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81181U - 车架纵梁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纵梁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81181U
CN208181181U CN201820440917.7U CN201820440917U CN208181181U CN 208181181 U CN208181181 U CN 208181181U CN 201820440917 U CN201820440917 U CN 201820440917U CN 208181181 U CN208181181 U CN 208181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section
wheelbase
longitudinal beam
op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09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婷
杨晓丹
秦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09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81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81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81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架纵梁和车辆,所述车架纵梁包括第一段、第二段、轴距调节段以及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间隔布置,所述轴距调节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且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连接,以获得不同轴距的车架纵梁。由此本公开利用连接结构将轴距调节段连接于车架纵梁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其中可以通过选择所需长度的轴距调节段来调整车架纵梁的整体长度而能够制出具有所需轴距的车架纵梁,以适用于具有不同轴距的多种车型,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并且通过轴距调节段和连接结构的配合来便于实现安装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车架纵梁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架纵梁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根据不同车型等其车身轴距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制作不同长度的纵梁以适应不同车型,由此导致产生增加制作及研发成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设计有能够调节轴距的通用化纵梁,例如,通用化纵梁包括前段、中段以及后段,中段通过分段式的结构和形状一致的多个连接体构成,由此,根据实际所需轴距来增减中段的连接体来实现调整纵梁的轴距。而这种结构的纵梁因中段由多个连接体拼接成一体结构而存在结构受到作业人员焊接水平的影响以及结构强度难以保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且保证结构强度的车辆纵梁以及包括该纵梁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架纵梁,所述车架纵梁包括第一段、第二段、轴距调节段以及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间隔布置,所述轴距调节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且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连接,以获得不同轴距的车架纵梁。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插入并安装到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或者所述轴距调节段和所述第二段相对的两个端部。
可选地,所述连接梁的外侧表面设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的内侧表面相贴合,或者,分别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梁包括横截面均为U字形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个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两个侧壁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个侧壁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梁的U字形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个侧壁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两个侧壁内表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底壁相对且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焊接的塞焊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各自对应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的第一塞焊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覆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壁上,或者,覆盖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壁上,以用于加强所述轴距调节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为L字形,且所述加强板的两个内侧表面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壁面上,或者,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壁面上。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塞焊孔,所述第二塞焊孔中的一个第二塞焊孔布置为,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端部接合处相对应,或者,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端部接合处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车架纵梁设置有两组,两组的所述轴距调节段通过横梁连接为一体的井字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车架纵梁设置有两组,两组的所述轴距调节段的两端通过作为所述连接结构的两个横梁连接为一体结构,各个所述横梁各自对应地沿横向延伸地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连接位置、以及两组所述第二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连接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前段、车架后段以及如上所述的车架纵梁,所述第一段为所述车架前段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二段为所述车架后段的前端部分,所述轴距调节段位于所述车架前段和所述车架后段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在车架纵梁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设置轴距调节段,该轴距调节段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轴距调节量来设计适当长度,通过各自对应地插入到轴距调节段分别与第一段相对的端部以及第二段相对的端部内的连接结构,使得轴距调节段分别与第一段和第二段连接而固定,通过选择所需长度的轴距调节段来调整车架纵梁的整体长度,能够制出具有所需轴距的车架纵梁,以适用于具有不同轴距的多种车型,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并且这种车架纵梁通过轴距调节段和连接结构的配合来便于实现安装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结构强度。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车辆纵梁的结构图;
图2为在图1的基础上制作本公开的纵梁的过程图一,其中,显示了切断图1的纵梁的状态图;
图3为制作本公开的纵梁的过程图二,其中显示了在图2的基础上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连接轴距调节段的状态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纵梁中连接梁的结构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纵梁中连接梁插入到第一段的结构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纵梁中第一段和轴距调节段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段 2 第二段
3 轴距调节段 4 连接结构
41 连接梁 411 第一连接梁
412 第二连接梁 413 塞焊槽
42 加强板 5 第一连接部分
6 第二连接部分 7 第一塞焊孔
8 第二塞焊孔 9 横梁
10 车架前段 20 车架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通常是指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前、后”。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架纵梁,所述车架纵梁包括第一段1、第二段2、轴距调节段3以及连接结构4,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第二段2间隔布置,所述轴距调节段3设置在所述第一段1和第二段2之间且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第二段2相连接,以获得不同轴距的车架纵梁。如上所述,这种车架纵梁通过轴距调节段3和连接结构4的配合来便于实现安装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结构强度,且能够通过选择所需长度的轴距调节段3来调整车架纵梁的整体长度以适用于具有不同轴距的多种车型,例如,可以将第一段1和第二段2分别制成为标准件,根据不同车型对轴距要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长度、尺寸、型号等的轴距调节段,从而实现车架纵梁的标准化,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在此,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梁41,所述连接梁41的两端分别插入并安装到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或者所述轴距调节段3和所述第二段2相对的两个端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清楚说明本公开,如图3所示地,可以将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定义为第一连接部分5,可以将第二段2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定义为第二连接部分6,具体地,例如将轴距调节段3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第一段1相对应,第二端与第二段2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分5是指第一段1和轴距调节段3的相互连接的部分,即第一连接部分5包括轴距调节段3的第一端和第一段1中与轴距调节段3的第一端相对的端,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分6是指第二段2和轴距调节段3的相互连接的部分,即第二连接部分6包括轴距调节段3的第二端和第二段2中与轴距调节段3的第二端相对的端。其中,轴距调节段3根据实际所需轴距调节量来设计其长度,连接梁41可以采用多种合理的结构,只要能够起到保证第一段1、第二段2与轴距调节段3连接的功能即可。为了节省底盘开发成本,本公开可以在原有的车架纵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车身轴距的方式将车架纵梁适用于多种不同车型的车辆中。具体地制作本公开的车架纵梁的过程可以如下所述地,参照图1至图3所示,首先可以对原有的车架纵梁切断成两段即本公开的第一段1和第二段2,将具有所需轴距调节量长度的轴距调节段3置于第一段1和第二段2之间,通过将连接结构4的各个连接梁41分别插入到第一段1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即第一连接部分5)内、以及轴距调节段3和第二段2相对的两个端部(即第二连接部分6)内,并且利用焊接等连接方式将第一段1、第二段2、轴距调节段3以及连接梁41装配成一体结构,从而完成制作本公开的车架纵梁。
可选地,所述连接梁41的外侧表面设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第一连接部分5)的内侧表面相贴合,或者,分别与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第二连接部分6)的内侧表面相贴合。例如,在轴距调节段3的横截面形成为与第一段1和第二段2具有相同结构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梁41可以形成为在轴向上外轮廓尺寸一致的柱体结构以便于加工和装配。在各个所述连接梁41各自对应地插入到第一段1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一连接部分5)内、以及轴距调节段3和第二段2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分6)内的状态下,由于连接梁41与第一段1、第二段2以及轴距调节段3之间实现面面贴合,使得轴距调节段3在装配过程中通过连接梁41而与第一段1和第二段2实现自动对准定位,由此能够实现方便及快速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上述实施方式,所述轴距调节段3的外轮廓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成多种合理的结构,例如,轴距调节段3的外轮廓尺寸可以小于或大于第一段1和第二段2的外轮廓尺寸。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梁41包括横截面均为U字形的第一连接梁411和第二连接梁412,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的两个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两个侧壁相互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梁411和第二连接梁412可以通过板材弯折而形成为U字形,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出与第一段1、第二段2和轴距调节段3的内表面匹配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以及连接强度。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第一连接梁411和第二连接梁412也可以成型成L字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状,或者所述连接梁41也可以形成为一体结构。在此,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的两个侧壁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U字形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的两个侧壁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两个侧壁内表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底壁相对且间隔布置。由此,在装配时,可以事先通过调整第一连接梁411相对于第二连接梁412的插入深度来适应所述第一段1、第二段2和轴距调节段3的尺寸,即通过组装第一连接梁411和第二连接梁412的方式来适应多种尺寸的车架纵梁,节省连接结构4的加工及制造成本,另外,待完成第一连接梁411和第二连接梁412的定位后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焊接的塞焊槽413,例如,第二连接梁412的两个侧壁的端部上形成沿第二连接梁41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塞焊槽413,由此能够稳固地连接第一连接梁411和第二连接梁412而提高连接强度,且使得应力分布均匀。
可选地,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两个端部(第一连接部分5)、以及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分6)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各自对应的所述连接结构4连接的第一塞焊孔7,即通过所述第一塞焊孔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5和所述连接梁4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6和所述连接梁41。在此,例如,第一塞焊孔7可以设置在第一段1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一连接部分5)中的与塞焊槽413错开的两侧侧壁面上,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受热变形、因三层焊等引起焊接不牢等现象,有效保证焊接可靠性,相应地,第二段2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分6)的第一塞焊孔7也可以形成为与第一连接部分5的第一焊接孔7对应的位置。具体地,例如,第一段1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一连接部分5)上形成有四个第一塞焊孔7,其中,两个第一塞焊孔7形成在轴距调节段3的第一端上,其余两个第一塞焊孔7可以形成在第一段1的对应于轴距调节段3的所述第一端的末端部分,相应地,第二段2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分6)上也可以形成有四个第一塞焊孔7,其中两个第一塞焊孔7形成在轴距调节段3的第二端上,其余两个第一塞焊孔7形成在第二段2的对应于轴距调节段3的第二端的末端部分。
可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结构4包括加强板42,所述加强板42包覆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一连接部分5)的外侧壁上,或者,覆盖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分6)的外侧壁上,以用于加强所述轴距调节段3分别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第二段2的连接强度。由此通过连接梁41和加强板42的共同作用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段1、第二段2以及轴距调节段3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使用可靠性高。在此,例如,可选地,各个所述加强板42的横截面为L字形,且各个所述加强板42的两个内侧表面均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段1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一连接部分5)的外侧壁面上,或者贴合于第二段2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二连接部分6)的外侧壁面上。在此情况下,所述加强板42可以设置为能够覆盖第一塞焊孔7以保证美观性。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加强板4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例如U字形或者其他任意适当的形状。可选地,所述加强板4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塞焊孔8,所述第二塞焊孔8中的一个第二塞焊孔布置为,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端部接合处相对应,或者与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端部接合处相对应。例如,可以如图6所示,图6中的加强板42上设置有三个第二塞焊孔8,分别为,间隔地形成在L字形的加强板42的第一板体上的两个第二塞焊孔8、以及设置在L字形的加强板42的第二板体上且位于中部位置的一个第二塞焊孔8,位于第一板体上的两个第二塞焊孔8可以分别与第一段1和轴距调节段3对应,或者与轴距调节段3和第二段2对应,位于第二板体上的第二塞焊孔8则对应于第一段1和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端部接合处,或者对应于轴距调节段3和第二段2相对的端部接合处,由此进一步有效保证车架纵梁的整体连接强度。
为了提高所述轴距调节段3的强度并能够保证轴距调节段3的结构整体分布均匀,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车架纵梁设置有两组,两组的所述轴距调节段3通过横梁9连接为一体的井字形结构。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不同车型的需要来合理地设计所述轴距调节段3的结构。
再如,可选地,所述车架纵梁设置有两组,两组的所述轴距调节段的两端通过作为所述连接结构的两个横梁连接为一体结构,各个所述横梁各自对应地沿横向延伸地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连接位置、以及两组所述第二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连接位置。即,将作为连接结构的两个横梁位于轴距调节段的两端部并与所述轴距调节段和第一段、第二段进行焊接,从而固定第一段、第二段以及轴距调节段。这种结构同样能够实现便于安装及保证结构强度的效果,且也能够通过选择所需长度的轴距调节段来调整车架纵梁的整体长度以适用于具有不同轴距的多种车型,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前段10、车架后段以及如上所述的车架纵梁,所述第一段1为所述车架前段10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二段2为所述车架后段20的前端部分,所述轴距调节段3位于所述车架前段10和所述车架后段20之间。在车辆底盘的配置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底盘结构可以对应轴距不同的多种不同车身,本公开的车辆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节省了研发周期及成本,能够实现了车架纵梁的通用化生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为分段结构且包括第一段(1)、第二段(2)、轴距调节段(3)以及连接结构(4),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第二段(2)间隔布置,所述轴距调节段(3)设置在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第二段(2)之间且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第二段(2)相连接,以获得不同轴距的车架纵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梁(41),所述连接梁(41)的两端分别插入并安装到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或者所述轴距调节段(3)和所述第二段(2)相对的两个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41)的外侧表面设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的内侧表面相贴合,或者,分别与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41)包括横截面均为U字形的第一连接梁(411)和第二连接梁(412),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的两个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两个侧壁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的两个侧壁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U字形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的两个侧壁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两个侧壁内表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的底壁与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底壁相对且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412)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梁(411)焊接的塞焊槽(4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各自对应的所述连接结构(4)连接的第一塞焊孔(7)。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还包括加强板(42),所述加强板(42)包覆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壁上,或者,覆盖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壁上,以用于加强所述轴距调节段(3)分别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第二段(2)的连接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2)的横截面为L字形,且所述加强板(42)的两个内侧表面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壁面上,或者,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壁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塞焊孔(8),所述第二塞焊孔(8)中的一个第二塞焊孔布置为,与所述第一段(1)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端部接合处相对应,或者,与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轴距调节段(3)相对的端部接合处相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设置有两组,两组的所述轴距调节段(3)通过横梁(9)连接为一体的井字形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设置有两组,两组的所述轴距调节段的两端通过作为所述连接结构的两个横梁连接为一体结构,各个所述横梁各自对应地沿横向延伸地设置在两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连接位置、以及两组所述第二段和所述轴距调节段相对的两个端部的连接位置。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前段(10)、车架后段(20)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纵梁,所述第一段(1)为所述车架前段(10)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二段(2)为所述车架后段(20)的前端部分,所述轴距调节段(3)位于所述车架前段(10)和所述车架后段(20)之间。
CN201820440917.7U 2018-03-29 2018-03-29 车架纵梁和车辆 Active CN208181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0917.7U CN208181181U (zh) 2018-03-29 2018-03-29 车架纵梁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0917.7U CN208181181U (zh) 2018-03-29 2018-03-29 车架纵梁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81181U true CN208181181U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35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0917.7U Active CN208181181U (zh) 2018-03-29 2018-03-29 车架纵梁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8118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3523A (zh) * 2019-01-25 2020-08-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12026921A (zh) * 2020-08-11 2020-12-04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内高压成形分段式纵梁和车辆
CN114735082A (zh) * 2022-04-01 2022-07-12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梁、伸缩底盘以及车辆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3523A (zh) * 2019-01-25 2020-08-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11483523B (zh) * 2019-01-25 2022-04-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12026921A (zh) * 2020-08-11 2020-12-04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内高压成形分段式纵梁和车辆
CN114735082A (zh) * 2022-04-01 2022-07-12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梁、伸缩底盘以及车辆
WO2023184967A1 (zh) * 2022-04-01 2023-10-05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梁、伸缩底盘以及车辆
CN114735082B (zh) * 2022-04-01 2024-04-0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梁、伸缩底盘以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81181U (zh) 车架纵梁和车辆
CN103153720B (zh) 用于刮水器的刮水片
CN101056737B (zh) 通过局部作用的冷连接工艺,如铆接或螺纹连接,和激光焊接来连接构件的方法
CN204716682U (zh) 接合组件
CN107931878B (zh) 一种箱型梁插接结构构架的组焊工艺
WO2002055363A3 (en) Method of joining closed section members between frame modules
CN204915697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组件
CN113874277A (zh) 机动车格栅框架
CN203601394U (zh) 汽车行李箱盖外板
CN206049828U (zh) 扰流板和车辆
US9321486B2 (en) Under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1928918B1 (ko) 토션 빔 식 서스펜션
CN112693526B (zh) 一种车厢用插接厢板
CN108556922A (zh) 一种加长车身及其加长方法
CN107618525A (zh) 跨座式单轨车的车顶
CN207274687U (zh) 跨座式单轨车的侧墙板焊接组件
CN201254213Y (zh) 车辆后部的后车架延伸梁
CN208802049U (zh) 后副车架后横梁
EP0921972B1 (en) Vehicle fr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13619625B (zh) 一种轨道列车的车体及轨道列车
KR100854539B1 (ko) 이종재질로 구성된 차량용 샤시 프레임 조인트 캐스팅 구조및 그의 제작방법
CN209192038U (zh) 车架中段结构及包括其的车架
DE102013204149A1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modularen elektrischen Steckerverbinderanordnung für ein Steuergerät in einem Kraftfahrzeug
CN211174909U (zh) 管件连接结构
CN109623273B (zh) 驾驶室骨架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