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6856U - 组合式摩托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摩托车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96856U CN207496856U CN201721481037.6U CN201721481037U CN207496856U CN 207496856 U CN207496856 U CN 207496856U CN 201721481037 U CN201721481037 U CN 201721481037U CN 207496856 U CN207496856 U CN 2074968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ilstock
- linkage section
- vehicle frame
- frame
- stand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属于技术摩托车车架领域。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包括前车架、发动机托架及尾架,前车架为网状结构,前车架的一端设置有立管,前车架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托架可拆卸的连接,尾架靠近前车架的与发动机托架连接的一端,尾架与前车架可拆卸的连接。该组合式摩托车车架,结构设计合理,在保证车架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采用组合式结构,便于拆卸与组装,前车架通过多根钢管焊接成网状结构,提高了前车架的纵向截面系数,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可以防止车架的挠性化趋势,有效降低车架断裂的风险,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车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在的摩托车车架多为大梁式车架或者摇篮式车架。即用一根较大的钢管作为前后支撑,且现在的车价多为整体焊接,不可拆卸或者变动。
现有摩托车车架的缺点为:
1)由于只是靠一根或者两根大梁来支撑,其整体刚性较差,尤其是在车辆高速的情况下,车架的挠性化趋势更为明显,并且有断裂的危险,影响驾驶安全。
2)整体焊接的车架会是整个车价的焊接应力变形增大。整体焊接也使车辆的改款和改装难度增加。
3)整体式车架也导致整个车架的震动频率一致,不能很有效的消除震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在保证车架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采用组合式结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拆卸与组装,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包括前车架、发动机托架及尾架,所述前车架为网状结构,所述前车架的一端设置有立管,所述前车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托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尾架靠近所述前车架的与所述发动机托架连接的一端,所述尾架与所述前车架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车架包括两个车架连接组件,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沿所述立管的轴向并排设置,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立管的两端,所述车架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沿所述立管的周向对称分布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折弯,所述两个连接管形成U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管支撑件和两个支撑组,所述立管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立管及所述车架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两个支撑组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撑组包括多根支撑管,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管之间具有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立管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立管的外表面,所述立管支撑件位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之间,所述立管支撑件分别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立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沿所述立管的轴向分布于所述立管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段折弯,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异面,所述第三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分别为第一车架连接组件和第二车架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车架连接组件的两个所述连接管为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车架连接组件的两个所述连接管为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所述尾架与所述前车架通过尾架连接组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尾架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三连接段,所述尾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两个并排设置的尾架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两个尾架连接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尾架连接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尾架连接板沿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尾架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段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尾架包括尾架主体和支撑杆,所述尾架主体与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尾架连接板之间,所述尾架主体和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尾架连接板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远离所述尾架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杆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托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托架板和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托架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于所述托架板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同一所述车架连接组件的两个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杆分别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穿设于所述两个托架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穿设于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段可拆卸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在保证车架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采用组合式结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拆卸与组装,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组合式摩托车车架;1-前车架;11-立管;111-第一端;112- 第二端;121-第一车架连接组件;1211-第一连接管;122-第二车架连接组件;1221-第二连接管;123-第一连接段;124-第二连接段;125-第三连接段;126-连接套;13-支撑组件;131-支撑管;132-立管支撑件;1321-立管连接板;2-发动机托架;21-托架板;211-连接孔;22-第二连接杆;3- 尾架;31-尾架连接组件;311-第一连接杆;312-尾架连接板;32-尾架主体;321-尾架杆;322-锁座板;3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摩托车车架100,包括前车架1、发动机托架2及尾架3。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车架1采用网状结构,多根钢管焊接,提高了前车架1的刚度和刚度,前车架1的一端设置有立管11,便于与龙头连接,前车架1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托架2可拆卸的连接;发动机托架2设置有多个不同用途的孔,分别用于与前车架1、发动机、平叉及脚蹬等连接,提高发动机托架2的利用率;尾架3靠近前车架1的与发动机托架2连接的一端,尾架3与前车架1可拆卸的连接,并且尾架3的高度可调节,适用于不同的车型。
下面对该组合式摩托车车架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前车架1为网状结构,采用多根钢管焊接而成。前车架1 的一端设置有立管11,立管11用于与车龙头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前车架1包括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两个车架连接组件沿立管11的轴向并排设置,两个车架连接组件分别位于立管11的两端(轴向的两端)。
为了便于区分,立管11包括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沿立管11的轴向分布于立管11的两端,两个车架连接组件分别为第一车架连接组件121和第二车架连接组件122。由于两个车架连接组件的结构类似,为了便于理解,将第一车架连接组件121与第二车架连接组件122的结构进行统一介绍。
车架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沿立管11的周向对称分布的连接管,相当于两个连接管为U形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段123、第二连接段124及第三连接段125,第一连接段123的两端分别与立管11和第二连接段124连接,第二连接段124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23折弯,第三连接段125位于第二连接段124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123的一端,第三连接段125相对于第二连接段124折弯,第三连接段125与第一连接段123 异面,第三连接段125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23远离第一端111。相当于,第三连接段125相对于第二连接段124朝向远离第一端111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定义第一车架连接组件121的两个连接管为第一连接管 1211,第二车架连接组件122的两个连接管为第二连接管1221,第一连接管1211的第三连接段125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管1221的第三连接段125 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车架连接组件通过支撑组件13连接,支撑组件13 分别位于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之间,支撑组件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车架连接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组件13包括立管支撑件132,立管支撑件132包括三个立管连接板1321,三个立管连接板1321相互连接,其中两个立管连接板1321沿立管11的轴向分布,另外一个立管连接板1321 沿立管11的径向分布,立管支撑件132用于支撑立管11与车架连接组件,增加立管11与车架连接组件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13包括两个支撑组,两个支撑组与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一一对应,每个支撑组包括多根支撑管131,相邻的两根支撑管131之间具有夹角,支撑组件13与两个车架连接组件共同形成网状结构,大幅提高前车架1的刚性。
相对于现有摩托车车架,该前车架1的连接管及支撑管131的管径都小于现有车架的钢管的管径,重量也减轻,但是前车架1的纵向截面系统大幅提升,在车辆高度行驶的时候,可以防止车架的挠性化趋势,有效降低车架断裂的风险,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需要指出的是,前车架1的连接管和支撑管131均为钢管,两者的连接处采用焊接,每个焊接部位的焊缝较少,能够有效避免整体焊接带来的较大的焊接应力变形。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尾架3与前车架1通过尾架连接组件31可拆卸的连接,尾架连接组件31固定于第一连接管1211的第三连接段125,尾架连接组件31位于第一连接管1211的第三连接段125的远离第二连接管1221的一侧。
尾架连接组件31包括第一连接杆311和两个并排设置的尾架连接板 312,第一连接杆311位于两个尾架连接板312之间,并且第一连接杆311 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尾架连接板312可拆卸的连接,尾架连接板312沿第三连接段125的长度方向延伸,尾架连接板312垂直于第三连接段125设置。
为了便于尾架3与前车架1的可拆卸的连接,尾架3与尾架连接板312 通过螺栓连接。尾架3包括尾架主体32和支撑杆33,尾架主体32与支撑杆33分别位于两个尾架连接板312之间,尾架主体32和支撑杆33分别与尾架连接板312连接,支撑杆33的远离尾架连接板312的一端与支撑杆33 可转动的连接。
尾架主体32为U形结构,尾架主体32包括两个尾架杆321和锁座板 322,锁座板322位于两个尾架杆321之间且锁座板322分别与两个尾架杆 321可拆卸的连接,锁座板322用于与坐垫连接;尾架杆321的远离锁座板 322的一端与尾架连接板312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
支撑杆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33与两个尾架杆321一一对应,两个支撑杆33与两个尾架连接板312一一对应,支撑杆33的一端与尾架杆321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尾架连接板312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尾架3的高度调节,支撑杆33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由于支撑杆33的一端与尾架杆321可转动的连接,当支撑杆33的长度变化时,尾架主体32的高度随之改变,从而使得与锁座板322连接的坐垫高度改变,适合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托架2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托架板21和两个第二连接杆22,托架板21与第二连接段124平行,第二连接杆22垂直于托架板21设置,第二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与同一车架连接组件的两个连接管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杆22分别与两个车架连接组件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杆22位于托架板21的一端,托架板21还设置有多个不同的连接孔211,分别用于与发动机、平叉及脚蹬等部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连接段125的远离第二连接段12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126,第二连接杆22穿设于两个托架板21,第二连接杆22的端部穿设于连接套126并与第三连接段125可拆卸的连接。为了提高发动机托架2 与车架连接组件的连接稳定性,两个托架板21位于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之间,并且两个托架板21位于同一个车架连接组件的两个连接套126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托架2与前车架1可拆卸的连接选择为螺纹连接,连接处通过螺栓加胶垫的方式,实现发动机托架2与前车架1的隔离,通过橡胶介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消除来自发动机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编织网状结构大幅提高车架刚性。在减小管径和总体重量的同时,纵向截面系数大幅提升,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可以防止车架的挠性化趋势,有效降低车架断裂的风险,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2.组合式车架,通过螺栓加胶垫实现托架与车架的隔离,并且通过橡胶介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够有效消除来自发动机震动。
3.组合式车架由多个较小的焊接部件组成,每个小的焊接部件焊缝较少,能够有效避免整体焊接带来的较大的焊接应力变形。
4.组合式车架由多个部件组成,任意一个部件都是可以进行改装和更换便于后期的改款和改装。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100。
在本实施例中,摩托车采用了组合式摩托车车架100,提高了摩托车的组装效率,便于使用者维修更换部件,适合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发动机托架及尾架,所述前车架为网状结构,所述前车架的一端设置有立管,所述前车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托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尾架靠近所述前车架的与所述发动机托架连接的一端,所述尾架与所述前车架可拆卸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包括两个车架连接组件,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沿所述立管的轴向并排设置,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立管的两端,所述车架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沿所述立管的周向对称分布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管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折弯,所述两个连接管形成U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之间,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管支撑件和两个支撑组,所述立管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立管及所述车架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两个支撑组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撑组包括多根支撑管,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管之间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立管的外表面,所述立管支撑件位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之间,所述立管支撑件分别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沿所述立管的轴向分布于所述立管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段折弯,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异面,所述第三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分别为第一车架连接组件和第二车架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车架连接组件的两个所述连接管为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车架连接组件的两个所述连接管为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所述尾架与所述前车架通过尾架连接组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尾架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三连接段,所述尾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两个并排设置的尾架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两个尾架连接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尾架连接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尾架连接板沿所述第三连接段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尾架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段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包括尾架主体和支撑杆,所述尾架主体与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尾架连接板之间,所述尾架主体和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尾架连接板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远离所述尾架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支撑杆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托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托架板和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托架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于所述托架板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同一所述车架连接组件的两个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杆分别与所述两个车架连接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穿设于所述两个托架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穿设于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段可拆卸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81037.6U CN207496856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组合式摩托车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81037.6U CN207496856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组合式摩托车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96856U true CN207496856U (zh) | 2018-06-15 |
Family
ID=6250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81037.6U Active CN207496856U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组合式摩托车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9685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94194A (zh) * | 2020-08-30 | 2020-11-27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通用型车架 |
CN112896395A (zh) * | 2020-12-30 | 2021-06-04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架结构以及摩托车 |
-
2017
- 2017-11-08 CN CN201721481037.6U patent/CN2074968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94194A (zh) * | 2020-08-30 | 2020-11-27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通用型车架 |
CN111994194B (zh) * | 2020-08-30 | 2022-05-17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摩托车通用型车架 |
CN112896395A (zh) * | 2020-12-30 | 2021-06-04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架结构以及摩托车 |
CN112896395B (zh) * | 2020-12-30 | 2023-04-18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架结构以及摩托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702058B2 (en) |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 |
US5284221A (en) | Motorcycle frame | |
CN207496856U (zh) | 组合式摩托车车架 | |
US10562571B2 (en) | Double-bend double-girder structure for scooters | |
CN208746159U (zh) | 一种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车架 | |
CN108928421A (zh)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
CN208778067U (zh) | 一种新型尿素罐支架装置 | |
CN208993843U (zh)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
US20080277898A1 (en) | Reinforced motorcycle frame | |
CN103832521B (zh) | 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 |
TW201016529A (en) | Scooter frame | |
CN101134484B (zh) | 机动两轮车车架 | |
CN203391924U (zh) | 一种骑式摩托车车架 | |
CN2923501Y (zh) | 一种两轮摩托车 | |
CN206520653U (zh) | 一种高强度的整体式焊接车架 | |
CN221068330U (zh) | 一种电动踏板摩托车车架 | |
CN209290594U (zh) | 一种两轮机动直梁摩托车车架 | |
CN207292266U (zh) | 一种非道路用场地两轮车车架 | |
CN220786025U (zh) | 一种电单车车架总成 | |
CN203766979U (zh) | 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 |
CN209972691U (zh) | 编织网结构跨骑摩托车车架 | |
CN217753725U (zh) | 一种方程式赛车举升结构及方程式赛车 | |
CN210455080U (zh) | 一种超轻型合金自行车车架 | |
CN211685464U (zh) | 成人二冲程越野摩托车车架 | |
CN201124907Y (zh) | 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