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0721U -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0721U
CN207820721U CN201820051300.6U CN201820051300U CN207820721U CN 207820721 U CN207820721 U CN 207820721U CN 201820051300 U CN201820051300 U CN 201820051300U CN 207820721 U CN207820721 U CN 207820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e
bacterium
agaric
acicula
bacterium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513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小方
梅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 A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 A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 A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513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0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0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0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其中,木耳菌包的注菌针包括:菌液导管;针头组件,针头组件安装于菌液导管的第一端上,针头组件包括针头主体和合盖,针头主体设有喷液腔,菌液导管与喷液腔相连通,且合盖与针头主体连接以使菌液导管的第一端与针头主体相连接,喷液腔的腔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液孔,其中,喷液腔的底部为弧形凹面底。应用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注菌针的喷孔处容易积存菌液导致菌液从注菌针上滴落污染木耳菌包的制作环境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木耳,作为一种菌类食材,具有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并且是一种药补类食材,具有抗凝血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形成、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生物合成、减轻动脉硬化、延缓衰老等功效。因此,木耳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得到越来越多的农业户进行培植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培植生产木耳主要依靠人工培植,从培植所需的菌包、对菌包进行注菌、注菌后的照料养殖等等步骤,均依靠人工进行手把手完成,存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影响农场基地进行大规模培植生产的普及。
在制作木耳菌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利用塑料袋、原料木屑、芯棒等进行手工装填木耳菌包的原型原料棒,并将芯棒从原料木屑中拔出以留出后续注菌操作所需的插孔位置,然后进行注菌操作。在注菌操作过程中,通过使用注菌针延伸进插孔位置中,并将菌液喷洒在插孔位置的孔壁上。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注菌针在喷洒菌液的过程中,注菌针喷孔处容易积存菌液,导致菌液从注菌针上滴落。在完成一次注菌操作之后且进行下一次注菌操作之前,积存在注菌针喷孔处的菌液滴落后对木耳菌包的制作环境造成污染,即菌液滴落之后,尤其是滴落到菌包的注菌孔外面,容易滋生杂菌,导致菌包感染而完全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注菌针的喷孔处容易积存菌液导致菌液从注菌针上滴落污染木耳菌包的制作环境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木耳菌包的注菌针,包括:菌液导管;针头组件,针头组件安装于菌液导管的第一端上,针头组件包括针头主体和合盖,针头主体设有喷液腔,菌液导管与喷液腔相连通,且合盖与针头主体连接以使菌液导管的第一端与针头主体相连接,喷液腔的腔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液孔,其中,喷液腔的底部为弧形凹面底。
进一步地,针头组件还包括针头出液管件,出液管件的第一端为开放端,出液管件的第二端为封堵端,出液管件的第一端连接于菌液导管的第一端,出液管件的周壁上设有多个喷液孔,多个喷液孔与多个出液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出液管件的第二端抵顶于弧形凹面底上。
进一步地,针头组件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镶嵌于针头主体中。
进一步地,针头主体、合盖、加强件由金属材质制成。
根据本技术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该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包括菌液喷泵和注菌针,其中,注菌针为前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菌液喷泵的出液嘴与木耳菌包的注菌针的菌液导管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输送软管连通。
进一步地,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菌液喷泵电连接。
根据本技术方案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木耳菌包制作设备。该木耳菌包制作设备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注菌工位;注菌装置,其中,注菌装置为前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注菌装置设置于安装架上,且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设置于注菌工位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木耳菌包制作设备还包括升降驱动器和控制装置,升降驱动器安装于安装架上,木耳菌包的注菌针连接于升降驱动器的驱动端上,控制装置与升降驱动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木耳菌包制作设备还包括传送带、传送电机和传动构件,传动构件设置于安装架上,传送带设置于传动构件上,传送电机设置于安装架上,且传送电机的驱动端驱动连接至传动构件,控制装置与传送电机电连接。
采用本实施例的注菌针进行喷液,完成喷液后即使积存下少许的菌液,由于喷液腔的底部成型为弧形凹面底,积存的菌液会回流保存在弧形凹面底中,因而积存的菌液不会因越积越多在重力作用下滴落造成污染,从而保持注菌操作的清洁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的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木耳菌包制作设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菌液导管;20、针头组件;21、针头主体;210、出液孔;22、合盖;23、出液管件;230、喷液孔;24、加强件;30、控制器;100、安装架;101、注菌工位;102、升降驱动器;103、传送带;104、传送电机;105、传动构件;110、拔棒工位;201、放置盘;202、木耳菌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木耳菌包的注菌针包括菌液导管10和针头组件20,其中,针头组件20包括针头主体21和合盖22。针头组件20安装于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上,针头主体21设有喷液腔,菌液导管10与喷液腔相连通,且合盖22与针头主体21连接以使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与针头主体21相连接,喷液腔的腔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液孔210,其中,喷液腔的底部为弧形凹面底。
采用该注菌针对木耳菌包202进行注菌操作,将菌液通过菌液导管10利用压力导入,菌液在预定的压力作用下喷向喷液腔的弧形凹面底的底部,然后菌液反弹后从多个出液孔210喷射向木耳菌包的插孔位置的孔壁上,从而完成喷液操作。采用本实施例的注菌针进行喷液,完成喷液后即使积存下少许的菌液,由于喷液腔的底部成型为弧形凹面底,积存的菌液会回流保存在弧形凹面底中,因而积存的菌液不会因越积越多在重力作用下滴落造成污染,从而保持注菌操作的清洁环境。
在装配过程中,将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穿过合盖22的通孔,然后将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插入针头主体21的喷液腔中,使得菌液导管10与喷液腔相连通,然后把合盖22和针头主体2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合盖22与针头主体2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当然合盖22与针头主体21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固定的连接方式,并且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的外壁设计为斜面形式,即由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的端口至菌液导管10的第二端的方向设有渐缩斜面使得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的外壁呈喇叭状,在将合盖22与针头主体21之间旋合过程中,合盖22与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连接稳定。
在第一实施例中,针头组件20还包括加强件24,加强件24镶嵌于针头主体21中。在制造针头主体21的过程中,以加强件24为主体支架,然后在加强件24上进行浇注成型,最终成型为如图1至图2所示的针头主体21。利用加强件24对针头主体21进行加强,使得整个注菌针整体更加稳固耐用。
具体地,针头主体21、合盖22、加强件24由金属材质制成。更进一步地,菌液导管10也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特别地,针头主体21、合盖22、加强件24和菌液导管10四者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进一步提高其耐用性能。
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具有以下不同之处。在第二实施例中,针头组件20还包括针头出液管件23,出液管件23的第一端为开放端,出液管件23的第二端为封堵端,出液管件23的第一端连接于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出液管件23的周壁上设有多个喷液孔230,多个喷液孔230与多个出液孔210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出液管件23的第二端抵顶于弧形凹面底上。菌液导管10将菌液输入后,菌液进入到出液管件23中,当菌液到达出液管件23的封堵端之后,菌液从喷液孔230喷出,由于喷液孔230与出液孔210之间一一对应设置,菌液从喷液孔230喷出后再由出液孔210喷洒向插孔位置的孔壁上。存积的少许菌液由出液管件23滴落至针头主体21的喷液腔的腔底部,弧形凹面底的腔底将滴落的菌液保存住,从而存积的少许菌液不会滴落而污染注菌环境。
根据本技术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该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包括菌液喷泵和注菌针,其中,注菌针为前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菌液喷泵的出液嘴与木耳菌包的注菌针的菌液导管10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输送软管连通。在制作木耳菌包202的过程中,需要对拔棒后的木耳菌包202进行注菌操作,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注菌装置进行注菌操作,将注菌针延伸进插孔位置中,然后启动菌液喷泵进行泵送菌液,在泵送压力的作用下,菌液被喷洒至插孔位置的孔壁上。
并且,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还包括控制器30,控制器30与菌液喷泵电连接。在将注菌针延伸进插孔位置内之后,控制器30则会控制菌液喷泵启动进行泵送菌液。具体地,该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还包括位置感应器,该位置感应器与控制器30电连接,该位置感应器安装于注菌针的针头主体21上,当针头主体21延伸进插孔位置的孔内之后,位置感应器能够感应到针头主体21已经延伸进插孔位置中,位置感应器将针头主体21的位置信息传递至控制器30,然后控制器30控制菌液喷泵启动进行注菌操作。
如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方案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木耳菌包制作设备。该木耳菌包制作设备包括安装架100和注菌装置,安装架100上设有注菌工位101,其中,注菌装置为前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注菌装置设置于安装架100上,且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设置于注菌工位101的正上方。在对木耳菌包202进行注菌操作之前,需要对木耳菌包202在安装架100的拔棒工位110上进行拔棒操作,然后将菌液喷洒至木耳菌包202的插孔的孔壁上。当木耳菌包202完成拔棒操作之后,将木耳菌包202放置于注菌工位101上,然后在通过注菌装置进行注菌操作。
具体地,木耳菌包制作设备还包括传送带103、传送电机104和传动构件105,传动构件105设置于安装架100上,传送带103设置于传动构件105上,传送电机104设置于安装架100上,且传送电机104的驱动端驱动连接至传动构件105,控制装置与传送电机104电连接。工作人员利用原料木屑、芯棒、塑料袋制作完成木耳菌包202的原型坯件之后,在放置盘201上放置12个木耳菌包202的原型坯件,并使得12个木耳菌包202的原型坯件排列成3行4列,然后将放置盘201放置于传送带103上,传送电机104驱动传动构件105转动以带动传送带103运送放置盘201。当放置盘201运送至拔棒工位110时进行拔棒操作,当拔棒操作完成之后,放置盘201运送至注菌工位101上,并利用注菌装置进行注菌操作。
在本实施例的木耳菌包制作设备中,木耳菌包制作设备还包括升降驱动器102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前述的控制器30可以为同一控制模块,当然该控制装置与前述的控制器30也可以分别为两个不同的控制模块,并且该控制装置与控制器30之间电连接。以控制装置与控制器30为同一控制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升降驱动器102安装于安装架100上,木耳菌包的注菌针连接于升降驱动器102的驱动端上,控制装置与升降驱动器102电连接。当放置盘201到达注菌工位101时,控制器30控制升降驱动器102启动以带动注菌装置下降,使得注菌针插入木耳菌包202的插孔位置中,然后完成注菌。
在本实施例中,该木耳菌包制作设备顺序地设置两个拔棒工位110和两个注菌工位101,沿着运送放置盘201的方向上,相应地对应每个工位均设置有放置盘位置传感器和止挡结构,并且,放置盘位置传感器与控制器30电连接,止挡结构与控制器30电连接。当放置盘201运送至注菌工位101时,放置盘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放置盘201已经到达,放置盘位置传感器将放置盘201的位置信息传递至控制器30,控制器30控制止挡结构对放置盘进行阻挡,则此时放置盘201便停留在相应的工位上以便进行相应操作。通过在控制器30中预先写入相应的控制程序以实现控制目的,即:当第一个放置盘201经过第一个拔棒工位110或第一个注菌工位101时候,控制器30不会控制第一个拔棒工位110或第一个注菌工位101上与之相应的止挡结构对放置盘201进行阻挡,当第二放置盘201到达第一个拔棒工位110或第一个注菌工位101时候,控制器30控制止挡结构将放置盘201阻挡下来;每一个经过第二个拔棒工位110或第二个注菌工位101的放置盘201均会被止挡结构阻挡下来。然后,在相应的工位上进行的加工操作,以制作完成木耳菌包2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木耳菌包的注菌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菌液导管(10);
针头组件(20),所述针头组件(20)安装于所述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上,针头组件(20)包括针头主体(21)和合盖(22),所述针头主体(21)设有喷液腔,所述菌液导管(10)与所述喷液腔相连通,且所述合盖(22)与所述针头主体(21)连接以使所述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与所述针头主体(21)相连接,所述喷液腔的腔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出液孔(210),其中,所述喷液腔的底部为弧形凹面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其特征在于,针头组件(20)还包括针头出液管件(23),所述出液管件(23)的第一端为开放端,所述出液管件(23)的第二端为封堵端,所述出液管件(2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菌液导管(10)的第一端,所述出液管件(23)的周壁上设有多个喷液孔(230),多个所述喷液孔(230)与多个所述出液孔(210)一一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件(23)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弧形凹面底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组件(20)还包括加强件(24),所述加强件(24)镶嵌于所述针头主体(21)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主体(21)、所述合盖(22)、所述加强件(24)由金属材质制成。
6.一种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菌液喷泵和注菌针,其中,所述注菌针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所述菌液喷泵的出液嘴与所述木耳菌包的注菌针的菌液导管(10)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输送软管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还包括控制器(30),所述控制器(30)与所述菌液喷泵电连接。
8.一种木耳菌包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100),所述安装架(100)上设有注菌工位(101);
注菌装置,其中,所述注菌装置为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所述注菌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00)上,且所述木耳菌包的注菌装置的木耳菌包的注菌针设置于所述注菌工位(101)的正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木耳菌包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耳菌包制作设备还包括升降驱动器(102)和控制装置,所述升降驱动器(102)安装于所述安装架(100)上,所述木耳菌包的注菌针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器(102)的驱动端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升降驱动器(102)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木耳菌包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耳菌包制作设备还包括传送带(103)、传送电机(104)和传动构件(105),所述传动构件(105)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00)上,所述传送带(103)设置于所述传动构件(105)上,所述传送电机(104)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00)上,且所述传送电机(104)的驱动端驱动连接至所述传动构件(105),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传送电机(104)电连接。
CN201820051300.6U 2018-01-12 2018-01-12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Active CN207820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1300.6U CN207820721U (zh) 2018-01-12 2018-01-12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1300.6U CN207820721U (zh) 2018-01-12 2018-01-12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0721U true CN207820721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51300.6U Active CN207820721U (zh) 2018-01-12 2018-01-12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0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2460A (zh) 一种带状套种喷施机
CN108910810A (zh) 一种自动化黄酒装瓶设备
CN108040663B (zh) 一种树木根部精确施药系统及方法
CN207820721U (zh)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CN207820722U (zh) 木耳菌包注菌装置、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CN211272598U (zh) 一种农业养鸡场用喷雾消毒装置
CN206576131U (zh) 一种大棚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
CN109717170A (zh) 自动喷洒农药的智能小车
CN204752172U (zh) 一种智能灌装机
WO2014061200A1 (ja) 栽培容器、および、栽培システム
CN207820720U (zh) 木耳菌包的注菌针、注菌装置以及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CN207185732U (zh) 一种苹果树用方便调整喷雾大小的喷药机
CN208746763U (zh) 一种新型肥料菌种储存装置
CN206836007U (zh) 一种手推式电动喷药车
CN208047829U (zh) 一种移动喷药机械
CN113023645B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液体农药灌装装置
CN208924860U (zh) 一种农田水利用灌溉装置
CN204498989U (zh) 一种种植灌溉机
CN202325095U (zh) 无尘车间传递窗
CN206939690U (zh) 智能张紧调控传送装置
CN206423284U (zh) 一种林木种植简易装置
CN220458128U (zh) 一种香菇定向出菇栽培架
CN220799723U (zh) 一种用于中药材种植的喷药装置
CN202962703U (zh) 一种喷头
CN215875660U (zh) 一种基于抽真空技术的消毒灭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5th floor, clean sunshine garden, No.15, Keji North 2nd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e'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5th Floor, Clean Sunshine Park, No. 15 Keji North 2nd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XSA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