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5867U - 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5867U
CN207875867U CN201721468252.2U CN201721468252U CN207875867U CN 207875867 U CN207875867 U CN 207875867U CN 201721468252 U CN201721468252 U CN 201721468252U CN 207875867 U CN207875867 U CN 207875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board
main body
vehicle main
balanc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682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储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OT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682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5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5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5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包括:平衡车主体,设置在所述平衡车主体两端的车轮,以及与所述车轮的轮轴进行配合固定的缓冲板;所述车轮通过缓冲板固定到所述平衡车主体的两端;所述缓冲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构成夹持所述轮轴的轴孔;所述上板可形变地固定于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减震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代步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在市场上主要有带控制杆和不带控制杆两类。这种车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
但是现在的平衡车大多存在减震较差的情况,如果是在平坦光滑的路面还好,若是在稍有些起伏凹凸的路面,刚性碰撞让人使用平衡车的体验很是不好,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特别的,脚控平衡车的类型,本身的平衡控制主要靠脚来保持平衡控制,当出现大幅度振荡时,很可能由于减震不足而发生危险的问题。
当然,鉴于这种情况,现在有些平衡车进行了减震方面的改进,例如专利号CN201420759791.1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其中,公开了一种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包括车轮、轮架、壳体和减震器;所述车轮通过轮轴安装于轮架;所述减震器支撑于壳体与轮架之间;由于安装有磁流变减震器,阻尼系数可变,通过安装一个控制器,对振动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再传给磁流变减振器,能实现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大小的离散化调节,提高平衡车行驶的平顺性,改善骑行体验;适合不同人群,有效抑制车辆跳动,改善轮胎对地面的接地性,保证车辆的安全性。但该方案成本昂贵。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震,且结构简单,容易推广的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包括:
平衡车主体,设置在所述平衡车主体两端的车轮,以及与所述车轮的轮轴进行配合固定的缓冲板;
所述车轮通过缓冲板固定到所述平衡车主体的两端;
所述缓冲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构成夹持所述轮轴的轴孔;
所述上板可形变地固定于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轮轴相对车轮的另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轮轴直径的限位件。该限位件,设置在相对车轮的另一端,不仅可以避免车轮脱出,而且能够很好的配合缓冲板将轮轴压紧,避免空转的问题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为下半圆环结构,所述上板包括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两端分别延伸出弧形的固定板;
所述上板通过固定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本方案中,该上板形成所述轮孔的部分相对较平,配合半圆形的下板能够较好的将轮轴压紧,避免空转;同时,该固定板为弧形,使得缓冲板具备通过形变抵消冲击力的结构基础,而且通过配合下板,在车轮突然踩空时,能够给予一定的向上的回弹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重的不适感。
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为下半圆环结构,所述上板包括上半圆环结构,所述上半圆环结构两端分别延伸出弧形的固定板;
所述上板通过固定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本方案中,该固定板为弧形,使得缓冲板在受到相对向上的冲击力时,通过主要由上板的形变而抵消冲击力,并通过稍许的回弹力使得刚性碰撞的突兀性降低,而且通过配合下板,在车轮突然踩空时,能够给予一定的向上的回弹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重的不适感。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板与平衡车主体端部之间留有避让空间。本方案中,避让空间的设置,给缓冲板的弹性形变给出了足够的避让空间,避免缓冲板冲撞平衡车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对应所述缓冲板设置为拱桥形,并与所述缓冲板构成所述避让空间。本方案,平衡车的缓冲部件不止体现在缓冲板,而且,平衡车主体端部拱桥形的设置,设置该端部也具备了一定的形变能力,配合缓冲板,将使得平衡车的减震能力再次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车主体包括脚踏板、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支撑部;
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支撑部的上表面齐平,并构成所述脚踏板;所述支撑部的侧面厚度小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厚度,并在所述平衡车主体的下部通过弧形圆滑过渡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本方案中,支撑部处相对较薄,而端部较厚的设置,在保证平衡车主体具备足够强度的同时,使得平衡车主体的主要结构具备稍许的形变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平衡车的减震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车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脚踏板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平衡车通过压力传感器完成操作控制。本方案中,本发明的平衡车主要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受操作者的操作意愿,进而实现平衡车的操作控制;而由于,该部分内容不是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故而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如本发明任一公开的缓冲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在车轮的轮轴和平衡车主体之间通过缓冲板进行固定连接,使得轮胎在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具备了一定的缓冲能力,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而且,由于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主要通过结构的改变来达到减震能力的提高,无需昂贵的减震器,因而生产成本较低,能够进行推广应用,让平价平衡车也能够具备较好的减震能力,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体验;另外,,缓冲板包括上板和下板,其中,特别的上板可形变的连接于平衡车主体的端部,当平衡车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车轮会突然受到相对向上的冲击力或相对向下的重力,特别地,在受到冲击力时,该力在传达到操作者脚部之前,先通过了缓冲板,而缓冲板通过适当的形变,将部分冲击力抵消,使得操作者受到的冲击力变小,且感受到的刚性碰撞的感觉也被大大削弱,给操作者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的正面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的侧面部分爆炸示意图。
附图说明,10、平衡车主体;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支撑部; 14、脚踏板;20、车轮;21、轮轴;30、缓冲板;31、上板;32、下板;33、轴孔;34、固定板;35、避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的正面示意图,图2 是本发明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的正面部分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的侧面部分爆炸示意图;参考图1-图3可知:本发明的缓冲板包括:
平衡车主体10,设置在平衡车主体10两端的车轮20,以及与车轮20的轮轴21进行配合固定的缓冲板30;
车轮20通过缓冲板30固定到平衡车主体10的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缓冲板由于在车轮的轮轴和平衡车主体之间通过缓冲板进行固定连接,使得轮胎在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具备了一定的缓冲能力,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而且,由于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主要通过结构的改变来达到减震能力的提高,无需昂贵的减震器,因而生产成本较低,能够进行推广应用,让平价平衡车也能够具备较好的减震能力,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体验。
本实施例优选的,缓冲板30包括上板31和下板32,上板31和下板32构成夹持轮轴21的轴孔33;
上板31可形变地固定于平衡车主体10的端部。本方案中,缓冲板包括上板和下板,其中,特别的上板可形变的连接于平衡车主体的端部,当平衡车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车轮会突然受到相对向上的冲击力或相对向下的重力,特别地,在受到冲击力时,该力在传达到操作者脚部之前,先通过了缓冲板,而缓冲板通过适当的形变,将部分冲击力抵消,使得操作者受到的冲击力变小,且感受到的刚性碰撞的感觉也被大大削弱,给操作者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
本实施例优选的,轮轴21相对车轮20的另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轮轴直径的限位件22。该限位件,设置在相对车轮的另一端,不仅可以避免车轮脱出,而且能够很好的配合缓冲板将轮轴压紧,避免空转的问题发生。
本实施例优选的,下板32为下半圆环结构,上板31包括平板结构(图中未标示),平板结构两端分别延伸出弧形的固定板34;
上板31通过固定板34可拆卸地固定于平衡车主体10的端部。本方案中,该上板形成所述轮孔的部分相对较平,配合半圆形的下板能够较好的将轮轴压紧,避免空转;同时,该固定板为弧形,使得缓冲板具备通过形变抵消冲击力的结构基础,而且通过配合下板,在车轮突然踩空时,平板结构可以提供更强的后坐力,能够给予一定的向下的回弹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重的不适感。另外,对于轮毂电机来说,其转轴要求固定,不可转动,上板31的平板结构可以有效限定转轴的轴向转动。因此,本实施方式尤其适合采用轮毂电机的平衡车。
本实施例优选的,下板32为下半圆环结构,上板31包括上半圆环结构(图中未标示),上半圆环结构两端分别延伸出弧形的固定板34;
上板31通过固定板34可拆卸地固定于平衡车主体10的端部。本方案中,该固定板为弧形,使得缓冲板在受到相对向上的冲击力时,通过主要由上板的形变而抵消冲击力,并通过稍许的回弹力使得刚性碰撞的突兀性降低,而且通过配合下板,在车轮突然踩空时,能够给予一定的向上的回弹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重的不适感。
本实施例优选的,缓冲板30与平衡车主体10端部之间留有避让空间。本方案中,避让空间的设置,给缓冲板的弹性形变给出了足够的避让空间,避免缓冲板冲撞平衡车主体。
本实施例优选的,平衡车主体10的端部对应缓冲板30设置为拱桥形,并与缓冲板30构成避让空间。本方案,平衡车的缓冲部件不止体现在缓冲板,而且,平衡车主体端部拱桥形的设置,设置该端部也具备了一定的形变能力,配合缓冲板,将使得平衡车的减震能力再次提高。
本实施例优选的,平衡车主体10包括脚踏板14、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 12以及连接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支撑部13;
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和支撑部13的上表面齐平,并构成脚踏板14;支撑部13的侧面厚度小于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厚度,并在平衡车主体 10的下部通过弧形圆滑过渡到第一端部11或第二端部12。本方案中,支撑部处相对较薄,而端部较厚的设置,在保证平衡车主体具备足够强度的同时,使得平衡车主体的主要结构具备稍许的形变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平衡车的减震能力。
本实施例优选的,平衡车主体10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感应脚踏板14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平衡车通过压力传感器完成操作控制。本方案中,本发明的平衡车主要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受操作者的操作意愿,进而实现平衡车的操作控制;而由于,该部分内容不是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故而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如本发明任一公开的缓冲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平衡车由于在车轮的轮轴和平衡车主体之间通过缓冲板进行固定连接,使得轮胎在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具备了一定的缓冲能力,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而且,由于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主要通过结构的改变来达到减震能力的提高,无需昂贵的减震器,因而生产成本较低,能够进行推广应用,让平价平衡车也能够具备较好的减震能力,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体验。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包括:
平衡车主体,设置在所述平衡车主体两端的车轮,以及与所述车轮的轮轴进行配合固定的缓冲板;
所述车轮通过缓冲板固定到所述平衡车主体的两端;
所述缓冲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构成夹持所述轮轴的轴孔;
所述上板可形变地固定于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所述轮轴相对车轮的另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轮轴直径的限位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所述下板为下半圆环结构,所述上板包括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两端分别延伸出弧形的固定板;
所述上板通过固定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所述下板为下半圆环结构,所述上板包括上半圆环结构,所述上半圆环结构两端分别延伸出弧形的固定板;
所述上板通过固定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所述缓冲板与平衡车主体端部之间留有避让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所述平衡车主体的端部对应所述缓冲板设置为拱桥形,并与所述缓冲板构成所述避让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所述平衡车主体包括脚踏板、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支撑部;
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支撑部的上表面齐平,并构成所述脚踏板;所述支撑部的侧面厚度小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厚度,并在所述平衡车主体的下部通过弧形圆滑过渡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其中:所述平衡车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脚踏板处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平衡车通过压力传感器完成操作控制。
CN201721468252.2U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Active CN207875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8252.2U CN207875867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8252.2U CN207875867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5867U true CN207875867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00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68252.2U Active CN207875867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58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534A1 (zh) * 2020-01-03 2021-07-08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行驶设备的车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534A1 (zh) * 2020-01-03 2021-07-08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行驶设备的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2480B1 (en) Indoor bicycles for physical exercise
CN207875867U (zh) 一种基于缓冲板形变减震的平衡车
WO2019148768A1 (zh) 一种减振装置、滑板车及车辆
US20010030404A1 (en) Shock absorber for a scooter
CN104149913B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两轮车的悬挂减震装置
WO2006044943A3 (en) Spare tire mass damper
CN102390468B (zh) 机动车踏板的减震结构
CN214356492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滑板车
CN207875869U (zh) 一种双轮轴减震的平衡车
CN205098394U (zh)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滑板车
CN209938857U (zh) 一种滑板车车轮弹性支撑结构
CN207773355U (zh) 一种轮轴连杆弹簧摆动减震代步车
CN201249645Y (zh) 一种橡胶衬套
CN204846195U (zh) 一种无座自行车
CN207875868U (zh) 一种基于踏板弹簧减震的平衡车
CN220243440U (zh) 一种减震车架及平衡车
CN204821964U (zh) 一种跑步自行车
CN205345254U (zh) 一种摩托车后悬挂装置
CN217227817U (zh) 一种滑板车的双万向头弹簧钢片减震结构
CN207875262U (zh) 一种改进的碳纤维自行车轮圈和自行车
CN217227816U (zh) 一种滑板车多连杆后减震结构
CN210971403U (zh) 一种折叠车架减震结构
CN206357948U (zh) 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
CN210364219U (zh) 一种三轮或四轮全地形自适应自行车车架结构
CN209874779U (zh) 车内把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2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Po Yuan Road, No. 1065, F518 fashion creative garden F13 101, 102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OT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09 Building, 1st Floor, 3 Workshops of Meilin Dori Industrial Zone, North Ring Road, Meili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JIZH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