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0838U - 尘杯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尘杯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0838U
CN207870838U CN201720751703.7U CN201720751703U CN207870838U CN 207870838 U CN207870838 U CN 207870838U CN 201720751703 U CN201720751703 U CN 201720751703U CN 207870838 U CN207870838 U CN 207870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ed cavity
microperforated panel
cavity
dirt cup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17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杰锋
李忠华
殷雪冰
徐权
任永杰
李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517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0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0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0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尘杯,用于吸尘器,包括:杯体;和杯盖,杯盖内具有通风腔,通风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通风腔内设置微穿孔板,以对进入通风腔内的气流进行消音。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尘杯的杯盖内设置微穿孔板,能够有效消除或减弱气流流经杯盖的噪音,减小尘杯发出的噪音,进而减小吸尘器整体发出的噪音,使得吸尘器的综合噪音能够降到理想的状态下,提高用户体验。此外,将微穿孔板设置在杯盖的通风腔内,提高了尘杯的空间利用率,免除了将其设置在杯体中而影响杯体的使用面积。

Description

尘杯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尘杯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由于气流需在尘杯的内部流通并进行尘气分离,因此,尘杯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用户体验,而目前,市场上对吸尘器的降噪仅是简单的在电机的两端加装橡胶件,而忽略了对尘杯进行降噪,进而吸尘器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降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尘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吸尘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尘杯,用于吸尘器,包括:杯体;和杯盖,杯盖内具有通风腔,通风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通风腔内设置微穿孔板,以对进入通风腔内的气流进行消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尘杯的杯盖内设置微穿孔板,能够有效消除或减弱气流流经杯盖的噪音,减小尘杯发出的噪音,进而减小吸尘器整体发出的噪音,使得吸尘器的综合噪音能够降到理想的状态下,提高用户体验。在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口连通杯体与杯盖的通风腔,出风口连通杯盖的通风腔与吸尘器的机壳内部,气流进入杯体经杯体内部的尘气分离装置分离灰尘与气体后,经进风口进入到杯盖的通风腔中,经过出风口进入吸尘器的机壳内部,通过将微穿孔板设置在杯盖的通风腔内,提高了尘杯的空间利用率,避免了将其设置在杯体中而影响杯体的使用面积,且能够有效的消除尘杯内气流流通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尘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微穿孔板设置在通风腔的顶壁上和/或设置在通风腔的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微穿孔板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良好的吸音,因此,微穿孔板能够在杯盖的通风腔内极大的进行吸降噪,确保尘杯的降噪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此外,微穿孔板在潮湿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吸音效果,因此,将其设置在装灰尘杂质的尘杯的杯盖中,能够进一步确保尘杯的降噪效果。此外,将微穿孔板设置在通风腔的顶壁上,或设置在通风腔的底壁上,或同时设置在通风腔的顶壁和底壁上,能够在满足消音效果的同时,确保微穿孔板不会影响气流的流通,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微穿孔板覆盖在通风腔的内壁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微穿孔板的板面弧度与通风腔的顶壁的弯曲弧度和/或通风腔的侧壁的弯曲弧度相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微穿孔板的板面弧度设置为通风腔的内壁的相对应的弯曲弧度,能够使得通风腔的内部气流流通的空间最大化,减少了微穿孔板对气流的阻碍,使得气流能够流畅的流出通风腔,进一步降低气流流通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微穿孔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微穿孔板可以为一个,设置在通风腔的顶壁上,或侧壁上,或同时覆盖在通风腔的顶壁和侧壁上,也可为多个,通过多个微穿孔板拼接或间隔的设置在通风腔的顶壁上,或侧壁上,或顶壁和侧壁上,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的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微穿孔板设置在通风腔的顶壁上时,微穿孔板上的通孔的数量范围为20个至60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设置在通风腔顶壁上的微穿孔板的通孔数量设置为20个至60个,能够更好地降低气流流经尘杯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当微穿孔板的通孔的数量过少时,无论是每个通孔的直径过大还是正常,均会导致微穿孔板无法有效地降低气流流通的噪音,而当微穿孔板的通孔的数量过多时,在有限的通风腔内,会导致每个通孔的直径过小,依然会导致微穿孔板无法有效地降低气流流通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微穿孔板上的通孔的直径范围为2mm至6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微穿孔板上的通孔的直径设置在2mm至6mm之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其在通风腔这个有限的空间内的降噪效果,避免微穿孔板的通孔的直径过小而导致降噪效果差,也避免通孔的直径过大而导致降噪失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吸音件,微穿孔板与通风腔的顶壁和/或通风腔的侧壁之间形成腔体,吸音件设置在腔体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微穿孔板与通风腔的内壁之间具有腔体,在腔体的内部充填吸音件,通过微穿孔板与吸音件同时进行吸音,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尘杯的降噪效果,提高用户体验。优选地,吸音件贴合在通风腔的内壁上或贴合在微穿孔板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微穿孔板的四周具有弯折边,微穿孔板通过弯折边与通风腔的顶壁和/或通风腔的侧壁之间形成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微穿孔板的四周具有弯折边,微穿孔板通过弯折边与通风腔的内壁围成腔体。优选地,弯折边上设有多个卡槽,通风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微穿孔板通过卡槽插入到凸起中来装配在通风腔的顶壁上或侧壁上或顶壁、侧壁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吸音件为吸音棉。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吸音件设置为吸音棉,能够更好地吸收气流流经尘杯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提出了一种吸尘器,包括:机壳;电机,设置在机壳内;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尘杯,尘杯设置在机壳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尘杯,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在电机的上部设置第一橡胶件,在电机的底部设置成对的多个第二橡胶件和多个弹簧,则当第二橡胶件设置在电机的底壁上时,弹簧可以套设在第二橡胶件的外部,也可以插入到第二橡胶件底部的限位槽内,在弹簧的受压形变较大时,弹簧可在电机振动的过程中缩入限位槽内或缩至第二橡胶件下端面位置,此时弹簧和第二橡胶件共同支撑电机,进行组合隔振,能够更好地降低电机传递至机壳的振动幅度,减小吸尘器的噪音,降低基频的嗡嗡声,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在弹簧的受压形变较小时,在电机振动较小时,通过弹簧即可很好地减小电机传递至机壳的振动,在吸尘器吸力加大,电机振动幅度变大时,弹簧再受压缩回限位槽中或缩至第二橡胶件下端部,通过弹簧与第二橡胶件组合隔振,提高隔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微穿孔板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尘杯,12杯体,14杯盖,16通风腔,162进风口,164出风口,18微穿孔板,182弯折边,20机壳,22电机,24第一橡胶件,26第二橡胶件,2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尘杯10和吸尘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尘杯10,用于吸尘器,包括:杯体12;和杯盖14,杯盖14内具有通风腔16,通风腔16的腔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62和出风口164,在通风腔16内设置微穿孔板18,以对进入通风腔16内的气流进行消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尘杯10的杯盖14内设置微穿孔板18,能够有效消除或减弱气流流经杯盖14的噪音,减小尘杯10发出的噪音,进而减小吸尘器整体发出的噪音,使得吸尘器的综合噪音能够降到理想的状态下,提高用户体验。在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口162连通杯体12与杯盖14的通风腔16,出风口164连通杯盖14的通风腔16与吸尘器的机壳20内部,气流进入杯体12经杯体12内部的尘气分离装置分离灰尘与气体后,经进风口162进入到杯盖14的通风腔16中,经过出风口164进入吸尘器的机壳20内部,通过将微穿孔板18设置在杯盖14的通风腔16内,提高了尘杯10的空间利用率,避免了将其设置在杯体12中而影响杯体12的使用面积,且能够有效的消除尘杯10内气流流通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微穿孔板设置在通风腔16的顶壁上和/或设置在通风腔16的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微穿孔板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良好的吸音,因此,微穿孔板能够在杯盖14的通风腔16内极大的进行吸降噪,确保尘杯10的降噪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此外,微穿孔板在潮湿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吸音效果,因此,将其设置在装灰尘杂质的尘杯10的杯盖14中,能够进一步确保尘杯10的降噪效果。此外,将微穿孔板设置在通风腔16的顶壁上,或设置在通风腔16的底壁上,或同时设置在通风腔16的顶壁和底壁上,能够在满足消音效果的同时,确保微穿孔板18不会影响气流的流通,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微穿孔板覆盖在通风腔16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微穿孔板的板面弧度与通风腔16的顶壁的弯曲弧度和/或通风腔16的侧壁的弯曲弧度相匹配。
在该实施例中,将微穿孔板的板面弧度设置为通风腔16的内壁的相对应的弯曲弧度,能够使得通风腔16的内部气流流通的空间最大化,减少了微穿孔板对气流的阻碍,使得气流能够流畅的流出通风腔16,进一步降低气流流通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微穿孔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微穿孔板可以为一个,设置在通风腔16的顶壁上,或侧壁上,或同时覆盖在通风腔16的顶壁和侧壁上,也可为多个,通过多个微穿孔板拼接或间隔的设置在通风腔16的顶壁上,或侧壁上,或顶壁和侧壁上,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当微穿孔板设置在通风腔16的顶壁上时,微穿孔板上的通孔的数量范围为20个至60个。
在该实施例中,将设置在通风腔16顶壁上的微穿孔板的通孔数量设置为20个至60个,能够更好地降低气流流经尘杯10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当微穿孔板的通孔的数量过少时,无论是每个通孔的直径过大还是正常,均会导致微穿孔板无法有效地降低气流流通的噪音,而当微穿孔板的通孔的数量过多时,在有限的通风腔16内,会导致每个通孔的直径过小,依然会导致微穿孔板无法有效地降低气流流通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微穿孔板上的通孔的直径范围为2mm至6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微穿孔板上的通孔的直径设置在2mm至6mm之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其在通风腔16这个有限的空间内的降噪效果,避免微穿孔板的通孔的直径过小而导致降噪效果差,也避免通孔的直径过大而导致降噪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吸音件,微穿孔板与通风腔16的顶壁和/或通风腔16的侧壁之间形成腔体,吸音件设置在腔体中。
在该实施例中,在微穿孔板与通风腔16的内壁之间具有腔体,在腔体的内部充填吸音件,通过微穿孔板与吸音件同时进行吸音,能够进一步提高尘杯10的降噪效果,提高用户体验。优选地,吸音件贴合在通风腔16的内壁上或贴合在微穿孔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微穿孔板的四周具有弯折边182,微穿孔板通过弯折边182与通风腔16的顶壁和/或通风腔16的侧壁之间形成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微穿孔板的四周具有弯折边182,微穿孔板通过弯折边182与通风腔16的内壁围成腔体。优选地,弯折边182上设有多个卡槽,通风腔16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微穿孔板通过卡槽插入到凸起中来装配在通风腔16的顶壁上或侧壁上或顶壁、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吸音件为吸音棉。
在该实施例中,将吸音件设置为吸音棉,能够更好地吸收气流流经尘杯10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吸尘器,包括:机壳20;电机22,设置在机壳20内;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尘杯10,尘杯10设置在机壳20上。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尘杯10,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机22的上部设置第一橡胶件24,在电机22的底部设置成对的多个第二橡胶件26和多个弹簧28,则当第二橡胶件26设置在电机22的底壁上时,弹簧28可以套设在第二橡胶件26的外部,也可以插入到第二橡胶件26底部的限位槽内,在弹簧28的受压形变较大时,弹簧28可在电机22振动的过程中缩入限位槽内或缩至第二橡胶件26下端面位置,此时弹簧28和第二橡胶件26共同支撑电机22,进行组合隔振,能够更好地降低电机22传递至机壳20的振动幅度,减小吸尘器的噪音,降低基频的嗡嗡声,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在弹簧28的受压形变较小时,在电机22振动较小时,通过弹簧28即可很好地减小电机22传递至机壳20的振动,在吸尘器吸力加大,电机22振动幅度变大时,弹簧28再受压缩回限位槽中或缩至第二橡胶件26下端部,通过弹簧28与第二橡胶件26组合隔振,提高隔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尘杯,用于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和
杯盖,所述杯盖内具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通风腔内设置微穿孔板,以对进入所述通风腔内的气流进行消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穿孔板设置在所述通风腔的顶壁上和/或设置在所述通风腔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穿孔板的板面弧度与所述通风腔的顶壁的弯曲弧度和/或所述通风腔的侧壁的弯曲弧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穿孔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微穿孔板设置在所述通风腔的顶壁上时,所述微穿孔板上的通孔的数量范围为20个至60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穿孔板上的通孔的直径范围为2mm至6mm。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音件,所述微穿孔板与所述通风腔的顶壁和/或所述通风腔的侧壁之间形成腔体,所述吸音件设置在所述腔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穿孔板的四周具有弯折边,所述微穿孔板通过所述弯折边与所述通风腔的顶壁和/或所述通风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件为吸音棉。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所述尘杯设置在所述机壳上。
CN201720751703.7U 2017-06-26 2017-06-26 尘杯及吸尘器 Active CN207870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1703.7U CN207870838U (zh) 2017-06-26 2017-06-26 尘杯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1703.7U CN207870838U (zh) 2017-06-26 2017-06-26 尘杯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0838U true CN207870838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9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1703.7U Active CN207870838U (zh) 2017-06-26 2017-06-26 尘杯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08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5063A (zh) * 2017-06-26 2017-09-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尘杯及吸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5063A (zh) * 2017-06-26 2017-09-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尘杯及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02834U (zh) 降噪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07870838U (zh) 尘杯及吸尘器
CN107612216A (zh) 干湿两用电机的散热及降噪结构
CN214259194U (zh) 风道组件、集尘站及吸尘设备
CN106142768A (zh) 一种隔音棉、空调室外机以及隔音结构的安装方法
CN104421223B (zh) 电动送风机组装体
CN108866967A (zh) 一种用于洗衣机的降噪结构
CN108514375A (zh) 一种吸尘器及其吸尘器主机
CN205383669U (zh) 降噪装置及吸油烟机
WO2016054948A1 (zh) 吸尘器的尘杯组件及具有它的吸尘器
CN209172191U (zh) 一种吸尘器及其吸尘器主机
CN202613860U (zh) 一种偏心筒体储液器
CN107115063A (zh) 尘杯及吸尘器
CN107940710A (zh) 设在空调器的管道上的配重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354510A (zh)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CN207870835U (zh) 进气管和吸尘器
CN208740853U (zh)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CN209781153U (zh) 泵阀一体化的真空泵及吸奶器
CN205994434U (zh) 干手机
CN102706049A (zh) 偏心储液器筒体结构
CN207870833U (zh) 吸尘器
CN207870832U (zh) 吸尘器
CN101066199B (zh) 真空吸尘器
CN207229346U (zh) 一种风扇
CN21134562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