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27111U -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27111U
CN207627111U CN201720515464.5U CN201720515464U CN207627111U CN 207627111 U CN207627111 U CN 207627111U CN 201720515464 U CN201720515464 U CN 201720515464U CN 207627111 U CN207627111 U CN 207627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food warmer
protective film
electric food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154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谢伟峰
李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154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27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27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27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包括面盖本体、与面盖本体一体注塑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外表面局部设有标识层,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侧进浇口。由于标识层位于保护膜外表面,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侧进浇口进浇注塑面盖本体,使得面盖本体成型周期短。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面盖组件的电热锅。

Description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背景技术】
现有电热锅,比如电饭煲或者电压力煲等,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容置有内胆,锅盖与内胆密封形成烹饪腔体。内胆下部设有加热装置对内胆进行加热,进而对内胆内食材进行烹饪。现有的锅盖通常包括面盖,面盖位于锅盖外表面,面盖一般为ABS等塑料材质制备而成,其表面硬度较低,耐磨性不够,在长期使用时间之后,可能会存在刮花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故有待改进。
另外,面盖上一般会设有文字或/和图案的标识,用文字或/和图案表示控制功能按键或者商标logo等信息。面盖设置文字或/和图案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其一是通过移印形成在面盖外表面上,但是移印由于工艺局限,只能形成简单的、小面积的文字或/和图案,而且移印的文字或/和图案在长期使用之后会存在破损的问题,变得难以识别,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其二是通过简单的贴膜形成在面盖外表面,一般是通过胶将贴纸粘在面盖外表面,长期使用后也存在脱落的问题,而且贴纸在加工时位置不固定,可能会贴歪,造成产品档次不高。
其三是通过常规的模内装饰工艺(IMD)形成在面盖上。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制作大块的膜片,在膜片内表面上印刷文字或/和图案,然后通过激光打出定位标,再分切形成一片一片的面盖大小的小膜片,之后通过激光在定位标处打孔以便于后期小膜片的定位,然后将膜片放入成型模具中热成型为与面盖相同的形状(比如面盖为弧面,则成型为弧面),同时也通过热成型在边沿处形成有折边,再将成型后的膜片放入前模型腔内,折边位于面盖本体侧壁与前模型腔之间以防止膜片脱落,最后注塑面盖本体,注塑成型之后膜片与注塑的面盖本体吸附形成印有了印刷文字或/和图案的面盖成品。但是,这种常规的模内装饰工艺(IMD)成本高,工艺复杂,而且由于文字或/和图案印刷在膜片内表面(即膜片与塑料面盖吸附的表面),所以在注塑形成面盖时,为了避免对印刷的文字或/和图案造成冲击,一般会使用潜进浇口进浇的方式注塑面盖,而潜进浇的方式存在进浇慢,周期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其面盖本体成型周期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包括面盖本体、与面盖本体一体注塑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外表面局部设有标识层,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侧进浇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侧进浇口位于面盖本体的中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贯通孔,所述保护膜对应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匹配的膜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侧进浇口位于贯通孔的边沿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外表面还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文字或/和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紫外固化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0.1-0.4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的硬度高于面盖本体的硬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热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包括面盖组件和位于面盖组件下方的操作组件,面盖组件为上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至少部分所述标识层与所述操作组件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组件为触摸按键弹簧或触摸膜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面盖本体外表面设有保护膜,可以避免面盖本体被刮花破损,提高面盖组件的使用寿命。在保护膜外表面局部设有标识层,标识层具体可以标识文字或/和图案等信息,可以避免保护膜与面盖本体结合时对标识层造成损害,使得标识难以识别。由于标识层位于保护膜外表面,所以可以通过侧进浇口进浇注塑面盖本体,使得面盖本体成型周期短。
2、保护膜外表面还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标识层,可以避免标识层脱落,保证标识层的使用寿命。所述保护层仅位于标识层区域,可以节省保护层的使用,降低成本。
3、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0.1-0.4mm,当其厚度小于0.1mm时,由于太薄,容易变形,使得保护膜难以撑开覆盖全部的面盖本体,当其厚度大于0.4mm时,其与面盖本体在边沿处会形成明显的台阶,降低产品档次。
4、面盖本体的进浇口位于贯通孔边沿处,贯通孔位于面盖中间区域,进浇口位于贯通孔边沿处,可以方便浇水快速流到面盖的各个区域。
5、所述所述保护膜的硬度高于面盖本体的硬度,使得附着有保护膜的面盖组件更加耐刮擦,提高面盖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面盖组件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面盖组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面盖组件标识层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保护膜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面盖组件的前模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热锅的锅盖示意图。
附图标号:
面盖组件100,面盖本体1,保护膜2,标识层3,保护层4,贯通孔5,定位片6,前模7,定位特征8,操作组件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包括面盖本体、与面盖本体一体注塑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外表面局部设有标识层,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侧进浇口。下面将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100,包括面盖本体1、与面盖本体1一体注塑的保护膜2,所述保护膜2外表面局部设有标识层3,所述标识层3上覆盖有保护层4,标识层的面积小于1/3的保护膜面积。由于在面盖本体1外表面设有保护膜2,可以避免面盖本体1被刮花破损,提高面盖组件100的使用寿命。在保护膜2外表面设有标识层3,可以避免保护膜2与面盖本体1结合时对标识层3造成损害。保护膜2外表面还设有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覆盖所述标识层3,可以避免标识层3脱落,保证标识层3的使用寿命。标识层的面积小于1/3的保护膜面积,既可以节省标识层的材料,降低成本,也可以具有好的标识效果。标识层可以形成为文字或/和图案等信息,表示控制功能按健或者商标logo等信息。现有技术中,由于标识层位于保护膜内表面,而为了减少注塑面盖本体时对标识层的冲击和影响,一般会使用潜浇口进浇的方式,而潜浇口进浇会存在进浇慢、成型周期长的缺点。本实施例中,由于标识层3位于保护膜2外表面,所以在注塑成型面盖本体1时不必考虑标识层3存在损害的问题,可以选择使用侧进浇口或者潜进浇口等多种进浇方式。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面盖本体上设有侧进浇口。本实施例的面盖为通过测进浇口的方式进浇,其相对现有技术采用潜进浇口进浇来说,进浇速度更快,成型周期更短。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盖本体1包括标识层区域以及非标识层区域,所述保护层4仅位于标识层区域,可以节省保护层4的使用,降低成本。更具体的,所述保护层4为透明材质,其也为标识层所形成的文字或/和图案形状,可参考图3,图3可以理解为垂直于文字或/和图案的线条轨迹的剖面图,图3中标识层3的宽度即为可视的文字的线条的粗度,而保护层4的宽度略大于标识层3的宽度,使得保护层4可以覆盖面盖本体上表面的标识层3。标识层3为印刷的油墨,其为有色材料,所以从视觉上主要看到的仍然是标识层3所形成的文字或/和图案。
具体的,所述保护层4为紫外固化层。具体制造时,在保护膜2上印制标识层3后,然后印制硬化涂层,通过热风干燥后,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使硬化涂层完全硬化,形成紫外固化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2的厚度为0.1-0.4mm,当其厚度小于0.1mm时,由于太薄,容易变形,使得保护膜2难以撑开覆盖全部的面盖本体,当其厚度大于0.4mm时,其与面盖本体1在边沿处会形成明显的台阶,降低产品档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2外表面硬度高于面盖本体1的硬度。硬度的衡量以铅笔硬度测试方法进行,通过不同硬度的铅笔刮擦保护膜外表面以及面盖本体外表面而得出其硬度,由于保护膜2外表面的硬度高于面盖本体1的硬度,所以面盖本体1在附着保护膜2之后,更耐刮擦,提高了面盖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盖本体1上设有贯通孔5,所述保护膜2对应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5对应的膜孔。电热锅在烹饪过程中或者烹饪结束后,一般会设置排气组件进行排气,排气组件对应贯通孔5设置,排气组件可以是电饭煲的蒸汽阀或者电压力锅的排气管等,由于面盖本体下方一般为烹饪腔体,为了使得烹饪腔体内的其他可以排出,一般会设置有排气组件,所以面盖本体上设有贯通孔5以避让排气组件。在本实施例中,贯通孔5位于面盖本体1的中轴线上,中轴线可以理解为面盖本体1的横向中心线或者竖向中心线上。而面盖本体1的进浇口位于贯通孔5边沿处,本实施例面盖本体1的进浇口为侧进浇口,其位于贯通孔5边沿处,最佳的,其也是位于面盖本体1的中轴线上,可参考图6,即位于图6中的定位特征8处对应的面盖本体处。所以在注塑成型面盖本体1时,高温热熔塑料可以均匀流向面盖本体1的各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2和面盖本体1为同一材质,比如均为PC或均为透明ABS等。具体来说,二者分子结构相同,但是是在不同成型条件下成型的,由于二者为同一材质,其相同分子的结合性优良,二者结合力变强,使得二者可以有效的吸附,避免注塑成型面盖本体时,保护膜脱落。因为二者为同一材质,使得面盖本体注塑成型时,与保护膜可以紧密吸附在一起。若二者不为同一材质,注塑完成之后,产品容易出现严重的翘曲变形甚至造成保护膜脱落,影响产品的生产与成型后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2与面盖本体1采用模内注塑成一体,所述保护膜2的外周位于面盖本体1的上表面内。也即保护膜2的面积小于等于面盖本体1上表面的面积,保护膜2仅覆盖在面盖本体上表面。具体的,所述保护膜2的外周与面盖本体1侧边沿的间距为0-20mm。面盖本体1的大部分区域均被保护膜2覆盖,使得保护膜2可以对面盖本体1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由于保护膜2的外周位于面盖本体1的上表面,可以方便制造,避免保护膜2与面盖本体1吸附时,保护膜2发生变形褶皱。在现有技术中,保护膜2与面盖本体1一般为不同材质,其二者吸附力较弱,而为了使得保护膜2不脱离面盖本体1,所以保护膜2的面积会大于面盖本体1的面积,具体制造时,会对保护膜2进行热成型处理,使得其边沿处形成折边,通过折边与面盖本体1的侧壁贴合,使得保护膜2不易脱落,而本实施例中,由于保护膜2与面盖本体1为同一材质,二者具有较好的吸附力,所以本实施例可以不用将保护膜2边沿折边,当然,也就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热成型工序,所以在制造时更加的方便。而且,对保护膜2进行折边后再与面盖本体1吸附,在制造时会使得保护膜2容易发生变形褶皱。本实施例中由于保护膜2的面积小于等于面盖本体1的面积,所以可以避免出现褶皱的问题,而且省去了热成型的工序。
为了防止注塑面盖本体1时,保护膜2与面盖本体1的位置发生偏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2上还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注塑面盖本体1时对保护膜2定位。具体来说,定位结构与面盖本体1的模具配合,使得保护膜2的位置固定,在注塑面盖本体1时,不会发生倾斜。较佳的,所述定位结构位于贯通孔5处。由于贯通孔5位于面盖本体1的中间区域,在贯通孔5处设置定位结构可以较好地对保护膜2进行定位。所述定位结构为保护膜2边沿的凸起结构或凹槽结构。当定位结构为凸起结构时,模具上设有对应的凹槽结构与其配合,使得保护膜2可以被模具定位;当定位结构为凹槽结构时,模具上设有对应的凸起结构与其配合。最佳的,定位结构为凸起结构,可参考图4和图5,定位结构为贯通孔5边沿处伸出的定位片6,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片6设有2个,可参考图6,相应的前模7上设有对应的定位特征8,当保护膜2放入前模7时,定位特征8的左右均为定位片6,使得保护膜2不会左右倾斜。而且定位特征8还可以优化进浇的方式。进一步的方案,定位片6伸出保护膜2边沿的长度小于面盖本体1的厚度,在面盖本体1注塑成型后,可以将伸出的定位片6折弯以贴在面盖本体1的侧壁上,使得成型后的面盖组件100的外观不受影响。
本实施例的面盖组件100的具体制造工艺如下:首先需要制作大块的膜片,在膜片外表面上印刷文字或/和图案的标识层,再将大膜片分切形成一片一片的面盖大小的小膜片,也即本实施例的保护膜2,然后将分切后的小膜片放入前模型腔内,另外,为了使得小膜片可以更好的吸附和匹配前面型腔,可以适当提高前模的温度,使得小膜片可以与前模相互匹配。为了使得小膜片可以准确的放入前模型腔,并且在注塑面盖本体时,其位置不发生移动,小膜片上设有定位结构,前模上也设有对应的定位结构,使得小膜片在放入前模后,位置固定而不发生偏移。最后注塑面盖本体。具体来说,通过贯通孔5边沿处的侧进浇口注塑高温热熔塑料到面盖本体的型腔内,由于侧进浇口位于面盖本体的中轴线上,所以可以均匀分布到左右两侧,而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填满型腔。由于是通过侧进浇口注塑面盖,其注塑速度快,使得面盖本体1成型速度快。
通过将上述工艺与现有常规的模内装饰工艺(IMD)相比,会发现本实施例的面盖组件及其上述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省去了激光打标定位打孔以及热成型折边的工序。本申请的保护膜2上设有定位结构,通过定位结构与面盖本体1的模具配合定位,使得注塑面盖本体时,保护膜的位置仍然固定,所以不需要现有技术的激光打标打孔以及热成型折边来使得保护膜与面盖本体的模具配合,极大地简化了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本实施例的保护膜面积小于面盖本体的面积,所以保护膜不需要折边,而且节省了保护膜材料的使用。
2、本实施例的保护膜2外表面印刷有文字或/和图案的标识层,由于保护膜2的内表面与面盖本体吸附贴合,在注塑面盖本体时,高温的热熔塑料也不会对保护膜2外表面的标识层造成冲击,影响到文字或/和图案的识别。而且标识层上还覆盖有保护层,可以确保文字或/和图案的使用寿命。
3、现有技术中,由于文字或/和图案的标识层位于面盖本体1的内表面,为了减少注塑面盖本体时,高温的热熔塑料对保护膜2内表面的标识层造成的冲击,所以会采用潜进浇口进浇注塑面盖的方式,其注塑速度慢,周期长,而本实施例的标识层是位于面盖本体1的外表面,所以可以采用侧进浇口进浇的方式,其注塑速度快,周期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包括面盖本体和设在面盖本体外表面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与面盖本体采用模内注塑成一体,所述保护膜的外周位于面盖本体的上表面内,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0.1-0.4mm。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内表面设有标识层。现有技术中保护膜的外周一般是位于面盖本体的侧面上,所以需要进行热成型折边的工序。而本实施例中由于保护膜的外周位于面盖本体的上表面内,所以可以省去热成型折边的工序。而本实施例仍然可以采用现有潜进浇口进浇的方式,所以仍然可以在保护膜内表面设置文字或/和图案的标识层。本实施例由于是在保护膜内表面设置文字或/和图案的标识层,所以可以省去实施例一中的保护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热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包括面盖组件100和位于面盖组件下方的操作组件200,至少部分所述标识层与所述操作组件对应。具体来说,包括控制功能按键的标识层与操作组件对应,而标识商标logo或者标识用户提示语的标识层不需要与操作组件对应。可参考图7所示,所述操作组件200为触摸按键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组件也可以为触摸膜片。标识层可以包括控制功能按键,比如“炖肉”、“预约”、“口感”、“功能”等等,而控制功能按键下方设置有对应的触摸按键弹簧或者是触摸膜片,使得按压“预约”按键时,可以实现“预约”的功能。其工作原理为,当触摸控制功能按键时,触摸按键弹簧或者是触摸膜片检测到电容信号的变化,而执行相应的控制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电热锅可以理解为电饭煲或者电压力煲等烹饪器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包括面盖本体、与面盖本体一体注塑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外表面局部设有标识层,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侧进浇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进浇口位于面盖本体的中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本体上设有贯通孔,所述保护膜对应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匹配的膜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进浇口位于贯通孔的边沿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外表面还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标识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紫外固化层。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0.1-0.4mm。
8.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硬度高于面盖本体的硬度。
9.一种电热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包括面盖组件和位于面盖组件下方的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面盖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电热锅的面盖组件,至少部分所述标识层与所述操作组件对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组件为触摸按键弹簧或触摸膜片。
CN201720515464.5U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Active CN207627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5464.5U CN207627111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5464.5U CN207627111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27111U true CN207627111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15464.5U Active CN207627111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27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0697B (zh) 一种uv转印模内转印装饰方法
EP2405384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d
CN106603768A (zh) 一种3d结构的手机壳体及其加工工艺
CN101537677A (zh) 壳体的制作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壳体
CN102480865B (zh) 一种电子产品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48782A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模内镶件注塑工艺
CN111775581A (zh) 一种冰箱用具有微压印刷工艺玻璃门及其生产工艺
CN201046595Y (zh) 一种成型模具
WO2011000287A1 (en) Press key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105799142A (zh) 手机外壳的生产工艺及其膜压装置及其制得的手机外壳
CN207627111U (zh)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和电热锅
CN101733858A (zh) 模内注塑的薄膜成型方法
CN207506427U (zh)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
CN207506428U (zh) 一种电热锅的面盖组件
CN105196471A (zh) 一种印刷手机套及其加工工艺
CN209365225U (zh) 动定模双向嵌片注塑模具
CN108237795B (zh) 一种具有电子识别功能的硬印章的印面片的制作方法
CN205595242U (zh) 可增强立体感和质感的按键
CN210463729U (zh) 一种3d全曲面冰箱门体
JP3762923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07909083U (zh) 一种碳纤鼠标外壳
CN107214911A (zh) 一种软质塑料产品的模内装饰注射成型的方法及产品
CN101486242B (zh) 一种卡片制造方法
CN102454869A (zh) 一种弧形板材及其加工工艺
KR101497792B1 (ko) 장식용 몰딩형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몰딩형 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