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1263U -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1263U
CN208021263U CN201721888721.6U CN201721888721U CN208021263U CN 208021263 U CN208021263 U CN 208021263U CN 201721888721 U CN201721888721 U CN 201721888721U CN 208021263 U CN208021263 U CN 208021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shell
limit hook
card slot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87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卢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8887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1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1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12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包括锁扣以及与所述锁扣相配合的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限位卡钩,所述限位卡钩的一侧通过限位卡钩铆轴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卡钩铆轴上设置有限位卡钩扭簧,所述限位卡钩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钩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开启摆动钩,所述开启摆动钩由固定板、凸板和挡板一体组成,所述固定板通过开启摆动钩铆轴与所述壳体侧边活动连接,所述开启摆动钩铆轴上设置有开启摆动钩扭簧。有益效果:方便调节座椅的靠背角度,同时避免卡钩与锁扣间隙产生以及有效防止异响的发生,整体固定更稳固。

Description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背景技术
传统车座锁,包括壳体和锁杆,壳体内设置有锁叶和开启摇臂,锁叶具有锁止槽,锁叶采用第一枢轴转动连接于壳体内,开启摇臂采用第二枢轴转动连接于壳体内,其锁止槽的宽度一般都大于锁杆的直径,而当前汽车后靠锁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树脂包塑卡钩卡住锁扣,容易磨损,且易与锁扣产生间隙,导致异响,并且,树脂包塑卡钩承受冲击力差,变形产生间隙,导致异响。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包括锁扣以及与所述锁扣相配合的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限位卡钩,所述限位卡钩的一侧通过限位卡钩铆轴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卡钩铆轴上设置有限位卡钩扭簧,所述限位卡钩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钩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开启摆动钩,所述开启摆动钩由固定板、凸板和挡板组成,所述固定板通过开启摆动钩铆轴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开启摆动钩铆轴上设置有开启摆动钩扭簧,所述凸板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卡槽的后侧边缘位置处,所述挡板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二卡槽的后侧边缘位置处,所述开启摆动钩与所述限位卡钩对应侧边之间设置有限位卡钩摆动轴,且所述限位卡钩摆动轴贯穿于所述限位卡钩的上端中部上设置的通孔处,且所述限位卡钩摆动轴上设置有卡接在通孔两侧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槽的前侧边设有向前倾斜的导向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开启摆动钩设置为金属摆动钩,所述开启摆动钩扭簧设置有若干个弯折点位,所述开启摆动钩设置有铆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钩上设置有若干个镂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侧边均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塑胶膜,且所述塑胶膜采用冲压后包塑方式与所述第一卡槽以及所述第二卡槽的侧边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折弯防护板,且所述盖板通过所述折弯防护板与所述壳体两侧卡接,所述盖板的内侧底部侧边通过锁体连接铆轴与所述壳体对应位置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导向块和导向支撑架,且对应所述导向块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支撑滑块,所述壳体内侧的底板上且对应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形成的凸起面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消音块,且所述缓冲消音块扣入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器卡钩第二卡槽后方设有导向曲面,当座椅从二段啮合位置向一段锁紧位置调节时,限位卡钩只要开启至一段解锁位置后,通过推动座椅即可达到一段锁紧位置,而无需将限位卡钩开启至二段解锁位置,以达到使二段解锁操作更为简便,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腰形凸筋和若干个凸点,且所述凸点为四个凸点。
进一步的,所述开启摆动钩的上部一侧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内穿插设有拉锁或拉杆,所述拉锁或拉杆的一端且远离所述开孔一端固定在汽车座椅背部的开启扣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锁扣进入时,锁扣横向挤压限位卡钩第一臂左侧前沿,限位卡钩转动并开启,同时带动开启摆动钩同方向转动的联动一起开启,以避让锁扣横向前进便于落入限位卡钩的第一卡槽内,而当锁扣继续横向移动至限位卡钩第一臂右侧前沿时,限位卡钩在限位卡钩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限位卡钩自动闭合,将锁扣卡入限位卡钩的第一卡槽内实现止锁,同时开启摆动钩也随卡入限位卡钩同方向转动并闭合,开启摆动钩在其自身开启摆动钩扭簧的作用力下开启摆动钩的止锁面再次止锁锁扣,实现双重止锁固定功能,此时为一段可锁入位置。同时,通过座椅上的拉锁或拉杆拉动开启摆动钩,开启摆动钩同步带动限位卡钩同向转动,限位卡钩解除锁定,从而,调节座椅角度,使锁扣继续横向运动,当碰撞到开启摆动钩尾部挡板,开启摆动钩尾部挡板起到止档作用,提示可以松开拉动拉锁或拉杆;松开拉动拉锁或拉杆,开启摆动钩带动限位卡钩同方向闭合,并在开启摆动钩扭簧回弹的作用力下,限位卡钩与开启摆动钩共同闭合将锁扣锁紧,实现双重锁紧固定作用,此时为二段锁入位置,因此,方便调节座椅的靠背角度,避免限位卡钩与锁扣间隙产生以及有效防止异响的发生,整体固定更稳固。
另外,由塑料开启摆动钩升级成金属摆动钩,从而增加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产能的同时降低单件成本,另外,通过开启摆动钩扭簧追加弯折点位,使得不易脱落,并且,注塑成形改为钣金冲压。同时,追加导向支撑滑块及导向块起到导向及支撑的作用,使锁扣进入限位卡钩时更顺畅,导入的同时减少碰撞音,提供操作舒适度,而导向支撑滑块及导向块直接铆接在底板上。此外,限位卡钩本体保证必要的强度外,多余材料镂空,减少限位卡钩扭簧负荷、轻量化,降低解锁力,使操作更简易。通过限位卡钩各配合面均作包塑处理,避免金属撞击音产生,从而减低噪音,同时,采用精密冲压工艺,提高啮合精度,减少异音产生,当开锁与解锁时限位卡钩复位,限位卡钩与壳体产生金属碰撞音,且车辆发生颠簸、震动时受力异音产生,设置缓冲块可避免异音产生。而另一方面,车辆发生碰撞时限位卡钩锁住锁扣,易受到多个方向的冲击力,向下冲击力导致限位卡钩突出端部劈空,没有限位,容易发生限位卡钩产生脱落的风险,从而,追加限位辅强支架,支撑架直接焊接或铆接在底板上,有了支撑架可减小晃动间隙的同时更可避免限位卡钩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总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初期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一段开始进入锁入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一段啮合状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一段可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二段可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二段啮合状态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全开极限行程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导向支撑滑块与导向块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去除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导向支撑滑块和导向块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支撑架示意图(一);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的支撑架示意图(二)。
图中:
1、壳体;2、盖板;3、锁扣;4、开启摆动钩;5、限位卡钩;6、开启摆动钩铆轴;7、开启摆动钩扭簧;8、挡板;9、限位卡钩摆动轴;10、锁体连接铆轴;11、限位卡钩铆轴;12、限位卡钩扭簧;13、导向支撑滑块;14、导向块;15、腰形凸筋;16、凸点;17、支撑架;18、缓冲消音块;19、第一卡槽;20、第二卡槽;21、固定板;22、凸板;23、通孔; 24、限位台阶;25、缓冲层;26、卡板;27、底板;28、圆孔;29、拉锁或拉杆;30、开启扣;31、导向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如图1-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包括锁扣3以及与所述锁扣3相配合的壳体1和盖板2,所述壳体1与所述盖板2之间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限位卡钩5,所述限位卡钩5的一侧通过限位卡钩铆轴11与所述壳体1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卡钩铆轴11上设置有限位卡钩扭簧12,所述限位卡钩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9和第二卡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钩5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开启摆动钩4,所述开启摆动钩4由固定板21、凸板22和挡板8组成,所述固定板21通过开启摆动钩铆轴6与所述壳体1活动连接,所述开启摆动钩铆轴6上设置有开启摆动钩扭簧7,所述凸板22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9的后侧边缘位置处,所述挡板8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二卡槽20的后侧边缘位置处,所述开启摆动钩4与所述限位卡钩5对应侧边之间设置有限位卡钩摆动轴9,且所述限位卡钩摆动轴 9贯穿于所述限位卡钩5的上端中部上设置的通孔23处,且所述限位卡钩摆动轴9上设置有卡接在通孔23两侧的限位台阶24。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当锁扣3进入时,锁扣3横向挤压限位卡钩5第一臂左侧前沿,限位卡钩5转动并开启,同时带动开启摆动钩4同方向转动联动一起开启,以避让锁扣3横向前进便于落入限位卡钩5的第一卡槽19内,而当锁扣3继续横向移动至限位卡钩5第一臂右侧前沿时,限位卡钩5在限位卡钩扭簧12的回弹力作用下,限位卡钩5自动闭合,将锁扣3卡入限位卡钩5 的第一卡槽19内实现止锁,同时开启摆动钩4也随卡入限位卡钩5同方向转动并闭合,开启摆动钩4在其自身开启摆动钩扭簧7的作用力下开启摆动钩4 的止锁面再次止锁锁扣3,实现双重止锁固定功能,此时为一段锁入位置。同时,通过座椅上的拉锁或拉杆29拉动开启摆动钩4,开启摆动钩4同步带动限位卡钩5同向转动,限位卡钩5解除锁定,从而,调节座椅角度,使锁扣3 继续横向运动,当碰撞到开启摆动钩4尾部挡板,开启摆动钩4尾部挡板起到止挡作用,提示可以松开拉动拉锁或拉杆29;松开拉动拉锁或拉杆29,开启摆动钩4带动限位卡钩5同方向闭合,并在开启摆动钩扭簧7回弹的作用力下,限位卡钩5与开启摆动钩4共同闭合将锁扣3锁紧,实现双重锁紧固定作用,此时为二段锁入位置,因此,方便调节座椅的靠背角度,避免限位卡钩5与锁扣3间隙产生以及有效防止异响的发生,整体固定更稳固。
此外,所述第二卡槽20的前侧边设有向前倾斜的导向曲面,所述限位器卡钩5第二卡槽20后方设有导向曲面31,当座椅从二段啮合位置向一段锁紧位置调节时,限位卡钩5只要开启至一段解锁位置后,通过推动座椅即可达到一段锁紧位置,而无需将限位卡钩5开启至二段解锁位置,以达到使二段解锁操作更为简便,省力,所述开启摆动钩4设置为金属摆动钩,从而增加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产能的同时降低单件成本,所述开启摆动钩扭簧7设置有若干个弯折点位,使得不易脱落,所述开启摆动钩设置有铆轴6。
同时,所述限位卡钩5上设置有若干个镂空,限位卡钩5本体保证必要的强度外,多余材料镂空,减少限位卡钩扭簧12负荷,降低解锁力,使操作更简易。
另外,所述第一卡槽19和所述第二卡槽20的侧边均设置有缓冲层25,所述缓冲层25为塑胶膜,且所述塑胶膜采用冲压后包塑方式与所述第一卡槽 19以及所述第二卡槽20的侧边啮合,所述盖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板26,且所述盖板2通过所述卡板26与所述壳体1两侧卡接,所述盖板2的内侧底部侧边通过锁体连接铆轴10与所述壳体1对应位置处连接,通过限位卡钩5各配合面均作包塑处理,避免金属撞击音产生,从而减低噪音,同时,采用精密冲压工艺,提高啮合精度,减少异音产生,当开锁与解锁时限位卡钩5复位,限位卡钩5与壳体1产生金属碰撞音,且车辆发生颠簸、震动时受力异音产生,设置缓冲块可避免异音产生。
另外,所述壳体1内侧底部设置有底板27,所述底板27上设置有导向块 14和支撑架17,且对应所述导向块14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支撑滑块13,追加导向支撑滑块13及导向块14起到导向的作用,使锁扣3进入限位卡钩5时更顺畅,导入的同时减少碰撞音,提供操作舒适度,而导向支撑滑块13及导向块14直接铆接在底板27上,限位卡钩5锁住锁扣3,车辆发生碰撞时,易受到多个方向的冲击力,向下冲击力导致限位卡钩5突出端部劈空,没有限位,容易发生限位卡钩5产生脱落的风险,从而,追加限位辅强支架,支撑架17 直接焊接或铆接在底板27上,有了支撑架17可减小晃动间隙的同时更可避免限位卡钩5脱出。
此外,所述壳体1内侧的底板27上且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9与所述第二卡槽20之间形成的凸起面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消音块18,且所述缓冲消音块18扣入所述壳体1内,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腰形凸筋15和若干个凸点16,且所述凸点16为四个凸点16,所述开启摆动钩4的上部一侧设置有开孔28,所述开孔28内穿插设有拉锁或拉杆29,所述拉锁或拉杆29的一端且远离所述开孔28一端固定在汽车座椅背部的开启扣30底部。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当锁扣3进入时,锁扣3 横向挤压限位卡钩5第一臂左侧前沿,限位卡钩5转动并开启,同时带动开启摆动钩4同方向转动一起开启,以避让锁扣3横向前进便于落入限位卡钩5 的第一卡槽19内,而当锁扣3继续横向移动至限位卡钩5第一臂右侧前沿时,限位卡钩5在限位卡钩扭簧12的回弹力作用下,限位卡钩5自动闭合,将锁扣3卡入限位卡钩5的第一卡槽19内实现止锁,同时开启摆动钩4也随卡入限位卡钩5同方向转动并闭合,开启摆动钩4在其自身开启摆动钩扭簧7的作用力下开启摆动钩4的止锁面再次止锁锁扣3,实现双重止锁固定功能,此时为一段可锁入位置。同时,通过座椅上的拉锁或拉杆29拉动开启摆动钩4,开启摆动钩4带动限位卡钩5同向转动,限位卡钩5解除锁定,从而,调节座椅角度,使锁扣3继续横向运动,当碰撞到开启摆动钩4尾部挡板,开启摆动钩4尾部挡板起到止挡作用,提示可以松开拉动拉锁或拉杆29;松开拉动拉锁或拉杆29,开启摆动钩4带动限位卡钩5同方向闭合,并在开启摆动钩扭簧7回弹的作用力下,限位卡钩5与开启摆动钩4共同闭合将锁扣3锁紧,实现双重锁紧固定作用,此时为二段可锁入位置,因此,方便调节座椅的靠背角度,避免限位卡钩5与锁扣3间隙产生以及有效防止异响的发生,整体固定更稳固。
另外,由塑料开启摆动钩4升级成金属摆动钩,从而增加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产能的同时降低单件成本,另外,通过开启摆动钩扭簧7追加弯折点位,使得不易脱落,并且,注塑成形改为钣金冲压。同时,追加导向支撑滑块13及导向块14起到导向及支撑的作用,使锁扣3进入限位卡钩5时更顺畅,导入的同时减少碰撞音,提供操作舒适度,而导向支撑滑块13及导向块14 直接铆接在底板27上。此外,限位卡钩5本体保证必要的强度外,多余材料镂空,减少限位卡钩扭簧12负荷、轻量化,降低解锁力,使操作更简易。通过限位卡钩5各配合面均作包塑处理,避免金属撞击音产生,从而减低噪音,同时,采用精密冲压工艺,提高啮合精度,减少异音产生,当开锁与解锁时限位卡钩5复位,限位卡钩5与壳体1产生金属碰撞音,且车辆发生颠簸、震动时受力异音产生,设置缓冲块可避免异音产生。而另一方面,限位卡钩5锁住锁扣3,车辆发生碰撞时,易受到多个方向的冲击力,向下冲击力导致限位卡钩5突出端部劈空,没有限位,容易发生限位卡钩5产生脱落的风险,从而,追加限位辅强支架,支撑架17直接焊接或铆接在底板27上,有了支撑架17 可减小晃动间隙的同时更可避免限位卡钩5脱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包括锁扣(3)以及与所述锁扣(3)相配合的壳体(1)和盖板(2),所述壳体(1)与所述盖板(2)之间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限位卡钩(5),所述限位卡钩(5)的一侧通过限位卡钩铆轴(11)与所述壳体(1)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卡钩铆轴(11)上设置有限位卡钩扭簧(12),所述限位卡钩(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9)和第二卡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钩(5)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开启摆动钩(4),所述开启摆动钩(4)由固定板(21)、凸板(22)和挡板(8)组成,所述固定板(21)通过开启摆动钩铆轴(6)与所述壳体(1)活动连接,所述开启摆动钩铆轴(6)上设置有开启摆动钩扭簧(7),所述凸板(22)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9)的后侧边缘位置处,所述挡板(8)设置在对应所述第二卡槽(20)的后侧边缘位置处,所述开启摆动钩(4)与所述限位卡钩(5)对应侧边之间设置有限位卡钩摆动轴(9),且所述限位卡钩摆动轴(9)贯穿于所述限位卡钩(5)的上端中部上设置的通孔(23)处,且所述限位卡钩摆动轴(9)上设置有卡接在通孔(23)两侧的限位台阶(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20)的前侧边设有向前倾斜的导向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摆动钩(4)设置为金属摆动钩,所述开启摆动钩扭簧(7)设置有若干个弯折点位,所述开启摆动钩设置有铆轴(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钩(5)上设置有若干个镂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9)和所述第二卡槽(20)的侧边均设置有缓冲层(25),所述缓冲层(25)为塑胶膜,且所述塑胶膜采用冲压后包塑方式与所述第一卡槽(19)以及所述第二卡槽(20)的侧边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折弯防护板(26),且所述盖板(2)通过所述折弯防护板(26)与所述壳体(1)两侧卡接,所述盖板(2)的内侧底部侧边通过锁体连接铆轴(10)与所述壳体(1)对应位置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侧底部设置有底板(27),所述底板(27)上设置有导向块(14)和导向支撑架(17),且对应所述导向块(14)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支撑滑块(13),所述壳体(1)内侧的底板(27)上且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9)与所述第二卡槽(20)之间形成的凸起面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消音块(18),且所述缓冲消音块(18)扣入所述壳体(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卡钩(5)第二卡槽(20)后方设有导向曲面(31),当座椅从二段啮合位置向一段锁紧位置调节时,限位卡钩(5)只要开启至一段解锁位置后,通过推动座椅即可达到一段锁紧位置,而无需将限位卡钩(5)开启至二段解锁位置,以达到使二段解锁操作更为简便,省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腰形凸筋(15)和若干个凸点(16),且所述凸点(16)为四个凸点(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摆动钩(4)的上部一侧设置有圆孔(28),所述圆孔(28)内穿插设有拉锁或拉杆(29),所述拉锁或拉杆(29)的一端且远离所述圆孔(28)一端固定在汽车座椅背部的开启扣(30)底部。
CN201721888721.6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1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8721.6U CN208021263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8721.6U CN208021263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1263U true CN208021263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1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872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1263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12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6643A (zh) * 2020-12-17 2021-02-26 姚国强 一种可多档位角度调节汽车座椅靠背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6643A (zh) * 2020-12-17 2021-02-26 姚国强 一种可多档位角度调节汽车座椅靠背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5020B2 (en) High-performance sports car
US2873794A (en) Inertia latch
US9061708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A1104483A (en) Seat back latch mechanism
CN202990582U (zh) 车门的固定装置
CN104071234B (zh) 车身构造
CN208021263U (zh) 一种两级式汽车第二排座椅锁
EP3341291B1 (en) Tray table arms with rotation stopper override
JP5849680B2 (ja) フロントフードのロック機構
CN107187354B (zh) 一种汽车用两档座椅锁
WO2003033295A1 (fr) Siege escamotable
CN212667266U (zh) 一种汽车座椅储物盒结构
CN107339028B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门锁的锁定装置
CN211107197U (zh) 后排座椅中央扶手储物盒盖解锁组件的安装结构
WO2024103754A1 (zh) 安装架和车辆
CN201423986Y (zh) 汽车扶手箱
JP200829665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ベースブラケット構造
US20230302965A1 (en) Device for preventing rotation of vehicle seat rail
CN106799977B (zh) 一种用于座椅的惯性锁机构
CN208486700U (zh) 一种防止车辆碰撞时把手打开的结构
JP5790477B2 (ja) フロントフードのロック機構
CN218367520U (zh) 一种左右双开前扶手
CN210118035U (zh) 车门玻璃升降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JP610830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4906029A (zh) 一种扶手箱组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