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0945U - 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0945U
CN208100945U CN201820492623.9U CN201820492623U CN208100945U CN 208100945 U CN208100945 U CN 208100945U CN 201820492623 U CN201820492623 U CN 201820492623U CN 208100945 U CN208100945 U CN 208100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diversion trench
lower die
capitiform
wir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26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自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4926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0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0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0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所述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通过通孔与下模可拆卸连接,下模与上模之间通过导向杆连接,所述上模内部设有胶料注入口,所述下模内部设有线槽、模芯和模棒,所述线槽与模芯和模芯与模棒相互接触连接,所述线槽内部设有V形管,线槽外部设有顶针,所述模芯内部设有插头形槽,模芯外侧设有第一导流槽、进料管、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该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模具料嘴由三道倾斜料嘴对接成型机机嘴,胶料从成型机至产品进料口距离短,整个流道行程短,模具流道较传统工艺大大缩短,节省水口胶料优势显著;隐藏式胶料注入,提高注胶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形槽双边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背景技术
当前TPE料等成型类插头形槽产品,相当部分产品因为产品外观的限制,模具工艺上必须双边进料成型。传统生产插头形槽模具,模棒和模芯上面都要开出流道供胶料走位,以满足从产品两侧进胶;传统的生产插头形槽模具为单个料嘴装配于模具上,胶料从模具料嘴流出,必须走模棒绕道至所有穴位,整个流道行程长,浪费水口料头较多。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的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解决了传统的模具使用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和不能达到的技术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所述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通过通孔与下模可拆卸连接,下模与上模之间通过导向杆连接,所述上模内部设有胶料注入口,所述下模内部设有线槽、模芯和模棒,所述线槽与模芯和模芯与模棒相互接触连接,所述线槽内部设有V形管,线槽外部设有顶针,所述模芯内部设有插头形槽,模芯外侧设有第一导流槽、进料管、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各通过毛细管与插头形槽联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均与进料管联通,进料管与进料管之间相互联通汇为一点并与上模内部胶料注入口接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V形管内部设有刀片,刀片通过通孔与V形管镶嵌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针通过通孔与V形管内部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传统的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相比,改良后的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模具料嘴由三道倾斜料嘴对接成型机机嘴,胶料从成型机至产品进料口距离短,流道不需要走模条,整个流道行程短,模具流道较传统工艺大大缩短,节省水口胶料优势显著;隐藏式胶料注入,提高注胶效率;在插头形槽成型后能够方便的将废料取出,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线槽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2-插头形槽,3-定位销,4-第一导流槽,5-进料管,6-第二导流槽,7-V形管,8-顶针,9-线槽,10-刀片,11-上模,12-模芯,13-模棒,14-第三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所述包括下模1和上模11,所述下模1上设有定位销3,定位销3通过通孔与下模1可拆卸连接,下模1与上模11之间通过导向杆连接,所述上模11内部设有胶料注入口,所述下模1内部设有线槽9、模芯12和模棒13,所述线槽9与模芯12和模芯12与模棒13相互接触连接,所述线槽9内部设有V形管7,线槽9外部设有顶针8,所述模芯12内部设有插头形槽2,模芯12外侧设有第一导流槽4、进料管5、第二导流槽6和第三导流槽14,所述第一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6和第三导流槽14各通过毛细管与插头形槽2联通。
第一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6和第三导流槽14均与进料管5联通,进料管5与进料管5之间相互联通汇为一点并与上模11内部胶料注入口接触连接;V形管7内部设有刀片10,刀片10通过通孔与V形管7镶嵌滑动连接;顶针8通过通孔与V形管7内部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胶料从上模11上的胶料注入口注入进下模1内部的进料管5中,胶料顺着进料管5进入到第二导流槽6中,胶料通过毛细管进入到第一导流槽4中,进而实现对插头形槽的浇注,第一导流槽4内的胶料为可用胶料,而第二导流槽6和第三导流槽7中的胶料为废弃胶料;当胶料冷却成型后,通过按压第三导流槽7内的刀片10进而对废弃胶料进行切断,再通过按压顶针8进而能够方便的将废弃胶料从第二导流槽6和第三导流槽7中顶出,进而能够提高胶料的利用率,提高模具的工作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下模(1)和上模(11),所述下模(1)上设有定位销(3),定位销(3)通过通孔与下模(1)可拆卸连接,下模(1)与上模(11)之间通过导向杆连接,所述上模(11)内部设有胶料注入口,所述下模(1)内部设有线槽(9)、模芯(12)和模棒(13),所述线槽(9)与模芯(12)和模芯(12)与模棒(13)相互接触连接,所述线槽(9)内部设有V形管(7),线槽(9)外部设有顶针(8),所述模芯(12)内部设有插头形槽(2),模芯(12)外侧设有第一导流槽(4)、进料管(5)、第二导流槽(6)和第三导流槽(14),所述第一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6)和第三导流槽(14)各通过毛细管与插头形槽(2)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6)和第三导流槽(14)均与进料管(5)联通,进料管(5)与进料管(5)之间相互联通汇为一点并与上模(11)内部胶料注入口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管(7)内部设有刀片(10),刀片(10)通过通孔与V形管(7)镶嵌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8)通过通孔与V形管(7)内部配合连接。
CN201820492623.9U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Active CN208100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2623.9U CN208100945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2623.9U CN208100945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0945U true CN208100945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0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2623.9U Active CN208100945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0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0945U (zh) 一种新型插头形槽类模具双边进料省料模具
CN210211206U (zh) 一种智能手机类注塑模具
CN211194688U (zh) 一种快速冷却式注塑装置
CN201597163U (zh) 超薄塑料眼镜框架成型模具
CN205097439U (zh) 一种自动抽芯叶轮压塑模具
CN202934760U (zh) 一种薄片类塑件隧道式进胶的模具结构
CN210362106U (zh)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用前模顶出结构
CN206999524U (zh) 避免注塑产品产生熔合痕的模具
CN206242395U (zh) 一种充电器的纹面印度规下壳加工模具
CN205183673U (zh) 一种具有仿形模块的模芯结构
CN202934765U (zh) 一种平板类塑件潜伏式进胶的模具结构
CN209365259U (zh) 小型防尘帽的自动化成型模具
CN214562532U (zh) 一种注塑加工用模具
CN20778965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11763120U (zh) 一种具有可拼接模腔的模具结构
CN214476734U (zh) 一种圆线电阻二次封装模具
CN213618062U (zh) 一种组合式弯头生产用的模具
CN208324054U (zh) 一种助听器用精密注塑模具
CN211542073U (zh) 一种用于塑料制品加工的插头浇铸模具
CN208759882U (zh) 一种电子产品保护套生产用塑胶模具
CN209158821U (zh) 一种精密复杂模具塑胶外壳结构
CN205148920U (zh) 鞋底融合模具
CN212372610U (zh) 用于塑料注塑模具中的零断差滑块结构
CN203543007U (zh) 前模牛角式进浇结构注塑模
CN220808464U (zh) 一种线槽定型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