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5788U - 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5788U
CN207955788U CN201820263594.9U CN201820263594U CN207955788U CN 207955788 U CN207955788 U CN 207955788U CN 201820263594 U CN201820263594 U CN 201820263594U CN 207955788 U CN207955788 U CN 207955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tail
rod structures
riser
gat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635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635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5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5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5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其中,D柱结构包括:尾门立柱、连接柱、立板、侧围内板和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尾门立柱与C柱之间;所述立板设置于所述尾门立柱与所述连接柱之间;所述侧围内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与所述C柱之间;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尾门立柱、所述立板和所述侧围内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加强整体的应力传递,同时对D柱结构起到加强作用,满足D柱结构所需的强度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人们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车身强度对于整车的安全性非常重要。D柱结构是车身骨架关键,其结构直接影响到车身骨架的强度和模态,甚至影响整车的强度性能。如果D柱结构的强度性能差,则直接影响车身骨架的强度性能,很容易导致车身局部变形,甚至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D柱结构刚度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柱结构,包括:
尾门立柱;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尾门立柱与C柱之间;
立板,所述立板设置于所述尾门立柱与所述连接柱之间;
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与所述C柱之间;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尾门立柱、所述立板和所述侧围内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
连接板本体,所述连接板本体分别与所述尾门立柱和所述立板相连接;
与所述连接板本体呈预设角度设置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侧围内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尾门立柱焊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本体上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本体上形成所述减重孔的内边缘设有第一翻边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设有加强筋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设有第二翻边结构以及第三翻边结构,所述第三翻边结构与所述立板焊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D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D柱结构中的尾门立柱与连接柱之间设置连接板,并将连接板分别与尾门立柱、立板和侧围内板相连接,以加强整体的应力传递,同时对D柱结构起到加强作用,满足D柱结构所需的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D柱结构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尾门立柱;
2、连接柱;
3、立板;
4、侧围内板;
5、连接板;
51、连接板本体;
510、凸起部;
511、减重孔;
512、第一翻边结构;
52、弯折部;
53、加强筋结构;
54、定位孔;
55、第二翻边结构;
56、第三翻边结构;
6、C柱;
7、第一侧围结构;
8、第二侧围结构;
9、尾门门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柱结构,包括:尾门立柱1、连接柱2、立板3、侧围内板4和连接板5。
其中,所述连接柱2位于所述尾门立柱1与C柱6之间;所述立板3设置于所述尾门立柱1与所述连接柱2之间;所述侧围内板4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与所述C柱6之间;所述连接板5分别与所述尾门立柱1、所述立板3和所述侧围内板4相连接。
该实施例中,通过在D柱结构中的尾门立柱1与连接柱2之间设置连接板5,并将连接板5分别与尾门立柱1、立板3和侧围内板4相连接,以加强整体的应力传递,同时对D柱结构起到加强作用,满足D柱结构所需的强度要求。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板5包括:连接板本体51,以及与所述连接板本体51呈预设角度设置的弯折部52。
其中,所述连接板本体51分别与所述尾门立柱1和所述立板3相连接;所述弯折部52与所述侧围内板4相连接。
该实施例中,连接板5包括:连接板本体51以及与连接板本体51呈预设角度设置的弯折部52。这样连接板5能够与尾门立柱1、立板3以及侧围内板4分别连接,以加强整体的应力传递,同时有利于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连接板本体51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部510;所述凸起部510与所述尾门立柱1焊接。
具体的,连接板本体51上与弯折部52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边缘上设有凸起部510,其中,凸起部510作为连接板5与尾门立柱1之间的烧焊点,并与所述尾门立柱1焊接。
其中,所述连接板本体51上设有减重孔511。优选地,减重孔511的形状为矩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减重孔511的形状、大小还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形式,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其中,所述连接板本体51上形成所述减重孔511的内边缘设有第一翻边结构512,以增加连接板5在减重孔511位置处的强度。
其中,所述连接板5设有加强筋结构53,以增加连接板5的整体强度。
其中,所述连接板5设有第二翻边结构55以及第三翻边结构56,所述第三翻边结构56与所述立板3焊接。
该实施例中,在连接板5上与第一外边缘相邻的第二外边缘上设有第二翻边结构55,以及在与第一外边缘相邻的第三外边缘上设有第三翻边结构56,以增加连接板5的整体强度。
具体的,所述连接板5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54,通过定位孔54对连接板5在D柱结构中的焊接位置进行定位,将连接板5中的弯折部52与侧围内板4焊接成总成,并通过第三翻边结构56与立板3进行焊接,以及通过凸起部510与尾门立柱1进行烧焊连接,从而进一步提升了D柱结构的整体强度。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第一侧围结构7、第二侧围结构8以及尾门门槛9。其中,尾门门槛9连接于第一侧围结构7和第二侧围结构8之间。
其中,第一侧围结构7和第二侧围结构8均设有如上所述的D柱结构。
具体的,D柱结构包括:尾门立柱1、连接柱2、立板3、侧围内板4和连接板5。
其中,所述连接柱2位于所述尾门立柱1与C柱6之间;所述立板3设置于所述尾门立柱1与所述连接柱2之间;所述侧围内板4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与所述C柱6之间;所述连接板5分别与所述尾门立柱1、所述立板3和所述侧围内板4相连接。
上述方案中的汽车,通过在D柱结构中的尾门立柱1与连接柱2之间设置连接板5,并将连接板5分别与尾门立柱1、立板3和侧围内板4相连接,以加强整体的应力传递,同时对D柱结构起到加强作用,满足D柱结构所需的强度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D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尾门立柱(1);
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位于所述尾门立柱(1)与C柱(6)之间;
立板(3),所述立板(3)设置于所述尾门立柱(1)与所述连接柱(2)之间;
侧围内板(4),所述侧围内板(4)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与所述C柱(6)之间;
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分别与所述尾门立柱(1)、所述立板(3)和所述侧围内板(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包括:
连接板本体(51),所述连接板本体(51)分别与所述尾门立柱(1)和所述立板(3)相连接;
与所述连接板本体(51)呈预设角度设置的弯折部(52),所述弯折部(52)与所述侧围内板(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本体(51)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部(510);
所述凸起部(510)与所述尾门立柱(1)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本体(51)上设有减重孔(5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本体(51)上形成所述减重孔(511)的内边缘设有第一翻边结构(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设有加强筋结构(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5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设有第二翻边结构(55)以及第三翻边结构(56),所述第三翻边结构(56)与所述立板(3)焊接。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D柱结构。
CN201820263594.9U 2018-02-23 2018-02-23 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07955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3594.9U CN207955788U (zh) 2018-02-23 2018-02-23 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3594.9U CN207955788U (zh) 2018-02-23 2018-02-23 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5788U true CN207955788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9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63594.9U Active CN207955788U (zh) 2018-02-23 2018-02-23 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5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75368U (zh) 一种a柱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955788U (zh) 一种d柱结构及汽车
CN117622334A (zh)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N207208211U (zh) 用于车辆的后围总成及具有它的车辆
CN208007096U (zh) 门槛加强连接板和车辆
CN208036443U (zh) 用于车辆的前地板加强板及车辆
CN205916199U (zh) 顶盖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06417077U (zh) 一种汽车c柱下接头结构
CN108382463A (zh) 两厢车型内板后部框架结构
CN211898657U (zh) 一种驾驶室骨架、驾驶室及挖掘机
JP2014097748A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CN209351479U (zh) 汽车后地板边梁
CN208813308U (zh) 一种用于增强侧围外板的抗凹性能的结构
CN206749477U (zh) 车门和车辆
CN206501688U (zh) 一种商用车车门下横加强梁
CN201834063U (zh) 一种微型客车尾部加强结构
CN214396985U (zh) 一种瓦楞板厢式车前厢板
CN207207974U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CN106585732A (zh) 翼子板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06537371U (zh) 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
CN206155569U (zh) 一种侧围外板加强结构
KR200371385Y1 (ko) 탑차의 적재함
CN206155131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支架及具有该电池安装支架的车辆
CN205589323U (zh) 后窗台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04915837U (zh) 汽车及汽车门槛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1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