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8803U -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8803U
CN207478803U CN201820064672.2U CN201820064672U CN207478803U CN 207478803 U CN207478803 U CN 207478803U CN 201820064672 U CN201820064672 U CN 201820064672U CN 207478803 U CN207478803 U CN 207478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bearing
power suppl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46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富兴
陈新厂
麦智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46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78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8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8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该静电除尘模块包括:支座和除尘单元,其中,所述支座呈框状设置,所述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所述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上交替设有多个绕线座,所述绕线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呈弧形设置的绕线槽;所述除尘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框边和所述第二框边之间,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所述排斥极并行设置的收集极。本专利提出的电净化模块将绕线槽设置为弧形,如此,不仅能够改善电净化模块的净化效果,还能够提高电净化模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室内空气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有去除PM2.5的静电除尘模块的空调器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静电除尘模块的净化原理是:首先通过电离极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带电的颗粒物经过排斥极和收集极后,吸附到收集极上,从而能够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净化空气品质。电离极通常呈丝状结构设置并绕制在电净化模块的支座上,由于电离极需要交替绕制在支座相对的两边,因此电离极容易因大角度弯折而折断,这导致现有电净化模块电离极的寿命较低;此外,电离极大角度折弯的位置容易出现尖端放电效应,这导致电净化模块的净化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静电除尘模块,旨在提高电净化模块的净化效果并延长电净化模块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静电除尘模块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呈框状设置,所述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所述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上交替设有多个绕线座,所述绕线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呈弧形设置的绕线槽;以及,除尘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框边和所述第二框边之间,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所述排斥极并行设置的收集极。
优选地,所述支座上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对应所述绕线槽开设有走线槽口。
优选地,所述绕线座上凸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走线槽口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用于向所述除尘单元供电的供电部,所述供电部包括沿所述支座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卡位极片和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供电极片,所述供电极片与所述卡位极片可拆卸连接;所述卡位极片上间隔设有多个供夹持所述排斥极和所述收集极的供电插槽。
优选地,所述支座的外壁面上凸设有卡扣和支撑台,所述卡扣和所述支撑台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所述卡位极片固定在所述卡扣和所述支撑台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卡位极片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壁与所述支座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自下向上递增设置。
优选地,所述卡位极片的截面呈S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斥极靠近所述卡位极片的一侧凸设供所述供电插槽适配插接的第一接电部,所述收集极靠近所述卡位极片的一侧凸设供所述供电插槽适配插接的第二接电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电部上开设有与所述供电插槽适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接电部上开设有与所述供电插槽适配的第二插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所述室内机本体具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周沿的室内机本体上设有弹性供电件;以及静电除尘模块,所述静电除尘模块安装在所述回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的供电极片与所述弹性供电件抵接,所述静电除尘模块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呈框状设置,所述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所述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上交替设有多个绕线座,所述绕线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呈弧形设置的绕线槽;以及,除尘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框边和所述第二框边之间,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所述排斥极并行设置的收集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静电除尘模块通过在绕线座上设置弧形的绕线槽,如此,能够避免电离极出现大曲率折弯,从而避免电离极发生折断,因此能够提高静电除尘模块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电离极能够在弧形的绕线槽中平滑延伸,因此电离极上不会形成锐利的弯折,如此,能够避免电离极上形成放电尖端,防止电离极异常放电,从而能够改善电净化模块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电净化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第一卡位极片和第二卡位极片与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8中电离极和排斥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8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2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静电除尘模块,该静电除尘模块的净化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静电除尘模块20包括支座100和除尘模块,其中,所述支座100呈框状设置,所述支座10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支座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所述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上交替设有多个绕线座130,所述绕线座13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呈弧形设置的绕线槽;所述除尘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框边和所述第二框边之间,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200和排斥极300,以及与所述排斥极300并行设置的收集极400。
由于绕线槽呈弧形设置,如此,能够避免电离极200出现大曲率折弯,从而避免电离极200发生折断,因此能够提高静电除尘模块20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由于电离极200能够在弧形的绕线槽中平滑延伸,因此电离极200上不会形成锐利的弯折,如此,能够避免电离极200上形成放电尖端,防止电离极200异常放电,从而能够改善电净化模块的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座130的外壁面呈弧形设置,绕线槽开设在绕线座130的外壁面上;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座130的外壁面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满足绕线槽为弧形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3,所述支座100上还设有支撑板150,所述支撑板150的顶部对应所述绕线槽开设有走线槽口,如此,电离极200能够搭接通过走线槽口搭接于支撑板150的顶部,如此,能够避免电离极200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3和图14,为了方便电离极200绕制于绕线槽,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座130上凸设有防脱部140,具体地,所述防脱部140凸设于所述绕线座130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防脱部140与所述走线槽口对应设置。如此,防脱部140能够避免电离极200向上移动,支撑板150能够避免电离极200向下移动,因此防脱部140和支撑板150的设置能够使得电离极200始终位于绕线槽内,从而能够提高电离极200与绕线槽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至图8,为了简化排斥极300和收集极400的供电接线,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静电除尘模块20还包括用于向所述除尘单元供电的供电部,所述供电部包括沿所述支座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卡位极片和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供电极片,所述供电极片与所述卡位极片可拆卸连接;所述卡位极片上间隔设有多个供夹持所述排斥极300和所述收集极400的供电插槽。
由于排斥极300和收集极400均设有多个,且排斥极300和收集极400需要连接极性相反的电压,本专利为了实现多个排斥极300的统一供电和多个收集极400的统一供电,为多个排斥极300和多个收集极400分别设有一个供电部,为叙述方便,与排斥极300连接的供电部称为第一供电部500,与收集极400连接的供电部称为第二供电部600,由于第一供电部500和第二供电部600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下文均以第一供电部50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8和图10,第一供电部500包括沿所述支座1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卡位极片510和沿所述支座100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供电极片520,所述第一供电极片520与所述第一卡位极片510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卡位极片510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供电插槽,所述第一供电极片520用于与空调器上的弹性供电件电连接,从而接入供电电源。
具体地,每一第一供电插槽与一排斥极300对应设置,多个排斥极300的一端与支座100上的插槽插接固定,多个排斥极300的另一端夹持于第一供电插槽,如此,仅通过安装一个第一供电部500即可实现多个排斥极300的电连接,从而能够简化排斥极300的供电结构,方便排斥极300的供电连接。同理,第二供电部600可以实现多个收集极400的电连接,从而简化收集极400的供电结构。因此,本专利通过设置在供电部上设置多个供电插槽,能够简化静电除尘模块20的供电结构,方便排斥极300和收集极400的供电连接。
此外,由于排斥极300呈片状设置,第一供电插槽能够紧固夹持排斥极300,因此,第一供电插槽与排斥极300之间不会出现虚连现象,从而能够保证静电除尘模块20电连接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由于第一供电部500包括第一卡位极片510和第一供电极片520两部分,两部分可拆卸连接,如此,当安装第一供电部500时,可以在分别安装第一卡位极片510和第一供电极片520后,再通过导电连接件连接第一卡位极片510和第一供电极片520,从而能够方便第一供电部500的安装。具体地,所述导电连接件可以为金属螺钉或金属铆钉。
现对第一卡位极片510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所述支座100的外壁面上凸设有卡扣110和支撑台120,所述卡扣110和所述支撑台120自上向下间隔设置;第一供电部500固定在所述卡扣110和支撑台120之间。具体地,支撑台120用于支撑第一卡位极片510的下边沿,卡扣110用于卡持第一卡位极片510的上边沿,由于第一卡位极片510的上下两侧均得到固定,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卡位极片510与支座100的稳固连接。第二卡位极片610与支座100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卡位极片510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0,为了方便第一卡位极片510装入支撑台120,本专利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120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卡位极片510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壁与所述支座100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自下向上递增设置。如此,卡槽的槽壁能够形成便于第一卡位极片510装入的导向面,从而能够方便第一卡位极片510的安装。
具体地,当安装第一卡位极片510时,首先倾斜第一卡位极片510,使得第一卡位极片510的下侧边装入支撑台120,然后,按压第一卡位极片510的上侧边,使得第一卡位极片510装入支撑台120和卡扣110之间,且第一卡位极片510的上侧边与卡扣110卡接。如此,第一卡位极片510的安装方式简单且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高。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为了方便所述第一卡位极片510装入支撑台120,所述第一卡位极片510的截面呈S形设置。首先,呈S形设置的第一卡位极片510下侧边具有一定弧度,弹性高,容易装入卡槽;其次,呈S形设置的第一卡位极片510的结构强度更高,使用寿命长;最后,呈S形设置的第一卡位极片510的第一供电插槽的长度更长,如此,能够提高第一卡位极片510与排斥极300的接触面积,保证排斥极300接电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和图11,为了方便排斥极300插入第一供电插槽,本专利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排斥极300的端部凸设有供第一供电插槽适配插接的第一接电部310。具体地,第一接电部310凸设于排斥极300靠近所述第一框边的端部,如此,排斥极300能够方便地插入第一供电插槽,从而方便排斥极300片实现电连接。同理可知,收集极400靠近所述第二框边的一端凸设供第二供电插槽适配插接的第二接电部410,从而能够方便收集极400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地,考虑到第一接电部310与第一供电插槽插接后,第一接电部310在第一供电插槽内可能出现移动,为了避免第一接电部310在第一供电插槽内移动,本专利在第一接电部310上开设有与第一供电插槽适配的第一插槽。具体地,所述第一接电部310的第一插槽具有朝上设置的槽口,所述第一供电插槽的槽口朝下设置,当第一供电部500与多个排斥极300片适配插接后,第一插槽与第一供电插槽的槽口相互嵌合,如此,能够使得第一接电部310与第一供电部500稳固连接,从而能够保证排斥极300电连接的稳定性。同理可知,由于所述第二接电部上开设有与第二供电插槽适配的第二插槽,因此能够使收集极400实现稳定的电连接。
请仍参照图10,本专利为了简化电离极200的供电结构,将电离极200与排斥极300连接在一起,使得在为排斥极300供电的同时,还能够为电离极200供电,所述第一供电部500还包括电离极供电片530。具体地,所述支座100上贯设有插槽,所述电离极供电片530插设在所述插槽中,以使所述电离极供电片530的一端位于出风侧,以与所述排斥极300的第一供电极片520电连接,另一端位于进风侧,以与电离极200电连接;如此,电离极200与排斥极300可以共用同一供电电源,从而能够简化静电除尘模块20的供电结构,方便静电除尘模块20实现电连接。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供电部500和第二供电部600的区别在于,第一供电部500为排斥极300供电,由于排斥极300与电离极200的电压相同,为了方便电离极200的供电,第一供电部500在第一卡位极片510和第一供电极片520的基础上还设有电离极供电片530;而第二供电部600为收集极400供电,因此,第二供电部600仅包括第二卡位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两部分。换句话说,第一供电部500比第二供电部600增设了电离极供电片530。
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10和静电除尘模块20,所述室内机本体10具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周沿的室内机本体10上设有弹性供电件11,所述静电除尘模块20安装在所述回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20的供电极片与所述弹性供电件11抵接。本实施例中,弹性供电件11为供电簧片,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供电件11还可以为供电簧片。其中,该静电除尘模块2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专利提出的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呈框状设置,所述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所述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上交替设有多个绕线座,所述绕线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呈弧形设置的绕线槽;以及,
除尘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框边和所述第二框边之间,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所述排斥极并行设置的收集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对应所述绕线槽开设有走线槽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座上凸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走线槽口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用于向所述除尘单元供电的供电部,所述供电部包括沿所述支座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卡位极片和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供电极片,所述供电极片与所述卡位极片可拆卸连接;所述卡位极片上间隔设有多个供夹持所述排斥极和所述收集极的供电插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外壁面上凸设有卡扣和支撑台,所述卡扣和所述支撑台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所述卡位极片固定在所述卡扣和所述支撑台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卡位极片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壁与所述支座的外壁面之间的距离自下向上递增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极片的截面呈S形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斥极靠近所述卡位极片的一侧凸设供所述供电插槽适配插接的第一接电部,所述收集极靠近所述卡位极片的一侧凸设供所述供电插槽适配插接的第二接电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部上开设有与所述供电插槽适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接电部上开设有与所述供电插槽适配的第二插槽。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本体,所述室内机本体具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周沿的室内机本体上设有弹性供电件;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所述静电除尘模块安装在所述回风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的供电极片与所述弹性供电件抵接。
CN201820064672.2U 2018-01-12 2018-01-12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07478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4672.2U CN207478803U (zh) 2018-01-12 2018-01-12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4672.2U CN207478803U (zh) 2018-01-12 2018-01-12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8803U true CN207478803U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58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4672.2U Active CN207478803U (zh) 2018-01-12 2018-01-12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78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7461A (zh) * 2018-01-12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7461A (zh) * 2018-01-12 2018-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108097461B (zh) * 2018-01-12 2024-04-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4283B2 (en) Electronic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ust collector
CN102814234B (zh) 静电除尘器
KR880002676B1 (ko) 공기 청정기
EP1585551A2 (en) Plasma air dust collector
CN207478803U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107559965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DE10207367A1 (de) Stromschienenanordnung
CN207478802U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108097461A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07763158U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107559989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7146638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7756284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575940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US20220401964A1 (en) Air purification filter and air purifier including same
CN205032281U (zh) 静电集尘装置
CN208571237U (zh) 一种便于线路固定的配电终端装置
KR20140070844A (ko) 전기집진기용 접점장치
CN108097462A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07929412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JPH0440745Y2 (zh)
CN202692299U (zh) 空气净化器
KR200401155Y1 (ko) 전기집진기의 전극필림
CN114024158B (zh) 一种防反接无压降导轨供电装置
CN213367004U (zh) 滑触线结构和导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