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3071U -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3071U
CN207843071U CN201721777543.XU CN201721777543U CN207843071U CN 207843071 U CN207843071 U CN 207843071U CN 201721777543 U CN201721777543 U CN 201721777543U CN 207843071 U CN207843071 U CN 207843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teering
jackshaft
connect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775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道明
张杰山
姚锡江
汤治明
秦红义
乔奎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775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3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3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3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包括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和行驶系统,行驶系统包括车架总成,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铰接体和后车架,前车架下设置有前桥,后车架下设置有中桥和后桥,前桥左右两侧上表面分别连有左前气悬挂和右前油气悬挂的一端,左前气悬挂和右前油气悬挂的另一端与前车架连接,前车架和前桥之间安装有右前横拉杆、前V杆和左前横拉杆,中桥和后桥之间通过左平衡梁和右平衡梁连接,后车架与中桥之间安装有右中横拉杆、中V杆和左中横拉杆,后车架与后桥之间安装有右后横拉杆、后V杆和左后横拉杆。本实新型提供的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并可有效提升整机通过性和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属于矿山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铰接式自卸车(Articulated Dump Truck)是相对于刚性自卸车(Rigid DumpTruck)而言,采用前、后车架铰接的型式,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矿山、港口等工程领域,其功能是进行运输作业,将沙土、岩石、矿石、煤炭等物料运输至目标地点。由于铰接式自卸车运行工况的复杂性,长年运行于坑洼、积水、颠簸的路面,甚至于非路面工况的行驶,这就对铰接式自卸车底盘性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目前市场上的铰接式自卸车产品,在底盘部件设计及匹配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底盘较重、车架结构设计复杂、工艺性较差、传动效率较低、悬挂舒适性不足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重量较轻、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并可有效提升整机通过性和舒适性的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包括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和行驶系统,所述行驶系统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铰接体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后车架之间通过所述铰接体连接,所述前车架下设置有前桥,所述后车架下设置有中桥和后桥,所述前桥的两端连有左前轮胎和右前轮胎,所述中桥的两端连有左中轮胎和右中轮胎,所述后桥的两端连有左后轮胎和右后轮胎,所述前桥左右两侧上表面分别连有左前气悬挂和右前油气悬挂的一端,所述左前气悬挂和右前油气悬挂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车架连接,所述前车架和前桥之间安装有右前横拉杆、前V杆和左前横拉杆,所述中桥和后桥之间通过左平衡梁和右平衡梁连接,所述后车架与所述中桥之间安装有右中横拉杆、中V杆和左中横拉杆,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后桥之间安装有右后横拉杆、后V杆和左后横拉杆。
所述左平衡梁、右平衡梁与所述中桥、后桥之间通过橡胶弹簧连接。
所述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柱总成、转向器、液压管、转向泵、左侧转向油缸、应急转向泵、右侧转向油缸、主阀和液压油箱,所述方向盘通过其上的腰形孔插入所述转向柱总成主轴,并用螺母闭紧,所述转向柱总成通过其尾部的外花键插入所述转向器的内花键内,所述转向器与所述左转向油缸、右转向油缸之间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转向泵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另一端经过所述转向器与所述左转向油缸和右转向油缸连接,所述转向泵一端通过主阀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另一端经过所述转向器与所述左转向油缸和右转向油缸连接。
所述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右前制动器、制动阀组、制动蓄能器、右中制动器、右后制动器、左后制动器、左中制动器、左前制动器和制动泵,所述制动踏板通过制动液压油管一端与所述制动泵连接,另一端通过前桥液压制动管路与所述右前制动器和左前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踏板通过中桥液压制动管路与所述右中制动器和左中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踏板通过后桥液压制动管路与所述左后制动器和左后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泵的一端与制动踏板连接,另一端与液压油箱连接,制动阀组一端与所述主阀所述连接,另一端通与各个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蓄能器的一端与所述制动踏板连接,另一端与各个制动器连接。
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变速箱、分动箱和光轴总成,所述变速箱和分动箱之间通过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连接,所述分动箱与前桥之间通过分动箱-前桥传动轴连接,所述分动箱和光轴总成之间通过分动箱-光轴总成传动轴连接,所述光轴总成和中桥之间通过光轴总成-中桥传动轴连接,所述中桥和后桥之间通过中桥-后桥传动轴连接,所述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分动箱-前桥传动轴、分动箱-光轴总成传动轴、光轴总成-中桥传动轴和中桥-后桥传动轴的两端均连有连轴器。
所述连轴器的形状为十字型,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各传动轴或凸缘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具有重量较轻、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通过性强和减振性好等优点。采用负载敏感泵控液压系统,避免了溢流损失,降低截留损失至18bar,更加节能、发热更低、工作效率更高。全液压湿盘制动器,且冷却方式为自冷却,提高了制动器环境适应能力,提升了整车制动安全性。制动自冷却散热方式,取消了传统制动系统所需的冷却液压油箱、冷却泵、冷却阀组、冷却液压油管等配件,减少了整机成本、降低了整机重量,同时又提升了整机的可靠性。制动蓄能器用于储存液压能,可更迅速的为各桥制动器提供制动压力,提升制动安全性。变速箱自身携带液力变矩器和液力缓速器,满足整机低速大扭矩和匀速下坡的要求,路面适应能力强,既能提高不良路面车辆通过性能又能满足良好路面车辆高速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各传动轴与整机纵轴线的夹角均设计在5°以下,有助于提升传动效率和部件使用寿命。分动箱自带取力口,用于应急转向泵的安装,当发动机出现意外停机故障转向泵无法工作时,仍可通过车轮的运动反向带动应急转向泵工作,确保车辆依然具备转向能力,保障安全性。连轴器为十字型,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各传动轴或凸缘固定,检修时只需将连接螺栓拆除便可实现联轴器或传动轴的更换,快速便捷。前车架和后车架通过铰接体连接,相对摆动角度可达正负45度,并且后车架可相对铰接体转轴做360度旋转,使车架的扭转载荷降为零,有效改善了车架受力状况,有效提升了车辆机动灵活性和通过性。车架主要材料为HG70E高强度车用焊接钢和Q235碳素结构钢,并且根据载荷分布情况优化结构设计,使整个车架具备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的同时,又兼具轻量化设计要求。车架主体为钢板焊接箱型结构,中间焊有加强筋板,结构简单、工艺性较好,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和提升了生产效率。铰接体为一体式铸造成型,相较传统的拼接焊具备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可靠性更高,且由于是模具成型使其具备更优的一致性和互换性。行驶系统为6×6驱动设计,驱动能力更强,适应恶劣路况,并且具备轴间差速器,有效降低油耗和轮胎磨损。轮胎均为寿命较长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宽大的轮胎保证低接地压力,路面通过性能和越野性能好,驾驶平稳舒适。油气悬挂可根据载荷调节刚度,延缓地面冲击,有效提升了整机NVH特性。左右平衡梁均可绕车架销轴转动,带动中后桥上下运动,在路况恶劣时,各轮依然可以紧贴路面。左右平衡梁与中后桥连接的橡胶弹簧,以其自身的伸缩性,增加了了各桥的摆动范围,以适应高低起伏的路况,有效提升了轮胎的接地能力;同时可以吸收车辆启动、制动和路面不平时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整机10%的使用寿命。所有横拉杆和V杆头部均采用免润滑轴承,大大减少了维护保养时间,提升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转向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分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联轴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行驶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前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中中桥和后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铰接式自卸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转向系统、2制动系统、3传动系统、4行驶系统、方向盘1-1、转向柱总成1-2、转向器1-3、液压管1-4、转向泵1-5、左侧转向油缸1-6、应急转向泵1-7、右侧转向油缸1-8、主阀1-9、液压油箱1-10、2-1制动踏板、2-2右前制动器、2-3制动阀组、2-4制动蓄能器、2-5中桥液压制动管路、2-6右中制动器、2-7后桥液压制动管路、2-8右后制动器、2-9左后制动器、2-10左中制动器、2-11左前制动器、2-12前桥液压制动管路、2-13制动泵、3-1变速箱、3-2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3-3分动箱、3-4分动箱-前桥传动轴、3-5分动箱-光轴总成传动轴、3-6光轴总成、3-7光轴总成-中桥传动轴、3-8连轴器、3-9中桥-后桥传动轴、4-1前车架、4-2铰接体、4-3后车架、4-4左前轮胎、4-5左中轮胎、4-6左后轮胎、4-7前桥、4-8右前轮胎、4-9中桥、4-10右中轮胎、4-11后桥、4-12右后轮胎、4-13右前油气悬挂、4-14右前横拉杆、4-15前V杆、4-16左前横拉杆、4-17左前油气悬挂、4-18右平衡梁、4-19右中横拉杆、4-20中V杆、4-21右后横拉杆、4-22后V杆、4-23左平衡梁、4-24左后横拉杆、4-25左中横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应用于铰接式自卸车的总体效果如图12所示。如图1所示,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包括转向系统1、制动系统2、传动系统3和行驶系统4。行驶系统4包括前车架4-1、铰接体4-2、后车架4-3、左前轮胎4-4、左中轮胎4-5、左后轮胎4-6、前桥4-7、右前轮胎4-8、中桥4-9、右中轮胎4-10、后桥4-11。如图8所示,如图8所示,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4-1、铰接体4-2和后车架4-3,前车架4-1和后车架4-3通过铰接体4-2连接,相对摆动角度可达正负45度,并且后车架4-3可相对铰接体4-2转轴做360度旋转,使车架的扭转载荷降为零,有效改善了车架受力状况,有效提升了车辆机动灵活性和通过性。车架主要材料为HG70E高强度车用焊接钢和Q235碳素结构钢,使整个车架具备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车架主体为钢板焊接箱型结构,中间焊有加强筋板,结构简单、工艺性较好,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和提升了生产效率。转向系统1、制动系统2和传动系统3安装在车架总成上,车架总成是整机的主要承载部件。
如图9所示,前车架4-1下设置有前桥4-7,后车架4-3下设置有中桥4-9和后桥4-11。左前轮胎4-4和右前轮胎4-8通过轮辋法兰安装于前桥4-7的左右两个轮毂上;左中轮胎4-5和右中轮胎4-10通过轮辋法兰安装于中桥4-9的左右两个轮毂上;左后轮胎4-6和右后轮胎4-12通过轮辋法兰安装于后桥4-11的左右两个轮毂上。左前轮胎4-4、左中轮胎4-5、左后轮胎4-6、右前轮胎4-8、右中轮胎4-10和右后轮胎4-12均为寿命较长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宽大的轮胎保证低接地压力,路面通过性能和越野性能好,驾驶平稳舒适。
如图10所示,前桥4-7左右两侧上表面分别连有左前气悬挂4-17和右前油气悬挂4-13的一端,左前气悬挂4-17和右前油气悬挂4-13的另一端与前车架4-1连接。左右油气悬挂可根据载荷调节刚度,延缓地面冲击,有效提升了整机NVH特性。右前横拉杆4-14、前V杆4-15和左前横拉杆4-16均分别安装于前车架4-1和前桥4-7之间。如图11所示,中桥4-9和后桥4-11之间通过左平衡梁4-23和右平衡梁4-18连接,且左右平衡梁均可绕车架销轴转动,带动中后桥上下运动,在路况恶劣时,各轮依然可以紧贴路面。左右平衡梁与中后桥连接的橡胶弹簧,以其自身的伸缩性,增加了了各桥的摆动范围,以适应高低起伏的路况,有效提升了轮胎的接地能力;同时可以吸收车辆启动、制动和路面不平时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整机10%的使用寿命。4-19右中横拉杆、中V杆4-20和左中横拉杆4-25均分别安装于后车架4-3和中桥4-9之间。右后横拉杆4-21、后V杆4-22和左后横拉杆4-24均分别安装于后车架4-3和后桥4-11之间。右中横拉杆4-19、中V杆4-20、右后横拉杆4-21、后V杆4-22、左后横拉杆4-24和左中横拉杆4-25为中桥4-9和后桥4-11提供横向和纵向限位,保障后悬挂系统结构稳定性。所有横拉杆和V杆头部均采用免润滑轴承,大大减少了维护保养时间,提升了作业效率。
如图2所示,转向系统1主要由机械部分和液压助力装置两部分组成。机械部分主要由方向盘1-1和转向柱总成1-2组成,方向盘1-1的转动带动转向柱总成1-2的花键转动。液压助力装置主要由转向器1-3、液压管1-4、转向泵1-5、左侧转向油缸1-6、应急转向泵1-7、右侧转向油缸1-8、主阀1-9和液压油箱1-10组成。
方向盘1-1通过其上的腰形孔插入转向柱总成1-2主轴,并用螺母闭紧,转向柱总成1-2通过其尾部的外花键插入转向器1-3的内花键内,转向器1-3与左转向油缸1-6、右转向油缸1-8之间通过4根液压管1-4连接,通过转动方向盘1-1,使转向柱总成1-2带动转向器1-3上的花键转动,从而打开左转向油缸1-6或者右转向油缸1-8上的控制阀,从而实现对液压油的流向控制,实现液压助力转向,转向泵1-5一端与液压油箱1-10连接,另一端经过转向器1-3与左转向油缸1-6和右转向油缸1-8连接,为转向液压油提供泵油动力。主阀1-9的进油口通过液压油管连接于液压油箱1-10,主阀1-9上的制动出油口通过液压油管连接于制动阀组2-3,再通过制动阀组2-3连接于制动泵2-13。主阀1-9上的转向出油口通过液压油管连接于转向泵1-5。主阀1-9的作用是控制液压油的供给。应急转向泵1-7安装于分动箱3-3的二轴前端,在车辆动力突然中断状况下,依靠车轮转动带动分动箱齿轮转动,再通过分动箱齿轮转动带动应急转向泵1-7工作。应急转向泵1-7的进油口通过液压油管连接于主阀1-9,出油口通过液压油管分别连接于左转向油缸1-6和右转向油缸1-8,从而实现在发动机动力意外中断状况下,车辆依然具备转向能力,有效提升安全性。
直行时,转向泵1-5由发动机驱动排出流量,转向器1-3、左侧转向油缸1-6、右侧转向油缸1-8液压相同;左转向:转向泵1-5泵出油,转向器1-3只给右侧转向油缸1-8泵油,使右侧转向油缸1-8拉伸,实现左转向;右转向:转向泵1-5泵出油,转向器1-3只给左侧转向油缸1-6泵油,使左侧转向油缸1-6拉伸,实现右转向。如图3所示,整机左右转向角度均可达45°,转弯半径较小,机动灵活,通过性较好。应急转向泵1-7(又称接地泵)可在发动机意外故障,转向泵1-5无法正常工作时,为整机提供辅助转向,保障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提升整机安全可靠性。采用负载敏感泵控制动系统,避免了溢流损失,降低截留损失至18bar,更加节能、发热更低、工作效率更高。
如图4所示,制动系统2包括制动踏板2-1、右前制动器2-2、制动阀组2-3、制动蓄能器2-4、中桥液压制动管路2-5、右中制动器2-6、后桥液压制动管路2-7、右后制动器2-8、左后制动器2-9、左中制动器2-10、左前制动器2-11、前桥液压制动管路2-12和制动泵2-13。制动踏板2-1通过制动液压油管一端与制动泵2-13连接,另一端通过前桥液压制动管路2-12与右前制动器2-2和左前制动器2-11连接,通过中桥液压制动管路2-5与右中制动器2-6和左中制动器2-10连接,通过后桥液压制动管路2-7与左后制动器2-9和左后制动器2-9连接。制动泵2-13的一端与制动踏板2-1连接,另一端与液压油箱1-10连接,液压油箱1-10为制动系统提供油源。制动阀组2-3通过液压油管一端连接于主阀1-9,另一端通过液压油管分别连接于各制动器。制动蓄能器2-4的一端连接于制动踏板2-1,另一端连接于各制动器,在车辆制动过程中储存液压能,有助于在下一次制动时快速供给液压油,制动响应快速,有效提升安全性能。
其中,右前制动器2-2、右中制动器2-6、右后制动器2-8、左后制动器2-9、左中制动器2-10和左前制动器2-11均为全液压湿盘制动器,且冷却方式为自冷却,提高了制动器环境适应能力,提升了制动及整车安全性。制动自冷却散热方式,取消了传统制动系统所需的冷却液压油箱、冷却泵、冷却阀组、冷却液压油管等配件,减少了整机成本、降低了整机重量,同时又提升了整机的可靠性。制动蓄能器2-4用于储存液压能,可更迅速的为各桥制动器提供制动压力,提升制动安全性。
如图5所示,传动系统3包括变速箱3-1、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3-2、分动箱3-3、分动箱-前桥传动轴3-4、分动箱-光轴总成传动轴3-5、光轴总成3-6、光轴总成-中桥传动轴3-7、连轴器3-8、中桥-后桥传动轴3-9。变速箱3-1与分动箱3-3之间通过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3-2连接,分动箱3-3通过分动箱-前桥传动轴3-4与前桥4-7连接,光轴总成3-6通过光轴总成-中桥传动轴3-7与中桥4-9连接,中桥4-9与后桥4-11之间通过中桥-后桥传动轴3-9连接。
分动箱3-3通过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3-2、分动箱-前桥传动轴3-4、分动箱-光轴总成传动轴3-5、光轴总成3-6、光轴总成-中桥传动轴3-7、连轴器3-8和中桥-后桥传动轴3-9,将变速箱3-1的输出动力按需要分配给汽车的各驱动桥的,并能改变传动系的传动比,使汽车能更好地适应行驶阻力的变化,提高在困难路段的通过能力。各传动轴与整机纵轴线的夹角均设计在5°以下,有助于提升传动效率和部件使用寿命。如图6所示,分动箱3-3自带取力口,用于应急转向泵1-7的安装,当发动机出现意外停机故障转向泵1-5无法工作时,仍可通过车轮的运动反向带动应急转向泵1-7工作,确保车辆依然具备转向能力,保障安全性。如图7所示,连轴器3-8为十字型,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各传动轴或凸缘固定,检修时只需将连接螺栓拆除便可实现联轴器或传动轴的更换,快速便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系统(1)、制动系统(2)、传动系统(3)和行驶系统(4),所述行驶系统(4)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4-1)、铰接体(4-2)和后车架(4-3),所述前车架(4-1)与所述后车架(4-3)之间通过所述铰接体(4-2)连接,所述前车架(4-1)下设置有前桥(4-7),所述后车架(4-3)下设置有中桥(4-9)和后桥(4-11),所述前桥(4-7)的两端连有左前轮胎(4-4)和右前轮胎(4-8),所述中桥(4-9)的两端连有左中轮胎(4-5)和右中轮胎(4-10),所述后桥(4-11)的两端连有左后轮胎(4-6)和右后轮胎(4-12),所述前桥(4-7)左右两侧上表面分别连有左前气悬挂(4-17)和右前油气悬挂(4-13)的一端,所述左前气悬挂(4-17)和右前油气悬挂(4-13)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车架(4-1)连接,所述前车架(4-1)和前桥(4-7)之间安装有右前横拉杆(4-14)、前V杆(4-15)和左前横拉杆(4-16),所述中桥(4-9)和后桥(4-11)之间通过左平衡梁(4-23)和右平衡梁(4-18)连接,所述后车架(4-3)与所述中桥(4-9)之间安装有右中横拉杆(4-19)、中V杆(4-20)和左中横拉杆(4-25),所述后车架(4-3)与所述后桥(4-11)之间安装有右后横拉杆(4-21)、后V杆(4-22)和左后横拉杆(4-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平衡梁(4-23)、右平衡梁(4-18)与所述中桥(4-9)、后桥(4-11)之间通过橡胶弹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1)包括方向盘(1-1)、转向柱总成(1-2)、转向器(1-3)、液压管(1-4)、转向泵(1-5)、左侧转向油缸(1-6)、应急转向泵(1-7)、右侧转向油缸(1-8)、主阀(1-9)和液压油箱(1-10),所述方向盘(1-1)通过其上的腰形孔插入所述转向柱总成(1-2)主轴,并用螺母闭紧,所述转向柱总成(1-2)通过其尾部的外花键插入所述转向器(1-3)的内花键内,所述转向器(1-3)与所述左转向油缸(1-6)、右转向油缸(1-8)之间通过液压管(1-4)连接,所述转向泵(1-5)一端通过主阀(1-9)与所述液压油箱(1-10)连接,另一端经过所述转向器(1-3)与所述左转向油缸(1-6)和右转向油缸(1-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2)包括制动踏板(2-1)、右前制动器(2-2)、制动阀组(2-3)、制动蓄能器(2-4)、右中制动器(2-6)、右后制动器(2-8)、左后制动器(2-9)、左中制动器(2-10)、左前制动器(2-11)和制动泵(2-13),所述制动踏板(2-1)通过制动液压油管一端与所述制动泵(2-13)连接,另一端通过前桥液压制动管路(2-12)与所述右前制动器(2-2)和左前制动器(2-11)连接,所述制动踏板(2-1)通过中桥液压制动管路(2-5)与所述右中制动器(2-6)和左中制动器(2-10)连接,所述制动踏板(2-1)通过后桥液压制动管路(2-7)与所述左后制动器(2-9)和左后制动器(2-9)连接,所述制动泵(2-13)的一端与制动踏板(2-1)连接,另一端与液压油箱(1-10)连接,制动阀组(2-3)一端与所述主阀(1-9)连接,另一端通与各个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蓄能器(2-4)的一端与所述制动踏板(2-1)连接,另一端与各个制动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3)包括变速箱(3-1)、分动箱(3-3)和光轴总成(3-6),所述变速箱(3-1)和分动箱(3-3)之间通过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3-2)连接,所述分动箱(3-3)与前桥(4-7)之间通过分动箱-前桥传动轴(3-4)连接,所述分动箱(3-3)和光轴总成(3-6)之间通过分动箱-光轴总成传动轴(3-5)连接,所述光轴总成(3-6)和中桥(4-9)之间通过光轴总成-中桥传动轴(3-7)连接,所述中桥(4-9)和后桥(4-11)之间通过中桥-后桥传动轴(3-9)连接,所述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3-2)、分动箱-前桥传动轴(3-4)、分动箱-光轴总成传动轴(3-5)、光轴总成-中桥传动轴(3-7)和中桥-后桥传动轴(3-9)的两端均连有连轴器(3-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器(3-8)的形状为十字型,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各传动轴或凸缘固定。
CN201721777543.XU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Active CN207843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7543.XU CN207843071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7543.XU CN207843071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3071U true CN207843071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21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77543.XU Active CN207843071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30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3132A (zh) * 2017-12-19 2018-04-27 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112092905A (zh) * 2020-08-11 2020-12-18 盐城工学院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3132A (zh) * 2017-12-19 2018-04-27 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107963132B (zh) * 2017-12-19 2024-01-09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112092905A (zh) * 2020-08-11 2020-12-18 盐城工学院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5112B (zh) 一种重型装备运输车
CN102285384A (zh) 一种多功能铰接式拖拉机
CN102029934A (zh) 超重型矿用自卸车
CN103818483B (zh) 一种宽体自卸车
CN207843071U (zh)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107963132A (zh)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102583193A (zh) 静液压四轮驱动铰接机架越野型叉车
CN101456356B (zh) 四驱折腰式拖拉机运输车
CN201357752Y (zh) 四驱折腰式拖拉机运输车
CN102616293A (zh) 一种三角履带行走装置
CN201729035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辆
CN102673644A (zh) 半挂车联动转向系统
CN104029724A (zh) 一种带循环球转向机构麦弗逊独立悬架前轴总成
CN201872800U (zh) 超重型矿用自卸车
CN205186277U (zh) 一种铰接式轻型农用自卸运输车
CN105438044B (zh) 一种全轮驱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CN201677947U (zh) 轮式全地形车
CN204222565U (zh) 新型独立悬架前桥总成
CN201231786Y (zh) 一种铝厂用的阳极搬运车
CN2905723Y (zh) 小型轮式装载机
CN103010019B (zh) 折腰式拖拉机
CN205499048U (zh) 同轨迹牵引杆挂车列车
CN105966455A (zh) 同轨迹牵引杆挂车列车
CN201633485U (zh) 全轮转向多支点液压式重力分配系统
CN207241423U (zh) 一种使用液压驱动的车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1005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39

Patentee after: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005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39

Patentee before: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