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2552U -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2552U
CN207902552U CN201820072639.4U CN201820072639U CN207902552U CN 207902552 U CN207902552 U CN 207902552U CN 201820072639 U CN201820072639 U CN 201820072639U CN 207902552 U CN207902552 U CN 207902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inner frame
elastic component
mounting portion
luggag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726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欣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726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2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2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2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其中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包括:内骨架和弹性件。所述内骨架具有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内骨架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的第二安装部,所述弹性件还具有限位缓冲部。该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发生摩擦、碰撞等现象对车辆造成的损坏。

Description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车身的振动会引起行李箱盖与侧围之间产生磕碰,对车身漆面造成破坏,影响车辆外观,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行李箱用限位支架,该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发生摩擦、碰撞等现象对车辆造成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行李箱用限位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包括:内骨架,所述内骨架具有第一安装部;以及弹性件,所述内骨架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的第二安装部,所述弹性件还具有限位缓冲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该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发生摩擦、碰撞等现象对车辆造成的损坏。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骨架嵌设于所述弹性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包括:主体部,所述内骨架嵌设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上;以及多个弹性限位块,所述弹性限位块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多个弹性限位块形成为所述限位缓冲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与每个所述弹性限位块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多个弹性限位块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分布且相邻的弹性限位块之间限定出缓冲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骨架和所述主体部均具有弯折且两者的形状相一致,所述主体部包括:
平直段,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平直段上;
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平直段连接且两者具有夹角,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缓冲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为贯通所述内骨架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部为贯通所述弹性件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包括依次连接的扩张孔段和主体孔段,所述扩张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主体孔段的孔径,所述扩张孔段位于所述内骨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孔段的一部分形成为工艺孔,所述工艺孔包括位于所述内骨架的一侧的第一工艺孔和位于所述内骨架的另一侧的第二工艺孔,所述第一工艺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工艺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还包括防转部,所述防转部为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与所述扩张孔段相背离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车身、行李箱盖和上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所述弹性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内骨架的第二安装部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到所述车身,所述限位缓冲部与所述行李箱盖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所述螺栓紧固件包括卡紧螺栓和卡紧螺母,所述卡紧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以及所述车身以与所述卡紧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与车身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行李箱用限位支架中位线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栓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内骨架1,第一安装部11,弹性件2,第二安装部21,限位缓冲部22,主体部23,弹性限位块24,缓冲槽25,平直段231,折弯段232,扩张孔段211,主体孔段212,第一工艺孔2121,第二工艺孔2122,防转部26,车身钣金3,螺栓紧固件4,卡紧螺栓41,卡紧螺母42,螺栓头部411,螺栓杆部412,骨架平直段12,骨架折弯段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可以包括:内骨架1和弹性件2。
如图1-图3所示,内骨架1具有第一安装部11。具体地,内骨架1为金属板,第一安装部11为形成在金属板上的通孔。
进一步,参照图3,内骨架1与弹性件2固定连接,且弹性件2要与车身钣金3进行固定连接,由于弹性件2为橡胶件质软,强度和刚度不足,因此,将内骨架1与弹性件2固定连接可增加弹性件2的强度和刚度,使弹性件2能够承受更大的力,使弹性件2与车门钣金连接固定的更牢靠。
再进一步,弹性件2具有与第一安装部11相对的第二安装部21,弹性件2还具有限位缓冲部22。具体地,第二安装部21为形成在弹性件2上的通孔,并且该通孔与形成在金属板上的通孔相对应。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限位缓冲部22设置在弹性件2上,并且限位缓冲部22适于夹设在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之间。传统车辆的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是直接接触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行李箱盖会与车身钣金3相摩擦、碰撞,对车身漆面造成破坏。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之间加设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可有效避免行李箱盖与车门钣金直接接触,并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进而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发生摩擦、碰撞等现象对车辆造成的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该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发生摩擦、碰撞等现象对车辆造成的损坏。
具体地,如图3所示,内骨架1嵌设于弹性件2内。具体地,内骨架1为橡胶材料,并通过注塑形成的一体成形件。在注塑时,内骨架1悬置于模具中,再向模具中进行橡胶注塑,因此,内骨架1嵌设在弹性件2内
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弹性件2包括:主体部23和多个弹性限位块24。具体地,内骨架1嵌设于主体部23内,第一安装部11位于主体部23上。
进一步,弹性限位块24为梯台形块状件,弹性限位块24连接在主体部23的一端,多个弹性限位块24间隔分布在主体部23的一端,多个弹性限位块24形成为限位缓冲部22。
再进一步,主体部23与每个弹性限位块24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具体地,弹性限位块24与主体部23一体成形在一起,由此,可使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的结构更紧凑,强度更大,能够承受更大的预紧力,进而可增加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的使用寿命。
多个弹性限位块24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分布且相邻的弹性限位块24之间限定出缓冲槽25。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而弹性限位块24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方向上的两侧面夹设在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之间,由此,不仅可在此方向上避免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相接触,达到缓冲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撞击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在第二方向上预留出限位缓冲部22的活动空间,以使行李箱盖在关闭时能够更方便,更省力。
参照图1-图3,内骨架1和主体部23均具有弯折且两者的形状相一致,主体部23包括:平直段231和折弯段232。
进一步,第二安装部21位于平直段231上。平直段231适于固定在车身钣金3上,而折弯段232不与车身钣金3相接触并向车身钣金3的相反方向翘起。
再进一步,折弯段232的一端与平直段231连接且两者具有夹角,折弯段232的另一端与限位缓冲部22连接。具体地,夹角为钝角。可选的,夹角的角度在120°-150°之间。由此,可使连接在折弯段232另一端的限位缓冲部22能够更好的夹设在行李箱盖与车身钣金3之间。
其中,如图3所示,限位缓冲部22的上侧表面与折弯段232的上表面平齐连接,下表面与折弯段232平齐连接,由此,可使加工简单,而且可使限位缓冲部22与折弯段232连接的更紧密,以增强限位缓冲部22与折弯段232连接处的强度。
如图1和图3所示,内骨架1包括:骨架平直段12和骨架折弯段13。骨架平直段12与骨架折弯段13多承角度与平直段231和折弯段232所成角度相等,且骨架平直段12内嵌在平直段231内,骨架折弯段13内嵌在折弯段232内,由此,能够更好支撑主体部23,为主体部23提供足够的连接刚度,使主体部23能够牢靠的固定在车身钣金3上。
参照图3,具体地,第一安装部11为贯通内骨架1的第一安装通孔。优选的,第一安装通孔可通过冲压加工工艺形成在内骨架1上,由此,加工简单。
第二安装部21为贯通弹性件2的第二安装通孔,第二安装通孔包括依次连接的扩张孔段211和主体孔段212,扩张孔段211的孔径大于主体孔段212的孔径,扩张孔段211位于内骨架1的一侧。
进一步,主体孔段212的一部分形成为工艺孔,工艺孔包括位于内骨架1的一侧的第一工艺孔2121和位于内骨架1的另一侧的第二工艺孔2122,第一工艺孔2121的孔径大于第一安装通孔,第二工艺孔2122的孔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安装通孔。由此,沿主体部23从上到下依次为扩张孔段211、第二工艺孔2122和第一工艺孔2121。
如图1和图3所示,弹性件2还包括防转部26,防转部26为定位柱,定位柱连接在弹性件2的与扩张孔段211相背离的一侧。具体地,防转部26一体成形在主体部23上,并且可与车身钣金3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定位在定位孔内,进而将主体部23定位在车门钣金上,并在将弹性件2固定在车门钣金上时,定位柱可起到防止弹性件2绕固定处旋转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行李箱盖和行李箱用限位支架100。
结合图1-图4所示实施例,弹性件2的第一安装部11、内骨架1的第二安装部21通过螺栓紧固件4连接到车身,限位缓冲部22与行李箱盖相对。由此,可使弹性件2与车身固定的更牢靠,使限位缓冲部22能够更好的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行李箱盖与车身发生碰撞、摩擦。
进一步,螺栓紧固件4包括卡紧螺栓41和卡紧螺母42,卡紧螺栓41穿过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21以及车身以与卡紧螺母42连接。具体地,当螺栓杆部412穿过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21和车身并与卡紧螺母42连接时,螺栓头部411限定在扩张孔段211,且螺栓头部411的上表面低于主体部23的上表面,因此,扩张孔段211起到避让螺栓头部411的作用,避免螺栓头部411与其他周围零部件发生碰撞或摩擦,对螺栓紧固件4的固定效果造成影响。
再进一步,卡接螺母焊接在车身上,由此,可使螺栓紧固件4的安装变得简单、方便,而且可使固定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骨架,所述内骨架具有第一安装部;以及
弹性件,所述内骨架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的第二安装部,所述弹性件还具有限位缓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嵌设于所述弹性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
主体部,所述内骨架嵌设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上;以及
多个弹性限位块,所述弹性限位块连接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多个弹性限位块形成为所述限位缓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每个所述弹性限位块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多个弹性限位块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分布且相邻的弹性限位块之间限定出缓冲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和所述主体部均具有弯折且两者的形状相一致,所述主体部包括:
平直段,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平直段上;
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平直段连接且两者具有夹角,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缓冲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为贯通所述内骨架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部为贯通所述弹性件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包括依次连接的扩张孔段和主体孔段,所述扩张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主体孔段的孔径,所述扩张孔段位于所述内骨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孔段的一部分形成为工艺孔,所述工艺孔包括位于所述内骨架的另一侧的第一工艺孔和位于所述内骨架的一侧的第二工艺孔,所述第一工艺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工艺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防转部,所述防转部为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与所述扩张孔段相背离的一侧。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行李箱盖;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用限位支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内骨架的第二安装部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到所述车身,所述限位缓冲部与所述行李箱盖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紧固件包括卡紧螺栓和卡紧螺母,所述卡紧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以及所述车身以与所述卡紧螺母连接。
CN201820072639.4U 2018-01-16 2018-01-16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Active CN207902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2639.4U CN207902552U (zh) 2018-01-16 2018-01-16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2639.4U CN207902552U (zh) 2018-01-16 2018-01-16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2552U true CN207902552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3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72639.4U Active CN207902552U (zh) 2018-01-16 2018-01-16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25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4293A (zh) * 2019-10-28 2020-05-29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限位块结构
CN117968569A (zh) * 2024-04-01 2024-05-03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安装支架的轮廓检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4293A (zh) * 2019-10-28 2020-05-29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限位块结构
CN117968569A (zh) * 2024-04-01 2024-05-03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安装支架的轮廓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2838B (zh) 用于车辆的薄壁镁压铸避震塔
US7192068B1 (en) Front bumpe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07902552U (zh) 行李箱用限位支架和车辆
US8485588B1 (en) Localized impact energy absorbers
KR101738039B1 (ko) 하이브리드 프런트필러 구조
CN104540724B (zh) 包括在碰撞情况下受控变形的翼子板支承件的车辆结构
WO2008093241A3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CN204526753U (zh) 车门防撞结构
CN106080797B (zh) 汽车前舱盖总成
CN208947414U (zh) 车身后纵梁结构
CN206446566U (zh) 小腿防撞梁与导风板的集成结构和汽车
CN206871184U (zh) 车身侧围a柱下内板总成
CN209467202U (zh) 一种前纵梁及具有该前纵梁的车辆
CN106143633B (zh) 车身侧围b柱连接结构
CN105034998B (zh) 碰撞吸能装置及安装有碰撞吸能装置的汽车
CN207481628U (zh) 一种防止汽车门板变形的结构
CN20501034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前部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6579458U (zh) 一种尾门铰链安装总成及汽车
CN206278165U (zh) 支架
CN206914497U (zh) 一种摩托车翻板货架结构
CN202573838U (zh) 轻型汽车左下面板支架
CN203186272U (zh) 一种车门下防撞杆加固板结构
CN217969202U (zh) 一种车门防撞梁
CN210316999U (zh) 一种无框门套安装结构
CN208393293U (zh) 一种电动车碰撞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