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5998U - 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05998U
CN207705998U CN201820034388.0U CN201820034388U CN207705998U CN 207705998 U CN207705998 U CN 207705998U CN 201820034388 U CN201820034388 U CN 201820034388U CN 207705998 U CN207705998 U CN 207705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ntroller
casing
rear end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43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程亮
王阳
李磊
陆细彪
刘海
杨凯
陈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 Electric Moto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 Electric Moto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 Electric Moto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 Electric Moto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43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05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05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05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定子,转子,转轴,控制器和轴承;控制器与后端盖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控制器设有注油口,控制器和后端盖贯穿有进油孔,后端盖内壁形成有由边缘指向中心的油路,转轴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油道,转轴两端侧壁分别贯穿有出油孔,机壳内壁与定子之间形成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一端与进油孔连通,另一端与后端盖的油路连通;油路与转轴的油道连通,机壳内壁的底部设有集油槽,机壳还设有与集油槽连通的排油孔,冷却油依次经过控制器,冷却流道,油路,油道和集油槽,并从排油孔排出。它的优点是冷却油能够将机壳内和控制器内的热量带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一般由转子,定子,转轴,散热风扇和机壳组成,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散热风扇和外壳散发,这种散热方式对电机的外表散热效果比较好,但是对于电机内部的高发热部件,如转子,转轴和轴承,这些部件产生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同时,为了增加转轴与轴承之间的润滑效果,需要不定期的对转轴的轴承加入润滑油,由于轴承安装在机壳内,因此很难加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定子,转子,转轴,控制器,以及用于支撑转轴的轴承;所述机壳的一端与前端盖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后端盖密封连接,控制器与后端盖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机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有注油口,所述控制器和后端盖贯穿有进油孔;所述后端盖内壁形成有由边缘指向中心的油路,所述转轴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油道,所述油道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转轴两端侧壁分别贯穿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靠近轴承且与油道连通,所述机壳内壁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与定子之间形成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一端与进油孔连通,另一端与油路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路的出油孔与转轴的油道的开口端连通,所述机壳内壁的底部设有集油槽,机壳还设有与集油槽连通的排油孔,冷却油依次经过控制器,冷却流道,油路,油道和集油槽,并从排油孔排出。
一种优选方案是冷却流道包括两路分流道,分流道为由机壳内壁的顶部向底部延伸的迂回凹槽,油路的数量为两个,分流道的一端与注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油路的进油口连通。
一种优选方案是前端盖或后端盖的内壁延伸有挡油环,挡油环套于轴承外且挡油环的宽度不小于轴承宽度。
一种优选方案是后端盖内壁中心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套于油道内,另一端与油路的出油口连通。
一种优选方案是机壳内壁设有密封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进油孔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流道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机壳与后端盖为一体式结构。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冷却油从注油口流入控制器内,冷却油对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带走,之后冷却油进入冷却流道,冷却油沿着冷却流道流向油路,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油对定子和转子起到冷却作用,之后,冷却油经油路流向转轴中心的油道,转轴在旋转过程时,油道内的冷却油沿着出油孔被甩出,部分甩出的冷却油渗透至转轴和轴承之间,因此能够对转轴和轴承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冷却后或润滑后的冷却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集油槽,集油槽内的冷却油经排油孔排出;由于冷却油依次经过控制器,机壳的冷却流道,油路,油道,集油槽,最终从排油孔排出,因此冷却油能够很好的将控制器内元器件,机壳内转子,转轴和轴承产生的热量带出,同时冷却油能够很好对对轴承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热量产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剖视;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包括机壳100,前端盖200,后端盖300,定子900,转子600,转轴500,控制器800,以及用于支撑转轴500的轴承700。如图2和图3所示,机壳100的一端与前端盖200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后端盖300密封连接,后端盖300另一侧面与控制器800固定连接。机壳100、前端盖200和后端盖300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控制器800设有注油口801,所述控制器800和后端盖300分别贯穿有进油孔802。后端盖300内壁形成有由边缘指向中心的油路301,转轴500 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油道401,油道401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转轴500两端侧壁分别贯穿有出油孔402,出油孔402靠近轴承700 且与油道401连通,机壳100内壁设有凹槽,且凹槽与定子900之间形成冷却流道102,冷却流道102一端与进油孔802连通,另一端与油路301的进油口302连通;油路301的出油口303与转轴500的油道401的的开口端连通,机壳100内壁的底部设有集油槽103,冷却油依次经过控制器800,冷却流道102,油路301,油道401和集油槽103并从排油孔101排出。
如图1至图6所示,冷却油从注油口801进入控制器800,冷却油带走控制器800内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之后经过进油孔802流入冷却流道102,冷却油沿着冷却流道102流向油路301,冷却流道102内的冷却油对定子900和转子600起到冷却作用,之后,冷却油经油路301流向转轴500中心的油道401,转轴500在旋转过程时,油道401内的冷却油沿着出油孔402被甩出,部分甩出的冷却油渗透至转轴500和轴承700之间,因此能够对转轴500和轴承700 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冷却后或润滑后的冷却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集油槽103,集油槽103内的冷却油经排油孔101排出。由于冷却油依次经过控制器800,机壳100的冷却流道102,油路301,油道401和集油槽103,最终从排油孔101排出,因此冷却油能够很好的将控制器800内元器件,机壳100内转子600,转轴500和轴承700产生的热量带出,同时冷却油能够很好对对轴承700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热量产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6所示,冷却流道102包括两路分流道,分流道为由机壳 100内壁的顶部向底部延伸的迂回凹槽,油路301的数量为两个,分流道的一端与进油孔802连通,另一端与油路301的进油口302连通,迂回凹槽增加了分流道的行程,能够更好的起到冷却作用。为使得分流道内的冷却油能更顺畅的流向油路301,在机壳100内壁设有集油路104,集油路104用于连接分流道与油路301。
如图1至图6所示,前端盖200或后端盖300的内壁延伸有挡油环305,挡油环305套于轴承700外且挡油环305的宽度不小于轴承700宽度。转轴500在旋转过程时,油道401内的冷却油沿着出油孔402被甩出,部分甩出的冷却油渗透至转轴500和轴承700之间,部分冷却油被挡油环30 挡住,使得冷却油流向集油槽103。
如图1至图6所示,后端盖300内壁中心设有连接管306,连接管306 的一端套于油道401内,另一端与油路301的出油口303连通。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300与机壳100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机壳100内壁设有密封的连接槽105,所述连接槽 105的一端与进油孔802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流道10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机壳100与后端盖300为一体式结构。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定子,转子,转轴,控制器,以及用于支撑转轴的轴承;所述机壳的一端与前端盖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后端盖密封连接,控制器与后端盖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机壳、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有注油口,所述控制器和后端盖贯穿有进油孔;所述后端盖内壁形成有由边缘指向中心的油路,所述转轴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油道,所述油道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转轴两端侧壁分别贯穿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靠近轴承且与油道连通,所述机壳内壁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与定子之间形成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一端与进油孔连通,另一端与油路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路的出油孔与转轴的油道的开口端连通,所述机壳内壁的底部设有集油槽,所述机壳还设有与集油槽连通的排油孔,冷却油依次经过控制器,冷却流道,油路,油道和集油槽,并从排油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包括两路分流道,所述分流道为由机壳内壁的顶部向底部延伸的迂回凹槽,所述油路的数量为两个,分流道的一端与注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油路的进油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或后端盖的内壁延伸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套于轴承外且挡油环的宽度不小于轴承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内壁中心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套于油道内,另一端与油路的出油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壁设有密封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进油孔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流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与后端盖为一体式结构。
CN201820034388.0U 2018-01-08 2018-01-08 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Active CN207705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4388.0U CN207705998U (zh) 2018-01-08 2018-01-08 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4388.0U CN207705998U (zh) 2018-01-08 2018-01-08 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05998U true CN207705998U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3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4388.0U Active CN207705998U (zh) 2018-01-08 2018-01-08 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059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7940A (zh) * 2019-12-24 2021-03-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冷却结构、驱动组件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7940A (zh) * 2019-12-24 2021-03-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冷却结构、驱动组件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66245B2 (ja) 油水二重冷却の電気駆動アセンブリ及び新エネルギー自動車
CN207039387U (zh) 油冷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05090121B (zh) 用于吸油烟机的蜗壳
CN207677552U (zh) 电机水冷结构
CN207705998U (zh) 电机与控制器一体机冷却装置
CN105091057B (zh) 吸油烟机
JP2015132196A (ja) 圧縮機
CN205991648U (zh) 用于冰箱的制冰机和冰箱
CN106655632A (zh) 一种油冷回路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系统及汽车
CN108933497A (zh) 冷却电机
CN206727796U (zh) 冷却电机
CN207664819U (zh) 外导管连接电机与控制器的一体机冷却装置
CN207039388U (zh) 多冷却通道冷却道电机
CN207664778U (zh) 多通道循环冷却电机
WO2017063595A1 (zh) 减速器及其壳体
CN107994709A (zh) 电机转轴及蒸发冷却轴式油冷电机
JP6597744B2 (ja) 油分離器
CN111006523A (zh) 一种乳制品冷却装置以及冷却方法
CN208703073U (zh) 减速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705912U (zh) 电机转轴及蒸发冷却轴式油冷电机
CN207664818U (zh) 带视油窗的油冷电机
CN208339432U (zh) 食物料理机排风通道结构
CN105736369B (zh) 叶片式压缩机
CN107591943A (zh) 破壁机的电机散热结构
CN208241526U (zh) 一种新型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