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18648U - 着色粘着膜 - Google Patents

着色粘着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18648U
CN207418648U CN201720802318.0U CN201720802318U CN207418648U CN 207418648 U CN207418648 U CN 207418648U CN 201720802318 U CN201720802318 U CN 201720802318U CN 207418648 U CN207418648 U CN 207418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layer
film
coloring adhesiv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023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添铁也
安斋刚史
仓田雄
仓田雄一
高田耕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18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18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通过卷对卷方式加工薄型着色粘着膜时卷取适宜性优异、设计性也优异的着色粘着膜。该着色粘着膜中,剥离膜具有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0.5μm以下的第一结构面。粘着剂层设置于上述剥离膜的与上述第一结构面相反侧的表面。树脂膜设置于上述粘着剂层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着色层设置于上述树脂膜的与上述粘着剂层相反侧的表面,被着色为黑色。粗面化层设置于上述着色层的与上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上述粗面化层在与上述着色层相反侧,具有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0.5μm以上、相对于上述剥离膜的动摩擦因数为2以下的第二结构面。上述粗面化层含有含硫酸钡颗粒的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树脂。

Description

着色粘着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着色粘着膜。
背景技术
为了促进设置于内部的电子部件的散热,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子产品中使用有散热用的石墨片。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薄型化和散热性,使用于这些小型电子产品的石墨片被设置得非常薄。因此,在石墨片中,为了防止其缺陷、剥离等,利用着色粘着胶带来保护石墨片表面(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用于保护石墨片的粘着胶带,公开了一种着色粘着胶带,其在着色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粘着剂层,其中所述着色基材具有:厚度为1μm以上6μm以下的树脂膜层、厚度为1μm以上6μm以下的粘着剂层、以及厚度为0.5μm以上2μm以下的着色层,所述着色基材的透光率为0.1%以上10%以下,胶带的厚度为3μm以上10μm以下。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用于保护石墨片的粘着胶带,公开了一种着色粘着胶带,其在着色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粘着剂层,所述着色膜在支撑体上设置有由着色油墨形成的着色层。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所述着色层由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材料以及具有特定的平均粒径的二氧化硅颗粒的着色油墨形成。
着色粘着胶带例如具备粘着剂层、设置于粘着剂层上的树脂膜、设置于树脂膜上的着色层、以及设置于着色层上的粗面化层。树脂膜例如为粘着胶带的基材。并且,着色层例如呈黑色,作为使石墨片的外观上的斑不醒目的遮蔽层而起作用。在该着色粘着胶带中,也要求薄型化,胶带的厚度为10μm以下,变得非常薄。这样的着色粘着胶带,例如与剥离膜一同通过卷对卷方式而形成。此外,在卷对卷方式中,附有剥离膜的着色粘着胶带(以下,将该状态作为着色粘着膜。)被卷取辊卷起。
之后,通过卷对卷方式,着色粘着膜被裁断加工为规定的宽度,被用作保护石墨片的保护胶带。像这样通过卷对卷方式制造非常薄的着色粘着膜时,卷取时有时会发生粘连(膜表面、与接触于其之上的膜背面之间的粘贴),空气混入(褶皱)等卷取不良。此外,近年来,在该着色粘着膜中,从美观的角度出发,在被配置于电子产品的内部时,还要求看起来呈一体化的设计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3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269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着色粘着膜,其在通过卷对卷方式加工薄型的着色粘着膜时的卷取适宜性优异,设计性也优异。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式涉及的着色粘着膜,为保护石墨片的着色粘着膜。着色粘着膜具备剥离膜、粘着剂层、树脂膜、着色层、以及粗面化层。
上述剥离膜具有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500nm以下的第一结构面。
上述粘着剂层被设置于上述剥离膜的与上述第一结构面相反侧的表面。
上述树脂膜被设置于上述粘着剂层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
上述着色层被设置于上述树脂膜的与上述粘着剂层相反侧的表面,且被着色为黑色。
上述粗面化层被设置于上述着色层的与上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上述粗面化层在与上述着色层相反侧,具有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0.5μm以上、相对于上述剥离膜的动摩擦因数为2以下的第二结构面。上述粗面化层含有含硫酸钡颗粒的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树脂。
通过这样的着色粘着膜,即使着色粘着膜被卷取辊卷起,也不易引起着色粘着膜粘连和空气混入的发生,并且在通过卷对卷方式加工薄型的着色粘着膜时的卷取适宜性优异,设计性也优异。进一步,粗面化层的密合性也变得良好。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粘结剂树脂,上述粗面化层也可以含有40质量份以上的上述无机颗粒。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无机颗粒进一步含有二氧化硅颗粒,在上述粗面化层中,上述硫酸钡颗粒的体积也可以是上述二氧化硅颗粒的体积的1/2以上5倍以下。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粘结剂树脂也可以含有聚酯树脂、聚酯氨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着色层也可以含有聚酯树脂、聚酯氨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着色层也可以含有粘结剂树脂、以及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粘结剂树脂为10质量份以上70质量份以下的着色材料。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第二结构面相对于所述剥离膜的动摩擦因数也可以为0.5以上1.5以下。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第二结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也可以为0.1μm以上1.0μm以下。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第二结构面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也可以为0.5μm以上5.0μm以下。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第二结构面的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也可以为1.0μm以上9.0μm以下。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在上述粗面化层中,相对于上述硫酸钡颗粒的上述二氧化硅颗粒的比例也可以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硫酸钡颗粒为1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第二结构面也可以具有1%以上50%以下的60°镜面光泽度。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粗面化层也可以具有0.5μm以上10μm以下的厚度。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粘着剂层也可以具有1μm以上5μm以下的厚度。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树脂膜也可以具有1μm以上6μm以下的厚度。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着色层也可以具有0.5μm以上5μm以下的厚度。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也可以为1μm以上10μm以下,上述硫酸钡颗粒的平均粒径也可以为50nm以上1μm以下。
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也可以被形成为长片状。
在上述的着色粘着膜中,上述粘着剂层、上述树脂膜、上述着色层及上述粗面化层,被粘贴于设置于电子部件内部的石墨片的表面。
通过这样的着色粘着膜,即使着色粘着胶带被卷取辊卷起,也不易引起着色粘着胶带粘连和空气混入的发生,在粘贴有着色粘着胶带的石墨片中,其外观美观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粗面化层的密合性变得良好。
实用新型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着色粘着膜,其在通过卷对卷方式加工薄型的着色粘着膜时的卷取适宜性优异,设计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中,图(a)是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在被卷绕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b)是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的剖面示意图。图(c)是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中的粗面化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附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着色粘着胶带的石墨片通过双面胶带被粘贴于壳体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着色粘着胶带;2:着色粘着膜;11:树脂膜;12:着色层;15:粗面化层;15p:无机颗粒;15b:粘结剂树脂;15u:上表面;20:粘着剂层;30:剥离膜;30d:下表面;51:附有粘着剂层的剥离膜;52:粘着膜;53:着色粘着膜;100:石墨片;101:双面胶带;102:壳体;210:卷取辊;211:卷出辊;220:涂布机构;230:干燥室;240:粘贴机构;240a:卷出辊;240b:辊;240c:辊;250a,250b,250c,250d:导辊;310:卷取辊;311:卷出辊;320:涂布机构;330:干燥室;350a,350b,350c:导辊;410:卷取辊;411:卷出辊;420:涂布机构;430:干燥室;450a:导辊;450b:导辊;450c: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考说明书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有时会在各个说明书附图中,导入XYZ轴坐标。
[着色粘着膜的构成]
图1中,图(a)是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在被卷绕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b)是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的剖面示意图。图(c)是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中的粗面化层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2,被形成为长片状。着色粘着膜2是能够在一个轴向上卷绕的柔软的树脂胶带。例如,在图1(a)的例子中,着色粘着膜2在长边方向DL上,被卷在卷取辊(卷取芯)410上。被卷在卷取辊410上的着色粘着膜2在长边方向DL上的长度(全长)例如为6000m以上10000m以下。在与长边方向DL垂直相交的宽度方向DW(短边方向)上的着色粘着膜2的长度例如为800mm以上1500mm以下。
被卷在卷取辊410上的着色粘着膜2,例如,通过卷对卷方式而形成。被卷在卷取辊410上的着色粘着膜2,通过卷对卷方式,被裁断加工为规定的宽度,之后,被切割为规定的形状,例如,作为保护设置于电子部件内部的石墨片的保护胶带而被使用。例如,被卷在卷取辊410上的着色粘着膜2,也可以在宽度方向DW上,以每100mm的宽度被裁断,被分割为多个。被分割了的着色粘着膜2,可以再一次被其他的卷取辊卷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中,将宽方向DW作为X轴方向,长边方向DL作为Y轴方向。
对着色粘着膜2的剖面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b)所示,着色粘着膜2具备树脂膜11、着色层12、粗面化层15、粘着剂层20、以及剥离膜30。在图1(b)的例子中,着色粘着膜2以剥离膜30/粘着剂层20/树脂膜11/着色层12/粗面化层15的顺序被层叠。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剥离膜30的侧作为下侧,将粗面化层15的侧作为上侧。
在着色粘着膜2中,可以从剥离膜30与粘着剂层20的界面将剥离膜30剥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剥离膜30从着色粘着膜2剥离后的构成作为着色粘着胶带1。着色粘着胶带1具备树脂膜11、粗面化层15、着色层12、以及粘着剂层20。
剥离膜30被设置于粘着剂层20的与树脂膜11相反侧的表面。粘着剂层20被设置于剥离膜30的表面。例如,粘着剂层20被设置于剥离膜30的与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d相反侧的表面。例如,粘着剂层20被设置于剥离膜30和树脂膜11之间。树脂膜11被设置于粘着剂层20的与剥离膜30相反侧的表面。例如,树脂膜11被设置于着色层12和粘着剂层20之间。树脂膜11为着色粘着膜2的基材。着色层12被设置于树脂膜11的与粘着剂层20相反侧的表面。例如,着色层12被设置于树脂膜11和粗面化层15之间。着色层12是为了赋予着色粘着膜2设计性而设置的。此外,着色层12还是提高树脂膜11与粗面化层15之间的密合性的层。粗面化层15被设置于着色层12的与树脂膜11相反侧的表面。
图1(c)表示粗面化层15的剖面的一个例子。例如,粗面化层15含有无机颗粒15p和包含无机颗粒15p的粘结剂树脂15b。无机颗粒15p含有作为必需成分的硫酸钡颗粒。在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中,无机颗粒15p可以露出,粘结剂树脂15b也可以露出。无机颗粒15p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10μm以下。
在图1(b)的例子中,粗面化层15为最上层。即,在被着色为黑色的着色层12上,设置有含有含硫酸钡颗粒的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树脂的粗面化层15。此处,硫酸钡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10μm以下。根据包含于粗面化层的无机颗粒的种类,石墨片100的外观有时带有黄色。由此,有时石墨片100的外观美观度降低。
在着色粘着膜2中,被着色为黑色的着色层12上设置有含有含硫酸钡颗粒的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树脂的粗面化层15。由此,粘贴有着色粘着胶带1的石墨片100的外观不会带黄色,石墨片100的外观美观度得到提高。例如,石墨片100的整个面的外观成为具有磨砂感的黑色。
此外,在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辊310卷起时,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和剥离膜30的与粘着剂层20相反侧的表面(下表面30d)接触。在此,将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作为第一结构面,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作为第二结构面。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为粗面化层15的与着色层12相反侧的表面。
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1μm以上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μm以上0.5μm以下。粗面化层15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0.5μm以上,优选为0.5μm以上5.0μm以下,更优选为0.8μm以上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2.0μm以下。粗面化层15的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9.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7.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上5.0μm以下。
通过使粗面化层15具有上述范围的结构面,能够使后述的动摩擦因数在规定的范围。由此,即使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辊410卷起,也不易引起着色粘着膜2粘连以及空气混入的发生,且在通过卷对卷方式加工薄型的着色粘着膜2时的卷取适宜性优异。此外,通过使粗面化层15具有上述范围的结构面,能够使后述的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的60°镜面光泽度在规定的范围。由此,将粘贴有着色粘着膜2的石墨片100设置于电子部件内部时的设计性优异。
例如,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相对于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d的动摩擦因数为2以下,优选为1.8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动摩擦因数的下限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1以上。若动摩擦因数大于2,则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辊410卷起时,存在发生粘连的可能性。此外,动摩擦因数小于0.5时,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辊410卷起时,可能会发生卷取错位。
此外,具有这样的粗糙度的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的60°镜面光泽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0.5%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5%以下。由此,在粘贴有着色粘着膜2的石墨片100中,其外观变为磨砂质地,着色粘着胶带1被设置于电子部件内部时,着色粘着胶带1看起来与电子部件呈一体化,因此设计性变得优异。
在着色粘着膜2中,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层之间,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间接接触。在间接接触时,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层之间也可以存在提高密合性等的中间层(未图示出)。此外,着色粘着膜2中的各个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
着色粘着膜2中,剥离膜30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20μm以上8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上30μm以下。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厚度,为后述的由多个点所测定的厚度的平均值。
粘着剂层20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1μm以上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3μm以下。若粘着剂层20的厚度小于1μm,则粘着剂层20和石墨片的密合性低,有时难以充分保护石墨片。若粘着剂层20的厚度大于5μm,则着色粘着膜2变厚,不满足薄型化的要求。
树脂膜11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6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3μm以下。若树脂膜11的厚度小于1μm,则树脂膜11的强度降低,难以通过卷对卷方式而进行搬送。若树脂膜11的厚度大于6μm,则着色粘着膜2变厚,不满足薄型化的要求。
着色层12的厚度例如优选为0.5μm以上10μm以下,更优选为0.8μm以上3μm以下。若着色层12的厚度小于0.5μm,则树脂膜11与粗面化层15的密合性降低,有时粗面化层15会从树脂膜11上剥落。此外,若着色层12的厚度大于10μm,则着色粘着膜2变厚,不满足薄型化的要求。
粗面化层15的厚度例如优选为0.5μm以上10μm以下,更优选为0.6μm以上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μm以上2.0μm以下。若粗面化层15的厚度小于0.5μm,则得不到所需的结构面;若粗面化层15的厚度大于10μm,则着色粘着膜2变厚,不满足薄型化的要求。
通过使各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剥离膜30被剥离后的着色粘着胶带1的厚度成为10μm左右,着色粘着胶带1被形成得极薄。
此外,着色粘着胶带1的黄色度(b*)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5以下。若着色粘着胶带1的黄色度(b*)大于-1.5,则附有着色粘着胶带的石墨片的外观有时会带有黄色,石墨片100的外观美观度有时会降低。黄色度(b*)的下限值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
图2是附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着色粘着胶带的石墨片通过双面胶带被粘贴于壳体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所示,剥离膜30被剥离了的着色粘着胶带1,例如,被粘贴于石墨片100。例如,着色粘着胶带1的粘着剂层20的露出面被粘结于石墨片100的表面。此外,石墨片100通过双面胶带101被粘贴于壳体102(例如,电子部件)。由此,在石墨片100内,热量沿Z轴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扩散。由此,从电子部件散发的热量,被高效地散热。
此外,着色粘着胶带1,由于极薄,因此可以在不妨碍小型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配置在电子产品内。进一步,由于着色粘着胶带1中设置有着色层12,因此能够使石墨片外观上的斑变得不醒目。进一步,着色粘着胶带1上由于设置有粗面化层15,因此成为磨砂质地的外观。由此,着色粘着胶带1看起来与电子部件呈一体化(看起来融为一体),因此,着色粘着胶带1不醒目,设计性也得到提高。
此外,在着色粘着胶带1中,粘着剂层20、树脂膜11以及粗面化层15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含有着色剂。着色剂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可以列举出例如,碳黑、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黄氧化铁、红氧化铁、花青蓝、铝粉、云母钛粉等。由此,石墨片100外观上的斑变得不醒目,石墨片100的外观上的美观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着色粘着膜2中的各层的材料、物性值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树脂膜]
树脂膜中使用的树脂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可列举出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形成的聚酯膜;聚氨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三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膜;聚氯乙烯膜、聚偏二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丙烯酸树脂膜、降冰片烯类树脂膜、环烯烃树脂膜等树脂膜;2种以上这些树脂膜的层叠体等。树脂膜可以是被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而成的膜。其中,从伴随薄膜化而被要求的厚度的精度、表面平滑性、获取的难易度等角度出发,优选聚酯膜。作为聚酯膜,特别优选PET膜。此外,从尺寸稳定性和强度的角度出发,聚酯膜优选经双轴拉伸而成的膜。其中,优选经双轴拉伸而成的PET膜。
[着色层]
着色层被着色为黑色。由此,石墨片100的外观上的斑变得不醒目,调整为粘贴着色粘着胶带的电子部件的颜色,由于着色粘着胶带1看起来与电子部件呈一体化(看起来像融为一体),因此,着色粘着胶带1不醒目,设计性也得到提高。
着色层优选含有着色材料和粘结剂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可列举出例如,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酯氨酯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柔软性优异的角度出发,优选聚酯氨酯树脂。优选上述聚酯氨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0~10℃。
着色层优选通过固化剂而被固化。固化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配合粘结剂树脂而进行适当选择。粘结剂树脂为聚酯氨酯树脂时,作为固化剂,可列举出例如,异氰酸酯固化剂等。另外,聚酯氨酯树脂中存在羟基或异氰酸酯基时,也可以使用胺类固化剂作为固化剂。这些固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
作为着色材料,可以使用公知惯用的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可列举出例如碳黑等。
根据所需,着色层可以进一步含有其他的颜料或染料、透明树脂(介质)、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添加剂。着色层中的着色材料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作为目的的遮蔽性等来适当设定。例如,着色层优选含有粘结剂树脂、以及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结剂树脂为10质量份以上70质量份以下的着色材料。
[粘着剂层]
作为形成着色粘着胶带的粘着剂层的粘着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从例如丙烯酸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硅酮类粘着剂、氨酯类粘着剂、聚酯类粘着剂、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类粘着剂等公知的粘着剂中适当选择。粘着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粘着剂,特别是丙烯酸类粘着剂,由于粘接可靠性高,因此可以适宜地使用。丙烯酸类粘着剂,以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粘着性成分或主剂,在此基础上根据所需,含有交联剂、增粘剂、软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着色剂等适宜的添加剂。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主要成分的聚合物,根据所需,通过使用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单体(共聚性单体)而被制备。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C1-20烷基酯[优选为(甲基)丙烯酸C4-18烷基(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根据作为目的的粘着性等适当地选择。
此外,作为能够与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酸酐;乙烯磺酸钠等含磺酸基单体;苯乙烯、取代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类;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氯乙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酰吗啉等含氨基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单体;除了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以外,可以列举出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等多官能度的共聚性单体(多官能度单体)等。共聚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共聚性单体,可以适宜地使用具有羟基或羧基等官能团的改性用单体。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优选含有0.1~20质量%、特别优选为含有1~10质量%的具有官能团的改性用单体。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万~200万,特别优选为50万~150万。此外,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换算成聚苯乙烯的值。
作为交联剂,为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团反应的交联剂即可,可列举出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铵盐类交联剂等,其中优选与羟基以及羧基的反应性优异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至少含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等;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双缩脲体、异氰尿酸酯体,进一步,还可列举作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氢的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合物等,其中,从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的反应性基团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交联剂的掺合量优选为0.1~2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1~10质量份。若交联剂的掺合量在上述范围,则后述的粘着剂的凝胶分数容易控制在优选范围。
此外,为了提高粘着剂层的粘合力,还优选添加增粘树脂。此外,由于通过添加这些增粘树脂,能够提高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因此通过根据所使用的丙烯酸类共聚物,适当地添加增粘树脂,能够调整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作为添加在本实用新型的双面着色粘着胶带的粘着剂层中的增粘树脂,可列举出例如,松香和松香的酯化合物等松香类树脂;二萜聚合物或α-蒎烯-苯酚共聚物等萜类树脂;脂肪族类(C5类)或芳香族类(C9)等石油树脂;另外可列举出,苯乙烯类树脂、酚醛树脂、二甲苯树脂等。其中,在使用了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作为主要的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粘着剂组合物中,在为薄型且兼具粘合力和耐热性时,优选混合使用松香类树脂和苯乙烯类树脂。
此外,根据所需,粘着剂层也可以含有硅烷偶联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折射率调节剂、染料、颜料、防锈剂等。
[剥离膜]
剥离膜优选具有膜基材及设置于该膜基材上的剥离剂层。作为膜基材,可列举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形成的聚酯膜;由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形成的聚烯烃膜;聚碳酸酯膜;聚醋酸乙烯酯膜等塑料膜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由2种以上的这些膜构成的层叠体等。
剥离剂层例如由含有剥离剂的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作为剥离剂层形成用组合物,只要能够赋予剥离剂层将被层叠在剥离剂层上的任意的层从剥离膜上剥离的功能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剥离剂,可列举出例如,硅酮树脂、长链烷基树脂以及醇酸树脂等。
作为硅酮类剥离剂,可列举出,加成反应型硅酮,缩合反应型硅酮,能量线固化性硅酮。此外,为了调节剥离力,也可以将非官能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改性硅酮、硅树脂、二氧化硅、纤维素类化合物用作添加剂。
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辊410卷起时,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第二结构面)与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d(第一结构面)接触。因此,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d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50nm以下,更优选为40nm以下。下表面30d的Ra的下限例如为10nm。下表面30d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500nm以下,优选为450nm以下。下表面30d的Rc的下限例如为100nm。下表面30d的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优选为800nm以下,更优选为700nm以下。下表面30d的Rzjis的下限例如为100nm。
通过使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d的Ra、Rc及Rzjis在上述范围,能够使与粗面化层15的动摩擦因数在所需的范围。由此,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辊310卷起时,即使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与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d接触,由于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d的Ra、Rc及Rzjis被设定在上述范围,因此不易引起着色粘着膜2粘连以及空气混入的发生,且在通过卷对卷方式加工薄型的着色粘着膜2时的卷取适宜性优异。
[粗面化层]
只要粗面化层的第二结构面即上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以及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在所需的范围,则对粗面化层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通过电晕放电处理的方法、喷砂处理、将粗糙的辊表面压接于上表面的表面而转印辊表面的粗糙度的方法,来调节粗面化层的上表面15u的Ra、Rc及Rzjis。
粗面化层含有含硫酸钡颗粒的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树脂。通过调节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掺合量等,能够容易调节上述粗糙度等。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也可以大于粗面化层的厚度。
作为粘结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列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树脂等,可列举出例如,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酯氨酯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柔软性优异方面考虑,优选热塑性树脂,优选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酯氨酯树脂。其中,从与无机颗粒的分散性和密合性的角度出发,粘结剂树脂更优选为聚酯树脂、聚酯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聚酯树脂。
粗面化层也可以通过固化剂而被固化。固化剂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配合粘结剂树脂而进行适当选择。粘结剂树脂为聚酯氨酯树脂时,作为固化剂,可列举出例如,异氰酸酯固化剂等。另外,聚酯氨酯树脂中存在羟基或异氰酸酯基时,可以使用胺类固化剂作为固化剂。这些固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此外,根据所需,粗面化层中可以含有同样包含于着色层中的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添加剂。
粗面化层15中也可以混合存在除硫酸钡颗粒以外的无机颗粒或有机颗粒。这样,通过掺合其他颗粒,能够扩大粗面化层15的色彩的选择幅度。
有机颗粒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列举出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等丙烯酸树脂颗粒、聚苯乙烯颗粒、聚碳酸酯颗粒、氨酯树脂珠、环氧树脂珠、聚酯树脂珠、聚酯氨酯树脂珠等。这些有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
作为无机颗粒,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列举出例如,二氧化硅(SiO2)、氧化钛、碳酸钙等颗粒中的至少任意一种。这些无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调整镜面光泽度和色彩的选择幅度的难易度、粒度调整的难易度以及获取的难易度的角度出发,优选无机颗粒,更优选二氧化硅颗粒。
二氧化硅和硫酸钡的体积比([二氧化硅的体积]:[硫酸钡的体积])被控制在100:50~100:500的范围。即,在粗面化层中,优选将硫酸钡颗粒的体积设定为二氧化硅颗粒的体积的1/2倍以上5倍以下。在粗面化层中,二氧化硅颗粒和硫酸钡颗粒的比例(质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硫酸钡颗粒,二氧化硅颗粒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8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此外,含硫酸钡的无机颗粒的含量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1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14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上1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125质量份以下。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若所添加的无机颗粒的含量小于40质量份,则存在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相对于剥离膜30的下表面30d的动摩擦因数大于2、粗面化层15的60°镜面光泽度大于50%的可能性。
若无机颗粒的含量增加,则粗面化层15与树脂膜11的密合性降低。特别是当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无机颗粒的含量为60质量份以上时,密合性显著降低。在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2中,着色层12被设置于树脂膜11与粗面化层15之间。该着色层12作为提高树脂膜11与粗面化层15之间的密合性的层而发挥作用,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即使粗面化层15中的无机颗粒的含量为60质量份以上时,也可以形成密合性良好的着色粘着膜2。
上述颗粒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0.5μm以上1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3μm以下。上述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以外时,由于难以调整至所需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的范围,因此不优选。
此外,平均粒径是指,将通过库尔特计数法测定的峰值作为平均粒径。
此外,在着色粘着膜2中,二氧化硅、硫酸钡中的至少1种的颗粒被分散在粗面化层15内时,通过改变粗面化层15内的二氧化硅颗粒和硫酸钡颗粒的掺合比,能够扩大粗面化层15的色彩的选择幅度。例如,通过相对增加硫酸钡颗粒的量,粗面化层15的色彩中的蓝色变得更强。此外,通过相对减少硫酸钡颗粒的含量,能够降低粗面化层15的60°镜面光泽度。即,通过改变二氧化硅颗粒和硫酸钡颗粒的掺合比,能够进一步扩大石墨片100中的外观上的颜色的选择幅度。
此外,颗粒被分散在粗面化层15内时,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时,或着色粘着膜2被移送时,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上不易产生刮痕等损伤。由此,着色粘着膜2的生产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此外,颗粒被分散在粗面化层15内时,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于卷取辊410时,或着色粘着膜2被移送时,粗面化层15的上表面15u上不易产生刮痕等损伤。由此,着色粘着膜2的生产率得到进一步得到提高。
[平均粒径测定]
无机颗粒以及有机颗粒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定,通过库尔特计数法被测定。例如,将通过库尔特计数法测定的峰值作为平均粒径。
[厚度的测定]
对于着色粘着胶带1的各层的厚度测定,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可以使用公知的厚度计,例如使用膜厚计(Nikon Co.,Ltd制造的膜厚计digimicro MH-15M)。
[着色粘着膜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但并不被限定于此。图3(a)~(c)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膜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卷对卷方式制造着色粘着膜2。例如,在大气中制造着色粘着膜2。图中的箭头DR表示膜的运行方向。运行方向DR与长边方向DL相对应。
如图3(a)所示,通过卷出辊211的自转,剥离膜30被连续从卷出辊211放出,经由导辊250a被引导至涂布机构220。剥离剂层形成在剥离膜30的表面(形成有粘着剂层20的表面)。
通过涂布机构220,粘着剂层20的涂布液被涂布在从卷出辊211放出的剥离膜30上。经由导辊250b,附有粘着剂层20的剥离膜30被引导至干燥室230,在规定的温度下,例如,干燥10秒以上5分钟以下。由此,形成具有剥离膜30和粘着剂层20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剥离膜51。附有粘着剂层的剥离膜51经由导辊250c被引导至粘贴机构240。
通过粘贴机构240,树脂膜11被粘贴于被引导至粘贴机构240的附有粘着剂层的剥离膜51的粘着剂层20。例如,附有粘着剂层的剥离膜51被夹持在辊240b和辊240c之间,树脂膜11由卷出辊240a出发从辊240b和辊240c之间放出。
由此,树脂膜11被粘贴于粘着剂层20,形成具有剥离膜30、粘着剂层20及树脂膜11的粘着膜52。之后,经由导辊250d,通过卷取辊210的自转,粘着膜52被卷取辊210连续卷取。
随后,如图3(b)所示,被卷出辊311卷取了的粘着膜52,通过卷出辊311的自转被连续放出,经由导辊350a,被引导至涂布机构320。通过涂布机构320,着色层12的涂布液被涂布于树脂膜11。
经由导辊350b,涂布有着色层12的粘着膜52被引导至干燥室330,在规定的温度下,例如,干燥10秒以上5分钟以下。由此,形成在粘着膜52的树脂膜11上设置有着色层12的着色粘着膜53。之后,经由导辊350c,通过卷取辊310的自转,着色粘着膜53被连续卷取于卷取辊310。
通过卷出辊411的自转,被卷出辊411卷取了的着色粘着膜53被连续放出,经由导辊450a被引导至涂布机构420。通过涂布机构420,粗面化层15的涂布液被涂布于树脂膜11。
经由导辊450b,涂布有粗面化层15的着色粘着膜53被引导至干燥室430,在规定的温度下,例如,干燥10秒以上5分钟以下。由此,形成在着色粘着膜53的着色层12上设置有粗面化层15的着色粘着膜2。之后,经由导辊450c,通过卷取辊410的自转,着色粘着膜2被卷取辊410连续卷取。
此外,关于涂布机构220、涂布机构320以及涂布机构420中的涂布方法,可以适当使用例如,刮棒涂布法、刮刀涂布法(knife coatmethod)、辊涂布法、刮片涂布法(bladecoat method)、模具涂布法(die coating method)、凹版涂布法等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等的限定。
[实施例1]
<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将95.5质量份的丙烯酸丁酯、3质量份的醋酸乙烯酯、1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乙酯、以及0.5质量份的丙烯酸共聚,制备重均分子量为100万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之后,通过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丙烯酸酯共聚物(换算为固体成分;以下相同),添加25质量份的氢化松香酯(Arakawa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pine crystal KE-100,软化点:100℃)、4质量份的聚合松香酯(Arakawa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pensel D-135,软化点:135℃)以及24质量份的石油类树脂(Mitsui Chemicals Co.,Ltd制造,FTR6100,软化点:95℃),进一步混合,形成粘着成分。将粘着成分溶解于甲苯,调制固体成分浓度为13质量%的粘着剂溶液。
<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A的调制>
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A,通过下述方法调制,即:相对于10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的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TOYOBO Co.,Ltd制造:VYLON 20SS),添加22质量份的二氧化硅微粒(Tosoh Silica Co.,Ltd制造,NIPSIL SS50B,平均粒径2.1μm)、100质量份的硫酸钡微粒(Sakai Chemicals Industry Co.,Ltd制造:BMH,平均粒径2.5μm),使用甲苯/甲乙酮(MEK)混合溶剂(甲苯:MEK(质量比)=50:50)将其调整为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
<着色粘着膜的制造>
将利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剥离膜(LINTEC Co.,Ltd制造SP-PET251130,剥离膜的下表面30d的Ra为34nm、Rc为400nm、Rzjis为672nm、厚度为25μm)放出,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μm的方式,在其剥离处理面上,通过刮刀涂布法涂布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后,将得到的涂膜在90℃下加热处理1分钟,在剥离膜上形成厚度为2μm的粘着剂层。之后,作为树脂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ray Co.,LTd制造ET2F51L,厚度2μm)被粘贴在上述涂布层的露出面侧,将得到的粘着膜卷取为卷状。
然后,通过在23℃、50%RH的条件下,将卷取为卷状的粘着膜熟化7天,制造由剥离膜/粘着剂层(厚度:2μm)/树脂膜(厚度:2μm)构成的粘着膜。
然后,放出被卷取为卷状的粘着膜,通过凹版涂布法将黑色油墨(DainichiseikaColor&Chemicals Mfg.Co.,Ltd制造,“UTCO-591BLACK(NX)”)涂布在树脂膜表面,进一步进行加热处理,在粘着膜上形成厚度为1μm的着色层。之后,将得到的着色粘着膜卷取为卷状。
然后,放出被卷取为卷状的着色粘着膜,以干燥后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通过凹版涂布法在其着色层表面上涂布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A后,将获得的涂膜在90℃条件下,加热处理1分钟,形成厚度为1μm的粗面化层。之后,将得到的着色粘着膜卷取为卷状。
[实施例2]
除了使用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C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着色粘着膜。
<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C的调制>
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C,通过下述方法调制,即:相对于10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的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TOYOBO Co.,Ltd制造:VYLON 20SS),添加100质量份的硫酸钡微粒(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BMH,平均粒径2.0μm),使用甲苯/甲乙酮(MEK)混合溶剂(甲苯:MEK(质量比)=50:50)将其调整为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
[比较例1]
除了使用了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B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着色粘着膜。
<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B的调制>
粗面化层用涂布溶液B,通过下述方法调制,即:相对于100质量份(换算为固体成分)的作为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TOYOBO Co.,Ltd制造:VYLON 20SS),添加117质量份的二氧化硅微粒(Tosoh Silica Co.,Ltd制造,NIPSIL SS50B,平均粒径2.1μm),使用甲苯/甲乙酮(MEK)混合溶剂(甲苯:MEK(质量比)=50:50)将其调整为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
[表面粗糙度测定]
使用接触式表面粗糙度仪(Mitutoyo Co.,Ltd制造,商品名称“SV3000S4”),以JISB 0601-2001为标准,测定粗面化层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算术平均粗糙度Ra以及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
使用接触式表面粗糙度仪(Mitutoyo Co.,Ltd制造,商品名称“SV3000S4”),以JISB 0601-2001为标准,测定剥离膜的与粘着剂层相反侧的表面(下表面30d)的曲线元素的平均高度Rc、算术平均粗糙度Ra以及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
[60°镜面光泽度]
使用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光泽仪“VG7000”,以JIS K7105为标准进行测定。
[动摩擦因数测定]
以JIS K 7125为标准,测定着色粘着膜的粗面化层表面、和剥离膜的与粘着剂层相反侧的表面(下表面30d)的动摩擦因数。设定负荷为200g,测定中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TENSILON(A&D Company,Limited制造)。
表1中表示:实施例1~2、比较例1中着色粘着膜的构造,表2、3中表示:实施例1~2、比较例1中的粗面化层的表面粗糙度、着色层的表面粗糙度、剥离膜的表面粗糙度、粗面化层或着色层相对于剥离膜的动摩擦因数、着色粘着膜的60°镜面光泽度、着色粘着膜的卷取适宜性、着色粘着膜的设计性评价以及粗面化层与树脂膜的密合性。
[卷取适宜性评价]
目测观察在各个工序中,以卷状卷取后有无卷取错位的发生、卷取时有无粘连、有无空气混入(褶皱),按照下述基准评价卷取适宜性。此处,在表3中的卷取适宜性中,A、B具有以下含义。
A:完全没有发生粘连以及空气混入,为稳定的卷取适宜性。
B:发生粘连或空气混入,且为具有在实用上会成为问题的可能性的范围。
[设计性评价]
将剥离膜被剥离了的着色粘着胶带粘贴于Kaneka Co.,Ltd制造的石墨片“GRAPHINITY25μm”,切割为50mm×50mm的大小,制作评价样品。在日光灯下,通过目测观察该样品的着色粘着胶带表面,通过下述基准进行评价。该目测观察,以5位受试者为对象进行,进行综合判断。此处,表3中的设计性评价中,A、C具有以下含义。
A:几乎无法目视确认着色粘着胶带表面的光泽或眩光,设计性良好。
C:虽然几乎无法目视确认着色粘着胶带表面的光泽或眩光,但黄色感稍稍强,与A相比设计性差。
[密合性评价]
作为着色粘着膜的密合性评价,进行了棋盘格剥离试验。使用切刀,在着色粘着膜的粗面化层的表面,纵向11条、横向11条的切割痕以1mm的间隔,形成棋盘状,在粗面化层上形成总计100个正方形。100个正方形被粘贴于粘着胶带(NICHIBAN Co.,Ltd制造,“Sellotape(注册商标)”),以JIS K 5600-5-6(横切法)的棋盘格胶带法为标准,进行粗面化层的Sellotape(注册商标)剥离试验。此处,表3中的密合性评价中,A、B具有以下含义。
A:100个正方形完全没有被剥离。
B:100个正方形中,1个以上的正方形被剥离。
[黄色度(b*)的测定]
在23℃、50%RH(相对湿度)的环境下,着色粘着膜被切割为50mm×50mm的大小。之后,剥离膜被除去,粘着剂层被粘贴于玻璃板,制作试验样品。之后,通过彩色计算机分光色差仪(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Spectro photometer SE6000),以JISK 7105为标准,测定试验样品的黄色度(b*)。
[表1]
着色粘着膜的构成
实施例1 剥离膜/粘着剂层/树脂膜/着色层/粗面化层
实施例2 剥离膜/粘着剂层/树脂膜/着色层/粗面化层
比较例1 剥离膜/粘着剂层/树脂膜/着色层/粗面化层
[表2]
[表3]
如表2、3所示,实施例1、2中,作为最上层的粗面化层的Rc均为0.5μm以上,粗面化层相对于剥离膜的动摩擦因数为2以下。此时,卷取适宜性为“A”。
此外,实施例1、2中,60°镜面光泽度均为0.5%以上50%以下。但是,作为无机颗粒,混合有二氧化硅颗粒的实施例1的60°镜面光泽度比实施例2的60°镜面光泽度更低。进一步,实施例1、2中,黄色度均为-1.5以下。此时,设计性评价为“A”。
此外,实施例1、2中,树脂膜与粗面化层之间设置有着色层,树脂膜与粗面化层的密合性为“A”。
与此相对,比较例1中,黄色度均大于-1.5,设计性评价为“C”。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完全可以加以各种变更,而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着色粘着膜,其为保护石墨片的着色粘着膜,其中,该着色粘着膜具备:
剥离膜,其具有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500nm以下的第一结构面;
粘着剂层,其被设置于所述剥离膜的与所述第一结构面相反侧的表面;
树脂膜,其被设置于所述粘着剂层的与所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
着色层,其被设置于所述树脂膜的与所述粘着剂层相反侧的表面,且被着色为黑色;以及
粗面化层,其被设置于所述着色层的与所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且在所述着色层的相反侧,具有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0.5μm以上、相对于所述剥离膜的动摩擦因数为2以下的第二结构面,且含有含硫酸钡颗粒的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粘结剂树脂含有聚酯树脂或聚酯氨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着色层含有聚酯树脂或聚酯氨酯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第二结构面相对于所述剥离膜的动摩擦因数为0.5以上1.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第二结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1μm以上1.0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第二结构面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0.5μm以上5.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第二结构面的10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1.0μm以上9.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第二结构面具有1%以上50%以下的60°镜面光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粗面化层具有0.5μm以上10μm以下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粘着剂层具有1μm以上5μm以下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树脂膜具有1μm以上6μm以下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着色层具有0.5μm以上5μm以下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着色粘着膜被形成为长片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粘着膜,其中,所述粘着剂层、所述树脂膜、所述着色层及所述粗面化层,被粘贴于设置于电子部件内部的石墨片的表面。
CN201720802318.0U 2016-12-28 2017-07-05 着色粘着膜 Active CN2074186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5756U 2016-12-28
JP2016255756 2016-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18648U true CN207418648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98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02318.0U Active CN207418648U (zh) 2016-12-28 2017-07-05 着色粘着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186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998A (zh) * 2019-09-06 2019-10-18 深圳科诺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电磁屏蔽膜的生产方法及电磁屏蔽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998A (zh) * 2019-09-06 2019-10-18 深圳科诺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电磁屏蔽膜的生产方法及电磁屏蔽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1004A (zh) 着色粘着膜
CN207619318U (zh) 粘着膜
EP2617566B1 (en) Decorative molding film
CN207775138U (zh) 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
KR102166550B1 (ko) 인쇄물용 열라미네이팅 필름
JP6675825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
JP2016216570A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により保護された着色片面粘着テープ
CN208594230U (zh) 带有保护胶带的粘合膜
CN108611017A (zh) 着色粘着膜
CN103421440A (zh) 着色粘合片
CN207391332U (zh) 粘着膜
KR100572094B1 (ko) 착색필름
CN207418648U (zh) 着色粘着膜
KR101208311B1 (ko) 전사호일
JP2015163434A (ja) 加飾シート
CN207483660U (zh) 着色粘着胶带
JP2019026731A (ja) 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積層体
CN207418649U (zh) 着色粘着膜
CN106414639B (zh) 粘合片
WO2020179591A1 (ja) 加飾成形用両面粘着シート、加飾成形用積層粘着シート及び加飾成形積層体
JP2015163435A (ja) 加飾シート
CN108047832B (zh) 一种装饰膜
CN207862251U (zh) 超薄型遮光双面压敏胶带及其卷材产品
KR101265103B1 (ko) 스탬핑호일
JP2021160165A (ja) 加飾フィルム及び加飾成形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