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6672U -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6672U
CN208186672U CN201820689784.7U CN201820689784U CN208186672U CN 208186672 U CN208186672 U CN 208186672U CN 201820689784 U CN201820689784 U CN 201820689784U CN 208186672 U CN208186672 U CN 208186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guide
mounting base
fram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897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富兴
陈新厂
麦智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897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6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6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6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静电除尘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净化腔;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容纳于所述净化腔内,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及若干除尘单元,若干除尘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并位于所述进风侧和出风侧之间;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壳体的其中之一设有导向结构,另一设有与所述导向结构相对应的导向块,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结构的配合定位于所述壳体的净化腔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和应用该静电除尘模块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静电除尘技术以其无耗材、风阻小等优点,在空气净化领域得到应用。静电除尘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极片之间形成电场对气流中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将干净的气流送出。现目前,多个极片一般安装于安装座上,安装座容纳于静电除尘模块的壳体内,壳体与安装座一般设为可拆卸连接,在进行装配时,连接壳体与安装座的连接件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进行固定,使得装配效率低,且连接件易出现受力不均而损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模块,旨在改善安装过程中受力不均的情况,提高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净化腔;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容纳于所述净化腔内,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及
若干除尘单元,若干除尘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并位于所述进风侧和出风侧之间;
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壳体的其中之一设有导向结构,另一设有与所述导向结构相对应的导向块,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结构的配合定位于所述壳体的净化腔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围设有所述净化腔,所述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相对设置的第三框边与第四框边,所述除尘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连接,所述第三框边和第四框边均设有所述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盖体的两端和第二盖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导向块。
可选地,每一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导向部,两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盖体一端的导向块与一所述导向部相配合,所述第二盖体同一端的导向块与另一所述导向部相配合。
可选地,每一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一导向槽,每一所述导向块包括至少一凸筋,所述第一盖体的凸筋和第二盖体的凸筋分别卡入相对应的导向槽内。
可选地,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板两侧的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二第二导向板围设形成两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凸设有与两所述导向槽相对应的二凸筋。
可选地,所述导向槽的开口呈扩口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安装座中的之一均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另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卡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盖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一卡孔的卡合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安装座中的之一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另一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卡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二盖体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与第二卡孔的卡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与所述除尘单元电导通的供电结构,所述供电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框边和第四框边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所述第一供电极片设有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二供电极片设有第二接电部,所述第二接电部设有弹片,所述弹片向背离所述第二接电部的方向延伸并折弯形成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盖体和/或第二盖体的周缘设有朝向对者延伸的围边,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通过所述围边适配连接,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围边的内表面;
所述围边设有显露所述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的容置口,所述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口,所述弹片伸出所述容置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吹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设于所述回风口处或吹风口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静电除尘模块的安装座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多个除尘单元安装于安装座,并位于所述进风侧和出风侧之间,从进风侧进入的风经除尘单元进行除尘后,干净的风从出风侧吹出,达到净化除尘的效果。同时,安装座和所述壳体的其中之一设有导向结构,另一设有与导向结构相对应的导向块,导向块与导向结构相配合,可以使所述安装座精准地定位于所述壳体的净化腔内,安装座与壳体的连接结构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方便安装座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提高装配效率;且,两者的连接结构对准连接,不易发生错位压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静电除尘模块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静电除尘模块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静电除尘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静电除尘模块100。
请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电除尘模块100,包括:壳体40,所述壳体40形成有净化腔40a;
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容纳于所述净化腔40a内,所述安装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侧11和出风侧12;及
若干除尘单元20,若干除尘单元20安装于安装座10,并位于所述进风侧11和出风侧12之间;
所述安装座10和所述壳体40的其中之一设有导向结构16,另一设有与导向结构16相对应的导向块,所述安装座10通过导向块与导向结构16的配合定位于所述壳体40的净化腔40a内。
本实施例中,静电除尘装置100应用于空调器中。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静电除尘装置100还可应用于其他空气净化设备,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静电除尘装置100包括壳体40、安装座10及多个除尘单元20,该壳体4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盖体41与第二盖体43,第一盖体41与第二盖体4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进行安装与拆卸,以便于清洗维修。第一盖体41与第二盖体43围成一净化腔40a,安装座10容纳于净化腔40a内,安装座10呈框状设置,并具有沿安装座10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进风侧11与出风侧12,多个除尘单元20设于安装座10,并位于进风侧11与出风侧12之间。对应于安装座10的进风侧11与出风侧12,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之一开设有进风口411,另一开设有出风口435。
每一除尘单元20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未图示)和排斥极21,以及与所述排斥极21和所述电离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22,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均呈板状设置,以减少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的结构尺寸,在净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减小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的空间占比,从而增大净化通道的占比。集尘极22在安装座10的厚度方向上包括面向电晕丝的激发部(未标示),以及面向排斥极的收集部(未标示),激发部与收集部一体成型,避免了激发部与收集部在厚度方向上的间隙,减小了除尘单元20的厚度,从而减小了静电除尘装置100的整体厚度,实现产品小型化。当然,激发部与收集部也可以通过卡接方式连接。
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也可由其他导电材料制成。
静电除尘模块100在工作时,电离极处通有高压电,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之间形成偏置电场,具体地,空气从进风侧11进入任一除尘单元20后,先经过电离极使空气中的灰尘带电,尔后进入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之间,带电灰尘在偏置电场的作用下,朝集尘极22运动,直至抵达并滞留于集尘极22的表面,而干净的空气从出风侧12吹出,实现整个静电除尘过程。本实施例中,电离极和排斥极21同时带负电,而集尘极22不带电,以有效节约电能;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离极和排斥极21带负电,集尘极22带正电,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安装座10和所述壳体40的其中之一设有导向结构16,另一设有与导向结构16相对应的导向块,导向块与导向结构16相配合,可以使所述安装座10精准地定位于所述壳体40的净化腔40a内,安装座10与壳体40的连接结构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方便安装座10与壳体40之间的连接,提高装配效率;且,两者的连接结构对准连接,不易发生错位压坏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盖体21和/或第二盖体23的周缘设有朝向对者延伸的围边431,所述第一盖体41与第二盖体43通过所述围边431适配连接,以形成容纳安装座10的净化腔40a,以此可以保护内部结构。
请继续参照图5,所述安装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相对设置的第三框边18与第四框边19,所述除尘单元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连接,所述第三框边18与第四框边19均设有所述导向结构16,所述第一盖体41与第二盖体43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导向块。
本实施例中,除尘单元20并行安装于所述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可与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呈垂直关系,也可以与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呈夹角设置。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均设有围边431,为除尘单元20提供更大的净化空间,导向结构16设于安装座10的侧面,具体为第三框边18与第四框边19的侧面,对应的,导向块设于第一盖体41的两端和第二盖体43的两端,具体为两者的围边431的内表面。具体地,与第三框边18的导向结构16对应的导向块可以设在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之一的围边431,对应第四框边19的导向结构16对应的导向块可以设在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另一的围边431,当然,本实施例中,分别与第三框边18和第四框边19的导向结构16对应的导向块同时设置在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的围边431,该结构可以保证安装座10的进风侧11和出风侧12均定位准确,可以先将第一盖体41定位于安装座10,再将第二盖体43定位于安装座10,从而进一步便于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的围边431设置导向结构16,在安装座上10设置导向块。也可以只在第三框边18或第四框边19上设置导向结构16,在第一盖体41和/或第二盖体43设置导向块。
请参照图5和图6,每一所述导向结构16包括两导向部161,两所述导向部161沿所述安装座1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盖体41一端的导向块与一所述导向部161相配合,所述第二盖体43同一端的导向块与另一所述导向部161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的横向中部设置有支撑板10a,以第三框边18的导向结构16为例,两个导向部161分别设于该支撑板10a相对的两表面,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对应第三框边18均设置有导向块,从而保证安装座10与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的定位均较准确,且稳定性好。
具体地,每一导向部161包括至少一导向槽1611,所述导向块包括至少一凸筋4311,所述凸筋4311卡入所述导向槽1611内。
本实施例中,每一导向部161包括至少一导向槽1611,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的围边431对应设有凸筋4311,设置通过凸筋4311与导向槽1611的准确定位,可以将第一盖体41、第二盖体43及安装座10快速装配。为了防止第一盖体41或第二盖体43在通过凸筋4311定位于导向槽1611时发生厚度方向上的摇摆,故而,导向槽1611设置有两个,凸筋4311对应设置有两个,一凸筋4311卡入一导向槽1611,使得安装座10与壳体40之间的定位更加准确稳定。
具体地,请再次参照图5和图6,所述导向部161包括第一导向板1613和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板1613两侧的二第二导向板1615,所述第一导向板1613和第二导向板1615围设形成二所述导向槽1611,所述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分别凸设有与两导向槽1611相对应的二凸筋43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板1613和第二导向板1615凸设于所述第三框边18和第四框边19的侧面,将导向部161设置为凸设于第三框边18和第四框边19的第一导向板1613和第二导向板1615,可以增加该导向部161的结构强度,使得凸筋4311与导向槽1611的配合更加稳定,从而为装配提供较为稳定的定位。凸筋4311凸于围边431的高度大于导向槽1611的宽度,从而当凸筋4311卡入导向槽1611内时,凸筋4311的端部凸出于导向槽1611的侧开口,该结构可以防止凸筋4311从导向槽1611中意外滑出,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稳定性。具体的结构中,第一导向板1613和第二导向板1615分别凸设有朝向对者的第一挡边(未标示)和第二挡边(未标示),所述第一档边与第二挡边围设形成二所述导向槽1611,该结构使得导向部161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所述导向槽1611的开口呈扩口状。
本实施例中,将导向槽1611的开口设置为扩口状,该开口的宽度远大于凸筋4311的宽度,可以方便凸筋4311沿着该开口慢慢滑入导向槽1611底部,从而使得装配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将第一盖体41、安装座10及第二盖体43定位后,请参照图2和图5,所述第一盖体41和所述安装座10的之一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413,另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卡孔141,所述安装座10与所述第一盖体41通过所述第一卡扣413和第一卡孔141的卡合连接;所述第二盖体43和所述安装座10的之一设有第二卡扣143,另一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卡孔437,所述安装座10与第二盖体43通过所述第二卡扣143与第二卡孔437的卡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与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当然,与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10与第一盖体41和第二盖体43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是其他连接方式连接。具体地,于安装座10的支撑板10a面向进风侧1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卡孔141,于第一盖体18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卡扣413,支撑板10a面向出风侧12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卡扣143,第二盖体19设置有对应的第二卡孔437,当凸筋4311卡入导向槽1611内,完成定位后,只需对第一盖体18和安装座10、第二盖体19和安装座10实施简单的压力,即可完成第一卡孔141与第一卡扣413、第二卡扣143和第二卡孔437的卡合连接,从而完成净化除尘模块100的壳体40安装,简单快捷,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静电除尘模块100还包括与所述除尘单元20电导通的供电结构30,供电结构30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框边18和第四框边19的第一供电极片(未图示)和第二供电极片33,所述第一供电极片设有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二供电极片32设有第二接电部321,所述第二接电部321设有弹片322,所述弹片322向背离所述第二接电部321的方向延伸并折弯形成自由端。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32分别和与之相邻的除尘单元20电连接。围边431设有显露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的容置口433,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容置于容置口433,弹片322伸出容置口433。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用于与静电除尘模块100外部的电源导通,以对静电除尘模块100供电。
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32均为扁平状,安装座10上设有多个固定块17,固定块17分别抵持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32相对的两表面,使得供电极片与安装座10稳固连接。其中至少一固定块17抵持于第一接电部的内表面,至少一固定块17抵持于第二接电部321的内表面,使得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321形成刚性连接结构。同时,在第二接电部321设置弹片322,静电除尘模块100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弹片322弹性抵接于外部电源,使得静电除尘模块100与外部电源稳固连接。本实施例中,弹片322与第二接电部321为一体结构。
具体地,静电除尘模块100安装于空调室内机内,空调室内机设置有与静电除尘模块100的接电部导通的供电模块。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321设置的弹片322与供电模块抵持,使得静电除尘模块100形成一刚性一弹性抵持于供电模块,对静电除尘模块100的安装起到预紧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空调室内机设置多个串联连接的静电除尘模块100,相邻静电除尘模块100的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321相抵接。
本技术方案中,每一除尘单元20中的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均具有伸出端23,多个集尘极22的伸出端23依次弹性连接形成第一导电通路241,多个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依次弹性连接形成第二导电通路243,所述第一导电通路241和第二导电通路243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10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一除尘单元20的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均设有伸出端23,因此可将相邻除尘单元20的集尘极22的伸出端23弹性连接形成第一导电通路241,相邻除尘单元20的排斥极21上的伸出端23弹性连接形成第二导电通路243,第一导电通路241和第二导电通路243分别设于安装座10的两侧,即导电通路24分别设于第一框边13的上方和第二框边14的上方,可以简化安装座10的结构,降低安装座10的厚度。
第一导电通路241和第二导电通路243与设于安装座10两端的供电结构30连接,从而可以同时简化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的供电结构30。在装配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时,能够同时装配第一导电通路241和第二导电通路243,以提升装配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2,所述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32均设有两个,所述导向结构16设于两第一供电极片或两第二供电极片32之间,一第一供电极片和一第二供电极片32与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的其中之一电导通,另一第一供电极片和另一第二供电极片32与其中之另一电导通。
本实施例中,将导向部161设于安装座10的中间,可以提高安装座10的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将两第一供电极片和两第二供电极片32设于两侧,方便与安装座10两侧的导电通路24连接。
位于多个除尘单元20一侧的导电通路24两端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32均设置连接端33,连接端33用以接电导通电离极。
具体地,设有连接端33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32同时为排斥极21供电。由于排斥极21和电离极均需采用高压电,且排斥极21与电离极采用相同的电性才能使灰尘吸附于集尘极22,比如电离极和排斥极21同时带负电,而集尘极22不带电,以有效节约电能;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离极和排斥极21带负电,集尘极22带正电,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与排斥极21供电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32同时为电离极供电,以简化静电除尘模块100内的供电结构30。由于电离极一般采用电晕丝,为了便于电晕丝与连接端33连接,在连接端33的自由端设有缺口331,电晕丝连接于缺口331内,连接端33的缺口331为弧形。为了便于供电结构30为电离极供电,安装座10沿厚度方向间隔设有两让位口,两连接端33伸入让位口,并从安装座10设有电离极的一侧伸出,以便于供电结构30的装配,同时能够减轻静电除尘模块100的重量。
请参照图5和图6,安装座10内壁面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卡块15,每一卡块15设有沿安装座10厚度方向延伸的卡接槽151,一集尘极22和一排斥极21分别插接于相对的两卡接槽151内。本实施例中,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均为扁平状,因此将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插接于卡接槽151,使得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稳固连接于安装座10。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槽151的延伸方向可与安装座10的厚度方向交叉设置,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倾斜安装于安装座10内,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也可通过螺钉锁附等其他方式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座10的内壁面。
同时,所述安装座10于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的进风侧11凸设有若干绕线台131,若干绕线台131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电离极为电晕丝,电晕丝依次绕设于每一绕线台131,该结构方便进行电离极的安装,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方便安装,卡接槽151具有朝向第一盖体21和/或第二盖体23的开口(未标示),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从开口处插入卡接槽151,方便快捷,且结构简单,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未图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未图示)和静电除尘模块100,该静电除尘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吹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100设于所述回风口处或吹风口处。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净化腔;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容纳于所述净化腔内,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及
若干除尘单元,若干除尘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并位于所述进风侧和出风侧之间;
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壳体的其中之一设有导向结构,另一设有与所述导向结构相对应的导向块,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结构的配合定位于所述壳体的净化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围设有所述净化腔,所述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相对设置的第三框边与第四框边,所述除尘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连接,所述第三框边和第四框边均设有所述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盖体的两端和第二盖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导向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导向部,两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盖体一端的导向块与一所述导向部相配合,所述第二盖体同一端的导向块与另一所述导向部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一导向槽,每一所述导向块包括至少一凸筋,所述第一盖体的凸筋和第二盖体的凸筋分别卡入相对应的导向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板两侧的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两第二导向板围设形成两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凸设有与两所述导向槽相对应的二凸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开口呈扩口状。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安装座中的之一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另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卡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盖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一卡孔的卡合连接;
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安装座中的之一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另一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卡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二盖体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与第二卡孔的卡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与所述除尘单元电导通的供电结构,所述供电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框边和第四框边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所述第一供电极片设有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二供电极片设有第二接电部,所述第二接电部设有弹片,所述弹片向背离所述第二接电部的方向延伸并折弯形成自由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或第二盖体的周缘设有朝向对者延伸的围边,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通过所述围边适配连接,所述导向块设于所述围边的内表面;
所述围边设有显露所述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的容置口,所述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口,所述弹片伸出所述容置口。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所述外壳设有回风口和吹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设于所述回风口处或吹风口处。
CN201820689784.7U 2018-05-09 2018-05-09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08186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9784.7U CN208186672U (zh) 2018-05-09 2018-05-09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9784.7U CN208186672U (zh) 2018-05-09 2018-05-09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6672U true CN208186672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2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89784.7U Active CN208186672U (zh) 2018-05-09 2018-05-09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6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48573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810873B (zh) 一种具有分体组合式集流板的软包电池模组
CN108325753A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08186672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11667910U (zh) 一种空调净化组件以及空调器组件
CN207929412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106025129B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动力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CN207756290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07086107U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CN103742992A (zh)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KR101449660B1 (ko) 전기집진기용 접점장치
CN107575940B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7756285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559989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108465556A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07872401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567080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08358634U (zh) 一种简易固定电线及胶壳的夹具
CN207146638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805909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965662U (zh) 一种光纤熔接机电极座
CN204179253U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导电弹片
CN207146636U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调器
CN208283880U (zh) 防尘散热电脑机箱
CN207478803U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