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1026U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71026U CN207871026U CN201820781530.8U CN201820781530U CN207871026U CN 207871026 U CN207871026 U CN 207871026U CN 201820781530 U CN201820781530 U CN 201820781530U CN 207871026 U CN207871026 U CN 2078710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sheath
- heart valve
- core
- engaging lug
- gl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27—Devices for manipulating or deploying heart valves during implantation
- A61F2/2436—Deployment by retracting a sheath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包括芯管组件、处在芯管组件外周的外鞘管、以及控制芯管组件与外鞘管之间沿外鞘管轴向相对滑动的手柄,沿所述手柄的轴向设有分别调节外鞘管和芯管组件轴向位置的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所述芯管组件固定有引导头和固定头,其中引导头固定在芯管组件远端,芯管组件近端侧延伸出固定头,引导头和固定头之间为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还设有浮动限位条,该浮动限位条的近端为相对于固定头或芯管组件固定设置的起始端,动限位条浮动在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与外鞘管之间;所述固定头的外壁设有用于与介入心脏瓣膜的连接耳相配合的定位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人工心脏瓣膜植入到心脏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中主要为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瓣膜退行性变(包括钙化和粘液变性等)以及代谢障碍性瓣膜损害在我国也日益增多;此外,先天性瓣膜病也是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相当多的心脏瓣膜病的高危病例如严重瓣膜关闭不全、高龄不适于外科换瓣手术、晚期肿瘤并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等,需要新的创伤小的介入方法治疗。介入心脏瓣膜是在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启发下发展的,近几年来,经皮瓣膜介入术应运而生并于2000年后相继应用与人类取得了成功。从实验研究发展到小规模临床并行的研究阶段,瓣膜病介入可能突破技术上的“瓶颈”,迅速实现广泛的临床应用,再次成为介入性心脏病学领域的关注焦点。
现有技术中,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压缩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人体内,压缩的瓣膜支架通常具有弹性,处于压缩状态时对压缩导管施加很大的力,这些过大的力难以使瓣膜支架缓慢而精确的释放,往往导致瓣膜支架与血管内壁的过度摩擦。
公开号为CN10195372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由主动脉支架、瓣膜支架、流出道支架和连接耳组成,心脏瓣膜压缩至输送装置内时,所述连接耳能够卡合到输送装置的支架固定组件中,在瓣膜支架释放过程中通过连接耳的卡合和外鞘管的收束完成瓣膜支架的缓慢释放。然而,现有技术中卡合瓣膜支架连接耳的收束力较小,在瓣膜支架释放过程后期,连接耳极易从输送装置支架固定组件中弹出,使瓣膜支架完全释放。此时,若发现定位偏差等问题,便无法及时进行回收,只能通过外科手术置换。
为克服瓣膜支架在植入人体释放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美国专利US5683451公开了一种瓣膜支架控制释放的递送装置和方法,通过在输送装置内设置轨道的方法,减少在输送和释放瓣膜假体时弹性扩张对输送导管造成的摩擦力,上述实用新型减小了瓣膜支架与输送导管之间的摩擦。然而,瓣膜支架在释放过程中因弹力过大而突然完全释放的问题仍无法解决,释放就位后的瓣膜支架无法实现位置的调整或二次就位,这样不仅对手术时的控制精度要求极高,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手柄位于输送系统的近端,在手术时,其位于人体外,由医生进行操作;介入心脏瓣膜通常被压缩后装载在位于输送系统远端的装载段,经皮穿刺进入人体内,当输送至病变位置时,通过手柄的控制,回撤包裹在介入心脏瓣膜外的外鞘管,介入器释放展开。由于介入心脏瓣膜被紧紧压缩在外鞘管的装载段,因而其与外鞘管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为此在释放介入心脏瓣膜时,一开始需要通过手柄的控制,缓慢释放介入心脏瓣膜,之后再通过手柄控制,快速释放介入心脏瓣膜。
目前输送系统的手柄根据介入手术时的需要,通常采用二级速度控制,用来控制介入心脏瓣膜的释放与回撤,包括:快速控制,用于快速回撤或释放介入心脏瓣膜;慢速控制,用于缓慢释放或回撤介入心脏瓣膜。
现有手柄慢速控制部分,通过转动位于手柄近端尾部的螺纹旋钮,带动回撤外鞘管,螺纹转动行程短,加上人体血管的迂回曲折,很难将旋转的扭力传递到输送系统的远端,这导致手术时,医生需要更大的力去旋转旋钮,以便回撤外鞘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能够在介入心脏瓣膜释放过程中牢牢紧固瓣膜支架最后释放端部,并通过操作手柄稳定控制介入心脏瓣膜,在介入心脏瓣膜安装或释放过程中或瓣膜释放位置不理想时,既稳定有操作容易便捷的既稳定又操作简易的重复定位介入心脏瓣膜。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包括芯管组件、处在芯管组件外周的外鞘管、以及控制芯管组件与外鞘管之间沿外鞘管轴向相对滑动的手柄,所述手柄包括管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芯管组件以及外鞘管的近端均穿设安装在手柄的本体内,沿所述手柄的轴向设有分别调节外鞘管和芯管组件轴向位置的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位于本体的轴向中部并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驱动外鞘管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控制机构位于本体的近端侧并通过轴向滑动的方式驱动芯管组件相对外鞘管轴向移动;
所述芯管组件固定有引导头和固定头,其中引导头固定在芯管组件远端,芯管组件近端侧延伸出固定头,引导头和固定头之间为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还设有浮动限位条,该浮动限位条的近端为相对于固定头或芯管组件固定设置的起始端,浮动限位条浮动在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与外鞘管之间;
所述固定头的外壁设有用于与介入心脏瓣膜的连接耳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连接耳被完全释放出外鞘管前,所述浮动限位条受外鞘管束缚保持连接耳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浮动限位条位于外鞘管与介入心脏瓣膜(也简称瓣膜或介入瓣膜)之间,有效填塞外鞘管与介入心脏瓣膜连接耳在径向上的间隙,加强、增固外鞘管内壁进一步在径向上对连接耳的束紧介入心脏瓣膜力,加强介入心脏瓣膜连接耳与固定头连接的稳定、牢固性,防止在介入心脏瓣膜完全释放前连接耳脱离固定头落而无法控制,以及在瓣膜释放不理想的情况下,为介入瓣膜可被重新拉回外鞘管内二次定位或回撤提供强有力的、稳定的拉力,通过螺旋式的操作手柄从近端精准控制远端瓣膜释放,以及需要时的瓣膜回撤,更加便于医务人员握持和操作。
浮动限位条在没有外鞘管束缚的情况下相对于介入心脏瓣膜或芯管组件而言可以自由摆动或仅依靠自身的材料强度保持相对位置以及姿态。
在介入心脏瓣膜装载进外鞘管内后,或被完全释放出外鞘管前,所述浮动限位条受外鞘管束缚保持连接耳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外鞘管回撤,逐渐释放连接耳的过程中,浮动限位条也逐渐被释放出外鞘管,在连接耳完全释放并脱离固定头时,浮动限位条可以自由摆动,被释放的浮动限位条对连接耳不再施加径向的压紧力,即确定介入心脏瓣膜就位良好后,外鞘管将继续回撤,将释放连接耳和浮动限位条,此时释放出外鞘管的浮动限位条对连接耳已无限位作用,不会对介入心脏瓣膜造成二次干扰导致介入心脏瓣膜的移位。
介入心脏瓣膜装载进外鞘管内后,浮动限位条也起到了垫片的作用,可以补偿外鞘管与介入心脏瓣膜连接耳之间的配合公差,填塞外鞘管与介入心脏瓣膜连接耳在径向上的间隙,浮动限位条结构简单,对间隙的填补不会增加瓣膜植入时输送系统的径向尺寸;是对现有介入瓣膜和固定头间连接配合的加固增强,连接性能更加稳定;浮动限位条对连接耳的径向压力随外鞘管的回撤而同步消失,不会对已释放良好的瓣膜造成新的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的起始端与所述固定头或所述芯管组件中的至少一者相固定。
浮动限位条起始端的固定位置靠近固定头,例如处在固定头近端(沿输送系统靠近操作者方向)的尾部或与该尾部相连的芯管组件上,在手术前通过外鞘管对介入心脏瓣膜以及浮动限位条进行收束,使得浮动限位条径向内敛帖靠在介入心脏瓣膜外周,在介入心脏瓣膜到达体内后释放过程中,浮动限位条随外鞘管的后撤及瓣膜支架的释放而径向外翘。
为了控制介入心脏瓣膜的轴向位置,在介入心脏瓣膜的近端一般设有与固定头配合的连接耳,连接耳一般可以采用T形、L形、环形等,定位部可以采用接纳T形、L形的定位槽,或卡入环形的凸头等,使介入心脏瓣膜在装载后的轴向位置受限于定位部,本实用新型中就连接耳本身形状而言可采用现有技术,其并非本实用新型改进的重点。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头,所述介入心脏瓣膜在装载后,所述连接耳套设在定位凸头上,所述连接耳被完全释放出外鞘管前,所述浮动限位条叠压在连接耳上以保持连接耳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介入心脏瓣膜在装载后,连接耳嵌装在相应的定位槽内,所述连接耳被完全释放出外鞘管前,所述浮动限位条叠压在连接耳上以保持连接耳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
例如采用定位槽时,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连接耳卡入定位槽内,以实现轴向定位,外鞘管撤离后,连接耳沿支架的径向向外脱出定位槽。
采用定位槽时还可以结合凸头结构,即在定位槽的槽底设置凸头,配合连接耳的相应形状可以增强定位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与定位槽数量相同,且周向位置一一对应。
定位槽可保证浮动限位条在收束与释放过程中不会偏移。
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浮动限位条的近端部位在外鞘管包裹下紧扣定位槽及内嵌其中的连接耳。在外鞘管后撤释放瓣膜支架过程中,通过浮动限位条在定位槽的挤压紧固作用,防止瓣膜支架的快速释放及脱落。在瓣膜支架释放过程发现定位偏差时,可以前推外鞘管,对已释放的瓣膜支架进行压缩和回收,此时连接耳被浮动限位条和外鞘管紧紧包裹,有效保证了瓣膜支架的安全控制及二次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的末端至少延伸至与所述连接耳相应的位置。即至少覆盖部分连接耳,以实现对连接耳径向运动的束缚,在此基础上浮动限位条的末端还可以进一步朝远端延伸。
所述浮动限位条的末端是相对于起始端而言,末端也可理解为浮动限位条的远端侧。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的最远端与固定头最远端对齐或不超过固定头最远端或略微超过固定头最远端。
所述浮动限位条具有最小长度时,浮动限位条至少可以覆盖所述连接耳。为了进一步保证压紧效果,浮动限位条的末端可进一步延伸至固定头的远端侧或略微超过固定头的远端侧,例如超过长度小于等于1cm。当浮动限位条具有最大长度时,浮动限位条整体均能保证收束在外鞘管内,且浮动限位条末端与外鞘管内部的瓣膜支架远端侧齐平,此时浮动限位条的长度能够包裹整个瓣膜支架,浮动限位条起到了滑轨作用,保证外鞘管能够沿滑轨前推和回撤而不直接接触瓣膜支架。
介入心脏瓣膜在装载后,所述浮动限位条受外鞘管束缚将连接耳限制在定位槽内,外鞘管内壁与浮动限位条接触并提供径向的束缚,浮动限位条可将连接耳阻挡在定位槽内,防止脱出。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轴向贯通,所述浮动限位条与定位槽配合的部位处,部分或全部沉入定位槽内。
所述浮动限位条经由定位槽向远端延伸,定位槽不仅轴向贯通,径向的外侧也是开放的,即具有径向开口,浮动限位条并不严格限制完全处在径向开口内侧,容许有部分处在径向开口的外侧,例如浮动限位条截面为T形,T形底端伸入定位槽用于阻挡连接耳,而T形顶部尺寸受限于径向开口,因此处在径向开口的外侧,这样仅可以保证与外鞘管内壁的配合,也能够兼顾与连接耳的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的轴向贯通区域被浮动限位条所封闭。
为了防止连接耳脱出,浮动限位条的宽度可以与轴向贯通区域的径向开口相同或略宽,实现对径向开口的完全封闭,即使宽度小于径向开口的宽度,其缝隙至少不至于连接耳的脱出,浮动限位条的宽度优选与轴向贯通区域的径向开口相同,可进一步防止浮动限位条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沉入定位槽的部分,在径向上向内接触或抵紧连接耳。
浮动限位条尽管可以阻挡连接耳,但两者的厚度(径向尺寸),以及定位槽的深度可具有不同的匹配关系,在外鞘管包覆接触固定头外周的情况下,浮动限位条叠置在连接耳的外壁,若浮动限位条与连接耳的厚度和大于定位槽的深度,浮动限位条在径向上向内抵紧连接耳,反之则接触而已,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束紧力,但都可以保证浮动限位条与对连接耳的限位,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采用抵紧关系,可保证在轴向力过大或外鞘管局部形变时仍保持限位。
作为优选,在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所述浮动限位条在径向上与固定头的外壁等高或高于固定头的外壁。
浮动限位条在径向上不低于固定头的外壁,可以避免浮动限位条与外鞘管内壁之间产生不必要的间隙,使得外鞘管内壁紧贴浮动限位条,并将连接耳压紧在固定头的定位部内。
可选的,所述浮动限位条与连接耳配合的部位处沿直线或曲线延伸。
浮动限位条两侧边与定位槽相应侧相抵时,沿曲线延伸时浮动限位条宽度可适当变窄,在介入心脏瓣膜释放时更易于折弯向外翻翘以释放连接耳,避免连接耳脱出的迟滞。
可选的,所述浮动限位条与连接耳配合的部位处等宽或不等宽延伸。
可选的,所述浮动限位条与连接耳配合的部位处等厚或不等厚延伸。所述浮动限位条与连接耳配合的部位无论是沿直线或曲线延伸,均能够设置为不等宽和/或不等厚,通过宽度、厚度的变化调节局部强度,兼顾限位与释放连接耳。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的末端具有光滑的外周面。
使用过程中所述浮动限位条随瓣膜支架的释放而径向展开,为防止展开后的末端刺伤血管内壁,因此末端采用光滑的外轮廓,例如类似于球冠或边缘倒圆角等形式。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沿周向均匀排布2、3或4根。
作为优选,各浮动限位条等长或不等长。
不等长时,各浮动限位条末端位置可以不同,例如其中至少一浮动限位条末端延伸至与固定头的远端侧相平齐;至少一浮动限位条末端延伸至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的远端侧。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为等长的3根,且均为长条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空心或实心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为实心的扁条状。
采用扁条状结构在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的径向占用空间小,利于减小压缩后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的尺寸为:长度10mm-80mm,宽度1-2mm,厚度0.2-0.5mm。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采用粘合、捆绑、锁扣、焊接或一体化的方式固定在所连接的部件上。
所述浮动限位条一端为起始端,另一端为末端,中间部位为延伸段,所述起始端位于固定头近端的尾部或尾部与内鞘管的连接部位,以粘合、捆绑、锁扣、焊接或一体化方式固定在所连接的部件上。浮动限位条沿起始端向远端延伸,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浮动限位条起始端固定,延伸段及末端沿芯管组件轴向舒展打开。
可选的,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时,所述浮动限位条远端头轴向至少部分叠压在所述连接耳上。
可选的,所述浮动限位条远端头轴向上叠压连接耳和固定头。
可选的,所述浮动限位条远端头轴向上叠压连接耳和整个固定头。
可选的,所述浮动限位条远端头超过固定头远端至介入心脏瓣膜的直径最大部位。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与外鞘管配合的部位,以及与支架配合的部位中,至少有一处具有光滑表面和/或具有润滑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作为优选,还设有位于外鞘管内壁且沿轴向延伸的固定导向条。
固定导向条的一面固定于外鞘管远端管状壳体内部,固定导向条沿管状壳体的轴向延伸布置。在外鞘管收束与释放瓣膜支架过程中,瓣膜支架与位于外鞘管管状壳体内的固定导向条直接接触,通过固定导向条提供的光滑轨道进行瓣膜支架的快速、精准调控。
固定导向条与外鞘管内壁之间可以是接触部分或全部固定相连,或采用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点,由于固定导向条需要随外鞘管往复运动,因此作为优选,固定导向条的轴向两端至少与外鞘管内壁固定,以避免产生翻翘造成运动时的空间干涉。
手术前外鞘管收束瓣膜支架,固定导向条与瓣膜支架紧贴。在随后的瓣膜支架释放中,固定导向条在外鞘管管状壳体与瓣膜支架之间(靠近瓣膜支架的一面)提供光滑轨道,减少接触摩擦,便于瓣膜支架的释放与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浮动”导向条与“固定”导向条是相对而言,“浮动”是指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在没有外部束缚的情况下,至少可以在径向上摆动,而由于自身材料强度的限制,一般也容许发生周向的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与固定导向条沿周交替布置。
各固定导向条的分布与固定头上的定位槽交错排列,也意味着与浮动限位条与固定导向条交错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限位条的末端与固定导向条的远端侧的轴向位置相同或交错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沿周向均匀排布2、3或4根。
作为优选,各固定导向条等长或不等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为等长的3根,且均为长条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为空心或实心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为实心的扁条状。
采用扁条状结构在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的径向占用空间小,利于减小压缩后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的尺寸为:长度10mm-80mm,宽度1-2mm,厚度0.2-0.5mm。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的长度60mm-80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浮动限位条、固定导向条的形状以及尺寸相互独立设置,例如可以是长条的实心或空心结构;其截面形状优选为扁平,为了减少外鞘管远端整体的径向尺寸,扁平形状的厚度方向即外鞘管的径向。
为了便于控制支架的释放与回收,减少与外鞘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两者之间的相对摩擦,浮动限位条、固定导向条也相应的有适宜尺寸的选择。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采用粘合、捆绑、锁扣、焊接或一体化的方式固定外鞘管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与介入心脏瓣膜配合的部位具有光滑表面和/或具有润滑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向条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浮动限位条、固定导向条的材质可以相互独立的选取,作为优选采用弹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具体材料的选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为保证浮动限位条、固定导向条具有适宜的弹性和最小的动摩擦因数,优选地,滑轨材料可选用聚四氟乙烯(PTFE)。瓣膜支架在人体内释放后,滑轨随输送系统后撤,滑轨后撤过程中与已完全释放的瓣膜支架接触摩擦,为防止滑轨后撤过程中与瓣膜支架之间的弹力不会移动支架,更优选的,浮动限位条或固定导向条的外表面尽可能光滑或在表面设置润滑涂层,润滑涂层材料可选用具有润滑特性的亲水性单体或高分子聚合物,如N,N-二甲基丙烯酰(DMAA)、丙烯酰胺(AAm)、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Am)、聚乙二醇(PEG)等,通过偶联剂或化学方法将上述涂层材料附着到浮动限位条或固定导向条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外鞘管和芯管组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调节,分别设置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大致位于本体的轴向中部更加容易持握的控制,且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驱动外鞘管,结合螺纹的特点,可实施慢速精细调节。第二控制机构位于本体的近端侧,后撤时与其他部件没有空间干涉,以轴向滑动的方式快速调节芯管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轴向布置的导向条孔,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
位于本体内的推杆,该推杆的远端侧连接所述外鞘管;
安装在推杆上且沿径向伸出导向条孔的联动件;
套装在本体外部的旋转手柄,该旋转手柄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联动件相配合的内螺纹。
管状的本体具有内腔,为了实现外部旋转手柄与内部推杆的联动,在本体上开设导向条孔,提供避让联动件轴向运动的通道,旋转手柄的内壁与联动件采用螺纹配合,在转动旋转手柄时通过螺纹换向驱使联动件带动推杆轴向运动,推杆带动外鞘管实现相对芯管组件的慢调。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手柄与本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限位部件。
旋转手柄需保持轴向位置,仅需绕本体轴线转动,采用的轴向限位部件可以是其与本体之间相互配合的轴环结构,例如其中一者带有环形凸台,另一者带有接纳该环形凸台的环形槽,相互配合实施轴向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件与推杆之间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例如在加工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或者通过先套接或粘贴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联动件与推杆之间固定连接,可直接轴向传动,若采用螺纹配合,则可以预先调节联动件与推杆的相对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安装或加工误差,若采用螺纹配合可以是均在配合的局部设置螺纹,且螺距相对较小,便于精确的定位,优选还设置锁定件,例如锁紧螺母或销钉等,将联动件与推杆相互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以及旋转手柄中,至少一者为分体扣合结构,分体部分为至少两瓣分别处在本体轴线的旁侧,相邻瓣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接定位部件。
分体扣合结构更加便于组装和拆卸,可避免转配时的空间干涉,例如本体以及旋转手柄都各自的采用两瓣扣合的方式,以旋转手柄为例,两瓣均大致为弧瓦状,相互扣合后成为筒状,在结合部位设有弹性卡舌、定位柱等结构以实现定位。弹性卡舌、定位柱根据可需要设置多处。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远端连接有前盖体,所述前盖体具有轴向贯通的腔体。
前盖体可以进一步密封以及提高本体强度,尤其是本体采用分体结构时,前盖体与本体的前端之间可以采用螺纹配合,前盖体的腔体用于穿设外鞘管以及芯管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前盖体的腔体长度大于或等于导向条孔的长度。
导向条孔的长度决定了推杆的运动行程,前盖体的腔体具有足够的长度,可以保证推杆运动时足够空间,避免干涉或影响推杆的轴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手柄上设置有指示区,用于查看推杆的运动行程。
指示区可以采用镂空或局部透明的方式,可以通过联动件的位置确定推杆的位置以及行程。即指示区的位置与联动件的运动路径相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对接在本体近端侧的后盖体以及安装在后盖体与本体之间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所述后盖体具有与本体抵靠的固定位以及脱离本体的轴向滑移位,所述芯管组件的近端侧连接在后盖体上。
后盖体与本体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分离时可快速轴向运动实现芯管组件的快调,后盖体与本体结合后通过锁定机构保持固定。轴向滑移位理解为与本体之间的分离状态,即可以实施轴向滑移,并不限定具体的轴向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推杆具有轴向贯通的推杆内腔,所述芯管组件贯穿该推杆内腔并连接至后盖体上。
推杆采用空心结构,更便于芯管组件的穿引,即经由推杆穿入与推杆相连的外鞘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后盖体上设有拉杆,该拉杆具有轴向贯通的拉杆内腔,所述芯管组件贯穿该拉杆内腔并连接至后盖体上。
后盖体与本体之间分离后,芯管组件可能会暴露在外部,通过设置空心的拉杆提供对芯管组件的保护,另外也在机械强度上提供扶持。
作为优选,所述拉杆的远端侧延伸进入推杆内腔。
作为优选,所述后盖体上设有朝向远端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拉杆的近端侧固定插设在该安装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拉杆的外壁设有与安装槽内壁相配合的定位凸环。
拉杆两端分别与推杆内腔和后盖体配合,为了防止拉杆相对后盖体的轴向滑移,在拉杆的外壁设有定位凸环,在安装槽内壁设置定位槽接纳并限制定位凸环。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后盖体上的锁钩以及位于本体上与锁钩相配合的锁槽。
锁钩可以依靠自身弹性卡入并保持在锁槽内,也可以利用弹性件保持在锁槽内,后盖体上与本体近端锁槽相抵配合,仅通过锁定机构保持相对位置,便于解锁后快速轴向相对运动。
作为优选,在后盖体内设有安装室,所述锁钩具有处在安装室内的尾部以及延伸出安装室与锁槽相配合的头部,在安装室设有驱动锁钩卡入锁槽的驱动弹簧。
锁钩与安装室上可以设置定位柱或定位槽,驱动弹簧的两端套在定位柱或置入定位槽中,可保持驱动弹簧的稳定,避免错位。
作为优选,在后盖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室连通的开口,该开口部位嵌装有与所述锁钩联动的释锁按钮。
释锁按钮一部分暴露在后盖体的外壁,便于操作控制锁钩,开口的形状与释锁按钮相适应,释锁按钮上还可以设置防滑纹理。
作为优选,所述锁钩与释锁按钮之间为相抵配合、分体固定连接、或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后盖体为分体扣合结构,分体部分为至少两瓣分别处在推杆轴线的旁侧,相邻瓣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接定位部件。
分体扣合结构中,每瓣均可以设置所述锁钩与释锁按钮,相应的本体上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锁槽。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驱动外鞘管,以轴向滑动的方式驱动芯管组件,实现了快调与慢调的结合,另外将驱动外鞘管的第一控制机构设置在本体的轴向中部更加容易持握的控制,驱动芯管组件的第二控制机构位于本体的近端侧,后撤时与其他部件没有空间干涉,使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浮动限位条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外鞘管与介入心脏瓣膜的接触面积,也作为平滑轨道,减少两两接触时的相对摩擦力,在外鞘管前推和回撤过程中可通过与浮动限位条的接触减小医生操作时的直接作用力,从而实现对瓣膜支架释放与回收的精确控制。进一步的还可以结合固定导向条,手术前外鞘管收束瓣膜支架,固定导向条与瓣膜支架紧贴。在随后的瓣膜支架释放中,固定导向条在外鞘管管状壳体与瓣膜支架之间提供光滑轨道,减少接触摩擦,便于瓣膜支架的释放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系统远端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锁扣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浮动限位条末端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介入心脏瓣膜部分释放状态图;
图5b为介入心脏瓣膜部分释放的状态图;
图5c为介入心脏瓣膜完全释放时的状态图;
图6为采用较短浮动限位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采用另一种介入心脏瓣膜释放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介入心脏瓣膜释放前的结构示意图(相对图7a,去除了部分外鞘管);
图8为还装配有固定导向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外鞘管截面示意图;
图10a为装配有浮动限位条和固定导向条时的介入心脏瓣膜完全释放前状态图;
图10b为装配有浮动限位条和固定导向条时的介入心脏瓣膜完全释放前状态图(相对图10a,去除了部分外鞘管);
图11a为连接耳与固定头相配合部位的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的连接耳受压于浮动限位条后的示意图;
图12a为另一种连接耳与固定头相配合部位的示意图;
图12b~图12d为图12a的连接耳受压于不同形状浮动限位条的示意图;
图13a~图13d为另一种连接耳受压于不同长度浮动限位条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系统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手柄部位的A-A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系统中手柄的爆炸图;
图17为图16中旋转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本体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6中释锁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释锁按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6中后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文中所述近端是指沿输送系统靠近操作者方向的一端,所述远端为沿输送系统远离操作者方向的一端,实施例中介入心脏瓣膜以瓣膜支架为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操作稳定的输送系统包括引导头2、芯管组件7、浮动限位条1、固定头3、内鞘管4、外鞘管5和手柄6。
引导头2和固定头3均固定在芯管组件7上,其中引导头2位于芯管组件7的最远端,芯管组件7远端侧还套设有固定头3,引导头2和固定头3之间为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外鞘管5处在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的外围且可轴向滑动,芯管组件7和外鞘管5的近端均与手柄6相连,通过手柄6可实现外鞘管5相对于芯管组件7的轴向滑动,另外内鞘管4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以省略,内鞘管4套在芯管组件7上且位于固定头3近端侧,内鞘管4一般并不随外鞘管5轴向运动,当芯管组件采用不锈钢制成时,内鞘管也可以认为是覆膜在芯管组件7外表面的覆膜层。
芯管组件7可以单一部件,也可以是由两段插接固定连成,插接部位优选位于固定头3内以保证连接强度和外表的光滑。
图1中浮动限位条1为等长的三根,在周向上依次排布,在没有外鞘管5束缚的情况下处于释放状态自然伸展。
参见图2,浮动限位条1的不同部位根据所处位置可分为起始端103、延伸段102和末端101,起始端103固定于芯管组件7上且处在固定头尾部32的近端侧,图中可见位于内鞘管4与固定头尾部32之间。当然也可以将起始端103设置在芯管组件7上,比如设置在固定头尾部32的近端侧与内鞘管4的远端侧之间的芯管组件7上。固定头3的外周设有定位槽,由于定位槽需要与介入心脏瓣膜的连接耳配合,因此其位置以及形状均可与连接耳相匹配,图中定位槽有三个且轴向位置交错布置,例如图中的定位槽31和定位槽33,为了不至于阻挡浮动限位条1的延伸,定位槽采用轴向贯通结构,瓣膜支架释放时连接耳径向外扩脱离定位槽,因此定位槽径向外侧是开放的,即具有径向开口。
图中定位槽轴向贯通,两侧带有扩展的翼部,以配合T形的连接耳,浮动限位条1向远端延伸时经过对应定位槽的轴向贯通部位,图2中的浮动限位条1处在装载状态。
浮动限位条的起始端103可采用粘合、捆绑、锁扣、焊接、一体化方式进行固定。粘合材料选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抗腐蚀胶联剂。捆绑材料选用柔韧性强、耐腐蚀的绑线。
焊接方式可通过将合金材料制成的锁扣连接到固定头尾部或芯管组件,再通过锁扣箍紧起始端,例如参见图3,浮动限位条1的起始端103箍紧于不锈钢(材质为306)的锁扣14中,图中仅示意了部分延伸段102,锁扣14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固定头3或芯管组件7上。
浮动限位条1为长条状的实心或空心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实心的扁条,末端101为了避免棱角可采用弧形的外缘结构(参见图4)。
每根浮动限位条1长为10mm-80mm,宽1-2mm,厚0.2-0.5mm。当浮动限位条1具有最大长度时,浮动限位条1整体均能保证收束在外鞘管5内。
结合图5a和图5b,为保证浮动限位条1具有较小的动摩擦因数,浮动限位条1选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造而成;图中每根浮动限位条1长15mm,宽度与固定头3的定位槽宽度相适应,厚度0.5mm,当浮动限位条1处于收束状态时,三根浮动限位条1沿轴向贯穿位置相应的定位槽并朝远端进一步延伸,瓣膜支架8带有三个T形的连接耳81,为了适应连接耳形状,定位槽在T形的基础上轴向贯通,即呈十字状,为了保证限位效果,定位槽的轴向贯通区域被相应的浮动限位条1完全封闭,即浮动限位条1宽度与轴向贯通区域宽度相适应,若贯通区域并非沿轴线等宽延伸,那么浮动限位条1宽度至少是与贯通区域最窄部位相应,以保证部分或完全沉入定位槽,浮动限位条1的外侧可略高于固定头3的外周面,以减小固定头3的外周面与外鞘管5内壁之间的摩擦。
当瓣膜支架8装载到输送系统上时,浮动限位条1包裹着瓣膜支架8一同收束于外鞘管5内;在瓣膜支架8释放的过程中,如图5a所示,沿着箭头M方向,外鞘管5沿着浮动限位条1(图中浮动限位条处于外鞘5内,因而未画出)顺滑回撤,此时浮动限位条1处于工作状态:支架连接耳81处于外鞘管5内时,由于外鞘管5的束缚,浮动限位条1作用在支架连接耳81上,防止支架连接耳81的弹出。接着,如图5b所示,随着外鞘管5的进一步沿着箭头M回撤,浮动限位条1的末端101脱离外鞘管5的束缚,延伸段102和支架连接耳仍处于外鞘管5内,此时延伸段102作用在支架连接耳81上,连接耳81因延伸段102的作用,克服了支架在自膨胀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膨胀力,牢固卡合在支架固定头3的定位槽33内。此时如若发现瓣膜释放位置不准确,可通过前行外鞘管5对支架进行回收,以便进行重新释放。最后,当确定当前的释放位置准确时,如图5c所示,继续沿着箭头M回撤外鞘管5,浮动限位条1的末端101和延伸段102不再受外鞘管5的束缚,浮动限位条1的末端101和延伸段102随瓣膜支架8的展开而展开,此时浮动限位条1处于非工作状态,即不施加作用力至连接耳81上,从而完成瓣膜支架8的释放。
浮动限位条1对支架连接耳施加的作用力,一方面来自外鞘管的束缚,在另外一方面,浮动限位条1的起始端103由于紧靠固定头3固定,邻近起始端101的延伸段102受到起始端103的束缚力,当瓣膜支架8的连接耳嵌入到固定头3的定位槽33内时,浮动限位条1近端延伸段紧贴定位槽33,给予瓣膜支架8的连接耳一个径向向内的压力,可防止瓣膜支架8在释放过程中连接耳过早的脱离固定头3的定位槽33而导致瓣膜支架8突然释放,同时在瓣膜支架8释放过程中,若发现定位偏差等问题需要重新安放时,由于浮动限位条1近端给予定位槽33内连接耳的束缚力,可保证外鞘管5沿着浮动限位条1前推,对已释放的部分瓣膜支架8进行收束,从而实现瓣膜支架8的回收。
参见图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浮动限位条1轴向长度较短,末端与固定头3远端齐平。
浮动限位条1在瓣膜支架8的连接耳与外鞘管5之间、以及外鞘管5与固定头3之间提供平滑轨道,减少两两接触时的相对摩擦力,在外鞘管5前推和回撤过程中可通过与浮动限位条1的接触减小医生操作时的直接作用力,从而实现对瓣膜支架8释放与回收的精确控制。
图6中浮动限位条1为三根实心长条状,且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浮动限位条1起始端通过粘合方式固定在固定头3的近端尾部,浮动限位条1的末端与固定头3远端齐平,即至少可将连接耳部位完全覆盖并限制在定位槽内,浮动限位条1宽度与定位槽33轴向贯通区域的宽度一致,厚度0.5mm。
结合图7a,7b,图7a显示了瓣膜支架完全释放前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b中,为了清楚显示瓣膜支架8的连接耳81与浮动限位条1之间的结构,在图7b中省略了位于浮动限位条1和固定头3外部的部分外鞘管5。在本实施例中,瓣膜支架8具有连接耳81,当瓣膜支架8装载到输送系统上时,浮动限位条1延伸的长度与固定头3远端位置相当,其末端仅能抵压嵌入固定头定位槽33内部的连接耳。当瓣膜支架8输送到人体并释放时,外鞘管5后撤,瓣膜支架8逐步释放。此时,瓣膜支架8的连接耳81嵌入到固定头的定位槽33内,连接耳受浮动限位条1起始端的收束力作用牢牢束缚在定位槽33内,避免已释放瓣膜支架8对连接耳端施加的外扩力而使支架过早的完全释放。
采用较短尺寸的浮动限位条1,可避免对支架正常释放的影响和不必要的束缚,浮动限位条1的长度也可以延伸至瓣膜支架8轴向的中部区域,例如不超过瓣膜完全释放时瓣膜轴向的最大尺寸处,例如图5c中的点A。
参见图8和图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鞘管5的远端内壁还设有固定导向条51。
图中除示意了浮动限位条1、引导头2、固定头3、内鞘管4、外鞘管5、瓣膜支架8外,在外鞘管5的内壁还设有固定导向条51,固定导向条51为等长的三条,沿周向均匀排布,且固定于外鞘管5远端管状壳体内表面,在瓣膜支架8与外鞘管5之间提供光滑轨道。
各固定导向条51的周向位置与固定头3上的定位槽(即浮动限位条1的周向分布)交错排列,当外鞘管5收束瓣膜支架8时,固定导向条近端紧靠固定头3,位置与定位槽一一交错。
固定导向条51为实心的扁条,长度10mm-80mm,宽度1-2mm,厚度0.2-0.5mm,本实施例中固定导向条51的长度与瓣膜支架8轴向长度相应约60mm。
固定导向条51采用粘合、捆绑、锁扣、焊接或一体化的方式固定外鞘管5内壁,固定导向条51为聚四氟乙烯材料,与介入心脏瓣膜8配合的部位具有光滑表面和/或具有润滑涂层。在最佳实现方式下,固定导向条51与外鞘管5的内壁一体形成,固定导向条51为向外鞘管5内凸出的凸棱,具有光滑表面和/或具有润滑涂层。
结合图10a、10b,图10a显示了装配有浮动限位条和固定导向条时的介入心脏瓣膜释放状态图,为了清楚显示瓣膜支架8的连接耳81与浮动限位条1之间的结构,在图10b中省略了位于浮动限位条1和固定头3外部的部分外鞘管5。当瓣膜支架8释放时,外鞘管5通过固定导向条51与瓣膜支架8接触滑动,可在摩擦力很小的情况下回撤外鞘管5实现支架的逐步释放。
当外鞘管5回撤到固定头3的位置时,瓣膜支架8仅有连接耳被收束在外鞘管5内。此时,固定导向条51与瓣膜支架8完全脱离,浮动限位条1通过外鞘管5的收束紧压在连接耳上。继续回撤外鞘管5,浮动限位条1对连接耳的收束力逐渐减小,连接耳逐步释放。综上,瓣膜支架8通过固定导向条51、浮动限位条1提供的光滑轨道和径向向内的紧压力实现逐步释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动限位条一部分设置在固定头的定位槽上/内,起到限制支架固定耳径向外扩脱离定位槽,另一部分设置在固定头外周壁上,起到滑轨的作用,外鞘管沿此浮动限位条滑动。在最佳方式下,与定位槽对应的浮动限位条最远端和固定头对齐或不超过固定头最远端或略微超过固定头最远端。
以下各实施方式主要针对浮动限位条的长度和形状,以及连接耳与固定头的配合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有关其他部件可以采用或结合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参见图11a和图11b,连接耳81为T形,固定头3上的定位部为定位槽33,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连接耳81嵌装在形状相应的定位槽33内,浮动限位条1受外鞘管的束缚叠压在连接耳81上,以防止连接耳81从定位槽33中脱出,在支架释过程中,当外鞘管完全脱离浮动限位条1时,才解除连接耳81的限位。
参见图12a~图12d,连接耳81为U形,U形开口一侧与支架相连,且将U形开口封闭,固定头3上的定位部为定位凸头34,连接耳81利用U形结构挂在定位凸头34上,可实现轴向定位,为了避免连接耳81过于径向外凸,在定位凸头34的外周即固定头3的外壁,设有沉降槽35,连接耳81叠置在沉降槽35中,在径向上与固定头3的外壁可实现等高。
图12b中,浮动限位条1为分叉结构,即U形,未分叉部位固定在固定头3的外部,分叉部位向远端延伸直至叠压在连接耳81外侧。
图12c中,浮动限位条1为单根条状结构,同样也向远端延伸直至叠压在连接耳81外侧。
图12d中,浮动限位条1为分叉机构,但采用V形或Y形,未分叉部位固定在固定头3的外部,分叉部位向远端延伸直至叠压在连接耳81外侧。
参见图13a~图13d,显示了连接耳受压于不同长度的浮动限位条1的结构示意图。介入心脏瓣膜装载状态时,外鞘管5束缚浮动限位条1,将连接耳81定位固定头的外部,固定头上的定位部以定位凸头34的方式为例,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至少部分叠压在连接耳81上。
图13a可见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叠压在连接耳81上,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尚未延伸至定位凸头34,仅仅叠压连接耳81的小部分区域。
图13b可见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叠压在连接耳81上,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在轴向上至少将固定头上的定位部完全覆盖,即越过了定位凸头34,到达了固定头3的远端侧,轴向上朝远端一侧叠压连接耳81和整个固定头3。
图13c可见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叠压在连接耳81上,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在轴向上越过固定头。
图13d可见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叠压在连接耳81上,浮动限位条1的远端侧在轴向上越过固定头,到达了介入心脏瓣膜直径最大的部位,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由于受外鞘管束缚,介入心脏瓣膜的外径基本一致,因此直径最大的部位可理解为释放状态下直径最大的部位。
以下各实施方式主要针对手柄的改进加以说明,有关浮动限位条或其他部件可以采用或结合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参见图14,手柄包括管状的本体,本体内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本体内穿设有芯管组件500以及滑动配合在芯管组件500外周的外鞘管110。芯管组件500远端设有固定头510以及引导头520,固定头510和引导头520之间用于装载介入心脏瓣膜,外鞘管110远端带有的胶囊600(装载段)用于包裹介入心脏瓣膜;通过手柄的控制,相对于芯管组件500回撤外鞘管110时,介入心脏瓣膜在体内逐渐暴露并膨胀释放至血液中;反之相对于芯管组件500前行外鞘管110,则外鞘管110压缩并包裹人工心脏瓣膜进入装载段,进而回收介入心脏瓣膜。
本体远端设有前盖组件300,起到封闭和加强作用,外鞘管110外部滑动配合有长度小于外鞘管110的套管100,在前盖组件300处通过锁定帽320连接有滑动座700,套管100的近端与滑动座700相连,套管100远端朝着引导头520方向延伸,但不超过胶囊600的近端,通过滑动座700与锁定帽320的结合,使得当外鞘管110不动时,可轴向滑动套管100。当解除锁定帽320与前盖组件300的固定后,滑动座700可以带动套管100轴向滑动,尤其在回收介入心脏瓣膜时,可将套管100推送至胶囊600外周,进一步包裹束紧胶囊600,防止介入心脏瓣膜脱出,以便于安全回收接入器械。
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座700可以是固定设置。
外鞘管110近端固定在手柄中的第一控制机构200,并采用螺纹方式实现慢调驱动。芯管组件500连接在手柄中的第二控制机构400,并采用轴向滑动的方式实现快调驱动。
参见图15~图22,手柄包括管状的本体220,本体220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轴向布置的导向条孔2230,本体220为分体结构,由两个瓣体2210扣合构成,在相互配合的部位上,其中一者设有定位柱2260,另一者设有位置相应的定位孔,两者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等方式以固定两个瓣体。
本体220两端分别为近端2240和远端2220,分别用于与第二控制机构400以及前盖组件300配合连接。
第一控制机构包括;
位于本体220内的推杆230,推杆230具有杆体2310,杆体2310带有贯通的推杆内腔2330,该杆体2310的远端侧用于连接外鞘管110;
固定安装在推杆230上且沿径向伸出导向条孔2230的联动件2320;
套装在本体220外部的旋转手柄210,该旋转手柄210的内壁设有与联动件2320相配合的内螺纹2120。
旋转手柄210为分体结构,由两个瓣体2110扣合构成,两个瓣体的结合部位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件,以其中一瓣体为例,设有定位柱2140、定位孔2150,另一瓣体同理但位置恰好互补,使得不同瓣体上的定位柱与定位孔相互配合。瓣体上还设有定位条2160和定位槽2170,不同瓣体上的定位条和定位槽相互配合。
旋转手柄210外壁设有防滑纹2110,旋转手柄210内壁除内螺纹2120外还在靠近远端和近端的部位设有轴向限位的环形槽2130,相应的,在本体220的相应位置上设有与环形槽213相配合的环形凸台,例如其中一环形凸台2250。
旋转手柄上采用镂空或局部透明的方式设置有指示区,用于查看推杆的运动行程。
需要调节外鞘管110时,转动旋转手柄210,通过内螺纹2120驱动联动件2320沿轴向运动,即推杆230带动外鞘管110相对于芯管组件轴向运动,由于螺纹传动的特点,使此过程为慢调外鞘管。
前盖组件300包括插接固定在本体220远端的前盖体310,前盖体310内具有轴向贯通的腔体,且带有与本体220外壁周向定位的定位键312,前盖体310外壁设有防滑纹311,锁定帽320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在前盖体310的远端侧。前盖体310的腔体长度大于或等于导向条孔2230的长度,保证推杆230运动时足够空间,避免干涉。
第二控制机构400包括对接在本体220近端侧的后盖体41以及安装在后盖体41与本体220之间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后盖体41与本体22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分离时可快速轴向运动实现芯管组件的快调,后盖体41与本体220结合后通过锁定机构保持固定。
第一控制机构中的推杆230具有轴向贯通的推杆内腔2330,芯管组件500贯穿该推杆内腔2330并连接至后盖体41上。
后盖体41上设有朝向远端侧开口的安装槽417,安装槽417内固定插设有拉杆45,拉杆45的外壁设有与安装槽417内壁相配合的定位凸环418,用于轴向定位。
拉杆45具有轴向贯通的拉杆内腔,芯管组件贯穿该拉杆内腔并连接至后盖体41上,拉杆45的远端侧延伸进入推杆内腔2330。
后盖体41为分体结构,由两瓣扣合而成,以其中一瓣体为例,设有定位柱414、定位孔415,另一瓣体同理但位置恰好互补,使得不同瓣体上的定位柱与定位孔相互配合。瓣体上还设有定位条412和定位槽413,不同瓣体上的定位条和定位槽相互配合。
后盖体41的两个瓣体上均设有安装室416以及与安装室416相通的开口411,安装室416内通过盖板44封装有释锁按钮42,盖板44与释锁按钮42之间抵压有驱动弹簧43。
释锁按钮42包括按键部以及一体结构的锁钩422,按键部上表面带有防滑纹421,朝向安装室的一侧设有定位柱423,盖板44朝向安装室的一侧也设有定位柱,驱动弹簧43两端套设定位在相应的定位柱上。
锁钩422延伸出后盖体41,与本体220近端端面上的锁槽2270相配合。
与前述慢调外鞘管的过程相对应,第二控制机构400可快调芯管组件500,先按压释锁按钮42联动锁钩422,在压缩驱动弹簧43的同时,锁钩422脱离锁槽2270的限制,此时后盖体41与本体220解除锁定,拉动后盖体41可连同芯管组件500以及拉杆45后撤,即相对于外鞘管110轴向运动,由于是没有其他限制的轴向运动,因此可实现快调,需要复位时,向前推动后盖体41,直至锁钩422卡入锁槽227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以心脏瓣膜支架为植入体所作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输送系统除心脏瓣膜支架外还可以将其他植入体作为载体置入到身体的相应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显然这些改动和变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保护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殊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包括芯管组件、处在芯管组件外周的外鞘管、以及控制芯管组件与外鞘管之间沿外鞘管轴向相对滑动的手柄,所述手柄包括管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芯管组件以及外鞘管的近端均穿设安装在手柄的本体内,沿所述手柄的轴向设有分别调节外鞘管和芯管组件轴向位置的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位于本体的轴向中部并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驱动外鞘管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控制机构位于本体的近端侧并通过轴向滑动的方式驱动芯管组件相对外鞘管轴向移动;
所述芯管组件固定有引导头和固定头,其中引导头固定在芯管组件远端,芯管组件近端侧延伸出固定头,引导头和固定头之间为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还设有浮动限位条,该浮动限位条的近端为相对于固定头或芯管组件固定设置的起始端,浮动限位条浮动在介入心脏瓣膜安装位与外鞘管之间;
所述固定头的外壁设有用于与介入心脏瓣膜的连接耳相配合的定位部,所述连接耳被完全释放出外鞘管前,所述浮动限位条受外鞘管束缚保持连接耳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凸头,所述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所述连接耳套设在定位凸头上,所述连接耳被完全释放出外鞘管前,所述浮动限位条叠压在连接耳上以保持连接耳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连接耳嵌装在相应的定位槽内,所述连接耳被完全释放出外鞘管前,所述浮动限位条叠压在连接耳上以保持连接耳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介入心脏瓣膜装载后,所述浮动限位条远端头轴向至少部分叠压在所述连接耳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限位条远端头轴向上叠压连接耳和固定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限位条远端头轴向上叠压连接耳和整个固定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限位条远端头超过固定头远端至介入心脏瓣膜的直径最大部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限位条的尺寸为:长度10mm-80mm,宽度1-2mm,厚度0.2-0.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设有沿轴向布置的导向条孔,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
位于本体内的推杆,该推杆的远端侧连接所述外鞘管;
安装在推杆上且沿径向伸出导向条孔的联动件;
套装在本体外部的旋转手柄,该旋转手柄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联动件相配合的内螺纹,且所述旋转手柄与本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限位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对接在本体近端侧的后盖体以及安装在后盖体与本体之间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所述后盖体具有与本体抵靠的固定位以及脱离本体的轴向滑移位,所述芯管组件的近端侧连接在后盖体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具有轴向贯通的推杆内腔,所述芯管组件贯穿该推杆内腔并连接至后盖体上;
所述后盖体上设有拉杆,该拉杆具有轴向贯通的拉杆内腔,所述芯管组件贯穿该拉杆内腔并连接至后盖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远端侧延伸进入推杆内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体上设有朝向远端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拉杆的近端侧固定插设在该安装槽内;所述拉杆的外壁设有与安装槽内壁相配合的定位凸环。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后盖体上的锁钩以及位于本体上与锁钩相配合的锁槽;
在后盖体内设有安装室,所述锁钩具有处在安装室内的尾部以及延伸出安装室与锁槽相配合的头部,在安装室设有驱动锁钩卡入锁槽的驱动弹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后盖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室连通的开口,该开口部位嵌装有与所述锁钩联动的释锁按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753408 | 2017-10-24 | ||
CN201721375340 | 2017-10-24 | ||
CN2017217656267 | 2017-12-15 | ||
CN201721765626 | 2017-12-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71026U true CN207871026U (zh) | 2018-09-18 |
Family
ID=630336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81530.8U Active CN207871026U (zh) | 2017-10-24 | 2018-05-24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CN201810507335.0A Active CN108371570B (zh) | 2017-10-24 | 2018-05-24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07335.0A Active CN108371570B (zh) | 2017-10-24 | 2018-05-24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787102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71570A (zh) * | 2017-10-24 | 2018-08-07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CN110368160A (zh) * | 2019-08-22 | 2019-10-25 |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 |
CN111067661A (zh) * | 2019-12-10 | 2020-04-28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手柄结构、具有该手柄结构的抓捕装置及滤器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92057B (zh) * | 2017-10-24 | 2023-07-14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回收控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 |
WO2019080857A1 (zh) * | 2017-10-24 | 2019-05-02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控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 |
CN111067682B (zh) * | 2018-10-22 | 2022-06-07 | 东莞市先健医疗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植入式器械释放的组件及系统 |
CN111345926B (zh) * | 2018-12-20 | 2021-06-15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
CN111991118B (zh) * | 2020-07-31 | 2022-04-05 | 金仕生物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 一种介入瓣膜输送系统 |
CN116407363A (zh) * | 2022-04-29 | 2023-07-11 | 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介入式心脏瓣膜支架的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
WO2024012380A1 (zh) * | 2022-07-13 | 2024-01-18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导管植入物系统以及所包含的相关的装置、人工心脏瓣膜和方法 |
CN116172756B (zh) * | 2022-12-20 | 2023-10-31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带释放位置提示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 |
CN116350398B (zh) * | 2023-05-24 | 2023-08-18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便于旋转的介入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69812A (en) * | 1991-07-16 | 1998-06-23 | Heartport, Inc. | System for cardiac procedures |
US6121042A (en) * | 1995-04-27 | 2000-09-19 | Advanced Tissue Scienc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in vivo conditions while seeding and culturing three-dimensional tissue constructs |
CN2726560Y (zh) * | 2004-09-08 | 2005-09-21 | 王蓉珍 | 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的植入装置 |
CN1745727A (zh) * | 2004-09-08 | 2006-03-15 | 王蓉珍 | 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及其植入和回收装置 |
CN2728441Y (zh) * | 2004-09-08 | 2005-09-28 | 王蓉珍 | 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的植入和回收装置 |
WO2008039684A2 (en) * | 2006-09-20 | 2008-04-03 | Peacock James C | Embolic filter device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EP2974695B1 (en) * | 2008-06-23 | 2019-03-06 | Lumen Biomedical, Inc. | Embolic protection during percutaneous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and similar procedures |
EP2522307B1 (en) * | 2011-05-08 | 2020-09-30 | ITSO Medical AB | Device for delivery of medical devices to a cardiac valve |
WO2014162306A2 (en) * | 2013-04-02 | 2014-10-09 | Tendyne Holdings, Inc. | Improv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catheter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
CN204600798U (zh) * | 2015-04-20 | 2015-09-02 |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的支架结构 |
CN104758092B (zh) * | 2015-04-20 | 2018-09-18 |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输送系统 |
CN207871026U (zh) * | 2017-10-24 | 2018-09-18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
2018
- 2018-05-24 CN CN201820781530.8U patent/CN207871026U/zh active Active
- 2018-05-24 CN CN201810507335.0A patent/CN108371570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71570A (zh) * | 2017-10-24 | 2018-08-07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CN108371570B (zh) * | 2017-10-24 | 2023-10-31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CN110368160A (zh) * | 2019-08-22 | 2019-10-25 |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血管支架用输送器 |
CN111067661A (zh) * | 2019-12-10 | 2020-04-28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手柄结构、具有该手柄结构的抓捕装置及滤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1570B (zh) | 2023-10-31 |
CN108371570A (zh) | 2018-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871026U (zh) | 一种操作稳定的介入心脏瓣膜可回收输送系统 | |
CN108371571B (zh) | 一种便于操控的介入心脏瓣膜的输送系统 | |
CN207871029U (zh) | 一种介入心脏瓣膜的可调弯输送系统 | |
US10226368B2 (en) | Delivery system for a retractable outer sheath | |
CN103505305B (zh) | 晶状体递送系统 | |
CN102458268B (zh) | 外科紧固件、施用器械和调配外科紧固件的方法 | |
US7731651B2 (en) | Device to deploy a resilient sleeve to constrict on body tissue | |
CN105392416B (zh) | 带磁控定位的抓握器 | |
CN103648439B (zh) | 具有微观或宏观移动控制的输送管道系统 | |
CN102458267B (zh) | 外科紧固件、施用器械和调配外科紧固件的方法 | |
CN107280723A (zh) | 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 | |
JP5884225B2 (ja) | グラフトカバー引き込みのための引き込み機構および方法 | |
CN107405196A (zh) | 用于带有容器调整装置的假体心脏瓣膜的递送装置 | |
CN209332380U (zh) | 可快速回撤人工心脏瓣膜假体的输送系统手柄 | |
CN103655004A (zh) | 植入体输送系统 | |
CN102834072A (zh) | 经导管递送的带有稳定管的假体心瓣递送装置 | |
US8652092B2 (en) | Applicator | |
CN104055602A (zh) | 一种植入器械释放装置 | |
CN207871027U (zh) | 一种介入心脏瓣膜可重复定位的输送装置 | |
WO2005030092A3 (en) | Lining for bodily lumen | |
CN106308986A (zh) | 一种用于植入物输送系统的导管手柄 | |
CN209474871U (zh) | 一种能够回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 | |
CN216318209U (zh) | 一种便于回收控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 | |
US20240225823A9 (en) | Preloading and delivering system, preloading and delivering assembly and loading method for interventional instrument | |
JP2003509122A (ja) | タンポン挿入デバイ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0051 311, 3 building, 2 building, 88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311, 3 building, 2 building, 88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