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6938U -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6938U
CN207716938U CN201721881777.9U CN201721881777U CN207716938U CN 207716938 U CN207716938 U CN 207716938U CN 201721881777 U CN201721881777 U CN 201721881777U CN 207716938 U CN207716938 U CN 207716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stove pipe
cavity
pip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17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叶挺
黄建清
王传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YARE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YARE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YARE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YARE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817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6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6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6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蓄热室、燃烧室,所述的蓄热室的第一进气端将挤出机内的气体引入到蓄热室中;所述的蓄热室底部设有第一排气端,且蓄热室的外壳内设有第一保温腔,所述的第一保温腔内设有第一加热气管;所述的蓄热室的蓄热内腔内设有多块吸热板;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的第一加热进气端与气泵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的第一加热出气端与第二加热气管的第二加热进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一风机的出气口与第二风管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二风管还与补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的补气管另一端与第二风机出气端连通;第二风机用于为第二风管内的气体提供氧气;所述的第二风管另一端进入燃烧室的燃烧内腔中。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绒面铝塑复合板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此生产设备的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铝塑复合板在生产过程中,其生产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热气,且这些热气中含有大量高分子有机物,如果将这些热气直接排放,不但会造成热能的损失,还会在成环境污染。
在与本案同日申报的名为:一种绒面铝塑复合板、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记载了绒面铝塑复合板的生产设备,而本案中主要是要提供一种基于该生产设备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用于回收热量,处理有机废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蓄热室、燃烧室,所述的蓄热室的第一进气端与挤出机的加热装置、挤出装置,或喷漆机连通,用于将挤出机内的气体引入到蓄热室中;
所述的蓄热室底部设有第一排气端,且蓄热室的外壳内设有第一保温腔,所述的第一保温腔内设有第一加热气管,且第一保温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的蓄热室的蓄热内腔内设有多块吸热板,所述的吸热板间隔分布在蓄热内腔中,且两个相邻的吸热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气通槽和第二导气通槽,所述的第一导气通槽和第二导气通槽分别设置在吸热板上下两端;
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穿过吸热板内部且所述的吸热板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
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的第一加热进气端与气泵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的第一加热出气端与第二加热气管的第二加热进气端连通;
所述的第一排气端可通过第一风管与第一风机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风机的出气口与第二风管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二风管还与补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的补气管另一端与第二风机出气端连通;第二风机用于为第二风管内的气体提供氧气;
所述的第二风管另一端进入燃烧室的燃烧内腔中且进入燃烧室中的部分上设有与第二风管的第二内管连通的燃烧孔,所述的燃烧孔附近设有点火针,所述的点火针与点火器连接,用于点燃从燃烧孔冒出的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燃烧孔上方设有盘旋而下的第三加热气管,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进气端与第二加热气管出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二加热气管设置在燃烧室外壳的第二保温腔中,所述的第二保温腔中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的第三加热出气端与吹干器或烘干机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与吹干器的吹干内腔通过第一连接气管连通,所述的吹干器上还设有数个与吹干内腔连通的吹气孔,所述的吹气孔用于向铝板表面吹气,以使铝板表面烘干;
吹干器与烘干机之间设有牵引辊,烘干机右侧也设有牵引辊,所述的牵引辊用于输送铝板;
所述的烘干机内设有烘干间隙,所述的烘干间隙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热腔和第二导热腔;所述的第一导热腔和第二导热腔内部结构一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导热腔内设有第四加热气管,所述的第四加热气管的第四加热进气端与第三加热气管连通,所述的第四加热气管的第四加热出气端与气泵进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导热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系统能够将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有机废气等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能耗又防止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蓄热室B100、燃烧室B200,所述的蓄热室B100的第一进气端B101与挤出机的加热装置、挤出装置,或喷漆机等连通,用于将挤出机内的气体引入到蓄热室中;
所述的蓄热室B100底部设有第一排气端B102,且蓄热室的外壳内设有第一保温腔B110,所述的第一保温腔B110内设有第一加热气管B300,且第一保温腔B110内填充有相变材料B500;
所述的蓄热室B100的蓄热内腔B120内设有多块吸热板B400,所述的吸热板B400间隔分布在蓄热内腔B120中,且两个相邻的吸热板B400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气通槽B401和第二导气通槽B402,所述的第一导气通槽和第二导气通槽分别设置在吸热板上下两端;
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B300穿过吸热板内部且所述的吸热板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
使用时,从挤出机内进入的气体还具有很高的温度,其在蓄热室内不断转向通过会使其热量被吸热板、相变材料吸收,吸热板、相变材料吸收热量后会加热第一加热气管内的气体;第一加热气管内的气体可以引出至烘干机使用。
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B300的第一加热进气端B301与气泵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B300的第一加热出气端B302与第二加热气管B310的第二加热进气端连通;
所述的第一排气端B102可通过第一风管B330与第一风机B610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风机B610的出气口与第二风管B350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二风管B350还与补气管B340一端连通,所述的补气管B340另一端与第二风机B620出气端连通;
第二风机用于为第二风管内的气体提供氧气;
所述的第二风管B350另一端进入燃烧室B200的燃烧内腔B202中且进入燃烧室B200中的部分上设有与第二风管B350的第二内管B351连通的燃烧孔B352,所述的燃烧孔B352附近设有点火针B630,所述的点火针与点火器连接,用于点燃从燃烧孔B352冒出的气体;
由于挤出机、喷漆机等内部引入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点火针引燃的作用下,其会燃烧;
所述的燃烧孔B352上方设有盘旋而下的第三加热气管B320,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B320进气端与第二加热气管B310出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二加热气管B310设置在燃烧室外壳的第二保温腔B201中,所述的第二保温腔B201中填充有相变材料B500;
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B320的第三加热出气端B321与吹干器B730或烘干机B700连通,具体地,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B320与吹干器B730的吹干内腔B731通过第一连接气管B740连通,所述的吹干器B730上还设有数个与吹干内腔连通的吹气孔B732,所述的吹气孔B732用于向铝板B900表面吹气,以使铝板表面烘干;
吹干器B730与烘干机B700之间设有牵引辊B720,烘干机右侧也设有牵引辊B720,所述的牵引辊用于输送铝板;
所述的烘干机B700内设有烘干间隙B710,所述的烘干间隙B710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热腔B701和第二导热腔B702;
所述的第一导热腔B701和第二导热腔B702内部结构一样,所述的第一导热腔B701内设有第四加热气管B800,所述的第四加热气管B800的第四加热进气端B810与第三加热气管B320连通,所述的第四加热气管B800的第四加热出气端B820与气泵进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导热腔B701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使用时,可以将第一加热气管、第二加热气管、第三加热气管内的气体引出至需要加热的装置,或引入烘干机内。热气体通过第四加热气管加热第一导热腔B701和第二导热腔B702内的相变材料B500,从而使相变材料升温以对烘干间隙中的铝板进行烘干,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可以选在油漆烘干的最佳温度,这样就能保证烘干间隙中的烘干温度适中处于恒温且最佳温度的状态。
本余热回收系统通过余热回收、高分子废气的燃烧来重复供热,一方面能够大大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还能够防止污染气体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热室和燃烧室可以间隔设置多个为一组,这种设计有利于热量的充分回收和废气的充分燃烧,当然,也可以设置多组串联使用。
进一步地,燃烧室内始终保持750℃以上的高温,可确保有机废气充分燃烧,处理率达98%。充分燃烧后的高温清洁尾气,经过一级级的蓄热室,进行余热回收利用。
具体处理方式如下:废气先经第一个蓄热室,二次预热新风,将新风温度提高至450℃左右,送入烘干机,固化涂层;
2,经第二个蓄热室,将烘干机排放出来的具有一定温度的有机废气,预热至550℃左右,送入燃烧室内充分燃烧;
3,经第三个蓄热室,一次预热新风,将新风温度提高至350℃左右,再进入第一个蓄热室进行二次余热;
4,经第四个蓄热室,将新空气预热至160℃左右,送入烘干机,烘干经脱脂、化成、清洗后的铝卷材;
5,经第五个蓄热室,将新鲜自来水加热到近100℃,作为员工生活用热水
或直接通入PE料旋转烘干炉,将上料前PE粒子充分烘干达标,随时备用。
最终需要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排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蓄热室、燃烧室,所述的蓄热室的第一进气端与挤出机的加热装置、挤出装置,或喷漆机连通,用于将挤出机内的气体引入到蓄热室中;
所述的蓄热室底部设有第一排气端,且蓄热室的外壳内设有第一保温腔,所述的第一保温腔内设有第一加热气管,且第一保温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的蓄热室的蓄热内腔内设有多块吸热板,所述的吸热板间隔分布在蓄热内腔中;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穿过吸热板内部且所述的吸热板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
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的第一加热进气端与气泵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加热气管的第一加热出气端与第二加热气管的第二加热进气端连通;
所述的第一排气端可通过第一风管与第一风机进气口连通,所述的第一风机的出气口与第二风管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二风管还与补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的补气管另一端与第二风机出气端连通;第二风机用于为第二风管内的气体提供氧气;
所述的第二风管另一端进入燃烧室的燃烧内腔中且进入燃烧室中的部分上设有与第二风管的第二内管连通的燃烧孔,所述的燃烧孔附近设有点火针,所述的点火针与点火器连接,用于点燃从燃烧孔冒出的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燃烧孔上方设有盘旋而下的第三加热气管,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进气端与第二加热气管出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二加热气管设置在燃烧室外壳的第二保温腔中,所述的第二保温腔中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的第三加热出气端与吹干器或烘干机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加热气管与吹干器的吹干内腔通过第一连接气管连通,所述的吹干器上还设有数个与吹干内腔连通的吹气孔,所述的吹气孔用于向铝板表面吹气,以使铝板表面烘干;
吹干器与烘干机之间设有牵引辊,烘干机右侧也设有牵引辊,所述的牵引辊用于输送铝板;
所述的烘干机内设有烘干间隙,所述的烘干间隙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热腔和第二导热腔;所述的第一导热腔和第二导热腔内部结构一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导热腔内设有第四加热气管,所述的第四加热气管的第四加热进气端与第三加热气管连通,所述的第四加热气管的第四加热出气端与气泵进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导热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两个相邻的吸热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气通槽和第二导气通槽,所述的第一导气通槽和第二导气通槽分别设置在吸热板上下两端。
CN201721881777.9U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07716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1777.9U CN207716938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1777.9U CN207716938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6938U true CN207716938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50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1777.9U Active CN207716938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69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7992A (zh) * 2017-12-28 2018-06-08 雅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绒面铝塑复合板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7992A (zh) * 2017-12-28 2018-06-08 雅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绒面铝塑复合板及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8174A (zh) 一种利用有机废气燃烧加热的烘箱干燥系统
CN103575085B (zh) 一种涂布机排放的有机废气燃烧处理及烘干加热联合装置
CN204554840U (zh) 一种工业废气燃烧装置
CN104121591A (zh) 一种节能高效焚烧炉
CN207147079U (zh) 一种利用有机废气燃烧加热的烘箱干燥系统
CN207716938U (zh)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CN206310878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烘干装置
CN204717700U (zh) 一种废气处理设备
CN106679174A (zh) 高温热风炉
CN207422234U (zh) 一种可以回收热量式的垃圾焚烧炉
CN105864803B (zh) 一种直燃式废气处理及热能利用系统和利用方法
CN204421052U (zh) 一种余热回收炉
CN203718790U (zh) 一种利用船用焚烧炉烟气余热烘干船舶垃圾的装置
CN203980296U (zh) 一种节能焚烧炉的交错蓄热装置
CN207662218U (zh) 熔铝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7452485U (zh) 一种纺织用环保定型机
CN201385389Y (zh) 天然橡胶蒸汽烘干炉
CN205241477U (zh) 污泥余热利用干燥装置
CN205364355U (zh) 一种节能减排烘箱的发泡烘干装置
CN203980301U (zh) 一种节能高效焚烧炉
CN207881214U (zh) 有机热载体炉
CN106642151A (zh) 一种无污染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设备
CN208967773U (zh) 一种环保锅炉系统
CN208884191U (zh) 稳定型超导热体式烫光辊
CN207146412U (zh) 一种节能热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