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74905U - 燃滤模块 - Google Patents

燃滤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74905U
CN207974905U CN201820244025.XU CN201820244025U CN207974905U CN 207974905 U CN207974905 U CN 207974905U CN 201820244025 U CN201820244025 U CN 201820244025U CN 207974905 U CN207974905 U CN 207974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ration
refined
coarse filtration
coarse
refined fil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40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树娟
侯鹏华
徐兰芝
李现茂
王子亮
杜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Parker Hannifen Filtr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arcor Filtration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arcor Filtration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arcor Filtration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40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74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74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749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滤模块,属于燃油过滤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滤座、粗滤器和精滤器,所述粗滤器的粗滤滤体的下部、所述精滤滤器的精滤滤体的下部和所述滤座设为一体;所述粗滤器的粗滤滤芯包括粗滤上端盖、粗滤下端盖以及粗滤中心管,所述粗滤上端盖的中部设有负压侧集气管,所述负压侧集气管的下端连接有负压侧排气管,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进口端设有粗滤排气单向阀,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出口端设有定量孔;所述精滤器的精滤滤芯包括精滤上端盖、精滤下端盖、精滤中心管以及正压侧排气通道,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内设有精滤排气单向阀。本实用新型将粗滤器和精滤器集成于一体,结构紧凑;且可有效防止气体在粗滤器和精滤器内积聚。

Description

燃滤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油过滤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滤模块。
背景技术
燃油过滤系统大多采用燃油粗滤器、输油泵、燃油精滤器串联的结构。燃油粗滤器布置在输油泵的前侧,该侧为负压侧,燃油粗滤器主要用于过滤较大颗粒及过滤水,防止大颗粒将输油泵磨损,有利于保护输油泵。燃油精滤器布置在输油泵的后侧,该侧为正压侧,燃油精滤器主要过滤更小的颗粒。但是,现有的燃油过滤系统中的燃油粗滤器和燃油精滤器分开布置,占用发动机较大的布置空间,整机布置不美观,与发动机结构紧凑,体积小型化的设计发展方向不符。
另外,随着排放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过滤材料的透气性能越来越差,从外界进入管路的气体大部分聚集在燃油粗滤器和燃油精滤器中难以排出,并使燃油粗滤器和燃油精滤器内的燃油很少。在发动机启动时,由于燃油不足,经常需要启动几下,直至将燃油粗滤器和燃油精滤器内积聚的气体排干净,发动机才能启动和正常工作,导致发动机停车启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滤模块,将粗滤器和精滤器集成于一体,使得结构紧凑;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在粗滤器和精滤器内积聚,确保发动机正常启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燃滤模块,包括滤座、粗滤器和精滤器,所述粗滤器包括粗滤滤体和粗滤滤芯,所述精滤器包括精滤滤体和精滤滤芯,所述粗滤滤体的下部、所述精滤滤体的下部和所述滤座设为一体;
所述滤座上设有粗滤进油道和粗滤出油道,所述粗滤进油道连通所述粗滤滤体与所述粗滤滤芯之间的腔体;所述粗滤滤芯包括粗滤上端盖、粗滤下端盖以及设于所述粗滤上端盖和所述粗滤下端盖之间的粗滤中心管;所述粗滤中心管上开设有粗滤出油口,所述粗滤中心管连通所述粗滤出油道;所述粗滤下端盖与所述粗滤出油道之间设有粗滤第一密封元件;
所述粗滤上端盖的中部设有负压侧集气管,所述负压侧集气管穿过所述粗滤上端盖并延伸至所述粗滤中心管内,所述负压侧集气管的下端连接有负压侧排气管,所述负压侧排气管位于所述粗滤中心管内部,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进口端设有粗滤排气单向阀,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出口端设有定量孔;
所述滤座上设有精滤进油道、精滤出油道和精滤排油道,所述精滤进油道连通所述精滤滤体与所述精滤滤芯之间的腔体;
所述精滤滤芯包括精滤上端盖、精滤下端盖以及设于所述精滤上端盖和所述精滤下端盖之间的精滤中心管;所述精滤中心管上开设有精滤出油口,所述精滤中心管连通所述精滤出油道;所述精滤下端盖与所述精滤出油道之间设有精滤第一密封元件;
所述精滤器还包括贯穿所述精滤上端盖、所述精滤中心管和所述精滤下端盖的正压侧正压侧排气通道,所述正压侧正压侧排气通道的上端位于所述精滤滤体的上部,所述正压侧正压侧排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精滤排油道,所述正压侧正压侧排气通道内设有精滤排气单向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粗滤中心管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粗滤滤纸的粗滤支撑板,所述粗滤出油口设于所述粗滤中心管的上部;所述精滤中心管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精滤滤纸的精滤支撑板,所述精滤出油口设于所述精滤中心管的上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负压侧集气管为倒锥形负压侧集气管;
所述正压侧正压侧排气通道包括密封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固定安装于所述精滤滤体的上部,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穿过所述精滤上端盖并延伸至所述精滤中心管内,所述第一排气管道与所述精滤上端盖的中部之间设有精滤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精滤排气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内;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穿过所述精滤下端盖并连通所述精滤排油道;
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进口端为集气部,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出口端为排气部,所述集气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排气部的内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粗滤排气单向阀为鸭嘴单向阀;所述定量孔设置在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底面;所述精滤排气单向阀也为鸭嘴单向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粗滤滤体包括粗滤外壳和密封安装在所述粗滤外壳上部的粗滤上盖,所述粗滤外壳的下部与所述滤座设为一体;所述精滤滤体包括精滤外壳和密封安装在所述精滤外壳上部的精滤上盖,所述精滤外壳的下部与所述滤座设为一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滤座上还设有粗滤排油道,所述粗滤下端盖的下表面具有伸入所述粗滤排油道的粗滤第一凸起,所述粗滤第一凸起与所述粗滤排油道之间设有粗滤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粗滤第一凸起的下部具有伸入所述粗滤出油道的粗滤第二凸起,所述粗滤第二凸起与所述粗滤出油道之间设有所述粗滤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精滤下端盖的下表面具有伸入所述精滤排油道的精滤第一凸起,所述精滤第一凸起与所述精滤排油道之间设有精滤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精滤第一凸起的下部具有伸入所述精滤出油道的精滤第二凸起,所述精滤第二凸起与所述精滤出油道之间设有所述精滤第一密封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粗滤排油道和所述精滤排油道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粗滤上盖设有粗滤外螺纹,所述粗滤外壳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粗滤外螺纹相适配的粗滤内螺纹,所述粗滤上盖与所述粗滤外壳之间设有粗滤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精滤上盖设有精滤外螺纹,所述精滤外壳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精滤外螺纹相适配的精滤内螺纹,所述精滤上盖与所述精滤外壳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负压侧集气管卡装在所述粗滤上盖上;所述正压侧正压侧排气通道卡装在所述精滤上盖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粗滤上端盖的下表面和所述粗滤下端盖的上表面均设有与所述粗滤中心管相配合的粗滤环形凸起;所述粗滤上端盖、所述负压侧集气管、所述负压侧排气管和所述粗滤上端盖的所述粗滤环形凸起一体设置;所述精滤上端盖的下表面和所述精滤下端盖的上表面均设有与所述精滤中心管相配合的精滤环形凸起。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所述粗滤滤体的下部、所述精滤滤体的下部和所述滤座设为一体,因而将粗滤器和精滤器集成于一体,使得结构紧凑。
由于粗滤器的所述粗滤上端盖的中部设有负压侧集气管,所述负压侧集气管的下端连接有负压侧排气管,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进口端设有粗滤排气单向阀,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出口端设有定量孔,因粗滤器处于负压侧,气体析出后聚集在粗滤滤体上部,在吸力作用下打开粗滤排气单向阀,这样上部聚集的气体可经负压侧集气管、粗滤排气单向阀进入负压侧排气管,然后通过定量孔进入流动的油液,随燃油流动,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在粗滤器内积聚,确保发动机正常启动;由于精滤器设计了贯穿所述精滤上端盖、所述精滤中心管和所述精滤下端盖的正压侧排气通道,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的上端位于所述精滤滤体的上部,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精滤排油道,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内设有精滤排气单向阀,因精滤器处于正压侧,气体析出后聚集在精滤滤体上部,在压力作用下打开精滤排气单向阀,这样上部聚集的气体可进入正压侧排气通道,下行后通过精滤排油道排入油箱,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在精滤器内积聚,确保发动机正常启动。
由于所述粗滤中心管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粗滤滤纸的粗滤支撑板,所述粗滤出油口设于所述粗滤中心管的上部,所述精滤中心管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精滤滤纸的精滤支撑板,所述精滤出油口设于所述精滤中心管的上部,因而从粗滤进油道进入的燃油在经过粗滤滤纸过滤后,沿粗滤支撑板与粗滤滤纸之间形成的空腔上行至粗滤中心管的粗滤出油口,再经粗滤中心管的内部下行进入粗滤出油道,这样可利用整个粗滤滤纸进行过滤,可提高粗滤滤纸的利用率;然后燃油进入输油泵的进油口,再通过输油泵的出油口进入精滤器的精滤进油道,经过精滤滤纸过滤后,沿精滤支撑板与精滤滤纸之间形成的空腔上行至精滤中心管的精滤出油口,再经精滤中心管的内部下行进入精滤出油道,这样可利用整个精滤滤纸进行过滤,可提高精滤滤纸的利用率。
由于所述粗滤滤体包括粗滤外壳和密封安装在所述粗滤外壳上部的粗滤上盖,这样将粗滤上盖从粗滤外壳上拆下后,再将粗滤滤芯从滤座上拆下,可以方便的对粗滤滤芯进行拆装,方便维护,节省成本。由于所述精滤滤体包括精滤外壳和密封安装在所述精滤外壳的上部的精滤上盖,这样将精滤上盖从精滤外壳上拆下后,再将精滤滤芯从滤座上拆下,可以方便的对精滤滤芯进行拆装,方便维护,节省成本。
由于所述滤座上还设有粗滤排油道,所述粗滤下端盖的下表面具有伸入所述粗滤排油道的粗滤第一凸起,因而当将粗滤滤芯拆下时,粗滤外壳内的燃油可经粗滤排油道流回油箱,避免了燃油流到外部环境中造成污染。由于所述精滤下端盖的下表面具有伸入所述精滤排油道的精滤第一凸起,因而当将精滤滤芯拆下时,精滤外壳内的燃油可经精滤排油道流回油箱,避免了燃油流到外部环境中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滤模块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滤模块中粗滤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滤模块中精滤器的剖视图;
图中:10-滤座,101-粗滤进油道,102-粗滤出油道,103-粗滤排油道,104-精滤进油道,105-精滤出油道,106-精滤排油道;
20-粗滤器,201-粗滤滤芯,2011-粗滤上端盖,2012-粗滤下端盖,2013-粗滤中心管,2014-负压侧集气管,2015-负压侧排气管,2016-粗滤排气单向阀,2017-定量孔,2018-粗滤环形凸起,2019-粗滤环形凸起,2020-粗滤滤纸,2021-粗滤支撑板,2022-粗滤出油口,2023-粗滤第一凸起,2024-粗滤第二凸起,202-粗滤外壳,203-粗滤上盖,204-第三密封圈,205-第一密封圈,206-第二密封圈;
30-精滤器,301-精滤滤芯,3011-精滤上端盖,3012-精滤下端盖,3013-精滤中心管,3014-精滤环形凸起,3015-精滤环形凸起,3016-精滤滤纸,3017-精滤支撑板,3018-精滤出油口,3019-精滤第一凸起,3020-精滤第二凸起,302-精滤外壳,303-精滤上盖,304-第四密封圈,305-正压侧排气通道,3051-精滤排气单向阀,3052-第一排气管道,3053-第二排气管道,3054-密封圈,3055-集气部,3056-排气部,306-密封环,307-第一密封圈,308-第三密封圈;
图4、图5和图7中的空心箭头代表燃油的走向;图4、图5和图7中的实心箭头代表气体的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共同所示,一种燃滤模块,包括滤座10、粗滤器20和精滤器30。
结合图2、图4、图5和图6,粗滤器20包括粗滤滤体和粗滤滤芯201,所述粗滤滤体包括粗滤外壳202和密封安装在粗滤外壳202上部的粗滤上盖203,粗滤外壳202的下部与滤座10设为一体,优选的,粗滤上盖203设有粗滤外螺纹,粗滤外壳202的上部设有与粗滤外螺纹相适配的粗滤内螺纹,粗滤上盖203与粗滤外壳202之间设有粗滤第三密封元件。粗滤第三密封元件优选为第三密封圈204,当然,粗滤第三密封元件也可以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其它方式,例如油封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滤座10上设有粗滤进油道101、粗滤出油道102和粗滤排油道103,粗滤进油道101连通粗滤滤体与粗滤滤芯201之间的腔体。
粗滤滤芯201包括粗滤上端盖2011、粗滤下端盖2012以及设于粗滤上端盖2011和所述粗滤下端盖2012之间的粗滤中心管2013。
粗滤上端盖2011的中部设有负压侧集气管2014,优选的,负压侧集气管2014卡装在粗滤上盖203上,负压侧集气管2014穿过粗滤上端盖2011并延伸至粗滤中心管2013内,负压侧集气管2014的下端连接有负压侧排气管2015,负压侧排气管2015位于粗滤中心管2013内部,负压侧排气管2015的进口端设有粗滤排气单向阀2016,负压侧排气管2015的出口端设有定量孔2017。优选的,负压侧集气管2014为倒锥形负压侧集气管。粗滤排气单向阀2016为鸭嘴单向阀;定量孔2017设置在负压侧排气管2015的底面。
粗滤上端盖2011的下表面设有与粗滤中心管2013相配合的粗滤环形凸起2018,粗滤下端盖2012的上表面设有与粗滤中心管2013相配合的粗滤环形凸起2019。
为了减小零部件的数量,方便安装,优选的,粗滤上端盖2011、负压侧集气管2014、负压侧排气管2015和粗滤环形凸起2018一体设置。当然,粗滤上端盖2011、负压侧集气管2014和负压侧排气管2015也可以采用分体设置。
为了提高粗滤滤纸2020的利用率,粗滤中心管2013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粗滤滤纸2020的粗滤支撑板2021,粗滤中心管2013的上部开设有粗滤出油口2022,粗滤中心管2013连通粗滤出油道102。
粗滤下端盖2012的下表面具有伸入粗滤排油道103的粗滤第一凸起2023,粗滤第一凸起2023与粗滤排油道103之间设有粗滤第二密封元件,粗滤第一凸起2023的下部具有伸入粗滤出油道102的粗滤第二凸起2024,粗滤第二凸起2024与粗滤出油道102之间设有粗滤第一密封元件。粗滤第一密封元件优选为第一密封圈205,粗滤第二密封元件优选为第二密封圈206,当然,粗滤第一密封元件和粗滤第二密封元件也可以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其它方式,例如油封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1、图4和图7,上述精滤器包括精滤滤体和精滤滤芯301,所述精滤滤体包括精滤外壳302和密封安装在精滤外壳302的上部的精滤上盖303,精滤外壳302的下部与滤座10设为一体,优选的,精滤上盖303设有精滤外螺纹,精滤外壳302的上部设有与精滤外螺纹相适配的精滤内螺纹,精滤上盖303与精滤外壳302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元件。第四密封元件优选为第四密封圈304,当然,第四密封元件也可以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其它方式,例如油封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滤座10上设有精滤进油道104、精滤出油道105和精滤排油道106,精滤进油道104连通精滤滤体与滤芯301之间的腔体。
精滤滤芯301包括精滤上端盖3011、精滤下端盖3012以及设于精滤上端盖3011和精滤下端盖3012之间的精滤中心管3013。
精滤器还包括贯穿精滤上端盖3011、精滤中心管3013和精滤下端盖3012的正压侧排气通道305,正压侧排气通道305的上端位于精滤滤体的上部,正压侧排气通道305的下端连通精滤排油道106,正压侧排气通道305内设有精滤排气单向阀3051,精滤排气单向阀3051优选为鸭嘴单向阀。
正压侧排气通道305可以为整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为了方便安装和制造,优选的,正压侧排气通道305包括密封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气管道3052和第二排气管道3053,第一排气管道3052和第二排气管道3053之间设有密封圈3054,第一排气管道3052的上端固定安装于精滤滤体的上部,优选的,第一排气管道3052的上端卡装在精滤上盖303上,第一排气管道3052穿过精滤上端盖3011并延伸至精滤中心管3013内,第一排气管道3052与精滤上端盖3011的中部之间设有精滤第二密封元件,精滤第二密封元件优选为密封环306,精滤排气单向阀3051设于第一排气管道3052内;第二排气管道3053穿过精滤下端盖3012并连通精滤排油道106。
为了方便气体排出,第一排气管道3052的进口端为集气部3055,第一排气管道3052的出口端为排气部3056,集气部3055的内径大于排气部3056的内径。
精滤上端盖3011的下表面设有与精滤中心管3013相配合的精滤环形凸起3014,精滤下端盖3012的上表面设有与精滤中心管3013相配合的精滤环形凸起3015。
为了提高精滤滤纸3016的利用率,精滤中心管3013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精滤滤纸3016的精滤支撑板3017,精滤中心管3013的上部开设有精滤出油口3018,精滤中心管3013连通精滤出油道105。
精滤下端盖3012的下表面具有伸入精滤排油道106的精滤第一凸起3019,精滤第一凸起3019与精滤排油道106之间设有精滤第三密封元件,精滤第一凸起3019的下部具有伸入精滤出油道105的精滤第二凸起3020,精滤第二凸起3020与精滤出油道105之间设有精滤第一密封元件。精滤第一密封元件优选为第一密封圈307,精滤第三密封元件优选为第三密封圈308,当然,精滤第一密封元件和精滤第三密封元件也可以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其它方式,例如油封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粗滤排油道103和精滤排油道106连通。
其工作原理如下:
燃油从粗滤进油道101进入粗滤外壳202内,经过粗滤滤纸2020过滤后,沿粗滤支撑板2021与粗滤滤纸2020之间形成的空腔上行至粗滤中心管2013的粗滤出油口2022,再经粗滤中心管2013的内部下行进入粗滤出油道102,这样可利用整个粗滤滤纸2020进行过滤,可提高粗滤滤纸2020的利用率;然后燃油进入输油泵(图中未示出)的进油口,再通过输油泵的出油口进入精滤器30的精滤进油道104,再进入精滤外壳302内,经过精滤滤纸3016过滤后,沿精滤支撑板3017与精滤滤纸3016之间形成的空腔上行至精滤中心管3013的精滤出油口3018,再经精滤中心管3013的内部下行进入精滤出油道105,这样可利用整个精滤滤纸3016进行过滤,可提高精滤滤纸3016的利用率。
因粗滤器20处于负压侧,气体析出后聚集在粗滤滤体上部,在吸力作用下自动打开粗滤排气单向阀2016,这样上部聚集的气体可经负压侧集气管2014、粗滤排气单向阀2016进入负压侧排气管2015,然后通过定量孔2017进入粗滤中心管2013中流动的油液,随燃油流动,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在粗滤器内积聚,确保发动机正常启动;因精滤器30处于正压侧,气体析出后聚集在精滤滤体上部,在压力作用下打开精滤排气单向阀3051,这样上部聚集的气体可进入正压侧排气通道305,下行后通过精滤排油道106排入油箱,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在精滤器内积聚,确保发动机正常启动。
使用一段时间,在对粗滤滤芯201进行更换时,将粗滤上盖203从粗滤外壳202上拧下,再将粗滤滤芯201从滤座10上拆下,然后将新的粗滤滤芯装在滤座10上,然后再将粗滤上盖203螺纹连接在粗滤外壳202上,可以方便的对粗滤滤芯进行拆装,方便维护,节省成本;在此过程中,当将粗滤滤芯201拆下时,粗滤外壳202内的燃油可经粗滤排油道103流回油箱,避免了燃油流到外部环境中造成污染。
在对精滤滤芯301进行更换时,将精滤上盖303从精滤外壳302上拧下,再将精滤滤芯301从滤座10上拆下,然后将新的精滤滤芯装在滤座10,然后再将精滤上盖303螺纹连接在精滤外壳302上,可以方便的对精滤滤芯进行拆装,方便维护,节省成本;在此过程中,当将精滤滤芯301拆下时,精滤外壳302内的燃油可经精滤排油道106流回油箱,避免了燃油流到外部环境中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滤模块,将粗滤器和精滤器集成于一体,使得结构紧凑;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气体在粗滤器和精滤器内积聚,确保发动机正常启动;并且可以方便的对粗滤滤芯和精滤滤芯进行拆装,方便维护,节省成本;可有效避免燃油流到外部环境中造成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燃滤模块,包括滤座、粗滤器和精滤器,所述粗滤器包括粗滤滤体和粗滤滤芯,所述精滤器包括精滤滤体和精滤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滤体的下部、所述精滤滤体的下部和所述滤座设为一体;
所述滤座上设有粗滤进油道和粗滤出油道,所述粗滤进油道连通所述粗滤滤体与所述粗滤滤芯之间的腔体;所述粗滤滤芯包括粗滤上端盖、粗滤下端盖以及设于所述粗滤上端盖和所述粗滤下端盖之间的粗滤中心管;所述粗滤中心管上开设有粗滤出油口,所述粗滤中心管连通所述粗滤出油道;所述粗滤下端盖与所述粗滤出油道之间设有粗滤第一密封元件;
所述粗滤上端盖的中部设有负压侧集气管,所述负压侧集气管穿过所述粗滤上端盖并延伸至所述粗滤中心管内,所述负压侧集气管的下端连接有负压侧排气管,所述负压侧排气管位于所述粗滤中心管内部,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进口端设有粗滤排气单向阀,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出口端设有定量孔;
所述滤座上设有精滤进油道、精滤出油道和精滤排油道,所述精滤进油道连通所述精滤滤体与所述精滤滤芯之间的腔体;
所述精滤滤芯包括精滤上端盖、精滤下端盖以及设于所述精滤上端盖和所述精滤下端盖之间的精滤中心管;所述精滤中心管上开设有精滤出油口,所述精滤中心管连通所述精滤出油道;所述精滤下端盖与所述精滤出油道之间设有精滤第一密封元件;
所述精滤器还包括贯穿所述精滤上端盖、所述精滤中心管和所述精滤下端盖的正压侧排气通道,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的上端位于所述精滤滤体的上部,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精滤排油道,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内设有精滤排气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中心管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粗滤滤纸的粗滤支撑板,所述粗滤出油口设于所述粗滤中心管的上部;所述精滤中心管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精滤滤纸的精滤支撑板,所述精滤出油口设于所述精滤中心管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侧集气管为倒锥形负压侧集气管;
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包括密封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固定安装于所述精滤滤体的上部,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穿过所述精滤上端盖并延伸至所述精滤中心管内,所述第一排气管道与所述精滤上端盖的中部之间设有精滤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精滤排气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内;所述第二排气管道穿过所述精滤下端盖并连通所述精滤排油道;
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进口端为集气部,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的出口端为排气部,所述集气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排气部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排气单向阀为鸭嘴单向阀;所述定量孔设置在所述负压侧排气管的底面;所述精滤排气单向阀也为鸭嘴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滤体包括粗滤外壳和密封安装在所述粗滤外壳上部的粗滤上盖,所述粗滤外壳的下部与所述滤座设为一体;所述精滤滤体包括精滤外壳和密封安装在所述精滤外壳上部的精滤上盖,所述精滤外壳的下部与所述滤座设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上还设有粗滤排油道,所述粗滤下端盖的下表面具有伸入所述粗滤排油道的粗滤第一凸起,所述粗滤第一凸起与所述粗滤排油道之间设有粗滤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粗滤第一凸起的下部具有伸入所述粗滤出油道的粗滤第二凸起,所述粗滤第二凸起与所述粗滤出油道之间设有所述粗滤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精滤下端盖的下表面具有伸入所述精滤排油道的精滤第一凸起,所述精滤第一凸起与所述精滤排油道之间设有精滤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精滤第一凸起的下部具有伸入所述精滤出油道的精滤第二凸起,所述精滤第二凸起与所述精滤出油道之间设有所述精滤第一密封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排油道和所述精滤排油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上盖设有粗滤外螺纹,所述粗滤外壳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粗滤外螺纹相适配的粗滤内螺纹,所述粗滤上盖与所述粗滤外壳之间设有粗滤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精滤上盖设有精滤外螺纹,所述精滤外壳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精滤外螺纹相适配的精滤内螺纹,所述精滤上盖与所述精滤外壳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侧集气管卡装在所述粗滤上盖上;所述正压侧排气通道卡装在所述精滤上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上端盖的下表面和所述粗滤下端盖的上表面均设有与所述粗滤中心管相配合的粗滤环形凸起;所述粗滤上端盖、所述负压侧集气管、所述负压侧排气管和所述粗滤上端盖的所述粗滤环形凸起一体设置;所述精滤上端盖的下表面和所述精滤下端盖的上表面均设有与所述精滤中心管相配合的精滤环形凸起。
CN201820244025.XU 2018-02-09 2018-02-09 燃滤模块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974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4025.XU CN207974905U (zh) 2018-02-09 2018-02-09 燃滤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4025.XU CN207974905U (zh) 2018-02-09 2018-02-09 燃滤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74905U true CN207974905U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6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4025.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974905U (zh) 2018-02-09 2018-02-09 燃滤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749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1227A (zh) * 2018-02-09 2018-06-08 克拉克过滤器(中国)有限公司 燃滤模块
CN113482816A (zh) * 2021-08-16 2021-10-08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燃油滤清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1227A (zh) * 2018-02-09 2018-06-08 克拉克过滤器(中国)有限公司 燃滤模块
CN108131227B (zh) * 2018-02-09 2024-02-27 潍坊派克汉尼汾过滤系统有限公司 燃滤模块
CN113482816A (zh) * 2021-08-16 2021-10-08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燃油滤清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74904U (zh) 燃油精滤器
CN207974905U (zh) 燃滤模块
CN207974903U (zh) 燃油粗滤器
CN207018050U (zh) 旋装式机油滤清器
CN206577449U (zh) 一种智能马桶前置过滤器
CN207297935U (zh) 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闸阀
CN108131227A (zh) 燃滤模块
CN204827592U (zh) 一种全流式机油滤清器
CN207728465U (zh) 一种燃油滤清器
CN208474923U (zh) 一种润滑油过滤器
CN106352062A (zh) 吸油过滤器
CN207905882U (zh) 一种机油格
CN206290302U (zh) 一种机油高效止回滤清器
CN206308145U (zh) 一种化工用污水过滤装置
CN204900019U (zh) 一种高效长寿命机油滤清器
CN211474205U (zh) 多级滤清器旁通阀
CN207755835U (zh) 一种扩散过滤器
CN209687571U (zh)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CN205886391U (zh) 一种全自动反冲洗净水器
CN207237475U (zh) 一种柴油过滤器
CN107165693B (zh) 机油滤清器
CN220523379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粗滤器
CN109372725A (zh) 油气分离罐
CN202023665U (zh) 一种汽油发动机空滤器
CN212914905U (zh) 一种机械加工废气余热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no.7336, Minzhu East Street, Wei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fang Parker Hannifen Filtration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7336, Minzhu East Street, Wei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LARCOR FILTER (CHINA)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