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56290U -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56290U
CN207756290U CN201820492715.7U CN201820492715U CN207756290U CN 207756290 U CN207756290 U CN 207756290U CN 201820492715 U CN201820492715 U CN 201820492715U CN 207756290 U CN207756290 U CN 207756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oving units
dust removing
power supply
repell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27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富兴
麦智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927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56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56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56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和应用其的室内空调机,其中,静电除尘模块包括:支座,支座呈框状设置,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多个除尘单元,多个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供电结构,设于支座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简化供电结构,提高静电除尘模块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静电除尘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极片之间形成电场对颗粒物进行吸附。电极片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供电接触,才能在电极片之间形成吸附颗粒物的稳定电场。传统的供电方式是增加供电极片条或者类似的供电结构进行固接供电。
采用独立的供电结构进行供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极片之间的导通性,但是额外采用供电结构,增加了模块整体装配和加工的复杂度,且增加后期成品检测的难度,无法保证每个成品极片都能够导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模块,旨在简化供电结构,提高静电除尘模块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包括:
支座,支座呈框状设置,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
多个除尘单元,多个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
供电结构,设于支座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连接。
可选地,每一除尘单元中的集尘极和排斥极均具有伸出端,且多个除尘单元中的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一侧形成有导电通路,多个除尘单元中的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另一侧形成有导电通路。
可选地,伸出端包括折弯部以及与折弯部连接的延伸部,折弯部和延伸部的其中之一设有卡槽,一除尘单元的伸出端中的折弯部或延伸部卡入相邻的除尘单元的伸出端上的卡槽内。
可选地,卡槽的开口宽度在卡入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可选地,供电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导电通路两端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分别和与之相邻的除尘单元上的伸出端卡接。
可选地,位于多个除尘单元一侧的导电通路两端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均设置连接端,连接端用以接电导通电离极。
可选地,第一供电极片凸设有第一接电部,第二供电极片凸设有第二接电部,第二接电部设有弹片,弹片向背离第二接电部的方向延伸并折弯形成自由端。
可选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其中之一的周缘设有朝向其中之另一延伸的围边,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围边适配连接,围合形成一净化腔,支座设于净化腔内;
上盖板设有连通进风侧的进风口,下盖板设有连通出风侧的出风口;
围边设有显露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的容置口,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容置于容置口,弹片伸出容置口。
可选地,支座内壁面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卡块,每一卡块设有沿支座厚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槽,集尘极和排斥极插接于连接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静电除尘模块。该静电除尘模块包括:
支座,支座呈框状设置,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
多个除尘单元,多个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
供电结构,设于支座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除尘单元的集尘极和/或排斥极的一侧设置伸出端,且相邻除尘单元的伸出端相连接集尘极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一侧形成导电通路,供电结构设于支座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连接,以简化供电结构。同时在静电除尘模块装配时,在装配设有的伸出端的集尘极和/或排斥极时,能够同时装配集尘极和/或排斥极的导电通路,提高了装配效率,也便于后期的成品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模块去除下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模块去除下盖后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供电结构与除尘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静电除尘模块100,参照图1至图11,旨在降低模块装配的复杂度和成品检测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一种静电除尘模块100,包括:支座10,支座10呈框状设置,支座1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11和出风侧12,支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多个除尘单元20,多个除尘单元20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20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21,以及与排斥极21并行设置的集尘极22,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于一侧设有伸出端23,相邻的除尘单元20中集尘极22的伸出端23相连接和/或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24;供电结构30,设于支座10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24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除尘单元20的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的一侧设置伸出端23,且相邻除尘单元20的伸出端23相连接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一侧形成导电通路24,供电结构30设于支座10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24连接,以简化供电结构30。同时在静电除尘模块100装配时,在装配设有的伸出端23的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时,能够同时装配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的导电通路24,提高了装配效率,也便于后期的成品检测。
本实施例中,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均呈板状设置,以减少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的结构尺寸,在任一除尘单元20空间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减小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的空间占比,增大净化通道的空间占比。本实施例中,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也可由其他导电材料制成。
静电除尘模块100在工作时,电离极处通有高压电,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之间形成偏置电场,具体地,空气从进风侧11进入任一除尘单元20后,先经过电离极使空气中的灰尘带电,尔后进入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之间,带电灰尘在偏置电场的作用下,朝集尘极22运动,直至抵达并滞留于集尘极22的表面,而干净的空气从出风侧12吹出,实现整个静电除尘过程。本实施例中,电离极和排斥极21同时带负电,而集尘极22不带电,以有效节约电能;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离极和排斥极21带负电,集尘极22带正电,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以在集尘极22的一侧设有伸出端23为实施例,相邻除尘单元20中的集尘极22上的伸出端23相连接形成导电通路24,导电通路24与供电结构30连接,以简化与集尘极22供电的供电结构30。在支座10上设置供电卡片,供电卡片与多个除尘单元20中的排斥极21均连接,供电卡片与支座10两端的供电结构30连接,以对排斥极21供电。以在排斥极21的一侧设有伸出端23为实施例,相邻除尘单元20中的排斥极21上的伸出端23相连接形成导电通路24,导电通路24与供电结构30连接,以简化与排斥极21供电的供电结构30,同时在支座10上设置供电卡片,供电卡片与多个除尘单元20中的集尘极22均连接,供电卡片与支座10两端的供电结构30连接,以对集尘极22供电。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电卡片也可以采用供电座的形式。
优选的,参照图2和图9,以在集尘极22的一侧和排斥极21的一侧均设置有伸出端23为实施例,相邻除尘单元20中的集尘极22的伸出端23相连接形成一导电通路24,相邻除尘单元20中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相连接形成一导电通路24,两导电通路24与设于支座10两端的供电结构30连接,以简化与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的供电结构30。同时在装配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时,能够同时装配集尘极22的导电通路24和排斥极21的导电通路24,以提升装配效率。由于是相邻集尘单元的集尘极22的伸出端23相连接和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相连接,所以能够保证每个极片能够完全独立导通。
由于每一除尘单元20的排斥极21和集尘极22均设有伸出端23,因此可将相邻除尘单元20的排斥极21上的伸出端23相连接形成的导电通路24,与相邻除尘单元20的集尘极22上的伸出端23相连接形成的导电通路24,设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同一侧或设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两侧,为了简化支座10的结构和降低支座10的厚度,本实施例中采用每一除尘单元20中的集尘极22的伸出端23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一侧形成有导电通路24,多个除尘单元20中的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相连接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另一侧形成有导电通路24,即两导电通路24分别设于第一框边13的上方和第二框边14的上方。
进一步地,伸出端23之间采用固定连接,在装配时,可以同时组装多个除尘单元20的集尘极22或排斥极21,提升装配效率;伸出端23之间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卡接、锁定锁附等方式,以便于每一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的模块化生产。优选地,参照图3,伸出端23包括折弯部231以及与折弯部231连接的延伸部232,折弯部231和延伸部232的其中之一设有卡槽233,一除尘单元20的伸出端23中的折弯部231或延伸部232卡入相邻的除尘单元20的伸出端23上的卡槽233内。伸出端23从集尘极22或排斥极21伸出并向相邻除尘单元20的集尘极22或排斥极21折弯形成折弯部231,折弯部231上设有延伸部232,延伸部232向相邻除尘单元20的集尘极22或排斥极21延伸。为了便于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的生产,相邻除尘单元20的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之间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具体地,一实施例中在一伸出端23的折弯部231设有卡槽233,相邻伸出端23的延伸部232卡入该卡槽233内,另一实施例中,在一伸出端23的延伸部232设有卡槽233,相邻伸出端23的折弯部231卡入该卡槽233内。为了增加伸出端23的刚度,在伸出端23设置卡槽233相对的一侧设有凸块234。
为了便于相邻伸出端23的卡接,卡槽233的开口宽度在卡入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4和图5,供电结构30包括分别设于导电通路24两端的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分别和与之相邻的除尘单元20上的伸出端23卡接。本实施例中,供电结构30包括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简化了供电结构30,同时采用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与形成导电通路24的伸出端23卡接,便于静电除尘模块100的组装。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其中之一设有伸出有卡入伸出端23中卡槽233的第一极片312,其中之另一设有与第二极片323,第二极片323设有卡接伸出端23的连接槽。参照图9至图11,第一极片312设于第一供电极片31,第二极片323设于第二供电极片32。
参照图10和图11,位于多个除尘单元20一侧的导电通路24两端的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均设置连接端33,连接端33用以接电导通电离极。具体地,设有连接端33的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同时为排斥极供电。由于排斥极21和电离极均需采用高压电,且排斥极21与电离极采用相同的电性才能使灰尘吸附于集尘极22,比如电离极和排斥极21同时带负电,而集尘极22不带电,以有效节约电能;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离极和排斥极21带负电,集尘极22带正电,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与排斥极21供电的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同时为电离极供电,以简化静电除尘模块100内的供电结构30。由于电离极一般采用电晕丝,为了便于电晕丝与连接端33连接,在连接端33的自由端设有缺口331,电晕丝连接于缺口331内,参照图10,伸出端23的缺口331为弧形。参照图4,为了便于供电结构30为电离极供电,支座10沿厚度方向间隔设有两让位口18,两连接端33伸入让位口18,并从支座10设有电离极的一侧伸出,以便于供电结构30的装配,同时能够减轻静电除尘模块100的重量。
参照图4和图5,第一供电极片31凸设有第一接电部311,第二供电极片32凸设有第二接电部321,第二接电部321设有弹片322,弹片322向背离第二接电部321的方向延伸并折弯形成自由端。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用于和静电除尘模块100外部的电源导通,以对静电除尘模块100供电。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均为扁平状,支座10上设有多个固定块17,固定块17分别抵持第一供电极片31和第二供电极片32相对的两表面,使得供电极片与支座10稳固连接。其中至少一固定块17抵持于第一接电部311的内表面,至少一固定块17抵持于第二接电部321的内表面,使得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形成刚性连接结构。同时,在第二接电部321设置弹片322,静电除尘模块100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弹片322弹性抵接于外部电源,使得静电除尘模块100与外部电源稳固连接。本实施例中,弹片322与第二接电部321为一体结构。
参照图1、图6、图7和图8,静电除尘模块100还包括上盖板40和下盖板50,上盖板40和下盖板50其中之一的周缘设有朝向其中之另一延伸的围边51,上盖板40与下盖板50通过围边51适配连接,围合形成一净化腔,支座10设于净化腔内;上盖板40设有连通进风侧11的进风口41,下盖板50设有连通出风侧12的出风口;围边51设有显露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的容置口511,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容置于容置口511,弹片322伸出容置口511。本实施例中,静电除尘模块100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回风口,回风口处设置有与静电除尘模块100的接电部导通的供电模块。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设置的弹片322与供电模块抵持,使得静电除尘模块100弹性抵持于回风口处的供电模块,对静电除尘模块100的安装起到预紧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回风口处设置多个串联连接的静电除尘模块100,相邻静电除尘模块100的第一接电部311和第二接电部321相抵接。
参照图2至图4,支座10内壁面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卡块15,每一卡块15设有沿支座10厚度方向延伸的卡接槽151,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插接于卡接槽151。本实施例中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均为扁平状,因此将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插接于卡接槽151,使得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稳固连接于支座10。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槽151的延伸方向可与支座10的厚度方向交叉设置,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倾斜安装于支座10内,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也可通过螺钉锁附等其他方式可拆卸连接于支座10的内壁面。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由于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均设有伸出端23,因此卡块15从支座10的出风侧12伸出,以实现对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的稳固连接,同时在支座10的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上间隔设有多个挡块16,挡块16与卡块15抵持设置,以避免集尘极22和排斥极21之间出现爬电现象。设于伸出端23两侧的挡块16,同时对伸出端23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静电除尘模块100,该静电除尘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静电除尘模块100包括:支座10,支座10呈框状设置,支座1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11和出风侧12,支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13和第二框边14;多个除尘单元20,多个除尘单元20并行排布,每一除尘单元20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21,以及与排斥极21并行设置的集尘极22,集尘极22和/或排斥极21于一侧设有伸出端23,相邻的除尘单元20中集尘极22的伸出端23相连接和/或排斥极21的伸出端23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20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24;供电结构30,设于支座10的两端,并与导电通路24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呈框状设置,所述支座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支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
多个除尘单元,多个所述除尘单元并行排布,每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电离极和排斥极,以及与所述排斥极并行设置的集尘极,所述集尘极和/或排斥极于一侧设有伸出端,相邻的所述除尘单元中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和/或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以于多个除尘单元的至少一侧形成导电通路;
供电结构,设于所述支座的两端,并与所述导电通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除尘单元中的集尘极和排斥极均具有伸出端,且多个所述除尘单元中的集尘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所述除尘单元的一侧形成有所述导电通路,多个所述除尘单元中的排斥极的伸出端相连接于多个所述除尘单元的另一侧形成有所述导电通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端包括折弯部以及与所述折弯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折弯部和延伸部的其中之一设有卡槽,一所述除尘单元的伸出端中的折弯部或延伸部卡入相邻的除尘单元的伸出端上的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开口宽度在卡入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导电通路两端的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所述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分别和与之相邻的除尘单元上的伸出端卡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位于多个所述除尘单元一侧的导电通路两端的所述第一供电极片和第二供电极片均设置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以接电导通所述电离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极片凸设有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二供电极片凸设有第二接电部,所述第二接电部设有弹片,所述弹片向背离所述第二接电部的方向延伸并折弯形成自由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其中之一的周缘设有朝向其中之另一延伸的围边,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通过所述围边适配连接,围合形成一净化腔,所述支座设于所述净化腔内;
所述上盖板设有连通所述进风侧的进风口,所述下盖板设有连通所述出风侧的出风口;
所述围边设有显露所述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的容置口,所述第一接电部和第二接电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口,所述弹片伸出所述容置口。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内壁面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卡块,每一所述卡块设有沿支座厚度方向延伸的卡接槽,所述集尘极和排斥极插接于所述卡接槽。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静电除尘模块。
CN201820492715.7U 2018-04-08 2018-04-08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07756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2715.7U CN207756290U (zh) 2018-04-08 2018-04-08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2715.7U CN207756290U (zh) 2018-04-08 2018-04-08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56290U true CN207756290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2715.7U Active CN207756290U (zh) 2018-04-08 2018-04-08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562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753A (zh) * 2018-04-08 2018-07-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753A (zh) * 2018-04-08 2018-07-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108325753B (zh) * 2018-04-08 2024-0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965B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US20060070526A1 (en) Plasma air dust collector
JP2010069348A (ja) 電気集塵装置
CN207756290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108325753A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106622669A (zh) 一种用于静电除尘设备的电极板模块及静电除尘设备
CN107559966B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7146635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07929412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107575940B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3448183U (zh) 空气过滤板及空气过滤器
CN207146636U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调器
CN107559989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8186672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104822458A (zh) 放电单元及空气净化器
JP4877238B2 (ja) 集塵装置
CN2078810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763158U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KR20140070844A (ko) 전기집진기용 접점장치
CN20805909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76307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05909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872401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146639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7179827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