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5342U -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5342U
CN207795342U CN201721895131.6U CN201721895131U CN207795342U CN 207795342 U CN207795342 U CN 207795342U CN 201721895131 U CN201721895131 U CN 201721895131U CN 207795342 U CN207795342 U CN 207795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elimination
lower housing
upper shell
reinforcing rib
comm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51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志清
李泽状
张毅天
魏小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951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5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5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5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包括消声包本体,所述消声包本体为盒体,所述消声包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底部边缘设有翻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翻边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右端共同设有出气口,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夹角处共同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前排气系统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后排气系统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固定在汽车地板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可上或下翻转布置,采用横置和纵置等布置形式,降低布置空间和管路走向从而降低整车参数对排气系统的技术限制,有效提高消声包本体的共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上下面交互使用的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气系统连接发动机排气端,其主要功能为排放发动机尾气并降低噪声。排气系统由发动机舱前端延伸到车辆尾部,系统总长接近整车长度,其边界涵盖底盘下的众多零件,因此布置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布置空间的限制,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消声包布置方案通用性较差,不同车型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平台化实施困难,同时导致开发成本的上升,常规消声包进气口与出气口一般为平行布置,消声包上、下面不能互换使用,因此导致其共用性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上、下翻转布置,采用横置或纵置等布置形式的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包括消声包本体,所述消声包本体为盒体,所述消声包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底部边缘设有翻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翻边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右端共同设有出气口,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夹角处共同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前排气系统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后排气系统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固定在汽车地板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还可以是: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均设有两个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为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上壳体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与所述下壳体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上下对应。
所述第一加强筋内表面之间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内表面之间分别垂直设有内隔板,所述内隔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内表面连接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内表面连接,所述内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微穿孔。
所述内隔板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环形设置在所述内隔板一边,所述内隔板左右两侧设有凸起部。
所述内隔板上下两侧均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内隔板上下两侧的左右部。
所述上壳体外表面设有第一排水装置、第一字码标识、第一避让槽以及第一气流方向标识箭头,所述第一排水装置设在所述上壳体外表面左端中间处,所述第一字码标识设在所述上壳体第二加强筋右侧,所述第一气流方向标识箭头设在所述第一字码标识右侧,所述第一避让槽设在所述上壳体外表面右端上侧边夹角处。
所述下壳体外表面设有第二排水装置、第二字码标识、第二避让槽以及第二气流方向标识箭头,所述第二排水装置设在所述下壳体外表面左端上侧,所述第二字码标识设在所述第二加强筋右侧,所述第二气流方向标识箭头设在所述字码标识上,所述第二避让槽设在所述下壳体第二加强筋左侧。
所述第一排水装置或第二排水装置均为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内外的沉台式排水孔。
所述出气口上下接口至所述上壳体右端上边缘和所述下壳体右端下边缘的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一延伸面,所述出气口左右接口侧壁至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右端上下侧边缘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二延伸面,所述进气口上下接口至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夹角上边缘的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三延伸面,所述进气口左右接口侧壁至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上下侧边缘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四延伸面。
所述下壳体边缘上设有吊钩焊接凹槽,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吊钩焊接凹槽与吊钩固定连接在汽车地板下,所述吊钩焊接凹槽包括第一焊接凹槽、第二焊接凹槽和第三焊接凹槽,所述第一焊接凹槽设在所述下壳体左端边缘下侧,所述第二焊接凹槽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加强架下端左侧边缘上,所述第三焊接凹槽设在所述下壳体下边缘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包括消声包本体,所述消声包本体为盒体,所述消声包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底部边缘设有翻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翻边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右端共同设有出气口,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夹角处共同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前排气系统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后排气系统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固定在汽车地板下。这样,消声包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消声包本体整车呈扁平化结构,有利于满足整车底盘间隙及离地间隙要求,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右端共同设有出气口,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夹角处共同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前排气系统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后排气系统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采用非同轴式设置,实现消声包本体上或下翻转布置,可采用横置和纵置等布置形式,降低布置空间和管路走向从而降低整车参数对排气系统的技术限制,有效提高消声包本体的共用型,同时有利于平衡排气系统采用横置或纵置所述消声包本体时布置方案时的管路平顺形,有利于满足弯管制造工艺要求的同时平衡排气背压性能。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为冲压件,提高上壳体和下壳体刚性的同时降低重量,重复精度高,实现规格一致,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消声包本体可上或下翻转布置,采用横置和纵置等布置形式,降低布置空间和管路走向从而降低整车参数对排气系统的技术限制,有效提高消声包本体的共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上壳体和下壳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上壳体外表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下壳体外表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的沉台式排水孔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的内隔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出气口球体延伸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吊钩焊接凹槽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吊钩焊接凹槽第一方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吊钩焊接凹槽第二方案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吊钩焊接凹槽第三方案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与排气系统纵置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共用型消声包装置与排气系统横置连接示意图。
图号说明
1…上壳体 2…下壳体 3…进气口
4…出气口 5…翻边 6…第一加强筋
7…第二加强筋 8…内隔板 9…微穿孔
10…第三加强筋 11…凸起部 12…过水孔
13…第一字码标识 14…第一避让槽
15…第一气流方向标识箭头 16…第一排水装置
17…球体状第一延伸面 18…球体状第二延伸面
19…第一焊接凹槽 20…第二焊接凹槽 21…第三焊接凹槽
22…吊钩加强架 23…吊钩加强板 24…吊钩
25…前排气系统 26…第二字码标识 27…第二避让槽
28…第二气流方向标识箭头 29…第二排水装置
30…沉台式排水孔 31…后排气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13所示,包括消声包本体,所述消声包本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底部边缘设有翻边5,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通过所述翻边5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右端共同设有出气口4,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左端下侧边夹角处共同设有进气口3,所述进气口3与前排气系统25连通,所述出气口4与后排气系统31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固定在汽车地板下。具体而言,消声包本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消声包本体整车呈扁平化结构,有利于满足整车底盘间隙及离地间隙要求,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右端共同设有出气口4,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左端下侧边夹角处共同设有进气口3,所述进气口3与前排气系统25连通,所述出气口4与后排气系统31连通,所述进气口3和所述出气口4采用非同轴式设置,实现消声包本体上或下翻转布置,可采用横置和纵置等布置形式,降低布置空间和管路走向从而降低整车参数对排气系统的技术限制,有效提高消声包本体的共用型,同时有利于平衡排气系统采用横置或纵置所述消声包本体时布置方案时的管路平顺形,有利于满足弯管制造工艺要求的同时平衡排气背压性能。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为冲压件,提高上壳体1和下壳体2刚性的同时降低重量,重复精度高,实现规格一致,提高生产效率。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通过所述翻边5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消声包本体可上或下翻转布置,采用横置和纵置等布置形式,降低布置空间和管路走向从而降低整车参数对排气系统的技术限制,有效提高消声包本体的共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1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上均设有两个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为第一加强筋6和第二加强筋7,所述第一加强筋6和所述第二加强筋7分别与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连接,所述上壳体1第一加强筋6和第二加强筋7与所述下壳体2第一加强筋6和第二加强上下对应。这样,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均设有两个加强筋,提高消声包本体上下壳体面模态,改善NVH性能的同时为消声包本体提供足够的张紧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消声包本体总成的外壳体面模态,改善NVH性能。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加强筋6内表面之间和所述第二加强筋7内表面之间分别垂直设有内隔板8,所述内隔板8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6内表面连接和所述第二加强筋7内表面连接,所述内隔板8上均匀分布有微穿孔9。这样,所述内隔板8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筋6内表面之间和所述第二加强筋7内表面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隔板8上均匀分布有微穿孔9,气流通过所述微穿孔9进行控流后进入空腔,逐级改善原气流的声频,具有阻力损失小,进一步降低噪音,所述加强筋内表面有利于内隔板8的安装。还可以所述微穿孔9直径为3.5mm。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隔板8设有第三加强筋10,所述第三加强筋10环形设置在所述内隔板8一边,所述内隔板8左右两侧设有凸起部11。这样,所述内隔板8一边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0,进一步提高内隔板8的面膜态以及改善NVH性能,所述内隔板8左右两侧设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有效填充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可拆卸固定时在壳体内形成的三角区域,有效避免形成口哨声等NVH异响问题。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隔板8上下两侧均设有过水孔12,所述过水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内隔板8上下两侧的左右部。这样,所述过水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内隔板8上下两侧的左右部,采用竖向轴线错开布置,利于消声包本体翻转使用时消声板内部底部均有过水孔12,满足其内部冷凝水的流动和排出,保证总有过水孔12位于消声包本体底部最低处,满足在整体上消声包本体倾斜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1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壳体1外表面设有第一排水装置16、第一字码标识13、第一避让槽14以及第一气流方向标识箭头15,所述第一排水装置16设在所述上壳体1外表面左端中间处,所述第一字码标识13设在所述上壳体1第二加强筋7右侧,所述第一气流方向标识箭头15设在所述第一字码标识13右侧,所述第一避让槽14设在所述上壳体1外表面右端上侧边夹角处。这样,所述上壳体1外表面设有第一排水装置16、第一字码标识13、第一避让槽14以及第一气流方向标识箭头15,所述上壳体1的第一避让槽14设在所述上壳体1外表面右端上侧边夹角处,以匹配不同车型底盘的避让要求,上壳体1外表面的第一字码标识13冲压面同时是对后防撞梁安装接头位置的避让槽,有利于实现消声包本体的扁平化设计以满足消声包本体与车体的间隙要求及整车离地间隙对消声包本体高度要求,上壳体1横置或纵置使用时能满足环保法规及制造工艺对消声包本体底部标识的要求,使消声包本体的应用潜力得到扩展,共用性得到提高。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壳体2外表面设有第二排水装置29、第二字码标识26、第二避让槽27以及第二气流方向标识箭头28,所述第二排水装置29设在所述下壳体2外表面左端上侧,所述第二字码标识26设在所述第二加强筋7右侧,所述第二气流方向标识箭头28设在所述第二字码标识26上,所述第二避让槽27设在所述下壳体2第二加强筋7左侧。这样,下壳体2外表面设有第二排水装置29、第二字码标识26、第二避让槽27以及第二气流方向标识箭头28,所述下壳体2可横置或纵置使用时能满足环保法规及制造工艺对消声包本体底部标识的要求,使消声包本体的应用潜力得到扩展,共用性得到提高。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排水装置16或第二排水装置29均为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内外的沉台式排水孔30。这样,所述排水装置为沉台式排水孔30,有利于减少消声包本体内部冷凝水的蓄积,从而提高消声包本体耐腐蚀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1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出气口4上下接口至所述上壳体1右端上边缘和所述下壳体2右端下边缘的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一延伸面17,所述出气口4左右接口侧壁至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右端上下侧边缘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二延伸面18,所述进气口3上下接口至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左端下侧边夹角上边缘的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三延伸面,所述进气口3左右接口侧壁至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左端下侧边上下侧边缘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四延伸面。这样,所述出气口4通过球体状第一延伸面17和球体状第二延伸面18设计,利于改善冲压工艺的同时减少应力,提高连接处的疲劳寿命,所述进气口3通过球体状第三延伸面和球体状第四延伸面设计,利于改善冲压工艺的同时减少应力,提高连接处的疲劳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13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下壳体2边缘上设有吊钩焊接凹槽,所述下壳体2通过所述吊钩焊接凹槽与吊钩24固定连接在汽车地板下,所述吊钩焊接凹槽包括第一焊接凹槽19、第二焊接凹槽20和第三焊接凹槽21,所述第一焊接凹槽19设在所述下壳体2左端边缘下侧,所述第二焊接凹槽20设在所述下壳体2上的第二加强架下端左侧边缘上,所述第三焊接凹槽21设在所述下壳体2下边缘右侧。这样,所述吊钩焊接凹槽有利于布置吊钩24,通过该吊钩焊接凹槽可以进行多种技术方案的吊钩24设计,吊钩24可以同时焊接在所述下壳体2翻边5及所述吊钩焊接凹槽内,满足吊钩24与消声包整体连接性能,如图9所示,所述吊钩24中部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焊接凹槽20内,所述吊钩24末端固定在所述消声包本体翻边5上。还可以如图10所示,吊钩24末端焊接在下壳体2翻边5上,通过吊钩加强架22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焊接凹槽19内,所述吊钩加强架22另一端与所述吊钩24中上部焊接连接,通过吊钩加强架22固定,提高吊钩24强度,从而提高吊钩24的隔振性能。还可以如图11所示,所述吊钩24末端通过吊钩加强板23焊接在第二焊接凹槽20内,通过吊钩加强架22固定,所述吊钩加强架22设有凹槽,所述吊钩24末端固定在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加强吊钩24与第二焊接凹槽20焊接强度,从而提高吊钩24的隔振性能。还可以所述第一焊接凹槽19、所述第二焊接凹槽20和所述第三焊接凹槽21适应其他车型吊钩固定连接方式。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声包本体,所述消声包本体为盒体,所述消声包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底部边缘设有翻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翻边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右端共同设有出气口,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夹角处共同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前排气系统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后排气系统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固定在汽车地板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均设有两个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为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上壳体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与所述下壳体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上下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内表面之间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内表面之间分别垂直设有内隔板,所述内隔板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内表面连接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内表面连接,所述内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微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环形设置在所述内隔板一边,所述内隔板左右两侧设有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上下两侧均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内隔板上下两侧的左右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外表面设有第一排水装置、第一字码标识、第一避让槽以及第一气流方向标识箭头,所述第一排水装置设在所述上壳体外表面左端中间处,所述第一字码标识设在所述上壳体第二加强筋右侧,所述第一气流方向标识箭头设在所述第一字码标识右侧,所述第一避让槽设在所述上壳体外表面右端上侧边夹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外表面设有第二排水装置、第二字码标识、第二避让槽以及第二气流方向标识箭头,所述第二排水装置设在所述下壳体外表面左端上侧,所述第二字码标识设在所述第二加强筋右侧,所述第二气流方向标识箭头设在所述字码标识上,所述第二避让槽设在所述下壳体第二加强筋左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装置或第二排水装置均为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内外的沉台式排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上下接口至所述上壳体右端上边缘和所述下壳体右端下边缘的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一延伸面,所述出气口左右接口侧壁至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右端上下侧边缘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二延伸面,所述进气口上下接口至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夹角上边缘的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三延伸面,所述进气口左右接口侧壁至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上下侧边缘延伸面均为球体状第四延伸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边缘上设有吊钩焊接凹槽,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吊钩焊接凹槽与吊钩固定连接在汽车地板下,所述吊钩焊接凹槽包括第一焊接凹槽、第二焊接凹槽和第三焊接凹槽,所述第一焊接凹槽设在所述下壳体左端边缘下侧,所述第二焊接凹槽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加强架下端左侧边缘上,所述第三焊接凹槽设在所述下壳体下边缘右侧。
CN201721895131.6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Active CN207795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5131.6U CN20779534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5131.6U CN20779534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5342U true CN207795342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9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5131.6U Active CN20779534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53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980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980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95342U (zh)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CN203614425U (zh) 压缩机
CN20587171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CN109989804A (zh)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CN209467222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
CN203499770U (zh) 一种轿车用消声器
CN201198328Y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
CN206234019U (zh) 一种轻型汽车用空滤器进气连接管总成
CN214499270U (zh) 进气歧管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3962087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CN205135771U (zh) 排气管总成及汽车
CN209704850U (zh) 一种车用空调压缩机壳体结构
CN208962857U (zh) 发动机前悬置及其车辆
CN205344429U (zh) 用于空调机安装的支架
CN205315158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
CN218913095U (zh) 一种车用空气压缩机
CN209671108U (zh) 一种用于具有脉冲气流管路上的消音器
CN215370748U (zh) 一种减震器下脚
CN207225070U (zh) 一种后消排气吊钩结构
CN213331249U (zh) 一种后消排气管吊耳
CN216950626U (zh) 一种轻型载货车的进气扁管总成
CN216381659U (zh) 一种滚塑尼龙降噪增压器进气管
CN203547902U (zh) 三轮车立式不锈钢水箱组件
CN214499246U (zh) 发动机的缸体、发动机以及车辆
CN20251835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装饰板的进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