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80777U -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80777U
CN211380777U CN201922501964.5U CN201922501964U CN211380777U CN 211380777 U CN211380777 U CN 211380777U CN 201922501964 U CN201922501964 U CN 201922501964U CN 211380777 U CN211380777 U CN 211380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container
root
food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19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瑜杰
曹达华
李兴航
王婷
李涛
陈理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19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80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80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80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所述容器包括:本体;涂层,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涂层的位于所述本体底部的部分为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邻近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位置且远离所述本体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当涂层设在本体的内表面时,可加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可减少第一涂层的热应力,提高本体底部的耐腐蚀性能;当涂层设在本体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可提高涂层的导磁性能,增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提高容器内温度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食物在炊煮过程中的沸腾效果差,导致容器内的食物烹饪不均,不利于将食物烹饪透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容器,当涂层设在本体的内表面时,可加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可减少第一涂层的热应力,提高本体底部的耐腐蚀性能;当涂层设在本体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可提高涂层的导磁性能,增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提高容器内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容器的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包括:本体;涂层,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涂层的位于所述本体底部的部分为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邻近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位置且远离所述本体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通过使得第一涂层的邻近本体底部中心的位置且远离本体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当涂层设在本体的内表面时,第一涂层在凹凸结构处的厚薄不均,在食物的烹煮过程中,第一涂层的较厚位置和较薄位置处可形成较强的热对流,从而可加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由于靠近本体底部中心的位置的热量较多,因此涂层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通过将凹凸结构设在邻近本体底部中心的位置,能够减少第一涂层的热应力,提高本体底部的耐腐蚀性能,并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提高本体底部中心处的传热能力,提高容器内温度的均匀性;当涂层设在本体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由于第一涂层在凹凸结构处的厚薄不均,第一涂层在较厚的位置处的电磁场较强,在较薄的位置处电磁场较弱,从而使得第一涂层在厚薄不同的位置的发热量不同,进而可提高涂层的导磁性能,增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提高容器内温度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为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凸起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由所述本体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依次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本体的表面的环绕凸起部的部分为环绕面,所述环绕面的内周沿与所述凸起部的根部外周沿衔接;在过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内,所述环绕面的内周沿处的切线为L1,所述凸起部的根部外周沿处的切线为L2,所述L1和所述L2不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根部外周沿所在的轮廓面的等效直径的取值范围为10-4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处的凹陷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包括: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环绕所述凹陷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的外边缘与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内周沿平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由所述本体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涂层的位于所述本体的周壁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依次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为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根部外周沿所在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表面的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1,所述H1不大于350微米;或者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处的凹陷部和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环绕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外周沿所在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1,所述H1不大于350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为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端所在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表面的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2,所述H2不大于500微米;或者,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处的凹陷部和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环绕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环形凸起的顶端所在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2’,所述H2’不大于500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H2不小于300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外周沿与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内周沿之间的径向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0-4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的最低处与所述环形凸起的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3,所述H3的取值范围为60-400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的等效直径的取值范围为10-4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表面的边缘处的厚度不小于60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为冷喷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包括设在所述本体的内表面的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所述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层包括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的导磁涂层,所述导磁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上述的容器,当涂层设在本体的内表面时,在食物的烹煮过程中,第一涂层的较厚位置和较薄位置处可形成较强的热对流,从而可加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由于靠近本体底部中心的位置的热量较多,因此涂层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通过将凹凸结构设在邻近本体底部中心的位置,能够减少第一涂层的热应力,提高本体底部的耐腐蚀性能,并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提高本体底部中心处的传热能力,提高容器温度的均匀性;当涂层设在本体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由于第一涂层在凹凸结构处的厚薄不均,第一涂层在较厚的位置处的电磁场较强,在较薄的位置处电磁场较弱,从而使得第一涂层在厚薄不同的位置的发热量不同,进而可提高涂层的导磁性能,增强本体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提高容器内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本体的底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本体的底部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容器100;
本体1;
涂层2;
第一涂层21;凹凸结构211;凸起部212;环形凸起213;凹陷部214;
第二涂层22;
打砂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100。例如,容器100可为锅具,容器100可应用于电饭煲、电高压锅等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100,可以包括:本体1和涂层2。其中,本体1可以为铝件、铁件、不锈钢件等材料件。
参照图1所示,涂层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本体1的底部,换言之,可以是涂层2的一部分设在本体1的底部,或者,整个涂层2都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涂层2的位于本体1底部的部分为第一涂层21,例如,如图1所示,涂层2还包括第二涂层22,第二涂层22设在本体1的侧壁上且与第一涂层21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涂层2可设在本体1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当涂层2设在本体1的内表面时,涂层2为导热/耐蚀涂层,涂层2的材料可以为具有导热或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如Al/Al合金,TI/Ti合金,铜/铜合金,不锈钢等,当涂层2为导热涂层时,涂层2可以快速传热和导热,涂层2可以将本体1产生的热能快速传导至食物,有利于实现容器100对食物的快速加热;
当涂层2设在本体的外表面时,涂层2可以为导磁涂层,涂层2可以通过电磁加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被本体1传导至食物,从而实现容器100对食物进行加热。与传统的使用复合金属板的容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容器100的本体1与涂层2的结合强度高,降低了本体1和涂层2分层和开裂的风险。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一涂层21的邻近本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且远离本体1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211。
可以理解的是,当涂层2设在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时,在容器100用于烧水或加热较多汤汁的食物时,由于第一涂层21在凹凸结构211处的厚薄不均,在食物的烹煮过程中,第一涂层21在较厚的位置处的温度较高,在较薄的位置处温度较低,因此较厚的位置处会产生较多的气泡,造成第一涂层21的较厚位置和较薄位置处形成较强的热对流,从而可加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由于靠近邻近锅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的受热量较大,因此涂层2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通过将凹凸结构211设在邻近本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能够减少第一涂层21的热应力,提高本体1底部的耐腐蚀性能,并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提高本体1底部中心处的传热能力,提高容器100温度的均匀性。
可选地,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的远离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不粘涂层,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不沾涂层,使得食物不易粘在容器100的内表面上,使得容器100易于清洗,同时,通过在第一涂层21上设置凹凸结构211,有利于提高涂层2与不沾涂层的结合力,有利于保证容器100的结构强度。例如,不粘涂层可以为氟树脂不粘涂层或陶瓷不粘涂层。
当涂层2设在本体1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由于第一涂层21在凹凸结构211处的厚薄不均,第一涂层21在较厚的位置处的电磁场较强,在较薄的位置处电磁场较弱,从而使得第一涂层21在厚薄不同的位置的发热量不同,进而可提高涂层2的导磁性能,增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提高容器100内温度的均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100,通过使得第一涂层21的邻近本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且远离本体1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211,当涂层2设在本体的内表面时,第一涂层21在凹凸结构211处的厚薄不均,在食物的烹煮过程中,第一涂层21的较厚位置和较薄位置处可形成较强的热对流,从而可加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由于靠近邻近本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的受热量较大,因此涂层2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通过将凹凸结构211设在邻近本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能够减少第一涂层21的热应力,提高本体1底部的耐腐蚀性能,并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提高本体1底部中心处的传热能力,提高容器100内温度的均匀性;当涂层2设在本体1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由于第一涂层21在凹凸结构211处的厚薄不均,第一涂层21在较厚的位置处的电磁场较强,在较薄的位置处电磁场较弱,从而使得第一涂层21在厚薄不同的位置的发热量不同,进而可提高涂层2的导磁性能,增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提高容器100内温度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凹凸结构211为位于本体1底部中心的凸起部212。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时,第一涂层21的除去凸起部212的区域相对凸起部212较薄,在食物的烹煮过程中,第一涂层21的较厚位置和较薄位置处可形成较强的热对流,从而可加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由于靠近锅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的受热量较大,因此涂层2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通过使得凹凸结构211为位于本体1底部的凸起部212,能够减少第一涂层21的热应力,提高本体1底部的耐腐蚀性能,且结构简单,便于凹凸结构211的加工成型;当涂层2设在本体1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由于第一涂层21在凸起部212处的电磁场较强,发热量大,进而可提高涂层2的导磁性能,增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提高容器100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示,在由本体1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第一涂层21的厚度依次增加。由此,结构简单,便于第一涂层21的加工成型,同时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时,由于靠近本体1中心的区域,受热量较大,通过使得在由本体1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第一涂层21的厚度依次增加,能够提高靠近本体1中心区域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例如,在喷涂位于本体1的内表面的第一涂层21时,可固定喷涂过程中容器100的转速和喷枪的移动速度,当喷枪在经过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时,将喷枪垂直或倾斜提起,直到高出整个锅沿位置,再将喷枪移出喷涂区域;也可以当喷枪在经过本体1的其他位置处时,将喷枪垂直或倾斜提起,直到高于整个锅沿位置,再将喷枪移出喷涂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在喷枪径向向内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喷枪在容器100的单位面积上停留的时间逐渐增大,在喷涂结束后可呈现出在由本体1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第一涂层21的厚度依次增加,同时控制在喷枪经过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或其他位置处时垂直或倾斜提起喷枪,在提起喷枪的过程中、喷枪可喷涂出凸起部212,该其他位置可以为临近底部中心的位置,在喷枪径向向内经过底部中心位置时,能够喷涂出凸起部212,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在底部中心位置处形成上述凸起部212即可。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涂层21的远离本体1的表面的环绕凸起部212的部分为环绕面,环绕面的内周沿与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衔接;在过本体1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内,环绕面的内周沿处的切线为L1,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处的切线为L2,L1和L2不重合。由此,可使得凸起部212相对第一涂层21明显凸出,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第一涂层21在较薄位置和较厚位置处的热对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所在的水平高度与第一涂层21的外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1,H1不大于350微米。由此,可使得H1不至于过大,这种设计可避免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的厚度过大,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涂层21与本体1的结合强度,降低第一涂层21断裂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凸起部212的顶端所在的水平高度与第一涂层21的外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2,H2不大于500微米。如图2所示,H2大于H1。由此,可使得H2不至于过大,这种设计可避免凸起部212的顶端的厚度过大,从而有利于降低凸起部212断裂的风险,同时,有利于使得凸起部212不易被人眼看到,有利于提高容器100底部的外观美观性。
进一步地,H2不小于300微米。换言之,H2可以取300微米-500微米中的任意一值。例如,H2可以取值为300微米、350微米、400微米、450微米、500微米等,可以理解的是,当涂层2设在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时,通过使得H2不小于300微米,可保证凸起部212的顶端的厚度不至于过小,可进一步保证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
可选地,参照图2所示,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所在轮廓面的等效直径的取值范围为10-40mm。其中,“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所在轮廓面的等效直径”指的是与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所在轮廓面的截面积相等的圆形的直径。例如,当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所在轮廓面的截面为圆形时,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所在轮廓面的直径的取值范围是10-40mm,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凸起部212的根部外周沿所在轮廓线的截面还可以为椭圆形或多边形。由此,有利于保证凸起部212的结构强度,有利于防止凸起部212在第一涂层21上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凹凸结构211包括:位于本体1底部中心处的凹陷部214。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时,第一涂层21的除去凹陷部214的区域相对凹陷部214较厚,在食物的烹煮过程中,第一涂层21的较厚位置和较薄位置处可形成较强的热对流,从而可加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由于凹陷部214位于本体1的底部中心处,从而有利于热量径向向外扩散,有利于提高沸腾效果;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由于第一涂层21的中心处设有凹陷部214,可降低本体1中心位置处的导磁涂层的发热量,有利于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凹凸结构211包括:环形凸起213,环形凸起213环绕凹陷部214设置。由此,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时,通过设置环形凸起213和凹陷部214,环形凸起213的顶端和凹陷部214的最低处的高度的水平高度差较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第一涂层21在较薄位置和较厚位置处的热对流,从而进一步加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加均匀透彻;
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环形凸起213所处的位置处的厚度大,电磁场较强,从而可提高该处发热量大,有利于提高发热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加均匀透彻。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凹陷部214的外边缘与环形凸起213的根部内周沿平滑过渡。由此,有利于增强凹陷部214与环形凸起213之间的结构强度,并且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内表面时,便于用户清理环形凸起213和凹陷部214之间的食物残渣,同时,有利于使得环形凸起213和凹陷部214不易被人眼看到,有利于提高容器100底部的外观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由本体1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第一涂层21的位于本体1的周壁与环形凸起213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依次增加。由此,结构简单,便于第一涂层21的加工成型,同时,当第一涂层21位于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时,由于靠近本体1中心的区域,受热量较大,通过使得在由本体1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第一涂层21的位于本体1的周壁与环形凸起213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依次增加,能够提高靠近本体1中心区域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例如,在对本体1进行喷涂时,可固定喷涂过程中容器100的转速和喷枪的移动速度,当喷枪在即将经过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时(例如,当喷枪距离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1-2厘米时),将喷枪垂直或倾斜提起,直到高出整个锅沿位置,再将喷枪移出喷涂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在喷枪径向向内移动的过程中,喷枪在容器100的单位面积上停留的时间逐渐增大,因此在喷涂结束后呈现出在由本体1径向向内的方向上,第一涂层21的位于本体1的周壁与环形凸起213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依次增大,同时在喷枪即将经过本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时垂直或倾斜提起喷枪,在提起喷枪的过程中、喷枪可喷涂出环形凸起213,同时少量的粉喷向环形凸起213所环绕的空间以形成凹陷部214,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结构即可。
可选地,如图3所示,环形凸起213的根部外周沿所在的水平高度与第一涂层21的外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1,H1不大于350微米。由此,可使得H1不至于过大,这种设计可避免环形凸起213的根部外周沿的厚度过大,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涂层21与本体1的结合强度,降低第一涂层21断裂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环形凸起213的顶端所在的水平高度与第一涂层21的外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2,H2不大于500微米。如图3所示,H2大于H1。由此,可使得H2不至于过大,这种设计可避免环形凸起213的顶端的厚度过大,从而有利于降低环形凸起213断裂的风险,同时,有利于使得环形凸起213不易被人眼看到,有利于提高容器100底部的外观美观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H2不小于300微米。换言之,H2可以取300微米-500微米中的任意一值。例如,H2可以取值为300微米、350微米、400微米、450微米、500微米等,可以理解的是,当涂层2设在本体1的内表面且为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时,通过使得H2不小于300微米,可保证环形凸起213的顶端的厚度不至于过小,可进一步保证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环形凸起213的根部外周沿与环形凸起213的根部内周沿之间的径向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0-40mm。换言之,环形凸起213的根部外周沿与环形凸起213的根部内周沿之间的径向距离可以取10-40mm中的任意一值。由此,有利于保证环形凸起213的结构强度,有利于防止环形凸起213在第一涂层21上脱落。
可选地,参照图3所示,凹陷部214的最低处与环形凸起213的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3,H3的取值范围为60-400微米,换言之,H3可以取60-400微米中的任意一值。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凹陷部214和环形凸起213之间形成较大落差较大的台阶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一涂层21开裂的风险,提高第一涂层21的结构强度,同时,有利于使得人眼看不到凹陷部214和环形凸起213,有利于提高容器100底部的外观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凹陷部214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的等效直径的取值范围为10-40mm。由此,有利于提高凹陷部214的结构强度,防止第一涂层21开裂,同时,有利于使得人眼看不到凹陷部214,有利于提高容器100底部的外观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涂层21的外边缘处的厚度不小于60微米。由此,有利于使得第一涂层21的厚度不至于过小,特别当第一涂层21设在本体1的内表面时,即第一涂层21为导热涂层或耐蚀时,有利于保证第一涂层21的导热效果或耐蚀效果,另一方面,当本体1为铁件时,通过保证第一涂层21的最小厚度,可以降低水穿过第一涂层21的空隙造成本体1生锈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涂层2为冷喷涂层。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冷喷涂技术制成的冷喷涂层与本体1的结合性能好,冷喷涂层的致密度高、孔隙率低、导热率高。这种设计提高了容器100的结构强度和对食物的加热效果,有望部分取代目前的铝合金/复底不锈钢板,和铝合金/不锈钢复合板制备的容器,显著降低电磁加热容器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涂层2包括设在本体1的内表面的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本体1的底部。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可以快速传热和导热,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可以将本体1产生的热能快速传导至食物,实现了容器100对食物的快速加热,导热涂层可以为铜层、铝层等其他材料层,耐蚀涂层可以为不锈钢层、钛层等其他材料层。例如,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的一部分设在本体1的底部;或者,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全部设在本体1的底部。这种设计使得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可以有效将本体1底部的热能传导至食物,确保了容器100对食物的良好加热效果。
可选地,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和本体1之间设有打砂层3,由此有利于提高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与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涂层2包括设在本体1的外表面的导磁涂层,导磁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本体1的底部。导磁涂层可以使用电磁加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被本体1传导至食物,从而实现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容器100良好的电磁加热功能,导磁涂层可以为铁层、镍层、铁氧体层、不锈钢层(例如430不锈钢)等其他材料层。由此,通过在导磁涂层上设置凹凸结构211,导磁涂层在凹凸结构211处的厚薄不均,导磁涂层在较厚的位置处的温度较高,在较薄的位置处温度较低,可加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容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上述的容器100,当涂层2设在本体的内表面时,第一涂层21在凹凸结构211处的厚薄不均,在食物的烹煮过程中,第一涂层21的较厚位置和较薄位置处可形成较强的热对流,从而可加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使得本体1内食物烹饪更均匀透彻,同时由于靠近邻近本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的受热量较大,因此涂层2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通过将凹凸结构211设在邻近本体1底部中心的位置,能够减少第一涂层21的热应力,提高本体1底部的耐腐蚀性能,并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提高本体1底部中心处的传热能力,提高容器100温度的均匀性;当涂层2设在本体1的外表面且为导磁涂层时,由于第一涂层21在凹凸结构211处的厚薄不均,第一涂层21在较厚的位置处的电磁场较强,在较薄的位置处电磁场较弱,从而使得第一涂层21在厚薄不同的位置的发热量不同,进而可提高涂层2的导磁性能,增强本体1内食物的沸腾效果,有利于提高容器100内温度的均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涂层,所述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涂层的位于所述本体底部的部分为第一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邻近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位置且远离所述本体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为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本体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依次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本体的表面的环绕凸起部的部分为环绕面,所述环绕面的内周沿与所述凸起部的根部外周沿衔接;
在过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内,所述环绕面的内周沿处的切线为L1,所述凸起部的根部外周沿处的切线为L2,所述L1和所述L2不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根部外周沿所在的轮廓面的等效直径的取值范围为10-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处的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环绕所述凹陷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外边缘与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内周沿平滑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本体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涂层的位于所述本体的周壁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依次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为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根部外周沿所在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表面的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1,所述H1不大于350微米;或者
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处的凹陷部和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环绕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外周沿所在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1,所述H1不大于350微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为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端所在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表面的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2,所述H2不大于500微米;或者
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本体底部中心处的凹陷部和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环绕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环形凸起的顶端所在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表面的边缘所在的水平高度之差为H2,所述H2不大于500微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H2不小于300微米。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外周沿与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内周沿之间的径向距离的取值范围为10-40mm。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最低处与所述环形凸起的顶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3,所述H3的取值范围为60-400微米。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的等效直径的取值范围为10-4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的外表面的边缘处的厚度不小于60微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为冷喷涂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包括设在所述本体的内表面的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所述导热涂层或耐蚀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包括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的导磁涂层,所述导磁涂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本体的底部。
2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CN201922501964.5U 2019-12-31 2019-12-31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380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964.5U CN211380777U (zh) 2019-12-31 2019-12-31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964.5U CN211380777U (zh) 2019-12-31 2019-12-31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80777U true CN211380777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0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964.5U Active CN211380777U (zh) 2019-12-31 2019-12-31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80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3101B2 (en) Pan and method for making
CN206006885U (zh) 锅体和锅具
CN211380777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7940630U (zh) 一种复合锅
KR100954074B1 (ko) 유도가열이 가능한 알루미늄 조리기구의 제조방법 및유도가열이 가능한 알루미늄 조리기구
CN208876041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9995917U (zh) 一种锅具
CN215304916U (zh) 一种锅具
CN210727482U (zh) 锅具和包括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N207412016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13721465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947638U (zh) 一种复合材料内锅及具有其的电加热烹饪器具
CN109662557A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烹饪器具和制造内锅的方法
CN211093305U (zh) 一种生铁少油烟不粘锅
WO2022036893A1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464767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380776U (zh) 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CN114073397A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784370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1533913U (zh) 容器及烹饪器具
CN113116120A (zh) 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CN213464689U (zh) 容器和烹饪器具
CN206924009U (zh) 内锅、电压力锅及电饭锅
CN205359168U (zh) 一种兼具锅和盆的纳米陶瓷盘
CN213721474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