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7974U -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7974U
CN207207974U CN201721023938.0U CN201721023938U CN207207974U CN 207207974 U CN207207974 U CN 207207974U CN 201721023938 U CN201721023938 U CN 201721023938U CN 207207974 U CN207207974 U CN 207207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llision prevention
prevention girders
vehicle bod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239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239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7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7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7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其中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和两个车身连接部。所述防撞梁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端部吸能结构,所述端部吸能结构与所述防撞梁本体一体成型;两个所述车身连接部分别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向后一体地延伸并与车身固定,每个所述车身连接部位于对应的所述端部吸能结构的正后方,并且每个所述车身连接部与所述车身之间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固定面。该防撞梁一体成形,将防撞梁本体和端部吸能结构做成一体的结构生产,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后防撞梁一般都包含防撞梁本体、左右吸能盒、左右安装板等零件。其结构较为复杂、重量较大、成本较高并且对车辆后段空间有一定要求,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该防撞梁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防撞梁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端部吸能结构,所述端部吸能结构与所述防撞梁本体一体成型;两个车身连接部,两个所述车身连接部分别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向后一体地延伸并与车身固定,每个所述车身连接部位于对应的所述端部吸能结构的正后方,并且每个所述车身连接部与所述车身之间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固定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该防撞梁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连接部本体,所述连接部本体为“U”形且“U”形开口朝向另一侧的所述车身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本体具有第一上壁、第一下壁和连接在所述第一上壁与所述第一下壁之间的第一外侧连接竖壁,所述第一上壁、所述第一下壁和所述第一外侧连接竖壁中的每一个上均设置有车身固定板,所述车身固定板用于与所述车身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连接部本体上的六个所述车身固定板处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车身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车身固定板与所述车身螺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本体为“U”形且“U”形开口朝向车辆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本体具有第二上壁、第二下壁和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壁与所述第二下壁之间的第二外侧连接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上壁从所述第二上壁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所述第一下壁从所述第二下壁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外侧连接竖壁从所述第二外侧连接竖壁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部吸能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二外侧连接竖壁的吸能凹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面描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防撞梁100,防撞梁本体1,端部吸能结构11,车身连接部2,第一上壁211,第一下壁212,第一外侧连接竖壁213,车身固定板214,固定孔2141,第二上壁12,第二外侧连接竖壁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可以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两个车身连接部2。
如图1所示,防撞梁本体1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分别形成端部吸能结构11,端部吸能结构11与防撞梁本体1一体成型。将端部吸能结构11与防撞梁本体1一体地结合在一起可使结构更紧凑,加工简单,减少了以后的安装程序,避免不必要零件的安装。
两个车身连接部2分别从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向后一体地延伸并与车身固定,每个车身连接部2位于对应的端部吸能结构11的正后方,并且每个车身连接部2与车身之间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固定面。由此,将防撞梁本体1、端部吸能结构11和车身连接部2做成一体的结构,避免了人工拼接安装的步骤,节省人力,装配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该防撞梁100一体成形,将防撞梁本体和端部吸能结构11做成一体的结构生产,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可靠性。
进一步,车身连接部2包括:连接部本体,连接部本体为“U”形且“U”形开口朝向另一侧的车身连接部2。换言之,两侧的两个连接部本体的开口朝向彼此。
结合图1所示实施例,连接部本体具有第一上壁211、第一下壁212和连接在第一上壁211与第一下壁212之间的第一外侧连接竖壁213,第一上壁211、第一下壁212和第一外侧连接竖壁213中的每一个上均设置有车身固定板214,车身固定板214用于与车身固定。由此,车身固定板214可将防撞梁100与车身牢靠的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两个连接部本体上的六个车身固定板214处在同一平面内。将六个车身固定板214设置在同一平面内,方便车身固定板214与车身进行固定,使结构更紧凑,固定的更牢靠。
具体的,每个车身固定板214上设置有固定孔2141,车身固定板214与车身螺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梁本体1为“U”形且“U”形开口朝向车辆内部。
进一步,防撞梁本体1具有第二上壁12、第二下壁和连接在第二上壁12与第二下壁之间的第二外侧连接竖壁13。
第一上壁211从第二上壁12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第一下壁212从第二下壁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第一外侧连接竖壁213从第二外侧连接竖壁13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
具体的,端部吸能结构11为形成在第二外侧连接竖壁13的吸能凹坑。吸能凹坑可使吸能效果更好,可减少车辆受到撞击时所产生的撞击能量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端部吸能结构,所述端部吸能结构与所述防撞梁本体一体成型;
两个车身连接部,两个所述车身连接部分别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向后一体地延伸并与车身固定,每个所述车身连接部位于对应的所述端部吸能结构的正后方,并且每个所述车身连接部与所述车身之间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固定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
连接部本体,所述连接部本体为“U”形且“U”形开口朝向另一侧的所述车身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本体具有第一上壁、第一下壁和连接在所述第一上壁与所述第一下壁之间的第一外侧连接竖壁,所述第一上壁、所述第一下壁和所述第一外侧连接竖壁中的每一个上均设置有车身固定板,所述车身固定板用于与所述车身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部本体上的六个所述车身固定板处在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车身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车身固定板与所述车身螺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为“U”形且“U”形开口朝向车辆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具有第二上壁、第二下壁和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壁与所述第二下壁之间的第二外侧连接竖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壁从所述第二上壁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所述第一下壁从所述第二下壁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所述第一外侧连接竖壁从所述第二外侧连接竖壁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朝向车辆内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吸能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二外侧连接竖壁的吸能凹坑。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
CN201721023938.0U 2017-08-15 2017-08-15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Active CN207207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3938.0U CN207207974U (zh) 2017-08-15 2017-08-15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3938.0U CN207207974U (zh) 2017-08-15 2017-08-15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7974U true CN207207974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23938.0U Active CN207207974U (zh) 2017-08-15 2017-08-15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79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3711A (zh) * 2019-11-19 2020-02-28 奇昊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汽车防撞梁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3711A (zh) * 2019-11-19 2020-02-28 奇昊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汽车防撞梁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2702A (zh)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CN103407494B (zh) 用于车架的纵梁
CN206544545U (zh) 发动机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7207974U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和车辆
CN104340279B (zh) 用于车辆的前围板组件
CN206579721U (zh) 驾驶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1923216U (zh) 汽车吸能盒
CN208248133U (zh) 前保险杠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1021235Y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06067930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3213548B (zh) 前防撞梁、车架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05706136U (zh) 动力电池安装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758879U (zh) 车身前端框架、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07466340U (zh) 一种汽车中蓄电池的安装支架
CN207644473U (zh) 一种商务车加高安全车顶系统
CN205836954U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207565684U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7208211U (zh) 用于车辆的后围总成及具有它的车辆
CN115257945A (zh) 一种前围板下横梁结构及汽车
CN206155131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支架及具有该电池安装支架的车辆
CN207773272U (zh) 地板纵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297613U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7128811U (zh) 用于车辆的前吸能块和车辆
CN205836975U (zh) 车身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7617491U (zh) 发动机悬置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