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3483U - 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3483U
CN207393483U CN201721291360.7U CN201721291360U CN207393483U CN 207393483 U CN207393483 U CN 207393483U CN 201721291360 U CN201721291360 U CN 201721291360U CN 207393483 U CN207393483 U CN 207393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air intake
discharge pipe
intake assembly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13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河茂
胡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13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3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3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3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包括:储液罐排出管、导管、泵体和导气管,所述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罐排出管固定或直接由储液罐排出管扩管形成;所述泵体具有进气孔,所述导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孔的外周处且与所述泵体之间形成有限位部;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储液罐排出管且所述限位部对所述导气管限位。由此,通过储液罐排出管、导管、泵体和导气管配合,能够简化进气组件的装配工序,也能够减小压缩机无效过热损失,从而可以提升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具有该压缩机的进气组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泵体、储液器,泵体设在压缩机壳体内,泵体的吸气孔与储液器排出管、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泵体的吸气孔与导管之间采用中间管连接,储液器排出管伸入到中间管内,中间管、储液器排出管和导管同时焊接。这种多层结构存在结构复杂,容易出现焊接不良导致泄漏发生,存在生产效率较低以及成本较高等缺点。
并且,吸气过热是影响压缩机吸气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专利CN201510696242.3中采用中间管内加隔热管的技术,这种结构出现隔热管、中间管、导管、储液器排出管等4层结构组装在一起,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制造,同时中间管内加隔热管减小了通流面积,出现吸气阻力增加等负面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的进气组件,该压缩机的进气组件能够简化进气组件的装配工序,也能够减小压缩机无效过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包括:储液罐排出管、导管、泵体和导气管,所述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罐排出管固定或直接由储液罐排出管扩管形成;所述泵体具有进气孔,所述导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孔的外周处且与所述泵体之间形成有限位部;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储液罐排出管且所述限位部对所述导气管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通过储液罐排出管、导管、泵体和导气管配合,能够简化进气组件的装配工序,也能够减小压缩机无效过热损失,从而可以提升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容纳在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包括:筒体段和翻边,所述筒体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为筒体沿径向向外冲翻延伸预定距离,或采用圆筒状的零件沿径向向外延伸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筒体段的内径,所述储液罐排出管焊接固定在所述翻边上。
具体地,所述翻边、所述筒体段和所述泵体的外壁限定出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限位凸起的轴向两侧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至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伸入所述进气孔内,所述第二段设置有所述限位凸起,所述第三段伸入所述储液罐排出管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进气孔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筒体段的轴向长度为H1,所述限位凸起的轴向长度为H2,所述密封圈的直径为d,其中,三者满足关系式10%≤(d-H1/2-H2/2)/d≤30%。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进气组件10;
储液罐排出管1;
导管2;第一端21;第二端22;限位部23;筒体段24;翻边25;
泵体3;进气孔31;
导气管4;限位凸起41;第一段42;第二段43;第三段44;
密封圈5;壳体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1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组件10包括:储液罐排出管1、导管2、泵体3和导气管4。导管2的第一端21与储液罐排出管1固定。或者导管2直接由储液罐排出管1扩管形成,此时可以理解为,导管2与储液罐排出管1为一体成型件。其中,导管2的第一端21与储液罐排出管1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固定,焊接固定的方式可靠性好,可以把导管2与储液罐排出管1很好地固定在一起。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导管2的第一端21与储液罐排出管1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选择与焊接起到相同作用的固定方式。
另外,泵体3具有进气孔31,导管2的第二端22设置在进气孔31的外周处,而且导管2的第二端22与泵体3之间形成有限位部23。导气管4连通进气孔31和储液罐排出管1,而且,限位部23对导气管4限位。
其中,该进气组件10的装配顺序为,导管2先与储液罐排出管1固定连接,装入泵体3后,将导气管4插入进气孔31,之后将导管2压入导气管4至导管2接触进气孔31的外周处,限位部23对导气管4进行限位,导气管4的一端与吸气孔的外周处过盈密封,另一端与导管2密封,最后将导管2与压缩机的壳体6固定。如此装配能够使装配简单,从而可以简化进气组件10的装配工序。同时,该进气组件10的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和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其中,导气管4采用导热系数低于10W/(m.K)的材料制成,这类材料导热系数低,有利于降低导气管4内冷媒的吸热量,能够减小压缩机的无效过热损失,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吸气效率和能效,从而可以提升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导气管4的优选制造材料为塑料或者橡胶材料,如聚醚醚酮、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二醇脂、或者聚四氟乙烯、或者亚酰胺等。
可选地,如图1所示,限位部23可以为限位槽,导气管4上设置有限位凸起41,限位凸起41容纳在限位槽内。也就是说,当进气组件10装配完成后,限位凸起41安装在限位槽内,限位槽对限位凸起41进行限位,能够使导气管4固定安装在限位槽内,从而可以提升进气组件1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导管2可以包括:筒体段24和翻边25,筒体段24的第一端21设置有翻边25,翻边25为筒体沿径向向外冲翻延伸预定距离,或者采用圆筒状的零件沿径向向外延伸预定距离,预定距离小于筒体段24的内径。当导气管4与储液罐排出管1配合连接时,翻边25不会阻碍导气管4与储液罐排出管1配合连接,可以实现把导气管4与储液罐排出管1连通,从而保证压缩机可以随时吸气,进而可以保证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其中,储液罐排出管1焊接固定在翻边25上。这样设置可以使储液罐排出管1与翻边25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径向方向是指图1中上下方向。
具体地,翻边25、筒体段24和泵体3的外壁限定出限位槽。这样可以使限位凸起41与限位槽更好地配合,可以提升进气组件1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限位凸起41的轴向两侧设置有密封圈5。密封圈5具有密封作用,当进气组件10装配完成后,密封圈5可以对导气管4与泵体3端面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也可以对导气管4与导管2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可以降低压缩机气体泄漏风险,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其中,轴向方向是指图1中左右方向。密封圈5的制造材料优选为氟橡胶。另外,也可以选择黏合剂密封的方式代替密封圈5。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导气管4可以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42、第二段43和第三段44,第一段42伸入进气孔31内,第二段43设置有限位凸起41,第三段44伸入储液罐排出管1内。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段42与进气孔31连通,第二段43安装在限位槽内,第三段44与储液罐排出管1连通。由此,通过导气管4可以把进气孔31与储液罐排出管1连通,可以进一步保证压缩机顺利吸气,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压缩机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段42与进气孔31过盈配合。如此设置可以防止气体从第一段42与进气孔31的连接处泄漏,从而可以提升进气组件10的气密性。
可选地,筒体段24的轴向长度为H1,限位凸起41的轴向长度为H2,密封圈5的直径为d,其中,三者满足关系式10%≤(d-H1/2-H2/2)/d≤30%。这样设置可以使导管2、导气管4和密封圈5三者更好地安装在一起,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进气组件10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导管2与压缩机的壳体6固定。固定方式可以选择为激光焊接固定,激光焊接的速度快,可以节省焊接时间,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激光焊接的强度高,可以防止导管2与压缩机的壳体6的连接处开裂。
具体地,导管2和储液罐排出管1采用导热系数低于100W/(m.K)的材料制成。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压缩机的无效过热损失。并且,导管2和储液罐排出管1的制造材料优选为钢材,这样可以提升导管2和储液罐排出管1的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进气组件10,进气组件10设置安装在压缩机上,该压缩机能够减小压缩机无效过热损失,从而可以提升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图中未示出),压缩机内的泵体3可以包括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主轴承组件和副轴承组件分别设置在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泵体3的进气孔31形成在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气缸组件可以包括多个气缸和至少一个隔板,每相邻的两个气缸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进气孔31形成在所述气缸或者所述隔板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罐排出管;
导管,所述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罐排出管固定或直接由储液罐排出管扩管形成;
泵体,所述泵体具有进气孔,所述导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孔的外周处且与所述泵体之间形成有限位部;
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储液罐排出管且所述限位部对所述导气管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槽,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容纳在所述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筒体段和翻边,所述筒体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为筒体沿径向向外冲翻延伸预定距离,或采用圆筒状的零件沿径向向外延伸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筒体段的内径,所述储液罐排出管焊接固定在所述翻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所述筒体段和所述泵体的外壁限定出所述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轴向两侧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伸入所述进气孔内,所述第二段设置有所述限位凸起,所述第三段伸入所述储液罐排出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进气孔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段的轴向长度为H1,所述限位凸起的轴向长度为H2,所述密封圈的直径为d,其中,三者满足关系式10%≤(d-H1/2-H2/2)/d≤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固定。
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进气组件。
CN201721291360.7U 2017-09-30 2017-09-30 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 Active CN207393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1360.7U CN207393483U (zh) 2017-09-30 2017-09-30 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1360.7U CN207393483U (zh) 2017-09-30 2017-09-30 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3483U true CN207393483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33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1360.7U Active CN207393483U (zh) 2017-09-30 2017-09-30 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3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58703U (zh) 压缩机
CN101892989B (zh) 一种高压双吸泵
CN206338171U (zh) 一种带机油泵的双缸一体全油冷空气压缩机
CN105221431B (zh) 压缩机组件
CN104595191B (zh) 压缩机组件
CN207777283U (zh) 一种双向降温冷却水泵
CN207393483U (zh) 压缩机的进气组件以及压缩机
CN107387374A (zh) 压缩机及压缩机的吸气管组安装方法
CN205401109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730189A (zh) 吸气管组、压缩机及压缩机的吸气管组的安装方法
CN201953655U (zh) 涡旋压缩机
CN106224243A (zh) 压缩机
CN204436792U (zh) 压缩机组件
CN106122028A (zh) 压缩机
CN206738158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7122392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6707961U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07246022U (zh) 压缩机的中间管以及压缩机
CN206290436U (zh) 带轴向柔动十字联接环的涡旋式压缩机
CN208042593U (zh) 压缩机、制冷系统
CN207777186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5373173U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多缸旋转式压缩机
CN205858700U (zh) 压缩机
CN206738116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8087248A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