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4727U - 发光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4727U
CN208014727U CN201820400963.4U CN201820400963U CN208014727U CN 208014727 U CN208014727 U CN 208014727U CN 201820400963 U CN201820400963 U CN 201820400963U CN 208014727 U CN208014727 U CN 208014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ype
insulating layer
aperture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009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久澄
刘晓燕
李叶林
陈志涛
龚政
任远
潘章旭
曾昭烩
曾巧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04009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4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4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4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通过刻蚀透明导电层、P型半导体层、有源区及部分N型半导体层,露出N型半导体层,制作反射金属层,构成光线从N面出射的倒装结构。通过设置有大面积的N型、P型焊接层金属,且焊接层通过多组电流孔与叉指型的电极条进行电流扩展,使得电流在整个芯片的发光区域均匀分布;叉指型电极条上的电流通过密集分布的电极接触孔再次在更小的区域均匀分布。另外P型半导体上制作的透明导电层及反射层金属也有利于P型区域的电流扩散。该结构具有提高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分布均匀性,降低串联电阻,提高散热能力,最终提高器件光电热性能的优势。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产业正朝着高亮度、高出光、高散热和低成本方向发展。虽然芯片的内量子效率已经很高,但是由于材料间的折射率存在差异和出射光的各向同性,使得很大一部分光被限制在芯片内部,光的吸收在芯片内部产生大量的热。传统正装结构发光二极管芯片光从p面出射,一部分光被电极材料吸收,而且蓝宝石衬底的导热率很低从而使正装结构发光二极管芯片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传导出去,所以正装结构发光二极管器件无论是功率还是散热性能均不是最优的,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先进的倒装芯片技术。这种结构光从蓝宝石衬底取出,可以加厚p电极厚度提高电流密度,提高芯片的注入电流;同时p面可制作反射层所以也不存在电极吸光的情况。芯片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反射层,电极层金属传导至基板上,提高了器件的散热能能力,改善器件光电性能。然而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注入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横向注入,仍然存在电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会导致器件发光效率的降低以及耐大注入电流能力减弱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以改善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器件发光效率的降低以及耐大注入电流能力减弱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N型半导体层、有源区、P型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 N型电极和P型电极,所述N型电极与所述P型电极形成叉指型结构,所述N型电极通过多个N区小孔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P型电极通过多个P区小孔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表面设置有N型焊接层和P型焊接层,所述N型焊接层通过多个第一小孔与所述N型电极电连接,所述P型焊接层通过多个第二小孔与所述 P型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P区小孔的位置位于与所述P区小孔相邻的四个N区小孔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有源区、透明导电层、反射金属层、阻挡金属层,所述N型半导体层、有源区、 P型半导体层、透明导电层、反射金属层、阻挡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N区小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阻挡金属层、反射金属层、透明导电层、P型半导体层、有源区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连通,所述多个P区小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阻挡金属层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N型电极和所述P型电极均包括多个电极条,所述电极条的宽度大于所述N区小孔或P区小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N型焊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表面的一侧,所述P型焊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表面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金属层将所述反射金属层及其边缘完全覆盖。
进一步地,述N型焊接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的一侧区域,将所有的第一小孔完全覆盖,所述 P型焊接层设置于与N型焊接层相对的另一侧区域,P型焊接层将所有第二小孔完全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形成N型焊接层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形成P型焊接层的第二安装部。
进一步地,N型焊接层和P型焊接层的面积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N型电极和所述P型电极由金属材料制成。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包括N型半导体层、有源区、 P型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N型电极和P型电极,所述N型电极与所述P型电极形成叉指型结构,所述N型电极通过多个 N区小孔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P型电极通过多个 P区小孔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表面设置有N型焊接层和P型焊接层,所述N型焊接层通过多个第一小孔与所述N型电极电连接,所述P型焊接层通过多个第二小孔与所述P型电极电连接;通过刻蚀透明导电层、P型半导体层、有源区及部分N型半导体层,露出N型半导体层,然后制作反射金属层,使得光子从N面出来,构成光线从N面出射的倒装发光二极管结构。通过设置有大面积N 型、P型焊接层金属,且焊接层通过多组电流孔与叉指型的电极条进行电流扩展,使得电流在整个芯片的发光区域均匀分布;最后叉指型电极条上的电流通过密集分布的电极接触孔再次在更小的区域均匀分布。另外P型半导体上制作的透明导电层及反射层金属也有利于P型区域的电流扩散。该结构具有提高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分布均匀性,降低串联电阻,提高散热能力,最终提高器件光电热性能的优势。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步骤S10后发光二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形成透明导电层后的发光二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刻蚀透明导电层后的发光二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形成反射金属层后的发光二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形成阻挡金属层后的发光二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视角视图。
图8示出了形成N型电极和P型电极后的第一绝缘层第一视角视图。
图9示出了第二绝缘层的第一视角视图。
图10示出了形成N型焊接层和P型焊接层后的第二绝缘层第一视角视图。
图标:100-发光二极管;110-衬底;111-N型半导体层;112- 有源区;113-P型半导体层;114-透明导电层;115-反射金属层;116-阻挡金属层;117-第一绝缘层;118-第二绝缘层;121-N区小孔;123-P区小孔;131-N型电极;133-P型电极;141-第一小孔;143-第二小孔;151-N型焊接层;153-P型焊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0~S90。
步骤S10:在衬底110上依次向上生长形成N型半导体层 111、有源区112以及P型半导体层113。
请参阅图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110的材料可以选用蓝宝石、金刚石、硅、砷化镓、碳化硅、氮化镓中的任意一种材料作为衬底110。其中,N型半导体层111、有源区112、 P型半导体层113的生长可以通过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或MBE设备实现。
可选地,于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层的材料包含但不限于是 GaAs、AlGaInP、AlInP、AlGaAs、InGaP、GaP、GaN、InGaN、InAlN、AlN或AlGaN等材料。
步骤S20:在所述P型半导体层113上蒸镀形成透明导电层114。
于本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114的设置方式可以是蒸镀,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设置方法。形成透明导电层114 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ITO、Ni/Au、Ni/Ag等材料。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形成透明导电层114后的示意图。
步骤S30:通过光刻和/或刻蚀技术刻蚀透明导电层114、P 型半导体层113、有源区112以及部分N型半导体层111以形成多个N区小孔121,露出N型半导体层111的表面,请参阅图4。
使用光刻和/或刻蚀技术,对透明导电层114、P型半导体层113以及有源区112进行刻蚀,形成多个N区小孔121,N 区小孔121将N型半导体层111的表面显露,所述N区小孔 121均匀排布设置。
步骤S40:在透明导电层114上蒸发和/或溅射形成反射金属层115,并通过剥离工艺或刻蚀工艺使所述N区小孔121显露。
请参阅图5,反射金属层115用于反射从N面出射的光子,构成光线从N面出射的倒装发光二极管100结构。反射金属层 115、透明导电层114与P型半导体层113连接,有利于P型区域的电流扩散,使电流分布均匀。反射金属层115形成之后将透明导电层114及N区小孔121全部覆盖,因此需通过剥离工艺或刻蚀工艺使所述N区小孔121显露。
步骤S50:在所述反射金属层115的表面蒸发和/或溅射形成阻挡金属层116,所述阻挡金属层116将所述反射金属层115 及其边缘覆盖,同时露出所述N区小孔121。
请参阅图6,阻挡金属层116用于提高光的反射率,改善电流扩展,增加光的提取,降低反向漏电。于本实施例中,形成阻挡金属层116后,阻挡金属层116将N区小孔121、反射金属层115及其边缘完全覆盖,但仍需将N区小孔121显露,若反射金属层115将N区小孔121覆盖,则继续通过剥离工艺或刻蚀工艺使所述N区小孔121显露。
步骤S60:沉积形成第一绝缘层117,在第一绝缘层117 上刻蚀露出所述N区小孔121,并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17上刻蚀形成多个与阻挡金属层116连通的P区小孔123。
沉积介质作为第一绝缘层117,于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一绝缘层117的材料可以是SiO2、Si3N4、多晶硅、氧化铝、五氧化二钛、氧化铊、氧化铪、SU8、PMMA等介质膜的一种或多种。
沉积的方法可以采用PECVD、LPCVD、溅射、激光原子沉积、旋涂有机物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沉积形成第一绝缘层117后,请参阅图7,在第一绝缘层117上进行刻蚀以使N区小孔121露出,并刻蚀形成多个P区小孔123。于本实施例中,所述N区小孔121依次贯穿第一绝缘层117、阻挡金属层116、反射金属层115、透明导电层114、P型半导体层113、有源区112,使N型半导体层111的部分表面显露。所述P区小孔123贯穿第一绝缘层117,使阻挡金属层116的表面显露。所述P区小孔123和N区小孔121均在第一绝缘层117上等距分布。于本实施例中,所述P区小孔123 的位置位于与所述P区小孔123相邻的四个N区小孔121的中心。
步骤S70:在第一绝缘层117上制作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以使所述N型电极131和所述P型电极133形成叉指型结构。
在第一绝缘层117上制备形成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 133,例如,可以通过蒸镀、溅射等方式制备同时形成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所述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形成叉指型结构,请参阅图8,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均包括多个电极条,多个N型电极131的电极条和多个P型电极 133的电极条形成两只手的手指交叉的形状。所述N型电极131 通过多个N区小孔121与N型半导体层111连接,以使N型电极131与N区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P型电极133通过多个P 区小孔123与阻挡金属层116连接,以使P型电极133与P区半导体层电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N型电极131的电极条、所述P型电极133的电极条的宽度均大于N区小孔121或P区小孔123的直径,将所述N区小孔121或P区小孔123完全覆盖。同时N 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互不接触,避免短路。
步骤S80: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17上沉积形成第二绝缘层 118,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8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117的表面的一侧刻蚀形成多个第一小孔141以将所述N型电极131显露,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8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117的表面的另一侧刻蚀形成多个第二小孔143以将所述P型电极133显露。
请参阅图9,在第一绝缘层117上继续沉积形成第二绝缘层118,于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二绝缘层118的材料可以是SiO2、 Si3N4、多晶硅、氧化铝、五氧化二钛、氧化铊、氧化铪、SU8、 PMMA等介质膜的一种或多种。
沉积的方法可以采用PECVD、LPCVD、溅射、激光原子沉积、旋涂有机物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绝缘层118将第一绝缘层117以及N型电极131、P 型电极133覆盖,避免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短路。形成第二绝缘层118后,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8上开设多个第一小孔141。所述第一小孔141开设于第二绝缘层118远离第一绝缘层117的表面的一侧区域。第一小孔141用于使N型电极 131显露。同理,在第二绝缘层118远离第一绝缘层117的表面的另一侧区域,开设有多个第二小孔143,第二小孔143用于使P型电极133显露。
步骤S90: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8上蒸发形成N型焊接层 151和P型焊接层153。
请参阅图10,在第二绝缘层118上蒸发形成N型焊接层 151和P型焊接层153,N型焊接层151通过第一小孔141与N 型电极131电连接,P型焊接层153通过第二小孔143与P型电极133电连接。N型焊接层151和P型焊接层153分别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18远离第一绝缘层117的表面的两端。可选地, N型焊接层151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18远离第一绝缘层117的表面的一侧区域,将所有的第一小孔141完全覆盖,P型焊接层153设置于与N型焊接层151相对的另一侧区域,P型焊接层153将所有第二小孔143完全覆盖。
可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层118的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以防止N型焊接层151或P型焊接层153在第二绝缘层118的表面产生位移。
本实施例在衬底110外延片上通过刻蚀透明导电层114、P 型半导体层113、有源区112露出N型半导体,然后制作反射层,使得光子从N面出来,构成光线从N面出射的倒装发光二极管100结构。通过设置大面积N型焊接层151、P型焊接层 153;且焊接层通过多组电流孔(第一小孔141或第二小孔143) 与叉指型的电极条进行电流扩展,使得电流在整个芯片发光区域均匀分布;最后叉指型电极条上的电流通过密集分布的电极接触孔(N区小孔121或P区小孔123)再次在更小的区域均匀分布。另外P型半导体层113上制作的透明导电层114及反射金属层115也有利于P型区域的电流扩散。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发光二极管100的电流分布均匀性,降低串联电阻,提高散热能力,最终提高器件光电热性能。
第二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不再做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70:
在第一绝缘层117上制作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以使所述N型电极131和所述P型电极133形成叉指型结构。
制作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层不是同时制作完成,而是分别制作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而且N型电极131 和P型电极133所使用的金属材料或制作工艺均不同。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100,请参阅图2~图10,发光二极管100包括衬底110以及设置在衬底110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111、有源区112、P型半导体层113、透明导电层114、反射金属层115、阻挡金属层116、第一绝缘层117及第二绝缘层118。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110的材料可以选用蓝宝石、金刚石、硅、砷化镓、碳化硅、氮化镓中的任意一种材料作为衬底110。其中,N型半导体层111、有源区112、P型半导体层113的生长可以通过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 或MBE设备实现。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层的材料包括GaAs、AlGaInP、 AlInP、AlGaAs、InGaP、GaP、GaN、InGaN、AlGaN、InAlN、 AlN。
可选地,透明导电层114的设置方式可以是蒸镀,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设置方法。形成透明导电层114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ITO、Ni/Au、Ni/Ag等材料。
第一绝缘层117与第二绝缘层118之间设置有N型电极131 和P型电极133,N型电极131与P型电极133形成叉指型结构,请参参阅图8,于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100包括多个N区小孔121,N区小孔121依次贯穿第一绝缘层117、阻挡金属层116、反射金属层115、透明导电层114、P型半导体层113、有源区112与N型半导体层111连通。N型电极131通过多个 N区小孔121与N型半导体层111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N型电极131和所述P型电极133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于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一绝缘层117的材料可以是SiO2、 Si3N4、多晶硅、氧化铝、五氧化二钛、氧化铊、氧化铪、SU8、 PMMA等介质膜的一种或多种。
沉积的方法可以采用PECVD、LPCVD、溅射、激光原子沉积、旋涂有机物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发光二极管100还包括多个P区小孔123,P区小孔123 贯穿第一绝缘层117,与阻挡金属层116连通,于本实施例中, P型电极133通过多个P区小孔123与阻挡金属层116连接,从而实现P型电极133与P型半导体层113的电连接。
所述N型电极131和所述P型电极133均包括多个电极条,多个N型电极131的电极条和多个P型电极133的电极条形成两只手的手指交叉的形状。于本实施例中,所述N型电极131 的电极条、所述P型电极133的电极条的宽度均大于N区小孔 121或P区小孔123的直径,将所述N区小孔121或P区小孔123完全覆盖。同时N型电极131和P型电极133互不接触,避免短路。
第二绝缘层118远离第一绝缘层117的表面设置有N型焊接层151和P型焊接层153,N型焊接层151通过多个第一小孔141与N型电极131电连接,P型焊接层153通过多个第二小孔143与P型电极133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层118的表面进行钝化处理,形成用于形成N型焊接层151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形成P型焊接层153的第二安装部,以防止N型焊接层151 或P型焊接层153在第二绝缘层118的表面产生位移。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可以是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的凹陷,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面积大小相同,从而N型焊接层151和P型焊接层153的面积大小也相同。
于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二绝缘层118的材料可以是SiO2、 Si3N4、多晶硅、氧化铝、五氧化二钛、氧化铊、氧化铪等介质膜的一种或多种。
沉积的方法可以采用PECVD、LPCVD、溅射、激光原子沉积、旋涂有机玻璃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于本实施例中,N型焊接层151和P型焊接层153分别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18远离第一绝缘层117的表面的两端。可选地,N型焊接层151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18远离第一绝缘层117 的表面的一侧区域,将所有的第一小孔141完全覆盖,P型焊接层153设置于与N型焊接层151相对的另一侧区域,P型焊接层153将所有第二小孔143完全覆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发发光二极管包括N型半导体层、有源区、P型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N型电极和P型电极,所述N型电极与所述P型电极形成叉指型结构,所述N型电极通过多个N区小孔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P型电极通过多个P区小孔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表面设置有N 型焊接层和P型焊接层,所述N型焊接层通过多个第一小孔与所述N型电极电连接,所述P型焊接层通过多个第二小孔与所述P型电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刻蚀透明导电层、P型半导体层、有源区及部分N型半导体层,露出N型半导体层,然后制作反射层,使得光子从N面出来,构成光线从N面出射的倒装发光二极管结构。通过设置有大面积N型、P型焊接层金属,且焊接层通过多组电流孔与叉指型的电极条进行电流扩展,使得电流在整个芯片的发光区域均匀分布;最后叉指型电极条上的电流通过密集分布的电极接触孔再次在更小的区域均匀分布。另外P型半导体上制作的透明导电层及反射层金属也有利于P型区域的电流扩散。该结构具有提高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分布均匀性,降低串联电阻,提高散热能力,最终提高器件光电热性能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N型半导体层、有源区、P型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N型电极和P型电极,所述N型电极与所述P型电极形成叉指型结构,所述N型电极通过多个N区小孔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P型电极通过多个P区小孔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表面设置有N型焊接层和P型焊接层,所述N型焊接层通过多个第一小孔与所述N型电极电连接,所述P型焊接层通过多个第二小孔与所述P型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P区小孔的位置位于与所述P区小孔相邻的四个N区小孔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有源区、透明导电层、反射金属层、阻挡金属层,所述N型半导体层、有源区、P型半导体层、透明导电层、反射金属层、阻挡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N区小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阻挡金属层、反射金属层、透明导电层、P型半导体层、有源区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连通,所述多个P区小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阻挡金属层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电极和所述P型电极均包括多个电极条,所述电极条的宽度大于所述N区小孔或P区小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焊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表面的一侧,所述P型焊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表面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金属层将所述反射金属层及其边缘完全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焊接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的一侧区域,将所有的第一小孔完全覆盖,所述P型焊接层设置于与N型焊接层相对的另一侧区域,P型焊接层将所有第二小孔完全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形成N型焊接层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形成P型焊接层的第二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焊接层和P型焊接层的面积大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电极和所述P型电极由金属材料制成。
CN201820400963.4U 2018-03-23 2018-03-23 发光二极管 Active CN208014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00963.4U CN208014727U (zh) 2018-03-23 2018-03-23 发光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00963.4U CN208014727U (zh) 2018-03-23 2018-03-23 发光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4727U true CN208014727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9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00963.4U Active CN208014727U (zh) 2018-03-23 2018-03-23 发光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47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5631A (zh) * 2020-12-31 2021-04-09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发光二极管
CN112670384A (zh) * 2020-12-31 2021-04-16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发光二极管
CN112670385A (zh) * 2020-12-31 2021-04-16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发光二极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5631A (zh) * 2020-12-31 2021-04-09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发光二极管
CN112670384A (zh) * 2020-12-31 2021-04-16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发光二极管
CN112670385A (zh) * 2020-12-31 2021-04-16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发光二极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089A (zh) 发光二极管结构制作方法及发光二极管结构
CN109244197B (zh) 一种倒装结构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07650B (zh) 具有分布布拉格反射层的氮化镓基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工艺
CN108922950B (zh) 一种高亮度倒装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KR101763072B1 (ko) 광 추출 효율 및 전류 주입 효율 개선을 위한 led 소자
US20090028202A1 (en) Nitride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70025575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and Fabrication Method
KR20050036737A (ko) 나이트라이드 발광소자
CN208014727U (zh) 发光二极管
TW201021242A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2044171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079948A1 (e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GaN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110797443A (zh) 发光元件
US20210226095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833224B2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CN209374473U (zh)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CN110120450A (zh) 发光元件
JP3746569B2 (ja) 発光半導体素子
CN203607447U (zh) Led芯片
KR101805301B1 (ko) 광추출효율 향상을 위한 p-형 오믹 접합 전극 패턴을 구비한 자외선 발광 다이오드 소자
CN106784223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JP2941743B2 (ja) 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638077A (zh) 一种光输出增强的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4313229U (zh) 倒装led芯片
CN210805813U (zh) 一种高可靠度的led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651 No. 363, Changxin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Tianhe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510000 363 Changxi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 INDUSTRIAL TECHNOLOG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