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0488U -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70488U CN207670488U CN201721699056.6U CN201721699056U CN207670488U CN 207670488 U CN207670488 U CN 207670488U CN 201721699056 U CN201721699056 U CN 201721699056U CN 207670488 U CN207670488 U CN 2076704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ft steering
- link slot
- arm
- steering section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包括左转向节,所述左转向节的正中间设置有轴承连接槽,所述轴承连接槽的圆周上设置有环形加强筋,所述轴承连接槽上还设置有加油孔,所述轴承连接槽的一侧设置有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摇臂上设置有转向摇臂连接孔。通过在左转向节的轴承连接口上设置环形加强筋,可为汽车左转时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力,减轻了轴承连接口出左转向节的压力负担,使得左转向节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并降低了左转向节断裂的情况发生;通过在左转向节的轴承连接口处设置一个加油孔,只需从加油孔处即可完成对万向节生物润滑油的添加,不需将万向节拆卸下来了,方便了操作,节约了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又称“羊角”,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转向节通过三个衬套和两个螺栓与车身相连,并通过法兰盘的制动器安装孔与制动系统相连。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转向节上的振动,是我们分析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计算时利用已有的整车模型,对整车施加4G的重力加速度,算出转向节三个衬套中心点和两个螺栓安装孔中心点的支反力作为施加载荷,并约束法兰盘连接制动系统端面上所有结点的自由度。
现有技术的左转向节存在以下问题:1、在汽车急左转弯时,左转向节内受力急剧增大,尤其是轴承连接处可能会发生断裂的情况,安全保障还未做到位;2、左转向节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向轴承连接处加润滑油,此时需将轴承卸下来再加油,操作十分不便,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左转向节轴承连接处可能会发生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包括左转向节,所述左转向节的正中间设置有轴承连接槽,所述轴承连接槽的圆周上设置有环形加强筋,所述轴承连接槽上还设置有加油孔,所述轴承连接槽的一侧设置有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摇臂上设置有转向摇臂连接孔,所述轴承连接槽远离转向摇臂的另一侧设置有避震器连接臂,所述避震器连接臂上安装有上避震器连接孔和下避震器连接孔,所述上避震器连接孔安装在下避震器连接孔的一侧,所述轴承连接槽的背部设置有减震筒连接臂,所述减震筒连接臂上设置有减震筒连接孔,所述轴承连接槽远离减震筒连接臂的另一侧设置有刹车卡钳安装臂和横向摇臂,所述刹车卡钳安装臂与横向摇臂相邻,所述刹车卡钳安装臂上设置有刹车卡钳连接孔,所述横向摇臂上设置有横向摇臂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环形加强筋与轴承连接槽的连接方式为内嵌。
优选的,所述加油孔与轴承连接槽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轴承连接槽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槽与轴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向摇臂、减震筒连接臂、避震器连接臂、刹车卡钳安装臂和横向摇臂与轴承连接槽均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避震器连接孔与下避震器连接孔的直径相同均为一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转向节的轴承连接口上设置环形加强筋,可为汽车左转时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力,减轻了轴承连接口出左转向节的压力负担,使得左转向节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并降低了左转向节断裂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转向节的轴承连接口处设置一个加油孔,只需从加油孔处即可完成对万向节生物润滑油的添加,不需将万向节拆卸下来了,方便了操作,节约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1、转向摇臂连接孔;2、转向摇臂;3、轴承连接槽;4、减震筒连接臂;5、减震筒连接孔;6、左转向节;7、避震器连接臂;8、刹车卡钳连接孔;9、刹车卡钳安装臂;10、加油孔;11、环形加强筋;12、横向摇臂;13、横向摇臂连接孔;14、上避震器连接孔;15、下避震器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包括左转向节6,左转向节6的正中间设置有轴承连接槽3,轴承连接槽3的圆周上设置有环形加强筋11,环形加强筋11与轴承连接槽3的连接方式为内嵌,轴承连接槽3上还设置有加油孔10,加油孔10与轴承连接槽3为一体式结构,轴承连接槽3中设置有轴承,轴承连接槽3与轴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轴承连接槽3的一侧设置有转向摇臂2,转向摇臂2上设置有转向摇臂连接孔1,轴承连接槽3远离转向摇臂2的另一侧设置有避震器连接臂7,避震器连接臂7上安装有上避震器连接孔14和下避震器连接孔15,上避震器连接孔14安装在下避震器连接孔15的一侧,上避震器连接孔14与下避震器连接孔15的直径相同均为一厘米,轴承连接槽3的背部设置有减震筒连接臂4,减震筒连接臂4上设置有减震筒连接孔5,轴承连接槽3远离减震筒连接臂4的另一侧设置有刹车卡钳安装臂9和横向摇臂12,刹车卡钳安装臂9与横向摇臂12相邻,刹车卡钳安装臂9上设置有刹车卡钳连接孔8,横向摇臂12上设置有横向摇臂连接孔13,转向摇臂2、减震筒连接臂4、避震器连接臂7、刹车卡钳安装臂9和横向摇臂12与轴承连接槽3均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转向摇臂连接孔1和转向摇臂2连接转向杆,通过减震筒连接臂4和减震筒连接孔5连接减震筒,通过避震器连接臂7、上避震器连接孔14和下避震器连接孔15连接上避震器和下避震器,通过刹车卡钳连接孔8和刹车卡钳安装臂9连接刹车卡钳,通过横向摇臂12和横向摇臂连接孔13连接横向臂,汽车左转弯时左转向节6上的环形加强筋11会与左转向节6共同承担汽车所带来的离心力,帮助6很好的工作,当需要添加润滑油时,只需从加油孔10中加入即可,无需拆卸左转向节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包括左转向节(6),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向节(6)的正中间设置有轴承连接槽(3),所述轴承连接槽(3)的圆周上设置有环形加强筋(11),所述轴承连接槽(3)上还设置有加油孔(10),所述轴承连接槽(3)的一侧设置有转向摇臂(2),所述转向摇臂(2)上设置有转向摇臂连接孔(1),所述轴承连接槽(3)远离转向摇臂(2)的另一侧设置有避震器连接臂(7),所述避震器连接臂(7)上安装有上避震器连接孔(14)和下避震器连接孔(15),所述上避震器连接孔(14)安装在下避震器连接孔(15)的一侧,所述轴承连接槽(3)的背部设置有减震筒连接臂(4),所述减震筒连接臂(4)上设置有减震筒连接孔(5),所述轴承连接槽(3)远离减震筒连接臂(4)的另一侧设置有刹车卡钳安装臂(9)和横向摇臂(12),所述刹车卡钳安装臂(9)与横向摇臂(12)相邻,所述刹车卡钳安装臂(9)上设置有刹车卡钳连接孔(8),所述横向摇臂(12)上设置有横向摇臂连接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筋(11)与轴承连接槽(3)的连接方式为内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孔(10)与轴承连接槽(3)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连接槽(3)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槽(3)与轴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摇臂(2)、减震筒连接臂(4)、避震器连接臂(7)、刹车卡钳安装臂(9)和横向摇臂(12)与轴承连接槽(3)均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避震器连接孔(14)与下避震器连接孔(15)的直径相同均为一厘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99056.6U CN207670488U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99056.6U CN207670488U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70488U true CN207670488U (zh) | 2018-07-31 |
Family
ID=62968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99056.6U Active CN207670488U (zh) | 2017-12-08 | 2017-12-08 |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70488U (zh) |
-
2017
- 2017-12-08 CN CN201721699056.6U patent/CN2076704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86705U (zh) | 一种汽车麦弗逊式悬架 | |
CN203211041U (zh) | 一种球形衬套汽车悬臂 | |
CN204432765U (zh) | 麦弗逊式悬挂系统用转向节 | |
CN201362147Y (zh) | 铝合金转向系统控制臂 | |
CN204432766U (zh) | 汽车转向节结构 | |
CN204222565U (zh) | 新型独立悬架前桥总成 | |
CN205186277U (zh) | 一种铰接式轻型农用自卸运输车 | |
CN207670488U (zh) |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左转向节 | |
CN103921640B (zh) | 集成式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前轴总成 | |
CN202896672U (zh) | 一种车用转向节 | |
CN201021702Y (zh) | 车辆悬架结构 | |
CN104890464B (zh) | 一种采用斜置板簧的半独立悬架 | |
CN204452586U (zh) | 双横臂式悬挂系统用转向节 | |
CN105730146A (zh) | 一种汽车车桥桥壳 | |
CN201633485U (zh) | 全轮转向多支点液压式重力分配系统 | |
CN203211038U (zh) | 一种高强度橡胶衬套汽车悬臂 | |
CN210680907U (zh) | 一种高承载结构的汽车转向节 | |
CN209738722U (zh) | 汽车前悬架装置 | |
CN210364038U (zh) | 液压前转向节及全地形车(utv) | |
CN210760116U (zh) | 一种分体式轻量化承载座独立悬架系统 | |
CN204197022U (zh) | 一种整体转向节及相应的控制臂 | |
CN208181326U (zh) | 三轮车的独立悬挂系统 | |
CN209492340U (zh) | 一种驱动桥结构 | |
CN208036403U (zh) | 一种轻质铝合金转向节 | |
CN202389139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安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