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12015U - 锅具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12015U
CN207412015U CN201720539965.7U CN201720539965U CN207412015U CN 207412015 U CN207412015 U CN 207412015U CN 201720539965 U CN201720539965 U CN 201720539965U CN 207412015 U CN207412015 U CN 207412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gative film
pot
bag egative
hollow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99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永健
吴培洪
雷大法
徐腾飞
邢凤雷
刘化勇
程志喜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99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12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12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12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设备,锅具包括:锅体;包底片,呈一端开口的凹形,且包覆于锅体底部的外表面,其中,锅体底部与包底片压合成一体,包底片的凹形的口部位置处设有镂空部,锅体上经所述的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镂空部中的凸起部;本方案提供的锅具,凹形的包底片可以对锅体从底面和侧面进行包覆,从而可以在加热场合中实现对锅体进行三维加热,此基础上,设计包底片边沿与锅体之间通孔镂空部与凸起部相互咬合以强化两者连接,达到防止包底片边沿起翘的目的,且该结构简单,具有加工生产方便的优点,可以兼顾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可加工性。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合底锅,主要利用复合底将热量向内传递给锅体,并经锅体进一步传递到锅体的内部空间中,实现烹饪加热,可以理解的是,这类产品中,将复合底在锅体上的位置设计得越高,可相应使锅内传热效率越高、烹饪加热效果越好,但是,受现有加工技术水平与设备限制,将复合底在锅体上的位置设计得越高,工艺难度相应会越大,也越容易出现包底片有缝隙起翘的不良现象,导致高位复底锅的质量普遍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包底片,呈一端开口的凹形,且包覆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外表面,其中,所述锅体底部与所述包底片压合成一体,所述包底片的所述凹形的口部位置处设有镂空部,所述锅体上经所述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所述镂空部中的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包底片设置呈一端开口的凹形,使之套装到锅体底部,可形成对锅体从底面和侧面进行包覆的结构,相对于外复合层仅对锅体底面进行包覆的低位复合底锅而言,升高了复合底在锅体上的位置,可以在加热场合中实现对锅体进行三维加热,提高烹饪效率和锅内的热分布均匀性,此基础上,本方案设计锅体底部及包底片压合成一体,包底片的凹形的口部位置处设有镂空部,使锅体上经该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镂空部中的凸起部,形成镂空部与凸起部相互咬合的结构以强化包底片边沿与锅体之间的连接,达到防止包底片边沿起翘的目的,且该结构简单,具有加工生产方便的优点,可以兼顾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可加工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镂空部包括设于所述包底片上的多个镂空孔。
在本方案中,设置镂空部包括设于包底片上的多个镂空孔,该结构的加工工艺简单,具有加工方便优点,可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且该结构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凸起部与镂空孔之间的咬合深度,以此进一步加强包底片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抗剪切强度。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镂空部也可不设置为贯穿形式的该镂空孔,而设置为盲孔或凹槽,以此同样可以在对锅体与包底片压合处理时使锅体上形成内嵌于该盲孔或凹槽中的凸起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包底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孔阵,所述环形孔阵由多个所述镂空孔在所述包底片的外周方向上间隔地排布所构造出。
在本方案中,在包底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孔阵,环形孔阵由多个镂空孔在包底片的外周方向上间隔地排布所构造出,即在包底片上邻近其边沿的位置处加工一圈或多圈的镂空孔的结构,这样使包底片边沿整圈与锅体形成咬合连接,进一步防止包底片边沿起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镂空孔距所述包底片边沿的距离为1mm~15mm。
在本方案中,设置镂空孔距包底片边沿的距离为1mm~15mm,避免镂空孔距包底片边沿过近而对包底片边沿部位强度削弱过大的问题,同时,防止镂空孔距包底片边沿过远而使得凸起部与镂空孔的咬合结构难以限制包底片边沿处回弹形变、致使包底片边沿因回弹形变而起翘的问题,提高防止包底片边沿起翘方面的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镂空孔之间的间隔为3mm~30mm;和/或所述镂空孔的高度为3mm~15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多个镂空孔之间的间隔为3mm~30mm,避免镂空孔之间过近而对包底片强度削弱过大的问题,同时,防止镂空孔之间过远而导致包底片上位于镂空孔之间的部位起翘的问题,提高防止包底片边沿起翘方面的效果;设置镂空孔的高度为3mm~15mm,防止镂空孔过小导致与之适配的凸起部过细而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防止镂空孔过大而导致镂空孔与凸起部咬合强度被削弱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与所述镂空孔的形状适配,且所述凸起部填充所述镂空孔内的空间。
在本方案中,使凸起部充分填充镂空孔内的空间,这可最大程度地提升凸起部与镂空孔之间的扣合强度,从而进一步强化包底片边沿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包底片边沿起翘,同时,可以提高对包底片与锅体层间错动的限制效果,提高包底片与锅体之间的抗剪切强度,防止剪切力因素导致包底片被剥离,提高包底片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包底片在所述压合处理时被压制成型为所述一端开口的凹形。
在本方案中,设置包底片在其与锅体压合连接的同时被压制成型为一端开口的凹形,例如,将设有镂空孔的包底片及锅体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合(例如利用摩擦旋压机对三者进行摩擦旋压处理),实现将包底片一体构造呈一端开口且与锅体底部适配的凹形,并同时实现将包底片与锅体压合连接,实现锅具一次成型,具有工艺简单,生产高效,制品强度高、可靠性好,外形美观的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为单层结构,所述包底片设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外表面上;或所述锅体包括锅本体及设在所述锅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的中间层,所述包底片设于所述中间层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锅本体底部、所述中间层及所述包底片压合成一体,所述中间层上经所述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所述镂空部中的所述凸起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对于所述锅体为单层结构的情况,所述锅体为铝质体,所述包底片为导磁不锈钢质体;对于所述锅体包括所述锅本体及所述中间层的情况,所述包底片为导磁不锈钢质体,所述中间层为铝层。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为单层结构,包底片设于锅体底部的外表面上,例如,进一步设置锅体为质地较为柔软且导热性好的铝质体,设置包底片为质地较硬的导磁不锈钢质体(例如为430不锈钢),可以通过压合处理使铝质体与导磁不锈钢质体复合,以使包底片与锅体形成牢固地复合连接,并使锅体可充分变形以构造出用于与镂空孔咬合的凸起部,该结构具有加工高效、方便的优点;或者,设置锅体包括锅本体及设在锅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的中间层,包底片设于中间层的外表面上,例如,进一步设置锅体的中间层为质地较为柔软且导热性好的铝质体,设置包底片及锅本体为质地较硬的导磁不锈钢质体(例如为430不锈钢),可以通过压合处理使铝质体与导磁不锈钢质体复合,以使中间层分别与包底片及锅本体形成牢固地复合连接,并使中间层可充分变形以构造出用于与镂空孔咬合的凸起部,该结构具有加工高效、方便的优点,此外,中间层可在包底片与锅本体之间传导热量,可以起到均化热量和储热的作用,提高锅内热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炖锅、电压力锅或电磁炉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锅具的分解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锅本体,20中间层,21凸起部,30包底片,31镂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和包底片30,具体地,包底片30呈一端开口的凹形,且包覆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外表面,其中,锅体底部与包底片30压合成一体,包底片30的凹形的口部位置处设有镂空部,锅体上经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镂空部中的凸起部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包底片30设置呈一端开口的凹形,使之套装到锅体底部,可形成对锅体从底面和侧面进行包覆的结构,相对于外复合层仅对锅体底面进行包覆的低位复合底锅而言,升高了复合底在锅体上的位置,可以在加热场合中对锅体进行三维加热,提高烹饪效率和锅内的热分布均匀性,此基础上,本方案设计锅体底部及包底片30压合成一体,包底片30的凹形的口部位置处设有镂空部,使锅体上经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镂空部中的凸起部21,形成镂空部与凸起部21相互咬合的结构以强化包底片30边沿与锅体之间的连接,达到防止包底片30边沿起翘的目的,且该结构简单,具有加工生产方便的优点,可以兼顾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可加工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锅体包括锅本体10及设在锅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的中间层20,包底片30设于中间层20的外表面上,其中,锅本体10底部、中间层20及包底片30压合成一体,中间层20上经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镂空部中的凸起部21;更进一步地,包底片30为导磁不锈钢质体,中间层20为铝层,当然,中间层20也可为铜层,甚至也可采用其他多层结构构造出的复合层结构替换此处的中间层20。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包括锅本体10及设在锅本体10底部的外表面上的中间层20,包底片30设于中间层20的外表面上,例如,进一步设置锅体的中间层20为质地较为柔软且导热性好的铝质体,设置包底片30及锅本体10为质地较硬的导磁不锈钢质体(例如为430不锈钢),可以通过压合处理使铝质体与导磁不锈钢质体复合,以使中间层20分别与包底片30及锅本体10形成牢固地复合连接,并使中间层20可充分变形以构造出用于与镂空孔31咬合的凸起部21,该结构具有加工高效、方便的优点,此外,中间层20可在包底片30与锅本体10之间传导热量,可以起到均化热量和储热的作用,提高锅内热均匀性。
更具体地,可使锅本体10的底部、中间层20及包底片30通过一次压合成成型,例如将设有镂空部的包底片30、中间层20及锅本体10的底部置于模具中,通过一次压合实现三者压合固定,并实现将包底片30及中间层20构造呈与锅本体10的底部适配的凹形,且实现使中间层20的局部充分变形以成型该用于与镂空部咬合的凸起部21,极大地节省了产品的加工步骤,实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锅体为单层结构,包底片30设于锅体底部的外表面上,更进一步地,锅体为铝质体,当然,锅体也可为铜质体,包底片30为导磁不锈钢质体,其中,锅体底部与包底片30被压合成一体,单层锅体的局部经压合处理充分变形以直接成型该内嵌于镂空部中的凸起部21。
在本方案中,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为单层结构,即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中锅本体10与中间层20为一体成型结构的情况,包底片30设于锅体底部的外表面上,例如,进一步设置锅体为质地较为柔软且导热性好的铝质体,设置包底片30为质地较硬的导磁不锈钢质体(例如为430不锈钢),可以通过压合处理使铝质体与导磁不锈钢质体复合,以使包底片30与锅体形成牢固地复合连接,并使锅体可充分变形以构造出用于与镂空孔31咬合的凸起部21,该结构具有加工高效、方便的优点。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镂空部包括设于包底片30上的多个镂空孔31,可以理解的是,镂空孔31为贯穿包底片30的通孔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镂空部包括设于包底片30上的多个镂空孔31,该结构的加工工艺简单,具有加工方便优点,可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且该结构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凸起部21与镂空孔31之间的咬合深度,以此进一步加强包底片30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抗剪切强度。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镂空部也可不设置为贯穿形式的该镂空孔31,而设置为盲孔或凹槽,以此同样可以在对锅体与包底片30压合处理时使锅体上形成内嵌于该盲孔或凹槽中的凸起部21。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包底片30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孔阵,环形孔阵由多个镂空孔31在包底片30的外周方向上间隔地排布所构造出,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4所示,锅体上也形成有与环形孔阵数量相同的环形凸起阵列,环形凸起阵列由多个凸起部21在锅体的外周方向上间隔地排布所构造出。
在本方案中,在包底片30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孔阵,环形孔阵由多个镂空孔31在包底片30的外周方向上间隔地排布所构造出,即在包底片30上邻近其边沿的位置处加工一圈或多圈的镂空孔31的结构,这样使包底片30边沿整圈与锅体形成咬合连接,进一步防止包底片30边沿起翘。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镂空孔31距包底片30边沿的距离H为1mm~15mm,优选地,H=3mm。
在本方案中,设置镂空孔31距包底片30边沿的距离H为1mm~15mm,避免镂空孔31距包底片30边沿过近而对包底片30边沿部位强度削弱过大的问题,同时,防止镂空孔31距包底片30边沿过远而使得凸起部21与镂空孔31的咬合结构难以限制包底片30边沿处回弹形变、致使包底片30边沿因回弹形变而起翘的问题,提高防止包底片30边沿起翘方面的效果。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镂空孔31之间的间隔L为3mm~30mm,优选地,L=4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多个镂空孔31之间的间隔L为3mm~30mm,避免镂空孔31之间过近而对包底片30强度削弱过大的问题,同时,防止镂空孔31之间过远而导致包底片30上位于镂空孔31之间的部位起翘的问题,提高防止包底片30边沿起翘方面的效果。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镂空孔31的高度W为3mm~15mm,即镂空孔31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为3mm~15mm,优选地,W=4mm。
在本方案中,设置镂空孔31的高度W为3mm~15mm,防止镂空孔31过小导致与之适配的凸起部21过细而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防止镂空孔31过大而导致镂空孔31与凸起部21咬合强度被削弱的问题。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凸起部21的形状与镂空孔31的形状适配,且凸起部21填充镂空孔31内的空间,即凸起部21与镂空孔31孔壁之间的间隙很小或无间隙。
在本方案中,使凸起部21充分填充镂空孔31内的空间,这可最大程度地提升凸起部21与镂空孔31之间的扣合强度,从而进一步强化包底片30边沿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包底片30边沿起翘,同时,可以提高对包底片30与锅体层间错动的限制效果,提高包底片30与锅体之间的抗剪切强度,防止剪切力因素导致包底片30被剥离,提高包底片30与锅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包底片30在压合处理时被压制成型为该一端开口的凹形。
在本方案中,设置包底片30在其与锅体压合连接的同时被压制成型为一端开口的凹形,例如,将设有镂空孔31的包底片30及锅体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合(例如利用摩擦旋压机对三者进行摩擦旋压处理),实现将包底片30一体构造呈一端开口且与锅体底部适配的凹形,并同时实现将包底片30与锅体压合连接,实现锅具一次成型,具有工艺简单,生产高效,制品强度高、可靠性好,外形美观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止包底片30边沿起翘的高位复合底锅,具体地,在包底片30上邻近其边沿处加工一圈或多圈的镂空孔31,镂空孔31在包底片30成型为凹形前冲压而成,然后在摩擦螺旋压力机上通过模具使包底片30与中间层20(例如铝片)、锅体一次成型并压合,具有效率高,工艺简单,产品牢固度高且外形美观的特性,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镂空孔31可为任意形状,镂空孔31的数量也可依据锅体尺寸、镂空孔31分布密度需求进行设计,并不限于所绘图幅,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例作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锅具包括不锈钢质体制的锅体、铝质体制的中间层20和导磁不锈钢质体制的包底片30,三者由摩擦螺旋压力机在模具上一次复合成型,其中,如图2所示,H=1mm~15mm,为包底片30边沿到镂空孔31的距离,优选地,H=3mm;L=3mm~30mm,为镂空孔31的孔间距,优选地,L=4mm;W=3mm~15mm,为孔的高度,优选地,W=4mm。原理:高位复合底锅产品由于包底片30高度比较高,边沿到锅具底部支点的距离比较长,所以边沿的回弹形变力会增大而容易出现边沿起翘的情况,本方案中,把包底片30上邻近边沿处设计成带一系列镂空孔31的结构,通过压合处理复底时,中间层20会填充到包底片30上的镂空孔31中,中间层20与包底片30就会形成凹凸结构紧紧扣合在一起而起到防止边沿起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锅具,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炖锅、电压力锅或电磁炉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包底片设置呈一端开口的凹形,使之套装到锅体底部,可形成对锅体从底面和侧面进行包覆的结构,相对于外复合层仅对锅体底面进行包覆的低位复合底锅而言,升高了复合底在锅体上的位置,可以在加热场合中对锅体进行三维加热,提高烹饪效率和锅内的热分布均匀性,此基础上,本方案设计锅体底部及包底片压合成一体,包底片的凹形的口部位置处设有镂空部,使锅体上经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镂空部中的凸起部,形成镂空部与凸起部相互咬合的结构以强化包底片边沿与锅体之间的连接,达到防止包底片边沿起翘的目的,且该结构简单,具有加工生产方便的优点,可以兼顾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可加工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包底片,呈一端开口的凹形,且包覆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外表面,其中,所述锅体底部与所述包底片压合成一体,所述包底片的所述凹形的口部位置处设有镂空部,所述锅体上经所述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所述镂空部中的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部包括设于所述包底片上的多个镂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底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孔阵,所述环形孔阵由多个所述镂空孔在所述包底片的外周方向上间隔地排布所构造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孔距所述包底片边沿的距离为1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镂空孔之间的间隔为3mm~30mm;和/或
所述镂空孔的高度为3mm~1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与所述镂空孔的形状适配,且所述凸起部填充所述镂空孔内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底片在所述压合处理时被压制成型为所述一端开口的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为单层结构,所述包底片设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外表面上;或
所述锅体包括锅本体及设在所述锅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上的中间层,所述包底片设于所述中间层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锅本体底部、所述中间层及所述包底片压合成一体,所述中间层上经所述压合处理成型有内嵌于所述镂空部中的所述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锅体为单层结构的情况,所述锅体为铝质体,所述包底片为导磁不锈钢质体;
对于所述锅体包括所述锅本体及所述中间层的情况,所述包底片为导磁不锈钢质体,所述中间层为铝层。
10.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设备为电饭煲、电炖锅、电压力锅或电磁炉组件。
CN201720539965.7U 2017-05-16 2017-05-16 锅具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07412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9965.7U CN207412015U (zh) 2017-05-16 2017-05-16 锅具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9965.7U CN207412015U (zh) 2017-05-16 2017-05-16 锅具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12015U true CN207412015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9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9965.7U Active CN207412015U (zh) 2017-05-16 2017-05-16 锅具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12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32286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7412015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11022271U (zh) 一种铁锅的复合式锅底
CN205994250U (zh) 锅具及烹饪组件
CN201167843Y (zh) 具有蒸格、蒸笼结构的电炖锅
CN201197641Y (zh) 一种可局部高温加热的电煎烤器
CN207492545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10842635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6365735U (zh) 一种含铜织网的锅具
CN106361131B (zh) 一种含铜织网的锅具及其复合层的制造工艺
CN207412013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16317036U (zh) 内胆及具有其的电饭锅
CN113509048A (zh) 一种恒温锅具及其制造方法
CN208371498U (zh) 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208017386U (zh) 一种含铜织网的锅具
CN108852012B (zh) 内锅及其制作方法和烹饪设备
CN206119983U (zh) 一种可电磁加热的电饭煲内胆
CN107536439B (zh) 适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
CN207023939U (zh) 内锅及烹饪设备
CN201094527Y (zh) 一种电饭煲
KR200297782Y1 (ko) 알루미늄 도금강판을 이용한 프라이팬
CN2390519Y (zh) 复底电磁锅
CN201664191U (zh) 一种多功能锅的改良结构
CN211380777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9124292A (zh) 锅具及其制作方法和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