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7842U - 扁管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扁管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7842U
CN207797842U CN201721287686.2U CN201721287686U CN207797842U CN 207797842 U CN207797842 U CN 207797842U CN 201721287686 U CN201721287686 U CN 201721287686U CN 207797842 U CN207797842 U CN 207797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plate portion
rib
plate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876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仲尧
高强
张超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876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7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7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784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7285 priority patent/WO201906270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管,所述扁管由一张板折弯加工而成,所述板折弯形成内部具有多个流道的扁管,其中,所述扁管外周的管壁的各处均为具有相同层数且层数为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可以提高管壁的均一性和耐压强度。

Description

扁管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扁管。
背景技术
扁管是多通道换热器的关键零件,以前的产品一般都采用挤压扁管。但是,挤压扁管生产技术和设备门槛都较高,采购成本较大。并且,挤压管壁厚受限于挤压工艺,很难进一步轻量化。
目前,一些企业开始采用折叠扁管,并在汽车空调行业广泛使用。相对于挤压扁管,成形速度和成品率都大幅提升,适合大批量现场生产,物流和采购周期均可大大缩短。并且扁管材料的合金搭配方案更灵活,如应用多层合金,防腐性能可以大幅提升。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折叠扁管设计中,有一个无法避免的缺陷,就是存在厚度不均匀的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0920074076.3的专利)。折叠重合部分的扁管厚度,是非重叠区域的两倍。但是根据短板效应,扁管的强度取决于薄壁部分,所以重叠部分其实是浪费了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耐压强度高的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所述扁管由一张板折弯加工而成,所述板折弯形成内部具有多个流道的扁管,其中,所述扁管外周的管壁的各处均为具有相同层数且层数为两层以上的的多层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可以提高管壁的均一性和耐压强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扁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包括:内壁板和外壁板。所述内壁板折弯形成多个流道;所述外壁板层叠于所述内壁板的外侧以形成具有所述多层结构的所述管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壁板包括多个筋条和连接板,多个所述筋条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相邻的两个筋条的一端合拢且另一端张开并由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筋条和所述连接板交错布置且依次相接,且所述连接板层叠布置于所述外壁板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筋条之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流道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漏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条相互合拢的端部在厚度方向重叠一定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筋条的横截面呈沿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直线型、曲线型或折线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壁板还包括第一边板部和第二边板部,多个所述筋条设在所述第一边板部和所述第二边板部之间,且所述第一边板部和所述第二边板部分别与相邻的筋条相连并形成流道,且所述边板部与所述外壁板层叠并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壁板包括:第一包边板和第二包边板。所述第一包边板与所述第一边板部相邻接并包覆所述内壁板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边板部;和所述第二包边板与所述第二边板部相邻接并包覆所述内壁板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以及所述第一边板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边板与所述第一边板部相连的位置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包边板与所述第二边板部相连的位置具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包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配合,所述第二包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配合,且所述外壁板的外表面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扁管外周的管壁的各处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扁管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且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有翅片,所述扁管为根据前述的扁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扁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a-图2d是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扁管的示意图。
图3a-图3g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扁管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2a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换热器100,第一集流管21,第二集流管22,翅片3,扁管1,管壁101,流道102,内壁板11,外壁板12,筋条111,连接板112,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槽部103,第一边板部113,第二边板部114,第一包边板121,第二包边板1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常规折叠扁管管壁厚度不均匀、材料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折叠扁管1结构,该设计可以保证折叠扁管的管壁厚度一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扁管1由一张板折弯加工而成,板折弯形成内部具有多个流道102的扁管1,其中,扁管1外周的管壁101的各处均为具有相同层数的多层结构,其中所述多层结构的层数为两层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管壁101的各处均为多层结构,且管壁101各处的多层结构的层数相同,因此,可以避免出现短板效应,使扁管1的管壁101各处的耐压强度一致,使得管壁101各处的结构都可以被充分应用,在提高扁管1耐压强度的同时也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另外,板折弯形成的结构包括管壁101和位于管壁内部的筋条111,管壁101内的流道 102可以由筋条111和管壁101配合形成。
如图2a到图2d,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板包括:内壁板11和外壁板12。内壁板11折弯形成多个流道102。外壁板12层叠于内壁板的外侧,外壁板12与内壁板11 的一部分形成的层叠结构可以以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管壁101。通过内壁板11内形成流道 102,然后通过内壁板11的一部分与外壁板12的层叠结构形成前述的多层结构,可以方便扁管1的成型,提高扁管1的成型效率,另外,内壁板11形成多个流道102,并且由外壁板12包裹,可以提高流道102的密封性能。
其中,两层板层叠是指:两层板的表面贴合。具体而言,外壁板12层叠于内壁板11的内侧是指,外壁板12环绕内壁板11设置,且外壁板12的内表面与内壁板11的外表面贴合,其中,内壁板11的一部分形成为流道102,且内壁板11的另一部分与外壁板12构造成前述的层叠结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壁板11、外壁板12等结构是通过板连续折弯形成的。
进一步地,如图2a到图2d,内壁板11包括多个筋条111和连接板112,多个筋条111沿第一方向A依次布置,相邻的两个筋条111的一端合拢且另一端张开并由连接板112连接,筋条111和连接板112交错布置且依次相接,连接板112层叠布置于外壁板12的内侧。
也就是说,在板折弯过程中,板沿第一方向A依次折弯形成筋条111和连接板112交错的形式,与连接板112的两端(位于连接板112在第一方向A上的两端)相接的筋条111 的另一端相互合拢形成流道102。
具体而言,如图2a到图2d,多个筋条111沿第一方向A依次布置,其中,筋条111 可以沿第二方向B延伸,其中,筋条111在第二方向B上,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中一个筋条111的一端与另一个筋条111的一端相互合拢,且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中一个筋条111 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筋条111的另一端相互张开,而且相邻的两个筋条111的张开的端部由连接板112连接,其中相邻的两个筋条111、连接这两个筋条111的连接板112之间组合形成流道102。
在扁管1的成型过程中,将板折弯形成多个槽部103,槽部103的两个侧壁形成为筋条 111,槽部103的底壁形成为连接板112,将槽部103的开口合拢,则可以形成一个流道102。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包括了第一筋条111a、第二筋条111b和第三筋条111c,第一筋条111a、第二筋条111b和第三筋条111c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第一筋条111a和第二筋条111b相邻,第一筋条111a的上端与第二筋条111b的上端合拢,而且第一筋条111a 的下端和第二筋条111b的下端张开,且第一筋条111a的下端与第二筋条111b的下端由第一连接板112a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流道102。第二筋条111b和第三筋条111c相邻,第二筋条111b的下端与第三筋条111c的下端合拢,而且第二筋条111b的上端和第三筋条111c 的上端张开,且第二筋条111b的上端与第三筋条111c的上端由第二连接板112b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流道102。
又如图3,在成型扁管1的过程中,将板折弯呈波浪形,并形成有多个槽部103,且相邻的两个槽部103的开口方向相反,这样每个槽部103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为筋条111,且每个槽部103的底则形成为一个连接板112。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之间形成三角形的流道102,换句话说,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之间形成流道102,且流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为相互倾斜呈预定角度的形式,相邻的两个筋条111相互倾斜呈预定角度之后,相邻的两个筋条111和连接这两个筋条111的连接板112之间则限定出一个三角形的流道102。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在整个扁管1中,布置出来的三角形可以支撑管壁101,从而可以提高扁管1的耐压强度。
当然,筋条111采用其它的形状也可以提高扁管1的耐压强度。
例如,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之间形成的流道102还可以是横截面为矩形、漏斗形等形状。
如图2b到2d,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筋条111相互合拢的端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一定长度。两个筋条111重叠的部分耐压强度比较高,可以更好地支撑扁管1的关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扁管1地耐压强度。
另外,如图2a,本实用新型的筋条111的横截面可以呈沿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直线型,如图2b和2c,本实用新型的筋条111可以呈沿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曲线型,如图2d,本实用新型的筋条111可以呈沿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折线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筋条111的横截面可为呈沿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直线型、曲线型或折线型,当然,筋条111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筋条111具有多种结构形式,满足不同的换热要求和强度要求。
另外,如图2a,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之间形成为三角形结构。
如图2b,相邻的两个筋条111大体呈三角形的结构,而相邻的两个筋条111的合拢端沿扁厚度方向重叠预定长度。
如图2c,相邻的两个筋条111相互合拢的端部沿厚度方向重叠预定长度,而且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之间限定出矩形的流道102。具体而言,参照图3,筋条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连接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沿上下方向(或者说扁管的厚度方向)延伸,连接部部沿左右方向(或者说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连接板部的左右边沿分别与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相连,相邻的两个筋条111中的两个第一板部沿左右方向重叠,相邻两个筋条111 中的两个第二板部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并由连接板112连接,连接板112、两个第二板部和两个连接部组合形成矩形的流道102。
如图2d,相邻的两个筋条111相互合拢的端部重叠预定长度,而且相邻的两个筋条111 之前限定出漏斗形状的流道102。具体而言,参照图2d,筋条的横截面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弧线形状,相邻的两个筋条的一端合拢且另一端分开并由连接板112连接,由连接板112 与相邻的两个筋条组成漏斗形的流道102,流道102的横截面在上下方向(或者说扁管的厚度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的宽度尺寸(沿扁管宽度方向的尺寸或沿图2d中左右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内壁板11还包括第一边板部113和第二边板部114,多个筋条111设在第一边板部113和第二边板部114之间,且第一边板部113和第二边板部114分别与相邻的筋条111相连并形成流道102,且边板部与外壁板12层叠并贴合。从而可以提高流道102 的数量,进而提高该扁管1的换热效率。
其中,第一边板部113与相邻的筋条111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合拢形成一个流道102,第二边板部114与相邻的筋条111的一端连接且另一端合拢形成一个流道102,
具体而言,如图2a到图2d,第一边板部113设在多个筋条111的左侧,第二边板部114设在多个筋条111的右侧,第一边板部113的一端与最左侧的一个筋条111(与第一边板部113相邻的筋条111)的上端相连,且第一边板部113的另一端与最左侧的一个筋条 111的下端合拢形成流道102;第二边板部114的一端与最右侧的一个筋条111(与第二边板部114相邻的筋条111)的下端相连,且第二边板部114的另一端与最右侧的一个筋条 111的上端合拢形成流道10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到图2d,外壁板12包括:第一包边板121和第二包边板122。第一包边板121与第一边板部113相邻接并包覆内壁板11沿第二方向B 的一侧以及第二边板部114。第二包边板122与第二边板部114相邻接并包覆内壁板11沿第二方向B的另一侧以及第一边板部113,其中,第二方向B垂直于第一方向A。
进一步地,结合前述的扁管1的结构,第一包边板121与位于内壁板11上沿第二方向 B上的一侧的连接板112以及第二边板部114层叠形成多层结构,第二包边板122与位于内壁板11上沿第二方向B上的另一侧的连接板112以及第二边板部114层叠形成多层结构,这些组合形成为整个管壁101。
通过第一包边板121和第二包边板122包覆内壁板11的外侧,从而使得第一包边板121 和第二包边板122与内壁板11配合形成多层结构的管壁101,而且,分别通过第一包边板 121和第二包边板122包覆住内壁板11,使得整个扁管1的结构均匀,而且方便通过一整块板折弯形成扁管1,提高扁管1的成型效率和密封性能。
优选地,第一包边板121和第二包边板122内壁板11首尾相接。换句话说,第一包边板121的一端与第二包边板122的一端相接(或者说将第一包边板121的一端折弯到第二包边板122的一端),第二包边122的另一端与第一包边121的另一端相接(或者说将第二包边板122的另一端折弯到第一包边板121的另一端)。优选地,外壁板12的外表面齐平。使得扁管1的外形美观,而且在扁管1的外表面上不会形成凸起的结构,多通道的外表面不存在凸起,可以方便运输和搬运。
进一步地,参照图2,第一包边板121与第一边板部113相连的位置具有第一台阶部,第二包边板122与第二边板部114相连的位置具有第二台阶部,第一包边板121的端部与第二台阶部配合,第二包边板122的端部与第一台阶部配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管壁101的任一处均为双层结构,且板为合金铝板。
参照图3a-图3g,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的成型步骤包括:
1、如图3a,将板的中间部分折弯呈波浪形状,也就是说具有依次布置的凹槽的形状,优选凹槽的形状为矩形凹槽。
2、如图3b-图3d,将凹槽的开口部依次向内挤压,直至压成多个流道102的形状,例如,图3d中的三角形流道102。
3、如图3e,加工内部折弯以及两端的抱紧结构,例如前述的第一边板部113、第一包边板121、第二边板部114和第二包边板122。
4、如图3f,将两侧板材向内折弯。
5、如图3g,利用两端圆弧折弯抱紧固定,形成一个完成的折叠扁管1。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新型折法涉及的折叠扁管1,整个管壁101的厚度均匀,可以有效提升耐压强度,并节省材料,扁管1内的筋条111相互交叉连接,改善扁管1整体强度。
另外,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扁管1内的流道102可以为三角形的形状,也可以在三角形的底部形成一个矩形折弯过渡结构,从而有效增加筋条111的强度,另外,还可以将扁管1内部的筋条111实现双层复合,增加扁管1的整体强度。同样地,还可以将扁管 1的内部筋条111折弯成曲线型,相对于矩形折弯结构,加工更加容易。
优选地,本发明中,扁管1外周的管壁的各处的厚度相同,从而进一步地避免短板效应,使扁管外周的管壁的各处耐压强度一致,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扁管1的耐压强度并避免材料浪费。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
如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21、第二集流管22和扁管1。其中,扁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连通第一集流管21和第二集流管22,扁管1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且相邻的两个扁管1之间设有翅片3,扁管1为前述实施例示出的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采用了前述的扁管1,可以在提高扁管耐压强度的同时避免短板效应,使扁管1的管壁101各处的耐压强度一致,使得管壁101各处的结构都可以被充分应用,在提高扁管1耐压强度的同时也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具体而言,参照图5,第一集流管2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集流管2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集流管21、第二集流管22相互平行,扁管1设在第一集流管21、第二集流管22之间,且扁管1的左端与第一集流管21连通,扁管2的右端与第二集流管22连通,多个扁管沿上下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扁管1之间设置翅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100在制作过程中,将扁管、集流管、翅片安装到一起后一起进行炉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扁管,所述扁管由一张板折弯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折弯形成内部具有多个流道的扁管,其中,所述扁管外周的管壁的各处均为具有相同层数且层数为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
内壁板,所述内壁板折弯形成多个流道;
外壁板,所述外壁板层叠于所述内壁板的外侧以形成具有所述多层结构的所述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板包括多个筋条和连接板,多个所述筋条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相邻的两个筋条的一端合拢且另一端张开,张开的一端的两个筋条由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筋条和所述连接板间隔布置且依次相接,且所述连接板布置于所述外壁板的内侧并与外壁板的内侧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筋条之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流道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漏斗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条相互合拢的端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一定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的横截面呈沿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直线型、曲线型或折线型。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板还包括第一边板部和第二边板部,多个所述筋条设在所述第一边板部和所述第二边板部之间,且所述第一边板部和所述第二边板部分别与相邻的筋条相连并形成流道,且所述边板部与所述外壁板层叠并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板包括:
第一包边板,所述第一包边板与所述第一边板部相邻接并包覆所述内壁板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边板部;和
第二包边板,所述第二包边板与所述第二边板部相邻接并包覆所述内壁板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以及所述第一边板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边板与所述第一边板部相连的位置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包边板与所述第二边板部相连的位置具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包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配合,所述第二包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部配合,且所述外壁板的外表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外周的管壁的各处的厚度相同。
1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
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扁管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且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设有翅片,所述扁管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
CN201721287686.2U 2017-09-30 2017-09-30 扁管及换热器 Active CN207797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7686.2U CN207797842U (zh) 2017-09-30 2017-09-30 扁管及换热器
PCT/CN2018/107285 WO2019062701A1 (zh) 2017-09-30 2018-09-25 扁管及其成型方法和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7686.2U CN207797842U (zh) 2017-09-30 2017-09-30 扁管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7842U true CN207797842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5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87686.2U Active CN207797842U (zh) 2017-09-30 2017-09-30 扁管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784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701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及其成型方法和换热器
CN109595963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及换热器
CN110595248A (zh) * 2018-12-29 2019-12-20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换热管和换热器以及换热管的制造方法
WO2020073744A1 (zh) * 2018-10-11 2020-04-16 丹佛斯有限公司 管组件以及换热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701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及其成型方法和换热器
CN109595963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及换热器
WO2020073744A1 (zh) * 2018-10-11 2020-04-16 丹佛斯有限公司 管组件以及换热器
CN110595248A (zh) * 2018-12-29 2019-12-20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换热管和换热器以及换热管的制造方法
CN110595248B (zh) * 2018-12-29 2021-04-13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换热管和换热器以及换热管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97842U (zh) 扁管及换热器
JP3362611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該熱交換器の熱交換部材の製造方法
JP3631214B2 (ja) 熱交換器伝熱管
WO2015122185A1 (ja) プレートフィン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用コルゲート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WO2010119946A1 (ja) 構造体及び成形品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514470B2 (ja) 構造体及び成形品
US20040096628A1 (en) Composite panel, preferably of plastic,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N107907000A (zh) 空调换热器扁管及应用该扁管的换热器
JP5514471B2 (ja) 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42577B2 (en) Laminate type evaporator
CN109595963A (zh) 扁管及换热器
CN106152818A (zh) 换热片及其制作工艺
CN106594505A (zh) 宽幅长大薄壳不锈钢中空型材及其制造工艺
CN109604367A (zh) 变厚度折叠式微通道扁管的辊弯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103085285A (zh) 一种方便面碗的成型工艺及生产设备
CN110315805A (zh) 热塑性芯材和包括该热塑性芯材的设备
CN207991352U (zh) 空调换热器扁管及应用该扁管的换热器
WO2019062701A1 (zh) 扁管及其成型方法和换热器
TWI421175B (zh) 自行車輪圈之製造方法
CN203893723U (zh) 一种双向折叠六重管壁加强型散热管
US1029099A (en) Manufacture of radiator-tubes.
CN210501730U (zh) 一种具有多层芯材结构的钎焊复合铝板
CN218466812U (zh) 一种幕墙复合铝板结构
KR101724823B1 (ko) 고온 단열용 다층 복합 판재
CN203131404U (zh) 竹家具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