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8116U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8116U
CN206738116U CN201720477988.XU CN201720477988U CN206738116U CN 206738116 U CN206738116 U CN 206738116U CN 201720477988 U CN201720477988 U CN 201720477988U CN 206738116 U CN206738116 U CN 206738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housing
discharge pipe
intervalv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79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河茂
李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779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8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8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8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泵体、储液器,壳体具有连通内外的进气导管,泵体的吸气口通过中间管与进气导管相连,储液器通过储液器排出管与进气导管焊接连接,中间管与储液器排出管间隔开设置,其中,储液器的中心与壳体的距离为H0,储液器排出管的末端与壳体的距离为H1,储液器排出管的最小直径为d,H1≥H0‑d,储液器排出管至少具有两个弯曲段。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层级结构少,易于焊接加工,生产成本较低,且可避免储液器排出管与进气导管之间焊接对中间管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冷媒泄露几率。该压缩机可以改善吸气过热,同时结构简单,简化装配工艺,便于生产制造。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设备及制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的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泵体、储液器,泵体设在压缩机壳体内,泵体的吸气孔与储液器排出管、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泵体的吸气孔与导管之间采用中间管连接,储液器排出管伸入到中间管内,中间管、储液器排出管和导管同时焊接。这种多层结构结构复杂,容易出现焊接不良导致泄漏,存在生产效率较低以及成本较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在吸气处焊接良好、不易泄露。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泵体、储液器,所述电机和所述泵体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具有连通内外的进气导管,所述泵体的吸气口通过中间管与所述进气导管相连,所述储液器通过储液器排出管与所述进气导管焊接连接,所述中间管与所述储液器排出管间隔开设置,其中,所述储液器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距离为H0,所述储液器排出管的末端与所述壳体的距离为H1,所述储液器排出管的最小直径为d,H0、H1和d满足关系式:H1≥H0-d,所述储液器排出管至少具有两个弯曲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泵体的吸气口与储液器排出管、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易于焊接加工,生产成本较低。此外,储液器的排气管具有至少两个弯曲段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了冷媒泄露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伸出所述壳体的距离为H2,所述进气导管的外径为D,H1、H2和D满足关系式:H1-H2≥D。这样的设计使得进气导管与储液器排出管的焊接位置远离中间管,降低了导管与储液器排出管的焊接热对中间管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排出管伸出所述储液器的位置偏离所述储液器的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料。
具体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形成为环绕所述中间管的环形。中间管与进气导管的连接处存在密封槽,这样可以近一步保证冷媒在通过中间管与进气导管连接处时不会发生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平行与所述壳体且竖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包括内段和外段,所述内段位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外段从所述内段的外端延伸出并伸入到所述进气导管内,所述外段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内段的管壁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体包括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所述主轴承组件和所述副轴承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泵体的吸气口形成在所述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体包括多个气缸,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气缸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泵体的吸气孔形成在所述气缸或所述隔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所述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含有泵体的吸气口与储液器排出管、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的压缩机,降低了制冷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冷媒泄露的几率,且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压缩机100、壳体1、泵体2、储液器3、储液器排出管4、弯曲段41、中间管5、内段5a、外段5b、密封槽51、密封料52、进气导管6、泵体的吸气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电机(图未示出)、泵体2、储液器3。电机和泵体2均设在壳体1内,储液器3位于壳体1外,壳体1具有连通内外的进气导管6。泵体的吸气口7通过中间管5与进气导管6相连,储液器3通过储液器排出管4与进气导管6焊接连接,中间管5与储液器排出管4间隔开设置。其中,储液器3的中心与壳体1的距离为H0,储液器排出管4的末端与壳体1的距离为H1,储液器排出管4的最小直径为d,H0、H1和d满足关系式:H1≥H0-d,储液器排出管4至少具有两个弯曲段41。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泵体的吸气口7与储液器排出管4、壳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泵体的吸气口7通过中间管5与进气导管6连接,储液器排出管4直接与进气导管6焊接固定,中间管5与储液器排出管4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因此泵体的吸气口7与储液器排出管4、壳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易于焊接加工,生产成本较低。而且进气导管6、中间管5和储液器排出管4不再层叠设置后,管内流通面积增大,有利于冷媒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提到上述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关系时,提到H0、H1和d满足关系式:H1≥H0-d。也就是说,储液器排出管4的末端与壳体1的距离可以大于等于储液器3的中心与壳体1的距离,即H1≥H0;储液器排出管4的末端与壳体1的距离也可以小于储液器3的中心与壳体1的距离,但此时二者的间距不能超过储液器排出管4的最小直径,即H1<H0且H0-H1≤d。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储液器排出管4的末端与壳体1的距离H1大大加长,这样储液器排出管4与进气导管6进行焊接时,可降低对中间管5产生不利影响,避免因焊接热导致管体变形,也避免因管体变形导致中间管5与进气导管6装配密封性下降的问题。
为适应上述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储液器排出管4上设计出至少两个弯曲段41,这样将不会影响储液器3的安装位置。同时,多个弯曲段41的结构使得冷媒通过弯曲段41时,流动速度可降低,因此冷媒对进气导管6及中间管5的冲击较小,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降低了冷媒泄露几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泵体的吸气口7与储液器排出管4、壳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层级结构少,易于焊接加工,生产成本较低,且可避免储液器排出管4与进气导管6之间焊接对中间管5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储液器3的排气管具有至少两个弯曲段41提高了压缩机100的可靠性,降低了冷媒泄露几率。该压缩机可以改善吸气过热,同时结构简单,简化装配工艺,便于生产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管5伸出壳体1的距离为H2,进气导管6的外径为D,H1、H2和D满足关系式:H1-H2≥D。这样的设计使得进气导管6与储液器排出管4的焊接位置远离中间管5,进一步降低了导管6与储液器排出管4的焊接热对中间管5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储液器排出管4伸出储液器3的位置偏离储液器3的中心,也就是说,储液器排出管4与储液器本体连接位置不在储液器本体的中心,即储液器排出管4与储液器本体之间的中心距离为H3,H3>0。
在图2中,储液器排出管4位于储液器本体中心线的远离壳体1的一侧,这样有利于减短储液器排出管4的长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液器排出管4伸出储液器3的位置可以与储液器3的中心重合(如图1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间管5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槽51,密封槽51内设有密封料52。中间管5与进气导管6的连接处存在密封槽51,这样可以近一步保证冷媒在通过中间管5与进气导管6连接处时不会发生泄漏。
具体地,密封槽51形成为环绕中间管5的环形,密封槽51内密封料52形成为密封环,这样可环绕中间管5的360度形成有效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器3平行与壳体1且竖向设置,这样压缩机100整体重心靠下,可保证压缩机100能平稳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间管5包括内段5a和外段5b,内段5a位于泵体2内,外段5b从内段5a的外端延伸出并伸入到进气导管6内,外段5b的管壁厚度大于内段5a的管壁厚度。这样将外段5b设置得较粗,在中间管5与进气导管6之间更容易作密封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泵体2包括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主轴承组件和副轴承组件分别设置在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泵体的吸气口7形成在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也就是说,泵体2的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上均可以设置吸气口7,中间管5可连接在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泵体2包括多个气缸,每相邻的两个气缸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泵体的吸气口7形成在气缸或隔板上。
也就是说,当压缩机100为多缸压缩机时,泵体的吸气口7可以形成在任意气缸上,也可以形成在相邻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上。
下面参考图1描述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电机(图未示出)、泵体2、储液器3。电机和泵体2均设在壳体1内,储液器3位于壳体1外,壳体1具有连通内外的进气导管6。泵体的吸气口7通过中间管5与进气导管6相连,储液器3通过储液器排出管4与进气导管6焊接连接,中间管5与储液器排出管4间隔开设置。储液器3平行与壳体1且竖向设置,储液器排出管4上具有三个弯曲段41。其中,储液器3的中心与壳体1的距离为H0,储液器排出管4的末端与壳体1的距离为H1,中间管5伸出壳体1的距离为H2,储液器排出管4的最小直径为d,进气导管6的外径为D,在该实施例中,H1>H0,且H1-H2≥D。
如图1所示,中间管5包括内段5a和外段5b,内段5a位于泵体2内,外段5b从内段5a的外端延伸出并伸入到进气导管6内,外段5b的管壁厚度大于内段5a的管壁厚度。中间管5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槽51,密封槽51内设有密封料52,密封槽51形成为环绕中间管5的环形。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电机、泵体2、储液器3。电机和泵体2均设在壳体1内,储液器3位于壳体1外,壳体1具有连通内外的进气导管6。泵体的吸气口7通过中间管5与进气导管6相连,储液器3通过储液器排出管4与进气导管6焊接连接,中间管5与储液器排出管4间隔开设置。储液器3平行与壳体1且竖向设置,储液器排出管4位于储液器本体中心线的远离壳体1的一侧,储液器排出管4上具有两个弯曲段41。
其中,储液器3的中心与壳体1的距离为H0,储液器排出管4的末端与壳体1的距离为H1,中间管5伸出壳体1的距离为H2,储液器排出管4与储液器本体之间的中心距离为H3,储液器排出管4的最小直径为d,进气导管6的外径为D,在该实施例中,H1≥H0-d,且H1-H2≥D,H3>0。
如图2所示,中间管5包括内段5a和外段5b,内段5a位于泵体2内,外段5b从内段5a的外端延伸出并伸入到进气导管6内,外段5b的管壁厚度大于内段5a的管壁厚度。中间管5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槽51,密封槽51内设有密封料52,密封槽51形成为环绕中间管5的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前文所述的压缩机100。压缩机100的具体结构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含有泵体的吸气口7与储液器排出管4、壳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的压缩机100,降低了制冷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冷媒泄露的几率,且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冷设备的其他构成例如蒸发器和冷凝器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泵体、储液器,所述电机和所述泵体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具有连通内外的进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吸气口通过中间管与所述进气导管相连,所述储液器通过储液器排出管与所述进气导管焊接连接,所述中间管与所述储液器排出管间隔开设置,其中,
所述储液器的中心与所述壳体的距离为H0,所述储液器排出管的末端与所述壳体的距离为H1,所述储液器排出管的最小直径为d,H0、H1和d满足关系式:H1≥H0-d,所述储液器排出管至少具有两个弯曲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伸出所述壳体的距离为H2,所述进气导管的外径为D,H1、H2和D满足关系式:H1-H2≥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排出管伸出所述储液器的位置偏离所述储液器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的外周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形成为环绕所述中间管的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平行与所述壳体且竖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包括内段和外段,所述内段位于所述泵体内,所述外段从所述内段的外端延伸出并伸入到所述进气导管内,所述外段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内段的管壁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所述主轴承组件和所述副轴承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泵体的吸气孔形成在所述主轴承组件、气缸组件和副轴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多个气缸,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气缸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泵体的吸气口形成在所述气缸或所述隔板上。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1720477988.XU 2017-04-28 2017-04-28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06738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7988.XU CN206738116U (zh) 2017-04-28 2017-04-28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7988.XU CN206738116U (zh) 2017-04-28 2017-04-28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8116U true CN206738116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63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77988.XU Active CN206738116U (zh) 2017-04-28 2017-04-28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81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4776A (zh) * 2017-04-28 2017-06-2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4776A (zh) * 2017-04-28 2017-06-2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77954A1 (en) Multi-stage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107387374A (zh) 压缩机及压缩机的吸气管组安装方法
CN206738116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5221435B (zh) 压缩机组件
JP2011117710A (ja) 液体過冷システム
WO2018072512A1 (zh) 多级离心压缩机
CN108344231A (zh) 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压缩机的吸气管组安装方法
CN207111443U (zh) 压缩机
CN109058109A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6884776A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3144702U (zh) 一种气缸与储液器的管道连接结构
CN202902705U (zh) 一种维修用冰箱冷凝器
WO2018076691A1 (zh) 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组件
CN101092962A (zh) 一体式排气阀片和限位器系统
CN207246022U (zh) 压缩机的中间管以及压缩机
CN208982282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3098204U (zh) 一种储液器与压缩机的连接结构
CN206709455U (zh) 压缩机的储液器及压缩机
CN206707976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8042593U (zh) 压缩机、制冷系统
CN206830448U (zh) 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209341633U (zh) 一种压板单元、进出管组件以及蒸发器
CN105258413B (zh)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器及具有其的多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3511280B (zh) 一种新型真空对夹式盘管冷却器
CN206398352U (zh) 一种焊接绝热气瓶的外置增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