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外壳的安装结构,能够确保空调壳体的前壳体与后壳体安装的牢靠度,确保空调壳体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空调外壳的安装结构,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呈杆状且长度方向与后壳体的开口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后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下端盖,所述前壳体的开口两侧设置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沿着前壳体的开口两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沿着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爪凸伸至第一卡接孔内,所述前壳体的两端分别与上、下端盖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卡爪整体呈“L”形,所述第一卡爪的一端固定在前壳体的开口两侧,所述第一卡爪的另一端沿着前壳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接孔整体为矩形孔且长度方向与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卡接孔包括大矩形孔段及小矩形孔段,所述小矩形孔段与的宽度尺寸与第一卡爪的宽度吻合。
所述后壳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沿着后壳体的开口两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卡爪与第一卡爪的结构一致,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接孔与第一卡接孔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卡爪卡置在第二卡接孔的小矩形孔段内。
所述后壳体的两侧还设置有拖钩,所述安装支架整体呈槽钢板状结构,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壁卡置在拖钩内,所述安装支架与后壳体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支架与下端盖的连接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翻边与下端盖的板面贴合,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前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卡套,所述后壳体内设置有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板,所述风道板围合成用于容纳摆风组件的开口,所述风道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卡爪,所述第三卡爪沿着风道组件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卡套构成插接配合。
所述上端盖与前壳体的端面构成可拆式连接,所述前壳体与下端盖的连接端设置有插头插置在下端盖上的插孔内,所述上端盖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边,所述前壳体的开口一侧搭设在延伸边上,所述前壳体与延伸边的结合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延伸边上对应设置有第三安装孔。
所述后壳体一端设置有台面,所述台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插头插置在插孔内。
所述上端盖上还是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台面上还对应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及安装管内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台面与所述后壳体的端面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上端盖的外侧面与所述后壳体的端部平齐。
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台面的结合面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插头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弹片,所述插头的两个弹片的端部设置有止回爪,所述插孔为矩形孔且插头的止回爪与台面的板面抵靠。
所述上端盖上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台面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定位柱插置在插接孔内。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上述的空调外壳分为前壳体及后壳体,在后壳体的开口处设置安装支架,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均与安装支架连接,从而可起到对前壳体与后壳体开口处的刚性支撑,进而避免空调壳体的变形,确保柜式空调柜体的美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对空调外壳的安装结构的特征详述如下:
空调外壳的安装结构,包括前壳体10及后壳体20,所述后壳体20的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支架30,所述安装支架30呈杆状且长度方向与后壳体20的开口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后壳体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下端盖21、22,所述前壳体10的开口两侧设置有第一卡爪11,所述第一卡爪11沿着前壳体10的开口两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沿着所述安装支架30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接孔31,所述第一卡爪11凸伸至第一卡接孔31内,所述前壳体10的两端分别与上、下端盖21、22连接;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空调外壳分为前壳体10及后壳体20,在后壳体20的开口处设置安装支架30,前壳体10与后壳体20之间均与安装支架30连接,从而可起到对前壳体10与后壳体20开口处的刚性支撑,进而避免空调壳体的变形,确保柜式空调柜体的美观;
上述的前壳体10的端面与上、下端盖21、22连接,从而能够对前壳体10及后壳体20的有效固定。
作为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结合图5和图8所示,为方便对前壳体10的安装,所述第一卡爪11整体呈“L”形,所述第一卡爪11的一端固定在前壳体10的开口两侧,所述第一卡爪11的另一端沿着前壳体1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接孔31整体为矩形孔且长度方向与安装支架3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卡接孔31包括大矩形孔段及小矩形孔段,所述小矩形孔段与的宽度尺寸与第一卡爪11的宽度吻合;
上述的前壳体10在安装时,使得前壳体10由后壳体20的一端推入,并且使得第一卡爪11卡入第一卡接孔31的大矩形孔段内,直至使得第一卡爪11卡入第一卡接孔31的小矩形孔段内,从而有效实现对前壳体10的固定。
进一步地,为实现对安装支架30的固定,所述后壳体20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卡爪23,所述第二卡爪23沿着后壳体20的开口两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卡爪23与第一卡爪11的结构一致,所述安装支架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卡接孔32,所述第二卡接孔32与第一卡接孔31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卡爪23卡置在第二卡接孔32的小矩形孔段内;
上述的安装支架30可有效固定在后壳体20的开口两侧位置处,并且在实际安装时,首先将安装支架30固定在后壳体的开口处,然后将前壳体10固定在安装支架30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体20的两侧还设置有拖钩24,所述安装支架30整体呈槽钢板状结构,所述安装支架30的一侧壁卡置在拖钩24内,所述安装支架30与后壳体20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3,所述安装支架30与下端盖22的连接端设置有翻边34,所述翻边3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41,所述翻边34与下端盖22的板面贴合,所述下端盖2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1;
上述的安装支架30的两端固定在后壳体20和下端盖22上,并且利用上述的拖钩24可实现对较长安装支架30的有效撑托。
结合图4所示,所述前壳体10的内侧设置有卡套12,所述后壳体20内设置有风道组件40,所述风道组件40包括风道板,所述风道板围合成用于容纳摆风组件的开口,所述风道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卡爪41,所述第三卡爪41沿着风道组件40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卡套12构成插接配合;
由于上述的风道组件40包括风道板,风道板本身的长度也较长,为避免风道组件40变形而导致的摆风组件的门板无法卡入出风口的问题,上述的第三卡爪41与卡套12构成插接配合,从而可起到对上述风道组件40的风道板的有效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后壳体20与上端盖21之间在实际生产中一体注塑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例,所述上端盖21与前壳体10的端面构成可拆式连接,所述前壳体10与下端盖22的连接端设置有插头13插置在下端盖22上的插孔222内,所述上端盖21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边211,所述前壳体10的开口一侧搭设在延伸边211上,所述前壳体10与延伸边211的结合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01,所述延伸边211上对应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111;
上述的前壳体10的开口一侧搭设在延伸边211上,并且将螺钉穿置在第二安装孔101及第三安装孔2111内,上述的前壳体10的插头13插置在下端盖22上的插孔222内,从而可确保前壳体10与后壳体2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上述的壳体安装时,首先将安装支架30固定在后壳体20上,将前端盖21固定在后壳体20的端面上,而后将风道组件40固定在安装支架30上,将前壳体10固定在安装支架30上,从而完成整个空调壳体的安装。
具体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所述后壳体20一端设置有台面25,所述台面25上设置有插孔251,所述上端盖21上设置有插头214插置在插孔251内;
为方便安装,所述上端盖21上还是设置有安装管212,所述台面25上还对应设置有第四安装孔252,所述第四安装孔252及安装管212内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台面25与所述后壳体20的端面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上端盖21的外侧面与所述后壳体20的端部平齐。
所述上端盖21与所述台面25的结合面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插头214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弹片,所述插头214的两个弹片的端部设置有止回爪,所述插孔251为矩形孔且插头214的止回爪与台面25的板面抵靠。
所述上端盖21上还设置有定位柱213,所述台面25上设置有插接孔253,所述定位柱213插置在插接孔253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