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4886U - 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4886U
CN207554886U CN201721156055.7U CN201721156055U CN207554886U CN 207554886 U CN207554886 U CN 207554886U CN 201721156055 U CN201721156055 U CN 201721156055U CN 207554886 U CN207554886 U CN 207554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ection
fixing piece
positioning region
positioning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560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石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560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4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4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4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阀,包括阀芯部件和阀体,阀体为一体成型结构,阀体设置安装孔道,安装孔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阀芯部件导通或截断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阀体包括设置于安装孔道壁部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限位部;阀芯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配合部,第一定位部邻近所述第一限位部或与第一限位部接触设置,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且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密封设置,控制阀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第二限位部、阀芯部件限位设置。通过第一限位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限位部设置为一体结构,相对于分体焊接方式,可节省工序,便于加工,能够减少外漏。

Description

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阀。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空调里,单向阀是常用的组成部分之一,单向阀一般包括有阀体和阀芯部件,阀体和阀芯部件组装固定。单向阀能够实现单向导通、反向截断的功能。单向阀的阀体一般通过焊接来实现阀芯的固定,焊接处容易外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该控制阀加工方便,密封性能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芯部件和阀体,所述阀体设置安装孔道,所述阀芯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道,且所述安装孔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
所述阀芯部件包括连通孔和封闭部,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之间;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封闭部配合截断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或者导通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阀芯部件包括活动杆组件和阀芯,所述活动杆组件相对所述阀芯能沿所述安装孔道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阀芯包括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之间;所述活动杆组件与所述连通孔配合截断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或者导通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
所述阀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孔道壁部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体设置;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密封设置;
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阀芯部件限位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限位部为一体设置,第一固定件与第二限位部限位设置,第一固定件与阀芯部件限位设置,如此减少了泄露风险,密封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阀芯部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阀芯的俯视示意图,为更为清楚地突出流通孔的结构,省略了凸起部结构;
图5为图1所示第一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第一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图1示意出一种控制阀的剖面示意图,所述控制阀可应用在车辆用空调系统或车辆用热管理系统,控制阀10包括阀芯部件3 和阀体2。阀体2设置安装孔道21,阀芯部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道 21,且安装孔道21包括第一子通道211和第二子通道212,阀芯部件3导通或截断第一子通道211和第二子通道212。术语截断不限于流体流量为零的情况,包括在误差范围内的流量视为零的情况。阀体2包括设置于安装孔道21壁部22的第一限位部222、第一配合部223和第二限位部224,第一限位部222、第一配合部223与第二限位部224一体设置,第一限位部222和第二限位部224位于第一配合部223的两侧;阀芯部件3包括第一定位部315、第二配合部316,第一定位部315邻近第一限位部222或与第一限位部222接触设置,第二配合部316与第一配合部223相互配合,且第二配合部316与第一配合部223密封设置,控制阀10包括第一固定件 4,所述第一固定件4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24限位设置,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阀芯部件3限位设置。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所述控制阀至少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设置,且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阀芯部件限位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设置,且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限位设置。本文中,虽然所示意出的图示中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结构为不同,但是可以理解,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也可以设置为相似或相同结构。虽然附图没有示意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第一固定件的各种实施方式同样适用于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配合部223自所述第一限位部222延伸至所述第二限位部 224,所述第一配合部223包括平直部位35、凹槽部位33,平直部位35 与第二配合部配合,所述控制阀包括密封圈34,所述凹槽部位设置所述密封圈34。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密封的设置可以通过设置密封圈34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安装孔道21壁部22开设槽,以用于放置密封圈来实现。更为具体的,所述阀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文中所述的一体成型结构、一体设置为一体加工结构,例如通过压铸、注塑成型或脱模等方式形成。
本文中,定位部包括定位面、定位线或定位点,且定位是指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与其配合的部件之间的定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部224包括呈槽或孔形式的结构,第一固定件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限位部224,第一固定件4包括周侧部 41和第二定位部42,阀芯部件3包括第三定位部313,第一固定件4的周侧部41与第二限位部224相对设置,且该周侧部41与第二限位部224相抵,(为便于清楚显示周侧部41与第二限位部224的结构,在图2中,周侧部41与第二限位部224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固定件4的第二定位部 42相对朝向阀芯部件3的第三定位部313,且第二定位部42的至少部分与第三定位部313相抵设置或邻近设置。本文中,邻近设置包括两个部件相互接触或贴近设置(即两个部件间相互不施力)或者两个部件间有一定的距离。更为具体的,参照图2、图5,第一固定件以类似挡圈的形式,第二限位部224包括定位槽2241,定位槽2241的内径大于阀芯部件3的外径,第一固定件4周侧部41与定位槽2241的底壁部2240相对且抵接设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参照图6和图7,第二限位部224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槽2241,第一固定件4’包括本体部43和至少两个凸部44,凸部44呈辐射状设置于本体部43外周,各凸部44与定位槽2241相互配合,且凸部44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槽2241,第一固定件4’的周侧部41 位于凸部44,周侧部41与第二限位部224相对且抵接设置,第一固定件4’的第二定位部42包括第一定位子部分421和第二定位子部分422,第一定位子部分421位于凸部,第二定位子部分422位于本体部43,第二定位子部分422与第三定位部313相对且抵接设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8、图9,第一固定件4a、4b以类似销钉或压板的形式,第二限位部224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2242,第一固定件 4a、4b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第一固定件4a、4b的至少部分位于各定位孔2242,第一固定件4a、4b包括第二定位部42,第二定位部42包括第一定位子部分421和第二定位子部分422,第一定位子部分421位于定位孔2242,第二定位子部分422与第三定位部313相对且抵接设置。应当了解,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固定件4a、4b设置第二定位子部分422的部位可以位于所述阀芯部件3的外部,也可以位于所述阀芯部件3的内部。
更为具体的,控制阀10还包括密封件5,密封件5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孔2242,定位孔2242为贯穿孔,第一固定件4a、4b的一部分与第三定位部313相对,第一固定件4a、4b的另一部分伸入定位孔2242,且第一固定件4a、4b至少部分与密封件5相抵,且密封件5与阀体2形成定位孔 2242的壁部密封设置,例如通过在密封件5外周设置密封圈等形式。密封件的设置有助于保证定位孔的密封性,避免流体在此处泄露。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参照图10,所述第二限位部224包括螺纹段2243,所述阀芯部件3包括第三定位部313,沿着所述安装孔道21的轴向方向,所述螺纹段2243的端部自与所述第三定位部313平齐位置朝着相对背离进口23的方向延伸;第一固定件4c为类似螺母结构状,所述第一固定件4c 具有与所述螺纹段2243配合的螺纹部位45,且所述第一固定件4c包括第二定位部42,所述第二定位部42与所述第三定位部313相抵。
参照图1、图3和图4,阀芯部件3包括阀芯31和活动杆组件32,阀芯31在安装孔道21内部定位设置,活动杆组件32相对阀芯31能够作轴向移动,其中轴向定义为沿着安装孔道21的延伸方向。所述阀芯包括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之间;所述活动杆组件与所述阀芯配合截断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或者导通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具体地,阀芯31设置有第二中部通孔312,活动杆组件 32伸入该第二中部通孔312且可相对该阀芯31作轴向移动,使得阀芯部件3导通或截断第一子通道211与第二子通道212。
所述阀芯设置所述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固定件4、4’、4c包括第一中部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套在所述活动杆组件外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抵设置或邻近设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315、第二配合部316设置于阀芯31,阀芯31设置至少两个连通孔314,连通孔314与第一子通道211 连通,活动杆组件32导通或截断连通孔314与第二子通道212。
更为具体地,阀芯31包括基体部311和凸起部317,基体部311包括第一侧部3111和第二侧部3112,第一侧部3111相对邻近进口23,第二侧部3112相对远离进口23,凸起部317自基体部311的第一侧部3111朝着进口23的方向凸伸,基体部311与安装孔道21壁部22配合设置。
基体部311设置所述连通孔314,连通孔314贯穿基体部311,且连通孔314与第一子通道211相连通,连通孔314分布于第二中部通孔312的周部,且连通孔314不与第二中部通孔312连通。基体部311包括连通孔口3140,连通孔口3140位于基体部311的第二侧部3112,且定义连通孔口3140为连通孔314的端口,定义连通孔口3140与第二中部通孔312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D;
活动杆组件32包括活动杆321、弹性件322和凸伸部323,弹性件322 和凸伸部323相对位于活动杆321两侧,且位于阀芯31的两侧部。
弹性件322套在活动杆321的一部分外部,弹性件322的一端与凸起部317卡接,弹性件322的另一端限位于活动杆321的端部。本文中,活动杆321的端部可以包括活动杆321的末端以及距离末端一定距离的位置,并不限制为末端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活动杆组件32包括卡簧324,活动杆321端部位置设置凹槽3211,卡簧324限位于该凹槽3211,且弹性件322的端部与卡簧324相抵。
凸伸部323的尺寸大于第二中部通孔312,凸伸部323具有第一密封部位3231,第一密封部位3231朝向基体部311的第二侧部3112,基体部 311的第二侧部3112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位3113,第一密封部位3231能够与第二密封部位3113接触设置;第一密封部位3231的至少部分与第二中部通孔312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连通孔口3140与第二中部通孔312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D,如此第一密封部位可截断连通孔口与第二子通道的导通。此处第一密封部位与第二密封部位之间的密封可以通过线密封或面密封来实现。
应当了解,第一密封部位的至少部分与第二中部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连通孔口与第二中部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D包括在阀芯部件周向方向,第一密封部位具有相较连通孔口离第二中部通孔的中心线距离更远的部分以及距离更近或一样的部分。
更为具体地,基体部311的第二侧部3112设置突出部3114,突出部 3114位于连通孔口3140的外周区域,突出部3114与第一密封部位3231 相配合设置,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突出部与第一密封部位相抵。
活动杆321相对阀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活动杆321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密封部位3231与第二密封部位3113接触且密封设置,连通孔314与第二子通道212不连通。当活动杆321位于第二位置,第一密封部位3231与第二密封部位3113之间留有空隙,连通孔314与第二子通道 212连通。
凸伸部323包括封闭部3232和支承部3233,封闭部3232自支承部3233 周向延伸凸出,封闭部3232设置第一密封部位323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封闭部3232与支承部3233为一体设置,封闭部3232凸出于支承部3233 设置。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封闭部3232与支承部3233为分体设置,封闭部3232包括封闭件3234和压件3235,封闭件3234设置第一密封部位3231,封闭件3234套于支承部3233的端部,压件3235与封闭件3234组装固定,例如通过铆压等方式。本文中,除非另有指明,一体设置表示部件是通过一体成型形成的,分体设置表示部件是通过分体成型形成的,分体设置是针对部件单独形态而言,并不排除部件组装成一体结构。
返回参照图1和图2,阀体2包括进口23,第一限位部222具有内侧 2221和外侧2222,其中内侧2221和外侧2222是相对于安装孔道的中心线而言,此处定义第一限位部的内侧相对邻近安装孔道的中心线,第一限位部222的外侧相对远离安装孔道21的中心线,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阀体2形成进口的壁部与安装孔道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1大于第一限位部222的内侧与安装孔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2,阀体2包括设置于安装孔道21壁部22的导向部221,导向部221自第一限位部222向着进口23方向延伸设置,除与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点外,导向部221上各处与安装孔道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限位部的内侧与安装孔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2。本文中,定义安装孔道为阀芯未组装在阀体2内部时所呈现的,在阀芯安装于安装孔道后,第一限位部的内侧相对邻近安装孔道的中心线,此处安装孔道的中心线为未组装阀芯状态时安装孔道的中心线,本文所提安装孔道的中心线均作上述理解。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阀体2形成进口23的壁部与安装孔道 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1大致等于第一限位部222的内侧与安装孔道21 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2,此处定义大致为±5%的数值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芯部件和阀体,所述阀体设置安装孔道,所述阀芯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道,且所述安装孔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阀芯部件包括活动杆组件和阀芯,所述活动杆组件相对所述阀芯能沿所述安装孔道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阀芯包括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之间;所述活动杆组件与所述连通孔配合截断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或者导通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
所述阀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孔道壁部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体设置;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密封设置;
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阀芯部件限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邻近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或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接触设置;或者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限位设置;
所述阀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呈槽或孔形式的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周侧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三定位部,所述周侧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抵设置或邻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径大于所述阀芯部件的外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周侧部与所述定位槽的底壁部相对且抵接设置;
或者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本体部和至少两个凸部,所述凸部呈辐射状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外周,各所述凸部与所述定位槽相互配合,且所述凸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周侧部位于所述凸部,所述周侧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且抵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子部分和第二定位子部分,所述第一定位子部分位于所述凸部,所述第二定位子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二定位子部分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对且抵接设置;
或者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各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子部分和第二定位子部分,所述第一定位子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子部分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对且抵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邻近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或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接触设置;或者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限位设置;
所述阀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螺纹段,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三定位部,沿着所述安装孔道的轴向方向,所述螺纹段的端部自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平齐位置朝着相对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段配合的螺纹部位,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抵或邻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在所述安装孔道内部定位设置,所述活动杆组件包括凸伸部,所述凸伸部与所述阀芯配合截断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或者所述凸伸部与所述阀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定位部邻近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或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接触设置;或者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限位设置;
所述阀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呈槽或孔形式的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周侧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三定位部,所述周侧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抵设置或邻近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径大于所述阀芯部件的外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周侧部与所述定位槽的底壁部相对且抵接设置;或者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本体部和至少两个凸部,所述凸部呈辐射状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外周,各所述凸部与所述定位槽相互配合,且所述凸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周侧部位于所述凸部,所述周侧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且抵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子部分和第二定位子部分,所述第一定位子部分位于所述凸部,所述第二定位子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二定位子部分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对且抵接设置;或者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各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子部分和第二定位子部分,所述第一定位子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子部分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对且抵接设置;
或者所述阀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螺纹段,所述阀芯部件包括第三定位部,沿着所述安装孔道的轴向方向,所述螺纹段的端部自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平齐位置朝着相对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段配合的螺纹部位,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抵或邻近设置;所述阀芯设置所述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中部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套在所述活动杆组件外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定位部相抵设置或邻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在所述安装孔道内部定位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于所述阀芯,所述活动杆组件包括活动杆、弹性件和凸伸部,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凸伸部相对位于所述活动杆两侧,且位于所述阀芯的两侧部;所述弹性件套在所述活动杆的一部分外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卡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活动杆的端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自所述第一限位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平直部位、凹槽部位,所述平直部位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所述控制阀包括密封圈,所述凹槽部位设置所述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组件包括卡簧,所述活动杆端部位置设置凹槽,所述卡簧限位于该凹槽,且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与所述卡簧相抵;所述连通孔为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进口,所述阀芯具有第二中部通孔,所述活动杆伸入所述第二中部通孔,所述阀芯包括基体部,所述基体部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相对邻近所述进口,所述第二侧部相对远离所述进口;
所述凸伸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中部通孔,所述凸伸部具有第一密封部位,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与所述基体部的第二侧部相对设置,所述基体部的第二侧部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位,所述第一密封部位能够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位接触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位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中部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通孔的端口与所述第二中部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D,所述第一密封部位能够截断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导通;
所述凸伸部包括封闭部和支承部,所述封闭部自所述支承部周向延伸凸出,所述封闭部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的第二侧部设置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连通孔的端口的外周区域,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位相配合设置,所述活动杆能带动所述第一密封部位移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位能够相抵或者留有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进口,所述阀芯包括基体部,所述基体部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相对邻近所述进口,所述第二侧部相对远离所述进口,所述基体部与所述安装孔道壁部配合设置;所述基体部设置所述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贯穿所述基体部,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一子连通相连通,所述连通孔分布于所述第二中部通孔的周部,且所述连通孔不与第二中部通孔连通;
所述活动杆相对所述阀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位接触且密封设置,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不连通;当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
所述封闭部与所述支承部为一体设置,所述封闭部凸出于所述支承部设置;或者所述封闭部与所述支承部为分体设置,所述封闭部包括封闭件和压件,所述封闭件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位,所述封闭件套于所述支承部的端部,所述压件与所述封闭件铆压固定;
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内侧和外侧,其中所述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所述安装孔道的中心线而言,定义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内侧相对邻近安装孔道的中心线,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侧相对远离所述安装孔道的中心线,所述阀体包括进口,所述阀体形成所述进口的壁部与所述安装孔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1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内侧与所述安装孔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2,所述阀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孔道壁部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自所述第一限位部向着所述进口方向延伸设置,除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点外,所述导向部上各处与所述安装孔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内侧与所述安装孔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2。
CN201721156055.7U 2017-09-11 2017-09-11 控制阀 Active CN207554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6055.7U CN207554886U (zh) 2017-09-11 2017-09-11 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6055.7U CN207554886U (zh) 2017-09-11 2017-09-11 控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4886U true CN207554886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56055.7U Active CN207554886U (zh) 2017-09-11 2017-09-11 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48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0583A (zh) * 2019-03-20 2020-09-29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控制阀、空调系统及控制阀的加工方法
CN115588808A (zh) * 2022-10-13 2023-01-1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0583A (zh) * 2019-03-20 2020-09-29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控制阀、空调系统及控制阀的加工方法
CN111720583B (zh) * 2019-03-20 2023-07-18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控制阀、空调系统及控制阀的加工方法
CN115588808A (zh) * 2022-10-13 2023-01-1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5588808B (zh) * 2022-10-13 2024-01-2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54886U (zh) 控制阀
US4110868A (en) Air damper
KR20200046096A (ko) 유체 제어 조립체
KR20170078598A (ko) 완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133337B (zh) 流体压力缸
CN207963237U (zh) 流体控制组件
US10087827B2 (en) Valve device for vehicle
CN110762248A (zh) 一种流体控制阀
CN205225467U (zh) 一种电子节气门
JP2023510102A (ja) ナット、電子膨張弁、電子膨張弁のストッパ構造および冷却機器
CN109489313B (zh) 流体控制组件
WO2022042633A1 (zh) 电磁阀及电磁阀组件
CN208281573U (zh) 流体控制组件
CN112013134A (zh) 一种控制阀
US20230332696A1 (en) Control valve
CN210566265U (zh) 电磁阀及电磁阀组件
CN211261369U (zh) 电子膨胀阀
CN211730062U (zh) 阀针定位套组件及流道系统
CN212107057U (zh) 一种阀组件、及一种阀装置
CN106286894A (zh) 三通电磁阀
CN219366898U (zh) 单向阀组件、单向阀和医疗设备
CN217874236U (zh) 一种电磁阀
CN218004516U (zh) 电磁控制组件和电磁阀
CN217874245U (zh) 一种电磁阀、制冷设备及汽车
CN210423826U (zh) 一种阀组件及一种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