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53447U -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53447U
CN208053447U CN201820526288.XU CN201820526288U CN208053447U CN 208053447 U CN208053447 U CN 208053447U CN 201820526288 U CN201820526288 U CN 201820526288U CN 208053447 U CN208053447 U CN 208053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interior
air outlet
ope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262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太林
黄友庆
徐庆武
王军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262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53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53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53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顶盖结构,包含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形成一用于室外气体流入的送风通道;在所述送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外进风口,外循环出风口;所述内壳体上开设一内循环进风口,以及设有至少一个内出风口;外循环状态下,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关闭时,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开启,所述外进风口与所述内出风口连通;内循环状态下,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关闭,所述外进风口与所述内出风口隔断。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层结构的壳体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车体顶盖的强度、隔音和隔热等效果,同时还通过在双层结构的壳体之间设置的通风循环通道,有效地提高车内空气循环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车体顶部,属于农业机械配件相关领域,尤指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顶盖具有密封、隔音、隔热及保护头部的功能,可提高驾驶室内部舒适性。目前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传统驾驶室顶盖存在以下问题:1.一般由外顶及顶内饰组成,二者之间形成单个腔体,因此隔音、隔热效果较差;2.空调循环方式单一,要么只设置外循环、要么只设置内循环,空调/制热效果差;即使同时设置了内、外空调循环,在内外空调循环状态进行切换时,采用的是机械控制即需要人工操控,操纵不方便;3.驾驶室顶盖周圈大多没有采用防渗漏水设计,竖直流下的水会沿着下盖的边沿渗入驾驶室框架内部;4.驾驶室顶盖上端大多没有采用防积水结构设计,多为凹槽设计,容易产生积水。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驾驶室制造经济性,增强强度、隔音隔热、密封效果,改善驾驶室内部空调制冷/制热性能,同时改善驾驶室防渗漏水性能的车体顶盖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车体顶盖结构,通过内外壳体的双层结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车体顶盖的强度、隔音和隔热等效果,通过外壳体的双层塑料一体成型设计严格保证密封性能;同时还通过在双层结构的内外壳体之间设置的通风循环通道,有效地提高车内空气循环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用于设置在车体的顶部,与驾驶室框架梁连接,包含:
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形成一用于室外气体流入的送风通道;
在所述送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外进风口,外循环出风口;
所述内壳体上开设一内循环进风口,以及设有至少一个内出风口;
外循环状态下,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关闭时,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开启,所述外进风口与所述内出风口连通;
内循环状态下,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关闭,所述外进风口与所述内出风口隔断。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由上下设置的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构成,且所述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为注塑一体成型的密封结构;
所述上外壳体与所述下外壳体均由中心向上凸起与四周向外延伸一延伸段构成的阶梯状结构;
所述上外壳体与所述下外壳体的所述凸起的顶面为一体成型,两者四周形成所述送风通道;
所述外进风口开设在所述下外壳体的所述延伸段上,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开设在所述下外壳体的所述凸起的侧边上。
优选地,所述下外壳体的延伸段与所述凸起的侧边连接处设置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由朝向所述上外壳体方向凹陷构成;
所述支撑柱通过一螺栓贯穿所述上外壳体和所述下外壳体与所框架梁顶端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下外壳体与所述框架梁顶端之间通过一密封层进行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外壳体的延伸段向外倾斜向下延伸一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尾端向下延伸一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尾端向外倾斜向下延伸第二倾斜段;
所述第二倾斜段与所述下外壳体的延伸段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上外壳体的延伸段与所述凸起的侧边圆滑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由上下滑动设置的第一内进风口和第二内进风口构成,所述第一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内进风口通过一控制开关控制其左右滑动,并使得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在关闭和开启状态之前进行切换;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关闭时,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内进风口朝向一侧滑动,并与所述第二内进风口的风口错位配合;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内进风口朝反向一侧滑动,并与所述第二内进风口的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处设置一电机风门,所述电机风门用于控制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内壳体上设置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风门电连接;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关闭时,所述第一内进风口远离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风门开启;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述第一内进风口靠近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风门关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进风口处设置一第一过滤装置,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处设置第二过滤装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内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四周;
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一空调,所述空调通过风道与所述内出风口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体顶盖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体和内壳体构成的双层结构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车体顶盖的强度、隔音,以及隔热等效果,同时还通过在双层结构的壳体之间巧妙设置的通风循环通道,有效地解决了内循环和外循环问题,从而提高车内空气循环效率,保证在非道路等相对恶劣工作环境下的空调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当然不限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驾驶室上;现有技术中驾驶室顶盖多采用单层结构,而本实用新型不仅通过外壳体和内壳体形成双层结构,而且针对外壳体也设计了上外壳体与下外壳体注塑或吸塑等一体成型的双层塑料结构,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通过一体连接密封,使上下两层间形成的密封内腔能够作为供风系统即送风通道,保证了严格的密封性,减少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工艺及由于该工艺带来的密封不良的问题。
3、本实用新,通过对外壳体结构的改进,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基础上,实现密封送风通道的设计,同时利用送风通道上设置的外进风口解决外部分的进入,且利用设置的外循环出风口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效果较佳。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外壳体的上外壳体向外延伸段的设计,采用两次向下倾斜设计形成类似翻边的帽沿结构,能够有效地将雨水快速地导向外侧,防止车体顶盖有积水、渗水现象发生。
5、本实用新型,通过错位设置的第一内进风口和第二内进风口,利用控制开关控制其两者处于错位状态或连通状态,从而实现内循环进风口的关闭和开启,最终满足外循环状态和内循环状态的切换。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巧妙地控制外循环出风口的开启和关闭,实现电控切换,而非机械操控,简单便捷。实现内外两种空调循环模式通过电控、联动模式,只能开启一种循环模式,避免发生两种同时开启的状态发生而产生很差的空气循环效果。而且,内外循环永远都是保持其中一个为开启状态,当停机的时候,空调鼓风机不工作,内外没有压力差,空气不会进入。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在外进风口处以及内循环进风口处设置过滤装置,从而有效地提高车厢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车体顶盖结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顶盖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顶盖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5是图3中C部分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顶盖结构中外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顶盖结构中内循环进风口的打开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顶盖结构中内循环进风口的打开状态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顶盖结构中内循环进风口的关闭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顶盖结构中内循环进风口的关闭状态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壳体1;
外壳体2;上外壳体21;下外壳体22;外进风口221;第一过滤装置2211;外循环出风口222;电机风门2221;凸起223;延伸段224;第一倾斜段2241;连接段2242;第二倾斜段2243;支撑柱225;
内壳体3;内循环进风口31;第一内进风口311;第二内进风口312;控制开关313;控制器314;第二过滤装置315;内出风口32;
送风通道4;
螺栓5;
框架梁6;密封层61;
空调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其次,应说明的是,图中带箭头的曲线或直接均为气体、水流或运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看图1-10所示,一种车体顶盖结构,其主要用于设置在车体的顶部,与驾驶室框架梁6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包括一壳体1,该壳体1由外壳体2和内壳体3构成,同时在外壳体2内形成一用于室外气体流入的送风通道4,在送风通道4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外进风口221和外循环出风口222。而在内壳上开设一内循环进风口31,以及至少一个内出风口32;这样驾驶室内气流处于外循环状态下,内循环进风口31关闭,而外循环出风口222开启,使得外进风口221与内出风口32进行连通;在驾驶室内气流处于内循环状态下,内循环进风口31开启,此时外循环出风口222关闭,使得外进风口221与内出风口32处于隔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参看图3-5所示,其中设置的外壳体2由上下设置的上外壳体21和下外壳体22密封连接构成一体,具体的形成通过注塑或吸塑等工艺一体成型的双层密封塑料结构。具体的上外壳体21与下外壳体22均为中心向上凸起223与四周向外延伸一延伸段224构成的阶梯状结构,其中上外壳体21与下外壳体22的凸起223的顶面为一体成型,即为同一顶面。同时上外壳体21与下外壳体22的四周成中空状,该中空状结构作为送风通道4,从而将外进风口221开设在下外壳体22的延伸段224上,而外循环出风口222开设在下外壳体22的凸起223的侧边上。见图3、5所示,实际设计时将内壳体3的面积设置的小于外壳体2的面积,这样将外进风口221开设在下外壳体22的延伸段224上后,不仅保证外面气体从中流入,还能将其隐藏在外壳体2下方,避免雨水从中进入驾驶室内,设计非常巧妙。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上外壳体21与下外壳体22之间形成一中空的气体流通的送风通道4,所以进一步的为增强整个外壳体2的强度,在下壳体的延伸段224与凸起223的侧边连接处设置一支撑柱225,且支撑柱225主要是由朝向上外壳体21方向凹陷构成,这样不仅减轻整个下外壳体22的重量,还能对上外壳体21有一个支撑作用。同时通过一螺栓5贯穿上外壳体21和下外壳体22,即支撑柱225后与框架梁6顶端连接固定,有效地保证了外壳体2与框架梁6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应说明的是,支撑柱225的数量可根据车体顶盖的面积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保证连接后的平稳性,依此,在整个外壳体2的四个角上均设置了支撑柱225,见图1、2所示。其次,还应说明的是,为保证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的在下外壳体22与框架梁6顶端之间通过一密封层61进行密封连接,其中,密封层61采用海绵、橡胶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设计的顶盖不仅起到增加强度、隔音以及隔热的效果,还需保证边缘与车体前后连接密封,以及避免顶盖上发生积水、渗水现象,所以进一步的在上外壳体21的延伸段224向外倾斜向下延伸一第一倾斜段2241,第一倾斜段2241的尾端向下延伸一连接段2242,再通过连接段2242的尾端向外倾斜向下延伸第二倾斜段2243,参见图5所示,第二倾斜段2243与下外壳体22的延伸段224为一体成型。该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上外壳体21的边缘呈一帽沿状,可以将表面的积水快速地导向外侧,有效地达到了防积水、渗水现象发生。其中,应说明的是,第一倾斜段2241和第二倾斜段2243倾斜向下的角度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仅需达到该功能即可,本申请中不再一一赘述。
在实际使用时应说明,为进一步避免车体顶盖有积水、渗水现象发生,依此,将上外壳体21的延伸段224与凸起223的侧边之间进行圆滑过渡连接,见图3、4所示,顶盖的后部过渡的角度稍微小一些,见图3所示,而顶盖的前部即靠近车头一侧过渡的角度稍微大一些,见图4所示,这样顶盖的前部即靠近驾驶位一侧有与可开启的天窗玻璃之间形成凹形或台阶面连接,避免雨水堆积,便于主动引流雨水具体如图1中箭头所表示的水流方向,能够通过过渡角度大小不同使得顶盖的顶面连为一体的可引流大曲面凹凸形状,此结构形状不仅强度高,并具有抗积水能力大。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车体顶盖中气流的内、外循环也是设计的重点之一,本申请中优选地将内循环进风口31由上下滑动设置的第一内进风口311和第二内进风口312构成,其第一内进风口311和第二内进风口312均通过一控制开关313来控制其左右滑动,并使得内循环进风口在关闭和开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具体的内循环进风口31关闭时,控制开关313控制第一内进风口311朝向一侧滑动,即朝向左侧,并与第二内进风口312的风口错位配合,见图9、10所示;而内循环进风口31开启时,控制开关313控制第一内进风口311朝反向一侧滑动,即朝向右侧,并与第二内进风口312的风口连通,见图7、8所示。
其中应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时,在外循环出风口222处设置一电机风门2221,该电机风门2221主要是用于控制外循环出风口222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具体的在内循环进风口31的一侧设置一控制器314,见图3所示,控制器314设置在内壳体3上,且与电机风门2221进行电连接。这样内循环进风口31关闭时,第一内进风口311远离控制器314,即朝向远离控制器314的一侧移动,此时,控制器314控制电机风门2221处于开启状态,反之当内循环进风口31开启时,第一内进风口311朝向靠近控制器314的一侧移动,此时当第一内进风口311压住控制器314时,控制器314控制电机风门2221关闭。应说明的是,其中控制第一内进风口311进行滑动的控制开关313为一旋转螺栓5,进行做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即可实现对第一内进风口311的移动,从而实现对其内循环进风口31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上述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为保证驾驶室内空气质量,进一步的在外进风口221处设置一第一过滤装置2211,同时在内循环进风口31处设置第二过滤装置315,从而实现对流通空气的过滤,保证驾驶室内空气一直处于优良状态。
在实际使用时,还需说明的是,为保证驾驶室内空气均匀性,进一步的将内循环进风口31设置在内壳体3的中心位置处,而内出风口32设置在内循环进风口31的四周,同时在内壳体3与外壳体之间设置一空调7,有效地利用了车体空间,同时将空调7通过风道(图中未标示)与内出风口32连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位置以及设置的数量均根据实际车体的造型设计,本申请中不做限定。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体顶盖结构,用于设置在车体的顶部,与驾驶室框架梁连接,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形成一用于室外气体流入的送风通道;
在所述送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外进风口,外循环出风口;
所述内壳体上开设一内循环进风口,以及设有至少一个内出风口;
外循环状态下,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关闭时,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开启,所述外进风口与所述内出风口连通;
内循环状态下,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关闭,所述外进风口与所述内出风口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由上下设置的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构成,且所述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为注塑一体成型的密封结构;
所述上外壳体与所述下外壳体均由中心向上凸起与四周向外延伸一延伸段构成的阶梯状结构;
所述上外壳体与所述下外壳体的所述凸起的顶面为一体成型,两者四周形成所述送风通道;
所述外进风口开设在所述下外壳体的所述延伸段上,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开设在所述下外壳体的所述凸起的侧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外壳体的延伸段与所述凸起的侧边连接处设置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由朝向所述上外壳体方向凹陷构成;
所述支撑柱通过一螺栓贯穿所述上外壳体和所述下外壳体与所框架梁顶端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外壳体与所述框架梁顶端之间通过一密封层进行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外壳体的延伸段向外倾斜向下延伸一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尾端向下延伸一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尾端向外倾斜向下延伸第二倾斜段;
所述第二倾斜段与所述下外壳体的延伸段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外壳体的延伸段与所述凸起的侧边圆滑过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由上下设置的第一内进风口和第二内进风口构成,所述第一内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内进风口通过一控制开关控制其左右滑动,并使得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在关闭和开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关闭时,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内进风口朝向一侧滑动,并与所述第二内进风口的风口错位配合;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内进风口朝反向一侧滑动,并与所述第二内进风口的风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处设置一电机风门,所述电机风门用于控制所述外循环出风口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内壳体上设置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风门电连接;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关闭时,所述第一内进风口远离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风门开启;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开启时,所述第一内进风口靠近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风门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进风口处设置一第一过滤装置,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处设置第二过滤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体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内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四周;
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一空调,所述空调通过风道与所述内出风口连通。
CN201820526288.XU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Active CN208053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26288.XU CN208053447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26288.XU CN208053447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53447U true CN208053447U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85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26288.XU Active CN208053447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53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3214B (zh) 一种汽车天窗智能调节系统及方法
US7641275B2 (en) Pillar wind deflector
CN104842750B (zh) 一种汽车空气循环器
CN208053447U (zh) 一种车体顶盖结构
CN115195412B (zh) 一种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的吹风方法
CN2903769Y (zh) 门窗、幕墙自然通风器
CN214984749U (zh) 一种汽车雨眉型遮雨伞
CN208682583U (zh) 一种汽车天窗
CN115465055A (zh) 一种隐藏式空调出风口
CN214365644U (zh) 具有防尘换气功能的智能门窗
CN208962841U (zh) 一种汽车天窗排水槽导水结构
JPH06507592A (ja) 車両の乗客室の自然換気装置
CN208164702U (zh) 一种汽车顶透风装置
CN203780278U (zh) 挡雨的汽车天窗
JPH01195116A (ja) 幌式サンルーフ装置
CN207579516U (zh) 一种客车用顶置空调外循环进气装置
CN207594706U (zh) 汽车
CN2474381Y (zh) 新款式小轿车
CN201176654Y (zh) 流线型排烟调温天窗
CN213007635U (zh) 一种汽车天窗系统的控制装置及具有天窗系统的汽车
CN216916040U (zh) 一种内饰一体式带空调系统驾驶室顶盖
CN21618436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及汽车
CN216969293U (zh) 一种汽车天窗遮阳板
CN213261987U (zh) 一种新型电池侧舱体结构
CN206615032U (zh) 一种mpv车型顶棚出风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