平面后侧固定有第三转动座,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三转动座上,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摆杆的中部,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压块的一侧,所述压块位于副托块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冲压组件包括冲压气缸、支架、动模板、第四导轨、第四滑块、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五导轨和第五滑块;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四导轨,两个所述第四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四滑块,两个所述第四滑块的上方均固定在动模板的下侧侧面上;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一侧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冲压气缸,两个所述冲压气缸的伸缩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架并分别固定在动模板的一侧侧面两端;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五导轨,两个所述第五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五滑块,两个所述第五滑块的上方均固定在定模板的下侧侧面上,所述定模板的位置与动模板的位置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冲压组件还包括面块、T型块、第一弹簧、第二气缸、后挡块和定模板;所述定模板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面块,两个所述面块的一侧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气缸,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分别穿过两个面块并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上均固定有一个T型块,所述T型块位于面块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T型块与面块,所述T型块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所述动模板的一侧侧面上固定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位于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后挡块,所述后挡块位于定模板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铆接组件包括垫底板、导柱、滑套、升降板、第二弹簧、顶板、铆接气缸、连接座、下压块、座块、铆柱、第三定位块和振动盘;所述升降板的四个转角处均嵌入固定有一个滑套,每个所述滑套中均穿插连接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导柱,四个所述导柱的下端均固定在垫底板的上平面上,所述垫底板的下方固定在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四个所述导柱的上端均固定在顶板的下平面上,四个所述导柱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住升降板的下平面和垫底板的上平面,所述顶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铆接气缸,所述铆接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顶板并固定在连接座的上端,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的上平面上,所述升降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下方一侧固定有座块,所述座块的下平面上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铆柱;所述第三定位块固定在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并位于座块的下方;所述振动盘设置在压铆架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轴承座、短轴、链轮、链条、链板、Z型托架和长轴;所述短轴和长轴的两端均套设连接有一个轴承座,四个所述轴承座均固定在上料架的上方,所述短轴和长轴上均套设固定有两个链轮,所述短轴和长轴上的同一侧的一个链轮之间均套设连接有一个链条,两个所述链条外侧之间固定有若干个相互平行分布链板,其中一个进料组件中的所述长轴的一端插入固定在联轴器的一端内部,另一个进料组件中的所述长轴的一端插入固定在联轴器的另一端内部,另一个进料组件中的所述长轴的另一端与进料电机的转动轴相连,所述进料电机固定在其中一个上料架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组件包括长罩、第二连接板、第一轮轴、第一带轮、第一皮带、侧架、第二电机、第一夹带块、移动架、平移梁、U型架、第二轮轴、滚轮、气动手指和第二带轮;所述进料梁的一端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插入连接有横向分布的第一轮轴,所述第一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进料梁的另一端固定有侧架,所述侧架的外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穿过侧架并插入固定在第二带轮的一侧中心,所述第一皮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长罩罩设在第二电机、进料梁和两个第二连接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夹带块固定在第一皮带的上部,所述第一夹带块的另一端固定有横向分布的平移梁,所述平移梁的另一端下方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的夹料端竖直向下设置;所述进料梁的下侧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U型架,每个所述U型架中均插入连接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第二轮轴,每个所述第二轮轴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滚轮架、第三轮轴、第三带轮、第二皮带、第三电机、电机架、第四带轮、第二夹带块、框架、第三气缸、下架、梁板、第六导轨、第六滑块、底管、固定梁和架设板;所述滚轮架和电机架分别固定在平梁的上侧两端,所述滚轮架中连接有竖直分布的第三轮轴,所述第三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电机架的上方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下穿过电机架并插入固定在第四带轮的一侧中心,所述第二皮带套设在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上,所述第二夹带块的上端固定在第二皮带的一侧,所述第二夹带块的外侧固定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上方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框架并固定在下架的上方,所述下架的外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梁板,所述梁板的外侧平面上固定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第六滑块,三个所述第六滑块中均穿插连接有一个第六导轨,三个所述第六导轨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底管,三个所述底管的上端均固定在固定梁的下侧侧面上,三个所述底管的下端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架设板,所述架设板的下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的夹料端竖直向下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进料和上料的方式,并将切割、冲压和铆接工序整合在一台设备上,移动组件会自动夹取、移动和下放铝边框,只需一人就能完成切割、冲压和铆接工序,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了铝边框的频繁周转运输,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有效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移梁上的气动手指的安装位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组件的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紧组件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组件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压组件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包括切割架1、第一台板2、第一转动座48、主托块50、压铆架3、第二台板4、上料架5、联轴器93、进料电机94、进料梁6、立柱7、横梁8、长管9、下拉管44、平梁10、短管11、进料组件、上料组件、切割组件、压紧组件、冲压组件、铆接组件和移动组件;切割架1的上方固定有第一台板2,切割架1的前侧固定有压铆架3;压铆架3的上方固定有第二台板4;第一台板2的上平面中部固定有第一转动座48和主托块50,第一转动座48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切割组件,主托块50位于两个切割组件之间;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冲压组件和两个对称分布的铆接组件,切割架1的右侧设置有进料梁6,进料梁6的下侧侧面上固定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立柱7;进料梁6的上侧侧面上设置有上料组件,进料梁6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上料架5,两个上料架5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进料组件;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长管9,两个长管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8的下侧侧面两端,横梁8的下侧侧面中部固定竖直分布的下拉管44;下拉管44的下端后侧固定有水平分布的平梁10,平梁10的另一端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短管11,短管1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台板2的上平面上;切割组件包括护罩12、前板13、后板14、第一底板15、第一丝杠16、第一手轮17、第一内螺纹块45、第一导轨18、第一滑块19、第二手轮20、第二丝杠21、第二内螺纹块22、平移板23、第二滑块24、第二导轨25、第一凸座26、摆动块27、第一销轴28、第二凸座29、第三凸座30、第二销轴31、垫板32、第二底板33、第三导轨34、第三滑块35、第三底板36、箱体37、轴承套38、转轴39、从动带轮40、传动带41、主动带轮46、第一电机42、锯片罩43、锯片44、第二转动座47、进给气缸57、牵引板48和副托块49;第一台板2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一导轨18,每个第一导轨18上均套设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19,每个第一滑块19的上端均固定在第一底板15的下平面上,第一底板15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前板13和后板14,第一底板15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导轨25,两个第二导轨25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24,两个第二滑块24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平移板23的下平面两端;平移板23的上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一凸座组合,第一凸座组合包括两个第一凸座26,垫板32的下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凸座组合,第二凸座组合包括两个第二凸座29;每个第一凸座组合中的两个第一凸座26之间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插入连接有一个摆动块27,摆动块27的一端穿插连接有第一销轴28,第一销轴28的两端分别穿插连接在两个第一凸座26之间;两个摆动块27的另一端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插入连接在两个第二凸座组合中的两个第二凸座29之间,摆动块27的另一端穿插连接有一个第二销轴31,第二销轴31的两端分别插入连接在两个第二凸座29之间,摆动块27能分别围绕第一销轴28和第二销轴31与第一凸座组合和第二凸座组合实现相对转动;垫板32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第二底板33,第二底板33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导轨34,两个第三导轨34上均套设连接有两个第三滑块35,每个第三滑块35的上方均固定在第三底板36的下平面上,第三底板36的上平面上固定第一电机42和箱体37,箱体37的前侧固定在前板13的后侧平面上;箱体37的内部嵌入固定有轴承套38,轴承套38中插入连接有转轴39;转轴39的上端穿过箱体37并插入固定在从动带轮40的一侧中心,传动带41的一端套设在从动带轮40上,传动带41的另一端套设在主动带轮46上,第一电机42的转动轴插入固定在主动带轮46的一侧中心;转轴39的下端穿过箱体37并插入固定在锯片44的中心,锯片44的一部分穿过前板13并伸出到前板13的前侧,前板13的后侧平面上还固定有锯片罩43,锯片罩43罩设在锯片44的外侧,前板13和后板14的外侧之间固定有护罩12;第三底板36的后侧固定有牵引板58,第二底板33的一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进给气缸57,进给气缸57的伸缩端固定在牵引板58上;平移板23的下平面中部固定有第二内螺纹块22,第二内螺纹块22中穿插螺接有横向分布的第二丝杠21,第二丝杠21的一端穿过护罩12并插入固定在第二手轮20的一侧中心,第二丝杠21的另一端插入连接在第二转动座47中,第二转动座47的下方固定在第一底板15的上平面上,第一底板15的下平面上固定有第一内螺纹块45,第一内螺纹块45中穿插螺接有第一丝杠16,第一丝杠16的一端穿过护罩12并插入固定在第一手轮17的一侧中心,第一丝杠16的另一端插入螺接在第一转动座48的一侧内部;前板13的前侧平面上均固定有一个副托块49,副托块49位于锯片44的下方;第一台板2的上平面前侧均设置有一个压紧组件,两个压紧组件的位置与两个副托块49的位置相互配合,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51、第一连接板52、第三转动座53、第一摆杆54、第二摆杆55和压块56;第一连接板52固定在第一台板2的上平面前侧,第一连接板52的下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一气缸51,第一气缸51位于第一台板2的下方,第一连接板52的上平面后侧固定有第三转动座53,第一摆杆54的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三转动座53上,第一摆杆54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摆杆55的中部,第二摆杆55的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气缸51的伸缩端上,第一气缸51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第二摆杆55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压块56的一侧,压块56位于副托块49的上方,当铝边框横向进入到主托块50和两个副托块49的上方并放置在主托块50和两个副托块49上后,两个第一气缸51的伸缩端自动向上伸出,进而利用第一摆杆54和第二摆杆55的连接方式推动两个第二摆杆55的前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压块56压紧在铝边框的上方并完成了定位,之后第一电机42通过从动带轮40、传动带41和主动带轮46带动锯片44转动,随即进给气缸57的伸缩端向内收缩,进而通过牵引板58带动第三底板36沿两个第三导轨34向前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锯片44对铝边框进行切割;转动任意一个第一手轮17转动都会带动第一丝杠16在第一转动座48中转动,从而利用两个第一内螺纹块45带动两个第一底板15同向来回平移,从而起到调节两个切割组件水平位置的作用,移动时,两个切割组件的间距不变,切割后的铝边框长度不变;转动第二手轮20会带动第二丝杠21在第二内螺纹块22中转动,从而带动平移板23沿两个第二导轨25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垫板32和第二底板33能围绕第二销轴31摆动,从而调节锯片44的倾斜角度。
冲压组件包括冲压气缸59、支架60、动模板61、第四导轨62、第四滑块63、第一定位块64、第二定位块66、面块65、T型块70、第一弹簧71、第二气缸69、后挡块68、定模板67、第五导轨72和第五滑块73;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四导轨62,两个第四导轨62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四滑块63,两个第四滑块63的上方均固定在动模板61的下侧侧面上;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架60,两个支架60的一侧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冲压气缸59,两个冲压气缸59的伸缩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架60并分别固定在动模板61的一侧侧面两端;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五导轨72,两个第五导轨72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五滑块73,两个第五滑块73的上方均固定在定模板67的下侧侧面上,定模板67的位置与动模板61的位置相互配合;定模板67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面块65,两个面块65的一侧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气缸69,两个第二气缸69的伸缩端分别穿过两个面块65并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71,两个第二气缸69的伸缩端上均固定有一个T型块70,T型块70位于面块65的外侧,第一弹簧71的两端分别抵住T型块70与面块65,T型块70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动模板61的一侧侧面上固定有第一定位块64和第二定位块66,第一定位块64和第二定位块66位于定模板67与动模板61之间,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后挡块68,后挡块68位于定模板67的外侧,定模板67的内侧侧面上装设有模刀,当切割后的铝边框移动到第一定位块64和第二定位块66的上方并放置在第一定位块64和第二定位块66上后,两个冲压气缸59的伸缩端向外伸出,进而推动动模板61连同铝边框一起沿两个第四导轨62朝向定模板67移动,同时,两个第二气缸69的伸缩端也向内收缩,进而推动定模板67朝向动模板61移动,进而使得定模板67上的模刀接触并压迫铝边框,从而完成了冲压;冲压完成后,两个第二气缸69的伸缩端向外伸出,进而在第一弹簧71的作用下快速后退,直到抵住后挡块68。
铆接组件包括垫底板74、导柱75、滑套76、升降板77、第二弹簧78、顶板79、铆接气缸80、连接座81、下压块82、座块83、铆柱84、第三定位块85和振动盘86;升降板77的四个转角处均嵌入固定有一个滑套76,每个滑套76中均穿插连接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导柱75,四个导柱75的下端均固定在垫底板74的上平面上,垫底板74的下方固定在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四个导柱75的上端均固定在顶板79的下平面上,四个导柱75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78,第二弹簧78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住升降板77的下平面和垫底板74的上平面,顶板79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铆接气缸80,铆接气缸80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顶板79并固定在连接座81的上端,连接座81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77的上平面上,升降板77的下平面上固定有下压块82,下压块82的下方一侧固定有座块83,座块83的下平面上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铆柱84;第三定位块85固定在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并位于座块83的下方;振动盘86设置在压铆架3的前侧,振动盘86采用市场上的通用机型,购置后直接装设在指定位置处,振动盘86为现有技术,是一种自动组装或自动加工机械的辅助送料设备,简称部品送料装置,它能把各种产品有序地排列出来,配合自动组装设备将产品各个部位组装起来成为完整的一个产品,或者配合自动加工机械完成对工件的加工,其工作原理为:振动盘料斗下面有个脉冲电磁铁,可以使料斗作垂直方向振动,由倾斜的弹簧片带动料斗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料斗内零件,由于受到这种振动而沿螺旋轨道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轨道的筛选或者姿态变化,零件能够按照组装或者加工的要求呈统一状态自动进入组装或者加工位置,其工作目的是通过振动将无序工件自动有序定向排列整齐、准确地输送到下道工序,振动盘86上的出料轨道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台板4的上平面上并与定位块85的位置相互配合;当冲压后的铝边框的两端移动至两个铆接组件中的定位块85上方并放置在两个定位块85上后,两个铆接组件中的振动盘86将管塞输送到铝边框的两端端部,然后两个铆接组件中的铆接气缸80的伸缩端向下伸出,进而带动升降板77、下压块82、座块83连同两个铆柱84一起下移,从而将管塞铆接到铝边框的两端内部;铆接完成后,升降板77能在四个第二弹簧78的反弹力作用下快速上移复位。
进料组件包括轴承座87、短轴88、链轮95、链条89、链板90、Z型托架91和长轴92;短轴88和长轴92的两端均套设连接有一个轴承座87,四个轴承座87均固定在上料架5的上方,短轴88和长轴92上均套设固定有两个链轮95,短轴88和长轴92上的同一侧的一个链轮95之间均套设连接有一个链条89,两个链条89外侧之间固定有若干个相互平行分布链板90,其中一个进料组件中的长轴92的一端插入固定在联轴器93的一端内部,另一个进料组件中的长轴92的一端插入固定在联轴器93的另一端内部,另一个进料组件中的长轴92的另一端与进料电机94的转动轴相连,进料电机94固定在其中一个上料架5的侧面;铝边框原料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进料组件中的短轴88侧的其中一个链板90上,进料电机94会借助联轴器93带动两个长轴92转动,从而带动长轴92上的两个链轮95转动,进而借助两个链条89带动短轴88上的两个链轮95和短轴88转动,从而带动每个链板90滚动,从而将铝边框原料从短轴88侧朝着长轴92侧运送。
上料组件包括长罩96、第二连接板97、第一轮轴98、第一带轮99、第一皮带100、侧架101、第二电机102、第一夹带块103、移动架104、平移梁105、U型架106、第二轮轴107、滚轮108、气动手指109和第二带轮110;进料梁6的一端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板97,两个第二连接板97之间插入连接有横向分布的第一轮轴98,第一轮轴98上套设连接有第一带轮99,进料梁6的另一端固定有侧架101,侧架101的外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第二电机102,第二电机102的转动轴穿过侧架101并插入固定在第二带轮110的一侧中心,第一皮带100套设在第一带轮99和第二带轮110上,长罩96罩设在第二电机102、进料梁6和两个第二连接板97的外侧;第一夹带块103固定在第一皮带100的上部,第一夹带块103的另一端固定有横向分布的平移梁105,平移梁105的另一端下方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气动手指109,气动手指109的夹料端竖直向下设置;进料梁6的下侧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U型架106,每个U型架106中均插入连接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第二轮轴107,每个第二轮轴107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滚轮108。
移动组件包括滚轮架111、第三轮轴112、第三带轮113、第二皮带114、第三电机115、电机架116、第四带轮117、第二夹带块118、框架119、第三气缸120、下架121、梁板122、第六导轨124、第六滑块123、底管125、固定梁126和架设板127;滚轮架111和电机架116分别固定在平梁10的上侧两端,滚轮架111中连接有竖直分布的第三轮轴112,第三轮轴112上套设连接有第三带轮113,电机架116的上方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三电机115,第三电机115的转动轴竖直向下穿过电机架116并插入固定在第四带轮117的一侧中心,第二皮带114套设在第三带轮113和第四带轮117上,第二夹带块118的上端固定在第二皮带114的一侧,第二夹带块118的外侧固定有框架119,框架119的上方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三气缸120,第三气缸120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框架119并固定在下架121的上方,下架121的外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梁板122,梁板122的外侧平面上固定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第六滑块123,三个第六滑块123中均穿插连接有一个第六导轨124,三个第六导轨124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底管125,三个底管125的上端均固定在固定梁126的下侧侧面上,三个底管125的下端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架设板127,架设板127的下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气动手指109,气动手指109的夹料端竖直向下设置;气动手指109采用市场上的通用机型,购置后直接装设在指定位置处,气动手指为现有技术,气动手指又名气动夹爪或气动夹指,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用来夹取或抓取工件的执行装置,其主要作用是替代人的抓取工作,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及工作的安全性。
使用时,启动第二电机102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带轮99和第二带轮110的传动作用带动第一皮带100运转,第一皮带100的运转会带动第一夹带块103连同移动架104和平移梁105一起来回移动,从而将装设在平移梁105上的两个气动手指109分别移动到从进料组件运送来的铝边框原料两侧,然后操作两个气动手指109夹紧铝边框原料,然后在第二电机102的带动下移动到两个切割组件处并下放到主托块50和两个副托块49上,随后两个压块56压紧在铝边框的上方,之后两个切割组件对铝边框原料进行切割,切割后两个压块56上移离开切割后的铝边框;此时,平移梁105按原路返回,继续夹持另一个铝边框原料到两个切割组件处,形成一个循环;然后启动第三电机115转动,进而通过第三带轮113和第四带轮117的传动作用带动第二皮带114运转,进而带动第二夹带块118连同框架119、第三气缸120、下架121、梁板122、固定梁126和三个底管125一起平移,直到后侧的一个底管125上的架设板127上的两个气动手指109移动到切割后的铝边框上方,接着,第三气缸120的伸缩端向下伸出,进而带动下架121、梁板122、固定梁126和三个底管125一起下移,从而将后侧的一个底管125上的架设板127上的两个气动手指109下降到切割后的铝边框两侧,再操作两个气动手指109夹紧切割后的铝边框并按同理上升并移动到冲压组件的上方,随后将切割后的铝边框下方到第一定位块64和第二定位块66上进行冲压,后侧的一个底管125回退到两个切割组件处并将下一个切割后的铝边框移动到冲压组件处,以此形成一个循环;中间的一个底管125上的两个气动手指109下移夹紧冲压后的铝边框,夹取后上移,并继续移动到两个铆接组件的上方,随即下放到两个铆接组件中的定位块85上,两个铆接组件将两个管塞分别铆接在铝边框的两端,铆接时,中间的那个底管125上的两个气动手指109回退到冲压组件处,并将下一个冲压后的铝边框夹取至两个铆接组件处进行铆接,前侧的一个底管125上的两个气动手指109下移夹取铆接后的铝边框并提起向外移动到压铆架3的外侧并下放,以此形成一个循环;下放地点处放置有专门收集用的平台,铆接后的铝边框最后在收集平台上整齐排列放置供装配工序时使用。
多个太阳能板拼装后需要在外部装设一个铝框架,制作铝框架所需的铝边框需要经过切割、冲压和铆接后才能进行组装,以往的铝边框的切割、冲压和铆接工序分别在切割、冲压和铆接设备上完成,切割、冲压和铆接设备均需要配备一个工人进行操作,同时,设备之间的运输周转也需要配备工人,人工成本较高,频繁的周转运输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加工效率较低,多台设备的占地面积也较大;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进料和上料的方式,并将切割、冲压和铆接工序整合在一台设备上,移动组件会自动夹取、移动和下放铝边框,只需一人就能完成切割、冲压和铆接工序,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了铝边框的频繁周转运输,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有效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包括切割架、第一台板、第一转动座、主托块、压铆架、第二台板、上料架、联轴器、进料电机、进料梁、立柱、横梁、长管、下拉管、平梁、短管、进料组件、上料组件、切割组件、压紧组件、冲压组件、铆接组件和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架的上方固定有第一台板,所述切割架的前侧固定有压铆架;所述压铆架的上方固定有第二台板;所述第一台板的上平面中部固定有第一转动座和主托块,所述第一转动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切割组件,所述主托块位于两个切割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冲压组件和两个对称分布的铆接组件,所述切割架的右侧设置有进料梁,所述进料梁的下侧侧面上固定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立柱;所述进料梁的上侧侧面上设置有上料组件,所述进料梁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上料架,两个所述上料架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进料组件;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长管,两个所述长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的下侧侧面两端,所述横梁的下侧侧面中部固定竖直分布的下拉管;所述下拉管的下端后侧固定有水平分布的平梁,所述平梁的另一端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短管,所述短管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台板的上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护罩、前板、后板、第一底板、第一丝杠、第一手轮、第一内螺纹块、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手轮、第二丝杠、第二内螺纹块、平移板、第二滑块、第二导轨、第一凸座、摆动块、第一销轴、第二凸座、第三凸座、第二销轴、垫板、第二底板、第三导轨、第三滑块、第三底板和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一台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一导轨,每个所述第一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两个第一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均固定在第一底板的下平面上,所述第一底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前板和后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导轨,两个所述第二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平移板的下平面两端;所述平移板的上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一凸座组合,所述第一凸座组合包括两个第一凸座,所述垫板的下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凸座组合,所述第二凸座组合包括两个第二凸座;每个第一凸座组合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座之间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插入连接有一个摆动块,所述摆动块的一端穿插连接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分别穿插连接在两个第一凸座之间;两个所述摆动块的另一端均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插入连接在两个第二凸座组合中的两个第二凸座之间,所述摆动块的另一端穿插连接有一个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分别插入连接在两个第二凸座之间,所述摆动块能分别围绕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与第一凸座组合和第二凸座组合实现相对转动,所述垫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导轨,两个所述第三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两个第三滑块,每个所述第三滑块的上方均固定在第三底板的下平面上;所述前板和后板的外侧之间固定有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箱体、轴承套、转轴、从动带轮、传动带、主动带轮、锯片罩、锯片、进给气缸、牵引板和副托块;所述第三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第一电机和箱体,所述箱体的前侧固定在前板的后侧平面上;所述箱体的内部嵌入固定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中插入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穿过箱体并插入固定在从动带轮的一侧中心,所述传动带的一端套设在从动带轮上,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套设在主动带轮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插入固定在主动带轮的一侧中心;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箱体并插入固定在锯片的中心,所述锯片的一部分穿过前板并伸出到前板的前侧,所述前板的后侧平面上还固定有锯片罩,所述锯片罩罩设在锯片的外侧,所述第三底板的后侧固定有牵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进给气缸,所述进给气缸的伸缩端固定在牵引板上;所述平移板的下平面中部固定有第二内螺纹块,所述第二内螺纹块中穿插螺接有横向分布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穿过护罩并插入固定在第二手轮的一侧中心,所述第二丝杠的另一端插入连接在第二转动座中,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下方固定在第一底板的上平面上,所述第一底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第一内螺纹块,所述第一内螺纹块中穿插螺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穿过护罩并插入固定在第一手轮的一侧中心,所述第一丝杠的另一端插入螺接在第一转动座的一侧内部;所述前板的前侧平面上均固定有一个副托块,所述副托块位于锯片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板的上平面前侧均设置有一个压紧组件,两个所述压紧组件的位置与两个副托块的位置相互配合,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连接板、第三转动座、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和压块;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第一台板的上平面前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第一台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平面后侧固定有第三转动座,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三转动座上,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摆杆的中部,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压块的一侧,所述压块位于副托块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组件包括冲压气缸、支架、动模板、第四导轨、第四滑块、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五导轨和第五滑块;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四导轨,两个所述第四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四滑块,两个所述第四滑块的上方均固定在动模板的下侧侧面上;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一侧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冲压气缸,两个所述冲压气缸的伸缩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架并分别固定在动模板的一侧侧面两端;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五导轨,两个所述第五导轨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第五滑块,两个所述第五滑块的上方均固定在定模板的下侧侧面上,所述定模板的位置与动模板的位置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组件还包括面块、T型块、第一弹簧、第二气缸、后挡块和定模板;所述定模板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面块,两个所述面块的一侧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气缸,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分别穿过两个面块并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上均固定有一个T型块,所述T型块位于面块的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T型块与面块,所述T型块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所述动模板的一侧侧面上固定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位于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所述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后挡块,所述后挡块位于定模板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组件包括垫底板、导柱、滑套、升降板、第二弹簧、顶板、铆接气缸、连接座、下压块、座块、铆柱、第三定位块和振动盘;所述升降板的四个转角处均嵌入固定有一个滑套,每个所述滑套中均穿插连接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导柱,四个所述导柱的下端均固定在垫底板的上平面上,所述垫底板的下方固定在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四个所述导柱的上端均固定在顶板的下平面上,四个所述导柱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住升降板的下平面和垫底板的上平面,所述顶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铆接气缸,所述铆接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顶板并固定在连接座的上端,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的上平面上,所述升降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下方一侧固定有座块,所述座块的下平面上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铆柱;所述第三定位块固定在第二台板的上平面上并位于座块的下方;所述振动盘设置在压铆架的前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轴承座、短轴、链轮、链条、链板、Z型托架和长轴;所述短轴和长轴的两端均套设连接有一个轴承座,四个所述轴承座均固定在上料架的上方,所述短轴和长轴上均套设固定有两个链轮,所述短轴和长轴上的同一侧的一个链轮之间均套设连接有一个链条,两个所述链条外侧之间固定有若干个相互平行分布链板,其中一个进料组件中的所述长轴的一端插入固定在联轴器的一端内部,另一个进料组件中的所述长轴的一端插入固定在联轴器的另一端内部,另一个进料组件中的所述长轴的另一端与进料电机的转动轴相连,所述进料电机固定在其中一个上料架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包括长罩、第二连接板、第一轮轴、第一带轮、第一皮带、侧架、第二电机、第一夹带块、移动架、平移梁、U型架、第二轮轴、滚轮、气动手指和第二带轮;所述进料梁的一端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插入连接有横向分布的第一轮轴,所述第一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进料梁的另一端固定有侧架,所述侧架的外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穿过侧架并插入固定在第二带轮的一侧中心,所述第一皮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长罩罩设在第二电机、进料梁和两个第二连接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夹带块固定在第一皮带的上部,所述第一夹带块的另一端固定有横向分布的平移梁,所述平移梁的另一端下方固定有两个竖直分布的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的夹料端竖直向下设置;所述进料梁的下侧还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U型架,每个所述U型架中均插入连接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第二轮轴,每个所述第二轮轴上均套设连接有一个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滚轮架、第三轮轴、第三带轮、第二皮带、第三电机、电机架、第四带轮、第二夹带块、框架、第三气缸、下架、梁板、第六导轨、第六滑块、底管、固定梁和架设板;所述滚轮架和电机架分别固定在平梁的上侧两端,所述滚轮架中连接有竖直分布的第三轮轴,所述第三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电机架的上方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下穿过电机架并插入固定在第四带轮的一侧中心,所述第二皮带套设在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上,所述第二夹带块的上端固定在第二皮带的一侧,所述第二夹带块的外侧固定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上方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框架并固定在下架的上方,所述下架的外侧固定有横向分布的梁板,所述梁板的外侧平面上固定有三个等间距分布的第六滑块,三个所述第六滑块中均穿插连接有一个第六导轨,三个所述第六导轨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底管,三个所述底管的上端均固定在固定梁的下侧侧面上,三个所述底管的下端均固定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架设板,所述架设板的下平面两端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的夹料端竖直向下设置。
CN201820770400.4U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Active CN208289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0400.4U CN208289397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70400.4U CN208289397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9397U true CN208289397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28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70400.4U Active CN208289397U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93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3170A (zh) * 2019-07-14 2019-10-08 南京湛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闸阀座圈切割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3170A (zh) * 2019-07-14 2019-10-08 南京湛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闸阀座圈切割装置
CN110303170B (zh) * 2019-07-14 2024-05-17 南京湛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闸阀座圈切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06360U (zh) 一种硬盘驱动架自动装金属柱装置
CN201969794U (zh) 一种触点铆接机
CN107187666B (zh) 一种环形工件快速装箱系统
CN107081597B (zh) 一种剪式千斤顶穿铆全自动生产线及工作方法
CN111974871B (zh) 太阳能边框生产线
CN111645920A (zh) 精密高速弹片检测包装机
CN105750473B (zh) 一种梯子自动化铆压生产设备
CN207723334U (zh) 一种盒盖自动铆合设备
CN208289397U (zh) 一种铝边框复合加工设备
CN109768122A (zh) 引出线焊接机
CN108724333A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模切机
CN106239095B (zh) 一种用于为牵引器内的骨架组件装配插片的自动组装机
CN209681026U (zh) 异形扣件的装配系统
CN208995516U (zh) 一种带卷料切断的皮料分片送料机构
CN106141837B (zh) 用于磨削碳刷前端面的智能磨削机
CN207536802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109362294A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插秧机上料装置
CN103451325B (zh) 双工作台位置互换机构及包含有该机构的皮革切割机床
CN205869132U (zh) 一种汇流条自动折弯装置
CN109592427A (zh) 一种输送装置及其收料放料方法
CN209190068U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生产系统
CN204525694U (zh) 一种竹木百叶用木条切割装置
CN111331027A (zh) 一种钢片冲切装置
CN114589479B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智能生产装置
CN208162994U (zh) 电机轴平键自动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