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2905A -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2905A
CN112092905A CN202010799561.8A CN202010799561A CN112092905A CN 112092905 A CN112092905 A CN 112092905A CN 202010799561 A CN202010799561 A CN 202010799561A CN 112092905 A CN112092905 A CN 112092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nnecting shaft
steering
absorbing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95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玮
郭俊
陈勇
耿龙伟
林鑫焱
王辉
徐忠华
万益东
经成
程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7995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29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2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2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14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helical, spiral or coil springs only
    • B60G11/1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helical, spiral or coil springs only characterised b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ttaching the spring to axle or sprung part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的前端安装有转向传动杆,所述转向传动杆的顶部安装有方向盘,所述转向传动杆的末端连接有转向连接轴,所述转向连接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转向车轮,前车架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前避震连接轴,所述前避震连接轴的表面连接有前避震弹簧,所述前避震连接轴的末端连接有前避震车架,前车架的后端安装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内部安装有轴承盘,所述轴承盘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与轴承套为配合结构,所述轴承盘的一侧安装有后车架,后车架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车架伸缩连接轴为电连接,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和可避免渗水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车架的作用主要就是用来承受底盘的重量,车架的重量对于驾驶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的发展形势说明了车架优化的重要,底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底盘的可行性对于车辆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而现有的车架在行驶在积水路面时很有可能造成车内渗水,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可避免渗水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的前端安装有转向传动杆,所述转向传动杆的顶部安装有方向盘,所述转向传动杆的末端连接有转向连接轴,所述转向连接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转向车轮,在需要转向时,使用者转动方向盘,方向盘带动转向传动杆转动,最终转向连接轴控制转向车轮转向,同时驱动车轮为车辆提供前进的动力,由此车辆可以完成转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车架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前避震连接轴,所述前避震连接轴的表面连接有前避震弹簧,所述前避震连接轴的末端连接有前避震车架,前避震车架与前车架通过前避震连接轴和前避震弹簧连接,常规车架的转向系统设置在主体车架上,这样车辆在路过颠簸路面时,动能将在第一时间通过车轮传递至主体车架上,使得车内颠簸感非常明显,而本套底盘系统将转向系统通过前避震连接轴和前避震弹簧连接在前车架下方,使得在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动能会首先通过前避震车架传递给前避震连接轴和避震弹簧,前避震连接轴和前避震弹簧能够缓冲大部分动能,使得车辆内部能感受到的颠簸减少,以此来提升司乘的驾乘体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安装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内部安装有轴承盘,所述轴承盘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与轴承套为配合结构,所述轴承盘的一侧安装有后车架,轴承套和连接轴承可以将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在转向过程中,前车架会在转向车轮的带动下首先转向,随后后车架会与前车架形成一定的角度,以此可以增加车辆的转向角度,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复杂地形,提高车辆的通过率,在狭小地方也可以灵活通过,尤其是在车身需要加长后,此连接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转向所需要的空间,使得车辆能够适应更躲复杂地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车架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后车架的一侧安装有车架伸缩连接轴,所述车架伸缩连接轴的表面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车架伸缩连接轴的末端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连接槽为配合结构,在车辆转向过程中,车架伸缩连接轴前端的连接头会在前车架的连接槽内移动,来辅助前车架和后车架的转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后车架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车架伸缩连接轴为电连接,在转向过程中,车架伸缩连接轴会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长或者缩短,来适应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形成的角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后车架的底部均匀连接有后避震连接轴,所述后避震连接轴的表面安装有后避震弹簧,所述后避震连接轴的末端连接有后避震车架,后避震车架与后车架通过后避震连接轴和后避震弹簧连接,常规车架的驱动系统设置在主体车架上,这样车辆在路过颠簸路面时,动能将在第一时间通过车轮传递至主体车架上,使得车内颠簸感非常明显,而本套底盘系统将驱动系统通过后避震连接轴和后避震弹簧连接在后车架下方,使得在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动能会首先通过后避震车架传递给后避震连接轴和后避震弹簧,后避震连接轴和后避震弹簧能够缓冲大部分动能,使得车辆内部能感受到的颠簸减少,以此来提升司乘的驾乘体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后避震车架的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末端安装有驱动车轮,在车辆启动时,控制器将会控制驱动电机开始工作,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轴将动能传递到驱动车轮上,以此来为驱动车轮提供动力,使得驱动车轮能够带动车辆运动,在转向过程中,转向车轮能为车辆提供转向方向,驱动车轮为车辆提供动力,在前后车轮的配合下即可完成车辆的转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后车架的表面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控制器为电连接,在水位感应器感应到有水后,将控制气泵开始工作,为后续喷气做准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后车架的四周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所述前车架的四周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所述压缩空气出口与气泵为气管连接,在车辆经过涉水路面时,如果水面淹过水位感应器,则水位感应器会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控制气泵开始为压缩空气出口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出口会将压缩空气吹向车辆四周,利用高压空气将积水吹散,使得车辆经过的路面积水被吹散,避免车辆内部进水,造成故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避震车架的前端安装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水位感应器与控制器为电连接,在水位感应器感应到有水,但是水位并为淹过水位感应器时,控制器将会控制气泵开始工作,为后续的喷气做准备,当水位感应器感应到水位淹过时,将会控制气泵为压缩空气出口提供压缩空气,使其吹散积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可避免渗水,本发明,
(1)通过设置有连接轴承和轴承套,可以将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在转向过程中,前车架会在转向车轮的带动下首先转向,随后后车架会与前车架形成一定的角度,以此可以增加车辆的转向角度,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复杂地形;
(2)通过设置有车架伸缩连接轴,在车辆转向过程中,车架伸缩连接轴会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长或者缩短,来适应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形成的角度,车架伸缩连接轴前端的连接头会在前车架的连接槽内移动,来辅助前车架和后车架的转动;
(3)通过设置有前避震车架和后避震车架,本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将驱动车轮和转向车轮安装在前避震车架与后避震车架上,前避震车架与前车架通过前避震连接轴和前避震弹簧连接,后避震车架与后车架通过后避震连接轴和后避震弹簧连接,常规车架的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均设置在主体车架上,这样车辆在路过颠簸路面时,动能将在第一时间传递至主体车架上,使得车内颠簸感非常明显,而本套底盘系统将驱动系统与转向系统通过避震连接轴和避震弹簧连接在主体车架下方,使得在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动能会首先通过避震车架传递给避震连接轴和避震弹簧,避震连接轴和避震弹簧能够缓冲大部分动能,使得车辆内部能感受到的颠簸减少,以此来提升司乘的驾乘体验;
(4)通过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在车辆经过涉水路面时,如果水面淹过水位感应器,则水位感应器会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控制气泵开始工作,为压缩空气出口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出口会将压缩空气吹向车辆四周,利用高压空气将积水吹散,使得车辆经过的路面积水被吹散,避免车辆内部进水,造成故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架伸缩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避震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对比示意图;
图中:1、后车架;2、前车架;3、轴承套;4、连接轴承;5、轴承盘;6、压缩空气出口;7、车架伸缩连接轴;8、连接弹簧;9、连接头;10、驱动电机;11、传动轴;12、驱动车轮;13、后避震车架;14、后避震连接轴;15、后避震弹簧;16、控制器;17、气泵;18、前避震车架;19、转向连接轴;20、转向传动杆;21、方向盘;22、转向车轮;23、前避震连接轴;24、前避震弹簧;25、水位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2,其特征在于:前车架2的前端安装有转向传动杆20,转向传动杆20的顶部安装有方向盘21,转向传动杆20的末端连接有转向连接轴19,转向连接轴19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转向车轮22,在需要转向时,使用者转动方向盘21,方向盘21带动转向传动杆20转动,最终转向连接轴19控制转向车轮22转向,同时驱动车轮12为车辆提供前进的动力,由此车辆可以完成转向;
前车架2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前避震连接轴23,前避震连接轴23的表面连接有前避震弹簧24,前避震连接轴23的末端连接有前避震车架18,前避震车架18与前车架2通过前避震连接轴23和前避震弹簧24连接,常规车架的转向系统设置在主体车架上,这样车辆在路过颠簸路面时,动能将在第一时间通过车轮传递至主体车架上,使得车内颠簸感非常明显,而本套底盘系统将转向系统通过前避震连接轴23和前避震弹簧24连接在前车架2下方,使得在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动能会首先通过前避震车架18传递给前避震连接轴23和避震弹簧24,前避震连接轴23和前避震弹簧24能够缓冲大部分动能,使得车辆内部能感受到的颠簸减少,以此来提升司乘的驾乘体验;
前车架2的后端安装有轴承套3,轴承套3的内部安装有轴承盘5,轴承盘5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轴承4,连接轴承4与轴承套3为配合结构,轴承盘5的一侧安装有后车架1,轴承套3和连接轴承4可以将前车架2与后车架1连接,在转向过程中,前车架2会在转向车轮22的带动下首先转向,随后后车架1会与前车架2形成一定的角度,以此可以增加车辆的转向角度,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复杂地形,提高车辆的通过率,在狭小地方也可以灵活通过,尤其是在车身需要加长后,此连接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转向所需要的空间,使得车辆能够适应更躲复杂地形;
前车架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后车架1的一侧安装有车架伸缩连接轴7,车架伸缩连接轴7的表面安装有连接弹簧8,车架伸缩连接轴7的末端安装有连接头9,连接头9与连接槽为配合结构,在车辆转向过程中,车架伸缩连接轴7前端的连接头9会在前车架2的连接槽内移动,来辅助前车架2和后车架1的转动;
后车架1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16,控制器16与车架伸缩连接轴7为电连接,在转向过程中,车架伸缩连接轴7会在控制器16的控制下伸长或者缩短,来适应前车架2与后车架1之间形成的角度;
后车架1的底部均匀连接有后避震连接轴14,后避震连接轴14的表面安装有后避震弹簧15,后避震连接轴14的末端连接有后避震车架13,后避震车架13与后车架1通过后避震连接轴14和后避震弹簧15连接,常规车架的驱动系统设置在主体车架上,这样车辆在路过颠簸路面时,动能将在第一时间通过车轮传递至主体车架上,使得车内颠簸感非常明显,而本套底盘系统将驱动系统通过后避震连接轴14和后避震弹簧15连接在后车架1下方,使得在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动能会首先通过后避震车架13传递给后避震连接轴14和后避震弹簧15,后避震连接轴14和后避震弹簧15能够缓冲大部分动能,使得车辆内部能感受到的颠簸减少,以此来提升司乘的驾乘体验;
后避震车架13的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轴11,传动轴11的末端安装有驱动车轮12,在车辆启动时,控制器16将会控制驱动电机10开始工作,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轴11将动能传递到驱动车轮12上,以此来为驱动车轮12提供动力,使得驱动车轮12能够带动车辆运动,在转向过程中,转向车轮22能为车辆提供转向方向,驱动车轮12为车辆提供动力,在前后车轮的配合下即可完成车辆的转向;
后车架1的表面安装有气泵17,气泵17与控制器16为电连接,在水位感应器25感应到有水后,将控制气泵17开始工作,为后续喷气做准备;
后车架1的四周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6,前车架2的四周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6,压缩空气出口6与气泵17为气管连接,在车辆经过涉水路面时,如果水面淹过水位感应器25,则水位感应器25会发送信号给控制器16,控制器16将控制气泵17开始为压缩空气出口6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出口6会将压缩空气吹向车辆四周,利用高压空气将积水吹散,使得车辆经过的路面积水被吹散,避免车辆内部进水,造成故障;
前避震车架18的前端安装有水位感应器25,水位感应器25与控制器16为电连接,在水位感应器25感应到有水,但是水位并为淹过水位感应器25时,控制器16将会控制气泵17开始工作,为后续的喷气做准备,当水位感应器25感应到水位淹过时,将会控制气泵17为压缩空气出口6提供压缩空气,使其吹散积水。
工作原理:在需要转向时,使用者转动方向盘21,方向盘21带动转向传动杆20转动,最终转向连接轴19控制转向车轮22转向,同时驱动车轮12为车辆提供前进的动力,由此车辆可以完成转向,前避震车架18与前车架2通过前避震连接轴23和前避震弹簧24连接,常规车架的转向系统设置在主体车架上,这样车辆在路过颠簸路面时,动能将在第一时间通过车轮传递至主体车架上,使得车内颠簸感非常明显,而本套底盘系统将转向系统通过前避震连接轴23和前避震弹簧24连接在前车架2下方,使得在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动能会首先通过前避震车架18传递给前避震连接轴23和避震弹簧24,前避震连接轴23和前避震弹簧24能够缓冲大部分动能,使得车辆内部能感受到的颠簸减少,以此来提升司乘的驾乘体验,轴承套3和连接轴承4可以将前车架2与后车架1连接,在转向过程中,前车架2会在转向车轮22的带动下首先转向,随后后车架1会与前车架2形成一定的角度,以此可以增加车辆的转向角度,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复杂地形,提高车辆的通过率,在狭小地方也可以灵活通过,尤其是在车身需要加长后,此连接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转向所需要的空间,使得车辆能够适应更躲复杂地形,在车辆转向过程中,车架伸缩连接轴7前端的连接头9会在前车架2的连接槽内移动,来辅助前车架2和后车架1的转动,在转向过程中,车架伸缩连接轴7会在控制器16的控制下伸长或者缩短,来适应前车架2与后车架1之间形成的角度,后避震车架13与后车架1通过后避震连接轴14和后避震弹簧15连接,常规车架的驱动系统设置在主体车架上,这样车辆在路过颠簸路面时,动能将在第一时间通过车轮传递至主体车架上,使得车内颠簸感非常明显,而本套底盘系统将驱动系统通过后避震连接轴14和后避震弹簧15连接在后车架1下方,使得在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动能会首先通过后避震车架13传递给后避震连接轴14和后避震弹簧15,后避震连接轴14和后避震弹簧15能够缓冲大部分动能,使得车辆内部能感受到的颠簸减少,以此来提升司乘的驾乘体验,在车辆启动时,控制器16将会控制驱动电机10开始工作,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轴11将动能传递到驱动车轮12上,以此来为驱动车轮12提供动力,使得驱动车轮12能够带动车辆运动,在转向过程中,转向车轮22能为车辆提供转向方向,驱动车轮12为车辆提供动力,在前后车轮的配合下即可完成车辆的转向,在水位感应器25感应到有水后,将控制气泵17开始工作,为后续喷气做准备,在车辆经过涉水路面时,如果水面淹过水位感应器25,则水位感应器25会发送信号给控制器16,控制器16将控制气泵17开始为压缩空气出口6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出口6会将压缩空气吹向车辆四周,利用高压空气将积水吹散,使得车辆经过的路面积水被吹散,避免车辆内部进水,造成故障,在水位感应器25感应到有水,但是水位并为淹过水位感应器25时,控制器16将会控制气泵17开始工作,为后续的喷气做准备,当水位感应器25感应到水位淹过时,将会控制气泵17为压缩空气出口6提供压缩空气,使其吹散积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包括前车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2)的前端安装有转向传动杆(20),所述转向传动杆(20)的顶部安装有方向盘(21),所述转向传动杆(20)的末端连接有转向连接轴(19),所述转向连接轴(19)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转向车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2)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前避震连接轴(23),所述前避震连接轴(23)的表面连接有前避震弹簧(24),所述前避震连接轴(23)的末端连接有前避震车架(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2)的后端安装有轴承套(3),所述轴承套(3)的内部安装有轴承盘(5),所述轴承盘(5)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轴承(4),所述连接轴承(4)与轴承套(3)为配合结构,所述轴承盘(5)的一侧安装有后车架(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后车架(1)的一侧安装有车架伸缩连接轴(7),所述车架伸缩连接轴(7)的表面安装有连接弹簧(8),所述车架伸缩连接轴(7)的末端安装有连接头(9),所述连接头(9)与连接槽为配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1)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与车架伸缩连接轴(7)为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1)的底部均匀连接有后避震连接轴(14),所述后避震连接轴(14)的表面安装有后避震弹簧(15),所述后避震连接轴(14)的末端连接有后避震车架(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避震车架(13)的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轴(11),所述传动轴(11)的末端安装有驱动车轮(1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1)的表面安装有气泵(17),所述气泵(17)与控制器(16)为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1)的四周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6),所述前车架(2)的四周设置有压缩空气出口(6),所述压缩空气出口(6)与气泵(17)为气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避震车架(18)的前端安装有水位感应器(25),所述水位感应器(25)与控制器(16)为电连接。
CN202010799561.8A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Pending CN1120929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561.8A CN112092905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561.8A CN112092905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2905A true CN112092905A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53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9561.8A Pending CN112092905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29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321A (zh) * 2021-06-04 2021-09-17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使用便捷的远程查房机器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11248A1 (de) * 2001-03-09 2002-09-26 Juergen Rubasch Kraftfahrzeug
CN202011426U (zh) * 2011-04-04 2011-10-19 芦根成 一种两桥铰链式自卸车
CN202164567U (zh) * 2011-05-27 2012-03-14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除雪车空气压缩机吹雪装置
CN207843071U (zh) * 2017-12-19 2018-09-11 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210592139U (zh) * 2019-08-30 2020-05-22 廊坊中博工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作业车用分离式底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11248A1 (de) * 2001-03-09 2002-09-26 Juergen Rubasch Kraftfahrzeug
CN202011426U (zh) * 2011-04-04 2011-10-19 芦根成 一种两桥铰链式自卸车
CN202164567U (zh) * 2011-05-27 2012-03-14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除雪车空气压缩机吹雪装置
CN207843071U (zh) * 2017-12-19 2018-09-11 徐州徐工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210592139U (zh) * 2019-08-30 2020-05-22 廊坊中博工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作业车用分离式底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321A (zh) * 2021-06-04 2021-09-17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使用便捷的远程查房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4702B (zh) 汽车悬架系统及四轮独立转向的分布式驱动底盘平台
CN201415596Y (zh) 一种车辆前轮独立悬架装置
CN201183525Y (zh) 电动微型车车架
CN21014909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后悬架系统
CN108128370B (zh) 基于8×8型分布式驱动的全地形无人车底盘及工作方法
CN109677221B (zh) 穿过轮心的虚拟主销悬架系统
CN110949498B (zh) 一种电动汽车和集成转向与悬架的轮毂结构
CN216185444U (zh) 一种四驱四转的机器人轮系结构
CN112092905A (zh)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CN109664701B (zh) 实现四轮独立转向的分布式驱动底盘平台
CN203698533U (zh) 具有框架式结构的双轮平衡车
CN209634202U (zh)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四轮独立转向的分布式驱动底盘平台
CN111186274A (zh) 一种可调节主销轴线位置的电动车轮麦弗逊悬架结构
CN111169241B (zh) 一种车轮独立驱动的小车底盘
CN200971032Y (zh) 沙滩车前轮独立悬架
CN201010007Y (zh) 三轮车独立悬架装置
CN209634203U (zh) 一种实现四轮独立转向的分布式驱动底盘平台
CN2934017Y (zh) 四轮车辆的全地形轨道履带轮
CN103358842B (zh) 四轮代步车的前轮独立悬吊减震总成
CN217347392U (zh) 一种可线控独立悬架分布式电驱装置
CN204641882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汽车
CN211335468U (zh) 一种可放置轮轴发电机的悬架及车架
CN111137122A (zh) 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全向移动机器人底盘机构
CN214647606U (zh) 一种双横臂轻型新能源车
CN217374124U (zh) 一种四驱沙滩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0

Address after: 224000 No. 1 Hope Avenue Middle Road, Tingh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pplicant after: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000 No. 1 Hope Avenue Middle Road, Tingh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